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尾葵灰霉病

危害魚尾葵灰霉病。 病菌可形成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以菌線、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 分生孢子隨氣流及雨水傳播蔓延,田間農事操作是傳病途徑之一。

分布與危害

危害魚尾葵灰霉病。

症狀

常從葉片葉緣發病,病部組織變淺褐色,溫室內漫漫時,可見到受害處生有灰霉色。

病原

Botrytis chinerea Pers.稱秋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淺褐色至深褐色。多隔、透明,直且長,有時分枝1~5個,分生孢子簇生於梗頂部的小柄上。圓或圓形。

發生規律

傳播途徑或發病條件 病菌可形成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以菌線、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隨氣流及雨水傳播蔓延,田間農事操作是傳病途徑之一。病菌發育適溫23℃,最高31℃,最低2℃;病菌對濕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連續濕度90%以上的多濕狀態易發病;大棚持續較高相對濕度是造成灰霉病發生和蔓延的主導因素,尤其在春季連陰雨天氣多的年份,氣溫偏低,,放風不及時,棚內濕度大,致灰霉病發生和蔓延。此外,植株密度過大,生長旺盛,管理不當都會加快此病擴展。光照充足對該病擴展有很大抑制作用。南方春季露地,低溫多雨時也常嚴重發生蔓延。。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噴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900倍液。或40%施樂佳懸浮劑1200~1500倍液等。10天一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