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西縣

遷西縣

遷西縣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長城腳下,西距北京150公里,東距秦皇島130公里,北距承德130公里,南距天津140公里、唐山75公里,屬環渤海經濟圈。東西橫距39千米,南北縱距51千米。全縣總面積1439平方公里,人口39萬,轄17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417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總人口39萬,是一個“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純山區縣。截至2014年,遷西縣有景忠山、青山關2家國家4A級景區,五虎山、喜峰雄關大刀園2家國家3A級景區,喜峰口長城抗戰遺址成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遷西縣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漁夫水寨被評為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喜峰口板栗大觀園等4個景點被評為省農業旅遊示範點。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遷西縣青山關旅遊區遷西縣青山關旅遊區

遷西縣,因位於遷安市之西而得名,遷安為縣級市,所以有遷安縣和遷安市兩種名稱。

遷西縣春秋時為山戎國地,戰國時屬燕國,秦屬遼西郡令支縣。漢屬幽州遼西郡,為令支縣地,西北部兼有徐無縣地。

三國魏省令支縣,遂屬遼西郡肥如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3年)令支城併入陽樂縣,仍屬遼西郡。北齊省遼西郡入北平郡,省陽樂縣入新昌縣,遂為肥如、新昌二縣地,屬北平郡。隋開皇六年(536年)省肥如縣入新昌縣,十八年(598年)改新昌縣為盧龍縣,遂屬北平郡盧龍縣。唐仍為盧龍縣地,屬河北道平州。

遼代遼太祖以定州安喜(今定州市)俘戶置安喜縣(屬平州遼興軍),並於今灤陽置灤河縣(屬中京道澤州,設漢兒館),遂分屬安喜、灤河二縣。金初省灤河縣入神山縣,安喜改遷安縣。

承安二年(1197年),升漢兒館為灤陽縣(治今漢兒莊),泰和四年(1204年)灤陽縣亦省入神山縣。元分屬遷安、惠州,初於灤陽縣故城置惠州,並省神山縣入惠州。

明洪武初(1368年)惠州省入遷安縣,屬京師永平府。清屬永平府,為遷安縣地。

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渤海道,為遷安縣地;次年改屬津海道,為遷安縣地;十七年(1928年)屬河北省遷安縣。二十二年(1933年)被日軍侵占,後屬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這裡為晉察冀邊區冀東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開始建立革命政權。興城、灤河以北地區建立遷(安)遵(化)興(隆)聯合縣。興城、灤河以南地區建立豐(潤)灤(縣)遷(安)聯合縣。此二縣在1943年7月前屬晉察冀邊區冀東專區,後改屬冀熱邊區第二專區。

1945年豐灤遷縣改屬冀熱遼區十五專區。同年秋日本投降,曾成立遷北縣,僅二十天又改為遷西辦事處。1946年建遷西縣(縣佐),屬冀東區十二專區。

1947年正式建立遷西縣,因位於遷安縣之西,故名。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遷西縣(駐興城)劃歸河北省,屬唐山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遷西縣仍屬河北省唐山專區。

1959年12月20日撤銷遷西縣,併入遵化、遷安二縣。1961年7月9日以原轄區恢復遷西縣,仍屬唐山專區。

1970年唐山專區改稱唐山地區,遷西縣屬之。

1983年5月5日撤銷唐山地區,遷西縣劃歸唐山市管轄。

行政區劃

潘家口水庫潘家口水庫

截至2014年,遷西縣共轄17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417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39萬人口。

遷西縣各鄉鎮名稱分別是:興城鎮、三屯營鎮、金廠峪鎮、灑河橋鎮、東荒峪鎮、太平寨鎮、羅家屯鎮、新集鎮、灤陽鎮、白廟子鄉、上營鄉、漢兒莊鄉、舊城鄉、漁戶寨鄉、尹莊鄉、東蓮花院鄉、南觀鄉、新庄子鄉。辦事處名稱:栗鄉街道辦事處。

社會事業

教育方面

遷西縣遷西縣

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14所,其中國小89所、國中18所、普通高中4所、職教中心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和成人教育中心學校各1所。

衛生方面

全縣現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所,其中縣級醫院3所,鄉鎮衛生院17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衛生學校各1所,民辦非盈利性醫院3所;村衛生室397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路。

社會保障

構建了復蓋城鄉的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幫扶三大體系。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遷西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長城腳下,西距北京150公里,東距秦皇島130公里,北距承德130公里,南距天津140公里、唐山75公里,屬環渤海經濟圈。地處東經118°6′-118°37′,北緯39°57′-40°27′。東西橫距39千米,南北縱距51千米。

地形地貌

遷西縣位於燕山沉降帶東段南緣,境內層巒拔地,河川縱橫,其地貌特徵呈典型的低山丘陵景觀。海拔大於500米的中低山31.91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2%;海拔300─500米的低山322.532平方公里,占22.4%;海拔300米以下的丘陵701.191平方公里,占11.5%;河漫灘等堆積河谷及平原219.485平方公里,占15.2%。遷西縣地勢為四周高、中間低、向中間傾斜。縣內地勢最高為海拔831.3米,最低為海拔70米,相對高度差761.3米。按坡度分類,25度以上的面積418.9平方公里,占遷西縣總面積的29%;15─25度的面積289.5平方公里,占遷西縣總面積的20%;5─15度的面積40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8%;5度以下的面積327.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3%。

水文

遷西縣境內河流主要有灤河及其支流灑河、清河、長河和薊運河水系的還鄉河。灤河是遷西縣最大的過境河流。境內長67.5公里,流域面積為12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8億立方米。境內建有潘家口和大黑汀兩座大型水庫,並修建有引灤入唐、引灤入津輸水工程。

灑河:是灤河主要支流之一,境內長16.8公里,流域面積13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8億立方米。

長河:位於遷西縣東北部,境內長50.5公里,流域面積28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億立方米。

清河:位於境內東部,長18公里,流域面積13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1億立方米。

還鄉河:發源於遷西縣南部的泉莊村,境內長27.5公里,流域面積1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0.56億立方米。

氣候

遷西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乾濕季節明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0.1℃,七月份平均氣溫25℃,1月份平均氣溫-7.8℃,氣溫年較差為32.8℃。初霜期10月初——11月初,終霜期4月初——4月底,無霜期一般為183天,最長可達209天,最短只有161天。年太陽輻射總能量為127.036千卡/厘米,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705.9小時,年有效積溫4285.9℃。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04.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066.4毫米,年最小降水量428.4毫米。本縣的降水量在一年之中分配的不均勻,夏季最多,達604.6毫米,占全年的75.2%,春、秋、冬季的降雨量分別占全年的9.3%、13.8%、1.7%,這種不均勻的降水分配極易形成旱澇災害。遷西一年四季都有大風,以春、夏兩季出現頻率最高。遷西縣多年常見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旱、澇、風、雹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遷西縣遷西縣

截至2014年,遷西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金、鐵、錳、銅、紫頁岩、石英等37個品種,其中黃金儲量30多萬兩,為全國黃金“萬兩縣”之一;錳礦遠景儲量近2億噸;鐵礦儲量4.7億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採選、燒結、冶煉、軋材一條龍生產格局。近幾年,全力整合資源,推進規模辦礦,延伸產品鏈條,鋼鐵業跳出了資源初級開發的路子,實現了從生產鐵精粉、燒結球、麵包鐵等初級產品到鋼坯、板材等深加工產品的跨躍。

植物資源

遷西板栗遷西板栗

截至2014年,遷西縣有林地面積143萬畝,森林復蓋率62%,先

後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經濟林建設先縣”,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遷西是著名的“中國板栗之鄉”,板栗栽植面積達70萬畝,4000萬株,常年產量4.5萬噸,“遷西板栗”、“紫玉”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被稱為“東方珍珠”的遷西板栗,常年產量、出口量均居全國縣級首位;栗蘑仿野生人工栽培技術於1993年在遷西首次取得成功並開始推廣,“遷西栗蘑”已被農業部命名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栗蘑之鄉”。縣內開發出鮮品栗蘑、乾品栗蘑、栗蘑醬、栗蘑湯、栗蘑茶等多種產品,此外還有安梨、核桃、榛子、蕨菜、黃芹、桔梗、丹參等340多種有利用價值的野生植物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4年,遷西縣境內河流總流長877公里,有灤河、長河、還鄉河等6條主要河流,擁有潘家口、大黑汀等86座水庫,年均可利用量達1.1億立方米,可利用養殖水面6萬畝,淡水魚養殖產量達3.8萬噸,是河北省淡水養殖第一大縣。

人口

灤水灣公園灤水灣公園

2009年年末,遷西縣總人口380169人,比上年增加46

08人。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326161人,比上年增加4325人;非農業人口54008人,比上年增加183人。全年出生人口5930人,人口出生率為15.7‰,比上年增長1.2個千分點;全年死亡人口1900人,人口死亡率為5.0‰,比上年下降1.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7‰,比上年增長3個千分點。

交通

遷西縣內京秦高速遷西支線直通縣城,並與京哈、唐津、唐承、唐曹、唐港、沿海6條高速公路連線成網,1-2小時可直達北京首都國際、天津濱海、唐山三女河3座機場和天津秦皇島、曹妃甸、京唐港4大港口;境內大秦鐵路橫貫東西,唐承鐵路縱穿南北,5條省級公路和33條縣鄉公路縱橫交錯,構建了“東西南北通達,公路鐵路互補”的大交通格局。

經濟

綜述

遷西縣商貿城遷西縣商貿城

2009年,遷西縣完成生產總值2

815519萬元,比上年增長16.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0111萬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1843864萬元,增長14.4%;第三產業增加值821544萬元,增長23.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4485元,比上年增長12.0%。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為5.3∶65.5∶29.2。

第一產業

2009年,遷西縣完成農業總產值220781萬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55826萬元,比上年增長5.0%;林業產值71505萬元,比上年增長20.2%;牧業產值49548萬元,比上年下降7.4%;漁業產值28102萬元,比上年增長5.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5800萬元,比上年增長4.9%。

河北遷西縣青山關旅遊區河北遷西縣青山關旅遊區

2009年,遷西縣全年糧食總產量79976噸,比上年增長5.1%;棉花總產量238噸,與上年持平;油料總產量5456噸,比上年增長6.0%;蔬菜總產量達60941噸,比上年增長9.5

%;乾鮮果總產量達63700噸,比上年增長46.8%。

2009年,遷西縣城市生態園林綠化、荒山綠化等六大工程順利實施,綠化攻堅行動成果顯著,完成造林面積 3333公頃,比上年增長25.0%,年末實有林地面積95642公頃,森林復蓋率60.5%。

2009年,遷西縣年末生豬出欄14.95萬頭,比上年增長2.7%;牛出欄1.16萬頭,比上年增長7.4%;羊出欄22.78萬隻,比上年增長4.7%。全年肉類總產量20050噸,比上年增長4.5%;禽蛋產量7580噸,比上年增長13.3%;奶產量21165噸,與上年持平。全年水產品產量31000噸,比上年增長23.3%。

2009年,遷西縣財政直接用於支援農村生產支出20436萬元,比上年增長32.3%;年末農機總動力達到35.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0.1%;農村用電量21075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9.1%。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年末機井達到2861眼,比上年增加38眼。

第二產業

2009年,遷西縣完成工業總產值5466813萬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017851萬元,比上年增長20.5%。遷西縣生鐵、粗鋼、H型鋼、鋼帶產量分別達到490.8萬噸、477萬噸、244.3萬噸、26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7.5%、9.9%、92.1%、25.9%。企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工業產品產銷率達96.0%。

2009年,遷西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005399萬元,比上年下降2.0%;實現利稅381788萬元,比上年下降27.9%;實現利潤192427萬元,比上年下降35.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75.9%,總資產貢獻率18.6%,流動資產周轉率3.37 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7.6%,全員勞動生產率394256元/人。

第三產業

2009年,遷西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3205萬元,比上年增長16.9%。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縣的188528萬元,比上年增長17.5%,縣以下的254677萬元,比上年增長16.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270103萬元,比上年增長15.1%,住宿和餐飲業153971萬元,比上年增長20.9%,其它行業19131萬元,比上年增長11.3%。遷西縣集貿市場21個,實現成交額258783萬元,比上年增長18.2%。

社會

教育事業

2009年,遷西縣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63所,在校生48312人,各類學校專職教師4180人。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發展,國中畢業升學率達到100%,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文化事業

2009年,遷西縣擁有影劇院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總藏書5.2萬冊。遷西縣擁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廣播人口復蓋率和電視人口復蓋率均達到100%。

醫療衛生

2009年,遷西縣城鎮社區衛生服務人口復蓋率達到100%。遷西縣共有各類醫院、衛生院441所,醫院床位1918張,衛生技術人員2140人。

社會保障

2009年,遷西縣擁有各類社會福利院7所,床位1060張,入敬老院人數達753人。救災救濟工作力度加大,有2782人次得到及時救助。

旅遊

截至2014年,遷西縣有景忠山、青山關2家國家4A級景區,五虎山、喜峰雄關大刀園2家國家3A級景區,喜峰口長城抗戰遺址成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遷西縣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漁夫水寨被評為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喜峰口板栗大觀園等4個景點被評為省農業旅遊示範點。

景忠山

景忠山,位於遷西縣城西北15公里處,三屯營城南,海拔610米,素有“京東名岫”之美稱。

潘家口

潘家口古稱盧龍塞,是一個著名的長城關口,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李廣北擊匈奴,曹操東征烏桓,均曾由此出塞。唐代詩人戎昱曾在《塞下曲》中寫道:“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至今。”

喜峰口

河北遷西縣青山關旅遊區河北遷西縣青山關旅遊區

喜峰口位於遷西縣城北40公里處,古稱蘭陘,元代曾名喜逢口,明永樂年間改為喜峰口。其關隘主要由營城、荒城、和關城三部分組成。營城坐落於群峰環抱的一片開闊的盆地間,辟南北東西四門;南門之上,曾懸“喜峰營”石刻匾額。荒城位於營城東北懸崖之上,與營城呈犄角之勢。關城建於營城北約2華里處,出入關須經三道門,故號稱“三關口”。關城正面,曾建有一座高達四丈的敵樓,名曰

“鎮遠樓”;後重修,改稱“來遠樓”。

青山關

青山關,又名青山口,位於遷西縣東北角八面峰下。這一帶,地勢險要,長城逶迤,青山疊翠。

大黑汀庫區

大黑汀位於三撫線白堡店段北3公里處的灤河岸邊,1983年因引灤入津工程攔河蓄水,形成了水面面積30平方公里,總庫容達3.3億立方米的燕山平湖——大黑汀水庫。

五虎山山地休閒度假旅遊區

五虎山景區位於板栗之鄉——遷西縣境內。東部毗鄰遷安市,西距縣城30公里。景區包括五部分:夢境莊園、灤河漂流、五虎山康熙獵場、奇石谷生態園、古人類文化遺址。

名人

李廣北擊匈奴、曹操東征烏桓等曾來經於此,戚繼光在境內的三屯營鎮守薊鎮16年。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宋哲元、張自忠、趙登禹等抗戰名將曾在喜峰口一帶以白刃與日寇展開殊死搏鬥,音樂家麥新以此為題材,創作了激勵國人鬥志的《大刀進行曲》。李運昌、韓東征、王平陸、魏春波等革命志士在這裡立下戰功。

晏芝 石光 劉芳湖 韓東征 李雲
吳凱素 高機先 白建泉 石新 萬國來
王乃堂 吳沐卿 韓子英 石文翰 趙勝

水下長城

遷西縣遷西縣

水下長城位於遷西縣北40公里,整個景區水域縱深60公里,潘家口、喜峰口等長城關口沒於水下,恰似鑲嵌在燕山深處的一顆璀璨明珠。在這裡,您既能領略北方群山的粗獷,又能品味江南水鄉的俊秀。反映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萬里長城與展示現代文明成果的引灤工程,將歷史與現實有機地融為一體。

潘家口古稱盧龍塞,悠悠灤河由此流向關內。萬里長城蜿蜒曲折,伸向水底,又從對岸挺身揚起,形成了萬里長城的一處絕景-水下長城。湖區內碧波萬頃,波光粼粼。兩岸峰巒疊嶂,蒼翠欲滴。人在白雲生處走,船向青山頂上行,堪稱"北國三峽,塞上灕江"。

喜峰口古稱松亭關,是歷史上有名的古戰場,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二十九路軍在此抵抗侵華日軍戰鬥激烈,後由此產生的《大刀進行曲》家喻戶曉,為喜峰口長城增添無窮魅力。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