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森霍克

伊森霍克

伊桑·霍克(Ethan Hawke),1970年11月6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美國電影演員、導演、編劇及作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伊森霍克出生於1970年11月6日,是伊家中獨子,父母極早離異,母親再婚後,隨繼父定居新澤西州。14歲時他受到導演喬丹提

0伊森霍克14歲演了首部電影《沖向天外天》
青睞,演了首部電影《沖向天外天》,之後又在《春風化雨》、《吾愛吾父》等片中飾演不同性格和背景的青少年,每次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表現。霍克曾在英國戲劇學院和匹茲堡的卡尼麥倫大學做短期就讀。雖然年紀尚輕,但他對演戲的認真及敬業態度毫不馬虎,在後起之秀中,前途看好。多才多藝的霍可在1994年曾嘗試執導短片,並曾在自己主演的《四個畢業生》中演唱片中的插曲。2000年主演時裝版的《哈姆雷特》,展現精彩演技。

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市,霍克開始在普林斯頓的麥卡特劇團(McCarterTheatre)學習表演。1984年至1986年,他就讀於新澤西州中部的西溫莎-平原學區(WestWindsor-Plainsboro)中學,但是並沒有出現在學校的年鑑中。1988年,他畢業於普林斯頓匈奴學院(HunSchoolofPrinceton)。
伊桑-霍克是個敏感、英俊的人,操一口流利的法語和德語,會彈鋼琴、拉小提琴和吹小號,多才多藝,是最具表演潛質的新生代演員。90年代他以一個有天賦的演員和一個有思想的少女招牌男友的面貌出現在觀眾面前。憑著若隱若現的古典氣質和搖滾樂手般的不羈外形,博得了不少影迷的歡心。他的表演非常氣質化,善於通過人物的外表捕捉其複雜的內心世界,被譽為“最富感性魅力的青年男星”。

作品年表

訓練日 / Training Day(美國 2001)

哈姆雷特;王子復仇記 / Hamlet(美國 2000)

落在香杉樹的雪花 /Snow Falling on Cedars(美國 1999)

Velocity Of Gary, The(美國 1998)

牛頓小子/ Newton Boys, The(美國 1998)

遠大前程;新孤星血淚 / Great Expectations(美國 1998)

戛塔卡/ Gattaca; Eighth Day, The(美國 1997)

日出之前 / Before Sunrise(奧地利,瑞士,美國 1995)

現實的創痛/ Reality Bites(美國 1994)

求生 / Alive;Alive: The Miracle Of The Andes(美國 1993)

朱門情仇/ Rich in Love(美國 1992)

雪地黃金犬/ White Fang(美國 1991)

死亡詩社 /Dead Poets Society(美國 1989)

從藝經歷

1985年,霍克15歲時首次在銀幕亮相,在影片《沖向天外天》(“Explorers”)中出演角色。這是一部輕快的科幻夢想片,外景地是在菲尼克斯河畔(River Phoenix)。這部影片當時的發行量並不大,但是由於霍克,也由於菲尼克斯河,後來在有線電視上重播,卻受到了極大的反響。初登影壇後,霍克卻萌生了暫時放棄職業表演的想法,轉而就讀於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但他的大學夢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1989年就被選中參加了澳大利亞名導彼得-韋爾(Peter Weir)的劇情片《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的拍攝,飾演一個害羞、缺乏自信的好學生托德-A-安德森(Todd A. Anderson),與飾演教師的巨星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演對手戲。這是一部極為成功之作,成為了經典的刻畫少年思想啟蒙的校園影片。霍克在片中大放異彩,如同片中的托德他也增強了演藝的自信心。從這以後,霍克放棄了他的諸多夢想,決心成為一名真正的演員。

這以後,霍克又陸續參加了好幾部影片的拍攝,充分展現了他的表演才能,但是卻沒能讓他進一步向一個優秀演員發展。如《雪地黃金犬》(“White Fang”,1991)、《戰火赤子心》(“A Midnight Clear”,1991)、《水之鄉》(“Waterland”,1992)、《求生》(“Alive”,1993)等。這幾部影片境遇都差不多,觀眾人數明顯不如預期中的理想,也使得他的努力不為多少人所知。直到1994年,伊桑-霍克才開始得到人們的關注認可,而這種關注認可也並不是建立於他在影片《死亡詩社》中的表演,而是他在銀幕上下為自己贏得的“聲譽”。在銀幕下,他與當時已經成婚的朱莉婭-羅伯茨(Julia Roberts)一起跳舞被人發現,傳出緋聞,成為媒體追逐中心。即便是對名聲有影響,但對提高知名度絕對有利。在銀幕上,他出演了本-斯蒂勒(Ben Stiller)執導的喜劇片《現實的創痛》(“Reality Bites”),飾演一個留著山羊鬍子,一副無聊、?廢的餐廳歌手特洛伊-戴爾(Troy Dyer)。這個角色讓人們與

《愛在黎明靜悄悄》霍克出演《愛在黎明破曉時》傑西
他生活中的真實面貌劃上了等號,也使他成為了X世代的青年偶像。

1995年,霍克出演了理察-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執導的愛情浪漫長片《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他在劇中飾演赴歐洲旅遊的美國青年傑西(Jesse),在途中遇到了法國女生而發生的短暫卻深刻的異國戀情,霍克自然而親切的表現曾得到不少好評。這以後,霍克在銀幕上消失了兩年,這是後話。

1997年,霍克在重返大銀幕後,主演了紐西蘭導演安德魯-尼科爾(Andrew Niccol)執導的科幻恐怖片《千鈞一髮》(“Gattaca”),在劇中飾演遺傳上有缺陷的文森特-弗里曼(Vincent Freeman)。他不能成為由遺傳精英組成的戛塔卡公司的一員,更無法從事太空活動,但他最大的夢想卻是成為太空人。最後裘德-洛(Jude Law)出賣了自己的身份,使弗里曼圓了太空旅行的夢想。由於成功地演繹了弗里曼,霍克開始成為好萊塢大紅大紫的明星了。這部影片還給霍克帶來了另一個收穫----結識了一起擔任主演的烏瑪-瑟曼(Uma Thurman),同時此片也成為兩人的定情之作。

1998年,霍克在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庫倫(Alfonso Cuaron)執導的愛情片《新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s”)中飾演一個出身寒微的年青藝術家貝爾(Bell)。這是一部改編自19世紀大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著名小說的現代版《孤星血淚》,他被美麗的富家千金----奧斯卡影后格溫妮絲-帕特洛(Gwyneth Paltrow)玩弄於股掌之間。他所展現的獨特氣質,極具古典小說的優雅氣息和戲劇感覺,十分引人注目,進一步鞏固了他敏感男孩的藝術造型,被影壇視為詮釋多愁善感角色的不二人選,成為他從影以來的代表作之一。

1999年,霍克出演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在澳大利亞導演斯科特-希克斯(Scott Hicks)的劇情片《落在香杉樹的雪花》(“Snow Falling On Cedars”)中,飾演一個新聞記者伊什梅爾-錢伯斯(Ishmael Chambers),追查一個日裔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華盛頓州被謀殺的事件,演繹出了一段愛情的悲劇。霍克職業生涯中迄今為止贏得的最好評論是2000年的麥可-阿爾默瑞德(Michael Almereyda)執導的《哈姆雷特》(“Hamlet”)。這是一部改編自莎士比亞同名小說的現代版王子復仇記,場景設在現代的紐約。霍克得以有機會展現出這個飽受磨難的王子身上懶散的一面,為此不止一個評論家指出他的演出很自然貼切。

2001年,霍克又以一個全新的形象出現在安圖因-浮誇(Antoine Fuqua)的警匪片《訓練日》(“Training Day”)中,飾演剛受

n在《訓練日》飾演警察
菜鳥警察傑克-霍伊特(Jake Hoyt),與著名黑人巨星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演對手戲,將霍伊特的迷茫與正直呈現在觀眾面前。因此片的出色表現,霍克獲得了好萊塢演員工會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以及第74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這一年,霍克還第3次與導演理察-林克萊特合作,在他新推出的《磁帶》(“Tape”)中與羅伯特-肖恩-倫納德(Robert Sean Leonard)和妻子烏瑪-瑟曼共同擔綱主演。霍克飾演販賣毒品的志願消防隊員,演繹著三人之間意想不到的故事。緊接著,霍克又與理察-林克萊特四度合作,在其編劇執導的新概念卡通片《半夢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中,重現了《愛在黎明破曉時》中的傑西這個角色。這部影片的製作方式十分特別,前期場景用數碼攝影機拍攝,然後由動畫製作軟體對真人影像進行繪彩加工,使真人和動畫取得和諧統一的效果,在視覺效果上具有突破性的創造。這是一部在好萊塢電影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卡通片。此片獲得了本年度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動畫電影獎和第17屆美國獨立精神電影獎最佳影片提名。

2002年,霍克的新片是朋友弗蘭克-惠利(Frank Whaley)編劇執導的喜劇片《吉米秀》(“The Jimmy Show”),在劇中飾演雷(Ray)。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來自新澤西州不得志的發明家,決定以滑稽演員為生,邊借酒澆愁,邊設法維持住即將破裂的家庭。

除了電影以外,伊桑-霍克還活躍在舞台上。他與羅伯特-肖恩-倫納德、弗蘭克-惠利和喬希-漢密爾頓(Josh Hamilton)等一些朋友斥資創建了紐約影劇院(New York theatre company),他擔任藝術指導。霍克的個性極強,在挑選劇本時向來不以錢為原則。他從來沒演過什麼賣座大片,甚至於放棄了《戀愛中的莎士比亞》(“Shakespeare in Love”)、《墨西哥人》(“The Mexican”)等一些賣座影片的角色。悠然的霍克,閒暇之餘還嘗試地做了一些幕後工作,1994年執導製作了莉薩-洛布(lisa loeb)的音樂電視《停留》(“Stay”)。在1995年息影后的兩年里,充滿文藝氣息的霍克可沒閒著。他與出版商簽下了40萬美元的出版契約,推出了個人的第一部小說《最炎熱的州》(The Hottest State)。但這部描寫愛情的小說卻受到了眾多評論家的批評和輕視,認為過於矯飾、做作。目前正在撰寫他的第二部小說。

多才多藝的伊桑-霍克,2001年初攜妻子烏瑪-瑟曼執導了他的影片處女作《切爾西大牆》(“Chelsea Walls”。這部人物眾多的影片描寫了一天中在紐約著名的切爾西酒店(Chelsea Hotel)里的藝術家眾生相。影片明星雲集、運用了數位技術進行拍攝,霍克初執導筒便顯非凡功力,此片被2001年坎城電影節列為“被關注電影”而參加電影節的評獎。

被譽為好萊塢最佳情侶的伊桑-霍克與烏瑪-瑟曼於1998年5月1日成婚,愛女梅雅-雷(Maya Ray)在兩人婚後的二個月----7月8日出

 新浪娛樂訊 近日,烏瑪-瑟曼攜16歲女兒瑪雅-瑟曼-霍克助陣《萬物理論》首映,女兒出落得婷婷玉立,結合了媽媽的美貌和爸爸伊桑-霍克的英俊。瑟曼與霍克曾有6年婚姻。 新浪娛樂訊 近日,烏瑪-瑟曼攜16歲女兒瑪雅-瑟曼-霍克助陣《萬物理論》首映,女兒出落得婷婷玉立,結合了媽媽的美貌和爸爸伊桑-霍克的英俊。瑟曼與霍克曾有6年婚姻。
生,第2個孩子也於2002年1月降世。這對好萊塢情侶,不但各自擁有著過人魅力,還非常懂得享受幸福生活的真諦。總被認為愛擺一副自負驕傲架子的霍克,其實非常溫柔體貼。烏瑪-瑟曼是這樣評價霍克:“他很有魅力,我從未見過象他這么好的人。如果我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那肯定是我的過錯”。我們祝願這對影壇雙飛雁,能甜蜜長久、白頭到老。

獲獎記錄

2002年因《訓練日》獲第74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2年因《訓練日》獲好萊塢演員工會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主要影視作品:

2004年 《愛在日落餘輝時》(before sunset)

2002年《吉米秀》(“The Jimmy Show”)

2001年《半夢半醒的人生》(“Waking Life”)

2001年《磁帶》(“Tape”) 2001年《訓練日》(“Training Day”)

2001年《切爾西大牆》(“Chelsea Walls”)

2000年《哈姆雷特》(“Hamlet”)

1999年《落在香杉樹的雪花》(“Snow Falling On Cedars”)

1999年《神偷大帝》(“Joe the King”)

1998年《牛頓小子》(“The Newton Boys”)

1998年《新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s”)

1997年《千鈞一髮》(“Gattaca”)

1995年《狙擊手》(“Search and Destroy”)

1995年《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

1994年《掙扎》(“Floundering”)

1994年《幕後謊言》(“Quiz Show”)

1994年《雪地黃金犬2》(“White Fang II: Myth of the White Wolf”)

1994年《現實的創痛》(“Reality Bites”)

1994年《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

1993年《求生》(“Alive”)

1992年《朱門情仇》(“Rich in Love”)

1992年《水之鄉》(“Waterland”)

1991年《戰火赤子心》(“A Midnight Clear”)

1991年《情人救命》(“Mystery Date”)

1991年《雪地黃金犬》(“White Fang”)

1989年《我愛我父》(“Dad”)

1989年《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

1985年《沖向天外天》(“Explorer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