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區

秦都區

秦都區地處陝西關中平原中部,因中國第一個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在此建都而得名,現為鹹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鹹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轄1鎮11辦,146個行政村、56個社區,區域總面積2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8萬人。秦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之美稱,鹹陽市“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魅力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秦都作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都城,曾是中國的心臟。古老的絲綢之路以秦都為第一驛站,新亞歐大陸橋仍然以秦都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秦都工業基礎雄厚,擁有各類工業企業數千家,轄區天王集團、西北二棉、華昌印染都是全國大型的紡織品出口企業,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醫藥保健、現代紡織三大支柱產業。

基本信息

建置沿革

秦都區秦都區

秦都區轄境,商代渭河以北為程、畢兩個封國的轄地;渭河以南為崇國的轄地。

西周時,為豐、鎬二京近畿。

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定都鹹陽,遂置縣,為都城的西部。

秦末,為雍國的轄地。

漢高祖元年(前206),鹹陽縣改名新城縣;七年(前200),新城撤併長安,改屬長安縣。元鼎三年 (前114),復設縣,改名渭城,為縣西部和南部。元平二年 (前75),在今平陵鄉大王、李都村附近析置平陵縣。

東漢建武六年 (30),渭城 (新莽時更名京城)併入長安縣。

三國魏黃初元年 (220),平陵縣更名始平縣。

十六國時,後趙建平二年 (331)於舊渭城置石安縣,前秦皇始二年(352)廢。

北魏復設石安縣,西魏、北周沿置末變。

隋開皇三年 (583),石安縣併入涇陽縣,九年(589)改涇陽為鹹陽;十一年 (591)"遷縣治於秦杜郵。大業三年 (607),"鹹陽廢入涇陽縣。

唐武德元年(618),分涇陽縣南部及始平縣東部復設鹹陽縣,縣治杜郵。歷經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一直為鹹陽縣地 明洪武四年移縣治於今鹹陽舊城),建置、境域基本末變化。

1952年12月,在鹹陽縣城區和郊區置縣級鹹陽市,隸屬鹹陽專區。

1953年,改為省直屬市,原市政府駐今電影院什字廣場北部。

1958年19月,撤鹹陽縣併入鹹陽市。

1961年1月,鹹陽市下轄1958年合併的大縣乾縣、彬縣、興平、周至4縣,同年10月,以上4縣分出與原鹹陽市均歸鹹陽地區管轄。

1966年8月,鹹陽市改屬西安市。

1971年10月,復隸屬鹹陽地區。

1983年9月,撤銷鹹陽地區,設鹹陽市,原鹹陽市改為秦都區,屬鹹陽市。

1986年12月,分秦都區設渭城區,區境樂育路以東劃歸渭城區。

基本概況

秦都區位於陝西關中平原腹地,鹹陽市區西半部,曾因第一個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在此建都而得名,是中國歷史上周、秦、漢、唐等11個王朝的京畿之地。界於東經108°37′-108°45′ ,北緯34°18′- 34°26′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南北長28.5公里,東西寬21公里,總面積251平方公里,轄6鎮6個辦事處,149個行政村、46個居委會。2002年來,全區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4萬,占總人口數的43.7%,非農業人口23.7萬,占總人口數的56.3%,全區總戶數115280戶,人口密度501人/平方公里,現為鹹陽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行政區劃

世紀大道夜景世紀大道夜景

1996年,全區面積251平方千米,人口37.1萬人,轄4街道9鄉:人民路街道、西蘭路街道、茂陵街道、吳家堡街道、灃東鄉、灃西鄉、馬泉鄉、渭濱鄉、釣台鄉、古渡鄉、平陵鄉、雙照鄉、馬莊鄉,區政府駐人民中路東段北側。

1997年,馬莊鄉改為馬莊鎮;灃東鄉改為灃東鎮;釣台鄉改為釣台鎮;渭濱鄉改為渭濱鎮;古渡鄉改為古渡鎮;灃西鄉改為灃西鎮;撤銷茂陵街道,其轄區劃歸馬泉鄉管轄,馬泉鄉改為馬泉鎮;雙照鄉改為雙照鎮。調整後,秦都區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

2001年,撤銷古渡鎮設立渭陽西路街道、古渡街道,撤銷平陵鄉併入雙照鎮;撤銷灃西鎮,設立陳陽寨街道,原灃西鎮部分行政村劃歸釣台鎮。

2002年,全區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4萬。人口密度501人/平方千米。轄6個街道、6個鎮:人民路街道、西蘭路街道、吳家堡街道、渭陽西路街道、陳楊寨街道、古渡街道、灃東鎮、釣台鎮、渭濱鎮、馬泉鎮、雙照鎮、馬莊鎮。共有149個行政村、46個居委會。

2006年,撤銷灃東鎮、釣台鎮、馬泉鎮的建制,設立灃東、釣台、馬泉3個街道。2006年底,全區總面積259平方千米,總人口48.89萬人。轄雙照、馬莊、渭濱3個鎮和人民路、西蘭路、陳楊寨、渭陽西路、古渡、吳家堡、灃東、釣台、馬泉9個街道,146個行政村、48個社區。

全區轄9個街道、3個鎮:人民路街道、西蘭路街道、吳家堡街道、渭陽西路街道、陳楊寨街道、古渡街道、灃東街道、釣台街道、馬泉街道、渭濱鎮、雙照鎮、馬莊鎮,146個行政村、48個社區。區政府駐人民路街道。其中,渭濱鎮由陝西鹹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

2011年,撤銷渭濱鎮、雙照鎮,設立渭濱街道、雙照街道。調整後,全區轄11個街道、1個鎮:人民路街道、西蘭路街道、吳家堡街道、渭陽西路街道、陳楊寨街道、古渡街道、灃東街道、釣台街道、馬泉街道、渭濱街道、雙照街道、馬莊鎮。

2013年秦都區轄11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人民路街道辦事處、西蘭路街道辦事處、吳家堡街道辦事處、渭陽西路街道辦事處、陳楊寨街道辦事處、古渡街道辦事處、灃東街道辦事處、釣台街道辦事處、馬泉街道辦事處、渭濱街道辦事處、雙照街道辦事處、馬莊鎮。

歷史淵源

秦都是中國西部距離世界最近的地方。2200多年前,作為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都城,秦都曾是中國的心臟,古老的絲綢之路以秦都為第一驛站,今天新亞歐大陸橋仍然以秦都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最讓秦都和世界接近的是離市區僅有的15分鐘車程的西安鹹陽國際機場,這裡每年起降飛機6萬多架次,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了13萬噸,是全國六大航空樞紐之一。

秦都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之美稱。自周秦至漢唐,11個封建王朝以此為京畿駕奴天下,是陝西建制最早的地區之一。這裡擁有各類遺址24處,古墓葬69處,各類石刻77件,古建築3處,帝王將相陵墓遍布北部台塬。漢平帝劉弗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沙河古橋遺址和劉古愚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邊乾陵、茂陵、法門寺、楊貴妃墓等景點星羅棋布,堪稱人類文化的富礦區。牛拉鼓、秧歌、舞獅、踩高蹺等傳統文化項目享譽全國。

原為鹹陽市,1983年改為市轄區,因秦王朝在境內建都而得名。現為鹹陽市紡織、電子工業區。

秦都區位於鹹陽市區西半部,東鄰渭城區和西安市,南鄰長安、戶縣,西接興平縣,北連禮泉縣。南北長28.5公里,東西寬21公里,總面積251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2.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5.4平方公里。

秦都區地處新生代渭河斷陷盆地中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黃土台原最高,海拔527米;南部渭河平原最低,海拔380米,高差147米,從北至南呈階梯狀向渭河傾斜。地貌分為黃土台原和渭河平原兩部分,黃土台原原面開闊,土層深厚,主產糧、棉兼其他經濟作物。渭河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井渠密布,旱澇保收,是蔬菜、棉、油等經濟作物區。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夏熱伏旱,秋涼雨霖,冬寒乾燥。年平均氣溫13.4C,降水量為519.2毫米,無霜期208天,日照時數2175小時,適宜小麥、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生長。災害性天氣主要是夏有伏旱,秋多連陰雨,其次為乾熱風、暴雨、霜凍和冰雹等。

主要河流有渭、灃、沙、新、泥、白馬、斗門等7條,均屬渭河水系。渭河,西東流向,由興平縣入境,境內流長19公里,常流量183立方米/秒;灃河流量不大;沙、新等河屬季節性河流。

水資源中的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部分總和為55.3億立方米,但實際可控制利用的水資源量僅1.51億立方米,本區年需水量為1.64億立方米。近年隨著城市工業及生活用水量的不斷增加,每遇夏季或乾旱,平均年缺水1億立方米左右。

1990年,秦都區轄人民路、西蘭路、茂陵3個街道辦事處,20個居民委員會。轄灃東、灃西、馬泉、渭濱、釣台、古渡、平陵、雙照、馬莊9個鄉,153個村民委員會。

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區總戶數為79441戶,總人口為332066人,男170320人,女161746人。其中漢族為329462人,占總人數的99.22%;蒙、回、壯等少數民族為2604人,占總人口的0.78%;城區非農業人口為151120人,占總人口45.51%;農業人口為180945人,占總人口的54.4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52%。在總人口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6019人,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62305人,國中文化程度的103381人,國小文化程度的80704人。有基督教徒472人,天主教徒720人,伊斯蘭教徒1080人,還有少數道教徒和佛教徒。年底,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22人。

自然資源

秦都區秦都區

秦都區土地資源廣闊,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1C,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175小時,土壤肥沃,適宜多種植物生長,是該市乃至陝西省農產品的主產區。

地勢資源豐富,魏家泉至茂陵為天然洗浴之地,礦泉水品位較高,極具開發價值。

境內水域豐富,有渭河、灃河兩條河橫貫該區,灃水流經達5公里,具有較高的現代水上旅遊項目開發前景。

人口民族

秦都區秦都區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449820人,其中:人民路街道41414人、西蘭路街道124502人、吳家堡街道36325人、灃東鎮23663人、灃西鎮41818人、釣台鎮20208人、古渡鎮28563人、渭濱鎮42081人、馬泉鎮25581人、雙照鎮19287人、馬莊鎮28505人、平陵鄉17873人。

居住人口漢族為主,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畲族,高山族,納西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傣族,土族,仫佬族,錫伯族,俄羅斯族,烏孜別克族。

區內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道教和佛教幾個宗教信仰。

經濟概況

秦都區秦都區

經濟總量不斷擴張,發展速度依然較快。2012年,秦都區生產總值達到330.04億元,生產總值增速1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4.31億元,比上年增長6.2%,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33%;第二產業增加值218.54億元,增長17.5%,占66.22%;第三產業增加值97.18億元,增長8.4%,占29.45%。

工業

秦都區秦都區

建國前,私營及合股經營工廠均為自負盈虧,其中合股企業盈利後按股分紅。

建國後,合作社、組、街道工業仍實行自負盈虧,稅後利潤的30%上繳主管聯社或主管部門,70%留企業。留企業部分按5∶3∶2比例分別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興辦集體福利事業和社員勞動分紅。合作工廠由主管聯社統負盈虧;地方國營企業由國家統負盈虧;公私合營企業的稅後留利實行“四馬分肥”:25%上繳財政部門,25%作為私方股金分紅,25%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25%舉辦集體福利事業。轉為地方國營後,由國家統負盈虧,每年仍付給資方定息。

1958年,大量手工業合作廠、社,盲目升級,地方國營企業由14戶增加到39戶。

1961年,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進行手工業歸隊,有21戶恢復集體性質。

1958年至1978年,由於受到“左”的錯誤思想和舊的經濟體制束縛,鹹陽市工業生產只講速度,不講效益,幾項主要經濟指標一直很低,資金積累也不多。

1978年後,改變了國營企業由財政包乾、集體企業統負盈虧的舊體制,工業企業逐步由生產型轉為生產經營型,全面提高經濟效益成為工業企業的中心目標。特別是一整套職工收入與企業效益直接掛鈎的措施實行後,進一步增強了企業活力,調動了職工積極性。虧損戶逐步減少,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1976年,預算內地方國營工業企業有19家,盈利12家,利潤總額120.1萬元;虧損7家,虧損額160.5萬元。盈虧相抵後,淨虧40.4萬元,稅金僅94.7萬元。

1986年,預算內地方國營工業企業16家,盈利14家,利潤總額510.7萬元;虧損2家,虧損額25.8萬元。盈虧相抵後,實盈484.9萬元,稅金猛增到237.3萬元。

1987年分區後,秦都區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78家,總利潤150.2萬元,總虧損額72.1萬元;盈虧相抵後,實盈72.1萬元,稅金175.9萬元。

1988年,區屬全民企業虧損戶減至1戶,但盈虧相抵後虧損餘額升到55萬元;集體獨立核算企業虧損戶減至6戶,盈虧相抵後利潤餘額升至1305萬元。工業整體效益提高。

1990年,區屬全民企業無一虧損,實現利潤318萬元。集體企業虧損戶由9%降至7.8%,利潤餘額上升為2544萬元,比上年增長94.9%。其中,全區80家獨立核算的工業企業總利潤394.8萬元,總虧損108.6萬元,盈虧相抵後,實盈286.2萬元,稅金531.6萬元。

2001年,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0.7%。該區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產品多樣,並且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占全區工業總產值1/3強。電子、醫藥、紡織工業規模位居全市前列。其它發展看好的業態有紡織針織業,年產值約6億元,產品70%銷往西北五省和西南各省並部分出口。

2012年,秦都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570.31億元,同比增長38.7%。分登記註冊類型看,國有企業累計完成5.4億元,增長99.21%;集體企業累計完成5.3億元,增長88.9%,股份合作企業累計完成10.11億元,增長175.71%,股份制企業累計完成328.68億元,增長54.9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累計完成13.89億元,增長41.90%;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累計完成32.25億元,增長49.34%。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累計完成289.33億元,增長54.78%;輕工業累計完成106.29億元,增長61.79%。分行業看,七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534.6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94%。其中,裝備製造工業產值149.8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6.28%,增長34.9%;電子工業產值40.4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09%,增長56.4%;醫藥工業產值66.8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72%,增長42.6%;食品工業產值24.9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36%,增長42.6%;紡織工業產值17.1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增長17.2%;能化工業產值186.8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76%,增長36.9%;建材工業產值48.4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48%,增長56.8%。

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全面完成。2012年,秦都區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6.04億元,同比增長28.04%。完成全年市計畫的100.06%。在投資總量中:基本建設投資258.34億元,增長30.74%;房地產開發投資124.46億元,增長30.2%。全年新開工項目192個,比上年增加27個。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61個,比上年增加12個。投資項目共331個,包括續建項目139個和新建項目192個,截止12月底已完成166個項目。

消費拉動經濟平穩增長。2012年,秦都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0億元,同比增長18.9%,完成全年市計畫的106.72%,總量居各縣區之首,完成率和增速在全市均排第一位。按消費形態分,批發實現零售額7.65億元,增長7%,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56%;零售業實現零售額61.93億元,同比增長22.2%,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7.41%;住宿實現零售額1.78億元,增長38.5%,占秦都區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22%;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64億元,增長22.9%,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

“雙收入”穩定增長。在經濟形勢趨穩的保障下,城市居民收入、農村居民收入渠道進一步拓展,收入結構呈現多元化,收入明顯增加。數據顯示:2012年,秦都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798元,完成市計畫101.21%,同比增長17.4%。絕對值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355元,完成市計畫的101.46%,同比增長17.7%。主要原因在於農民從非企業組織、本鄉區域內及外出從業所得到的收入增加,另外來至於財產性收入也有較多增加。

財政收支增勢強勁。據統計,2012年秦都區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1604萬元,增加17758萬元,增長33%,順利突破7億元大關。財政支出接近15億元大關,達到149010萬元,增長26%,比上年同期增加30825萬元。

農業

歷史上秦都區一直是糧、棉產區。

1951年,基本結束了土地改革,原鹹陽縣委在民眾基礎較好的鄉開展互助合作,幫助農民組織臨時性的農忙換工互助組。至1953年,全縣境內基本建起了臨時、長年互助組,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1987年以前,本區以糧食作物為主的種植業在農村經濟中始終占主體。1952年種植業與牧業、副業的結構比例為87.1∶9.9∶3。1965年,種植業比重進一步增大,與林、牧、副、漁業的結構比例為91.81∶0.03∶5.71∶2.02∶0.13。70年代後期,農村工業比重逐漸增大,到1978年,種植業、牧、林、副、漁五業的比例為70.21∶27.81∶0.74∶0.91∶0.03。

1985年,農村經濟結構開始發生顯著變化,一是過去的副業變為農民家庭工業。二是鄉鎮工業逐步發展壯大,並形成了第三產業。當年在農村經濟總收入中農、工、第三產業的比重為42.15∶25.98∶14.4;農業中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與漁業的比重為85.84∶0.61∶13.32∶0.02∶0.20。

1987年,農、工、第三產業的比重中,第三產業與工業有較大提高,其比重為36.42∶28.30∶35.28;農業中五業結構比重為86.14∶0.68∶12.45∶0.45∶0.28。到1990年工業及第三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總體結構比重為33.25∶36.55∶30.2,呈“三足鼎立”之勢,農業的結構比例為86.54∶0.68∶11.46∶0.06∶1.26。在種植業中,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比例逐步趨向合理。

1987年,播種面積比例為2∶1左右,總產值比例為8.5∶1,1987年為7.7∶1,1990年為4∶1,多種經營得到迅速發展。全區農村社會總產值4.4億元,約占當年全市農村社會總產值的10%。

農業在結構調整中穩步發展。該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三大目標,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有效地促進了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2001年全區農業總產值4.08億元,增長7.7%,肉、蛋、奶產量穩步增長,全區肉、蛋、水產品總產量14500噸。特別是蔬菜生產發展迅猛,2001年總產量達到40.8萬噸,品種發展到95種,產值達2.4億元,產量產值居全省之首,除滿足鹹陽、西安市區居民消費外,還遠銷西北五省。

社會事業

教育

秦都區風貌秦都區風貌

民國二十八年(1939),創辦第一所初級中學。

1949年5月18日,鹹陽解放。5月21日鹹陽縣人民政府建立。縣人民政府對原有學校予以接管、整頓,對教職員工進行思想教育,開展師資培訓,廢除訓育制度,取消公民課,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加強學校政治思想教育,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

1957年,當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之際,開展了“反右派”鬥爭,將一些教師錯劃為“右派”,教師隊伍受到衝擊。1958年,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開展勤工儉學。由於受“浮誇風”的影響,教育盲目“大躍進”,同時由於“大煉鋼鐵”、“種高產田”,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1961年,貫徹中央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調整學校布局,縮短戰線,提高質量。1964年,推行“兩種教育制度”,創辦耕讀學校,廠校掛鈎,出現多種辦學形式,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教育遭到嚴重破壞,教師被批鬥,教師隊伍受到嚴重摧殘,教育質量急劇下降。1977年12月高考制度恢復後,學校開始 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調整領導班子,整頓教學秩序,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改革教育結構,試辦重點學校,教育事業逐步走向正規。

1983年,全區普及了初等教育,學生入學率達97.23%;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函授、廣播電視教育和高等自學考試,都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

至1990年,全區城鄉有幼稚園24所,入園幼兒5430名;國小115所,在校學生24937人;初級中學13所,學生8364人;高級中學2所,學生2088人;職業技術學校2所;還有1所教師進修學校。共有教職工2871名(其中民辦教師884名)。轄區內還有市辦中學1所,國小1所,企、事業自辦學校12所,中等專業學校4所及3所高等院校。

衛生

1949年5月18日鹹陽解放時,只有公立縣衛生院1所,職工21名。私立仲符醫院、強華醫院和4箇中、西醫診所,總共12人。知名中醫10多人和一些半農半醫者156人,居家或於中藥房坐堂行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醫、西藥發展較快,中醫、中藥也得到了較大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衛生事業迅速發展。實行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辦醫。填空補缺增設醫療點,設家庭病床。工廠、企業醫療衛生院、所向社會開放,大大方便了民眾就醫,緩解了病人住院難的問題。1978年至1986年,各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增至163所,比1949年增長了67.9%。平均每千人占有床位3.76張。平均每千人有衛生技術人員7名。

1990年底,秦都區境內有各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103所,病床1771張,職工4369名,衛生技術人員3398名,形成了區、鄉、村(街道)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

交通運輸

秦都區秦都區

秦都區作為隴海-蘭新經濟帶關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市區之一,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古有“周人之路”,“秦弛道”,“絲綢之路”,“郵驛”,各種運輸方式發達的城市。

秦都轄區內共有公路251.68km,其中國道26.4km/1條,省道8.08km/1條,縣道64.42km/7條,鄉道95.28KM,22條,通村路57.5KM。全區公路密度達0.88KM/平方公里。其中國道312從轄區穿境而過,東由灃東鎮胡家入境,西由雙照鎮出境進入禮泉,省道208線由吳家堡轉盤向東北直入涇陽,104線(8.08km)由西防洪渠向西直達興平,縣道鹹戶路(9km)由陳陽寨向南經釣台鎮與西安戶縣相連,珠泉路(6.7km)由西防洪渠向西經茂陵與興平市相接,鹹北路(10.0km)由北上召向北經馬莊鎮直通禮泉東部大鎮陳東,另外,過雙公路(11.5km)北由雙照收費站起到西寶高速過塘收費處,將312國道與西寶高速公路相連,五陵塬旅遊公路(9.442km)除了將312國道與省道208線連線在一起,向東直入渭城,向西直達興平,世紀大道把鹹陽和西安緊密相連,再加上東西一號路、東西四號路以及其它一些縣鄉道路,一個以國省公路為骨架,縣鄉道路為主幹、上通下聯、縱橫交叉的“井田式”公路交通網路已基本形成。

空運:秦都區距西安鹹陽國際機場15公里。該機場是西北地區一座大型現代化機場,可承接國內各種貨運客運,還有飛往世界各地的直飛航班,可滿足各種空運需要。

鐵路:隴海鐵路穿境而過。東由灃東火燒寨入境,經灃河鐵橋,渭河鐵橋,穿過城市區西由茂陵出境。是一條現代化電氣化鐵路幹線。區內建有鐵路專線5條:鹹陽造紙廠專用線,陝西彩色顯像管總廠專線,西北橡膠廠專線,茂陵油庫專線,鐵一局沙場專線。

火車站:區內有三個站點:火車西站,茂陵火車站,黃家寨火車站。

公路:國道312國道秦都區段,東由灃東鎮古月家入境,向西經灃東鎮,越灃河橋過灃西鎮,途經市區、古渡、雙照出境。省際交通公路西寶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兩個出入口分別在灃西和渭濱境內。

省道:區內有鹹宋(宋家川),西(西安)寶(寶雞)北線,鹹戶(戶縣),北(屯)上(照)4條公路通過。

管道運輸:陝北豐富的天燃氣已通至區內大街小巷,可滿足各種主產、生活的需要。

民俗風情

秦都區秦都區

秦都民間社火、牛拉鼓、剪紙、皮影風情藝術表演在旅遊市場享有盛譽,中醫康復保健旅遊三分天下有其一,神刀、神針、神脈、神袋、神藥均座落座該區,張朝堂、趙步長、馮武臣等一大批神醫為國家領導和外國朋友的友好服務是發展秦都旅遊的人才資源,灃西、渭濱、雙照農業園林觀光園和錢幣研究。

皮影戲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這種拙樸的漢族民間藝術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

陝西皮影保留著民間說書的種種痕跡,它是近代陝西多種地方戲曲的前身。陝西皮影造型質樸單純,富於裝飾性,同時又具有精緻工巧的藝術特色。陝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輪廓整體概括,線條優美生動有力度,有勢有韻,在輪廓內部以鏤空為主,又適當留實,做到繁簡得宜、虛實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個部位,常常飾有不同的圖案花紋,整體效果繁麗而不拖沓,簡練而不空洞。每一個形象不僅局部耐看,而且整體配合也美,既充實又生動,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

民間剪紙

民間剪紙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美術形式,是門、窗、牆壁、服裝的裝飾藝術品。鹹陽北部山區剪紙,風格古樸淳厚,南部平原區剪紙線條流暢多變,各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旬邑剪紙大師庫淑瀾的作品,造型粗獷簡潔,構圖飽滿,表現了勞動人民質樸淳厚的思想感情和嚮往美好生活的心愿。

民間社火

鹹陽民間社火,是一種歷史久遠的季節性、節日性強的民間藝術活動。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氣氛熱烈、幽默風趣。有芯子、高蹺、竹馬、龍燈、獅子、旱船、花轎、牛拉鼓等,具有濃郁的地方民俗特徵。

民間刺繡

鹹陽民間刺繡品種浩繁,是實用性、裝飾性、藝術性融為一體的手工藝品,它的特點是色彩鮮艷,構圖多變,針腳細膩,氣韻流暢。

民間編織

很早以前,鹹陽人民就用勤勞靈巧的雙手把隨處可見的楊柳、枝條、麥秸、玉米皮等精心編製成各種漂亮實用的日用品和工藝品。在鹹陽農村,民間編織工藝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地體現出濃厚的地方風情和現代色彩。

風景名勝

秦都區秦都區

秦都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之美稱。擁有各類遺址24處,古墓葬69處,各類石刻77件,古建築3處,帝王將相陵墓遍布北部台塬。漢平帝劉弗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沙河古橋遺址和劉古愚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邊有乾陵、茂陵、法門寺、楊貴妃墓等景點。

沙河古橋遺址位於鹹陽秦都區釣台鎮資村沙河枯河道中。1986年元月,當地農民在取沙時發現兩座木橋遺址,這一發現被列為198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經發掘清理,一號橋現暴露出木樁16排、112根,每排間距3-6米,已露出的木樁高2米左右,直徑為40厘米。橋樁上端殘缺不全,有火燒痕跡,橋面不復存在。橋南端緊末一排橋樁內外共發現7塊重約2-3噸長方體鐵槽。二號橋在一號橋東300米處,已發現5排41根木樁,排距8米左右,已回填保護。

國家著名橋樑專家唐寰澄先生考證,這兩座秦漢古橋是世界上迄今所知規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大型木結構橋樑,在人類交通史、世界橋樑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著名人物

陳學超

秦都區秦都區

(1947— ) 文學界知名人士。灃東鄉沙嶺村人。曾就讀於西北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西北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被聘為美國依阿華大學東亞系客座教授,在全國重要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80餘篇,主要著作有《現代文學思想鑑識》、《中國現代文學七十題》、《英漢對照漢語會話課本》等多種。

林波

(1957— ) 著名射擊運動員。中共黨員。原籍遼寧海城人,自幼在本區鐵道部建築工程局子校讀書,1972年入鹹陽市射擊隊,先後參加陝西省和國家射擊集訓隊。1977年10月,在羅馬尼亞國際射擊比賽中,以599環平男子小口逕自選步槍60發臥射世界紀錄。1979年6月,在第四屆全國運動會預選賽中,以400環平男子自選小口徑步槍3×40環項目40發臥射世界紀錄。在第八、九屆亞運會上共獲4枚金牌、1枚銀牌和1枚銅牌。在第三、四、五屆亞洲射擊錦標賽中獲金、銀、銅牌。在其它比賽中,13次破(創)和2次平國家紀錄,獲57枚金牌,榮立特等功。3次榮獲國家優秀運動員榮譽獎章,被評為省級全國新長征突擊手。1984年任陝西省射擊教練員。他的事跡被錄入《中國名人大詞典》、《體育詞典》和《體育手冊》。

邵小利

(1960—1982)烈士,女,富平人,共青團員。1979年考入陝西中醫學院,1982年6月17日早晨在渭濱公園青年湖畔讀書時,有人呼喊救命,見一小孩在水中掙扎,她立即跳入湖中,把孩子拚命推上岸,自己卻沉入湖底,獻出了生命。同月30日,中共陝西省科委、科教部等單位舉行了“舍已救人的優秀大學生邵小利表彰大會”,中央宣傳部、衛生部和教育部、全國學聯發來唁電。中共陝西省委追認為正式黨員,省委、省政府批准為烈士。

陝西行政區劃

陝西歷史悠久, 陝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她猶如鑲嵌在中國內陸腹地的一顆明珠,地處東經105°29′至110°15′、北緯31°42′至39°35′之間,中國的大地原點就在境內涇陽縣。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