畦畔莎草

畦畔莎草

畦畔莎草稈叢生或散生,三棱形。葉片線形,,兩邊內卷。長側枝聚傘花序簡單或復出。小穗通常3-6個,於輻射枝頂呈指狀排列。小堅果倒卵形,有3棱,淡黃色。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畦畔莎草畦畔莎草

中文名:畦畔莎草
拉丁學名:CyperushaspanL.-CyperushalpanL.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屬:莎草屬
發生與危害: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果期7~11月份。種子及根狀莖繁殖。生長於水田、田邊濕地及水塘邊,在山坡上也有生長。

產地分布
來源: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來源: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

國內分布:產於福建、台灣、廣西、廣東、雲南、四川各省區;多生長於水田或淺水塘等多水的地主,山坡上亦能見到。
國外分布:分布於朝鮮日本越南印度、馬來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非洲,大洋洲也有。

形態特徵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稈叢生或散生,高2-100厘米,扁三棱狀。葉條形,短於稈,寬2-3毫米,有時僅有葉鞘。苞片2,葉狀,較花序短或等長;長側枝聚傘花序復出或簡單,具多數細長的輻射枝,最長達17厘米;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2-12毫米,寬1-1.5毫米,有6-24朵花;小穗軸無翅;鱗片膜質,矩圓卵形,長約1.5毫米,背面有龍骨突,頂端圓,有短尖,中間綠色,兩側紫紅色或白色,有3條脈;雄蕊3-1,花葯頂端有白色剛毛狀附屬物;柱頭3。葉身退化,呈鞘狀包覆在莖基部,莖桿高約5070cm,如生長旺盛互相遮陰時株高可達1公尺以上。花序呈傘房狀,葉狀總苞退化,只有數10個輻射枝向外呈輻射狀展開,新生花序輻射枝排列緊密,外觀呈現立體球狀,如同國慶煙火般炸開,非常耀眼美麗。小穗著生在輻射枝頂端,成熟時呈黃綠色至黃褐色。根係為鬚根,自短縮的根莖及莖桿基部長出,植株耐水性良好,適合種植在水深1020cm的淺水區域中。離水種植亦可,惟生長較慢,且須注意土壤必須保有充足水分,否則容易失水萎凋。目前外界常見的畦畔莎草有2個不同的植株形態,一種植株較高,小穗成熟時仍不明顯,花序呈黃綠色,莖桿橫切面為三角形,莖桿表面有縱向缺刻;另一種植株較矮,小穗較明顯,成熟時呈深褐色,莖桿橫切面近似圓形,表面光滑無缺刻,前者株型株色較佳,較適合水生景觀利用;後者則多利用於切枝生產用,莖感質地較結實,採收後較不易折損。生育適溫範圍廣,在台灣四季皆可生長,惟春夏秋季生長速度快,冬季則明顯較慢。

生長習性

沼澤水生植物,喜歡溫暖氣候環境,生長適宜溫度22~28℃,在華南地區冬季可以自然越冬,寒冷地區冬季要避冷越冬。具有一定耐陰性,也可適應全日照。

園林套用

與紙莎草相近,主要用於庭園水景邊緣種植,可以多株叢植、片植,單株成叢孤植景觀效果也非常好。但與紙莎草在景觀效果上不同,本種較為清秀雅致。因單株造型特別,亦常用於切枝。 植株密集成叢,莖葉優雅,群體效果好。單株埃及莎草,其頂端放射狀排列的苞葉猶如爆開的煙花,綠色或是褐黃色,十分奇特。

繁殖栽培

以根莖繁殖或分株繁殖為主,分割植株基部萌生的新芽叢是簡便快速的繁殖方法。播種繁殖也是常用的方法。要求土壤肥沃,盆栽和地栽均可。水池地栽可以採用盆栽苗下地,保持水位在20~30cm,經常修剪枯萎、老化植株。

栽培養護

要求土壤肥沃,盆栽和地栽均可。水池地栽可以採用盆栽苗下地,保持水位在20~30cm,經常修剪枯萎、老化植株。

藥用價值

【藥名】:畦畔莎草
【別名】:雞屎青三棱草(《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或日本莎草
【分類系統】:單子葉被子植物
【科】:莎草科Cyperaceae
【屬】:莎草屬Cyperus
【種】:畦畔莎草C.haspan
【考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功效】:息風止痙。
【主治】:治嬰兒破傷風。
【性味歸經】:甘,平;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一3克。 

莎草屬植物

莎草屬,莎草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產於溫帶和熱帶地區,約55種,我國約30餘種。

莎草科莎草屬植物

莎草科(學名:Cyperaceae)是一種單子葉植物。多年生草本,很少一年生。從表面上看來,它就像是雜草一般。這個科很大,包括了約70屬,4000種物種,且分布相當廣泛。其分布的兩大中心是熱帶亞洲和熱帶南美洲。中國有28屬500餘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