香附子

香附子

香附子(莎草)屬莎草科多年生雜草。具長匍匐根狀莖和黑色而堅硬的卵形塊莖。稈散生,直立,銳三棱形。葉基生,短於稈,有光澤;葉鞘基部棕色。葉狀苞片3~5,下部的2~3片長於花序;長側枝聚傘形花序具3~10長短不等的輻射枝,每枝有3~10個小穗;小穗條形,花6~26。小堅果三棱狀長圓形,暗褐色,具細點。以塊莖和種子繁殖。

基本信息

簡介

香附子 香附子
香附子學名:Rhizoma Cyperi (Nutgrass Galingale Rhizome)
拉丁名:Cyperu srotundus Linn.
別名:香頭草、 回頭青、雀頭香( 《江表傳》),莎草根( 《別錄》),香附子( 《唐本草》), 雷公頭( 《綱目》), 香附米( 《本草求真》),豬通草茹( 《陸川本草》),三棱草根( 《中藥志》),苦羌頭( 《中藥材手冊》)。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 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莖。

植物形態

本種為多年生草本;紡錘形塊莖連線於細長的根狀莖上。稈單生,有三銳棱。葉基生,窄線形,先端尖,短於桿,基部的鞘棕色,常裂成纖維狀,葉鞘閉合包於稈上。花序複穗狀,3-6個在莖頂排成傘狀,有葉狀總苞2-4片,與花序幾等長或長於花序;小穗寬線形,鱗片2列,卵形,膜質,兩側紫紅色,每鱗片有1花。花期6-8月,果期7-11月。 小堅果長圓倒卵形,三棱狀,長約為鱗片的1/2,表面具細點。

喜生於潮濕地和田間。生於荒地、路邊、溝邊或田間向陽處。為世界性的惡性雜草之一,不易清除。廣布於全世界,在中國主要分布於秦嶺山脈以南地區,河北山東山西省南部亦有。其中山東產者稱東香附,浙江產者稱南香附,品質較佳。

塊莖可入藥,即“香附子”或“香附”,名見《名醫別錄》。性平、味辛微苦,有疏肝、止痛、調經解郁之效及鬆弛平滑肌的作用。

此外,還可提取芳香油,也可釀酒或作飼料。

採制季節

春、夏、秋三季均可采,一般在秋季採挖。秋季採挖,燎去毛須,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後曬乾或燎後直接曬乾。

各種製法

生香附:揀去雜質,碾成碎粒,簸去細毛及細末。

制香附:將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內,用黃酒及米醋拌勻。再用砂糖,加水適量炒烊,然後將香附倒入鍋內,與砂糖水充分混合,炒乾。(每香附粒100斤,用黃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

四制香附:取淨香附用米醋、童便、黃酒、煉蜜(加開水烊化),充分拌炒至乾透取出。(每生香附100斤,用米醋、黃酒、童便各12.5斤,煉蜜6斤)

醋香附:取淨香附粒,加醋拌勻,悶一宿,置鍋內炒至微黃色,取出晾乾。(每香附粒100斤,用醋20斤)

香附炭:取淨香附,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乾。
《雷公炮炙論》:採得香附,陰乾,於石臼中搗,勿令犯鐵,用之切忌。

性狀

香附子 香附子
根莖紡錘形,長1.5-3.5cm,直徑0.5-lcm。表面紫棕色或焦黑色,具縱皺紋,有6-10個略隆起的環節,節處有棕色毛須及殘留根痕;去淨毛須者較光滑,環節不明顯。質硬,經蒸煮者斷面黃棕色,角質樣;生曬者斷面顯粉性,內皮層環紋明顯,中柱有點狀維管束散在。氣香,味微苦。

性味

性平,味辛、微苦、甘。
①《別錄》:味甘,微寒,無毒。
②《本草衍義》:味苦。
③《滇南本草》:性微溫,味辛。
④《綱目》:氣平,味辛微苦微甘。

歸經

入肝、三焦經。
①《綱目》:手足默陰、手少陽,兼行十二經、八脈氣分。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經。

化學成分

根部含有抑制某些真菌發育的物質。

根莖含揮髮油約1%,油中含香附醇(cyperol)、香附烯(cyperene)、β-芹子烯(β-selinene)、α-,β-香附酮(α-,β-cyperone)、廣藿香酮(patchoulenone)、檸檬烯桉油精、蒎烯;尚含齊墩果酸及齊墩果酸甙

不同產地的香附其揮髮油的組成不完全相同。

國產香附揮髮油含香附烯(Cyperene)、β-芹子烯(β-Scliene)、α-香附酮(α-Cyperone)、β-香附酮(β-Cyperene)、廣藿香酮(Patchoulenone) (也稱異香附酮)及少量單萜化合物:檸檬烯(Limonene)、1,8-桉油素(1,8-Cineol)、β-蒎烯(β-Pin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樟烯(Camphene)等。

日本產香附揮髮油含香附烯、α-香附酮、 香附酮(Cyperotundone)、香附醇酮(Cyperolone)、香附醇(Cyperol)、異香附醇(Isocyperol)、蘇根醇乙酯(Sugenolacetate)、水解後產生蘇根醇(Sugenol)(在植物中以乙酸酯狀態存在)、α-莎草醇(α-Rotunol)及β-莎草醇(β-Rotunol)。

印度產香附揮髮油含二烯(Copadiene)、環氧愈創烯(Epoxyguaiene0、莎草薁酮(Rotundone)及香附醇酮(Cyperolone)。

功能主治

理氣解郁,調經止痛。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寒疝腹痛,乳房脹痛。

香附子 香附子
(1)理氣解郁:用於肝氣鬱結之胸脅及胃腹脹痛。配 柴胡青皮治胸脅痛。配 高良姜(名 良附丸)治胃寒痛。
(2)調經止痛:用於肝氣鬱結之月經不調、小腹脹痛。配 艾葉治寒凝氣滯之行經腹痛。
《別錄》: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鬚眉。
《唐本草》:大下氣,除胸腹中熱。
《醫學啟源》:快氣。
④李杲:治一切氣,並 霍亂吐瀉腹痛,腎氣,膀胱冷,消食下氣。
《湯液本草》:治崩漏。
《滇南本草》:調血中之氣,開郁,寬中,消食,止嘔吐。
⑦《綱目》:散時氣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飲食積聚,痰飲痞滿,跗腫,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癰疽瘡瘍,吐血,下血,尿血,婦人 崩漏帶下,月候不調,胎前產後百病。

藥理作用

①對子宮的作用。香附子5%流浸膏,能抑制豚鼠、家兔、貓、犬等離體子宮(已孕及未孕)的收縮,對子宮肌張力的弛緩作用,與當歸流浸膏相似,但效力較弱。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②鎮痛作用用小鼠電盤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貴陽)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體重皮下注射,能明顯提高小鼠痛閾。

③抗菌作用塊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對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宜忌

凡氣虛無滯、陰虛血熱者忌服。
①《綱目》:得童子小便、醋、芎藭、蒼朮良。
《本草經疏》:凡月事先期者,血熱也,法當涼血,禁用此藥。
《本草匯言》:獨用、多用、久用,耗氣損血。

用法用量

每次6-9g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調敷或作餅熱熨。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見上述“性狀”目錄。

顯微鑑別
根莖(中部直徑1cm)橫切南:表皮細胞棕黃色,其下有2~3列下皮細胞,壁厚,並有多數下皮纖維束。皮層中分布有小數周木型葉跡維管束,以及多數類圓形分泌細胞,內含黃色分泌物,其周圍有5~8個薄壁細胞呈放射狀排列;內皮層明顯。中柱中有較多周木型維管束,亦有分泌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藥物鑑別
(1)本品粉末淺棕色。分泌細胞類圓形,直徑35~72μm ,內含淡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其周圍5~8個細胞作放射狀環列。表皮細胞多角形,常常有下皮纖維及厚壁細胞。下皮纖維成束,深棕色或紅棕色,直徑7~22μm,壁厚。厚壁細胞類方形、類圓形或形狀不規則,壁稍厚,紋孔明顯。石細胞少數,類方形、類圓形或類多角形,壁較厚。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 ,放置 1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揮乾,殘渣加醋酸乙酯0.5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α-香附酮對照品,加醋酸乙酯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F254 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冰醋酸(92:5: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深藍色斑點;噴以二硝基苯肼試液,放置片刻,斑點漸變為橙紅色。

選方

香附子 香附子
①治-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兩,縮 砂仁八兩, 甘草(爁)四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鹽湯點下。(《局方》快氣湯)
②治心腹刺痛,調中快氣: 烏藥(去心)十兩,甘草(炒)一兩,香附子(去皮毛,焙乾)二十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人鹽少許,或不著鹽,沸湯點服。( 《局方》烏沉湯)
③治心氣痛、腹痛、少腹痛、血氣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兩,蘄 艾葉半兩。以醋湯同煮熟,去艾,炒為末, 米醋糊為丸梧子大。每白湯服五十丸。( 《瀕湖集簡方》)
④解諸郁: 蒼朮、香附、 撫芎神曲梔子各等分。為末,水丸如 綠豆大。每服一百丸。( 《丹溪心法》越鞠丸)
⑤治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莢水漫)、半夏各一兩,白礬末半兩。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薑湯隨時下。( 《仁存堂經驗方》)
⑥治偏正頭痛: 川芎二兩,香附子(炒)四兩。上為末。以茶調服,得臘茶清尤好。( 《澹寮方》)
⑦治吐血:童便調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 《丹溪治法心要》)
⑧治小便尿血:香附子、 新地榆等分。各煎湯。先服香附湯三、五呷,後服地榆湯至盡,未效再服。( 《全生指迷方》)
⑨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為末。每服二錢,清米飲調下。(《本事方》)
⑩治肛門脫出:香附子、 荊芥穗等分。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數沸,淋。(《三因方》 香荊散)
⑾治老小痃癖往來疼痛:香附、 南星等分。為末, 薑汁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二、三十丸。(《聖惠方》)
⑿治頹疝脹痛及小腸氣:香附末二錢, 海藻一錢。煎酒空心調下,並食海藻。(《瀕湖集簡方》)
⒀安胎:香附子,炒,去毛,為細末,濃煎 紫蘇湯調下一錢。(《中藏經》鐵罩散)
⒁治元髒虛冷,月侯不調,頭眩,少食,渾身寒熱,腹中急痛,赤白帶下,心怔氣悶,血中虛寒,胎氣不固:香附半斤。醋煮,焙為末,醋和丸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婦人良方》醋附丸)
⒂治瘰癧流注腫塊,或風寒襲於經絡,結腫或痛:香附為末,酒和,量瘡大小,做餅覆患處,以熱熨斗熨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自潰。若風寒濕毒,宜用薑汁作餅。(《外科發揮》)
⒃治乳癰,一切癰腫:香附(細末)一兩, 麝香二分。上二昧研勻,以蒲公英二兩,煎酒去渣,以酒調藥。熱敷患處。(《醫學心悟》香附餅) ⒄治耳卒聾閉:香附子(瓦炒)研末,蘿蔔子煎湯,早夜各服二錢,忌鐵器。(《衛生易簡方》)
⒅治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綿杖送入。(《經驗良方》)
⒆治四時瘟疫、傷寒: 陳皮(不去白)二兩,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蘇葉各四兩,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日三服。若作細末,每服二錢,入鹽點服。(《局方》香蘇散)
⒇治跌打損傷: 炒香附四錢, 薑黃六錢。共研細末。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錢。孕婦忌服。(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21)治 雞眼:香附、 木賊各五錢。
製法:加水13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備用。
用法:一先將患處洗淨,去硬繭,以不出血為度。
再以少量藥液加熱,用棉簽蘸藥液塗患處,每日二次。
二將備用之藥液倒入小容器內2~5毫升,加熱,再扣在疣上3~5分鐘,連續五次即可。

香附麥片粥

香附子 香附麥片粥
菜譜口味:原本味。     製作工藝:煮。
食用方法: 早餐| 中餐| 晚餐
菜譜分類: 神經衰弱食譜、 糖尿病食譜、 高脂血症食譜、貧血食譜、 便秘食譜  。
主料: 燕麥片100克; 芸豆75克。
輔料:香附10克; 西芹60克。

1. 花豆洗淨,泡在清水中約4小時後撈出。
2. 香附洗淨備用。
4. 鍋中倒入四杯水,放入香附煮開,再轉用中火,熬煮至湯汁剩下原來的3/4,濾出湯汁備用。
5. 麥片、花豆放入鍋中,再倒入熬好的湯汁煮開,轉小火煮至熟爛。
6. 再加入西洋芹繼續煮1-2分鐘,最後加入鹽調味即可。

草坪中香附子的防治

香附子 香附子
香附子的發生與危害香附子作中藥用,對人類有益。但對草坪而言,香附子又是一種多年生 惡性雜草,一旦發生危害十分嚴重,對草坪草的生長和觀賞效果影響很大。香附子由地下塊莖、根莖、鱗莖和地上莖葉組成,它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塊莖、根莖、鱗莖和種子都能繁殖。在生長季節一周左右即可長出苗,約20天即可產生新的塊莖,不僅塊莖是這樣鱗莖也可以,而且在條件合適時,種子和根莖也能發芽產生新的植株和塊莖。如果從土壤鏟去地上部分,5天內平均每天以2厘米的速度生長,15天便可以趕上沒有鏟去的植株高度。當年0—10厘米土層中的種子、根莖、塊莖和鱗莖才能發芽。10厘米以下的種子在土壤中可以存活5年以上。由於香附子比較特殊,目前已位居世界十大惡性雜草之首。引起國際專家的高度重視。在長江以北,香附子一般是4月中旬開始發生,5月上旬出現第一高峰,危害春季作物,這個時間較輕一般不需要防治。6月上中旬出現第二高峰一直持續發生危害到8月上旬,對草坪影響很大。8月中旬以後基本不在發生。香附子來勢猛,危害重,已成為部分地區草坪草一大惡性雜草,目前防治香附子已成為草坪生產上一大課題。

香附子的防治由於香附子比較特殊,目前還沒有十分理想防治方法。生產上要求採用‘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根據香附子具有喜潮濕,不耐乾,怕凍,怕陰,怕水淹等特點。在草坪草播種前,可採用冬季低溫期進行深耕不耙,春旱期再耙曬,能部分消滅香附子的塊莖從而減輕對草坪草的危害。對於成坪的草坪,只能用化學除草劑防除。由於香附子危害較重,各地草坪管理人員自己摸索出一些防治方法,如用苯達松等除草劑進行防治,實踐證明這些除草劑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某些缺陷,往往得不償失。經過多年示範比較,坪安6號钁莎既能有效的防除草坪中的香附子,又較好的避免以往除草劑使用中的不足,還能兼治部分闊葉雜草,一次用藥,多種防效。坪安6號钁莎是目前草坪田最好的一個除草劑品種,值得大力推廣。

珍稀中草藥

它們名字怪異,其貌不揚,卻是可祛病治痛的良藥。讓我們走入神奇的中草藥世界,探究無窮無盡的奧秘吧!  

莎草屬植物

莎草屬,莎草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產於溫帶和熱帶地區,約55種,我國約30餘種。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種子的 :具1片頂生子葉 ; 內的纖維管束:為星散排列,無形成層和次生組織,只有初生組織。
葉脈:為平行脈或弧形脈; :基數常為3 ; :主根不發達,常為鬚根系。
重要科                代表植物
澤瀉科    澤瀉   慈姑  矮慈姑 
莎草科香附子  荸薺 異型莎草 牛毛氈 蒲草(席草水莎草 扁稈藨草 風車草傘草旱傘草
禾本科
(根據莖是否木質化而分為竹亞科禾亞科
(竹亞科):毛竹 鳳凰竹  大佛肚竹 紫竹 闊葉箬竹 金鑲玉竹 
(禾亞科):稞麥(青稞)   三叉大麥    野大麥  小麥  水稻   粳稻  秈稻   糯稻    雜交稻     狗尾草     大狗尾草   甘蔗 竹蔗   斑茅   高粱   蘇丹草   假高粱   玉米(玉蜀黍)    黍稷   狼尾草  燕麥   野燕麥   毒麥  黑麥草   多花黑麥草   蕎麥  牛筋草(蟋蟀草)   (茭白)   薏苡   白茅    蘆葦    看麥娘      狗牙根  小黑麥
百合科 洋蔥 韭菜  金針菜(黃花菜萱草 百合 山丹 卷丹 石刁柏(蘆筍) 黃精 玉竹  絲蘭 土麥冬 玉簪 鬱金香
棕櫚科棕櫚 蒲葵  椰子  油棕   魚尾葵  檳榔  王棕  省藤  假檳榔
天南星科   
    菖蒲   半夏  虎掌南星  異葉天南星  大漂水葫蘆魔芋  馬蹄蓮 龜背竹 廣東萬年青   麒麟尾  紅鶴芋  紅掌紅燭白蝶合果芋
鴨跖草科火柴頭  鴨趾草  吊竹梅
姜科  蘘荷  砂仁  鬱金  艷山姜
薯蕷科 黃獨   山藥
蘭科白芨  石斛  劍蘭  墨蘭   春蘭  天麻  蝴蝶蘭 大花惠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