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縣

大城縣

中國綠色保溫建材之都、中國古典家具之鄉--大城縣地處華北平原中部,廊坊市南端,扼守京津走廊,距離天津70公里,距離北京160公里。大城古稱徐州,地處齊、燕、趙三國交界處。戰國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伐齊,徐州由齊國改屬燕國,更名平舒。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東平舒縣,北魏時去“東”字為平舒,至五代後周時改稱大城。大城縣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名人輩出,有著名愛國總理張紹曾,民族英雄張學良,鬍子將軍孫毅等。中國綠色保溫建材之都、中國京作古典家具之鄉。

基本信息

簡介

大城縣(大,音“代”,dai)歷史悠久,西漢置縣,始稱平舒,五代時改為大城。大城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大城西漢置縣,以人性平和寬舒稱“平舒”,五代時改為大城。兩千年風雨滄桑,名人輩出,著名愛國總理張紹曾,民族英雄張學良,鬍子將軍孫毅,中科院院士李春岩教授,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更是數不勝數。悠久的歷史,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境內古文化遺蹟燕趙古長城秦始皇幼子墓、故城遺址、龍冢古墓、齊圪垯漢墓、姜太公釣魚台和現代祖寺生態旅遊觀光園、青州神農果園、平原森林觀光園交相輝映於城裡鄉間。
大城縣現轄7鎮、3鄉、2區、1處,394個行政村,總面積904平方公里,人口48萬(2010年),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縣,河北省確定的“三沿縣”、“環都市經濟圈”縣。大城縣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大城縣地處京津走廊,東與天津相距70公里,北距北京140公里;距京滬鐵路京滬高速公路均為8公里,距京九鐵路15公里。自2008年起,全力打造“五橫”“五縱”的大交通路網框架,真正從空間上融入“一小時入京、半小時下衛”的環京津經濟圈。大城縣非公經濟發達,特色突出。現已形成保溫建材、有色金屬、化工、摩配、食品、古典家具等特色行業。其中,保溫建材行業規模居全國之最,被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命名為“國家火炬計畫大城保溫建材特色產業基地”、被全國高科技建築建材產業委員會授予“中國綠色保溫建材之都”、被河北省科技廳命名為“河北省保溫建材特色產業基地”;有色金屬行業列為“河北省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基地”;摩配行業被中國汽車銷售總公司稱為“全國最大的摩托配件專業市場”。大城縣自然資源豐富。境內煤炭儲量190.1億噸,煤質優良,是全國奇缺的“氣肥煤”礦藏之一,煤層氣儲量2051.9億立方米,
已列入河北省發展規劃。全縣未利用土地(其它用地)近9萬畝,勞動力資源豐富,可隨時滿足各類項目建設用地和務工需求。大城縣基礎設施完善,功能健全。通訊事業發達,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擁有量達到10萬部和15.2萬部;供電保障有力,擁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5座、35千伏變電站11座;城市環境和衛生水平逐年提高,連續多年被評為“文明縣城”和“衛生縣城”;招商引資服務環境不斷最佳化,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對各類項目實行“一站式”服務,“一條龍”審批;成立了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服務,建立了全程手續代辦機制。2010年,大城縣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態勢良好,步伐加快。主要經濟指標平穩較快增長,財政總收入達到5.30億元,同比增長20%,比2005年翻了一番。園區建設:異地擴區獲省政府批覆,招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投入建設資金5億多元,主要路網竣工,水、電、通訊、燃氣等“八通一平”目標基本實現。項目建設:全年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247個,投資89.8億元,完成投資50.6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4個,總投資54.6億元,完成投資26.6億元。城市建設:市場化運作資金47.4億元,實施了白馬河改造、燃氣管道入戶、主次幹道改造、迎賓大道建設、體育中心升級改造等“城區十大工程”,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近4000萬元,深入實施了土地綜合治理、旱作農業示範基地、水廠建設等工程,農業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提高。投資1.7億元,啟動24個村新民居建設,建成多層住宅樓23棟,別墅19棟,農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

區位優勢

大城縣大城縣區位優勢
大城縣地處河北省中部,廊坊市最南端,東北毗鄰天津市,東南面和西面與滄州市連線。距天津70公里,距廊坊90公里,距北京160公里。建國以來,大城縣的交通事業飛速發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特別是“十五”以來,我縣根據省市的公路發展規劃,建成了津保公路、廊泊公路為主骨架,連通全縣的公路網,並於2006年,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截至2006年底,大城縣實現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778.67公里,其中省道76.6公里,農村公路702.07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85.6公里/百平方公里,民眾通行環境進一步好轉。為徹底打破交通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促進全縣經濟更快、更好發展,2007年初,縣委、縣政府確定了交通優先發展戰略,並明確了“連結沿海、對接天津、暢通物流、做大交通”的交通發展目標。“十一五”期間,將開工建設的路線有廊滄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連線線大城段、津淶線、廊滄高速公路龍街連線線、大城縣城連線線等重要幹線公路。屆時,我縣將形成以廊滄高速公路、廊泊公路、津淶線、津保公路、京滬高速公路連線線大城段、廊滄高速公路龍街連線線為主骨架“三橫三縱”的公路網,必將進一步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行政區劃

大城縣轄7個鎮、3個鄉:平舒鎮、旺村鎮、大尚屯鎮南趙扶鎮、留各莊鎮、權村鎮、里坦鎮、北位鄉、大廣安鄉、臧屯鄉。

平舒鎮

鎮政府駐東關村。面積69.29平方千米,人口6.27萬。轄17個社區居委會、46個村委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東關、南關、西關、北關、卞莊、王莊、賈莊、興莊、田莊、牙莊、繳莊、油房、八方、五方、菜園、杏園、溫村、任場、西王祥、東王祥、二姑院、戴裴莊、韓裴莊、王裴莊、鄭裴莊、張裴莊、劉里北、張里北、魏里北、大里北、里北店、亮斗莊、東崔莊、大祥連、小祥連西陳莊、東陳莊、大童子、小童子、西近北、東近北、宋莊子、北李莊、小王都、小王都、北王祥。

南趙扶鎮

鎮政府駐南趙扶村。面積104.83平方千米,人口4.39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38個村委會:南趙扶;南趙扶、北趙扶、中趙扶、張交河、郭交河、繳交河、馬交河、大流漂、小流漂、白洋橋、西白洋、東白洋、東辛莊、小店子、楊家口、姚馬渡、張莊子、傅莊子、葉莊子、小李莊、三章莊、申五台、吳五台、李五台、西空城、小流莊、大流莊、蓋益莊、商莊、愛農、馮莊、泊莊、孫河、郝莊、張莊、樊莊、堤北、朱家。

權村鎮

鎮政府駐王權村。面積64.24平方千米,人口3.74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22個村委會:權村;王權、杜權、後煙、前煙、小祝、東汪、筱莊、驀門、董家房子、沈家房子、前李各莊、後李各莊、留各莊橋、大高莊、九高莊、東窯頭、西窯頭、白馬堂、望帆長、石家塢、苦水塢、於家務。

里坦鎮 鎮政府駐里坦二街村。面積59.34平方千米,人口2.38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22個村委會:里坦;里坦一街、里坦二街、里坦三街、里坦四街、李大木橋、路大木橋、王大木橋、小沿、大沿、大邵、小邵、舊鎮、岳杭、流源莊、王遠頭、張遠頭、邢遠頭、於遠頭、娘娘莊、才蘆疃、小木橋、石圪垯。

大尚屯鎮

鎮政府駐后街村。面積133.75平方千米,人口7.13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59個村委會:大尚屯;后街、大街、西街、大保、宮村、東阜、阜尹、阜草、小阜、大阜、韓莊、齊圪、鄧良、、谷良、孫良、陳良、樊良、大祥、邵莊、傅莊、苑莊、西窨子頭、東窨子頭、東魏各莊、西魏各莊、大王良、小王良、蓋張街、馮張街、牛張街、昝張街、西青州、南青州、東青州、北青州、後杏林、前杏林、閻家務、董家務、鄧家務、黃得務、大會羅、孫會羅、吳會羅、南北街、馮各莊、趙各莊、康各莊、尹各莊、北桃子、西桃子、南桃子、南席阜、北席阜、邵席阜、霍辛莊、樊莊子、田家莊。

旺村鎮

鎮政府駐流標村。面積149.41平方千米,人口4.08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45個村委會:旺村;流標、旺村、祖寺、郭底、龍冢、馬莊、西孟、東孟、七女、道彩、西子牙河南、西子牙河北、小崔四岳、大崔四岳、劉四岳、北四岳、邢四岳、梁四岳、尹四岳、馬六郎、東萬燈、西萬燈、王王文、田王文、申王文、薛王文、魏王文、吳王文、李思河、王思河、張思河、崔思河、西臧莊、東臧莊、南樓堤、北樓堤、前孝彩、後孝彩、三軸北、王軸北、張荊河、大荊河、張次花、大次花、李次花。

留各莊鎮

鎮政府駐東留各莊村。面積78.56平方千米,人口4.13萬。轄1個社區居委會、39個村委會:留各莊;東留各莊、西留各莊、五戶張吉、後邊各莊、前邊各莊、王各莊、大九宮、小九宮、位各屯、留鄰居、宋張吉、王張吉、崔張吉、張蔡間、王蔡間、劉蔡間龍華橋、前北曹、後北曹、西東曹、東東曹、西位敢、東位敢、付莊、高莊、王祝、劉祝、窪里、文香、北頭、白虎、丁莊、完城、大汪、徐村、雀屋、西曹、南曹、蒲塔。

北魏鄉

鄉政府駐北魏村。面積72.87平方千米,人口4.27萬。轄32個村委會:北魏、南魏、張都、王香、魏吉、高家、鄭家、劉家、後張、前張、常張、邱莊、北蔡、南蔡、南阜、魏胡、韓村、牛莊、後屯、前屯、徐莊、雙廟、北良、正村、漢留各莊、西杜各莊、東杜各莊、劉遠莊、焦遠莊、馮遠莊、門遠莊、高家莊、盧家莊。

大廣安鄉

鄉政府駐大廣安村。面積68.55平方千米,人口3.58萬。轄37個村委會:大廣安、小廣安、小孟橋、大孟橋、郝家屯、夏家屯、關家屯、張家屯、袁家屯、仝莊子、李莊子、大流河、西流河、東流河、劉木莊、杜家莊、鄧零巨、肖零巨、張零巨、李零巨、王香屯、趙家務、東桑生、西桑生、李王只堡、郭王只堡、西馬、東馬、西牛、東牛、王牛、西陳、東陳、仰止、季村、閻里、王范。

臧屯鄉

鄉政府駐臧屯村。面積102.86平方千米,人口4.67萬。轄54個村委會:臧屯、蘇莊、楊堤、高堤、鹹堤、郭莊、王賈、梁賈、張賈、白賈、趙賈、李賈、宋賈、豆莊、桑杭、十里灣、九宮莊、劉馬策、田馬策、杜馬策、李馬策、鮑馬策、小王莊、邢莊子、黃莊、臧莊子、任莊子、關家務、劉紀莊、宋紀莊、楊紀莊、王紀莊、南崔莊、務農屯、安慶屯、畢道口、任前莊、八里莊、張演馬、劉演馬、畢演馬、朱演馬、王演馬、毛演馬、九間房、呂固獻、趙固獻、野固獻、劉固獻、高李莊、十王堂、西迷堤、東迷堤。

歷史沿革

漢稱東平舒縣後晉時淪入契丹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收復,改名大城縣。據考,大城旨在取威烈之義,義彰武功,顯示城防堅固。

2000年,大城縣轄7個鎮、3個鄉:平舒鎮、旺村鎮、南趙扶鎮、大尚屯鎮、各莊鎮、權村鎮、里坦鎮、北魏鄉、大廣安鄉、臧屯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4657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平舒鎮 61359 旺村鎮 42082 大尚屯鎮 70031 南趙扶鎮 43046 留各莊鎮 41149 權村鎮 37450 里坦鎮 23430 北位鄉 42478 大廣安鄉 38797 臧屯鄉 46755

2002年底,大城縣面積903.67平方千米,人口44.66萬。轄7個鎮、3個鄉,23個社區居委會、394個村委會。縣政府駐平舒鎮。

特色產業

大城物產豐富,資源足實。全縣耕地面積82萬畝,其中棗糧間作面積45萬多畝,素有“小棗之鄉、牧草之鄉、食品之鄉”的稱號。境內棉花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產量達2000萬公斤。今天參會的祖寺集團齊發棉業有限公司,是大城棉花加工龍頭企業,年生產加工棉花1.5萬噸,現正在籌建萬噸纖維素醚項目,將有效帶動棉花的種植,提高農民收入。大城境內煤炭、煤層氣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境內煤炭儲量190億噸以上,煤質優良,是目前全國三大“肥煤”礦藏之一,具有極高的工業利用價值;煤層氣含量2050億多立方米,煤炭開發列入河北省“十一五”發展規劃,現完成了二維地震勘測,正籌備鑽機勘探。地熱水60℃以上,日出水量100噸,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大城行業特色突出,非公經濟發達。大城個體私營經濟連續三年進入河北省30強、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先進縣”。個體私營工商企業達2.67萬家,從業人員12萬人,經濟總量占縣域經濟總量的72.2%,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保溫建材、有色金屬加工、摩托配件、化工、食品、仿古家具等六大特色主導行業。

大城地區微媒體掌上大城微信zsdc0316

經濟發展

大城縣大城縣
大城環境優越,經濟堅實。近年來,大城縣委、縣政府全面加強軟硬環境建設。城市容貌全面提升,連續兩年城市化水平位居河北省30強,多次被河北省評為“文明縣城”和“衛生縣城”;程控電話全部實現與國內和世界各地直撥;城市供水很好的保障生產生活需要;縣鄉村三級公路四通八達,所有村街全部實現“村村通油路”和“村村通客車”;全縣變電站總變電容量達68萬千瓦,能夠滿足所有企業用電需求;銀行實現了京津冀跨區域票據自動清分系統聯網和大小額支付系統全國聯網,資金交易方便快捷。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行政審批制度全面改革,全程跟蹤服務、一站式服務在全縣大力推廣,招商、引商、安商、富商的氛圍空前濃厚,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國內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26.9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46.3億元,增長72.2%;全部財政收入由2000年的1.1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2.64億元,增長14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00年的7.9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8.9億元,增長13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0年的7.97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5.2億元,增長90.3%。

昨天的大城,憑藉優越的發展環境,吸引大批企業家到大城投資創業,取得了豐碩成果。明天的大城,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集中精力上項目”和“壯縣、強市、富民”,全力打造“實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諧廊坊”為統領,以“寧靜致遠打基礎,奮進全省30強”為目標,高揚工業強縣旗幟,大力夯實“人才、環境、文化”三大基礎,全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廣闊的平台,更加優越的環境,努力將大城打造成投資的沃土,創業的搖籃。勤勞樸實的大城人民,熱誠歡迎各方賓朋到大城投資興業,與我們攜手合作,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礦產資源

煤炭資源

大城縣礦產資源大城縣礦產資源
大城煤田勘探區走向為西南—東北,西南至河間舒城、南召,東北至靜海東子牙、王口,主要分布在留各莊鎮、大廣安鄉、平舒鎮、旺村鎮四個鄉鎮,地理坐標為北緯38°28′00″—38°51′30″、東經116°18′00″—116°47′00″。

根據已獲得的10個煤層,13個煤芯煤樣化驗資料,初步確定該煤田的煤類為氣煤—肥煤,部分為焦煤。原煤灰分10.81—25.25%,平均16.62%,原煤硫分0.75—2.93%,平均1.21%,屬於中低灰硫煤,是良好的配焦用煤。

煤田煤系基底碳酸鹽岩為強含水層,水質類型為Na2SO4型水。新生界下部砂礫層也發現強含水層。石碳二迭系地層為弱含水層。主要可採煤層與上下含水層之間有較厚的多層隔水層相隔,推測水文地質條件可能比較複雜。
煤田上覆地層屬新生界中的第三系地層,抗壓強度不高,堅實性較差,對今後礦井建設不利;煤系地層及煤層頂底板岩石的岩性均比較堅實;煤系地層地溫梯度大,約為6度/100米,地溫大於44度,屬於二級熱害區。該煤田是華北平原地熱田之一。根據採集的13個樣本測定的煤層瓦斯含量為4.92—14.85m3/t,平均10.79 m3/t,屬高瓦斯煤田

煤田2000米以淺,含煤面積為1108平方公里,其中垂深〈1000米,含煤面積12平方公里,煤炭資源量5億噸;1000—1200米埋深含煤面積142.5平方公里,煤炭資源量17.5億噸;1200—1500米埋深含煤面積203.5平方公里,煤炭資源 量25.7億噸;1500—2000米埋深含煤面積750平方公里,煤炭資源量142.5億噸。

地熱資源

大城縣地熱異常區面積為526.162平方公里,具雙層熱儲。上部為上第三系孔隙熱儲,下部為寒武—奧陶系基岩裂隙岩溶熱儲。上第三系孔隙熱儲全區均有分布,按單井湧水量每小時47立方米計算可布井30眼,井距4.73平方公里、井深600—1000米、可獲32—45攝氏度熱水。由於水溫較底、其熱水只能用於種植、養殖等。大城縣屬於經濟較落後區,如開發利用這層水用於種植、養殖還需大量資金扶持。下部為寒武—奧陶系岩溶熱儲,根據資料分析本次3000米以淺圈定面積155.16平方公里按單井湧水量每小時33立方米計算可布井8眼、井距4.97平方公里、井深2000—2800米可獲60—75攝氏度熱水。目前大城縣城已開發一地熱井(廊178井)其熱水礦化度為7.612GJL,可用於供暖、洗浴等。大城地熱異常區有效利用地熱資源折合熱能388.152MW。可采地熱流體有效熱資源折合熱能19.143MW,為中型地熱田。

畜牧養殖

近年來,大城縣不斷強化各項畜牧業服務措施,規範畜禽養殖小區管理,加快畜牧業標準化建設,完善防疫體系,預防和控制重大動物疫情。全縣畜牧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至2007年6月初全縣大牲畜、羊、豬、禽飼養量分別達到6.7(其中奶牛1.12萬頭)、7.1萬頭、19.1萬隻、530萬隻,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1038萬噸、0.76萬噸、1.3萬噸。

2、畜牧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目前,大城縣發展標準化奶牛飼養小區3家,共入區農戶72戶,存欄奶牛3000頭,日產鮮奶25.5噸。其中流標奶牛養殖小區已入區農戶23戶,存欄奶牛920頭;祖寺奶牛養殖小區已入區農戶25戶,存欄奶牛1100頭;小木橋奶牛養殖小區已入區農戶24戶,存欄奶牛980頭,其中流標和祖寺2家奶牛養殖小區已通過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畜牧飼養小區將原始的戶養、散養變為集約化養殖,畜產品質量大大提高。

3、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斷強化。大城縣堅持抓好基礎免疫工作,強化五項措施:即強化宣傳、強化監督、強化消毒、強化監測、強化疫情報告和處置。重點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畜禽免疫率達到100%。重點推進基層動物防疫體制改革,完善疫情監測網路,已建立了縣、鄉、村(組)三位一體的防疫監控體系和動物疫病追溯制度,重點實施動物免疫標識制度、疫情監測制度、應急預備隊定期演練制度。

特色產業

桑蠶產業

大城縣於2005年成功引進了河北桑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十萬畝飼料桑基地建設項目,並在當年廊坊“5•18”東北亞暨環渤海國際商務節上正式簽約。計畫投資2.6億元種植10萬畝優質飼料桑,建設包括綜合研發中心、采穗圃、擴繁區、生產區和飼料加工廠在內的五大區域,總占地面積10萬畝。

l、綜合研究開發中心(2006年籌建):占地面積50畝,為基地的辦公管理及銷售系統,同時承擔新產品、新技術的技術研究。

2、采穗圃(2005年建成):占地面積5000畝,用於飼料桑、果桑及喬木桑等新品種的系統收集和桑苗規模化繁育。

3、擴繁區(2005—2006年建成):占地面積1000畝,用於飼料桑及果桑的工廠化育苗。

4、大田生產區(2006—2008年建成):占地面積9.5萬畝,用於飼料桑的規模化生產。

5、飼料加工廠(2006—2007年建成):占地面積450畝,可年產20萬噸高效飼料添加劑。10萬畝飼料桑園區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飼料桑生產加工基地,可年產飼料添加劑18.5萬噸,產品以銷往韓國、日本等飼料進口大國為主,另外供應國內飼料市場,可年創產值4億元,上繳利稅5000萬元。該基地不但將成為全縣農業產業化建設的龍頭,更是一項富民惠民工程,可吸納8萬名勞動力就業,其中可安置1400人長期就業,相關民眾年可增收7000元,不但將進一步促進大城林業發展,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而且將有力推動農林牧結構調整進程,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從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豐收。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完成人工種植3.2萬畝,已成為國際最大的飼料桑生產基地。河北桑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韓國簽訂了為期10年的桑飼料顆粒、粉劑和桑飼料添加劑銷售契約,最低供貨量為44萬噸。

大城鴨梨

大城縣鴨梨大城縣鴨梨
大城鴨梨、雪花梨 大城縣西部地區盛產鴨梨、雪花梨,在全國很有名氣,產品曾出口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全縣共有結果期梨樹4萬畝,年產量1億公斤。雪花梨是一種優質、多糖、多粉高汁的水果。它的特點是優質、個大、色鮮、耐儲存,最大的果實可達1500克,一般果重500-600克。鴨梨單個重300-400克,顏色鮮艷,汁多爽口,有補腎解渴利尿消暑的功效,是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

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是我國棗資源中品質極其優良的品種之一,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據史料記載,大城金絲小棗栽培歷史悠久,年產420萬公斤以上。 金絲小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鐵、鉀、鎂、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維生素A、C、P、果酸等多種營養成份。

中醫學認為:金絲小棗具有益心、潤肺、合脾、健胃、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美容美顏、調百藥、解藥毒、助十二經等藥用功效。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金絲小棗對貧血、高血壓、動脈硬化、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轉氨酶增高等均有很好的療效。金絲小棗還有造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最近醫學研究發現,金絲小棗中含有三萜類化合物,有較強的抑制癌細胞的作用。經常食用金絲小棗,具有抗胃腸道、肝臟惡性腫瘤的作用。

金絲小棗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棗樹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目前,全縣金絲小棗種植面積已達13.74萬畝,進入盛果期的棗樹3.2萬畝,金絲小棗產量達800萬公斤,銷往全國各地和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大城縣所產的金絲小棗1997年被國家綠色食品檢測中心確定為無毒、無公害的綠色食品,被河北省第一屆農博會確定為名優產品。

大城縣的金絲小棗主要分布在南部里坦鎮留各莊鎮權村鎮臧屯鄉大廣安鄉等五個鄉鎮。大城金絲小棗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始於商周,興於明清,盛於當代。縣委、縣政府多年來把金絲小棗做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重點培植,截至2007年全縣小棗面積達到20.4萬畝,年產金絲小棗3.8萬噸。經過河北省無公害管理辦公室產地認證無公害小棗生產面積10萬畝。為進一步推動“小棗之鄉”建設,大城縣多次聘請省、市林業專家進行科技講座,加快了科技與信息轉化率。採取“科農聯姻”、現場培訓等有效形式,組織技術人員深入村街進行指導,解決民眾生產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由大城縣林業局牽頭,廣大果農及部分果品生產大戶自發組織成立了大城縣林果業聯合會,目前,已擁有會員600多人,涉及里坦鎮、權村、留各莊鎮等8個鄉鎮40多個村街,引導農民走優質果品生產之路。

本地主要商品

金絲小棗、雪花梨、西瓜、特色燒烤、正宗驢肉火燒、薛家窩頭、糕點食品、機車配件、明清仿古家具、煤炭、保溫材料、鋁製品、塑膠品、纖維素醚、飼料桑等。

旅遊景點

大城縣祖寺生態農業觀光園

祖寺村位於大城縣北部,毗鄰文安窪,全村現有580戶,11000畝耕地。2008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1.6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407元。祖寺村連續多年被省、市、縣命名為“小康村”、“文明村”、“十強村街”和“農業結構調整先進村”。
為了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祖寺村在工業搞起來、集體富起來後,堅持走“以工補農,走產業化之路”。先後投資600多萬元,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使過去的鹽鹼薄地變成了穩產高產田。按照土地利用規劃和萬畝生態林建設計畫,實行退耕還林,採取林草間作、棗糧間作、棗樹進田的種植方式,走集約化種植養殖,產業化經營之路。全村新增甜瓜2000畝,棉花4000畝,棗樹進田2000畝,育樹苗500畝,速生楊3000畝、12萬株,紫花苜蓿2000畝;牛200頭,羊800隻,豬1500頭,雞、鴨、鵝2萬隻,水產養殖400畝,放養了魚、白對蝦和河蟹。祖寺垂釣園開業以來,吸引來的釣魚愛好者越來越多。
祖寺村聘請了城建、農林、旅遊等各方面的專家,經過可行性研究和規劃設計,投資10850萬元建設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工程:即六千畝速生豐產林立體種植,養殖基地建設工程,村莊綠化美化工程,坑塘水面改造工程,村南村北花園工程,鐵欄豬場建設工程,人文大觀藝術館工程和餐飲、住宿、娛樂工程,真正把祖寺建成為“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綜合配套的產業體系,形成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

大城縣神農果園旅遊觀光農業園

大城縣神農果園 位於縣城西部十公里處的西青州村北,該處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果園總占地面積2000畝,總投資2200萬元。
在種養模式上,以優質梨、葡萄等果品為主,實施果草(苜蓿草)間作,種養結合,實行科學管理,農戶提供勞務,科研單位做服務保障。在技術特點上,依靠與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合作的優勢,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主要採用高檔梨密植豐產栽培技術、無公害水果生態促控管理技術、梨樹快速高效無風險生產技術,從而保證了果品的質量和產量。
現果園已種植了黃金梨、水晶梨等優質水果1000畝,紫花苜蓿草800畝;飼養優質柴雞8000隻、放養野兔500隻;育成優質果樹苗13個品種,14萬株;育杜樹苗、海棠苗200萬株。
面對我國加入WTO給農業帶來的衝擊日趨顯現,面對部分先富裕起來的民眾娛樂休閒心理的不斷增長,我們決定走出一條依託本地資源,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旅遊觀光農業,實現企業、民眾共同富裕的特色之路。總體構想:按照上級關於加快農村農業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以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千畝果園為載體,發揮本地資源優勢,本著適度超前的原則,利用三年時間,重點實施六個項目,建成集休閒、旅遊、渡假、觀光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農業企業園區。
總體規劃:依託現有2000畝果園,重點規劃建設兩區、四園、兩個項目。即規劃種養區和旅遊區;實施狩獵園、採摘園、垂釣園、觀賞園四個工程;建設野生動物飯店和休閒洗浴中心兩個項目。

南趙扶鎮古典家具觀光園

南趙扶鎮家具製造業早在元、明時期就相當發達,民間大量木匠師傅在宮廷內從事家具製作,是明清紅木家具製作發祥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南趙扶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興鎮、開放興鎮”戰略,充分發揮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現形成了以馮莊村為中心,輻射全鎮30個村街,企業攤點600家,從業人員2.5萬人,年創產值10億元的全鎮第一大主導行業。
南趙扶鎮生產的古典家具產品原料採用越南、高棉、印度、馬達加斯加等地進口的紫檀、花梨等名貴木材,生產工藝採用原汁原味的明清宮廷技法,從大料到小結、從原料到成品,不使用油漆、膩子,是真正的綠色環保產品。繼承傳統家具巧妙、精確、榫卯結構和精湛雕刻、拋光技巧,一件家具沒有一根釘子,但牢固無比;沒有任何防腐劑,但百年不朽;沒有任何塗料,但光艷奪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產品有椅凳、桌案、床榻、櫃櫥、雜項等5大類40餘種,銷往廣州、北京、上海等國內各大城市和港澳台等地區,並出口美國、德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
為規範古典家具行業的發展,該鎮於2001年成立了古典家具協會,協會在做好行業自律和技術交流的同時,與中國家具協會、國家林科院、河北省家具協會進行了廣泛接觸,就紅木標準和紅木家具發展方向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並積極參與有關行業標準、規範的制定,河北省家具協會古典家具專業委員會在該鎮掛牌辦公。

歷史名人

歷史名人:大太監-李蓮英、民國總理張紹曾張作霖張學良孫毅、“桂發祥”麻花創始人范貴林、中國話劇演員葉子、中國汽車工業的開創者郭力等。

民國總理張紹曾

公諱紹曾字敬輿,姓張氏,津海道大城縣人。曾祖德寬,祖植,父汝封,俱以公貴封建威將軍。公生於光緒已卯年九月五日,幼即岐嶷秀穎,有異常兒。光緒十四年,因家境寒素隨父寓津。父館王宅,公附館攻舊學。至十七歲已以八股文應縣試前列矣。顧公志不在此,適值清廷成立武備學堂,公以乙未秋入該堂,肄業炮科。每試學術,課冠儕輩。蔭總辦午樓親賞之。二十四年,選武備生遊學日本。取錄十人,公與焉。抵日,入士官學校。二十八年,學成歸國,充保定速成武備教官,調第二鎮教練官、正參謀。二十九年,升陸軍炮五標統帶官。三十二年,總理北洋陸軍教練處。宣統元年,調充陸軍貴胄學堂監督,陸部一等諮議官。三年春,署陸軍二十鎮統制官加副都統銜。是秋,武漢起義,公在灤州督師,協同吳公綬卿,蘭公秀豪,以憲法十九條上陳清室,改行內閣制(事詳清史)。當畀公陸軍部侍郎,宣撫大臣,調和南北。民國肇建,公以總統府顧問任綏遠城將軍兼墾務督辯,接篆即開西蒙會議,撫慰蒙旗。白靈廟捷,間授陸軍上將。勛三位,一等文虎章,署陸軍訓練總監。六年授樹威將軍。十年,招集廬山會議,倡導合平。十一年秋,授陝西省長,鏇改授陸軍部總長,蒙疆委員會委員長。十二年春,當選國務總理,組責任內閣,特任政治委員會委員長,給一等大綬章。卒因黎曹政見兩歧,總理解職。十七年三月在津遇難。七月中央遣派委員在北平開會追悼,國府輓聯:“大城起龍蛇杯酒竟攖來歙禍,中原靖鼙鼓香花難報汾陽功。”嗣頒明令按照公葬典禮,在北平西麓為公建塋。委黃君膺伯郛,總司籌辦。公弟紹程,子士先、述先遵令奉公靈樞送平安葬,一時軍政學界、中外名流及鄉誼宗誼戚交部屬,奉襄祭葬如儀。公女義先嫁山左蓬萊吳氏玉師子。道時,女婿也。義先隨婿駐平,常往西山省視公墓。據稱西山人士對公隴阡宰樹,愛護有加,召伯甘棠,武侯廟柏,思其人愛其樹,可並稱焉。公原配句夫人早卒。繼配李,生子士先、述先。如夫人萬生女義先、子繼先,均僑居津市。

清末大太監李蓮英

李蓮英,原名英泰。於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辰時(一八四八年十一月二日),出生在大城縣一個普通農民兼做小手工的家庭里。
李家的祖上也出過讀書做官的人,李蓮英六世祖李應魁,字伯卿,號鵬所,萬曆戊子舉人,王貢進士,官至青州兵部防海道、山東按察使等職。救封嘉議大夫,崇禮賢卿,在山東省名宦祠立有神牌。其九世祖李舒,字元弼,康熙戊午舉人,敕接文林即內閣中書。
李蓮英的幼年時期,家道已經中升,他基本上是在一個小康之家度過了幼年時代。有人說他討過飯;賣過苦菜,販運過皮硝,當過流氓,坐過監獄等等,均無史實根據。李蓮英一家,很迷信鬼神,每逢初一或十五,總要燒香擺供,跪在地上求助神靈保佑。逢年過節,更是要燒香磕頭,從不間斷。
李氏家族,自遷居大城以來,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雲變幻,到了鹹豐年間,已發展成五六十戶人家。由於災荒,戰爭等種種原因,家族中開始產生矛盾和出現分化,並出現了激烈的競爭。這時的李氏家族,已分成四支門派,李蓮英家屬第四門派後人。經過這次分化以後,有的在競爭中勝利了,便趁機發財,置買房屋、土地;有的在競爭中失敗了,則變賣家產變得一貧如洗,貧富之間,有了很大的差別。有些人家因入不敷出,寅食卯糧難以餬口,只好遷徙外地,謀求新的生路。李蓮英之父李玉,本來就有些積蓄,再加上北京又不斷給以支持,便趁著族人鄉民離家背井,逃難他鄉,變賣房屋土地之機,沒過幾年功夫,就買了六七十畝土地,拴了一掛大車,蓋了十幾間瓦房。
李蓮英在祖母的薰陶下,幼小的心靈里,把一個個傳奇式的人物,都當成了自己效法的楷模,深深打上了做官發財得勢的烙印。他入宮不久,祖母便病故了,李蓮英到了晚年還常常提起祖母對他的教育和影響。到了光緒十一年,李蓮英回籍遷移祖墳時,還專門給祖母立了碑,記述了他在幼年時期,祖母對他的教誨之情。
李蓮英一生,只在故鄉呆過八年稍多一點時間,度過了襁褓和幼年時期,童年生活剛剛開始,便去北京淨身入宮。他祖母死於同治二年,到了同治三年十二月他的祖父又因病去世,他的父親便於同治四年一月遷居北京,繼承父親留下的遺產和經營父親留下來的生意。到了同治六年春天,他的母親也遷居北京,住在灑醋局胡同。家鄉的產業,均由李蓮英的叔祖李萬升主持掌管。因其叔祖無子,又無侄子承嗣,待到李蓮英的四弟升泰十五六歲時,均由北京回原籍,為其叔祖李萬升承嗣。李蓮英發跡以後,始建莊園,李升泰使成了莊園的主人,並沿襲了“永德堂”掌號,因李蓮英六弟安泰早亡,便以升素三子福奎承嗣。李蓮英自己也過繼了四個兒子。後均獲官職,並在北京建有外宅十幾處之多。還在前門外廊坊頭條開設了古玩店一座,在地安門外菸袋斜街開設“鑫園”澡堂一處。李蓮英的父親死於光緒四年,北京的買賣財產逐由其大哥偕同三弟、五弟共同管理。後來被人們稱為“北京四大家族”。李升泰還在故里資助同鄉,在白洋橋村開了四義局糧行、廣德棧雜貨鋪。當時曾有民謠流傳:“財神爺、搖錢樹,不如當差的邁一步。”李蓮英死後不久,清朝即亡,其侄孫等官職皆失,從此家道一落千丈,不到二三十年的功夫,所有財產,大部分被變賣耗盡。
李蓮英在宮中的幾十年,使盡阿臾奉承、隨機應變、乖巧靈俐之能事,深得慈禧太后寵愛,授二品頂戴花翎,身居高位,權傾數年,網羅同黨,詐取錢財,腰纏萬貫,這一切均有專著而敘。

張作霖

張作霖(1875-1928),字雨亭,生於奉天海城(今屬遼寧省),祖籍大城縣馮莊。北洋奉系軍閥首領1910年起,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職,長期盤踞東北,稱霸一方。1924年打敗直系軍閥後,控制北洋軍閥政府,1926年,任安國軍總司令,1927年6月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1928年6月,同蔣介石作戰失敗,退回東北。由於他沒有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部要求。包括開礦、設廠、移民和中國停止在葫蘆島築港等),發生利害衝突,當他乘火車經過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東軍預埋炸彈炸死。
張學良
張學良(1901——2001),字漢卿,祖籍大城縣馮莊。1919年考入講武堂學習,隨即開始了戎馬生涯,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軍團長等職,參與指揮了許多重大戰役,在東北軍中有著很高的威望。1928年,其父張作霖死後,他繼任東北三省保全總司令,執掌東北軍政大權。毅然於12月29日宣布東北易幟,承認三民主義,服從南京國民政府。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張學良率部入關,幫助蔣介石打敗了閻錫山、馮玉祥。同年10月,張學良就任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統轄北方八個省區,在南京政府中地位顯赫,成為當時中國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風雲人物之一。“九一”事變後,張學良執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淪陷,被迫於1933年通電下野,出國考察。1934年3月,張學良回國,受蔣之俞,先後出任鄂豫皖剿匪副總司令和西北剿匪副總司令,走上了他不願走的"剿共"之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義,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押了蔣介石及其隨員。此間,張學良與中國共產黨緊密合作,在迫使蔣介石答應聯共抗日的要求後,斷然送蔣介石回南京,使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從此之後,張學良被蔣介石長期軟禁。張學良晚年仍心繫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企盼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2001年10月15日,張學良將軍在美國夏威夷病逝。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發去唁電,稱讚他是偉大的愛國者,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孫毅

孫毅,一九三一年參加寧都起義。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十四軍諜報科科長,第四十一師參謀長,紅軍學校教員,粵贛軍區第二十二師參謀長,軍委教導師參謀長,紅軍學校作戰科科長,國家政治保衛團參謀長,紅三軍團教導大隊大隊長、教育科科長、偵察科科長、作戰科科長,紅一軍團教育科科長、軍團參謀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大隊大隊長,晉察冀軍區軍政幹部學校校長,晉察冀軍區參謀長,冀中軍區參謀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校長兼晉察冀軍區訓練部部長和教育訓練委員會副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代司令員、司令員兼晉察冀軍區第七縱隊司令員,河北省軍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華北軍區副參謀長,中央軍委軍校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外訓部副部長,軍委出版部部長,總參謀部軍訓部副部長,總參謀部顧問。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當代名人

李春岩

李春岩,男,1938年生於河北大城縣,1962年畢業於河北醫學院(現河北醫科大學)醫療系,同年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參加工作至今。
李春岩在格林————巴利綜合徵病因學、病理學方面頗有建樹。他在國內外首先發現報導並命名格林————巴利綜合徵的新亞型“急性運動性軸索型神經病”;首次在國內格林————巴利綜合徵患者體內分離培養出空腸彎曲菌;在國際上首先利用空腸彎曲菌成功製成格林————巴利綜合徵動物模型,證實了空腸彎曲菌是急性運動性軸索型神經病的病因之一。1996年,由他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急性運動性軸索型格林————巴利綜合徵及其病原學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我國神經內科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十幾年來,李春岩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5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0名。

王厚祥

王厚祥,號稷山,1963年生於河北省大城縣。自幼由家父啟蒙學書,師從高鴻源、沈鵬、張旭光、周志高、胡抗美、鄭曉華、曾來德諸位先生。長於大草。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畫藝術院副院長,河北省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廊坊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廊坊市青年書畫家協會主席,中國書協和人民大學主辦的中國首屆優秀中青年書法家碩士研究生班畢業,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學員,慕鴻書社社員。
電影明星李秀明
廊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波
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妹芝
畫驢大師馬南坡
王光遠(佛教藝術家協會副會長)
大城縣政協委員李會寧
王秀峰,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院理事、大城縣美術家協會顧問。
劉進安,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美術學院院長
謝鳳崗,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

相關榮譽

保溫建材行業

“中國綠色保溫建材之都”【全國高科技建築建材產業化委員會授予】
“河北省保溫建材特色產業基地”【河北省科技廳授予】

有色金屬行業

“河北省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基地”

機車配件行業

“中國摩配第一城”【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市場貿易委員會機車分會十個理事單位之一。】

古典家具行業

“中國京作古典家具之鄉”【中華文化促進會木作文化工作委員會授予】

社會

市政

河北省政府批准,大城工業園區異地擴區成功,大城現代製造業工業園升級為省級工業園區。園區位於廊泊路以西、廊滄高速以東,龍街連線線以南,381線以北,規劃總面積100平方公里,一期起步區規劃建設12平方公里。按照“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的方式,全力打造北方地區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工業新城。

電力

電力已完成農網一、二、三期改造工程,可滿足工業及居民生活用電需求。擁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5座、35千伏變電站11座;

移動通訊

通訊事業發達,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擁有量達到10萬部和15.2萬部;

城市建設

市場化運作資金47.4億元,實施了白馬河改造、燃氣管道入戶、主次幹道改造、迎賓大道建設、體育中心升級改造等“城區十大工程”,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城市環境和衛生水平逐年提高,連續多年被評為“文明縣城”和“衛生縣城”;招商引資服務環境不斷最佳化,成立了行政服務中心,對各類項目實行“一站式”服務,“一條龍”審批;成立了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服務,建立了全程手續代辦機制。

教育醫療

全縣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639家,衛生技術人員1500多人。
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共118所,在校學生近7.6萬人,全縣在職教師6886人。其中縣一中為省級示範性高中,聯考成績連續多年在全市重點中學名列前茅。

新農村建設

投入資金近4000萬元,深入實施了土地綜合治理、旱作農業示範基地、水廠建設等工程,農業基礎設施水平進一步提高。投資1.7億元,啟動24個村新民居建設,建成多層住宅樓23棟,別墅19棟,農民居住環境不斷改善。

文化遺產

境內古文化遺蹟燕趙古長城秦始皇幼子墓故城遺址龍冢古墓齊圪垯漢墓姜太公釣魚台現代祖寺生態旅遊觀光園青州神農果園平原森林觀光園交相輝映於城裡鄉間。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