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滿潮

何滿潮

何滿潮,1956年5月24日出生於河南省靈寶市,礦山工程岩體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1977年何滿潮考入長春地質學院水工系工程地質專業,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5年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一年;1986年考取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系博士;1989年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199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0年創建了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實驗室;2011年獲得比利時蒙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為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長;2017年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 何滿潮主要從事深部岩體力學與工程災害控制研究,建立了以軟岩變形力學機制為核心的軟岩工程岩體力學理論與支護技術方法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何滿潮 何滿潮

1956年,何滿潮出生於河南省靈寶市陽店鎮南家窪村。

1977年,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制度後,何滿潮作為首屆大學生,考入長春地質學院水工系工程地質專業(現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 。

1981年,何滿潮本科畢業後考入本校首屆工程地質專業唯一的碩士生,師從譚周地教授。

1985年,何滿潮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一年,除了正常的工作之餘,他來到與長春地質學院僅一街之隔的吉林大學旁聽了一年的數學力學課程。

1986年,何滿潮來到北京,跨專業報考了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系陳志達教授的博士生,並被錄取。

1989年,何滿潮畢業,獲得工程力學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

1998年,何滿潮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1998年,何滿潮成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入選者 。

2000年,何滿潮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創建了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實驗室(2008年被國家批准為國家重點實驗室) 。

2013年,何滿潮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6年12月12日,在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何滿潮當選為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長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何滿潮在礦山工程岩體大變形機理研究方面,從控制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緩變型”和“突變型”大變形災害的概念及分類;揭示了井下高溫高濕環境引起軟化大變形、強度衰減以及吸附瓦斯逸出的規律;在實驗室第一次再現了岩爆發生的全過程,得出了岩爆強度決定於高應力岩體壓縮彈性能、岩爆模式受結構面產狀控制的結論。

在礦山岩體大變形控制理論和技術方面,何滿潮提出了以恆定支護阻力下有效控制礦山工程岩體大變形災害的恆阻大變形支護理念;研發了具有負泊松比效應的恆阻大變形錨桿(索)新材料;建立了恆阻大變形支護材料結構力學模型,推導了與工程岩體相互作用能量平衡方程;提出了“預留變形量的恆阻大變形錨桿高預應力支護”新方法,實現了對礦山岩體變形能量的有控制性的釋放;通過井下工業試驗,揭示了恆阻大變形支護有效控制衝擊破壞的機理,提出了通過超前切縫、釋放堅硬頂板能量、無煤柱開採、避免應力集中和釋放構造應力、綜合控制岩爆發生的新方法。

在配合控制理論和技術的實驗研究方面,何滿潮研發了井下環境岩體物理力學性質、大變形破壞模式、災害控制技術相關的實驗系統,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吸引了美國、加拿大、義大利等多位中國國外專家來實驗室合作研究 。

•學術論著

截至2013年12月,何滿潮發表學術論文138篇,被國內外收錄引用7506篇次,其中:SCI收錄的22篇論文,有6篇被評為“岩石力學與採礦”等國際權威雜誌的TOP 25熱點論文;有4篇次入選“中國百篇最有影響學術論文”;中國雜誌《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統計近30年的論文引用數據,何滿潮發表的論文以單篇SCI檢索37次,SCI總檢索數90篇次排列論文作者第一 。

出版專著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7.07《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規劃教材 工程地質數值法 天文學、地球科學》何滿潮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7.02《深部岩石熱力學及熱控技術》何滿潮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6《軟岩大變形力學分析 原理、軟體、實例》何滿潮,陳新,周永發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5《軟岩工程大變形力學分析》何滿潮,陳新,周永發,宋彥琦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2.06《區域性工程災害遠程監控預警一體化綜合管理系統研究及套用》何滿潮,李國峰著
2010.08《深部岩體力學基礎研究與套用》何滿潮編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05《深部煤炭資源及開發地質條件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虎維岳,何滿潮主編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2006.06《中國煤礦軟岩粘土礦物特徵研究》何滿潮著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2006.04《工程地質數值法》何滿潮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6.01《深部開採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謝和平,彭蘇萍,何滿潮編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04《中國煤礦軟岩巷道工程支護設計與施工指南》何滿潮,孫曉明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04《中國煤礦錨桿支護理論與實踐》何滿潮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01《中國中低焓地熱工程技術》何滿潮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2.05《軟岩工程力學》何滿潮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世紀之交軟岩工程技術現狀與展望》何滿潮等主編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1996《中國煤礦軟岩巷道支護理論與實踐》何滿潮主編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1996.09《三峽庫區地質環境暨第二屆中日地層環境力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何滿潮,蔣宇靜主編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1995.07《複雜條件下圍岩穩定性與岩體動態施工力學》朱維申,何滿潮著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3.10《軟岩巷道工程概論》何滿潮,鄒正盛,鄒友峰著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1991.03《露天礦高邊坡工程》何滿潮著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3年12月,何滿潮先後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50490270)首席科學家和國家973計畫項目(2006CB202200)首席科學家;作為第一完成人,他的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美國和香港發明專利總計21項 。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91年撫順石油一廠地基穩定性分析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3年廣西那龍煤礦二號井軟岩巷道支護技術最佳化研究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1997年大雁礦務局三礦大井西二採區迴風下山深部煤層巷道支護技術研究煤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年軟岩巷道支護理論研究及其套用煤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軟岩巷道支護技術最佳化研究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0年軟岩工程岩體力學理論與實踐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軟岩工程岩體力學理論與實踐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2年天津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集約化技術研究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中低焓地熱工程建設技術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三峽巴東地區巨型軟岩滑坡穩定預測預報系統國家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三峽庫區巨型古滑體穩態預測預報及信息化選址技術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深部煤礦高溫熱害治理技術及其裝備系統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人才培養

截至2013年12月,何滿潮培養碩士55名、博士和博士後40餘名 ,所領導的科研團隊被評為教育部優秀創新團隊,《岩石力學與工程》獲得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98年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11年比利時MONS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4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6年6月2日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
2017年5月全國創新爭先獎

社會任職

何滿潮兼任國際岩石力學學會中國國家小組主席、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軟岩工程與深部災害控制分會理事長 。2015年,何滿潮受聘吉林大學雙聘院士 。

人物評價

何滿潮長期深入礦井生產一線,致力於礦山工程岩體大變形災害控制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果。為中國礦山工程科技進步、礦山安全生產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 (中國礦業大學評)

人物影響

2015年8月,何滿潮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學,將獲得的香港何梁何利獎獎金的十萬港元,以他母校當年的碩士生導師譚周地的名字命名“周地英才”獎學金,回饋母校和以導師為代表的一批恩師 。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

2011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45位科技工作者入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1人,化學部23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5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8人,技術科學部28人。
李建平[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進才
侯雪龍
王椿鏞
賴遠明
彭練矛
岳建民
景益鵬
王二七
黃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
俞大鵬
鄭 平
鄭平[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楊秀榮[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鄂維南
李應紅
李行偉
李東旭[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張洪傑[中科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向濤
嚴純華
朱荻
劉維民
安立佳
莫毅明
葉友達
王漢功
黃維[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
梅宏
錢前
徐秋霞
劉忠范
郝躍
劉雲圻
徐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趙繼宗[首都醫科大學教授]
李景鎮
李樹深
趙玉沛
田禾[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武向平
方維海
尹浩
歐陽頎
李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維岩
張學敏[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龔健雅
張學軍[皮膚病學專家]
崔鵬[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張旭[同濟大學教授]
朱玉賢
朱軍[浙江大學教授]
王海燕[腎內科醫生]
王松靈
王岩[解放軍總醫院骨科專家]
韓布興
王順金
席振峰
楊樹峰
李獻華[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研究員]
何滿潮
郭烈錦
徐宗本
陳永川
曹一家
張俐娜
滕錦光
雒建斌
翟婉明
楊學明
南策文
郭亞軍
徐安龍
張統一
吳學仁
張明傑
郝芳
侯增謙
曹希仁
金亞秋
鄭建華
黎志康
周成虎
應明生
韓家淮
葛均波
舒紅兵
孫世剛
魏炳波
崔福齋
陳孝平
李國英[水利部副部長]
張肇西
楊柏
盧天健
王成善
張書練
李亞棟
張富春
馬龍生
瞿佳
黃路生
王利祥
馬大為
于吉紅
王廣厚
陳曄光
陳曉非
陳發虎
沈保根
劉治國
葉志鎮
王會軍
萬衛星
潘建偉
舒德乾
焦念志
高福
袁亞湘
趙政國
郭華東
謝作偉
劉育
劉叢強
石廣玉
楊學軍
陳十一
康樂[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究員]
傅伯傑
張繼平
高山
哈木拉提·吾甫爾
田捷
王飛躍
黃潤秋
周忠和
陳駿
施一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