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轉移價格

內部轉移價格是指有利益關係的各企業之間、企業集團或公司內部各利潤中心之間調撥產品或商品的結算價格。又稱"調撥價格"。一般由進貨價格、流通費用和利潤構成。

概念

內部轉移價格,又稱"調撥價格"。就是指企業內各部門之間由於相互提供產品、半成品或勞務而引起的相互結算、相互轉賬所需要的一種計價標準。轉移價格廣泛地套用在企業決策制定、成本計算、業績評價等方面。它與公司經營戰略和公司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相關。一般由進貨價格、流通費用和利潤構成。其特點是只反映企業集團或公司內部各利潤中心之間的經濟聯繫,一般不直接與消費者發生聯繫;不作為各種差、比價的依據和計算基礎。內部轉移價格是“封閉市場價格”的一種形式,而“封閉市場價格”是指買賣雙方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形成的價格。

原則

第一,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要有利於分清各責任中心的成績和不足;
第二,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要公平合理,避免主觀隨意性;
第三制定內部轉移價格要為供求雙方自願接受。
內部轉移價格的類型主要包括:實際成本法、實際成本加成法、標準成本法、標準成本加成法、市場價格法、雙重市場價格法、協商價格法等。

制定原則

1.全局性原則。採用內部轉移價格的各單位從屬於一個企業,企業總利益是一致的。制定內部轉移價格,只是為了分清各單位的責任,有效的考核評價各單位的業績。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制定內部轉移價格,要從全局出發,使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協調統一,力爭使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

2.公平性原則。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應公平合理,防止某些單位因價格上的缺陷而獲得一些額外的利益或損失。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換是按等價原則進行的,高質高價、低質低價。如果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不合理,就會影響到單位的生產經營積極性。

3.自主性原則。高層管理者不應干預各個單位經理(廠長)自主決策。在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各單位有一定的自主權,如生產權、技術權、人事權和理財權等,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必須為各方所接受。

4.重要性原則。鋼鐵企業需要制定的內部轉移價格的對象成百上千,甚至更多。如果事無巨細,都制定一個詳細、準確價格,不但不必要,而且很難實施。因此,制定內部轉移價格,可對那些價高量大,耗用頻繁的對象,儘可能地科學計算,從嚴定價;對一些價低量小,不常耗用的對象,可以從簡定價。

作用

(一)合理界定各責任中心的經濟責任。內部轉移價格作為一種計量手段,可以確定轉移產品或勞務的價值量。這些價值量既標誌著提供產品或勞務的責任中心經濟責任的完成,同時也標誌著接受產品或勞務的責任中心應負經濟責任的開始。  

(二)有效測定各責任中心的資金流量。各責任中心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占用一定數量的資金。企業集團可以根據內部轉移價格確定一定時期內各責任中心的資金流入量和資金流出量,並可在此基礎上根據企業集團資金周轉的需求,合理制定各責任中心的資金占用量。  

(三)科學考核各責任中心的經營業績。提供產品或勞務的責任中心可以根據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數量及內部轉移價格計算本身的“收入”,並可根據各生產耗費的數量及內部轉移價格計算本身的“支出”。

制定要求

內部轉移價格就是指企業內各部門之間由於相互提供產品、半成品或勞務而引起的相互結算、相互轉賬所需要的一種計價標準。轉移價格廣泛地套用在企業決策制定、成本計算、業績評價等方面。它與公司經營戰略和公司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相關。

內部轉移價格系統在企業中能夠協調部門經理的自主權與整個企業的集中決策,促進行為的一致性;能夠與會計中的業績評價方法相一致,進行有效的業績考核;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各部門的責任和業績;能夠加強企業的經濟核算,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企業整體競爭能力。

企業要充分發揮內部轉移價格的作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目標一致性。採用內部轉移價格的各部門同屬一個企業,總的利益是一致的。制定內部轉移價格,只是為了分清各部門的責任,有效的考核評價各部門的業績,根本目的仍是為了企業的整體利益。各部門經理應都選擇能使公司總體利潤最大的行動取向。制定內部轉移價格的目標,就是為了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使自主的部門經理作出有利於組織整體目標的決策。
二是準確的業績評價。沒有任何一個部門經理可以以犧牲其他部門的利益為代價而獲利。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應避免主觀隨意性,客觀公正地反映各部門的業績,進行準確的考核和相應的激勵,來調動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各部門服從整體利益,並以最大努力來完成目標。
三是保持各部門的自主性。高層管理者不應干預各個部門經理的決策自由。在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各部門有一定的作出決策的自主權。公司高層直接干涉分部制定具體的轉移價格並不可取,但是,由它制定一些通用的指導方法是適宜的。

形式

目前,制定內部轉移價格的方法根據不同的計價基礎,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大類:

以市場為基礎的轉讓定價

在存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一般採用市場價格。採用市場價格法可以解決各部門間可能產生的衝突,生產部門有權選擇其產品是內部轉移還是賣給外部市場,而採購部門也有權自主決定。如果與市場價格偏離,將會使整個公司的利潤下降。市場價格比較客觀,能夠體現責任會計的基本要求,但市場價格容易波動,在中國現階段,信息處理能力較低,市場價格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受影響,甚至有些產品無市場價格作為參考,市場價格作為內部轉移價格有很大的限制。

成本為基礎的轉讓定價

它包括完全成本法、成本加成法、變動成本加固定費用等方法。這裡的成本,不是採取公司的實際成本而是標準成本,以避免把轉出部門經營管理中的低效率和浪費轉嫁給轉入部門。這種方法套用簡單,以現成的數據為基礎,但標準成本的制定會有偏差,不能促進企業控制生產成本,容易忽視競爭性的供需關係。

協商價格

還有一類是位於市場定價和成本定價之間,即採用協商價格。協商價格是以外部市場價格為起點,參考獨立企業之間或企業與無關聯的第三方之間發生類似交易時的價格,共同協商確定一個雙方都願意接受的價格作為內部轉移價格。協商價格在各部門中心獨立自主制定價格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企業的整體利益和供需雙方的利益。這種方法運用恰當,將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存在質量、數量、商標、品牌甚至市場的經濟水平的差別使得與市場價格直接對比很困難。

同時它還有一些缺點,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由於一個部門經理通常擁有許多秘密信息,可能利用其他部門經理獲利;
二是業績指標可能由於部門經理的協商談判技巧而扭曲;
三是協商會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資源。

運用

中國資本市場比較薄弱,市場經濟水平不高,市場發展不完善,外匯管制也沒有完全放開。因此,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國外的情況和經驗,必須與我國特有的經濟水平相關聯。根據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管理部門的目標來選擇適當的內部轉移方法。目前,在內部轉移價格方面,國內採用的比較少,但也有運用比較成功的企業,比如我國鋼鐵行業中的邯鄲鋼鐵廠攀枝花鋼鐵廠在過去就運用得很成功。鋼鐵行業是多流程、大批量生產的行業,生產工藝環節實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企業所採用的內部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和責任會計模式具有明顯的行業特色。目前國內鋼鐵企業套用廣泛的是邯鋼模式,即採用“模擬市場價格、實行成本否決”作為半成品的轉移價格。攀鋼從投產開始就制定了內部轉移價格。由於市場變化很快,攀鋼對內部轉移價格進行了多次調整。攀鋼現行轉移價格管理制度是在多年實踐基礎上,經過多次完善而逐步形成的,主要由四部分組成:產品(半成品)轉移價格,原材料、輔助材料轉移價格,備品備件轉移價格,勞務(收費)價格。其中,備品備件轉移價格按照採購成本進行結算,其餘由財務部門制定明確的價格。可見我國企業在制定內部轉移價格時,不應照抄照搬,應該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完善和規範內部管理制度,促使內部各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公司利潤最大化。

解決措施

1.是完善內部管理制度
內部轉移價格制度將成為公司的基本管理規範。公司應充分挖掘內部管理潛力,加大管理控制力度,制定和完善經濟責任制考核,強化監督,深化企業的科學管理。同時還應根據自身在本行業中所處的位置和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結合公司經營發展目標,制定和調整公司的政策。

2.加強以市場為基礎的內部轉移價格
公司應對影響生產經營的主要產品,如鋼鐵行業中的生鐵、能源及其他原材料的價格,根據市場價格編制企業內部轉移價格,並定期進行修訂,每次調整少數與市場價格差距較大的品種;對於品種規格繁多、市場變化較快的小材料、備品備件則採取放開政策,讓內部各部門適應市場的變化。這實質上是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調整內部轉移價格,並非實際意義上的以市場價格確定內部轉移價格,也不是完全按市場價格核算。

3.進行準確的業績評價
通過把產品成本、質量、資金占用、品種結構等因素納入完整的考核體系之中,給各部門更大的責任和壓力,使各部門在有限的決策權之下,有了一定的自主權,並進行準確的業績考核。

財務管理術語

財務管理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投資,資本的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財務活動
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目標
企業籌資
融資租憑
資金成本
成本習性
資金結構
證券投資組合
營運資金
固定預算
彈性預算
增量預算
定期預算
滾動預算
現金預算
投資中心
責任預算
責任報告
業績考核
內部轉移價格
營運能力
比例合併
半成品成本
保留盈餘
本利比
並行審計技術
標準成本中心
百分率法
本金
補償性餘額
標準工資
標準工資率
部門預算
保證
撥備
不合理保留利潤
邊際資金成本
保證債權
部門邊際貢獻
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體系
產值最大化
成本費用利潤率
產權比率
長期債務

財務管理
財務風險
財政赤字
財務預測
財務協同效應
財務困境
財務預算
財務政策
存貨
財務估價修正
籌資風險
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監督
成本分配
長期償債能力
超額利潤
財務檢查財務總監
出資違約責任
財務診斷
存貨舞弊
差別財務報告
財務總監委派制
財務流動性風險
財務危機成本
財務資源
財務風險管理
財務公司
財務欺詐
存貨投資
成本企劃
籌資渠道
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財務結構
財務集中控制
財務支撐力
財務運行機制
財務異化
財務信息
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契約
財務預警
現金浮游量
產權比率
財務治理
充分就業預算
財務情況說明書

存貨損失
獨立董事
定額成本制度
定價成本
短期償債能力
電子預算
企業對外投資
單位成本彈性預算
獨立財務報告
單獨財務報表
定金
遞延年金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財務信息
非財務指標
負債結構
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營性資產
複合財務係數
法定資本制
過度資本化
固定資產折舊
公允價值
固定資產投資
股東財富最大化
固定資產租賃
公司公積金
工會資產
固定資產經濟壽命
股權投資差額
固定資產原價
固定資金
股權收購
國庫單一賬戶
工資成本
股權重組
關聯方占款
股權出資
公司清算
固有風險
匯率風險
匯率
獲利能力
財務諮詢
財務流程
會計報表

貨幣資金
合併價差
互補性資本
或有會計事項
或有支出
貨幣空間價值
經營槓桿
借貸資本
借款費用
經濟利潤
淨利潤
基準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經濟收益
精細化財務管理
借款管理
集成化財務管理
經營性資產
給付
拒絕履行
金融資產轉移
技術入股
會計成本
會計師事務所
會計欺詐
庫存現金管理
會計信息化
會計對象
會計本質
利息資本化
零營運資金管理
利潤庫
利潤質量
流動資產投資
利潤質
綠色財務管理
利潤計畫輪盤
流動資金
流動資金管理
利潤預算管理財務彈性
赤字財政
初始現金流量
存貨形態
存貨清查
COSO報告
次級債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