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雷特賴氨酸鹽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別名氨苄唑頭孢菌素;頭孢氨甲苯唑;頭孢苄氨四唑,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外文名CeforanideLysinate,抗菌性質與第二代頭孢菌素相近,主要用於革蘭陰性菌感染。

藥理作用

作用與第二代頭孢菌素相似。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性能弱。對革蘭陰性菌作用強。對大腸桿菌、克雷白桿菌、流感嗜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頭孢雷特賴氨酸鹽

血桿菌、淋球菌、奇異變形桿菌、吲哚陽性變形桿菌等有抗菌作用。本品還對一些厭氧菌有良好的作用,如消化球菌、消化鏈球菌、梭狀芽孢桿菌、擬桿菌對本品敏感。氯膿桿菌、腸球菌和陰溝桿菌的多數菌株對本品不敏感。

作用與用途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革蘭陰性菌
本品為半合成第二代頭孢菌素,特點為對革蘭陰性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具有高度抗β內醯胺酶性質。抗菌譜包括大腸桿菌、肺炎桿菌、吲哚陽性的變形桿菌和沙雷氏菌、克雷白桿菌、流感桿菌、沙門菌、志賀菌等。對葡萄球菌和多種鏈球菌也有較好作用。臨床主要用於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心內膜炎、腹膜炎、腎盂腎炎、尿路感染、敗血症以及骨、關節、皮膚和軟組織等感染。

適應症

1、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可用於治療耐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軟組織感染、尿路感染敗血症等。

2、頭孢雷特賴氨酸鹽亦可作為治療A組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感染時青黴素的替代用藥,但療效較青黴素差。

3、有報導心內手術時套用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可使術後感染率降低。

4、有報導使用頭孢雷特賴氨酸鹽治療放線菌病例也有效。

注意事項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孕婦
1、交叉過敏: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與頭孢菌素類藥有交叉過敏,與青黴素類藥有部分交叉過敏

2、禁忌症:對本品或其它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的患者禁用。

3、慎用:
(1)對青黴素類抗生素過敏的患者慎用。

(2)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對孕婦、哺乳期婦女的用藥安全性尚未確定,故孕婦、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3)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慎用。

(4)有胃腸道疾病史者,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或抗生素相關性結腸炎者慎用。

(5)高度過敏性體質、高齡體弱患者慎用。

4、其它注意事項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血清
(1)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試驗可出現陽性反應。

(2)當患者尿中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含量超過10mg/mL時,以磺基水楊酸進行尿蛋白測定可出現假陽性。

(3)以硫酸銅法測定尿糖可呈假陽性。

(4)少數患者用藥後可出現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鹼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升高。如採用Jaffe法進行血清尿肌酐值測定時可出現測定值假性增高。

(5)少數患者用藥後可出現血色素降低,血小板、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粒細胞增多等。

(6)長期用藥時應常規監測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

(7)有肝、腎功能損害患者使用本品時應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不良反應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血小板
1、以皮疹、蕁麻疹、紅斑、藥熱等過敏反應多見,偶見過敏性休克症狀。

2、少數患者有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3、少數患者用藥後可出現肝酶輕度升高。

4、少數患者用藥後可出現血色素降低、血小板減少。

5、長期使用本品可導致耐藥菌的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調、二重感染。還可能引起維生素K、維生素B缺乏。

6、肌內或靜脈給藥時可致注射部位疼痛、硬結;靜脈注射劑量過大或過快時可產生灼熱感、血管疼痛;嚴重者可致血栓性靜脈炎

藥物相互作用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慶大黴素
1、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與氨基糖苷類藥(如慶大黴素妥布黴素)聯合套用時對腸桿菌科細菌和假單胞菌的某些敏感菌株有協同抗菌作用。

2、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與棒酸合用可增強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對耐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肺炎桿菌的抗菌活性。

3、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在體外與利福平萬古黴素合用可增強對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4、丙磺舒可抑制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在腎臟的排泄,用藥時同時口服丙磺舒可使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血藥濃度峰值提高近3倍。

5、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與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強利尿劑合用可增加腎毒性。

6、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與卡氮芥鏈佐星(streptozocin)等抗腫瘤藥合用可增加腎毒性

7、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與氨基糖苷類或其它頭孢菌素合用可增加腎毒性。

給藥說明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阿米卡星
1、對有青黴素過敏史的患者,使用頭孢雷特賴氨酸鹽時須進行皮試。如遇休克反應,可按青黴素過敏性休克處理方法處理。

2、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與下列藥物屬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新黴素、鹽酸金黴素、鹽酸四環素、鹽酸土黴素、粘菌素甲磺酸鈉、硫酸多粘菌素B、葡萄糖酸紅黴素、乳糖酸紅黴素、林可黴素、磺胺異惡唑、氨茶鹼、可溶性巴比妥類、氯化鈣、葡萄糖酸鈣、鹽酸苯海拉明和其它抗組胺藥、利多卡因去甲腎上腺素、間羥胺、哌甲酯、琥珀膽鹼等。偶亦可能與下列藥品發生配伍禁忌:青黴素、甲氧西林、琥珀酸氫化可的松鈉、苯妥英鈉、丙氯拉嗪(prochlorperazine)、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水解蛋白等。

3、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藥物過量時可進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清除,兩者的清除率分別為50-70%和50%。

4、溶液配製:配製肌內注射液,1g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鈉加4mL滅菌注射用水使溶解。作靜脈注射時可將1g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鈉溶於10mL滅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配製成的溶液於3-5分鐘內徐緩注入。供靜脈滴注時,先將4g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鈉溶於20mL滅菌注射用水內,然後再適量稀釋。

用法與用量

成人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靜脈注射
肌內注射:1、每次1-2g,每6小時一次;嚴重感染病人的每日劑量可加大至12g。2、單純性肺炎、癤腫(伴蜂窩織炎)和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每次0、5g,每6小時一次。3、預防手術感染:術前0、5-1小時和手術期間各給予1-2g,術後每6小時給藥一次。

靜脈注射:1、每次1-2g,每6小時一次;嚴重感染病人的每日劑量可加大至12g。2、預防手術感染:術前0、5-1小時和手術期間各給予1-2g,術後每6小時給藥一次。

靜脈滴注:1、每次1-2g,每6小時一次;嚴重感染病人的每日劑量可加大至12g。2、預防手術感染:術前0、5-1小時和手術期間各給予1-2g,術後每6小時給藥一次。

腎功能不全時劑量:腎功能減退病人套用本品須適當減量。肌酐清除率小於10mL/min、25mL/min、50mL/min和80mL/min時,每6小時給予的劑量分別為0、5g、1g、1、5g和2g。無尿病人每天的維持劑量為1、5g,分次給予。

透析時劑量:尿毒症病人在血液透析開始時靜注1g,透析全程皆可獲得有效血藥濃度,透析後再注射1g,有效血藥濃度可維持48小時。也可在透析期間每6-12小時給予1g劑量,以維持血中有效藥物濃度。

兒童

靜脈注射:1、每日50-100mg/kg,分4次給藥。(1周內的新生兒每12小時20mg/kg,大於1周者每8小時20mg/kg。)2、預防手術後感染:術前0、5-1小時和手術期間按20-30mg/kg給藥,術後每6小時給藥一次。

靜脈滴註:1、每日50-100mg/kg,分4次給藥。(1周內的新生兒每12小時20mg/kg,大於1周者每8小時20mg/kg。)2、預防手術後感染:術前0、5-1小時和手術期間按20-30mg/kg給藥,術後每6小時給藥一次。

藥物分析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頭孢唑林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殺菌力強、不良反應少等特點,在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但隨其臨床套用的日益廣泛,該類藥物的過敏反應報導有所增加,應引起高度重視。國內最近一項研究資料顯示,近十五年來有244例患者使用頭孢雷特賴氨酸鹽發生過敏性休克,其中有20例死亡。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致過敏性休克的藥物依次是頭孢唑林、頭孢噻肟、頭孢氨卞、頭孢哌酮、頭孢曲松和頭孢拉啶。這些患者大多在使用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後5分鐘至半小時內出現過敏反應,病人主要表現,發病急驟,氣急喘息、面色蒼白、口唇發青、血壓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心跳驟停,同時可伴有噁心、嘔吐、發熱、皮疹等表現。
臨床藥理學研究表明,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過敏者,幾乎都對青黴素過敏,而對青黴素過敏者,約有10%對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過敏。換句話說,頭孢雷特賴氨酸鹽抗生素其過敏發生率為青黴素的10%。因此,有關專家指出,凡有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過敏史者,均應禁用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過敏體質的病人也應慎用,最好改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阿奇黴素或克拉黴素等,以免發生不測。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問世於1945年,目前已發展到第四代,共有近60個品種。這類抗生素的特點是抗菌譜廣,過敏反應比青黴素少,殺菌活性強等。臨床套用已越來越廣泛。雖然頭孢雷特賴氨酸鹽不良反應少,安全性好,但由於品種多,仍有不少值得警惕的毒性反應需要及時防範,其中腎臟損害即為需主要防範的毒性反應之一。
據有關資料表明,頭孢噻啶,頭孢羥氨苄,頭孢西丁,頭孢美唑,頭孢拉啶等第一、二代頭孢雷特賴氨酸鹽在用藥期間應注意其腎臟損害。這些頭孢雷特賴氨酸鹽主要經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進入近端小管上皮細胞,再進入小管液。在這一過程中,有些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進入小管上皮細胞後選擇性地與線粒體膜結合,引起能量代謝障礙,線粒體呼吸窘迫以致細胞壞死。有些可作為半抗原引起免疫炎性反應,累及腎小管間質,引起急性藥物性間質炎。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腎臟
多數情況下,頭孢雷特賴氨酸鹽所致腎臟損害大多發生在用藥後1~3天內,少數發生在用藥1周或數周內。其腎臟損害的表現有腰、腹部疼痛,肉眼血尿,體檢有臍下壓痛及雙腎區叩擊痛,實驗室檢查尿液呈洗肉水樣或有血凝塊,紅細胞滿布視野,尿蛋白多為陽性,腎功能不同程度降低。一旦在用藥期間出現上述症狀、體徵及尿檢查異常,就應考慮藥物致腎臟損害,需立即停藥並給予足量液體輸入,套用止血劑和地塞米松肌注或靜滴,一般在3~7天左右尿常規及腎功能可恢復正常,臨床腰、腹痛症狀可緩解。
防範頭孢雷特賴氨酸鹽致腎損害的關鍵是積極避免各種危險因素,主要包括:①凡疑有腎功能不全或有腎臟病史者,應選擇對腎臟無明顯毒性反應的頭孢雷特賴氨酸鹽;②老年人慎用上述有腎臟損害反應的藥物,能不用時則儘量不用;③藥物劑量避免過大,療程宜短;④患者若存在血容量不足,則先補足後給藥;⑤不能與其他亦有腎臟損害反應的藥物同用;⑥過敏體質,尤其是皮試陽性者禁用。
對大多數頭孢雷特賴氨酸鹽來說,並無明顯腎臟損害副作用。因此,用藥前要熟悉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並結合病人狀況合理選擇,以保障用藥安全。

副反應案例

臨床資料

頭孢雷特賴氨酸鹽擴張型心肌病
劉某,63歲,因顏面浮腫、腹脹、乏力2天於2003年8月4日3:50pm步行入院。入院查體:T35.4℃、P104次/分、R20次/分、BP144/98mmHg,神清,2天前出現顏面浮腫、腹脹、乏力,活動後加重,氣緊、氣喘,不能平臥,口唇發紺,兩肺呼吸音粗,可聞及乾濕羅音,考慮擴張型心肌病、心衰、肺部感染,遵醫囑給予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鈉靜脈滴注。8月5日11:10am靜脈滴注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鈉時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煩躁不安,肢端濕冷,口唇、甲床發紺加重,無意識喪失。當時測T36.5℃、P135次/分、R34次/分、BP108/64mmHg,兩肺呼吸音粗,可聞及大量乾濕性羅音,心率135次/分,律齊,有力,立即遵醫囑停用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鈉,予氧氣2~3L/min吸入,腎上腺素1mg靜脈注射,非那根50mg肌內注射,5%Gs250ml加氫化可的松200mG靜滴抗過敏,10分鐘後上述症狀明顯緩解。

討論

1、在靜滴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鈉前,按常規已給該患者用青黴素作皮內試驗(-),且該患者無青黴素及頭孢類過敏史。在靜滴頭孢雷特賴氨酸鹽鈉的過程中卻發生過敏反應。

2、據相關資料顯示,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有20%對頭孢類過敏。

3、通過對以上病例的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在靜滴頭孢類藥物時,不管患者有無過敏,都應對整個過程嚴密觀察,及時發現及時報告,並配合醫生處理。

頭孢菌素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