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

草豆蔻

草豆蔻,多年生草本,株高1.5-3m。葉柄長1.5-2cm;葉片狹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0-65cm,寬6-9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有緣毛,兩面無毛或僅在下面被極疏的粗毛;葉舌卵菜,長5-8mm,外被粗毛。花期4~6月,果期5~8月。草豆蔻為陰性植物,喜溫暖陰濕怕旱,不耐強烈日光直射,耐輕霜,以年平均溫度18~22℃、年降雨量1800~2300mm為宜。草豆蔻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一般腐殖質豐富和質地疏鬆的微酸性土壤最適合其生長。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近成熟種子。

功效

燥濕行氣,溫中止嘔。

主治

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等證。

相關配伍

1、用於治療脾胃寒濕偏勝,氣機不暢:與乾薑、厚朴、陳皮等溫中行氣之品同用。(《內外傷辨惑論》)

2、用於治療寒濕內盛,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與肉桂、高良姜、陳皮等同用,如草豆蔻散。(《博濟方》)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生理特性

本品為類球形的種子團,直徑1.5~67.5px。表面灰褐色,中間有黃白色的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粘連緊密,種子團略光滑。種子為卵圓狀多面體,長3~5mm,直徑約3mm,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一端有種臍;質硬,將種子沿種脊縱剖兩瓣,縱斷面觀呈斜心形,種皮沿種脊向內伸人部分約占整個表面積的1/2;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

相關論述

1、《臨床常用中藥手冊》:草豆蔻辛溫散寒,芳香化濕,主入脾胃,祛寒除中焦濕,又溫中止嘔,適於寒濕中阻所致病證。

2、《本草逢原》:草豆蔻性溫,入脾胃二經。風寒客邪在胃口之上,當心疼痛者宜之。

前景分析

草豆蔻草豆蔻

草豆蔻在醫藥上被廣泛套用,中國有30種以上的中成藥產品含有草豆蔻的藥用成分。除藥用外,草豆蔻還是一種重要的香料,在食品烹飪和加工中普遍使用,因此研究開發適銷對路的食品調味劑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草豆蔻的莖桿麻皮纖維質量良好,用其編織的生活用品美觀實用並具有保健功用,倍受現代都市人的喜愛,在國內外擁有廣闊的市場。

據調查和業內人士分析,中國草豆蔻種子團的年需求量在1000t以上,但年生產量僅500~600t,缺口為50%左右。草豆蔻莖桿麻皮的市場年需求量為3000t以上,國內生產量僅1500t,缺口50%,市場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局面。隨著中國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草豆蔻藥材和相關產品將會有更大的市場需求。

草豆蔻是典型的熱帶陰生草本植物,與經濟林木間作不但可以增加土地使用效益,而且能有效控制雜草滋生,有利於林木的生長。據海南省白沙縣的調查,低齡橡膠林地間種草豆蔻每公頃每年可增加收入近萬元。因此,若通過技術推廣,引導農業、林業生產企業和山區民眾種植草豆蔻,並與製藥和相關產品開發企業建立穩定的市場購銷體系,形成綜合開發產業鏈條,草豆蔻的種植將會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附方

①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滿悶、心腹痛:草豆蔻肉八兩,生薑(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兩(銼碎)。上三味勻和入銀器內,用水過藥三指許,慢火熬令水盡,取出,焙乾,杵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夏月煎之,作冷湯服亦妙。(《博濟方》豆蔻湯) ②治嘔逆不下食,腹中氣逆:豆蔻子七枚(碎),生薑五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忌海藻、菘菜。(《廣濟方》豆蔻子湯) ③治冷痰嘔逆,胸脯不利:草豆蔻(去皮)、半夏(湯洗去滑,切,焙)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眼,不拘時侯。(《聖濟總錄》豆蔻湯) ④治胃口冷,吃食無味及脾泄瀉不止,兼治酒後數囿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飲食:草豆蔻半兩(每個面裹煨,候面焦黃,去面用),甘草一兩(炙),肉桂(去皮)一兩,陳皮(去白)一兩,蠻姜一兩。上五味,同為細末。每服一錢半,更入陳米末一錢,水一盞,棗二枚,同煎七分,溫服,其滓再煎服之。(《博濟方》草豆蔻散) ⑤治小兒藏寒泄瀉不止:草豆蔻一枚,剝開皮,入乳香一塊在內,復用白面裹,慢火燒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為細末,以粟米飲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無時。(《史載之方》豆蔻丸) ⑥治霍亂心煩渴,吐利不下食:草豆蔻(去皮)一分,黃連(去須)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脹三錢匕,水一盞,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聖濟總錄》草豆蔻湯) ⑦治老瘧久而不瘥,及山嵐瘴氣,遠年不愈,兼治脾寒:草豆蔻、肉豆蔻各二個(並用面裹煨,一生一熟),厚朴方圓二寸(一半姜制,一半生用),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生薑棗大二塊(一塊用濕紙裹煨,一塊生用)。上分為二大劑,於發前臨曉,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來早,再溫服,留滓再煎二次。(《雞峰普濟方》草豆蔻散) ⑧香口辟臭:豆蔻、細辛,為末含之。(《肘後方》)

藥用植物--草類

藥用植物是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藥的植物。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其藥用部分各不相同,藥用植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山姜屬植物

山姜屬為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通常具發達的地上莖稀無。約250種,廣布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約有46種及2變種,產東南部至西南部。

姜目百科

阿寬蕉
阿希蕉
矮山姜
矮砂仁
凹唇姜
凹唇姜屬
矮姜花
閉鞘姜屬
斑葉竹芋
芭蕉屬
芭蕉
白朮
波翅豆蔻
白豆蔻
閉鞘姜
碧江姜花
白花山柰
白象牙參
長柄山姜
垂花山姜
脆果山姜
草豆蔻
草冠
長柄豆蔻
長序砂仁
草果藥
長果砂仁
長花豆蔻
長穗姜花
長柄象牙參
藏象牙參
長果姜屬
長果姜
川東姜
匙苞姜
短柄直唇姜
大花美人蕉
大蕉
島山芭蕉
地涌金蓮屬
地涌金蓮
大頭山姜
短穗山姜
大花山姜
敦六山姜
多花山姜
德保豆蔻
豆蔻屬
大苞姜
大苞姜屬
多花距藥姜
滇姜花
大豆蔻屬
大豆蔻
大葉山柰
大象牙參
大花象牙參
滇象牙參
多穗姜
莪術
耳葉象牙參
鄂川姜
粉美人蕉
腐花豆蔻
革葉山姜
高雄山姜
高良姜
光葉山姜
光葉雲南草蔻
光葉球穗山姜
廣西豆蔻
光葉閉鞘姜
廣西莪術
廣西姜花
高山象牙參
高雄姜
桂姜
骨碎補
鶴望蘭科
花葉竹芋
海南柊葉
海南蘭花蕉
黃花美人蕉
紅蕉
茴香砂仁
紅茴砂
茴香砂仁屬
花葉山姜
紅豆蔻
紅豆冠
海南山姜
華山姜
滑葉山姜
黑果山姜
紅草果
紅花砂仁
海南砂仁
紅殼砂仁
海南假砂仁
黃花大苞姜
紅苞距藥姜
黃姜花
紅姜花
海南三七
喙花姜屬
喙花姜
華象牙參
紅球姜
紅冠姜
姜目
尖苞柊葉

芋[植物]
蕉芋
蕉麻
距花山姜
靖西山姜
假益智
節鞭山姜
九翅豆蔻
距藥姜
距藥姜屬
薑黃屬
薑黃
姜花
姜花屬
姜屬

開南山姜
寬唇山姜
旅人蕉科
蘭花蕉屬
蘭花蕉
蘭花美人蕉
綠苞山姜
菱唇山姜
美人蕉
美人蕉屬
密穗山姜
毛瓣山姜
馬藺
美山姜
密苞山姜
密毛山姜
蒙自砂仁
麥氏舞花姜
毛舞花姜
毛薑花
密花姜花
偏穗姜
偏穗姜屬
球穗山姜
全唇姜
絨葉肖竹芋
柔瓣美人蕉
日比野山姜
少花柊葉
樹頭芭蕉
山姜屬
疏花山姜
扇狀山姜
水山姜
縮砂密
砂仁
疏花草果藥
雙翅舞花姜
山柰
山柰屬
雙唇象牙參
梭穗姜
珊瑚姜
台灣芭蕉
田林姜花
頭花象牙參
土田七屬
土田七
台灣姜
蘘荷
萵筍花
溫鬱金
舞花姜屬
舞花姜
無絲姜花
烏姜
蠍尾蕉
肖竹芋
肖竹芋屬
象腿蕉
香蕉
小果野蕉
象腿蕉屬
蠍尾蕉屬
香姜
小草蔻
小花山姜
狹葉山姜
細砂仁
香豆蔻
心葉凹唇姜
小珠舞花姜
小花姜花
小苞姜花
小毛薑花
西藏大豆蔻
象牙參
象牙參屬
襄荷
雲南柊葉
野蕉
益智
艷山姜
雲南草蔻
銀葉砂仁
野草果
疣果豆蔻
鬱金
圓瓣姜花
陽荷
直唇姜屬
直唇姜
竹葉蕉屬
竹葉蕉
竹芋屬
竹芋
紫葉美人蕉
紫紋山姜
柱穗山姜
竹葉山姜
爪哇白豆蔻
紫花山柰
早花象牙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