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德乾

舒德乾

舒德乾,男, 湖北省鄂州市人,1946年生於湖南湘潭,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地質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得獲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陝西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 1964年,畢業於湖北省黃岡中學;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古生物專業;1970年,被分配到彬縣北極鎮教授中學化學和數學 ;1978年,考入西北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研究生 ;1981年,獲西北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碩士學位,1987年,獲中國地質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被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教授;2011年12月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舒德乾的研究領域為古生物學,主持翻譯《物種起源》並撰寫“物種起源導讀”和“進化論十大猜想”。他還較系統總結並厘定了中國高肌蟲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46年,生於湖南湘潭。

1947年,回到鄂州。

1964年,畢業於湖北省黃岡中學。

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古生物專業。

1970年,被分配到彬縣北極鎮教授中學化學和數學 。

1978年,考入西北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研究生 。

1981年,獲西北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碩士學位。

1987年,獲中國地質大學理學博士學位。

1999年,被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教授。

2011年12月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3年12月,被聘為《Acta Geologica Sinica》主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舒德乾 舒德乾

舒德乾院士主要從事進化古生物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愛好進化論,主持翻譯《物種起源》並撰寫“物種 起源導讀”和“進化論十大猜想”。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和《Science》雜誌發表了11篇學術論文,由此在澄江動物群發現了“尖山海口蟲”、“華夏鰻”、“西大動物”、 “地大動物”、 “北大動物”、“昆明魚”、“海口魚”、“鍾健魚”、“長江海鞘”、“古囊類”、“春光蟲”等一系列最原始的似半索動物、頭索動物、“乾群後口動物”、脊椎動物“第一魚”、尾索動物、棘皮動物、櫛水母等始祖型動物化石。他還較系統總結並厘定了中國高肌蟲研究,首次發現了最古老的三葉蟲軟軀體構造化石;提出“三幕式寒武大爆發構建動物樹”假說和“脊椎動物實證起源”新假說。2004年,舒德乾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澄江動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榮獲2004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並作為標誌性成果被收錄入中、美、英、法、日等國的多種教科書、百科全書、科學辭典和博物館。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這一生物創生事件產生的謎團一直是學術前沿的熱點。1995年以前,學術界新發現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所產生的動物均僅限於無脊椎動物。而兩萬平方公里的“雲南澄江化石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早寒武世化石信息。1996年以來,舒德乾先後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了12 篇學術論文,先後發現了“雲南蟲”、“華夏鰻”、“西大動物”、“昆明魚”、“海口魚”、“長江海鞘”、“仙掌滇蟲”等一系列具有原始生命性狀的半索動物、頭索動物、脊椎動物、尾索動物、節肢葉足動物等早期生命化石,論證了地球早期最原始的真後生動物“春光蟲”和奇特的滅絕動物類群“古蟲動物門”,提出了脊椎動物起源“五步走”的新假說,首次全面勾勒出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所創生的“生命樹”原口動物、後口動物兩大枝系動物演化譜系的基本輪廓,提出“寒武紀暖水與冷水兩大古生物地理分區”的假說和“後口動物亞界多個門類祖先的起源”。舒德乾的發現與研究,首次勾勒出脊椎動物實證起源演化的基本輪廓。

科研獎勵

1999年,舒教授的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投票評為該年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被中國科技部評為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被中國教育部評為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2002年1月24日的《科學時報》,被中國科技部評為2001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被中國教育部評為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科研論文

Reinterpretation of Yunnanozoon as the earliest known hemichordate.Nature,380,428—430.

A Pikaia—like chordate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of China.Nature,384,157—158.

A pipiscid—like fossil from the Lower Cam brian of South China.Nature·400:746—749.

Early Cambrian vertebrates from South China.Nature,402:42—46.

An early Cambrian tunicate from China.Nature,41l:472—473.

Primitive deuterostomes from the Chengjiang Lagerstatte(Lower Cambrian,China).Nature,414:419-424.

Head and backbone of the Early Cam brian vertebrate,Nature,421:526—529.

A new species of Yunnanozoan with implications for deuterostome evolution,Science,299.

Response to comment on “A new species of Yunnanozoan with implications for deuterostome e—volution”,Science,300:l372 and l372 d

人才培養

舒德乾教授在研究生培養方面,他從多年的教學經歷中體會到,導師不能光“使用”研究生,必須儘快把年輕人“帶起來、推上去”,並要使他們真正懂得學科的發展,科學事業的成就,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持之以恆才可達到。他常說:“教師應該以傳道授業為己任,引導優秀文化基因代代相傳”。在學業上他對研究生高標準嚴要求,鼓勵學生們深入學科前沿,進行公開學術討論並分享思路,使研究生業務能力快速提高。他還為學生們提供許多參與重大研究項目的機會與優越的科研條件,保證每位學生享受平等的教育環境 。

他將獎勵金15萬元捐出,設立“德才獎學金”,獎勵在學術研究和科技創新方面突出的學生,這是學校第一項專用於科研創新方面的獎學金。他說,“花上一些錢,能夠起到激發和鼓勵的作用。能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培養後代的價值結合起來,藉助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實現自身的一點價值,也算是對社會有交代了。”

舒德乾培養的學生中張興亮為“長江學者”“傑青”“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曾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中國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其博士論文獲“2003年中國全國優秀百篇博士學位論文獎”;韓健發現了最古老的帶有雙肢型尾附器的鰓曳動物以及食腐生活的最早的化石記錄,2017年發現“皺囊動物”,以第一作者發表《自然》雜誌封面論文。張志飛是“傑青”“長江學者”,他首次發現了澄江化石庫多個屬種腕足動物(包括磷灰質殼和鈣質殼)的纖毛環等軟體組織特徵,首次發現原始的保存軟體組織的有鉸類腕足動物-顧脫貝屬,其博士論文獲“2008年中國全國優秀百篇博士學位論文獎”;劉建妮是“青年長江學者”“優青”、中國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她作為第一作者在《Nature》發表的封面論文“中國發現具有節肢的早寒武世葉足動物”提供了節肢動物始祖最初創新“節肢”的真實證據,這一成果榮獲2011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

榮譽表彰

2000年,舒教授獲第二屆“長江學者成就獎”的一等獎。

曾經獲中國“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留學歸國人員”等榮譽 。

社會任職

2013年12月,被聘為《Acta Geologica Sinica》主編 。

兼任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全國地層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科協常委、日本蒲郡市《生命之海》科學館名譽館長。

2018年10月,受聘為西安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

人物評價

他忠於職守,熱愛和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和古生物學科學研究,始終忘我地耕耘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對學生傾注了全部的愛心,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擔當科研重任,取得了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他治學嚴謹,為人師表,教學效果好,深受師生好評;他認真負責,精益求精,一絲不苟,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他精心準備,別具匠心,生動幽默,將原本枯燥難教難學的課程,變得生動有趣。 (陝西省教育廳評價)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

2011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1人,化學部2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5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8人,技術科學部28人。
李建平[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進才
侯雪龍
王椿鏞
賴遠明
彭練矛
岳建民
景益鵬
王二七
黃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
俞大鵬
鄭 平
鄭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楊秀榮[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鄂維南
李應紅
李行偉
李東旭[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張洪傑[中科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向濤
嚴純華
朱荻
劉維民
安立佳
莫毅明
葉友達
王漢功
黃維[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
梅宏
錢前
徐秋霞
劉忠范
郝躍
劉雲圻
徐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繼宗[首都醫科大學教授]
李景鎮
李樹深
趙玉沛
田禾[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武向平
方維海
尹浩
歐陽頎
李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維岩
張學敏[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龔健雅
張學軍[皮膚病學專家]
崔鵬[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張旭[同濟大學教授]
朱玉賢
朱軍[浙江大學教授]
王海燕[腎內科醫生]
王松靈
王岩[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專家]
韓布興
王順金
席振峰
楊樹峰
李獻華[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研究員]
何滿潮
郭烈錦
徐宗本
陳永川
曹一家
張俐娜
滕錦光
雒建斌
翟婉明
楊學明
南策文
郭亞軍
徐安龍
張統一
吳學仁
張明傑
郝芳
侯增謙
曹希仁
金亞秋
鄭建華
黎志康
周成虎
應明生
韓家淮
葛均波
舒紅兵
孫世剛
魏炳波
崔福齋
陳孝平
李國英[水利部副部長]
張肇西
楊柏
盧天健
王成善
張書練
李亞棟
張富春
馬龍生
瞿佳
黃路生
王利祥
馬大為
于吉紅
王廣厚
陳曄光
陳曉非
陳發虎
沈保根
劉治國
葉志鎮
王會軍
萬衛星
潘建偉
舒德乾
焦念志
高福
袁亞湘
趙政國
郭華東
謝作偉
劉育
劉叢強
石廣玉
楊學軍
陳十一
康樂[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究員]
傅伯傑
張繼平
高山
哈木拉提·吾甫爾
田捷
王飛躍
黃潤秋
周忠和
陳駿
施一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