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尾葵

魚尾葵

魚尾葵(學名:Caryota ochlandra Hance )別名假桄榔、青棕、鈍葉、董棕、假桃榔,棕櫚科魚尾葵屬植物。喬木狀,高10-15(-20)米,直徑15-35厘米,莖綠色,被白色的氈狀絨毛,具環狀葉痕。莖幹直立不分枝,葉大型,羽狀二回羽狀全裂,葉片厚,革質,大而粗壯,上部有不規則齒狀缺刻,先端下垂,酷似魚尾。花序最長的可達3米,花3朵簇生,花期7月,肉穗花序下垂,小花黃色。果球型,成熟後紫紅色,果實漿液於皮膚接觸能導致皮膚瘙癢。 產中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省區海拔450-700米的山坡或溝谷林中。該種樹形美麗,可作庭園綠化植物;莖髓含澱粉,可作桄榔粉的代用品。(概述圖片參考質料來源:)

基本信息

簡介

種名:魚尾葵

學名:CaryotaochlandraHance

別名:叢生魚尾葵紅棕竹、假桄榔、酒椰子;棕櫚科,魚尾葵屬

魚尾葵魚尾葵

科屬:棕櫚科魚尾葵屬類別:多年生常綠喬木

魚尾葵(Caryota ochlandra Hance)孔雀椰子,假桄榔。棕櫚科,魚尾葵屬。原產亞洲熱帶,亞熱帶及大洋洲。我國海南五指山有野生分布,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均有栽培。魚尾葵是我國最早栽培做觀賞的棕櫚植物之一。莖桿挺直,葉片翠綠,花色鮮黃,果實如圓珠成串。適於栽培於園林,庭院中觀賞,也可盆栽作室內裝飾用。

【拉丁學名】:CaryotaL.

【英文名】:FishtailPalm

形態特徵

魚尾葵魚尾葵

喬木狀,高10-15(-20)米,直徑15-35厘米,莖綠色,被白色的氈狀絨毛,具環狀葉痕。葉長3-4米,幼葉近革質,老葉厚革質;羽片長15-60厘米,寬3-10厘米,互生,罕見頂部的近對生,最上部的1羽片大,楔形,先端2-3裂,側邊的羽片小,菱形,外緣筆直,內緣上半部或1/4以上弧曲成不規則的齒缺,且延伸成短尖或尾尖。佛焰苞與花序無糠秕狀的鱗秕;花序長3-3.5(-5)米,具多數穗狀的分枝花序,長1.5-2.5米;雄花花萼與花瓣不被脫落性的氈狀絨毛,萼片寬圓形,長約5毫米,寬6毫米,蓋萼片小於被蓋的側萼片,表面具疣狀凸起,邊緣不具半圓齒,無毛,花瓣橢圓形,長約2厘米,寬8毫米,黃色,雄蕊(31-)50-111枚,花葯線形,長約9毫米,黃色,花絲近白色;雌花花萼長約3毫米,寬5毫米,頂端全緣,花瓣長約5毫米;退化雄蕊3枚,鑽狀,為花冠長的1/3倍;子房近卵狀三棱形,柱頭2裂。果實球形,成熟時紅色,直徑1.5-2厘米。種子1顆,罕為2顆,胚乳嚼爛狀。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分布範圍

產中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省區。生於海拔450-700米的山坡或溝谷林中。亞熱帶地區有分布。

生長習性

圖

1、喜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中性土壤,不耐鹽鹼,也不耐乾旱,也不耐水澇。 2、喜溫暖,不耐寒,生長適溫為25-30℃,越冬溫度要在10℃以上。

3、耐蔭性強,忌陽光直射,葉面會變成黑褐色,並逐漸枯黃;夏季蔭棚下養護,生長良好。

4、喜濕,在乾旱的環境中葉面粗糙,並失去光澤,生長期每2天澆水,並向葉面噴水。

繁殖方法

魚尾葵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一般於春季將種子播於透水通氣的砂質壤土為基質的淺盆上,復蓋5厘米左右基質,置於遮陰度30%左右及溫度25℃左右的環境中,保持土壤濕潤衣較高的空氣濕度。一般2~3個月可以出苗,第二年春季可分盆種植。多年生的植株分櫱較多,當植株生長茂密時 可分切種植,但分切的植株往往生長較慢,並且不宜產生多數的櫱芽,所以一般少用此法繁殖。

栽培養護

魚尾葵魚尾葵

龜尾葵實生苗生長緩慢,以2-3年生、株高1-2米時上盆栽植效果最好。盆的大小視植株高低確定。株高1米選盆徑30厘米的盆,株高1.5米選盆徑40厘米的盆,株高2米選盆徑50厘米的盆。栽植時盆底先墊3厘米厚粗粒土或純淨石礫作排水層,然後再裝培養土(園土2份、腐葉土2份、沙1份的混合土)進行栽植。栽後澆透水,放存背陰處,並且每天葉面噴水數次。待恢復生長後正常管理。最初幾年,每年換土l次。3年後換“水桶”盆,可2-3年換土1次。換上時應除去部分舊盆土,並剪去一部分老根和枯根。

魚尾葵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在我國南部熱帶地區,可露地栽培和室外越冬。在我國北部地區,冬季溫度低,應放在溫室越冬,若家庭有供暖條件的,可放室內越冬,溫度宜保持在10℃以上,並給予充足的光照,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如果長期低溫和光照不足,葉片會受凍害變黑。夏天在室外時,套用50%-70%的遮光網遮蔭,或放在大樹下疏蔭處或背陰處。在烈日下暴曬,或受到陽光直射,葉片會變色枯黃,降低觀賞價值。

夏季生長旺季,應增加澆水次數和澆水量,每天澆1次水,並數次葉面噴清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冬季減少澆水,掌握見乾見濕的原則,忌澆水過多過勤,以免根系腐爛而造成植株死亡。除栽植時施人適量基肥外,生長期內還應每月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也可以每月施1次300倍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的液肥。施肥最好在傍晚進行,次日早晨再澆水。

魚尾葵生長到一定程度,下部葉片枯萎,影響觀賞價值,應及時剪去,促進新葉生長。對於下部過密枝、交叉枝應疏除,以保持通風透光。每次施肥前都要進行疏土,利於土壤透氣,促進根系生長。

病蟲防治

灰霉病

症狀:常從葉片葉緣發病,病部組織變淺褐色,溫室內漫漫時,可見到受害處生有灰霉色。

病原:Botrytis chinerea Pers.稱秋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淺褐色至深褐色。多隔、透明,直且長,有時分枝1-5個,分生孢子簇生於梗頂部的小柄上。圓或圓形。

防治方法:可用50%氟嗎啉.錳鋅可濕粉(國光三治)400-6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國光綠青)1000-1500倍,50%國光異菌脲可濕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國光松爾(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10天一次,連續2-3次,要注意交替使用藥劑,以防產生抗藥性。

葉斑病

症狀:葉上病斑赤褐色,不規則形,周圍有水漬狀黃色暈圈,病斑易癒合,中部病斑上生黑色小粒點,嚴重時葉片枯焦死亡。

病原:掌狀擬盤多毛孢Pestalotiopsispalmarum(Cke.)Stey.,異名PestalotiapalmarumCke.。分生孢子盤杯狀,集生,初埋生後外露,黑色或暗褐色,較大,直徑215~426微米。分生孢子梗細短,無色。分生孢子紡錘形,直或彎曲,有4個隔膜5個細胞,中間3個褐色,兩端細胞小而無色,13.1-17.6微米X5.1-7.5微米,頂端有2-3個根附屬絲。

發生規律: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在病葉、病落葉殘體上越冬,次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多從傷口侵入,有再侵染。偏施氮肥加重發病。

防治方法:1、施足腐熟的有機肥,提倡酵素菌漚制堆肥,增施磷鉀肥,勿偏施氮肥。

2、清除病殘體,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3、化學防治:可定期噴施國光銀泰(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國光思它靈(胺基酸螯合多種微量元素的葉面肥),用於防病前的預防和補充營養,提高觀賞性;

發病初期,病初期噴灑25%咪鮮胺乳油(如國光必鮮)500-600倍液,或50%多錳鋅可濕性粉劑(如國光英納)400-600倍液。連用2-3次,間隔7-10天。

主要價值

觀賞

魚尾葵是優良的庭園觀賞植物與街道綠化樹種,莖幹挺直,葉片翠綠,花色鮮黃,果實如圓珠成串,富有熱帶風光情調,通常不作盆栽觀賞。同時,魚尾葵莖含大量澱粉,可作桄榔粉的代用品;邊材堅硬,可作手杖和筷子等工藝品。

醫藥

【基諾藥】腰猜:根和莖治感冒,發熱,咳嗽,肺結核,胸痛,小便不利;外敷治跌打損傷,骨折《基諾藥》。

相關種類

短穗魚尾葵Caryota mitis Lour.

單穗魚尾葵Caryota monostachya Becc.

董棕Caryota urens L.

其他種類

長穗魚尾葵

魚尾葵魚尾葵

別名:單桿魚尾葵

科名:棕櫚科魚尾葵屬

原產地:亞熱帶及大洋洲地區,我國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均有分布,福建、台灣常栽培。

外形特徵: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莖幹單生,高可達20-30多米,直徑15-20厘米。羽狀全裂,下部小葉小於上部,楔形或斜楔形,頂端具不規則的齧蝕狀齒,外側邊緣延生成魚尾頭。

生物特性:生長迅速,喜光耐蔭,能耐-6℃低溫,適合黃河以南大部分地區生長。是優良的庭園觀賞植物與街道綠化樹種,莖髓部含澱粉,可食用,邊材堅硬,可作手杖和筷子等工藝品;根可入藥。

短穗魚尾葵

名稱:短穗魚尾葵

所屬科屬:棕櫚科魚尾葵屬

形態特徵:莖桿竹節狀,具環狀葉痕。葉片大型,二回羽狀複葉,長1~2米,小葉片長10~17厘米。因小葉先端呈現不規則的齧齒狀,極似魚尾而命名。葉鞘長筒形,長50~70厘米。

適應地區:原產印度、馬來西亞等地。

生長習性:喜溫暖通風的環境,喜光耐半陰。最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喜生長於排水了好而疏鬆肥沃的土壤。冬季要減少澆水量,並保持5℃以上的溫度。短穗魚尾葵的根系淺,不耐旱,春夏生航起錯見應充分供給水分,保持盆土濕潤,並定期在周圍噴水,以提高空氣濕度。每月施1次肥料。短穗魚尾葵的莖桿忌曝曬,5~9月宜適當遮陽。

繁殖培育:用播種於分株發繁殖,播種的種子應隨采隨播,盆栽植物4~5年分櫱增多,過於擁擠時可結合翻盆進行分株。

景觀用途:園景樹木類

魚尾葵屬

魚尾葵魚尾葵

簡介

灌木或大喬木。莖單生或叢生,具環狀葉痕,莖皮裸露或被葉鞘。葉大,聚生乾頂,2—3回羽狀全裂,芽時內向摺疊,裂片菱形、楔形或披針形,先端極偏斜,具不整齊齧蝕狀齒,呈魚尾狀,基部在關節處腫大,葉鞘纖維質。佛焰花序生於葉腋,長而下垂,多分枝,圓錐花序狀,佛焰苞(1-)3-5(-11),管狀;花單性,雌雄同株,通常3朵聚生,中間1朵較小者為雌花。雄花:萼片3,離生,雄蕊9-100,花絲短,花葯條形;雌花:近球形,萼片3,圓形,花瓣近圓形,子房3室,柱頭2-3裂。漿果近球形,種子1-2。種子直立,胚乳嚼爛狀,胚側生。

分布

約12種,分布於亞洲南部與東南部至澳大利亞北部。我國約5種。

園林用途

植物本身含有纖維、澱粉、糖汁及邊材等副產品。植株挺拔,葉形奇特,姿態瀟灑,富熱帶情調,盆栽布置會堂,大客廳等場合,十分合適和得體.也可用作行道樹及園林布景。

藥用價值

藥名:魚尾葵根

別名:棕木

拉丁名:Caryota ochlandra Hance

功效:強筋壯骨

主治: 肝腎虧虛;筋骨痿軟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或溝谷林中,海拔450-700m。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

藥用植物栽培

1.生物學特性:喜高溫、高濕氣候,怕嚴寒,耐半蔭,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栽培。

2.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秋季採種,陰乾待播。春季播種,播前種子經浸種催芽,於苗床上點播或撒播。待幼苗長出 2片真葉後,按行株距 30cm×30cm分床。培育1-2年後,按行株距 3m×2.5m 開穴定植。

3.田間管理:定植後每年中耕除草3-4次,每年施肥l-2次。乾旱時適時澆水。

性味:味微甘;澀;性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常見病症

魚尾葵魚尾葵

灰霉病

症狀常從葉片葉緣發病,病部組織變淺褐色,溫室內漫漫時,可見到受害處生有灰霉色。

病原BotrytischinereaPers.稱秋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淺褐色至深褐色。多隔、透明,直且長,有時分枝1~5個,分生孢子簇生於梗頂部的小柄上。圓或圓形。

傳播途徑或發病條件病菌可形成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以菌線、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隨氣流及雨水傳播蔓延,田間農事操作是傳病途徑之一。病菌發育適溫23℃,最高31℃,最低2℃;病菌對濕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連續濕度90%以上的多濕狀態易發病;大棚持續較高相對濕度是造成灰霉病發生和蔓延的主導因素,尤其在春季連陰雨天氣多的年份,氣溫偏低,,放風不及時,棚內濕度大,致灰霉病發生和蔓延。此外,植株密度過大,生長旺盛,管理不當都會加快此病擴展。光照充足對該病擴展有很大抑制作用。南方春季露地,低溫多雨時也常嚴重發生蔓延。

根腐病

(1)症狀特徵:植株感病之初,表現為抽梢少、細弱,葉小而色淡,樹勢差。重時葉片脫落,呈現

典型的輸導組織病症,最後全株萎蔫死亡。初期症狀不明顯,不易發現,等到植株表現生長不良及盆土、莖基部長出子實體後就能確認。該菌可以腐生,但以寄生為

主。以菌絲和菌素在寄主病殘組織上越冬。條件適宜時菌絲借病、健根接觸,從根莖、大根、側根的傷口處侵入,繼而向鄰近組織蔓延擴展。花田、盆土排水不暢,

濕氣滯留時,發病嚴重。

(2)防治方法

①散尾葵是耐陰、喜溫暖潮濕的熱帶植物,養護條件應滿足這些要求。此外,夏季應遮陽,冬季保證溫度10℃以上,並多給光照。春至夏末每月噴施1次稀薄液肥或0.1%濃度的化肥。促進植株生長強健。

②分株時用利剪分開植株,並塗木炭粉或硫磺粉消毒傷口,後再上盆栽植。盆土用不含病殘體組織的新土。

③發病初期,澆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

葉斑病

病斑生於葉尖或葉緣,呈不規則形,灰褐色至棕褐色,邊緣圍以黑褐色細線,上生細小黑粒點,為盾殼霉引致的魚尾葵盾殼葉斑病。在溫室或大棚條件下,病可全年輾轉傳播危害,多從傷口侵入致病。

防治方法:①注意通風透光,適當增施吧,提高抗病力。②發現病葉,及早剪除。必要時噴淋30%氧氯化銅膠懸劑600倍、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百·硫膠懸劑600倍液。

那些花兒

我是一個愛花的女生,除了工作之餘,我會到各個花店轉轉,我的夢想是開一家花店,每天自己都可以在萬花叢中享受生活……

單子葉植物綱

單子葉植物種子的:具1片頂生子葉 ;內的纖維管束:為星散排列,無形成層和次生組織,只有初生組織。
葉脈:為平行脈或弧形脈;:基數常為3 ;:主根不發達,常為鬚根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