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河北省轄縣級市]

辛集[河北省轄縣級市]

辛集,省直管市,是河北省中東部地區區域中心城市,位於石家莊市東65公里處,距首都北京22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雄安新區120公里。辛集市北與深澤縣、安平縣接壤,東與深州市為鄰,南與冀州區、寧晉縣相接,西與晉州市毗連。全市總面積960平方公里,總人口63.5萬,城市建成區面積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萬。轄7鄉8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344個行政村。 辛集市是河北省第一批22個擴權強縣(市)的縣市之一,是全國百家明星縣(市)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居河北省“十強”縣市,2011年5月,被河北省文明辦評為文明城區、文明縣級市,發展最快的城市,全省排第21位,辛集鎮被譽為“河北省第一大鎮”。 2017年10月,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 2017年12月,“中國最佳運動休閒旅遊城市”。 2018年10月,辛集市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古鎮辛集歷史悠久。據《束鹿縣誌》記載,明時此地已名新集,後與彭家莊、李家莊、廉官店、王家莊合併,改“新”為“辛”。同治二年五月(公元1862年)修築寨牆時,又將鄰村高卜營圈入寨內,同治末年與辛集合併。辛集鎮過去為全國一個重要的皮毛聚散地,早在明朝之際就享有盛名,有“直隸一集”之稱。

辛集古代稱:廉官店。俗語:“不知束鹿縣,知道廉官店。”  

高祖六年(前201)封齊候胡害為貰候,置貰候國。後置貰縣。

中國皮革皮衣之都.jpg 中國皮革皮衣之都.jpg

文帝(前179-157)封駟鈞為侯。後置 縣( 與 同音)。

本始元年(前73)封燕刺王之子劉賢為安定戾候。置安定候國。後改縣。

神爵三年(前59)封廣川繆王之子劉強為樂信候。置樂信候國。後改縣。

神爵四年(前58)封廣川戴王之子劉辟兵為西梁候。置西梁候國。後改縣。

元始二年(2)置安定縣,後改為安民縣。

更始元年(23)宋子(今趙縣)人耿純率宗族賓客2000餘人到貰城(今大車城、小車城)迎劉秀。劉秀命耿純為先鋒,收復宋字。  

北魏初年(386)改 縣為 縣。

北齊年間(550-577)改 縣為安國縣,縣治在今安古城。  

開皇六年(586)改安國縣為安定縣,縣治在今舊城。

開皇十六年(596)析安定縣,置晏城縣。

開皇十八年(598)改安定縣為鹿城縣。

大業初年(605)廢晏城縣,併入鹿城縣。  

武德五年(622)劉黑(竇建德餘部)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鹿城被唐將桑維和打敗。

天寶十五年(756)改鹿城縣為束鹿縣。  

後唐清泰三年(936)石敬瑭在契丹貴族幫助下,滅後唐,建後晉,向契丹稱兒皇帝,割燕雲十六州。其時束鹿縣被契丹統轄。

後周顯德二年(955)周世宗命將領韓通修築束鹿縣城(今舊城鎮),以防外族犯境。  

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克東京,兩河失守,束鹿縣被金統轄。  

嘉定八年(1215)河北紅襖軍首領周元兒抗金,率起義竣攻占束鹿縣城(今舊城鎮)

鹹淳三年(1267)束鹿縣大旱。

元貞二年(1296)束鹿縣大水成災。

大德十一年(1307)趙州、束鹿、隆平等州縣大水。  

國家外貿基地 國家外貿基地

洪武六年(1307)朱元璋推行“移民屯田”政策,永樂初年(1403)詔令從山西往河北真定南宮一代移民,洪洞縣白馬寺大槐樹為集送點。從此,大批山西移民來束鹿縣占產立村。

永樂四年(1406)束鹿縣大旱。

永樂九年(1411)知縣王揖在衙門西建醫學專門學校。

天順元年(1457)縣儒學訓導康翁賓修成《束鹿縣誌》內容條析分明,記載周詳。

成化二十三年(1487)縣儒學訓導康紹儒重修《束鹿縣治》。將天順《束鹿縣誌》未載內容增入。

五星專業市場證書 五星專業市場證書

正德六年(1511)文安縣劉六、劉七率農民起義軍攻占束鹿縣城(今舊城鎮)。

嘉靖年間(1522-1566)知縣白鎰續修《束鹿縣誌》。

隆慶二年(1568)本縣進士、河南按察司兵備僉事賈衡撰成《束鹿縣誌》,知縣武時傑付梓。

萬曆三十四年(1606)大雨,滹沱河泛濫,午夜大水入束鹿縣城(今舊城鎮),深數尺,官衙民舍多癱壞。

崇禎十四年(1641)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自東北來束鹿縣,先以百餘名騎兵沖入束鹿縣城裡,占據西、北二門。曾於正在家居的陝西寧夏兵備副史耿啟率領的壯丁交戰後農民起義軍撤去。  

康熙十年(1671)知縣劉琨,宴請明儒修成《康熙束鹿縣誌》。  

AAAA AAAA

民國元年(1912)1月19日,教育部頒行《普通教育暫行辦法》,規定將學堂改稱學校,男女可以同校,初等國小修業四年,高等國小修業三年,簡稱“四三制”。此後,學校之名遍及束鹿縣。

自光道年間,束鹿人在武漢開辦酒廠酒店達四五十家,一萬多束鹿人從事燒酒和經銷事業。並延長江中下游在九江、長沙、安慶、芙湖、上海等地設大批分號。書鹿酒業半條江由此而來。束鹿人首創用玻璃瓶裝酒。其釀造的“漢汾酒”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民國2年(1913)束鹿縣衙改為縣知事公署,知縣改為知事。

民國3年(1914)8月,北京北洋軍閥政府頒布縣佐製法令,束鹿縣與西部的小章村設縣佐。

民國14年(1925)由國務院總長龔心湛簽署的“臨時執政令”中關於直隸省屬各地施行市自治日期及區領域令,決定該辛集鎮為辛集市舊城鎮為舊城市。

民國29年(1940)冀中區黨委決定,部署鹿縣劃分為束北束冀兩個縣,以辛集、錨營、圈頭、大李莊一線為界,以南為束冀縣,以北為束北縣。束北縣已北里廂一代為根據地,束冀縣以束鹿與冀縣交界的孟家莊、堤北一代為根據地。

民國31年(1944)1944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極端困難的時期。冀中區黨委決定將束北縣劃分為兩個聯合縣。即滄石公路的3個區和深縣深磨公路以西的四個區和並組建為深束縣;滄市路以北的四個區和晉縣城東的兩個區及安平縣南部的13個村莊和並組建為束晉縣。

民國32年(1945)1945年10月,深束縣和束晉縣合併成立束鹿縣。將元深縣得4個區、晉縣的兩個區、安平的一個區分別歸還原縣建制。縣委、縣政府機關設在范家莊。  

1949年10月26日,辛集市改為辛集鎮,直屬石家莊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導。撤銷舊城鎮改為區級鎮。

1950年1月15日,束鹿縣由原來的17個區劃為10個區。5月26日,又調整為7個區。這7個區是:一區舊城,二區張古莊,三區位伯,四區辛集,五區南智丘,六區新城,七區和睦井。

1954年1月1日,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迅速發展,一個春季就由1953年的31個發展到282個,11月發展到1339個。入社農戶占全縣總農戶的42.2%。

1954年4月1日,束鹿縣與辛集鎮合併,辛集鎮由專轄鎮改為縣轄鎮。

1956年7月6日,撤區並鄉。將原來的99個鄉並為31個鄉,保留一個區級鎮——辛集鎮,並將辛集鎮周圍8個村劃為辛集鎮郊區。

1956年年內,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全部轉為高級社。

1958年8月23日,縣委召開全縣廣播大會,動員大辦人民公社。

1958年8月28日,只用了5天時間全縣及建立了8個人民公社,實現了公社化。

1958年11月12日,晉縣、深澤、束鹿三縣合併,稱束鹿縣,縣委、縣政府駐辛集鎮。

1961年5月5日,束鹿縣與晉縣分設,將8個大公社化為30個小公社。

1981年1月25日到4月7日,全縣31個公社革命委員會撤銷,成立了公社管理委員會和辛集鎮人民政府。

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束鹿縣,設立辛集市(縣級),以原束鹿縣的行政區域為辛集市的行政區域。

1996年12月,合鄉並鎮為八鎮七鄉,共十五個鄉鎮,仍稱辛集市。

2013年6月,辛集市被確定為第一批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縣(行政區劃隸屬關係不變,仍屬石家莊市)。  

行政區劃

辛集市下轄8鎮7鄉341個村委會,31個社區居委會。

辛集鎮

河北一集正門 河北一集正門

轄建設街,順城街、市政街、商場街、定安街、牌坊街、裕民街、育才街、復康街、菜市街、文明街、安古城、舊壘頭、徐家莊、錨營、抬頭、西良馬、東良馬、西范莊、六朗營、支家方碑、溫家方碑、趙莊、楊家方碑、馮家方碑、西石莊、東石莊、裴辛莊、陳馬莊、林子裡、胡合營、留雙營、月耳營、佃士營、撒馬營、孤馬營、都大營村委會;氣缸蓋廠、辛集化工廠、辛集中學、鐵路宿舍、皮毛製革廠、糧食局、採油五廠、建設局、建設集團、鐵路三局、龍泉街、體育場、市府西大街、新開西街、新開東街、方北東大街、方北西大街、西華南路、西華北路、朝陽南路、芳華小區、康樂小區、康泰小區、康建小區、金城小區、西苑小區、鐵路宿舍、建設東大街、車站街、棉麻街、路南街、束鹿東大街社區居委會。  

小辛莊鄉

轄小辛莊、丁家莊、小章、北宋村、南宋村、王山口、巨家莊、東莊裡、程王莊、北李莊、大辛莊、西棗營、東棗營、楊家莊。  

張古莊鎮

轄張古莊、杜合莊、北口營、耿家營、張名府、郭家莊、中王莊、北四冢、北陳位、南陳位、南呂村、北呂村、西陳位、東陳位、趙念村、小位、尖村營,其中北陳位以王氏家族為主。  

中里廂鄉

轄中里廂、呂廂口、北孟莊、蘇家莊、北里廂、清官店、韓陳莊、袁村、馬町、北郭、謝村、南郭、泊莊。  

天宮營鄉

轄東天宮營、西天宮營、郭王宋、北龐、北呂彩、南呂彩、天宮、南龐營、王下、南龐、徐古莊、河莊、張王宋、宿王宋、吳王、張家營、明了、西朗月、東朗月。  

位伯鎮

轄位伯、智家莊、東柳科、西呂村、大白店、西柳科、鎮頭、西五村、東四村、溫家村、南四冢、北位井、南位伯、南位井、仁慈、百福、大馮、小馮、小舟、善城、禮璨、小白店。  

舊城鎮

轄舊城、路家莊、大李家莊、北耿莊、西小李家莊、三丘、趙李家莊、梨園、北張村、石家莊、菜園、南張村、田村、王莊、潘家莊、東關、宮家莊、孟丘、李家莊、田莊、寨子村、雷河、宋家莊、杏元、頓房、軍齊、李章、馬章、孟章、劉章、南章、果園、等報。  

新壘頭鎮

轄新壘頭、東位伯、張莊、馬呂、吳家莊、馬蘭、王家莊、封家莊、搖頭、扒營、張馬村、西巴營、東巴營、范家莊、史莊、袁莊、北小陳、東大陳、西大陳、北大過、孤莊、南大過、南小陳。  

前營鄉

轄前營、後營、趙家莊、西王封、東王封、西劉莊、東劉莊、李同智莊、苗家營、西古營、桃園、西澤北、於家莊、後魏家莊、杜林、前魏家莊、朱家莊、石碑、崔家莊、東澤北、東范莊、周家莊、呂家莊、駱家營、八里丘、小染莊、沙河。  

和睦井鄉

轄和睦井、北周家莊、雙丘、張家莊、南周家莊、賈辛莊、馬鄉、散思台、東理順井、西理順井、大士莊、雙柳樹、小士莊、紅旗營、石槽李家莊、豆家莊、通士營、高家莊。  

田家莊鄉

轄田家莊、試炮營、王莊營、張董牛、尚家莊、周家莊、北付莊、八里莊、南付莊、郭永莊、木丘、東張口、獅子莊、西王莊、傾井、彭六佐、西劉家莊、東劉家莊、子曰莊、北賢邱、南賢邱、草帽莊、網子莊、袁家莊、耿家莊、南王莊、豆腐莊、史家莊、舊寨、伴當營。  

新城鎮

轄新城東街、新城西街、新城南街、新城北街、興隆寺、圈頭、白龍丘、路過、大李莊、賈李莊、後杜科、沈家莊、郝家莊、前杜科、曹家園、滿家灣、張家村、董家屯、常家屯、李家屯、徐家屯。  

馬莊鄉

轄馬莊、回生、趙古營、甜水井、東謝村、西謝村、北營、南李家莊、東營、辛村、南朱莊、木店、一間房、台家莊、馬家莊、三間房、朱家莊、棗營、棗營莊、蘆家莊、中東石乾、西石乾。  

南智邱鎮

轄南智邱、南瓦、南棚、南耿莊、大車城、小車城、耿虔寺、北智邱、趙馬、北張光、南張光、西小王、孟觀、西城、東小王、西曹家莊、西陳家莊、東陳家莊、北瓦、褚家莊、朗口、漫河頭、泗上、新興路。  

王口鎮

轄王口、南漢口、北漢口、翰林莊、雷家莊、孟家莊、聶家莊、大理寺、東曹家莊、郭西、賈百戶、恆丘、大營、楊莊、中曹家莊、倪家莊、西花里莊、東花里莊、文朗口、仨樹、刑家莊、四七營。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辛集地勢平坦,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秋兩季相對濕度大,冬春兩季相對濕度小。按《中國氣候區劃》屬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3-4月為春季,乾燥多風;6-8月為夏季,炎熱多雨;9-11月為秋季,溫和涼爽,初秋易出現陰雨天氣;12-2月為冬季寒冷寡照,雨雪稀少。年平均氣溫為12.5℃,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溫度為-3.9℃;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6.5℃,平均年較差為30℃,年平均最高氣溫18.8℃,極端最高氣溫為41.9℃,出現在1972年6月10日。年平均最低氣溫為4.7℃,極端最低氣溫為-22.0℃,出現在1966年2月22日。氣溫日變化較大,尤其在春秋季節最明顯,如用每日高低溫差來比較,則5月平均日較差最大,為14.3℃,春季、秋季月最大日較差都在23℃以上。零度以上的初日平均為2月26日,終日為12月2日,持續日數為280天。10℃的開始日期為4月5日,結束日為10月27日,農作物活躍生長期為206天;15℃的開始日期為4月29日,結束日為10月5日,持續日數為160天;20℃的開始日為5月8日,結束日為9月12日,持續日數為118天。  

自然資源

• 水利

辛集地圖 辛集地圖

辛集市在公元前曾屬黃河泛區,古代有滹沱河、漳河、鴨兒河,但幾經改道,至清末滹沱河主道北徙,古河道從境內消失。從此辛集市地表無自然河流。屬石津渠灌溉範圍,石津渠境內段長23.1公里,寬40米,深5米,水源來自滹沱河崗南、黃壁莊兩個水庫。境內不同水文年配水量不同,平水年配水量為0.8億立方米,枯水年配水量為0.68億立方米,豐水年配水量為1.0億立方米,年平均用水量0.6-0.8億立方米。境內具有以石津灌渠為主體的乾、支、斗完整的灌溉系統。除降雨地表產流和石津渠道季節性排放水外,境內地表沒有自然水資源。  

• 土地

辛集市土地屬新生土壤,具有很長成長過程,成土母質主要是黃河和滹沱河的沉積物,屬沖積母質。全市土地面積1426500畝,其中耕地面積1043753畝,農作物播種面積1608053畝,果樹實有面積213052畝。  

• 礦藏

石油、天然氣。境內石油產層地質主要為下古生界奧陶系碳酸鹽岩和下第三系沙河街組砂岩。主要分布有5個油田,河莊一河莊西一台家莊一車城一南小陳。10個油藏。含油麵積18.7平方公里,探明的地質石油儲量1710萬噸。已打油井近百處,在用生產井47口。華北石油管理局第五採油廠駐地在辛集,由他們具體負責境內石油、天然氣的計畫開採和管理。  

生物物種

該市地處山麓平原與低洼平原的過渡地帶,適合生存、生長的動物、植物種類很多,生物資源十分豐富。

• 動物資源

1、飼養類動物:主要有牛、馬、驢、騾、豬、羊、狗、兔、蟈蟈、貓、雞、鴿子、鴨、鵝、草魚、鯉魚、白鰱、花鰱、甲魚、金魚、青蝦、鸚鵡、蜜蜂、蠶等。

2、野生類動物:野生類動物很多,常見的有野兔、黃鼬、蟈蟈、刺蝟、青蛙、蛇、壁虎、麻雀、燕子、啄木鳥、貓頭鷹、灰山雀、黃鸝、烏鴉、蝙蝠等。

在野生動物資源中,比較有獵取價值的獸類動物是兔和黃鼬,人們喜歡用它們的皮毛製作成生活用品。  

• 植物資源

1、栽培植物

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高粱、黃豆、綠豆、紅薯等。

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西瓜、蔬菜等。

蔬菜常見的有:白菜、蘿蔔、黃瓜、南瓜、豆角、西紅柿、馬鈴薯、青菜、茄子、西葫蘆、辣椒、蔥、蒜、韭菜、白山藥、蘑菇、雞腿菇、香椿等。

木材樹木種植比較普遍的是:毛白楊、柳樹、槐樹、香椿樹、榆樹、泡桐樹、法桐樹等。其中毛白楊和法桐樹是本市的市樹。

果品樹大面積的是:梨、蘋果、桃,還有葡萄、大棗、杏、沙果、李子、核桃、柿子等。其中鴨梨、蜜桃在全國享有盛名。

觀賞樹和花卉主要有:月季、菊花、牡丹、串紅、丁香、合歡、紫荊、黃楊、雪松、油松、側柏、圓柏、玫瑰、黃刺梅、平頂柳、垂柳、江南槐、龍爪槐等。其中月季和菊花是本市的市花。

藥用植物有:枸杞、銀花、紅花、白芍、元參等。其中枸杞種植面積比較大。  

2、野生植物

樹木有:柳樹、榆樹、紫穗槐等。

雜草有:羊草、鹼草、狼尾草、蘆草、刺草、苦菜、灰菜、馬齒菜、稻草、蘆葦、狗尾草、禪草、薺菜、蒲棒草等。其中羊草、鹼草、蘆草、灰菜、刺菜等都是營養價值很高的牧草。

藥用植物有:地丁、地黃、槐米等。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辛集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63.5億元,增長8.5%。全部財政收入18.8億元,增長16.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8億元,增長15.5%。固定資產投資183億元,增長8.2%。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76.7億元,增長15.4%。  

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6.13億元,比2010年增長50.6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1315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倍。全部財政收入達到21.41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19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2倍和2.3倍。固定資產投資211.97億元,比2010年增長87.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67億元,比2010年增長85.52%。被評為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百強縣(市)。  

第一產業

辛集是河北省重要的優質棉花和鴨梨產地。辛集市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物產豐富。是全國優質棉、小麥、瘦肉型豬生產基地,是河北省優質棉出口基地,全市農機總動力為180萬千瓦,耕地動力機械1.8萬台,有效灌溉面積7萬公頃。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蔬菜、油料、蘋果、鴨梨、紅棗、葡萄、花卉。其中鴨梨、蜜桃、枸杞、軍齊韭菜、舊城香椿,全國聞名。  

第二產業

辛集市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發展迅速,形成了以皮毛、化工、機械為支柱的三大產業。河北辛集鋇鹽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鋇鹽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工業碳酸鋇、硫酸鋇、硫磺、碳酸鍶等7種主要產品獲部優稱號暢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辛集汽缸廠是全國最大的汽缸蓋專業生產廠之一,辛集貝氏體鋼總廠年產鍛鋼磨球3萬噸,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辛集恆聖電力電氣設備廠生產的絕緣子首家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周氏服飾生產皮衣、裘皮、尼克服等,年產量可達60萬件,是辛集最大的皮草企業之一。

第三產業

王口煙花、辛集裘皮為其土特產。辛集是著名的皮革業中心,其皮革製造、交易歷史悠久,在明清時非常興盛,號稱“河北一集”。皮革業是整個辛集市規模最大、實力最雄厚的產業。從1993年開始,辛集市投資17億元,建成了高標準的辛集皮革城和三個製革工業區,形成了革皮裘皮、皮革服裝、箱包皮具、毛皮加工、皮革化工、皮革機械等較為完整的皮革產業鏈。全市擁有皮革企業1000多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8家,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5家,年產羊皮服裝革3000萬張,約占國內同類產品的50%,占世界同類產品的15%;年產羊皮服裝400萬件,占國內同類產品的30%;年產各類皮具1200多萬件。羊皮服裝革和羊皮服裝代表著國內先進水平,是全國最大的產銷基地。辛集皮革產品覆蓋全國各地,並出口俄羅斯、日本、韓國、北美、歐洲、中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皮革服裝300萬件,出口羊皮服裝革5000萬平方尺。全市皮革行業年銷售額達50多億元,出口交貨額2.5億美元,直接創匯1.17億美元。

辛集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皮革產銷基地之一,2001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皮革皮衣之都”。從1995年開始,辛集市共投資6億多元規劃建設了占地1300畝的三個製革工業區,全市137家製革企業全部進區生產,徹底解決了分散建廠、污水不易治理及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問題。辛集市又投資10億建設了一個高標準的中國國際皮革城,占地380畝,建築面積將近50萬平方米。

全國泡塑產業基地(南呂村鄉),起步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進入九十年代初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加大,辛集泡塑產業得到長足發展,泡塑企業發展到全國。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對節能保溫產業的重視和扶持政策出台,給泡塑企業帶來無限生機,形成了在辛集以生產泡塑機械為主,在外以生產泡塑製品為主的新的經營模式和生產格局。泡塑設備覆蓋全國,出口俄羅斯、蒙古、越南、印度、南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辛集已成為全國集塑機生產、原料銷售、泡塑製品和輸送專業人才為一體的重要產銷基地,泡塑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居全國之首。泡塑設備占全國市場份額80%;廠家多,外地建廠300多家,只要是有泡沫的地方就有辛集人;全國銷售原料30萬噸以上,占全國銷量1/5;技術人員多,常年在外做技術指導有1000多人。

社會事業

教育

辛集是教育名城,有普通中學42所,中等職業學校5所,國小139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3053人,中職專任教師235人,國小專任教師2627人,普通中學在校生47005人,其中:女生23219人,高中階段在校生數24425人,高級中學學校招生數5553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8097人,國小在校生數36822人,其中:女生17244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其中:女童入學率100%,國中畢業生數11955人,國中升學率91%,高中升學率99.08%。河北辛集中學始建於抗日戰爭勝利前夜的1945年8月7日,1954年學校定名為“河北辛集中學”;1960年聯考升學率在全省率先達到100%,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獎勵,並光榮出席“全國文教、體育、衛生群英大會”。1962年被確定為河北省重點中學。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中學,被譽為“華北平原上一顆明珠”和“大學生的搖籃”。其中辛集中學已成為河北省重點高中學校,辛集市職教中心已成為全國重點中專學校。

民間傳統

• 農民畫

辛集農民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明清時期,辛集就有畫、繡、剪、編等民間傳統。20世紀50年代,以壁畫為主要形式的辛集農民畫,清新質樸,範圍廣泛。20世紀60年代,辛集農民畫發展趨向文雅工細,注意造型。20世紀70年代以來,辛集農民畫作品注重表現生活,具有醇厚、粗獷、稚拙、絢麗的地方特色,形成了“稚拙淳樸、雅俗共存”的獨特風格。

1987年2月,辛集農民畫首次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後,又在法國、墨西哥駐華使館以及德國、奧地利、美國、義大利、瑞典、丹麥、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引起了強烈反響。1988年辛集市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 皮貼畫

辛集皮貼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明清時期,辛集當時稱為束鹿縣,那時候束鹿皮革業空前發展,皮店、皮作坊、白皮、毛皮、車馬挽具、最出名的是束鹿羊皮襖,穀子皮(馬靴上專用的靴臉專用皮革),後來發展了皮革著色、染色製革工藝。辛集皮貼畫集繪畫、雕塑、刺繡、剪紙等多種工藝特點為一體。畫面色彩絢麗、細膩逼真,既有民間的古樸風格,又有近代的浮雕效果。每一幅作品的人、景、物都表現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真實的再現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風民俗,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

市區娛樂場所

雷鋒廣場,辛集市工人文化宮廣場,文體廣場,市府廣場,半月潭公園,芳華水岸。

交通運輸

公路

鐵路 鐵路

北京—辛集:京珠高速—石黃高速黃驊方向—辛集出口

大廣高速—石黃高速石家莊方向—辛集出口

天津—辛集:京滬高速—石黃高速石家莊方向—辛集出口

太原—辛集:石太高速—石黃高速黃驊方向—辛集出口

鄭州—辛集:京珠高速北京方向—石黃高速黃驊方向—辛集出口

濟南—辛集:青銀高速—大廣高速北京方向—石黃高速石家莊方向—辛集出口

鐵路

中國皮都辛集國際皮革城路線圖——火車車次時刻表

市區主幹線

建設大街,教育大道,方碑大街,市府大街,朝陽路,興華路,工業路,束鹿大街,安定大街,迎賓大道。

旅遊風景

辛集國際皮革城

辛集皮都國際畫廊 辛集皮都國際畫廊

河北省旅遊購物基地,位於辛集教育大道北側,占地380畝,建築面積將近50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已於2010年8月完成,2010年9月28日開業。投資4.5億元的國際皮革城二期工程已於2011年3月動工建設,總體將於2011年完工。辛集皮革等商品集散地市場購物的遊客越來越多,為此,省旅遊部門對商品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使旅遊購物環境得到改善。這些市場正在由傳統單一的商品批發市場,向集商品展示、商務洽談、旅遊休閒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旅遊購物中心升級。已成為AAAA旅遊景區。辛集國際皮革城官網2011年創建,是辛集皮衣皮草入口網站。

皮都國際畫廊

皮都國際畫廊展廳面積六千平方米、展線一千峭,是全國面積最大、展線最長的畫廊,位於辛集國際皮革城一期四樓。

文化市場

辛集文化市場占地122畝,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投資1.5億元,是石家莊辛集市文化特色商品市場,位於辛集市千年古剎清利寺西側。

清利寺

清利寺原是由靜公僧於唐朝太和元年(827)創建。有碑文記載,現碑文尚存。元至正三年(1337)僧德興重修。明朝永樂二年鄉人張山、僧文瑞,天順年間僧常勝,成化二十二年僧德功,嘉靖十八年鄉人裴七璽,清朝順治8年鄉人李可孟相繼重修,清康熙時住持僧叫圓平。

崇興寺

崇興寺位於河北省辛集市市郊泗尚村,距離市區約9公里。寺院始建於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元代曾有高僧重修。具記載時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客堂,齋堂,藏經樓,僧寮等,建築宏偉齊全,當時常住僧人有百餘人。遠近聞名,香火鼎盛,信眾極多。歷史上崇興寺歷經興廢,屢次修建。解放前崇興寺一直是河北幾所香火最旺盛的寺院之一,‘文革’中寺院殿宇毀於一旦。

烈士陵園

1946年,冀中六分區和辛集市政府在辛集市之南,石德鐵路之北修建了辛集市烈士陵園,內有六分區司令員王先臣烈士墓、烈士亭。1960年束鹿縣政府將烈士陵園遷至辛集市興華路北段路西,王先臣烈士墓和烈士亭也隨遷址新烈士陵園。原定名束鹿縣烈士陵園,1986年3月改名辛集市烈士陵園。辛集市烈士陵園占地40畝。園內種植著青松翠柏和各種花草,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王先臣烈士紀念亭坐落在陵園南端。北端是烈士事跡紀念館,館內陳列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遺物,並有他們的事跡簡介。西側王先臣烈士紀念碑和一區烈士公墓碑南北相對。

著名人物

公木原名張永年,又名張松甫,現名張松如,筆名有公木、木農等。1910年農曆5月15日出生在今辛集市北孟家莊村一個農民家庭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詞作者,1949年後,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西北文化部文物處處長、陝西省文化局副局長等職。

趙望雲擅人物、山水,筆墨蒼厚,作品寫西北山川、人物,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感,畫風自然質樸,為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

趙季平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歌舞劇院院長,國家一級作曲家,被譽為“最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精神和西部特色的作曲家”。祖籍辛集市周家莊,系趙望雲先生的兒子。

李錫銘(1926—2008)河北束鹿新城鎮南街人。1946年後入清華大學先修班、建築系、土木系學習。194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受北京市委青委委派到石景山發電廠從事建團工作併兼石景山發電廠 黨總支部宣傳委員。1952年後任石景山發電廠黨總支部副書記、代理書記。1957年任石景山發電廠黨委書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0年後先在石景山發電廠生產組協助工作,後任廠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1975年後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電力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1年在國務院國民經濟調整辦公室工作。1982年任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部長、黨組書記。1984年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1993年在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共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於2008年11月10日13時4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邊章五(1900—1954)又名邊榮浩,曾用名邊慎齋。男,1900年生於河北省束鹿縣(今辛集市)文朗口村。1922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在馮玉祥西北軍部隊任職。1931年參加江西寧都起義,加入紅軍。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第四十師、第三十七師師長,中央軍委作戰科科長,軍委一局局長,紅軍大學司令部科長,延安城防司令員,第十八集團軍高級參謀、軍事教官,中共長江局編戰委員會軍政組組長,中共中央情報部第三室副主任,晉冀魯豫國防工業部副部長,軍事調處長春執行分部中共代表,旅大公安總局代局長,遼寧軍區司令員,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武官,朝鮮停戰談判中方代表團軍事代表。1954年2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葉劍英委員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邊章五都有較高的評價。毛澤東主席曾兩次為邊章五題詞表彰。

城市榮譽

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2012年,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範縣(市)區入選名單,該市辛集市和鹿泉市入圍。  

2017年10月,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18年11月,《小康》雜誌社聯合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了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其中辛集位列其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