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煙鐵路

藍煙鐵路

藍煙鐵路自山東省藍村至煙臺,全長183千米,與膠濟鐵路相交於藍村,與桃威鐵路相交於桃村。始建於1952年8月,由鐵道部設計局第三勘測總隊負責勘測設計,修建初期由鐵道部第五工程局負責工程施工。1954年10月,鐵道部第五工程局解散,由濟南鐵路局基建處負責工程施工。1956年1月1日,藍煙鐵路正式通車,同年7月1日交付運營。藍煙鐵路全線共完成土石方工程766.3萬立方米,正線鋪軌183.696千米,站線鋪軌29.570千米,建橋126座,涵渠121座,全線實際投資6637.82萬元。

基本概況

藍煙鐵路藍煙鐵路圖釋
藍煙鐵路自山東藍村站至煙臺,是煙臺連線到膠濟鐵路的一條鐵路線。 藍煙線是煙臺地區首條鐵路,於1956年建成,從膠濟線上的藍村站(現更名為青島西站)接出,經萊西萊陽至煙臺,全長183公里。

藍煙鐵路由膠濟鐵路藍村站起,向東北行至煙臺市止。始建於1953年,1956年全線通車。1985年底正線全長183.865公里,建有車站18個。線路經過膠東半島丘陵地區,藍村至萊陽站間多為河流沖積平原,地勢較平坦,土質以沙粘土為主;萊陽至桃村站間地形比較複雜,地質構造主要為砂岩、頁岩互層;桃村至煙臺站間多數地段有台地,裸露的岩石中有大理石結晶石灰岩。線路最高點在海陽至長沙堡站間115公里+840米處,標高為147.84米;最低點在煙臺站內,標高3.04米。穿越線路的主要河流有流浩河、五沽河、清水河和大沽夾河等。沿線平均氣溫12℃,最高40℃,最-15℃;年均降水量740.3毫米。沿線地震頻繁,屬中強震區,煙臺市區地震烈度為7度。沿線經濟吸引範圍內黃金等礦產儲量豐富,蘋果、梨等水果馳名中外。線路的建成溝通了鐵路、公路、海運,構成了以鐵路為主的膠東半島交通運輸網。

歷史沿革

藍煙鐵路藍煙鐵路
藍煙鐵路自山東省即墨市藍村鎮至煙臺,是煙臺連線到膠濟鐵路的一條鐵路線。它自膠濟線上的藍村車站引出,在桃村站與桃威(海)線相會。向東北橫跨山東半島東端,途經萊西、萊陽至煙臺市。全線共完成土石方工程766.3萬立方米,正線鋪軌183.696千米,站線鋪軌29.570千米,建橋126座,涵渠121座,全線實際投資6637.82萬元。它的貫通,快速膨脹了沿線經濟發展。
藍煙鐵路始建於1952年8月,由鐵道部設計局第三勘測總隊負責勘測設計,修建初期由鐵道部第五工程局負責工程施工。1
藍煙鐵路藍煙鐵路
954年10月,鐵道部第五工程局解散,由濟南鐵路局基建處負責工程施工。1956年1月1日,藍煙鐵路正式通車,同年7月1日交付運營。1985年底正線全長183.865公里,建有車站18個。
藍煙沿線物產豐富,古蹟眾多,是遊覽觀光的勝地。藍村至萊陽站間多為河流沖積平原,地勢較平坦,土質以沙粘土為主;萊陽至桃村站間地形比較複雜,地質構造主要為砂岩、頁岩互層;桃村至煙臺站間多數地段有台地,裸露的岩石中有大理石結晶石灰岩。線路最高點在海陽至長沙堡站間115公里+840米處,標高為147.84米;最低點在煙臺站內,標高3.04米。穿越線路的主要河流有流浩河、五沽河、清水河和大沽夾河等。沿線平均氣溫12℃,最高40℃,最低-15℃;年均降水量740.3毫米。沿線地震頻繁,屬中強震區,煙臺市區地震烈度為7度。沿線經濟吸引範圍內黃金等礦產儲量豐富,蘋果、梨等水果馳名中外。藍煙鐵路的建成溝通了鐵路、公路、海運,構成了以鐵路為主的膠東半島交通運輸網。
2001年12月29日,總投資22億元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藍村至煙臺鐵路複線全線開通運營,膠東半島又多了條大通道。藍煙複線的開通運營,將運輸通過能力由單線時的29對,提高至現在複線時的54對,年貨物輸送能力由原來的1036萬噸,提高至2420萬噸。
藍村至煙臺鐵路複線作為東北三省至長江三角洲陸海通道的一部分,與已經建成的煙臺至大連海上火車輪渡項目以及膠新線、新長線相銜接,形成了東北南下的便捷通道,對緩解沈山、京山、京滬、膠濟、隴海鐵路運輸的緊張狀況,完善陸海綜合運輸體系都具有重要意義。
如今,藍煙線電氣化改造已經被納入鐵道部和山東省鐵路建設“十一五”規劃。改造完成後,藍煙線鐵路火車時速將達200公里。

線路修建

藍煙鐵路藍煙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不久,美國及其同夥即發動侵朝戰爭。山東半島與朝鮮僅有一海之隔,處於抗美援朝的前哨。1952年國家決定在此建一鐵路。由藍村站出軌,分為藍村至煙臺、煙臺至威海、煙臺至龍口3個建設項目。藍村至煙臺一線建成後,其餘兩線均未投資修建。工程由鐵道部設計局第三總隊承擔勘測設計。1952年8月初測,次年9月完成定測,按年運量200萬噸以上幹線標準設計。共徵購土地22777.5畝。1953年5月起,先後向施工部門提交了0~18公里施工設計檔案,其中75~78公里處為河網匯流口不宜設橋而改線。後經鐵道部決定,線路暫修至萊陽為止,並在預留將來發展的前提下適當降低設計標準,但已施工的路基、橋涵不予改變。1954年8月,鐵道部決定恢復萊陽至煙臺段施工,仍按原幹線標準設計。次年6月,又因資金不足按地方鐵路標準設計。此時路基、橋涵工程已基本完成,僅改動了線路上部建築、站場、電務設施等設計。全線主要設計標準為:限制坡度上行8‰,下行6‰;最小曲線半徑600米(保留1處500米);到發線有效長藍村至萊陽段650米,萊陽至煙臺段560米;橋樑載重鋼橋中-22級,圬工橋中-26級;行車閉塞設備:藍村至姜家坡間為電氣路籤,余為電話閉塞等。全線未編總預算,各段預算總和為6520.5萬元。
工程由鐵道部基建總局第五基建分局發包(後第五分局撤銷,改由濟南鐵路分局接辦),鐵道部第五工程局承包。土方工程由民工承擔,最多時年日均11465人。1953年6月,藍村至萊陽段動工;8月,改按鐵道部簡化方案施工。1954年10月,萊陽至煙臺段動工。1955年6月,鐵道部副部長武競天來藍煙鐵路工地檢查工作時,確定了按地方鐵路標準施工及煙臺站客貨場合併設定的方案;12月,全線完成鋪軌。施工中,初期靠肩挑人抬,後改用獨輪車運土提高工效75%;高橋墩施工推行高空吊斗運料法,節省了大量腳手桿;混凝土製作採用流水作業法,工效提高了3倍;架橋則利用大型車輪軸運梁和岔線撥道落梁法,創出一天架橋8孔24米鋼樑的紀錄。開始鋪軌時,正值初冬,氣溫驟降,所建混凝土橋墩需待凝固至標準強度後方可架橋樑鋪軌,鐵道部第五工程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王洵才採用密排高出橋墩的枕木垛,架梁鋪軌運料,使50公里舖軌任務完成於大地封凍之前。工程初期,蘇聯專家曾幫助制訂施工組織計畫,建議改按地方鐵路標準施工,適當削減工程項目以及解決外夾河大橋橋頭防護和路基裂紋等問題。
全線主要工程竣工量為:路基土石方766.3萬立方米,正線鋪軌183.696公里,站線鋪軌29.57公里,站場19個,橋樑126座,涵渠121座,道岔99組,通信線184公里,電話中繼站4處,房建面積25399平方米。全線共完成投資6637.82萬元,略高於各段預算之總和。其中,線路上部建築占45.68%,橋涵占23.08%,路基占18.4%,購地占4%,房建占3.45%,電務設備占1.49%,其他占3.9%。

自然條件

藍煙鐵路自然風景
線路所經藍村至萊陽間為大沽河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多為耕地,土質以沙粘土和粘沙土為主,較大河流有流浩河、五沽河。萊陽至桃村間為丘陵區,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岩層主要為沙岩、頁岩互層,其次為沙頁岩、礫岩互層,其中頁岩風化嚴重,礫岩較破碎;較大河流有蜆河、清水河、富水河。桃村至煙臺間線路系循外夾河而行,多數地段有台地;裸露岩石中有大理岩、結晶石灰岩等,大多質地鬆軟,節理紊亂。線路基面最高點在115.84公里處(海陽至長沙堡間),標高147.84米;最低點在煙臺站內,標高3.04米。沿線氣溫一般在39℃至零下15℃之間;年均降水量740.3毫米;最大風力9級。屬中強震區,煙臺市區地震烈度為7度。

線路設備

藍煙鐵路藍煙鐵路
線路 
初建時,正線長183.696公里。1958年煙臺站客貨站場分設後,正線向東延長至183.877公里,線路曲線半徑除1處為500米外,其他均不小於600米。線路坡道原下行超6‰的限坡29處、上行超8‰的限坡23處;後經技術改造,分別減至26處和14處(大多集中於馬格莊至回裡間),最大坡度為9.8‰。路基頂寬原路堤段5.5米、路塹地段5.0米;運營中分別加寬至6.8米和6.0米。路堤土方在施工中均分層夯實,與河流並行地段均做片石護坡,坡腳外植棉槐等防護。路塹兩側底部均設排水溝,深路塹一般在排水溝外留有1米寬平台,土質不良地段還築有擋土牆。全線最高路堤為14.43米,最深路塹為16.02米。道床原藍村至萊陽段為厚25厘米石渣,萊陽至煙臺段為厚25厘米河沙;1964~1977年中修和1979~1983年大修時,正線全改為厚35厘米石渣,至1990年僅有少量站線為沙渣道床。全線鋪軌初為38公斤米型和42公斤米型鋼軌,大修時正線全換為50公斤米型鋼軌,站線換為50公斤/米型和43公斤/米型鋼軌。軌枕均為木枕,運營中有部分正線及增建的站線改鋪為鋼筋混凝土枕。全線道口原設162處,後歸併為132處,1990年為121處,其中有線下立交大道口5處、線上立交大道口4處。
橋涵 
全線原建大橋6座、中橋28座、小橋92座、涵渠121座,總長度6315米;運營中增建中橋5座、小橋9座、涵渠17座,總長度增為7300米。1990年,全線共有橋涵278座,其中大橋6座、1061延長米;中橋33座、1794延長米;小橋101座、1885延長米;涵渠138座、2560橫延米。按材質分:鋼橋4座、798延長米;圬工橋134座、3883延長米。全線最長大橋為蜆河橋,長296.5米;最高橋為清水河大橋,高15.01米。橋樑設計洪水頻率,中小橋為1/50,大橋為1/100。橋樑載重:鋼橋中-22級,圬工橋中-26級。除3座立交橋為箱形結構為外,其他橋樑上部建築為:梁孔跨度24米的為鋼樑,梁孔跨度5~16米的為鋼筋混凝土JI型梁,梁孔跨度5米以下的為鋼筋混凝土版梁。橋樑支座亦按梁孔跨度12米以上、5~8米、5米以下,分別為弧形、平鈑、石棉墊支座。橋墩系用混凝土和片石築成。橋基礎多為明挖擴大式,其次為木樁基礎及少數鋼筋混凝土樁基礎,沉井式僅有3個;其中木樁基礎占17.4%,共用木樁3084根,平均每基40.6根,最多者為西牟河橋中一基,用木樁111根。
站場 
全線原建車站19個,運營時開站11個,即:姜家坡郭家莊、萊西、馬格莊、萊陽山前店、徐家店(今海陽)、桃村、回里、珠璣、煙臺。1959年增開湍灣、上疃、長沙堡、陳家疃4個旅客乘降所。1968年增設旺遠線路所和楚塘乘降所。1984年前後站場改造時,湍灣、上疃、長沙堡、福山(原楚塘)、陳家疃相繼改建為四等站。1988!1989年又先後新建龍盤山、萊陽東兩個會讓站。初建時所設祝家廟、塢邊頭站未開辦過營業。1990年,在19個車站中,煙臺為一等站,萊陽、萊西、珠璣為三等站,旺遠為線路所,其餘為四等站。
原建站場均為橫列式。除煙臺、回里、桃村、萊陽各設2條到發線外,其他車站到發線均為1條;各站到發線有效長度,萊陽以南(含萊陽)為650米,萊陽以北為560米。1958年萊陽站場改建為客貨縱列式,到發線增至5條。1980年後站場改建時,湍灣、上疃、福山、珠璣、長沙堡、陳家疃6站共增設到發線11條。1988!1989年新建龍盤山、萊陽東站又增設到發線3條。1990年各站到發線有效長度,除山前店、煙臺、回里、陳家疃站分別平均為500米、642.5米、700米、780.5米外,其他在800~850米之間的有4個站,850米以上的有10個站。站線總延長65.932公里。原建站房均較狹小,客貨運房舍面積僅有3000餘平方米。1990年,全線主要客貨設施有:候車室(含軟席候車室)2535平方米、售票房767平方米、行李房(含倉庫)1181平方米,貨物倉庫15145平方米等。
煙臺站為全線中最大車站,原系三等站,1981年升為二等站,1988年升為一等站。建站時為客貨合型。設有到發線2條,貨物線3條,車輛停放線、機車入庫線、客車上水線各1條,站線總長度6.432公里,其他設施有客運站房428平方米,貨物倉庫2座601平方米等。1958年線路東延另設盡頭式客運場,建有站線4條(含正線);原站場改建為貨運場,設有到發線4條,另有牽出線、回機線等。此後幾經擴建,至1990年客運場線路增至6條,貨運場到發線4條、調車線4條、貨物線9條、機車走行線1條,站線總長度為16.571公里。客貨主要設施有:候車室845平方米(含軟席候車室159平方米)、售票廳545平方米、行李房571平方米、旅客站台2座13185平方米、雨棚1座6882平方米,貨物倉庫7座8536平方米、貨物雨棚2座1924平方米、貨物站台7座57797平方米。
機務設備 
原建有煙臺、萊陽、藍村3個機務折返段。運營後,萊陽機務折返段撤銷;藍村機務折返段在膠濟鐵路雙線施工時移至藍村西。至1990年底,煙臺機務折返段由原2條機車整備線和1組三角線,擴建為段管線5條及三角線1組,長為2566米,還設有15噸抓煤機1台、容量30立方米給煤塔1座、孔徑200毫米水鶴1座、機車灰坑2座等。
電務設備 
通信原為明線和磁石電話機。除行車電話為直通外,其他均由電話所接轉。1959年煙臺至青島設簡易三路載波機。1974~1978年,煙臺至珠璣改為地下電纜。同期,青島至煙臺間換為BZ-12路載波機,藍村至萊陽、萊陽至煙臺間均換為BDZ-3路載波機,煙臺、萊陽地區分別開通了400門和60門縱橫式自動電話設備。煙臺至青島間增設了長途自動接續機,實現了自動撥叫通話。調度通信也由機械選號式改為YDⅢ型雙音頻電話機。1985年,全線裝設了列車無線電話設施。信號機初為臂板式和機械聯鎖裝置。1967年改為電鎖器聯鎖裝置。1982年珠璣站改建為電氣集中聯鎖。同年,全線安裝了雙頻點式機車自動信號及自動停車裝置。1989年新建萊陽東站為電氣集中聯鎖。次年,萊西、上疃、湍灣、姜家坡、馬格莊、郭家莊6站亦改裝為電氣集中聯鎖。至1990年底,有4個道口裝設了自動信號裝置。行車閉塞於1967年由電氣路牌機改為電氣路籤機;1970年改為D-66式繼電半自動閉塞設備;1972年更換為64D繼電半自動閉塞設備。
水電設備 
運營初期,僅煙臺、珠璣站有電源。自60年代開始,萊陽、回里、海陽、山前店、萊西5站相繼引入地方電源。1986年,全線有電源車站增至13個。1989年,萊陽站以南由建成的電力貫通線供電。次年,全線電力貫通線建成供電。機車給水原設回里、海陽、萊陽、郭家莊4個給水站,共有水塔4座和蓄水池、蓄水槽各1座,水鶴5組,均配置蒸汽揚水機。不久,撤銷郭家莊給水站。1968年後,全部採用電動泵、深井泵及柴油發電機組供水,日供水量為1300立方米。
全線設計運輸能力,年運量初期137萬噸、近期189萬噸、遠期296萬噸。運營至第十年(1966年),全線貨流密度平均每公里186萬噸,貨物發到量為213萬噸。1986年,全線貨流密度平均每公里增為771.1萬噸,貨物發到量增為906.85萬噸。經技術改造,上行輸送能力增至554萬噸,下行輸送能力增至696.8萬噸。1990年,貨物傳送463.6萬噸、到達889萬噸,藍萊段貨流密度上行452.6萬噸、下行845.7萬噸,運輸能力處於極度飽和狀態。

中國“八縱八橫”鐵路網


幹線通道 長度(千米) 組成線路
八縱通道 京哈通道 2344 京哈鐵路,經濱洲鐵路延伸至滿洲里(途經:北京瀋陽長春哈爾濱—滿洲里)
東部沿海通道 4019 瀋大鐵路-煙大鐵路輪渡-藍煙鐵路-膠新鐵路-新長鐵路-宣杭鐵路-蕭甬鐵路-甬台溫鐵路-溫福鐵路-福廈鐵路-鷹廈鐵路-梅坎鐵路-廣梅汕鐵路-廣茂鐵路-黎湛鐵路
(途經:瀋陽—鞍山大連煙臺青島臨沂新沂淮安鹽城南通無錫湖州杭州寧波台州溫州寧德福州廈門龍巖梅州河源廣州湛江
京滬通道 1463 京滬鐵路(途經: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九通道 2403 京九鐵路(途經:北京—南昌深圳九龍
京廣通道 2324 京廣鐵路(途經:北京—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
大湛通道 3108 同蒲鐵路-太焦鐵路焦柳鐵路-石長鐵路-湘桂鐵路-黎湛鐵路)-洛湛鐵路(途經:大同太原焦作洛陽石門縣益陽永州柳州湛江
包柳通道 3011 包神鐵路-神延鐵路-西延鐵路-西康鐵路-襄渝鐵路-川黔鐵路-黔桂鐵路-湘桂鐵路(途經:包頭西安重慶貴陽柳州南寧
蘭昆通道 2261 隴海鐵路-寶成鐵路-成昆鐵路(途經:蘭州成都昆明
八橫通道 京蘭通道 3943 京包鐵路-包蘭鐵路,經蘭青鐵路青藏鐵路延伸至拉薩(途經:北京—呼和浩特蘭州西寧拉薩

煤運北通道(大同秦皇島通道、神木黃驊通道) 1540 大秦鐵路神黃鐵路神朔鐵路-朔黃鐵路

煤運南通道(太原青島通道、侯馬日照通道) 1867 石太鐵路-石德鐵路(途經:太原德州)、邯長鐵路-邯濟鐵路-膠濟鐵路(途經:長治濟南青島)、侯月鐵路-新月鐵路-新兗鐵路-兗石鐵路(途經:侯馬月山新鄉兗州日照

陸橋通道 4120 隴海鐵路-蘭新鐵路-北疆鐵路(途經:連雲港徐州鄭州蘭州烏魯木齊阿拉山口

寧西通道 1558 寧西鐵路,經寧啟鐵路延伸至啟東(途經:西安—南京—啟東

沿江通道 1893 達萬鐵路-宜萬鐵路-長荊鐵路-武九鐵路-銅九鐵路-寧銅鐵路(途經:重慶—武漢九江銅陵蕪湖—南京—上海)

滬昆(成)通道 2653 滬昆鐵路滬杭鐵路-浙贛鐵路-湘黔鐵路-貴昆鐵路),達成鐵路-遂渝鐵路-渝懷鐵路(途經:上海—杭州—金華株洲懷化—重慶—成都貴陽昆明

西南出海通道 1700 南昆鐵路-湘桂鐵路-黎湛鐵路(途經:昆明—南寧—黎塘湛江

山東省地方鐵路支線

中國著名鐵路

中國大陸擁有全世界第三大的鐵路運輸系統,規模僅次於美國及俄羅斯。以鐵路連線的鄰國計有:哈薩克、蒙古、俄國、朝鮮、越南與寮國(興建中)等國家。中國《鐵路線路設計規範》中規定,新建鐵路和改建鐵路(或區段)的等級,應根據它們在鐵路網中的作用、性質和遠期的客貨運量確定。
包蘭鐵路
包神鐵路
包西鐵路
寶成鐵路
寶中鐵路
北疆鐵路
濱綏鐵路
濱洲鐵路
昌九城際鐵路
長吉城際鐵路
長吉城際鐵路
長昆客運專線
長圖鐵路
長株潭城際鐵路
成灌城際鐵路
成昆鐵路
成綿樂城際鐵路
成渝城際鐵路
赤大白鐵路
川藏鐵路
川黔鐵路
大西客運專線
丹大城際鐵路
東南沿海客運專線
豐沙鐵路
福廈高速鐵路
福廈鐵路
贛龍鐵路
廣梅汕鐵路
廣深港高速鐵路
廣深鐵路
廣珠城際軌道交通
廣珠城際鐵路
廣珠鐵路
貴昆鐵路
哈大鐵路
哈牡城際鐵路
哈齊城際鐵路
海南東環城際鐵路
杭長客運專線
杭甬客運專線
合蚌客運專線
合寧客運專線
合寧鐵路
合武鐵路
合西鐵路
橫南鐵路
侯西鐵路
侯月鐵路
滬漢蓉高速鐵路
滬杭城際鐵路
滬杭高速鐵路
滬杭鐵路
滬昆客運專線
滬寧城際鐵路
淮阜鐵路
淮南鐵路
集二鐵路
集通鐵路
膠濟客運專線
膠濟鐵路
膠新鐵路
焦柳鐵路
金台鐵路
金溫鐵路
津保城際鐵路
津濱城際鐵路
京包鐵路
京承城際鐵路
京承鐵路
京福高速鐵路
京港客運專線
京哈客運專線
京哈鐵路
京滬高速鐵路
京津城際鐵路
京津高速鐵路
京瀋客運專線
京石城際鐵路
京台高速鐵路
京通鐵路
京原鐵路
京張城際鐵路
奎阿鐵路
昆河鐵路
昆台高速鐵路
昆廈高速鐵路
蘭青鐵路
蘭新客運專線
蘭新鐵路
藍煙鐵路
黎湛鐵路
柳南城際鐵路
龍廈鐵路
隴海鐵路
洛湛鐵路
漯阜鐵路
茂湛鐵路
梅坎鐵路
內昆鐵路
南防鐵路
南疆鐵路
南昆鐵路
南柳城際鐵路
嫩林鐵路
寧安城際鐵路
寧杭城際軌道交通
寧啟鐵路
寧蕪鐵路
寧西鐵路
寧宜城際鐵路
平齊鐵路
浦東鐵路
齊北鐵路
黔桂鐵路
秦瀋客運專線
青阜鐵路
青蘆鐵路
青榮城際鐵路
青太客運專線
青煙威榮城際鐵路
三茂鐵路
神黃鐵路
神延鐵路
瀋大鐵路
沈丹城際鐵路
石長鐵路
石太客運專線
石太鐵路
石武客運專線
通霍鐵路
同蒲鐵路
外福鐵路
莞惠城際軌道交通
皖贛鐵路
溫福客運專線
溫福鐵路
武廣客運專線
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
武九鐵路
武麻鐵路
西寶客運專線
西成客運專線
西康鐵路
西延鐵路
西渝客運專線
廈深鐵路
湘桂鐵路
湘黔鐵路
襄渝鐵路
向莆鐵路
蕭甬鐵路
新長鐵路
徐蘭客運專線
宣杭鐵路
煙大鐵路
鷹廈鐵路
甬台溫客運專線
甬台溫鐵路
渝長客運專線
渝懷鐵路
渝昆客運專線
渝利鐵路
渝黔客運專線
渝萬城際鐵路
粵海鐵路
浙贛鐵路
鄭焦城際鐵路
鄭西客運專線
鄭渝客運專線
京滬客運專線
京廣客運專線
廣深港客運專線
杭褔深客運專線
滬杭甬客運專線
寧漢蓉客運專線
合武客運專線
漢宜客運專線
渝利客運專線
成渝客運專線
石鄭客運專線
福廈客運專線
津秦客運專線
甬溫客運專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