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里

滿洲里

滿洲里是由呼倫貝爾市代管的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縣級市和內蒙古自治區計畫單列市 、準地級市,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旅遊試驗區 。境內滿洲里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 滿洲里市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西北部,東依大興安嶺、南瀕呼倫湖、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聯邦。滿洲里市代管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全市總面積732平方公里(含扎賚諾爾區);總人口(含扎賚諾爾區)32萬,其中戶籍人口17萬,由蒙、漢、回、朝鮮、鄂溫克、鄂倫春、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組成。 滿洲里原稱“霍勒津布拉格”,蒙語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東清鐵路的修建而得俄語名“滿洲里亞”,音譯成漢語為“滿洲里”。 滿洲里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口岸城市,融合中俄蒙三國風情,被譽為“東亞之窗”。 滿洲里曾連續三次獲得“全國文明口岸”稱號,六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殊榮,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普示範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CCTV十佳魅力城市。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滿洲里市 滿洲里市

清代屬黑龍江將軍呼倫貝爾副都統銜總管(後為呼倫貝爾副都統)轄區。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中東鐵路(東清鐵路)西部線建成,因是從俄國進入中國東北地區(當時慣稱“滿洲”)的首站,故名“滿洲里站”,俄語為“滿洲里亞”,音譯成漢語變成了“滿洲里”。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設滿洲里鐵路交涉分局。

1909年10月(清宣統元年九月),黑龍江行省於滿洲里正式設定臚濱府,1912年1月被廢止。1920年2月,復設臚濱縣。中華民國時期,1923年4月,將滿洲里鐵路交涉分局改為滿洲里市政分局,隸屬東省特別區管轄。東北淪陷後,1933年1月,偽滿取消臚濱縣,設滿洲里辦事處。

1936年1月,改為滿洲里市政管理處,1940年改為滿洲里街。1941年1月,改為滿洲里市,隸屬興安北省管轄。1943年10月,改隸興安總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

郊外風光 郊外風光

1949年4月,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納盟。1953年4月,改由內蒙古自治區直轄。1954年5月,改隸呼倫貝爾盟。

1969年7月,與呼倫貝爾盟一起劃歸黑龍江省管轄,仍隸呼倫貝爾盟。1979年7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仍隸呼倫貝爾盟。

2001年10月10日,撤銷呼倫貝爾盟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呼倫貝爾市代自治區人民政府管轄滿洲里市。

2012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經濟開發開放試驗區,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政府。

2013年滿洲里市扎賚諾爾礦區以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備案 ,由滿洲里市代管。

行政區劃

滿洲里 滿洲里

滿洲里市是由呼倫貝爾市代管的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縣級市, 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副地級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計畫單列市,行政級別為副廳級。滿洲里市代管1個行政區:扎賚諾爾區;直轄4個管理區:邊合區、互貿區、東湖區和敖爾金區,下設1個經濟區——物流產業園區。

區劃詳情
區域劃分區域總面積(平方公里)下轄地區
滿洲里市邊合區42.52街道
扎賚諾爾區279.55街道、1鎮
互貿區138.82街道
東湖區209.951街道、1鎮
敖爾金區61.91街道、1鎮
數據總計732.6511街道、3鎮

自然環境

位置境域

滿洲里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西部,東經117°12′至117°53′,北緯49°19′至49°41′。東臨新巴爾虎左旗,南、西與新巴爾虎右旗相鄰,北與俄羅斯聯邦接壤。

全市東西最長50公里,南北最寬34公里,呈不規則的狹長地帶,總面積為732.44平方公里。中俄邊境滿洲里管段全長101.1公里,其中滿洲里轄區內的國境線全長54公里(包括水界12.7公里)。

氣候特徵

滿洲里市氣候資料 滿洲里市氣候資料

滿州里中溫帶大陸性草原氣候,乾濕區域類型為半乾旱區。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春季乾燥風大,秋季氣溫驟降,霜凍早。年平均氣溫0.7℃,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於7月~8月的植物生長旺期。

地形地貌

滿洲里市處於呼倫貝爾高平原和大興安嶺邊緣過渡地帶,主要地形為波狀起伏的丘陵。霍爾津山脈呈東北一西南走向,橫亘於市區中部,致使中部高、西部平緩、東部為沼澤窪地。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比較平緩。地貌特徵分為丘陵和山間窪地兩個地貌單元。

山間窪地位於市域東部的低洼地帶,海拔高度在545~634米之間,地面坡度為3‰~4‰,堆積有較厚的第四系地層。地下水位淺,又因低洼形成大片沼澤濕地,屬堆積地貌。

丘陵區海拔高度在624~700米之間,地面坡高一般在2‰~3‰,最大坡度可達7‰以上。陵頂部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已成渾圓狀;基岩埋藏較淺,有的直接裸露為侏羅紀凝灰岩,風化較嚴重成碎石狀。丘陵底部堆積較厚的新生界第四系洪積物。

水文

市水文地理屬於黑龍江流域。

一、主要湖泊

呼倫湖 呼倫湖

(一)呼倫湖

(二)哈拉諾爾:位於滿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積3.15平方公里,集水面積1084.8平方公里。該湖處於閉流區,不能外溢,湖水水質為鹼水。

(三)查乾湖:位於滿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積0.25平方公里,集水面積35.18平方公里。大水時能溢流,流向滿洲里北河,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四)無名湖:位於滿洲里市西部,湖水面積0.48平方公里,集水面積89.96平方公里。大水時能溢流,流向滿洲里北河,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五)小北湖:位於滿洲里市北郊,湖水面積0.4平方公里,集水面積276.4平方公里,屬達蘭鄂羅木河流域。

二、主要河流

(一)海拉爾河:在滿洲里境內長度為12公里,水平均徑流量30.4億立方米。在滿洲里市東湖區北部阿巴該圖山以南分成兩支,其主流在阿巴該圖山腳下轉向東北,改稱額爾古納河。

(二)達蘭鄂羅木河·新開河:位於呼倫湖東北部,河長25公里,流向受呼倫湖和海拉爾河水變化的制約,順逆不定,是呼倫湖的吞吐河流。

(三)閉流區乾溝:在滿洲里市西部哈拉諾爾湖群帶內有若干條幹溝,季節有水,匯入湖中,處於湖流區域內。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滿洲里市地表水資源較主要分布在東部,地表水資源量總計為155.48億立方米(含呼倫湖蓄水量)。 其中,海拉爾河年平均徑流量30.4億立方米;屬於額爾古納河水系的呼倫湖水量蓄積為130億立方米;新開河的徑流量,按照設計排泄水量5.1億立方米計算,引水年徑流量約110萬立方米。

滿洲里市的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紀孔隙潛水、基岩裂隙潛水和深層結構裂隙水三種,多分布在山間窪地、山丘底部及河谷灘地。

滿洲里市地下水、地表水呈弱鹼性,PH值在7.5~8.9之間。含氟量也較高,F2毫克/升,西部高於東部,地下水高於地表水。呼倫湖水也呈弱鹼性,PH值8.9,含氟 量1.9~3.5毫克/升。

植物資源

1983年調查,滿洲里市野生種子植物57科、202屬、284種。其中單屬、單種植物19科,占總科數的33.3%。其中:主要飼用植物有275種,分屬52科、194屬;水生植物主要為蘆葦類,粗略計算為2666.6公頃,蘊藏量在3萬噸左右,其他水生植物還有蒲草、水蔥等;呼倫湖浮游植物種類為8門、88屬、21目、38科,其中綠藻門35屬、藍藻門20屬、硅藻門巧屬、裸藻門5屬、甲藻門4屬、金藻門5屬、隱藻門2屬、黃藻門2屬,年總平均生物量為8.165毫克/升;藥用植物420種左右,隸屬69科、128屬。

動物資源

呼倫湖及其周圍草原的鳥類共有17目、41科、241種;市野生獸類有6目、13科、35種,主要有狼、狐狸、沙狐、紫貂、灌、水獺、旱獺、察鼠、兔、黃羊、抱、刺猜等;呼倫湖及達蘭鄂羅木河、海拉爾河、額爾古納河中共有魚類約30種,隸屬6個科,其它經濟水生動物資源有蝦、蚌等;浮遊動物計有37種,其中橈足類3種,占18.92%;枝角類2種,占13.5%;輪蟲類25種,占67.57%,浮遊動物年生物量平均為4.082毫克/升。

礦藏資源

截止1996年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褐煤、石灰石、砂石、珍珠岩、膨潤土、明礬石、花崗石、矽石、玄武岩等。

扎賚諾爾煤田儲量為101億噸,含4個煤層群,可採煤層8個,低位發熱量3800千卡/公斤。開放山煤田儲量為1800萬噸。

珍珠岩儲存於上存力組酸性火岩中,由主礦體和8個從屬礦體組成。主體礦總儲量57.67萬噸,適於露天開採。按年產萬噸珍珠岩砂膨爆2000噸計算,可開採25年左右。

膨潤土礦膨潤係數在6倍以上,屬鈣基膨潤土。初步勘察儲量在50~100萬噸左右。

矽石礦儲量在80~110萬噸。

人口

2016年滿洲里市戶籍人口總戶數為75405戶,其中扎區40283戶,戶籍人口為172137人,其中:扎區87649人。從城鄉結構看,全部為城鎮戶籍人口。分性別看,男性為85404人,女性為86733人,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9:100。從人口自然變動情況看,全年共出生1287人,死亡814人。出生人口中,男性為638人,女性為649人,男女性別比為98:100。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別為7.4‰和4.7‰。

經濟

綜述

外事活動 外事活動

革命戰爭時期,滿洲里就是我黨與共產國際聯絡的紅色通道,為共和國的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建國後,滿洲里作為共和國的主要外貿通道,有力地支持了全國的經濟建設。

1988年,滿洲里被國家設立為經濟體制改革開放試驗區。

1992年滿洲里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與 日本、俄羅斯、波蘭、匈牙利、新加坡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廣泛的貿易關係。2002年,滿洲里和深圳一起被確定為“十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的兩個陸路口岸。2010年國務院確定滿洲里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2015年簽署《絲綢之路口岸區域協作滿洲里宣言》。

滿洲里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是歐亞第一大陸橋的戰略節點和最重要、最快捷的國際大通道,素有“東亞之窗”美譽,是全國最大陸路口岸,承擔著中俄貿易65%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滿洲里對內背靠東北三省、與環渤海地區相貫通,經濟腹地遼闊;對外連線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直至荷蘭鹿特丹,所經沿線是俄羅斯人口最多、資源最富集的地區。隨著中俄蒙合作交往的深入推進和國家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加快實施,滿洲里已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支點。

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達241.6億元,增長7.6%(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6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9.4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78.6億元,增長8.0%。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26:72(總體為100)。全市人均地區GDP為9萬元,增長6.3%。萬元GDP能耗下降2.6%。地方財政總收入23.3億元,增長4.3%;地方財政支出43.7億元,增長8.9%。國稅收入6.5億元,增長1.1%;地稅收入13.9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億元,增長7.1%,其中,增值稅完成1.6億元,增長49.3%;營業稅完成1.4億元,下降43.7%。

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萬元,增長7.8%。年末全市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7億元(不含外幣),增長2.9%;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達7.3萬元,增長7.2%。居民年人均消費性支出2.2萬元,增長7.4%。其中,食品支出5947元占消費支出比重為27.2%(恩格爾係數)。

第一產業

2016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8435畝,減少7.4%。其中蔬菜面積6540畝、減少30.5%,產量19163噸,減少30.5%;馬鈴薯面積5865畝、增加58.5%,產量2051噸,增加58.5%;瓜類810畝、減少33.9%,產量1675噸、減少27.3%。其它農作物5220畝(青飼料1305畝、增加10.1%,葵瓜籽3915畝、減少10.9%)。全市設施農業面積累計1871畝,其中智慧型溫室25畝,日光溫室414畝,大棚1432畝。菜果出口24.6萬噸,下降15.6%;創匯1.73億美元,增長25.9%。引進番茄、黃瓜、茄子、甜椒、甜瓜、哈密瓜等新品種30餘種。落實漁業養殖面積9500畝,本地鮮魚產量380噸。

2016年,全市家畜總頭數9.2萬頭(只)增長2%。其中:大牲畜和羊為3.5萬頭,下降11.5%;生豬存欄5.75萬口,增長12.7%;家禽飼養量12萬羽,與上年持平。全市特種經濟動物年飼養量4.1萬隻(狐3.9萬隻、貉0.2萬隻),較上年同期下降2%。

第二產業

2016年,全市工業增加值51.7億元,增長7.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016年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41.1億元,增長20.2%

第三產業

2016年,口岸貨運量累計完成3051萬噸,增長1.3%。其中,進口1337萬噸,增長8.6%;出口322萬噸,增長18.6%;轉口1393萬噸,下降7.8%。已開行哈爾濱、昆明、長春、瀋陽、蘇州、廣州、廈門、大連、盤錦、濟南、重慶、南昌等地經滿洲里口岸到俄羅斯和歐洲的班列和“滿俄歐”始發班列,班列線路達28條,居沿邊地區首位;全年開行846列、貨值116億元,分別增長40.1%和19.6%。

2016年,口岸外貿進出口總值269.6億元,增長5.3%,其中,進口180.1億元,增長2.1%,出口89.5億元,增長12.2%。上繳關稅及代徵稅29.4億元,增長21.7%。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56.7億元,下降9.2%。其中,進口120.8億元,增長14.8%,出口35.9美元,下降46.7%。

2016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1億元,增長10.3%。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仍據首位,全年實現零售額123.4億元,增長9.8%,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6%;其次為餐飲業,全年實現零售額21.8億元,增長11.2%,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從企業經營規模看,規模以下及個體商業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08.7億元,增長10.2%,占全市批發零售貿易業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5%。

2016年,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05億元,下降5.8%;貸款餘額127億元,增長2.9%;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2億元,增長1.3%。全年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6.2億元。其中,財險收入1.3億元,增長13.6%;人險4.9億元,增長21.4%。

2016年,邊境旅遊人數70.3萬人,增長30.9%。其中,中方出境9.4萬人,下降10.7%;俄方入境60.9萬人,增長.41.1%(全年出入境旅遊人數141.6萬人次,增長31.7%)。國內旅遊人數541萬人次,下降2.4%。旅遊總收入116億元,增長18.2%(含一日游);旅遊創匯2.8億美元,增長16.4%。獲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創建城市,中俄邊境旅遊區榮膺國家5A旅遊景區,智慧旅遊信息平台上線。

社會

體育事業

滿洲里市體育館 滿洲里市體育館

2016年,註冊市單項體育協會11個,舉辦各級各類比賽21項。承辦“內蒙古自治區青少年體育工作會議”、“體彩杯內蒙古自治區桌球錦標賽”、“呼倫貝爾市青少年冰球錦標賽”、“呼倫貝爾市青少年桌球錦標賽”等賽事活動。參加國際國內青少年賽事16項,共獲得金牌69枚、銀牌34枚、銅牌17枚,第四至第八名50項次。

成立2支青少年足球隊、新建青少年冰球和速滑隊2支;命名湖西國小、民族國小、勝利學校為冰上傳統項目學校;平均每萬人擁有44.5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市民健身進行科學指導服務;創建各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4個,其中國家級4個,各級傳統體育項目學校2所,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1個。

醫療事業

2016年,滿洲里被確立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全市家庭醫生累計簽約6.5萬人,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18.6萬份,電子建檔率82.4%,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3%,高血壓患者規範管理率62%,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6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規範管理率75.6%,結核病患者治癒率100%,嚴重精神障礙檢出率為4.76‰,農牧民布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91.22%。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為95.8%,疫苗補種率達95.8%,0-6歲兒童建卡建證符合率達98%。孕產婦無死亡,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5.6%,高危產婦管理率100%,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到93.5%。嬰兒死亡率為3.96‰,5歲以兒童死亡率為4‰。婚檢率達到84.2%,剖宮產率為61.8%。完成免費“兩癌”篩查1000例,篩查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758人。加大打擊非法行醫及“兩非”執法力度,落實疫苗使用環節監管。對醫療機構依法執業及醫療廢物管理情況進行重點監督檢查。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完成枯水期和常規水質監測任務,共採集水樣142份。

科技事業

滿洲里市為北博會永久舉辦地。2016年,參加第十三屆中國(滿洲里)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的國內外科研院所、大學、高新技術企業、經貿企業達850家,國內外科技部門、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共達成72項合作意向,簽署各類合作協定29項,合作領域包括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重型機械、木材深加工、電子信息、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總金額達38.4億人民幣。2016年,籌建中俄(滿洲里)創新技術轉移中心。

文化事業

2016年,滿洲里電視台在《滿洲里新聞》、《邊城時空》等欄目基礎上,相繼開設了《黨建風景線》、《政法線上》《熱點面對面》等;推出《第一視線》欄目,推出社教綜藝類節目《陽光校園》、《一路同行》、《天天生活》、《音樂無限》、《飛越城市》,推出合辦節目《司法之聲》《供電之聲》等;在中央電視台、內蒙古台、呼倫貝爾台、中廣播發稿件,擴大影響力。

籌辦第四屆國際文化藝術節、首屆舞蹈及歌曲創作大賽等活動;籌辦後貝加爾邊疆區電影節,深化與俄蒙對外文化交流。

社會保障

2016年,全市養老、醫療(職工和居民)、工傷、生育、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08萬人、16.6萬人、3.6萬人、5.5萬人、3.9萬人,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分別征繳18790萬元、24330萬元(居民醫保3660萬元)、753萬元、926萬元、3069萬元。全市共有348家機關事業單位、7779名在編職工進行了參保登記,完成率99%。第二代社會保障卡發放90052張。全面推進基層“12333”綜合櫃員制服務平台建設,在全市街道社區設定自助服務一體機及標準化信息採集設備,建立綜合櫃員制業務經辦系統。

教育事業

2016年,全市幼稚園46所,其中:扎賚諾爾區28所。國小17所,其中:扎賚諾爾區7所。普通中學14所,其中:初級中學10所、高中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

全市教育專任教師總計2093人,其中:國中及以上專任教師596人。國中畢業學生參考率100%。幼稚園在園6403人。中俄聯合辦學渠道拓增至5所,向俄羅斯聯辦學校輸送留學生60多人。

基礎教育

 
滿洲里市二道街國小滿洲里市三道街國小滿洲里市六道街國小榮欣國小
光榮街國小旺泉國小民族國小明德國小

中等教育

 
滿洲里市第五中學滿洲里市第六中學滿洲里市第三中學滿洲里市職教中心
滿洲里市第七中學滿洲里市第九中學滿洲里市十一中學滿洲里市第二中學
滿洲里市第四中學滿洲里市第一中學滿洲里市遠方高中滿洲里俄語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教育

類別學校列表
211工程重點大學校區 內蒙古大學滿洲里校區國務院1978年確定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是英國《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所列中國15所著名大學之一,是內蒙古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
專科大學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 先後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赤塔國立大學、布里亞特國立大學、後貝加爾國立師範大學、東西伯利亞國立技術與管理大學等10餘所俄羅斯高校簽訂國際交流及合作辦學協定,進行校長互訪、師生交流、教師互派、學生赴俄留學、續本讀研等交 流活動。在國內學院先後與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合作,為學生升本提供便利條件和暢通途徑

交通

航空

“滿洲里號”冠名飛機盛裝起航 “滿洲里號”冠名飛機盛裝起航

滿洲里西郊國際機場為中型機場,是SKYTRAX全球四星機場 ,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達滿洲里市戶籍人口(不含扎賚諾爾)的6倍。 2015年全年共開通26條航線,其中國際航線6條。 已開通的國內航班有滿洲里至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哈爾濱、呼和浩特等地的直飛或中轉航班,國際航班有滿洲里至赤塔、伊爾庫茨克、烏蘭烏德、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地的的航班。

鐵路

滿洲里鐵路口岸(中歐貨運班列) 滿洲里鐵路口岸(中歐貨運班列)

滿洲里站為獨立站和技檢站,是鐵路“段級”單位,下轄滿洲里車站(準軌西場)、準軌東場、寬軌編組場(調車場)、寬軌到發場(寬軌新場或西貨場)、國際貨場(準軌場、寬軌場)、邊檢場(國門)和臚濱站。滿洲里站承擔中國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口岸的鐵路業務,是中歐貨運班列的重要作業站和始發站之一。

滿洲里車站開站於清光緒24年(1898年),是隸屬於哈爾濱鐵路局的國際客貨運一等站,位於濱洲鐵路西端的終點,與俄羅斯後貝加爾鐵路接軌。滿洲里車站的鐵路運輸東經哈爾濱通向全國,西向後貝加爾斯克通向俄羅斯和歐洲,是歐亞大陸橋的連線點,開行莫斯科-滿洲里-北京國際客運列車。

公路

滿洲里公路口岸 滿洲里公路口岸

省道有省道203(滿洲里-烏蘭浩特)。301國道和G10綏滿高速公路是AH6亞洲6號公路和亞洲公路網的一部分,向西經滿洲里公路口岸出境直達歐洲。301國道由綏芬河到滿洲里,中途經過哈爾濱、大慶、扎蘭屯、牙克石、海拉爾等城市。滿洲里距哈爾濱1009公里,距大慶888公里,距扎蘭屯533公里,距牙克石285公里,距海拉爾200公里。滿洲里與新巴爾虎右旗有三級公路相連,距離118公里。

文化特色

俄羅斯文化影響濃厚

滿洲里早期城市發展受到沙俄殖民者影響,加之對俄對歐口岸的性質,俄羅斯文化影響較深。街頭隨處可見俄文和俄羅斯遊客。

冰雪文化

滿洲里居中溫帶最北端,冬季漫長,冰雪文化盛行,為年度“中俄蒙國際冰雪節”舉辦地。

旅遊景點

套娃廣場

套娃廣場主體建築 套娃廣場主體建築

滿洲里俄羅斯套娃廣場是全國唯一的以俄羅斯傳統工藝品——套娃為主題的旅遊休閒娛樂廣場,集中體現了滿洲里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國風情交融的特點。廣場規劃面積54萬平方米,主題廣場面積6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是一個高30米的大套娃。

呼倫湖

呼倫湖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又名達賚湖。呼倫湖湖面呈不規則斜長方形,軸為東北至西南方向,長度為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湖周長447公里,湖水面積2014年時為20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10米。呼倫湖水的補給來源一是承接大氣降水,二是克魯倫河、烏爾遜河、達蘭鄂羅木河的注入。“呼倫”是蒙古語“哈溜”音轉而來,意為“水獺”。因歷史上湖中盛產水獺而得名。呼倫湖有八個著名景區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樁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盪棲鳥、鷗島聽琴。

滿洲里國門 滿洲里國門

國門

第五代國門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滿洲里市區以西8公里處中俄兩國鐵路連線點中方一側,與原蘇聯國門相對應。建築風格為後工業時代風格。國門呈“門”字型,莊嚴偉岸。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滿洲里第五代國門是中國陸路口岸最大的國門。

烈士公園

始建於二十世紀初。建園之前是市民小息的街頭公園。滿洲里人民政府於1945年11月在這裡修建了蘇聯紅軍烈士公墓和紅軍烈士紀念塔。

41號界碑

41號界碑 41號界碑

這是1994年8月中俄兩國勘界結束時定在中俄邊境線上的第41號界碑。1993年以前,這個位置是中俄兩國貿易往來的客貨混用通道,隨著中俄貿易的發展,過貨量的不斷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滿洲里國門與俄羅斯國門之間就有了第41號界碑,面向中方一側,界碑高1.2米,寬0.4米,厚0.25米,材質為花崗岩,莊重、威嚴而神聖。

二子湖

位於市東湖區境內,西距市區21公里,北距中俄邊境2公里,南距扎賚諾爾區6公里,距俄羅斯赤塔州阿巴該圖鎮僅8公里,距紅石市45公里。二子湖像鑲嵌在美麗、廣袤草原上的一塊寶石。

火車頭廣場

建成於2004年6月。廣場內的火車頭是1940年的日制蒸汽機車頭,下面的鐵軌是1925年蘇聯製造的43鐵軌。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赴前蘇聯莫斯科途經滿洲里時,乘坐的火車就是在這輛火車頭牽引下駛出國門的。

中國俄羅斯互市貿易區

這是首家國家級互市貿易區,也是4A級旅遊景區,批准面積0.2平方公里 。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區中方一側於1992年5月10日開工建設,1996年11月18日單方啟動運營;2014年08月22日實現了中俄互動雙向開通。 中方一側設有商貿服務、旅遊購物、餐飲娛樂、商品展示、經貿洽談和國際金融結算等功能,有萬達廣場等企業入駐。

鐵木真大汗行營 鐵木真大汗行營

鐵木真大汗行營

位於東湖區達永山滑雪館東300米處,大汗行營由1個主戰車及81個小營組成,四周不同顏色的元代戰旗迎風飄動。主營設在一輛威震天下的勒勒戰車之上,直徑16米,高5米,實用面積200平方米,是小營的7倍。牆上掛著一張完整的牛皮,上面刻有史學家翻譯的“成吉思汗遠征圖”,詳盡記載了這位民族英雄的史實。

滑雪館

位於東湖區達永山上,滑雪館主樓總高度為10米,總面積1500多平方米。一樓為接待大廳,可為滑雪愛好者和旅遊者提供購票、換雪具、更衣等服務。接待大廳內加設隔熱層,隔熱層外便是室內滑雪場。整個雪道長198米,分中級和初級兩條滑雪道。上部寬30米,底部寬45米,滑雪面積約8000平方米,可同時供300餘人滑雪。

婚禮宮 婚禮宮

婚禮宮

歐式旅遊觀光婚禮宮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東山植物園內,建築面積近20000平方米,東西長97米、主體寬32米、建築高度37米,主塔樓高55米,大廳面積近3000平方米。

該建築內部體現“福音派”基督教風格,簡樸、莊重、典雅,內設典禮大廳、接待室、觀光電梯及觀光樓台、遊客遊覽迴廊、婚禮留影平台等場所。

礦山公園

扎賚諾爾國家礦山公園距滿洲里市區24公里,坐落在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公園以展示礦業遺蹟景觀為主體,體現扎賚諾爾礦業發展史,是集科考研究、科普教育、觀光覽勝、文化娛樂、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礦山公園主要包括礦山公園露天礦景區和礦山博物館。露天礦景區以礦業遺蹟景觀為主體,即靈泉露天礦典型褶皺帶、“扎賚諾爾群”煤層剖面、煤田F斷層遺蹟、煤田地質構造等,不僅是考古的最好素材地,也是一部再現扎賚諾爾文化的歷史史書。

拓跋鮮卑古墓群

位於扎賚諾爾區北部達蘭鄂羅木河故道東岸的坡道上。

1959 年在治理流往扎賚諾爾的達蘭鄂羅木河的改河過程中,發現了大批拓跋鮮卑古墓群,約有 300 余座。在清理過程中,共收集文物 400 余件,出土文物種類繁多,歷史悠久,並富有濃厚的草原民族生活特色。拓跋鮮卑是我國古代北方鮮卑族的一個分支,在達賚湖一帶的呼倫貝爾草原上過著遊牧的生活。扎賚諾爾古墓群正是他們活動的遺蹟。

舊石器遺址

猛獁公園 猛獁公園

蘑菇山位於扎賚諾爾西北。1980 年 6 月 10 日,考古工作者在蘑菇山的北坡,發現了帶有人工打擊痕跡的石器。從器型大小與大窯石器相仿這一點上可以判定:扎賚諾爾石器屬於舊石器時代,是大窯文化向北方傳播和發展的結果。由此可以推斷出:扎賚諾爾在二、三萬年以前是原始人類扎賚諾爾人獲取生活資料的重要場所。

猛獁旅遊公園

扎賚諾爾原音“達賚諾爾”,1980年4月在扎賚諾爾露天礦出土了猛獁化石,現陳列於內蒙古博物館。為了弘揚扎賚諾爾猛獁故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301國道滿洲里至扎賚諾爾段以北和扎賚諾爾新區共122公頃的土地上,建立集文化體驗、旅遊、觀賞、休閒、遊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猛獁旅遊主題公園 。

金龍湖

金龍湖水域面積16萬平方米,湖岸線長1686米。將扎賚諾爾區旅遊資源連線成線,其形狀恰似一條盤龍,而金龍湖剛好位於龍嘴附近,就像龍吐出的一滴水珠,故得名金龍湖。

城市榮譽

滿洲里曾連續三次獲得“全國文明口岸”稱號,六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殊榮,是全國科普示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3年) CCTV2006中國十佳魅力城市內蒙古自治區五星級文明城市和衛星城連續4屆全國文明城市(2008年-2020年)
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先進城市(2002年)中國魅力城市 國家生態示範區 中國雙擁模範城

友好城市

序號城市名稱國家名稱結好時間
1鄂木斯克市俄羅斯2016-08-07
2南陽市鎮平縣中國2016-07-02
3拜賴焦新村市匈牙利2015-04-08
4額爾登特市蒙古國2015-04-02
5阿拉山口市中國2014-11-08

美麗的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位於我國北部邊疆,西北緊鄰蒙古和俄羅斯。內蒙古自治區疆域遼闊,地跨“三北”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東起東經126度29分,西北東經97度10分,東西直線距離為400多公里。內蒙古東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毗鄰,現在讓我帶大家認識一下美麗的內蒙古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