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策文

南策文

南策文,1962年出生於湖北浠水,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國際陶瓷聯盟(ICF)理事長、中國矽酸鹽學會副理事長等,曾任亞洲電子陶瓷協會主席等。 1978年15歲的南策文考入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 ,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5年碩士畢業後進入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系任教,先後擔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前往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微觀工程陶瓷中心學習;1992年從武漢工業大學(在職)博士畢業,同年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1994年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畫;199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1999年調任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2000年獲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6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2年當選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南策文主要從事功能複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研究,側重材料物理與基礎方面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南策文 南策文

1978年,年僅15歲的南策文參加恢復高考後的第二次考試,被華東化工學院(1993年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錄取,先後獲得無機材料系玻璃專業學士學位(1982年7月)、無機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85年3月) 。

1985年4月,畢業後進入武漢工業大學(2000年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系任教,先後擔任助教(1985年4月-1988年6月)、副教授(1988年6月-1992年7月)、教授(1992年7月-)、博士生導師(1993年12月-) 。

1990年2月,前往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微觀工程陶瓷中心學習(-1991年4月)。

1992年6月,獲得武漢工業大學(在職)博士學位(導師:袁潤章教授)。

1994年12月,前往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材料系學習(-1995年12月)。同年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畫。

1996年6月,前往德國Saarlandes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所學習(-1997年12月)。

199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1999年1月,前往美國羅格斯大學學習(-1999年10月)。11月,調任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 。

2000年1月,獲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2002年,擔任“功能陶瓷”學科方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6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至2015年)。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當選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南策文構建了處理複合材料中複雜多場耦合效應的有效介質方法,給出了計算巨觀多場耦合性能係數的解。設計發 展了鐵磁合金基磁電複合新體系,提出了複合巨磁電效應。系統研究了多鐵性磁電複合薄膜,提出了多種新型磁電存儲器及感測元件。建立了計算非均質材料界面因素對巨觀物理輸運性能影響的有效介質模型方法;在界面模型指導下,發展了新型高介電材料、安全鋰電池用複合固態電解質等 。

•學術論著

截至2017年,南策文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被SCI他人引用10000多次(H因子=52);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項 ;2005年,出版學術專著《非均質材料物理:顯微結構—性能關聯》,代表性論文如下 :

C. W. Nan, Y. Shen, J. Ma,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near percolation, 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Reserach, 40(40): 131-151 (2010).

C. W. Nan, M. I. Bichurin, S. X. Dong, D. Viehland, G. Srinivasan, Multiferroic magnetoelectric composite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pplied Physics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03(3), 031101 (2008).

J. Ma, Z. Shi, C. W. Nan, Magne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of single Pb(Zr,Ti)O3 rods and Terfenol-D/epoxy with a single-period of 1-3-type structure, Advanced Materials, 19(18), 2571-2573 (2007).

Y. Shen, Y. H. Lin, M. Li, C. W. Nan, High dielectric performance of polymer composite films induced by a percolating interparticle barrier layer, Advanced Materials, 19(10), 1418-1422 (2007).

C. W. Nan, G. Liu, Y. H. Lin, H. D. Chen, Magnetic-field-induced electric polarization in multiferroic nanostructur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4(19), 197203 (2005).

C. W. Nan, L. Z. Fan, Y. H. Lin, Q. Cai, Enhanced ionic conductivity of polymer electrolytes containing nanocomposite SiO2 particl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1(26), 266104 (2003).

Z. M. Dang, Y. H. Lin, C. W. Nan, Novel ferroelectric polymer composites with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s, Advanced Materials, 15(19), 1625-1629 (2003).

J. B. Wu, C. W. Nan, Y. H. Lin, Y. Deng, Giant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observed in Li and Ti doped NiO,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9(21), 217601 (2002).

C. W. Nan, R. Birringer, D.R. Clarke, H. Gleiter,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articulate composites with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81(10), 6692-6699 (1997).

C. W. Nan, Magnetoelectric effect in composites of piezoelectric and piezomagnetic phases, Physical Review B, 50(9), 6082-6088 (1994).

C. W. Nan, Physics of inhomogeneous inorganic material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37(1), 1-116 (1993).

•成果獎勵

截至2012年,南策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3項、中國以外獎勵2項等 。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
2005年非均質材料顯微結構與性能關聯:理論及實踐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2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1年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排名第四)

•學術交流

截至2012年,南策文多次主持召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在國際會議做主題報告、邀請報告40餘次 。

人才培養

2009年,指導博士生沈洋的畢業論文《高介電聚合物基複合材料的製備與性能》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指導博士生馬靜的畢業論文《多相磁電複合材料的研究及原型器件探索》入選2012年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以及2013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來源
1999年美國陶瓷學會Edward C. Henry獎
1992年中國青年科技獎
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2年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國際陶瓷聯盟(ICF)理事長
——中國矽酸鹽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亞洲電子陶瓷協會主席
——湖北理工學院院士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
2002年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兼職教授
2013年1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兼職教授
2017年06月河南理工大學特聘教授

人物評價

南策文在非均質材料(如陶瓷、複合材料)顯微結構與性質關係理論這個材料科學前沿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 (荔枝網評)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

2011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1人,化學部2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5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8人,技術科學部28人。
李建平[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進才
侯雪龍
王椿鏞
賴遠明
彭練矛
岳建民
景益鵬
王二七
黃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
俞大鵬
鄭 平
鄭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楊秀榮[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鄂維南
李應紅
李行偉
李東旭[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張洪傑[中科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向濤
嚴純華
朱荻
劉維民
安立佳
莫毅明
葉友達
王漢功
黃維[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
梅宏
錢前
徐秋霞
劉忠范
郝躍
劉雲圻
徐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繼宗[首都醫科大學教授]
李景鎮
李樹深
趙玉沛
田禾[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武向平
方維海
尹浩
歐陽頎
李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維岩
張學敏[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龔健雅
張學軍[皮膚病學專家]
崔鵬[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張旭[同濟大學教授]
朱玉賢
朱軍[浙江大學教授]
王海燕[腎內科醫生]
王松靈
王岩[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專家]
韓布興
王順金
席振峰
楊樹峰
李獻華[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研究員]
何滿潮
郭烈錦
徐宗本
陳永川
曹一家
張俐娜
滕錦光
雒建斌
翟婉明
楊學明
南策文
郭亞軍
徐安龍
張統一
吳學仁
張明傑
郝芳
侯增謙
曹希仁
金亞秋
鄭建華
黎志康
周成虎
應明生
韓家淮
葛均波
舒紅兵
孫世剛
魏炳波
崔福齋
陳孝平
李國英[水利部副部長]
張肇西
楊柏
盧天健
王成善
張書練
李亞棟
張富春
馬龍生
瞿佳
黃路生
王利祥
馬大為
于吉紅
王廣厚
陳曄光
陳曉非
陳發虎
沈保根
劉治國
葉志鎮
王會軍
萬衛星
潘建偉
舒德乾
焦念志
高福
袁亞湘
趙政國
郭華東
謝作偉
劉育
劉叢強
石廣玉
楊學軍
陳十一
康樂[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究員]
傅伯傑
張繼平
高山
哈木拉提·吾甫爾
田捷
王飛躍
黃潤秋
周忠和
陳駿
施一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