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翠工藝

金翠工藝是青島市工藝美術研究所1981年研製開發的銅胎琺瑯工藝品。

簡介

金翠工藝是青島市工藝美術研究所1981年研製開發的銅胎琺瑯工藝品。這項新工藝是借鑑了中國景泰藍的傳統工藝特點,運用現代工業新技術創研的一種高檔工藝美術品。

該工藝品釉料透明,光亮度高,層次豐富,色彩變化維妙維肖,光彩斑斕,表面處理考究,有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及翠玉之感,故名金翠工藝品。它的研製成功,為我國金屬工藝品業又增添了一朵新葩。

金翠工藝品,由於創研了瓶胎整體拉伸權口無接縫成型新工藝,其成型工藝優於景泰籃的焊接成型,因而造型新穎,花色品種更新快,效率高。其所需釉料是自行研製開發的透明釉料,附著力強(景泰藍釉料不透明),因而光亮度、色彩變化均優於景泰藍。景泰藍的主要裝飾手段是手工掐絲,金翠則不重掐絲重釉彩,背景部分不掐絲,而是在銅胎上加陪襯圖案,充分發揮各種透明釉彩的裝飾作用,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它是一種從加工工藝處理、裝飾技法等方面均優於景泰藍的工藝品;是一種既可觀賞收藏,又具有極高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珍貴工藝禮品。

工藝流程

金翠工藝品的工藝流程為:設計,瓶胎成型,清洗處理,掐絲,粘結,釉料配製,填彩,燒結,填透明釉,燒結,修整,拋光,電鍍等十幾道工藝。

榮譽

金翠工藝品1981年通過山東省第二輕工業廳組織的技術鑑定,為我國金屬工藝品填補了一項空白。試產中先後生產了各種不同形體、不同規格造型的瓶、罐、缽、盤等工藝品,試銷中受到各級領導部門的高度重視及旅遊部門、出國人員的喜愛和讚譽,曾一度出口澳大利亞。1982年榮獲青島市第二輕工業局科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科研成果二等獎。1984年參加北京全國旅遊產品、工藝品交易會展出時,受到參加會議的國務院、國家輕工業部領導的肯定和表揚。

盤點齊魯民俗手工藝品

齊魯文化,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融合。春秋時期的魯國,產生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說,而東臨濱海的齊國卻吸收了當地土著文化(東夷文化)並加以發展。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齊魯民俗手工藝品以弘揚齊魯文化為主題,將中國古典藝術與齊魯文化巧妙結合,構思巧妙,匠心獨具,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