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方占款

關聯方占款

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現象由來已久、金額巨大。對上市公司年報進行的統計分析表明,近年來,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現象基本上沒有明顯的改觀,甚至在某種方面還有變本加厲的跡象。

表現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占款金額依然巨大。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主要體現在"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兩個會計科目下。人們以2003年12月31日以前掛牌上市的1257家滬深A股上市公司(剔除已摘牌上市公司及銀行、證券、信託類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的統計分析表明,2003年度滬深A股上市公司"其他應收款"總額同比下降了0.5%,"應收賬款"總額同比增長了9.08%。由此人們推斷,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通過非經營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總額的確有所下降。

關聯方占款關聯方占款
但另一方面,人們也認為,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通過經營性方式占用的資金可能並沒有明顯的改觀,甚至可能還略有上升。理由是,2003年,中國經濟運行好於2002年度,上市公司總體經營業績也有較好的增長。特別是基礎原材料產品供不應求、價格暴漲。相關基礎原材料行業上市公司2003年年報數據也表明,這些公司的應收賬款大幅下降,甚至不少"陳年爛賬"也已於去年一次性收回。照此推理,2003年度上市公司正常的"應收賬款"總額,較2002年度理應有所下降。而樣本公司的統計結果顯示,"應收賬款"總額同比增長9.08%。人們認為,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通過為上市公司代銷產品等經營性關係,加大對上市公司資金占用是影響因素之一。

二是占款方式更加隱秘。上市公司2003年年報中披露的註冊會計師關於關聯方占款的"專項審計報告"顯示,"預付賬款"也是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途徑之一。通過"預付賬款"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比"其他應收款"、"應收賬款"更加隱秘。

據統計,2003年度滬深A股上市公司"預付賬款"總額同比增長了30.96%,增幅驚人,這其中不能排除有一小部分是因為"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方式的變化。

三是占款渠道此消彼長。從以上統計數據人們推斷,由於監管部門加大了監管力度,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部分或全部歸還了由其本身直接占用的款項,特別是2002年度顯示在"其他應收款"科目下的款項,以逃避監管部門的監管與社會公眾的監督。而通過其他關聯方占用的款項,特別是通過與上市公司有直接的上下游產業鏈關係的關聯方,以"預付賬款"方式占用的資金可能還有增加的趨勢,形成一種此消彼長的態勢。

四是國有控股(絕對或相對控股)上市公司是被占款公司主體。從上市公司2003年年報披露信息看,關聯方占款現象多數發生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

成因

應該說,大股東及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現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改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意識、文化、法治環境等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市公司改制先天不足。

二是股權分置、國有股流動性差。由於中國股權分置的制度安排,國有股只能在場外協定轉讓,流動性差,再加之中國上市公司派現率普遍較低,國有股東沒有其他股權收入來源,在母公司及其他關聯方生存困難時,自然首先想到的是侵占上市公司資金。

關聯方占款關聯方占款
三是意識方面的原因。國有大股東占有中小股東的利益,在部分國企高管看來是無可厚非的,把"國有資產"凌駕於"法人財產"、"個人財產"之上的意識,不僅在一些人的頭腦里仍然存在,而且也體現在他們的工作中。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領導也認為,如果占用資金是用來給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的下崗職工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那就是維護了當地的社會穩定,解決了地方政府的難題。

四是歷史方面的原因。儘管說"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借錢不還"在中國也是有歷史的。特別是國有企業之間的"三角債",曾經是中國國有企業中的一個普遍現象,而"清理三角債"也曾經是中國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農村婦女熊德明因為敢於向國家總理反映建築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獲得了"2003CCTV中國經濟年度社會公益獎"。由此人們也可以看出,"欠錢不還"既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它已是中國的一大"社會公害"。

五是法治方面的原因。應該說,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還算得上是中國近年來的一個"新生事物"。儘管現有法律也可以"應付"此類問題,但操作起來難度較大。特別是如果沒有針對主要責任人的刑事和民事處罰條款,法治的效果也要大打折扣。

2003年8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了《關於規範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非國有控股股東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違反本《通知》規定,給上市公司造成損失或嚴重損害其他股東利益的,應負賠償責任,並由相關部門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是,造成多少損失或損害其他股東多少利益構成犯罪,究竟按什麼賠率賠償,該文並未詳細界定。這就使得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強。《刑法》已有相關條款規定了對挪用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的責任人的刑事處罰,但對挪用給其他公司企業單位使用的情況並未涉及。這就是說,人們還沒有直接的、專門針對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刑事處罰條款。人們認為,這也是造成關聯方占款屢禁不止、清欠進展遲緩的主要成因之一。

對策

如前所述,大股東及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現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為此,解決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款問題,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人們統籌兼顧,多管齊下。

是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由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是被占款公司的主體,因此,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的高管層,以及各級國資管理部門的領導們,是解決關聯方占款現象的中堅力量,有些時候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此,首先要提高他們的認識,要使他們樹立"法人財產意識"、"股東平等意識"和"以全體股東利益為本的意識"。要轉變他們頭腦中把"國有資產"與"法人財產"、"股東權益"對立起來的觀念,以及"平均主義"、"大鍋飯"的觀念。尤其要解決一些地方政府領導頭腦中,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給下崗職工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解決政府難題的觀念。只有各級政府部門、國有大股東高管,以及社會各方的思想意識真正提高了、觀念真正轉變了,才能談得上想辦法、找對策,積極解決占款問題。否則,即使還了舊賬,又會欠下新賬,形成"改了再犯、犯了再改"、"在這家改了再在那家犯"的惡性循環。

財務管理術語2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了解一下吧。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財務活動
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籌資
融資租憑
資金成本
成本習性
資金結構
證券投資組合
營運資金
固定預算
彈性預算
增量預算
定期預算
滾動預算
現金預算
投資中心
責任預算
責任報告
業績考核
內部轉移價格
營運能力
比例合併
半成品成本
保留盈餘
本利比
並行審計技術
標準成本中心
百分率法
本金
補償性餘額
標準工資
標準工資率
部門預算
保證
撥備
不合理保留利潤
邊際資金成本
保證債權
部門邊際貢獻
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體系
產值最大化
成本費用利潤率
產權比率
長期債務

財務管理
財務風險
財政赤字
財務預測
財務協同效應
財務困境
財務預算
財務政策
存貨
財務估價修正
籌資風險
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監督
成本分配
長期償債能力
超額利潤
財務檢查財務總監
出資違約責任
財務診斷
存貨舞弊
差別財務報告
財務總監委派制
財務流動性風險
財務危機成本
財務資源
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公司
財務欺詐
存貨投資
成本企劃
籌資渠道
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財務結構
財務集中控制
財務支撐力
財務運行機制
財務異化
財務信息
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契約
財務預警
現金浮游量
產權比率
財務治理
充分就業預算
財務情況說明書

存貨損失
獨立董事
定額成本制度
定價成本
短期償債能力
電子預算
企業對外投資
單位成本彈性預算
獨立財務報告
單獨財務報表
定金
遞延年金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財務信息
非財務指標
負債結構
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營性資產
複合財務係數
法定資本制
過度資本化
固定資產折舊
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投資
股東財富最大化
固定資產租賃
公司公積金
工會資產
固定資產經濟壽命
股權投資差額
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金
股權收購
國庫單一賬戶
工資成本
股權重組
關聯方占款
股權出資
公司清算
固有風險
匯率風險
匯率
獲利能力
財務諮詢
財務流程
會計報表

貨幣資金
合併價差
互補性資本
或有會計事項
或有支出
貨幣空間價值
經營槓桿
借貸資本
借款費用
經濟利潤
淨利潤
基準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經濟收益
精細化財務管理
借款管理
集成化財務管理
經營性資產
給付
拒絕履行
金融資產轉移
技術入股
會計成本
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欺詐
庫存現金管理
會計信息化
會計對象
會計本質
利息資本化
零營運資金管理
利潤庫
利潤質量
流動資產投資
利潤質
綠色財務管理
利潤計畫輪盤
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管理
利潤預算管理財務彈性
赤字財政
初始現金流量
存貨形態
存貨清查
COSO報告
次級債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