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縣

延川縣

延川縣,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位於陝西省北部,延安市東北部,東臨黃河與山西省永和縣隔河相望,北與榆林市清澗縣接壤,西北與子長縣毗鄰,西接寶塔區,南靠延長縣。距延安市區80千米,縣境東西長74.25千米,南北寬51.5千米。介於東經109°36′20″—110°26′44″,北緯36°3715—37°5'55″之間,總面積1985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延川縣轄1街道、7鎮,常住總人口17.1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7.55億元,第二產業39.13億元,第三產業21.43億元。三次產業比為11.1:57.5:31.4,一、三產業占比分別提升1.4、4.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912元。延川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國現代民間藝術之鄉,陝北唯一的文狀元李郃、清代女詩人李娓娓都出在延川,近代以路遙為代表的延川作家群享譽中國文壇;剪紙、布堆畫、大秧歌、說書、道情等民間藝術獨具特色,湧現出了民間藝術大師高鳳蓮、馮山雲等文藝人才。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延川縣延川縣
夏代為雍州屬地。
商代有鬼方部族居住。
商代後期至西周初期屬翟國範圍。
春秋時期由白翟族占據。
隋代,全國設州(郡)、縣。開皇三年(583年),取消郡制,以州統縣。廢文安郡,始置延川縣,縣治遷建於今延川縣城,隸屬延州。同時將安民縣改稱吉萬縣。大業三年(607年),吉萬縣併入延川縣。同年,改州為郡,延川縣隸屬延安郡。大業十三年(617年)二月,朔方郡大豪族、鷹楊郎將梁師都舉兵反隋,占據甘泉以北地區,隨後自立梁國,自稱皇帝,本境歸梁國轄。梁國在今延川縣城設立文州。梁國存在12年,文州存在不足1年。
唐代,全國設道、州、縣。武德二年(619年)九月初,唐將段德操出奇制勝攻克文州,為安撫稽胡族人增置州縣,改文州為基州;分出文州東南部置西和州,轄安民、修文、桑園3縣;分出文州西北部置南平州,轄義門、城平2縣。武德四年(612年)廢南平州與義門縣歸基州轄。次年改為北基州。六年(623年),綏州僑設於今延川縣城,次年遷往魏平縣。貞觀二年(628年)廢西和州,修文、桑園2縣併入安民縣,隸屬北基州。同時為避帝王李世民名諱,改安民縣為安人縣。貞觀八年(634年)廢北基州,復置延川縣,與安人縣並屬關內道延州轄。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人縣改稱弘風縣。神龍元年(705年)改弘風縣為延水縣。
清代,全國設省、道、府、縣。順治元年(1644)十二月,清軍入據延川縣。延川縣隸屬陝西省延榆綏道延安府。
辛亥革命後,廢除府和直隸州建制,全國設省、道、縣。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延川縣改屬榆林道轄。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廢除道建制,延川縣直屬陝西省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陝北特別委員會在革命根據地延川縣西部置赤光縣。2月,在延川縣東部設定延水縣,同月將赤光縣改稱延川縣,延川、延水縣隸屬陝北省蘇維埃政府轄。5月,永坪解放,延川縣蘇維埃政府遷駐永坪鎮;6月,延川縣城解放,延水縣蘇維埃政府遷駐縣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延水縣併入延川縣,縣府設在延川縣城,歸屬陝甘寧邊區政府直轄;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月,改歸陝甘寧邊區延屬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撤銷延屬分區,改歸陝北行政公署轄。
1950年5月,改歸綏德專區轄;1955年10月,改歸延安專區轄。1958年12月,延川縣併入延長縣。1961年8月恢復延川縣,隸屬延安地區行政公署,後歸屬延安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延川縣延川縣
明清區劃
明代,縣下設里甲。洪武年間,縣內編戶設文安、孝和、辛安、修德、忠安、普豐、忠義、青平、永興九個里。里下設甲,每里十甲,每甲11戶以上。崇禎三年(1630),知縣羅火廣奉文將九里並為四里,即文安、孝和、辛安並為永富里,修德、忠安並為永庶里,普豐、忠義並為永寧里,青平、永興並為永安里。
清代沿襲明制,至道光十一年(1831),仍設4里、90甲、928牌(戶)。永富里轄27甲281牌,永庶里轄20甲191牌,永寧里轄20甲206牌,永安里轄23甲250牌。
民國區劃
民國初,四里復為九里,名稱沿用明代舊稱。民國二十年(1931),改九里為三個區,以序數稱之,即文安、修德、普豐里為第一區,永興、忠安、青平里為第二區,孝和、忠義、辛安里為第三區。全縣共設有36個鄉,每區各轄12個鄉。
蘇維埃政府時期區劃
1935年春,延川縣下轄東、南、西、北、中5個區28個鄉,區下設鄉。
1936年12月,延水縣將東、南、西、北、中區分別改稱為東陽區、清延區、永遠區、永勝區、黃河區。同時,延川縣撤南區,劃歸延長縣。
陝甘寧邊區時期區劃
1937年9月,延水縣併入延川縣,轄7區53鄉。
1941年秋,調整區劃,增設城市區,轄6個鄉,全縣計8區51鄉。
1949年3月,撤清延區、東陽區。全縣計有6區39鄉162個行政村641個自然村。4月,各區政府改稱區公所。
新中國建立後區劃
梁家河村梁家河村
1950年7月,各區名稱原以區政府機關駐地命名改以序數稱,永平區為一區,永勝區為二區,禹居區為三區,城市區為四區,延水區為五區,永遠區為六區。不久將39個鄉合併為30個鄉,每區轄5個鄉,各鄉以駐地命名。
1952年6月,第六區(永遠區)分為兩個區,分別稱六區、七區。
1955年7月,改區名稱以區政府所在地命名,一區復稱永平區,二區稱賈家坪區,三區稱文安驛區,四區稱城市區,五區稱張家河區,六區稱楊家圪台區,七區稱稍道河區。部分鄉因駐地變遷而更名,寺村鄉改稱古里鄉,雷家崾鄉改稱馬家原鄉,張家圪嶗鄉改稱楊家畔鄉。
1956年3月,將原7區40鄉調整為4區25鄉。
1957年9月,永平區的賈家坪鄉改為縣直屬鄉。
1958年8月,撤區並鄉,將全縣25個鄉合併為12個鄉。9月,將12個鄉改並為7個人民公社。12月,延川縣併入延長縣,6個人民公社劃歸延長縣。永平公社劃歸子長縣,次年1月改屬延長縣。
1961年9月,恢復延川縣建制,恢復原7個人民公社,新設8個人民公社。
1964年8月設永平鎮。1966年2月,永平鎮併入永平公社。1971年12月,永平鎮單設。1973年8月,永平鎮、永平人民公社再次合併。直至1984年4月,全縣設定15個公社345個生產大隊974個生產隊。
1984年5月,取消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置,改為鄉(鎮)、行政村、村民小組建置,15個人民公社改建為15個鄉。12月,張家河鎮更名為延水關鎮。改建後轄4鎮13鄉。
1998年鄉鎮機構改革時,將楊家圪坮、關莊、禹居、賈家坪四鄉改為鎮建置。
2001年12月,撤鄉並鎮時,撤銷稍道河鄉建置併入楊家圪坮鎮,撤銷南河鄉建置併入馬家河鄉,撤銷黑龍關鄉建置併入延川鎮。撤併後本縣保留8鎮6鄉。
2011年7月,撤銷馮家坪鄉和高家屯鄉建置併入永坪鎮,撤賀家灣鄉及眼岔寺鄉建置併入延川鎮,截至2015年,再次撤銷馬家河鄉、土崗鄉,禹居鎮,截至2016年轄8鎮,分別為永坪鎮、賈家坪鎮、關莊鎮、文安驛鎮、延川鎮、延水關鎮、楊家圪坮鎮、乾坤灣鎮。

區劃現狀

截至2016年,延川縣轄1個街道、7個鎮,分別為永坪鎮、賈家坪鎮、關莊鎮、文安驛鎮、延川鎮、延水關鎮、楊家圪坮鎮、乾坤灣鎮,163個行政村。延川縣政府駐延川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延川縣位於陝西省北部,延安地區東北部,東隔黃河與山西省永和縣、石樓縣相望,南接延長縣,西南與延安市相連,西北與子長縣接壤,北鄰清澗縣,介於東經109°36′20"—110°26′44",北緯36°37′15"—37°5′55"之間,總面積1985平方千米。縣城東至永和縣城72千米,石樓縣城95千米;南至延長縣城50千米;西南經永平至延安城112千米,經文安驛則為91千米;西北至子長縣城70千米;北至清澗縣城26千米;經延安至省城西安461千米;經綏德、太原至首都北京1339千米,經西安至北京1762千米。

地形地貌

延川縣地形地貌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平均海拔850米。

氣候特徵

延川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受來自西伯利亞的大陸氣團影響,常為勢力強大的蒙古高壓所控制,寒冷乾燥;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氣候炎熱,降雨集中,多雷雨;春季極地大陸氣團消弱,熱帶暖氣團增強,氣溫回升快、降水少;秋季氣溫迅速降低,冷暖氣團交鋒,多陰雨天氣。年平均氣溫10.6℃,年日照時數2558小時,無霜期185天,常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延川縣過境客流水年均1.189億立方米,其中清澗河1.052億立方米,永平川河984萬立方米,拓家川河385萬立方米。地表自產水年均徑流量7509萬立方米。潛層地下水年均排泄量3684萬立方米。地表水控制能力50%保證率為992.2萬立方米,75%保證率為753.5萬立方米,其中河道水控制能力50%保證率為533.4萬立方米,75%保證率434.5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1490萬立方米,80年代控制能力50%保證率為106.4萬立方米,75%保證率110.5萬立方米;通過渠道、抽水工程供農田用水,總能力50%保證率1098.6萬立方米,75%保證率858.7萬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總量17519千瓦,其中清澗河12202千瓦,可開發利用量4900千瓦,年發電量4292萬度。80年代開發利用量僅有125千瓦,占理論蘊藏總量0.7%,占可開發利用量2.6%。

植物資源

延川縣組成草場群落的植被約有74科276種,其中木本科40種、禾本科34種、豆科33種、薔薇科14種、草料科5種、其它雜類草150種。分布廣、數量多的牧草為4種,飼養價值高的牧草有5種。
中草藥有65科177種,其中植物類150種,年產量150噸,蘊藏量1.5萬噸。名貴藥材有杜仲、黃柏、白牡丹。產量較大的品種有甘草、槐米、遠志、柴胡、酸棗仁、茵陳、蒲公英等70餘種。

礦產資源

延川縣已探明石油儲量2128萬噸,可開採量212.8萬噸,煤炭1億噸,且埋藏淺,煤質好,可供開採開發;沙子儲量1.5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末,延川縣戶籍人口19.08萬人,其中男100610人,占52.7%;女90180人,占47.3%,比2015年末增加584人。其中,0—17歲35697人,占總人數的18.8%;18歲—34歲為65069人,占總人數的34.3%;35歲—59歲為62798人,占總人數的33.0%;60歲以上為10746人,占總人數的13.9%。據1%全國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年末常住人口為17.1萬人,城鎮化率69.49%。人口出生率為8.7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45‰。

民族

延川縣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侗族壯族瑤族朝鮮族等6個。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延川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11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7.55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39.13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21.43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比為11.1:57.5:31.4,一、三產業占比分別提升1.4、4.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912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5.07億元,占全縣GDP的比重為22.1%。其中縣屬生產總值38.19億元,增長15.6%。第二產業增加值9.21億元,增長19.1%。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延川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36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35.1%。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固定資產項目投資總額39.91億元,增長21.7%。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24個,完成投資額23.45億元。投資結構逐步最佳化。從產業分類來看,第一產業投資4.0億元,第二產業投資11.15億元,第三產業投資48.21億元,各產業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分別為6.3%、17.6%和76.1%。與2015年相比,第三產業投資額比重提高2.0%。
財稅收支
2016年,延川縣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2864萬元,同比2015年增長39.1%。其中,稅收收入完成29861萬元,增長55.2%;非稅收入完成13003萬元,增長12.4%。地方財政支出191282億元,增長1.6%。
人民生活
2016年,延川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99元,同比2015年增長8.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72元,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63元,增長8.5%。

第一產業

延川紅棗延川紅棗
2016年,延川縣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總產值(現價)13.37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2.5%。其中:農業產值10.45億元,增長14.5%;林業產值0.87億元,增長1.2%;畜牧業產值1.42億元,增長7.7%。漁業產值0.02億元,增長9.0%。
種植業
2016年,延川縣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54萬畝,與2015年持平,糧食總產量3.18萬噸,增長18.7%。果園總面積58.4萬畝,水果產量16.7萬噸,增長19.0%。其中:新建蘋果園1萬畝,培訓果農1.5萬人次,蘋果產量達7.85萬噸,實現產值2.6億元,增長2.6%;完成紅棗常規管理20萬畝,開展防裂果5000畝,紅棗產量7.55萬噸,實現產值3.05億元,增長3.6%。新建日光溫室大棚513座,改造舊棚306座,累計建成日光溫室大棚6013座、大拱棚2483座。種植蔬菜面積達到1.54萬畝,總產量達3.43萬噸,實現產值1.19億元,增長4.0%。
林業
2016年,延川縣完成造林面積5.8萬畝。其中完成重點區域綠化造林2.7萬畝,三北工程人工造林0.9萬畝、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2萬畝、中央財政補貼人工造林1.4萬畝、補植人工造林0.1萬畝;完成三北工程封山育林0.5萬畝。完成中幼林撫育1.5萬畝,義務植樹85萬株。
畜牧業
2016年,延川縣發展千隻羊場16個,實現畜牧業產值1.42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7.7%。肉類總產量3219噸,下降0.12%;生豬出欄25085頭,增長0.95%;牛出欄4989頭,增長5.41%;羊出欄18979頭,下降6.77%;家禽出欄19.02萬隻,增長0.42%。

第二產業

工業

延川縣紅棗飲料生產車間延川縣紅棗飲料生產車間
2016年,延川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91.04億元,同比2015年下降13.1%,實現增加值35.6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2%。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0.42億元,增長3.0%。支柱產業精準發力:加工原油261.7萬噸,完成產值72.9億元;開採原煤75.95萬噸,完成產值3.33億元;開採原油6.0萬噸,完成產值1.08億元;液化天然氣18.6萬噸,完成產值6.17億元。投資10多億元建設工業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園區共入住企業4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戶。
建築業
2016年,延川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21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4.8%。具有資質等級的3戶建築企業全年實現建築業產值5.10億元,同口徑對比增長21.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5.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6.1萬平方米,下降4.7%。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延川縣全社會完成消費品零售總額11.8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1.5%。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06億元,增長28.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7.4%;限額以下實現消費品零售額9.77億元,增長8.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2.6%。按地域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26億元,增長10.3%,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1.4%;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57億元,增長13.4%,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8.6%。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3.63億元,增長46.9%;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04億元,增長5.0%;住宿業實現零售額0.03億元,增長13.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13億元,增長25.6%。各類市場主體超過6000戶,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15.6%,提高到2016年的21.8%。
郵政電信
2016年,延川縣郵電業務總收入達到2373萬元,比2015年增長12.5%。全縣電話用戶達到16.34萬戶。其中:固定電話達到1.43萬戶,行動電話達到14.91萬戶;寬頻用戶達17829戶。
旅遊業
2016年,延川縣旅遊接待人數累計達135萬人次,同比2015年增長24.8%,旅遊綜合收入達到8.84億元,增長25.9%。乾坤灣景區成功創建4A級旅遊景區,榮獲省級旅遊示範縣。
金融業
2016年,延川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60.8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2.5%。其中個人儲蓄存款餘額達到37.40億元,降低30.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達到94.83億元,增長35.1%。其中:短期貸款36.06億元,中長期貸款58.77億元。在各項貸款中,工商銀行貸款0.96億元,建設銀行貸款2.72億元,農村商業銀行貸款20.47億元,農業銀行貸款70.68億元。全縣各類金融機構達到16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延川縣共有普通中學5所,在校學生6114人;國小9所,在校學生10299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208人;幼稚園33所,在園幼兒6531人;中國小專任教師1871人;聯考普通本科以上上線人數達到1303人,上線率78.0%。在延安市範圍內率先落實了15年免費教育政策。啟動了清華附中文安驛學校建設項目。省級教育強縣通過復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通過國家評估,“雙高雙普”通過省級評估驗收,清華附中文安驛學校開工建設,15年免費教育全面實行。

文化產業

延川縣文化藝術中心廣場延川縣文化藝術中心廣場
截至2016年末,延川縣共有電影放映單位1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3.75萬冊,圖書館共接待讀者2.45萬人次,流通圖書3.05萬冊次,新購圖書5000餘冊。舉辦廣場舞匯演、詩歌大賽、百人大合唱、陝北道情等大型文化活動22場(次),開展民間文藝旅遊景點演出600餘場,放映電影4152餘場次。全縣數位電視用戶達到14654戶,數位電視入戶率達到29.6%,通數位電視的村達到45個,數位電視播出節目達到156套,電視網際網路用戶達到3230戶。《延川文典》出版發行。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延川縣醫療衛生計生機構238個,其中醫院3個,鄉鎮衛生院13個,村衛生室216個,疾病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2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3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584張,其中,醫院300張,婦幼保健機構20張,衛生院264張。共有衛生人員585人,衛生技術人員50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7人,註冊護士211人。全年兒童11種免疫規劃疫苗報告接種率95%以上;B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99.9%;甲類傳染病報告發病0;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206.11/10萬;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78.09/10萬。醫院、中醫醫院和文安驛衛生院門診綜合樓建成投用,縣醫院永坪分院啟動建設。

勞動就業

2016年,延川縣全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040萬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46萬人。

社會保障

2016年,延川縣28015人納入低保,發放低保金7739.5萬元,納入農村五保供養人數656人,發放五保金393.6萬元,發放救助資金1601.4萬元。7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993.7萬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4561套,其中:廉租房696套,公阻房3865套,建成3865套,分配入住1930套,累計分配入住8847套。為貧困戶發放產業扶持資金3969.6萬元,發放貼息貸款968.9萬元。全縣39個村退出貧困序列、14930人穩定脫貧。貧困人口下降幅度77.6%。在延安市範圍內率先實行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慢性病患者縣內免費就醫用藥政策。新建廉租房、公租房10031套,移民搬遷25014人。2015年、2016年財政投入產業幫扶資金9100萬元,五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4.7萬人。

社會福利

2016年,延川縣共有社會福利收養機構4個,床位數524個。

基礎建設

2016年,延延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延眼路、寒賀路改造完成,沿黃公路、縣城過境公路、永延線升級改造、文安驛至高家千三級公路等項目全面開工。2016年農村公路硬化里程達到972.5千米,是2011年的1.5倍。

環境保護

2016年,延川縣主要污染物減排率2.97%;城鎮污水和垃圾集中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78.9%,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5.34%。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3.32%。農村自來水普及率84.9%;綠化覆蓋率37.7%。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6年末,延川縣公路總里程為1847.6千米(農村公路總里程1511.2千米)。其中:延延高速公路一條52千米,國道2條,在延川縣境內102千米,省道3條,在延川縣境內182.4千米,縣道2條19.3千米,鄉道9條171.6千米,村道1320.3千米。通村油路(水泥路)685.3千米。

運輸

截至2016年末,延川縣共有出租汽車140輛,公車21輛;客運線路19條,客運班線車85輛;各類船隻72艘。縣城進出口交通流量超過6000輛/天。

歷史文化

延川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國現代民間藝術之鄉,文化底蘊深厚,陝北唯一的文狀元李郃、清代女詩人李娓娓都出在延川,近代以路遙為代表的延川作家群享譽中國文壇;剪紙、布堆畫、大秧歌、說書、道情等民間藝術獨具特色,湧現出了民間藝術大師高鳳蓮、馮山雲等文藝人才。

554
​延川說書
說書是深受民眾喜愛的一種古老民間曲藝。以前說書藝人幾乎都是盲人,他們走村串戶,懷抱三弦或琵琶,腿上綁著甩板,一個人邊彈、邊唱、邊說,聽眾可多可少。說書是說唱藝術,唱占了很大比例,藝人們常說:“說是骨頭唱是肉”。內容包括遠古神話、歷史傳奇、百姓故事、新聞、奇聞趣談等,說書人都能說得活靈活現,對那些邪、惡、醜予以嘲笑和鞭撻,對真、善、美大加讚揚與歌頌。說書場所人少時設在窯洞裡的炕上或地上,人多時設在院子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非殘疾人的加入,說書形式也由一人說唱變為兩人對唱,增加了二胡、板胡等樂器。
eww
​剪紙
延川縣地處陝西省北部,延安市東北部。縣城位於縣境中部延川鎮,東有黃河大橋與山西省相通,西南距延安市政府所在地84千米。延川縣建於隋開皇三年,已1400多年,其剪紙藝術興起更早,是農耕社會基礎上產生的以婦女為主體的民間藝術,源起於祈福驅禍的民間風俗,與民族圖騰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關。境內人文鼻祖伏羲曾長期生存活動,創立太極八卦圖,故黃河文化積澱濃厚,剪紙體裁、題材豐富,體裁主要有窗花、牆花、頂棚花、燈花和禮花等,題材有神仙佛像、吉祥吉慶、農事耕作、節令習俗、人物、故事、飛禽走獸、紡線織布、風景花卉、生殖繁育等,具有造型簡練純樸、粗獷渾厚、熱情奔放之特點。堪稱北方農耕社會生活的縮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觀園。
se
​民歌
延川民歌是陝北民歌重要組成部分,在延川俗稱“山曲”或“酸曲”,具有北方民歌藝術特性。人們喜、怒、哀、樂皆可用民歌形式來表達,已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組成部分。基本可分為“信天游”、“小調”、“酒麴”、“對花調”等,其中以“信天游”和“小調”流行為主。信天游多為情歌,其代表作品有《走西口》《掛紅燈》《五哥放羊》《船曲》等。小調以“數量多、題材廣”在延川民歌中占據重要地位。小調歌詞多以五言七言,一般都押韻,在內容上,以敘事展開,反映社會生活中喜怒哀樂,平民色彩強烈,藝術性比其他民歌更具特色。
sfs
​秧歌
秧歌在延川久傳不衰。它的起源與古代祭祀、戍邊軍旅慶功形式和農民歡慶豐收“手舞足蹈”有關,是占代田園民歌的變式。勞動人民在稼穡小憩,眼看禾苗茁壯成長,油然生情,於是載歌載舞,祈求豐收,稱為頌歌。後經流傳演變謂之“秧歌”。延川曾是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雜居地區,使其秧歌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其內容主要是表達人們歡樂心情,互相安慰,互相祝願的情感。感情純樸、真誠,形式獷悍而不乏藝術性,樸實而賦有幽默感。真實的感情、優美的形式、豐富的內容構成了延川秧歌的基本特徵。
ewr
​轉九曲
轉九曲是本縣傳統的民間活動,一般在正月13—15日進行。九曲扎在平整廣闊的場地上,以便於民眾集散。農村用高粱稈、木棍,城市用鋼管紮成曲折通道。紮好的每個柱頭上都安上燈,農村一般用自蘿蔔挖空做成燈具,加油點燃;城市用彩燈泡,夜晚開燈,遠望像一座燈火城。九曲中央豎一大柱(俗稱老桿),柱上掛有各式燈籠,旁飾小燈,稱“燈山”。俗傳轉九曲可使人消災避難、事隨人願,更有勝者認為轉黑燈(不開燈)、摘曲燈可使生育如願。九曲外設兩道彩門,秧歌隊由嗩吶開道,傘頭領隊,有秩序地進入,其他民眾自行排隊隨後進入。

風景名勝

wq
​乾坤灣
黃河流域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黃土高原陝北山谷是華夏民族的搖籃。延川縣地處黃河中游陝北黃土高原腹地,是遠古先民生息繁衍的中心區域之一。黃河這條流淌了160萬年的母親河,在她流經延川縣土崗鄉大程村、小程村和伏義河村一帶時,形成了一個s型大轉彎,形成了一個神秘的造型,留下了一個古老的神話,相傳遠古村,太昊伏羲氏在這裡“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qwer
​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流經延川縣境68公里,鬼斧神工、渾然天成5個巨型大灣,漩渦灣、延水灣、伏寺灣、乾坤灣、清水灣,蜿蜒曲折,景象奇特。特別是320度的S型大轉灣——乾坤灣,氣勢雄宏,內涵深邃,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灣”。2005年,68公里的黃河秦晉峽谷延川段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86平方公里。沿百里峽谷漂流而下,可觀賞女媧峰、伏母寨、忘海神龜、八卦石、龜背石、巨牛石等離奇怪石和摩崖古寨、摩崖石刻等奇特美景,可充分領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恢宏氣勢。延川黃河峽谷漂流被中國行銷協會等七部門評為“中國最佳漂流勝地”,以乾坤灣為代表的秦晉峽谷被《中國地理》雜誌評選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
4
​“魯藝”學校舊址
“魯藝”,於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成立。1940年後校名全稱為“魯迅藝術文學院”。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迅速擴大,許多革命的文藝工作者和文藝團體,先後從北平、天津、上海等地來到延安。隨著抗日戰爭形勢的發展,急需培養大批的文藝人才,於是0中央決定創辦“魯藝”。負責學院領導工作的是“院務委員會”,由沙可夫、周揚、艾思奇、朱光、李伯釗、徐以新、呂驥、張庚等組成。
wr
​赫連勃勃墓
據《延川縣誌》記載,這裡以前因建有一座白塔而得名“白浮圖寺”。
赫連勃勃,407年至425年,率數十萬精兵強將爭雄天下,奪取長安,建都統萬城,定國號大夏,為東晉十六國時期叱吒風雲的一代梟雄。
史料記載,白浮圖寺也有墓地七冢,至明代僅存二冢,倆土丘狀如烽火台,若逢雲落霧起,黛色環繞,風光明媚,明清時為延川八景之一,時稱“又峰橫黛”。

地方特產

紅棗是延川古老的經濟林之一,有悠久的棗樹栽培歷史。清道光十一年(延川縣誌)載:"紅棗各地多有,不如東鄉。沿黃河一帶百里成林,肉厚核小,與靈寶棗符,成裝販運,賜以美食。"延川紅棗以個大、肉厚、核小、皮薄、味佳、色好、含糖高著稱,1982年朝鮮主席金日成訪華時品嘗延川狗頭棗後,讚不絕口,並為朝鮮引種300餘株。

著名人物

李郃
字之玄,延川縣人,生卒年月不詳。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科狀元及第。《前定錄》載本科狀元為李郃。清代徐松著《登科記考》卷二十二卷載“大和元年,進士三十三人:李郃狀元。知貢舉(主持進士考試之大臣):禮部侍郎崔郾。”據《唐會要》《冊府元龜》等記述,李郃名列進士榜首後,於次年在詔舉“賢良方正”時應舉,被任為河南府參軍。時參加諸科對策者百餘人,有一位叫劉蕡的考生,陳述臣官專橫,將危宗社,其言詞激烈考官不敢錄取。李郃仗義執言,說:“劉蕡下第,我輩登科,實厚顏矣!”乃上疏爭辯,並要把自己所受官職讓於劉蕡。此事雖未成功卻受到士林的稱道。李郃本人仕途不順,因得罪權勢更大的官宦,無人敢重用他。後官至賀州刺史,餘事不詳。
路遙(1949年—1992年)
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原名王維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清澗石嘴驛鄉王家堡一個貧苦農民家庭,7歲時過繼給延川縣郭家溝村其伯父撫養。1957年在郭家溝村上國小,1961年入城關國小,1963年考入延川中學就讀。1966年國中畢業後參加文化大革命運動,1968年9月任縣革委會任副主任,1969年返鄉勞動,同年11月加入共產黨。曾任過一年半民辦教師,後在縣宣傳隊擔任編創員。1973年9月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就讀,1976年8月畢業後調入《陝西文藝》編輯部任小說、散文組編輯,後任《延河》小說組副組長。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在省作協從事專業創作。1985年4月選任省作協副主席。7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起初在縣文化館油印小報《革命文化》發表習作說《人生》(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分別被譯為英文、俄文、法文。1983年出版中篇小說集《當代紀事》,1985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姐姐的愛情》《路遙小說選》。歷時6年,嘔心瀝血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路遙文集》(五卷本)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榮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榮獲1983年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他親自把《人生》改編為電影劇本,於1984年攝製上映,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影片榮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91年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路遙在文學創作上取得卓越成就,多次獲得黨和政府的表彰獎勵。1985年3月5日,中共陝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優秀文學創作表彰大會,對他表彰並獎勵兩級工資。1987年省政府授予他“陝西省勞動模範”稱號。1991年12月獲“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榮譽稱號;同年國務院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榮譽稱號。1992年8月上旬,因勞累過度病倒在延安,回西安救治,終因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功能衰竭,於1992年11月17日晨8點20分在西京醫院逝世,年僅43歲。
李娓娓
字心蘭,女詩人,約生於清道光年間。李宗沆幼女,成年後嫁於本縣三台村(瓦村河)舉人曹鶴齡之子曹震方。心蘭聰慧過人,知書達理,工於詩文,與兄弟姑嫂,時有唱和。其詩作清麗風雅,雄厚剛健,頗有唐詩風骨。夫君曹震方為廩生,亦有文才。夫婦感情甚篤,拈毫橫笛,吟詩弄墨,家庭美滿。結婚十餘年後丈夫病故,二子皆幼,家境淒涼。同治六年(1867)戰亂,心蘭攜子逃難於西安,以筆墨為生,備受艱辛。光緒二十四年(1898)秋,總督、奉天將軍趙爾巽前往新疆赴任,途徑西安拜見姨母李娓娓,給予接濟。後二子先她而逝,悲不自勝,抑鬱而終。遺有詩稿《詠月軒吟草》《幽香館存稿》《綠窗詞草》3輯。1986年,縣政協文史委員會整理編輯《李娓娓詩詞專輯》鉛印面世。

陝西行政區劃

陝西歷史悠久, 陝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她猶如鑲嵌在中國內陸腹地的一顆明珠,地處東經105°29′至110°15′、北緯31°42′至39°35′之間,中國的大地原點就在境內涇陽縣。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