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縣

行唐縣

行唐縣隸屬於石家莊市,位於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東麓淺山丘陵區與華北平原的交接地帶。地處北緯38°20ˊ34"——38°42ˊ39",東經114°09ˊ56"——114°41ˊ52"。2005至201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五年累計完成414.95億元。 2010年,行唐縣面積1025平方公里,下轄4個鎮、11個鄉,人口45萬。

基本信息

建置沿革

據南王莊、南賈素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聚居,勞動生息。

堯自唐(今定州北唐城村)赴平陽即帝位(前2357年),南行歷該地,因名南行唐。夏、商、周分屬并州、冀州。

春秋時,屬鮮虞國。戰國初屬中山國,趙滅中山(前296年)後,屬趙國。

前291年,建南行唐城邑。

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縣,治所在今故郡村,屬鉅鹿郡。

前209年,武臣立為趙王,屬趙。西漢初,屬趙國恆山郡。文帝時改恆山為常山郡,屬常山。

前154年,夏改常山郡為中山國,屬中山。

東漢因之。三國時魏改南行唐屬常山國。晉及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均屬常山郡。北魏去“南”字為行唐縣,屬恆山郡。

490年,行唐改置唐郡,縣治移至夫人城(今曲陽縣石城一帶)。

497年,郡廢,縣治復歸。熙平中移治犢乾城,即今龍州鎮。隋屬恆山郡。唐因之。

693年,周改為章武縣。

705年,復名行唐縣。

768年,於行唐置詆州,轄靈壽、曲陽、行唐。774年州廢,縣屬恆州。

907年,又改行唐為章武縣。

923年,復名行唐縣。

936年,改行唐為永昌縣。

948年,復名行唐縣。

1941年,屬保定道,1928年廢道,屬河北省統轄。

1938年,晉察冀邊區建立,屬冀西區,同年秋,劃歸冀西區三專區。

1940年,改屬冀西五專區。

1945年,晉察冀區第四專區。

1946年,改屬冀晉區第三專區,翌年又改屬四專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河北省定縣專區,1954年撤銷定縣專區,改屬石家莊專區。

1958年,併入新樂縣。

1962年,復置行唐縣。

1970年,石家莊專區改為石家莊地區,行唐隸之。

行政區劃

2009年底,行唐縣域面積1025平方公里,轄4個鎮、11個鄉,縣政府駐龍州鎮玉城大街17號。

鄉鎮名稱下轄地區
龍州鎮轄25個村和8個城區居委會。
南橋鎮轄17個村。南橋、故郡、東市莊、西市莊、東楊莊、西楊莊、南件、北件、安里、北龍崗、北橋、南龍崗、葛仙橋、東安太莊、西安太莊、柳樹溝、南安太莊。
上碑鎮轄17個村。
口頭鎮轄41村。
獨羊崗鄉轄16個村。
安香鄉轄22個村:西安香、東安香、筆尾、北協神、東正、東正莊、岳霍口、米霍口、胡家莊、東留營、西留營、北張吾、邢家莊、常香、東伏流、西伏流、南伏流、北伏流、中伏流、張霍口、西正、南張吾。
只里鄉轄19個村:只里、貝村、執陽、白廟、白廟莊、南州、王營、霍洛營、霍村、連家莊、南高里、北高里、習家莊、東秀、西家、習村、習村莊、秦家、東家。
市同鄉轄15個村:左市同、王市同、李市同、仝市同、白市同、東瓦仁、西瓦仁、西南莊、麻家莊、山照、西霍同、東霍同、高家莊、西塔子莊、東塔子莊。
翟營鄉轄29個村:南翟營、北翟營、吳磁溝、下王莊、東寺、益河村、東石莊、南石莊、西石莊、北石莊、宋營、崗頭、下閻莊、信莊、康莊、名布、凍莊、北郄凹、南郄凹、溝北、翟家莊、上龍門、中龍門、下龍門、岸下、任家莊、小辛莊、掌頭。
城寨鄉轄25個村:北城寨、南城寨、西城寨、河西、寺莊、邢家莊、楊下口、侯家莊、北郝峪、南郝峪、凹子裡、中王莊、陳家莊、張家莊、北凹、上滋洋、賈南莊、南莊、北莊、寺頭、南凹、穎南、南豆莊、北豆莊、董家莊。
上方鄉轄20個村:上方、羊柴、老牛溝、東井底、西井底、南城仔、西城仔、北嶺、許由、趙陽關、侯陽關、大王陽關、小王陽關、苑陽關、范家佐、龍洞、李陽關、子陽關、閻陽關、周陽關。
玉亭鄉轄16個村:西玉亭、東玉亭、屯裡、官莊、封家佐、顧陽關、西橋、屹塔頭、泉滋頭、高嶺、廟上、素家佐、李家莊、八里莊、東城仔、北城仔。
北河鄉轄9個村:北河、南河、龍興莊、井凹、朱家莊、安家峪、東科頭、西科頭、水泉。
上閻莊鄉轄15個村:上閻莊、上王莊、下王莊、鄭庫池、郄庫池、上安里、車廠、北董莊、米家莊、蔣家峪、瓜家峪、石坊、石佛店、塔溝、神樹。
九口子鄉轄36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行唐縣位於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東麓淺山丘陵區與華北平原的交接地帶。地處北緯38°20ˊ34"——38°42ˊ39",東經114°09ˊ56"——114°41ˊ52",呈西北東南向不規則的長方形狀,長53公里,寬26公里,面積1025平方公里。東隔沙河與曲陽縣相望,南與正定、新樂兩縣毗鄰,西與靈壽交界,北與阜平接壤。南距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50公里,北距北京240公里。

地貌

行唐縣屬太行淺山區,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呈階梯分布,由低山、丘陵、平原三種地貌組成。最高點為西北部九口子鄉與阜平縣的界山臥長頂,海拔960米;最低點為東部北高里村,海拔75米,相對高差885米。

1、低山區

團山——黃龍港——秦台——北城寨一線西北部為低山區,面積379平方公里,包括上閻莊鄉、九口子鄉全部及口頭鎮部分村莊。區內有山峰39座,海拔在960~225米之間,山體近東西走向,呈向東傾斜逐步平緩收斂的階梯狀態。

2、丘陵區

北龍崗——趙陽關——上碑——南翟營一線西北部為丘陵區,面積224平方公里,包括北河鄉全部及玉亭、上方、上碑、翟營、城寨各鄉大部和南橋鎮一部分村莊。區內有山峰6座,海拔225~150米之間。地勢平緩,土層20~50厘米,溝谷埋深2~3米。土層薄,質地粘重,蓄水能力較差。

3、平原區

北龍崗——趙陽關——上碑——南翟營一線東南部屬平原區,面積422平方公里,為新生界第四系太行山前洪積沖積扇黃土平原。海拔75~150米之間。質地適中。

河流

行唐縣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東靠沙河,西界磁河,境內有郜河、曲河,還有流域大於30平方公里的6條河(溝):江河、黃龍港、餓公河、庫兒溝、龍門溝、廟嶺溝。

郜河屬沙河支流,為境內最大的河流。源於縣境西北部的西平峰山、鰲魚山一帶,向東南流經縣城東折到北高里村東南匯入沙河,途經九口子、口頭、上方、城寨、上碑、市同、行唐鎮、只里、獨陽崗9鄉鎮71個村。全長69.4公里,河床寬50-350米,流域面積484.9平方公里。上游建有口頭水庫。水庫以下27.6公里,有3條較大支流,河道坡度大,河床窄,岩石裸露,水流湍急;水庫以下38.8公里,有江河等4條支流匯入,河床較寬,多沙灘漫道。結冰期為12月至次年2月,屬季節性河。汛期洪水很大。民國28年(1939年)洪水流量高達1865立方米/秒。

沙河:古稱派河,為季節性河流,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東北的孤山腳下。

曲河:曾名海子河。源於行唐北部蘆家莊、普塔石一帶。

磁河:原名磁水,為行唐、靈壽、正定三縣界河。

氣候

行唐縣處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區。春、秋、冬三季主要受來自西伯利亞、蒙古冷空氣的影響,天氣晴朗,光照充足;夏季受南方暖溫氣候影響,空氣濕潤,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450.4毫米。

春季(3-5月),冷熱變化無常,氣溫平均每天上升0.32℃。1970-1980年,風次占全年風次的41.6%,多為偏北大風。風雪稀少,降水量(1954-1983年)平均值為50.4毫米。

夏季(6-8月),氣溫急劇增高,6、7、8月分別平均為24.6℃、26.6℃、24.3℃(1970-1983年)。偏東南風較多。降水量占全年的66-77%。

初夏乾旱,降水量僅平均8.8毫米。主要災害為暴風雨、冰雹、乾熱風,1970-1983年14年中暴雨89次、冰雹65次,12年有乾熱風,6年有大旱。

秋季(9-11月),氣溫變化較快,從10℃降到0℃,一般為32-36天,晝夜溫差較大。降水量占全年的13-18%,主要災害為低溫、陰雨霜凍,1970-1983年14年中,低溫連陰雨出現35次。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乾寒少雪,常受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潮大風侵襲。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2℃、-4.8℃、-1.7℃.極端最低值分別為-19.7℃(1970年12月25日)、-20.7℃(1978年2月12日),降水量僅占全年的2-3%。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行唐縣 行唐縣

鐵礦:主要是磁鐵礦,礦體呈似層狀產於片麻岩中,礦石品位30—40%,經過選礦可達60%以上,地質總儲量114.5萬噸。集中分布於上閆莊米家莊、蔣家峪,口頭鎮北高家莊、寺北溝,九口子鄉上南莊等地。

矽石:主要是石英岩和脈石英。地埋淺,多呈淺表埋藏;品位高,SiO2含量96%以上,總儲量997萬噸,主要分布於城宅鄉張家莊、城宅,口頭鎮梨沿莊、西石邱等地。

雲母(白雲母、碎雲母):經國家建材地質勘探隊勘探,總儲量約500萬噸,礦石含礦率70%以上。主要分布於口頭鎮霍家莊、梨沿莊、蘇家莊至楊下口一帶。

鉀長石:多呈現偉晶岩脈產出,主要化學成分:K2O含量8—10%,Na2O含量2.6%,SiO2含量65%以上,Al2O3含量18%以上,總儲量約1050萬噸,主要分布在:上北莊、寺北溝、東玉女、西玉女等地。

礦泉水:礦址位於該縣北部山區距縣城30公里的雲霧山中,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主要元素含量接近或優於世界馳名的法國埃維昂礦泉水,經國家礦產儲量委員會主任、地礦部原部長朱訓審查,為“偏矽酸低鈉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可直接裝瓶飲用或作為飲料基液開發利用,日流量180立方米。

其他主要礦產資源還有石炭岩總儲量1.2億噸,白雲岩總儲量2467萬噸,矽線石儲量300萬噸,蛭石總儲量約400萬噸,大理石總儲量1210萬立方米,各種花崗岩900萬立方米,膨潤土儲量600萬噸,建築沙總儲量約1億立方米。 (資源時間統一截至2010年)

水資源

水資源較為貧乏,地表水豐水年總量為2.2億立方米,枯水年為1.3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平均8806萬立方米,可開採量為7926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09年末,行唐縣居民總戶數136073戶,總人口為438970人。全年出生人口8826人,死亡人口2618人,自然增長率為14.24‰;年末非農業人口61319人。

民族

行唐歷來為漢族聚居地,後因婚嫁、生計等原因,其他少數民族遷入。據統計,1982年底縣內總人口338498人,其中,漢族338480人,少數民族18人(蒙古3人、彝族1人、壯族14人)。到1990年底,行唐縣人口為379398人,其中漢族379202人,占總人口的99.95%;少數民族增至196人(包括蒙古族13人、彝族12人、壯族103人、回族8人、侗族5人、藏族2人、苗族13人、布依族6人、瑤族7人、滿族16人、土家族7人、毛南族1人,其他未識別民族的3人),占總人口的0.05%。

經濟概況

行唐縣 行唐縣

2009年行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78億元,增長1.6%;第二產業增加值53.11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16.28億元,增長12.6%。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7.6:63.1:19.3。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61.7億元,增長13.7%,占縣生產總值的73.3%,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年末個體工商戶5470戶,私營企業639戶。民營經濟從業人員10.3萬人。

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4025萬元,比2008年增長10.0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5961萬元,增長29.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70元。

2005年至2010年,行唐縣地區生產總值五年累計完成414.95億元,年均增長13.3%,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2006年的20.5:55.2:24.3轉變為18.5:61.3:20.2,二產比重上升6.9個百分點,工業主導型經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部財政收入累計完成12.14億元,年均增長15.8%,五年財政收入翻了一番,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完成7.02億元,年均增長1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134.14億元,年均增長18.5%,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

農業

2005年至2010年,行唐縣五年糧食總產達154萬噸,紅棗、小米、蔬菜、核桃等特色農業不斷壯大,行唐縣奶牛小區發展到110個,奶牛存欄8.2萬頭,被授予“全國適度規模化奶牛養殖示範縣”,肉、蛋、奶產量逐年增加。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培育市級龍頭企業11個,完成土地流轉7.6萬畝,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60個,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49%。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力提速,累計投資1.46億元,完成了3座水庫除險加固、水土保持和48個村4.2萬人飲水安全、等8項水利工程。大力實施扶貧開發,69個貧困村6.5萬人穩定脫貧。完成植樹造林1.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3.85%。

工業

2005年至2010年,行唐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五年累計完成224.5億元,年均增長21.4%,占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49.3%增加到56.6%。完成技改投資51.5億元,年均增長25%;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7億元,銷售收入51億元,利稅10億元;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爭取各類科技項目15個,獲國家授權專利42項。全民創業激情高漲,民營企業達到918家,年均增長24.6%,增加值和稅金分別占行唐縣的72%和81%。

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350.12億元,年均增長33.9%。新上投資規模100萬元以上的項目419個,總投資241.22億元,其中,投資規模超億元的項目26個,列入省市重點的項目20個;謀劃儲備項目385個,重點跑辦了262個,累計利用外資5438萬美元,引進縣外資金58.96億元。

社會事業

居民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21元,年均增長14.1%;農民人均純收入3995元,年均增長5.3%。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明顯,五年累計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2萬個,實現再就業4000人,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達15.8萬人次,創勞務收入14.3億元,被評為“全國就業工作先進縣”。

交通運輸

城區南距石家莊國際機場25公里,東距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公路(G4)15公里。京贊公路、寶平公路大致自東北—西南向橫貫全境,無繁公路自東南—西北向縱穿行唐縣;朔黃鐵路、京昆高速公路(G5)穿境而過。2009年行唐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136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1公里/平方公里。其中高等公路141公里,縣級公路79公里,鄉級公路365公里,村級公路542公里,專用線8公里。全年交通運輸郵電業實現增加值4.58億元,同比增長18.5%。年末營運性貨車1852輛,全年完成貨物運輸總周轉量85312萬噸公里,增長22.1%;旅客運輸周轉量12215萬人公里,增長22%,營運性客車176輛。

教育

截至2008年底,行唐縣擁有行唐一中、行唐三中、行唐啟明中學、行唐職教中心等多家教學單位。

歷史文化

傳統文化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是行唐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曾有教道和回教,加之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成為儒、釋、道俱全的宗教體系。在黨的宗教政策推動下,行唐縣信教民眾達10700餘人,占行唐縣人口總數的2.5%,分布在15個鄉鎮251個村。據考,東魏天平、北齊天保年間,行唐縣即有佛教活動,現具有出土文物有銘文的最早的為北魏永平三年。據清縣誌載,當年行唐縣建有較大規模的寺院54座,各種廟宇數以百計,且多建於唐、宋、元時期,尤以元代為盛,今仍存封崇寺、香蓮寺、琉璃廟和阿牟院遺址等佛教建築,見證了行唐古縣佛教文化的豐富內涵。

基督教於1916年傳入行唐縣,並建教堂一座,由中、英、美神職人員任教,主要活動在上碑、南橋、貝村等地。1929年教徒發展到42人,“文化大革命”中教徒受到衝擊。通過落實黨的宗教政策,於1983年宗教活動轉入正常,並於1985年在城南新建基督教堂一所。2005年教徒已發展到9430人,占行唐縣信教民眾的88%,分布在15個鄉鎮,有103個聚會點,成為行唐縣規模最大的宗教群體。天主教於清光緒年間傳入行唐縣,並建教堂,1928年教徒發展到332人。日寇侵占行唐後,教堂被毀。新中國成立後,教堂逐漸修復,教徒發展到500餘人,但“文化大革命”中被取締。1980年後恢復活動。有教徒257人,有歡同、上龍門、習村教堂和西瓦仁活動點。

“龍”地文化

包括唐堯訪賢在箕山、玉皇大帝出上方、朱棣清涼寺鎮龍、康熙御封龍興米、乾隆題詩在箕山等,無不與象徵帝王之龍的傳說有關。

方言

行唐方言在方言區劃上屬北方方言中晉語區的張呼片與冀魯官話石濟片的過渡帶。

行唐方言大致可分為四個(或五個)區域。覆蓋行唐縣面積百分之八十以上,即從西北山區直到東部平原的絕大部分地區,通行的是行唐的主體方言;東南部即縣城以南從北高里向南沿磁河北岸向西延伸一塊不算小的地方,使用的則是非常切近新樂口音的方言,如果細化的話,這個“新樂口音區”還可一分為二,即以習村為中心的“只里音區”與以安香為中心的“安香音區”,雖然都近新樂口音,但細聽還是有區別的,分為兩個語音區亦可;北邊是切近曲陽口音的一小片地域,大概也只有團山、孤山、西石邱及再向南的水泉、科頭等幾個村莊,人們用語言交流時除沒有那么頻繁而濃重的“兒化”傾向外,語調是與曲陽話大體相似的;還有一個更小的語音區,是翟營鄉西部的南霍營,人們使用的是靈壽口音。

旅遊

香蓮寺:始建於宋宣和年間,已有600餘年的歷史。位於縣城龍州大街中部路南,坐北朝南,占地6000平方米。修復後的香蓮寺為鋼混仿古建築,褐色布瓦頂,紅牆,紅柱,紅門窗,端莊,典雅。門口為硬山式建築,一大兩小三個拱門,均為木製紅漆,正中拱券門上方鑲有“香蓮寺”3個金色大字,大門兩側楹柱中的楹聯書有“香飄佛國,蒙熏十方法界,蓮開淨土接行六道眾生”。大雄寶殿為歇山式重檐建築。正門上方掛金字匾額一塊,上面有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題寫的“大雄寶殿”四個大字,殿內所有聖佛都是銅質金身。

城隍廟:始建於明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為境內規模較大的一座古建築。琉璃廟始建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因外部裝飾全部採用琉璃構件而得名。

升仙橋 升仙橋

升仙橋:坐落在舊縣城西門外護城河上,始建於唐代。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重修,是一座並列砌築的單孔弧敞肩石拱橋。長15.3米,寬6米,橋面到河底高4.7米,主拱劵用20道單劵並列砌築,現存跨徑11.3米,中間高2.7米。主拱兩端各負小劵,用8道單劵砌築,跨徑2.45米,拱矢0.5米。大劵和小劵的劵臉右石上均有雕刻。升仙橋與趙州安濟橋、永通橋結構基本相似,被譽為安濟橋的姊妹橋。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封崇寺:位於行唐縣城龍泉中學院內,始建於北齊天保七年(556年)。隋、宋、明代均曾重修,其天王殿、大殿兩座木構建築保存完好。大殿高約9米,面積169.5平方米,寬三間,進深三間,單檐琉璃瓦歇山頂為磚木結構。該寺原名道濟院,宋雍熙時高僧崇辨有道頗著靈跡,宋主封之,始更今名,是中國珍貴的古代建築,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兩嶺口摩崖石刻:在兩嶺口村東北阿牟院遺址,東側的一塊長4.5米、高2.5米的巨石上,雕刻石龕54個,佛像56尊,左側刻有“大定十一年(公元117年)歲次辛卯”,是河北省首次發現的有具體紀年的金代石刻,為研究金代石刻藝術提供了一個較為準確的標尺。

河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石家莊市長安區 | 橋東區 | 橋西區 | 新華區 | 裕華區 | 井陘礦區 | 鹿泉市 | 辛集市 | 藁城市 | 晉州市 | 新樂市 | 深澤縣 | 無極縣 | 趙縣 | 靈壽縣 | 高邑縣 | 元氏縣 | 贊皇縣 | 平山縣 | 井陘縣 | 欒城縣 | 正定縣 | 行唐縣
唐山市路北區 | 路南區 | 古冶區 | 開平區 | 丰南區 | 豐潤區 | 遵化市 | 遷安市 | 遷西縣 |灤南縣 | 玉田縣 | 唐海縣 | 樂亭縣 | 灤縣 | 漢沽管理區
秦皇島市海港區 | 山海關區 | 北戴河區 | 昌黎縣 |撫寧縣 | 盧龍縣 | 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邯山區 | 叢台區 | 復興區 | 峰峰礦區 | 武安市 | 邱縣 | 大名縣 | 魏縣 | 曲周縣 | 雞澤縣 | 肥鄉縣 | 廣平縣 | 成安縣 | 臨漳縣 | 磁縣 | 涉縣 | 永年縣 | 館陶縣 | 邯鄲縣
邢台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南宮市 | 沙河市 | 臨城縣 | 內丘縣 | 柏鄉縣 | 隆堯縣 | 任縣 | 南和縣 | 寧晉縣 | 巨鹿縣 | 新河縣 | 廣宗縣 | 平鄉縣 | 威縣 | 清河縣 | 臨西縣 | 邢台縣
保定市新市區 | 北市區 | 南市區 | 定州市 | 涿州市 | 安國市 | 高碑店市 | 易縣 | 徐水縣 | 淶源縣 | 順平縣 | 唐縣 | 望都縣 | 淶水縣 | 高陽縣 | 安新縣 | 雄縣 | 容城縣 | 蠡縣 | 曲陽縣 | 阜平縣 | 博野縣 | 滿城縣 | 清苑縣 | 定興縣
張家口市橋東區 | 橋西區 | 宣化區 | 下花園區 |張北縣 | 康保縣 | 沽源縣 | 尚義縣 | 蔚縣 | 陽原縣 | 懷安縣 | 萬全縣 | 懷來縣 | 赤城縣 | 崇禮縣 | 宣化縣 | 涿鹿縣 | 張家口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察北管理區 | 塞北管理區
承德市雙橋區 | 雙灤區 | 鷹手營子礦區 | 興隆縣 | 平泉縣 | 灤平縣 | 隆化縣 | 承德縣 | 豐寧滿族自治縣 | 寬城滿族自治縣 |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滄州市新華區 | 運河區 | 泊頭市 | 任丘市 | 黃驊市 | 河間市 | 獻縣 | 吳橋縣 | 滄縣 | 東光縣 | 肅寧縣 | 南皮縣 | 鹽山縣 | 青縣 | 海興縣 | 孟村回族自治縣
廊坊市安次區 | 廣陽區 | 霸州市 | 三河市 | 香河縣 | 永清縣 | 固安縣 | 文安縣 | 大城縣 | 大廠回族自治縣
衡水市桃城區 | 冀州市 | 深州市 | 棗強縣 | 武邑縣 | 武強縣 | 饒陽縣 | 安平縣 | 故城縣 | 景縣 | 阜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