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縣

志丹縣

丹縣位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理位置為徑108°11′56″~109°3′48″,36°21′23″~37°11′47″之間。北緯東部和安塞縣相接,西北部與吳起、靖邊縣相連,東南部和甘泉、富縣毗鄰,西南部與甘肅省合水縣、華池縣交界。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332小時,年平均氣溫8.1℃,年均降水量474.2毫米,年均無霜期142天。2011年,初步核算,志丹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10.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2010年增長4.5%,二季度累計增長10%,三季度增長累計8.7%,四季度累計增長10.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45億元,增長5.45%;第二產業增加值154.76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16.77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為2.5:88:9.5。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4 %、87.9%和10.7%;拉動力分別為:0.14、8.88和1.08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4496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2010年增長9.7%。2017年11月,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志丹縣地處陝西省北部延安市西北部,東接安塞,北鄰靖邊,西北與吳旗相連,西南和甘肅交界,南部與甘泉富縣毗鄰。全縣東西長70.01公里,南北寬92.56公里,總土地面積3781平方公里,其中農耕地104萬畝,森林169.5萬畝。全縣轄6鎮5鄉土91個行政村12萬人。

志丹縣,史稱保全軍、保全州、保全縣。1936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劉志丹而命名為志丹縣。志丹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生活鬥爭。志丹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既創造了璀璨奪目的文化,又造就了自身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優良品格和氣質。形成了以傑出歷史人物為脊樑、以自由博愛思想為源泉和以豐富文化遺產為特徵的精神文明和物質財富。古代有劉延慶、劉光世解元等保國名將,現代史上,以民眾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為傑出代表的數以千計的優秀兒女,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土地革命時期,中央政府移駐縣城,志丹成為領導中國革命的中心。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志丹作為革命老區,出人、出物,支援前線,為全國解放流血犧牲。新中國成立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縣在政治、經濟、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發生了和正在發生著滄桑巨變。

歷史沿革

劉志丹烈士陵園劉志丹烈士陵園

據文物管理部門在旦八鎮柏葉溝、杏河鎮小莊科、順寧鄉丁岔和周河等地收集的石斧、陶罐證實,早在新石器時代志丹境內已有人類聚落。
夏、商、周時期(約前22世紀末~前770),為少數民族西戎及其支派犬戎所居。
春秋時(前770~476),為白狄部落居地。
戰國時(前475~前221),初為西戎與晉國交界地。以洛河為界割成兩塊,洛河以西是西戎支派義渠戎國領土;洛河以東屬晉。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韓、趙、魏三諸侯分晉後,洛河以東屬魏國範圍,由上郡高奴縣領轄。周顯王四十年(前328),秦併吞魏上郡15縣,包括本縣東部地區,周赧王四十二年(272),秦滅義渠戎國,置北地郡,縣地全歸於秦,仍以洛河為界,洛以東屬上郡高奴縣,洛以西屬北地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本縣仍分屬上郡與北地郡。
西漢(206~24),東部地區屬上郡高奴縣,西部屬北地郡歸德縣。
東漢(25~220),前期同西漢,靈帝中平六年(189)被匈奴占據。
三國西晉(220~317)為羌胡地。
東晉(317~420),先為趙之上郡,後為前秦之上郡,又為後秦地,赫連氏建夏後,歸夏。
南北朝(420~581),北部屬夏州金明郡廣洛縣,東南部屬因城縣。
隋開皇三年(583),天下廢郡置州,縣地屬延安州金明縣和因城縣所轄。大業三年(607),恢復郡制,改延安州為延安郡,仍轄縣地。
唐武德二年(619),置永安縣,屬北武州。貞觀二年(628),廢北武州所轄諸縣,併入金明縣,東南部屬金城縣(後改為敷政縣)。
鹹亨年間(670~674),曾駐守禁軍。
貞元十四年(798),建神策軍,後改設永康鎮。
五代(907~960),先為後梁,後歸後唐,再屬後晉,鏇歸後漢,最後屬後周。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置保全軍,相當於下州規格的地方行政建置,不領縣。軍治在今志丹縣城,屬永興軍路。仁宗建炎四年(1130),保全地歸於金,建置依舊。
金大定十一年(1171),廢保全軍置保全縣,屬延安府。二十二年(1132),升縣為州,仍領縣地,屬鄜延路。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降州為縣,屬延安路。
明、清(1368~1911),仍為保全縣,屬延安府。
中華民國二年(1913),廢延安府,轄保縣。
二十年(1931),廢榆林道,置榆林道,置陝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保全縣。
1934年2月,陝甘邊革命委員會在小石崖成立,保全縣西部的義正川、吳堡川、白豹川、腳札川等地開闢為蘇區,屬陝甘邊範圍。11月,在蘇區建立赤安縣蘇維埃政府,屬陝甘邊蘇維埃臨時政府。
1935年11月,成立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領陝北陝甘二省及關中、神府二特區,本縣屬陝北省。1936年6月,改名為志丹縣,隸屬未變。1937年9月成立陝甘寧邊區政府,直轄志丹縣。1942年12月,陝甘寧邊區分設五個分區,志丹屬延屬分區。1949年成立陝北行署,轄志丹縣。1950年2月歸延安專區(1969年改稱延安地區)管轄。
1958年12月,吳起縣併入志丹縣。

1961年9月,按合併時區域又分出吳起縣。

行政區劃

2013年,志丹縣設轄6鎮5鄉:保全鎮、旦八鎮、杏河鎮、金丁鎮、順寧鎮、永寧鎮、吳堡鄉、雙河鄉、張渠鄉、周河鄉、義正鄉。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志丹縣位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理位置介於東徑108°11′56″~109°3′48″,北緯36°21′23″~37°11′47″之間。東部和安塞縣相接,西北部與吳起、靖邊縣相連,東南部和甘泉、富縣毗鄰,西南部與甘肅省合水縣華池縣交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1093-1741米,相對高差648米。以洛河、周河、杏子河三大水系網形成三個自然區域,稱西川、中川、東川。境內溝壑縱橫,梁峁密布,山高坡陡,溝谷深切。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變化明顯,但分配不均,冬季長達189天,夏季只有9天。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332小時,年平均氣溫7.8℃,年均降水量520毫米,平均無霜期142天。

生態資源

曾經的志丹,植被稀疏,林草退化,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水土流失面積占總土地面積的88.5%,是全國生態脆弱、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縣份之一。面對群山惡水,歷屆志丹縣委、縣政府深刻認識到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石油強縣、科教強縣、林牧大縣“兩強一大”發展戰略,並為此進行了不懈努力。1999年,隨著山川秀美工程的全面啟動,退耕還林、天保工程、“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德援造林等重點項目相繼實施,志丹縣“構建生態大縣、再造綠色家園”的步伐明顯加快。特別是2006年以來,新一屆縣委、政府圍繞打造“生態大縣、文化名縣、經濟強縣”的發展戰略,確立了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的奮鬥目標,全面推行了各級領導任期綠化目標責任制,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創建領導小組,全縣上下迅速興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綠色革命”,志丹山川大地的基色逐步實現了由黃到綠的歷史性巨變。

志丹縣地貌特徵志丹縣地貌特徵

2000年以來,全縣累計新增造林175.46萬畝,其中依託重點工程造林164.08萬畝,占新增造林面積的93.5%。一是認真實施退耕還林、德援造林、天保工程、“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等國家林業重點項目,初步實現了“國家要被子、農民要票子”的雙贏目標。僅退耕還林一項,國家累計下達建設任務113.23萬畝(其中退耕地還林還草62.51萬畝、荒山地造林50.72萬畝),涉及全縣11個鄉鎮1個管理區,197個村委會,22023戶,102950人,累計撥付到位資金6.35億元,全縣農業人口人均受益4660元。二是有效實施新農村“三化一片林”、“兩線三點”綠化等省市林業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身邊增綠,生態和諧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08年,全縣完成公路綠化3163.8公里(含油區生產道路),完成油區井場站點綠化3991個,新農村“三化一片林”建設全面推進,39個示範村綠化任務高標準完成。三是積極實施縣級自主投資綠化項目。緊抓近年來縣級財政相對較好的機遇,縣上每年確定實施一批林業重點項目,有力推動了全縣國土綠化進程,提升了志丹的對外形象。僅2006年以來,縣上先後投資1億多元,實施了12條綠色通道、9個明星流域、周河、杏子河2條河流護岸林建設、12個小城鎮和縣城“兩山”綠化工程。目前,志丹縣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2%,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0.5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8.6%,鄉鎮駐地綠化覆蓋率達到31.8%,機關單位和居民院落綠化意識不斷增強,城鄉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07年,被省綠化委授予“全省綠化模範縣”稱號。

人文環境

自然特產
志丹縣一角志丹縣一角

志丹縣土地廣袤、五穀適生、礦藏豐富,素有“山保全、米糧川、牛羊滿山”之稱,適宜於發展林牧業、新型農業和石油工業。全縣現有耕地74.7萬畝,人均5.6畝;有林地161.8萬畝,其中天然林111.5萬畝,活立木總蓄積32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9.4%,林覆蓋率68.8%;
農產品主要有羊子、杏子豆類、蕎麥、小米等,其中以谷、豆、薯為主的小雜糧產業已成為支撐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主導產業;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礦泉水和白土,其中石油為大宗,可供開發面積2916平方公里,探明儲量約1億噸。
境內黃土風情濃厚,有“洛上奇峰”永寧山和三台山金鼎山等各種山寨古遺址,縣城西北外圍保留有古城牆,縣城山腳坐落著劉志丹陵園、毛主席舊居和紅軍大學舊址,永寧馬頭山完好保留著全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尊道教真人座化佛像,境內洛河蜿蜒曲折,奇峰疊出,自然風光獨特,是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愛主義教育和旅行觀光的理想去處。

人力資源

志丹縣轄6鎮5鄉1個管理區1個街道辦事處,200個村委會,3個社區,1114個村民小組,行政區劃代碼為610625,電話區號0911。2008年末全縣總人口145369人(其中農業人口112224人),比上年增加5972人。出生率11.05‰,死亡率6.09‰,人口自然增長率4.96‰。全縣共有行政機構48個、事業單位252個,工作人員7292名,其中有高級農藝師3名、高級工程師3名、高級獸醫師1名、主任醫士2名、副主任醫士23名、中學高級教師91名。

綜合實力

經濟總量

道路建設道路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艱苦實幹、奮發圖強,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由國定貧困縣向西部百強縣(蟬聯5屆,排名17位)、陝西十強縣(蟬聯5屆,排名第4位)的歷史巨變。特別是2006年以來,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工商興縣、產業富民、城鎮帶動、項目支撐、科教奠基、跨越發展”戰略,奮力打造生態大縣、文化名縣、經濟強縣,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強勁勢頭。200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46.17億元,財政總收入26.07億元,其中地方收入12.4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47元。我縣現為全省15個經濟管理擴權縣之一,獲得了“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梯田建設模範縣”、“全省雙高普九先進縣”、“全省平安縣”、“全省維穩先進縣”、“全省綠化模範縣”、“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先進縣”、“全省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全省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城市”、“全市雙擁模範縣”等榮譽稱號,被確定為“全國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示點縣”、“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示範縣”。

工業經濟

石油工業石油工業

按照“工商興縣、產業富民”的發展思路,志丹縣在狠抓石油龍頭產業的同時,積極扶持和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工業為支撐、以農副產品加工業為後續的工業產業體系。2008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90.45億元,較2007年增長37%。2008年永寧採油廠原油產銷量達到120.73萬噸,成為百萬噸級的大油田。石油工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貢獻率達到92.4%,對經濟實力的提升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以工業園區為基地,全縣農副產品加工業步入快車道,釀酒、梳絨、豆製品加工、澱粉加工等工業企業不斷壯大,成為前景廣闊的後續產業。

石油工業帶動有力,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全力支持石油企業加快勘探開發,加強集輸站點基礎設施建設,石油工業骨幹地位進一步鞏固。永寧採油廠新打油井670口,產銷原油120.7萬噸,增長4.1%,實現銷售收入33.4億元,增長5.2%。農副產品加工業、建材業等加快發展,完成了雙河工業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出台了企業入駐管理辦法,部分企業開始入駐。完成工業總產值190.45億元,增長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8.6億元,增長37.2%。

民營經濟

縣非公有制經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大力實施“工商興縣”戰略,切實把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立足縣情,創新發展,不斷加大推進力度,使我縣非公有制經濟在數量、規模、結構、效益上實現了新突破,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在促進經濟成長、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財稅收入、吸納勞動就業、提高城鄉民眾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了解決企業用地難的問題,縣上投資1.1億元,在雙河鄉新建了志丹縣工業園區,通過三年的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已全面完成,今年已有6戶企業開始入駐建設。園區被省政府批准為全省首批建設的24個工業園區,被省中小企業促進局批准為陝西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被農業部批准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園區的建成投用將會使我縣非公有制經濟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截止10月底,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總戶數達4880戶,其中各類企業410家,個體經營戶4470戶;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9.08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1.47億元,出口交貨值1000萬元,實現利稅5.62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從2006年的4.2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9.2億元,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6年的4.23%提高到2008年的6.35%,進一步最佳化了經濟結構,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協調快速發展。

人口

2011年,志丹縣總人口14.1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6萬人,出生率10.5‰,人口自然增長率4.5‰,出生人口2835人,死亡人口483人。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83689人,女性人口74768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11.9,比2011年上漲3.1。從城鄉結構看,城鎮人口84163人,比2011年增加2167人;鄉村人口106526人,增加698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53.1%,比上2011年提高0.3個百分點。

農村經濟

土窯洞土窯洞

志丹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份,歷屆縣委、縣政府向來重視“三農”工作。近年來,全縣上下認真貫徹連續出台的中央1號檔案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農村建設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全面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基本方針,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民收入顯著增加,農村各項事業進入了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民眾受益最多的嶄新時期。2008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4.5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47元。

農村建設

2006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啟動以來,我縣按照中央 “二十字”方針和“規劃引領、產業支撐、基礎奠基、示範帶動、整村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縣委統一領導、政府統籌落實、部門分工負責、鄉村組織實施、民眾全程參與”的運行機制,以民宅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以舊村改造為主、新建和移民搬遷為輔,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村莊建設、基礎配套、生態家園、素質提升、和諧村鎮“六大工程”,立足縣情實際,制定了全縣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和《總體規劃》,編制了全縣《縣域村莊布局規劃》和12個鄉鎮的《村莊總體規劃》,完成了80個村310個自然村的《村莊建設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累計改建、新建、遷建自然村378個,涉及9113戶39813人,已參與建設的自然村、涉及農戶和受惠人口均超過全縣總任務量的三分之一,分別達到34.1%、36.45%和35.4%。新農村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其中財政投入1.8億元,農民自籌3.2億元,共建成示範村57個(已通過市級考核驗收9個),涉及184個村民小組,受益農民5969戶24487人。

農業產業

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組成後,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充分聽取廣大幹部民眾意見的基礎上,縣委、縣政府圍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立了“主攻草畜業、突顯棚栽業、培育林果業、做精小雜糧、拓展勞務業”的產業發展總體思路,並針對每一項產業,分別提出並不斷完善相應的政策措施和扶持辦法。幾年來,在全縣上下按照“項目化”工作理念,紮實推進產業建設“22211”工程(即:到2020年,全縣蘋果總面積達到20萬畝,羊子存欄20萬隻,生豬存欄20萬頭,大棚、弓棚總量達到1萬座,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以山地蘋果、大棚蔬菜、白絨山羊、精品雜糧為重點的各項農業產業蓬勃發展,成效喜人。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畜牧業“一村一品”養殖專業村142個、專業戶1430個,草畜業發展的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堅持規模擴張與效益提升並重,因地制宜發展棚栽業,三年新建大棚830座、弓棚3019座,總量分別達到2830座和3737座,整體效益良好。按照“山地建園、相對集中、高點起步、打造品牌”的思路,一手抓新園建設、一手抓老園管理,全面加快產業體系建設,大力推行各項關鍵生產技術,積極實施優果工程,蘋果產業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三年新建果園7.83萬畝,蘋果總面積達到8.7萬畝,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切實發揮自然條件優勢,以比較效益為導向,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積極引進和推廣小雜糧新品種,不斷改進旱作農業生產技術,積極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努力延伸小雜糧產業鏈條,志丹小雜糧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部分產品享譽省內外。瞄準發展主導產業和提高務工技能兩個方向,按照“農民自願、訂單培訓、政府補貼、一專多能”的辦法,堅持不懈地開展農民教育與勞動力轉移,年平均有組織的輸出勞務1.5萬人(次)以上,工資性收入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所占比重明顯提高,2008年達到22%。

基礎設施

認真貫徹中央關於“三農”投入“三個明顯高於”的要求,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年加大惠農強農投入。同時,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項目捆綁、資金整合、優勢互補、各計其辦”的原則,將投入農村的各項建設資金集中整合使用,使水、田、電、路、訊、沼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2006年以來,全縣新修砂石路320公里,砂石路通村率達到100%;新鋪鄉村油路663公里,油路通村率達到84.4%;實施新農村“三化一片林”2645畝,村莊綠化率達60%;新建各類飲水工程307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覆蓋面達到96%;基本農田面積達到36.2萬畝,農民人均3.2畝,“全國梯田建設示範縣”通過國家驗收;建成沼氣池10976口,農戶普及率達到52%;農電通村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99%;通信覆蓋率達到99%,電視覆蓋率達到97%,信息入村率達到57%。

生態環境

緊盯打造生態大縣、創建全縣綠化模範縣的目標,大力推進以林業為重點的生態建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最佳化。高效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四期、德援造林等林業重點項目,積極實施油區井場道路、鄉村公路、城鄉駐地、河流兩岸和農村周圍“五大重點區域”自主綠化工程,全縣林草植被持續恢復,志丹大地實現了“由黃變綠”的歷史性轉變。2007年,被省綠化委授予“全省綠化模範縣”稱號。截至2008年,全縣各類林地達到434.9萬畝,森林覆蓋率32%,林木綠化率39.7%,宜林荒山荒坡綠化率88.8%,活立木總蓄積量達350萬立方米。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持續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效落實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各項措施,重點行業污染治理紮實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得到積極轉變。以改善人居和投資環境為出發點,高標準推進“雙創”工作,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大整治,順利實現了三年三大步目標,榮獲了“全國文明縣城”和“國家衛生縣城”等榮譽稱號。

扶貧開發

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扶貧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解決和鞏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促進貧困地區全面發展為目標,按照“基礎配套、一步到位”的思路,遵循“政府引導、農戶自願、項目整合、資金捆綁、綜合配套、整體推進”的原則,嚴把“六道關口”(即對象確定關、新村選址關、勘察設計關、項目建設關、考核驗收關、資金管理關),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扶貧工作實現了由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持貧、由單純的資金投入到資金、技術、勞動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等綜合性投入的“兩個轉變”。2006年以來,全縣投入各類扶貧資金達1.24萬元,先後啟動建設扶貧開發重點村18個,實施移民搬遷1107戶5275人(其中白於山區750戶3760人),新修、改造村級道路168.2公里,打機井19眼,建水窖483個,架設農電線路64.7公里,扶持貧困戶發展大棚菜980 棚,養牛160 頭,養豬2800 頭,養2700 只,貧困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條件得到空前發展。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扶貧開發成就顯著縣”。截至目前,全縣剩餘貧困人口2026戶9318人,比2000年的8500戶42100人分別減少了6474戶32782人。

和諧建設

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解放農村生產力為目標,農村各項改革穩步推進。按照“抓技能培訓、搭勞務平台”的思路,有效開展農民教育,農民素質不斷提升。持續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規範有序,村務公開全面推行。農村教育、文化等事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面推行,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農業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得到較好落實,農村精神文明進一步加強,農村領域安全生產和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得到充分重視,農村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社會事業

琳琅滿目的地方特色小雜糧琳琅滿目的地方特色小雜糧

全縣共有學校111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初級中學6所、中心國小16所、完全國小7所、教學點65所、幼稚園15所(公辦2所);在冊教職工2029人,專任教師1376人;在校學生25845人,其中,高中3359名、職中204名、國中5525名、國小12414名、學前幼兒4343名。
志丹縣教育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用科學發展觀統攬教育工作全局,緊扣“三年上台階、五年跨入全市教育先進行列”的教育總體目標,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06年被省教育廳授予“陝西省中國小實驗教學普及縣”;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縣”,被省政府辦公廳授予“陝西省兩基工作先進縣區”,2008年被省教育廳授予“陝西省普及中國小實驗教學先進縣”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志丹高級中學被省教育廳授予“省級標準化高中”,縣第二幼稚園被省教育廳授予“省級示範幼稚園”,志丹中學、旦八中心國小等18所學校相繼被授予省、市、縣“文明校園”稱號。
辦學條件根本改善。2005年以來,共遷址新建學校10所,擴建學校10所,增設城區學校布點4所,新增教學、實驗、公寓樓39幢,建築面積達17萬多平方米。
布局調整率先完成。2003年以來,新增學校14所,調整布局不合理的完全國小39所,壓縮、撤併教學點110所,使我縣中國小校數從2003年的292所銳減到現在的111所。
教育管理日趨精細。今來,先後修訂完善了30多個適應改革與發展的制度。
素質教育深入推進。一是建立了地方文化、黃土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的長效機制。二是全面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三是成功舉辦志丹縣首屆中國小藝術節和科技節。
教育質量穩步提升。2008年聯考二本以上人數首次突破百人大關,三本以上突破500人大關。2009年聯考,志丹縣二本上線人數136人,高職以上上線人數904人,總上線率達69%。2009年中考,志丹考生以優異的成績被市直高中錄取了579人,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
後勤管理全面強化。投資231.98萬元,高標準配置了寄宿制學校食宿生活設施,實現了後勤設備現代化,後勤服務人文化。
免費教育全國領先。為了讓全縣人民都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志丹縣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和高中階段“三免一獎”,政策。縣財政累計投資1090萬元;認真做好生源地貸款的救助服務工作,09年,發放貸款750萬元;建立起了完善的貧困生救助機制,09年獎勵三本以上368人,獎勵金額103.4萬元。同時,縣政協籌措資助金額12萬元,對60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 2009年教育、民政、財政共支助貧困學生323人,發放資助金237.5萬元;規範實施“蛋奶工程”,2009年秋季縣財政承擔配套資金281.55萬元,讓全縣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開放以來志丹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今天的志丹教育人站在科學發展的新起點上,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動全縣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員工,紮實工作,與時俱進,加快推動全縣教育綜合改革步伐,為志丹教育快速走向科學發展的新里程做出不懈的努力!

地方榮譽

2012年,志丹縣被授予“全省綠化模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省級園林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梯田建設模範縣”、“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示點縣”、“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範縣”等稱號。

消費水平

消費穩步發展  市場繁榮活躍消費穩步發展 市場繁榮活躍

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縣經濟工作大局上,以進一步搞活商貿流通,擴大消費需求,推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保持縣域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重點,健全機制,調整思路,凝聚合力,開拓創新,埋頭苦幹,狠抓落實,我縣商貿事業實現了新發展。截止2009年11月底,全縣累計完成外貿出口194萬美元,占年計畫的129.3%,較上年增加102萬美元,增長110.8%。消費市場勢頭良好,1至10月份,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78億元,預計年底可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億元。過去,老百姓一身單衣穿春秋,一個背心一件褲衩穿一夏,一身棉衣穿一冬,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現如今,什麼季節穿什麼衣服,挑著樣買,人人打扮得年輕、漂亮、瀟灑。

30年前,在農村燒火做飯,柴禾成了大問題,夏天燒麥根子,秋後燒谷茬兒、高粱茬兒,春冬兩季拾柴禾。現如今,各種茬子都不用了,柴禾也不用拾了,都秸稈還田了,現在燒的是蜂窩煤,用的是煤氣、電器,地里剩下的棉花柴拉回家後僅用作冬天取暖燒炕。人們把節省的時間用在做買賣上,富裕了生活,溫暖了房舍。

上世紀七十年代,全村只有一部電話,一般是縣、鄉領導給村幹部下通知或村幹部往上請示用的,村民根本用不上,通信聯繫主要就是靠寫信,郵寄時,快了三、五天,慢了十天半月。現如今,家家戶戶有了固定電話,手機幾乎人手一部,有事兒幾分鐘就能說清楚,溝通方便,快捷及時。

現如今,柏油路一直通到家門口,想怎樣走就怎樣走,村民無論颳風下雨,想上哪兒就上哪兒。交通便利,縮小了城鄉差別,增強了家鄉與外界的聯繫,農村產品運出及時,人們趕集方便,貨物交流通暢。衣食住行的變化,也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小城鎮是各類農產品和物資進行流通的重要渠道,是促進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紐帶和橋樑,建設新農村,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城鎮是龍頭。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也是我縣的一項重要而長期的工作。
隨著我縣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僅對服裝的質量、花色進行挑選,還要追求品牌和時尚,體現個性與修養,服裝業也由此演變成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時尚產業。“一季多衣”取代了“一衣多季”,服裝業也成了如今最為多姿多彩的產業。現在,人們在選擇服裝時,更加強調“綠色環保”和“保健功能”,近九成的消費者更喜歡購買棉、麻、毛、絲等天然纖維面料的服裝。
小城鎮是各類農產品和物資進行流通的重要渠道,是促進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紐帶和橋樑,建設新農村,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城鎮是龍頭。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也是我縣的一項重要而長期的工作。

隨著我縣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僅對服裝的質量、花色進行挑選,還要追求品牌和時尚,體現個性與修養,服裝業也由此演變成了一個色彩斑斕時尚產業。“一季多衣”取代了“一衣多季”,服裝業也成了如今最為多姿多彩的產業。現在,人們在選擇服裝時,更加強調“綠色環保”和“保健功能”,近九成的消費者更喜歡購買棉、麻、毛、絲等天然纖維面料的服裝

風景名勝

劉志丹烈士陵園
劉志丹烈士陵園位於志丹縣城所在地保全鎮,坐北面南,面積3.3萬平方米。整個陵園建築富有民族特色,莊嚴肅穆。
園內還有造型獨特的地球碑一通,上刻陝甘寧邊區圖示,並鐫刻“陝甘寧邊區的創造者”幾個大字。陵園深處是烈士紀念堂和劉志丹將軍之墓。陵園內還辟有烈士紀念館,展出各類文物及烈士生平簡介。劉志丹是陝甘邊革0據地的主要奠基者。
保全革命舊址
保全革命舊址,位於志丹縣城北炮樓山麓,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3日是0中央所在地,1936年4月民族英雄劉志丹東征犧牲後保全縣更名為志丹縣。
永寧山
永寧山位於志丹縣永寧鎮,洛河東側,崾子川口對岸,海拔1312米,東西走向,長2.2公里,寬1.5公里,全為紅砂石質,山樑向洛河突起一山嘴,洛水環繞東、西、南三面,山嘴巍然獨立,峭崖絕壁,早在宋代就建為防犯古寨。寨分三層,上層雄居突兀的山頂,中層微向傾十分陡峻,下層通洛河供汲飲,可容千人,清同治年四亂,避者百戶,依恃天險,久攻不克。
盤龍寺石塔
龍寺石塔,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延安城西北志丹縣廟岔村東南盤龍寺遺址內。建於明成化十一年(1475)。塔身為六棱形,全用花崗岩分層製作,除塔座外,共七層,通高5.73米。塔座為浮雕仰覆蓮瓣形束腰須彌座。七層塔體每層下部均用兩層浮雕式仰蓮瓣作裝飾,每層六角形的塔檐檐角各浮雕怪獸獸頭。第二層塔體六個面分別刻有牡丹、佛龕、佛像。三、四、五層六個面各有一佛龕,內刻坐佛一尊。六、七兩層的六個面,相間隔一個面刻一佛龕,內刻一坐佛,其他三個面為素平面。塔剎由四層寶珠形和一個四稜錐體剎尖組成,第三層寶珠上刻有三層浮雕仰蓮瓣裝飾。
中國抗日紅軍大學舊址
中國抗日紅軍大學舊址,位於志丹縣城南端橋溝口。依紅石崖而鑿教室、崗哨、辦公窯,地勢峭拔隱蔽,令人嘆為觀止,亦能防空。現存有原校長-、教育長羅瑞卿等人的舊居和大楊樹下的“露天講堂”。紅大第一期學員在這時學習,人數達1063人。毛澤東曾給學員講課。

政治體制

志丹縣主要領導

圖片 簡介
宋雪清 宋雪清

楊東平,男,漢族,1963年1月生,陝西延川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中共志丹縣委副書記、縣長。
劉志生 劉志生
劉志生,男,漢族,1968年3月生,陝西橫山縣人,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8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共志丹縣委副書記。
楊小虎 楊小虎
楊小虎 ,男,漢族,1973年5月出生,陝西甘泉人,1991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現任志丹縣委常委、副縣長。
李玉萍 李玉萍
李玉萍,女,漢族,1965年1月生,陝西吳起人。1989年1月參加工作,無黨派人士,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志丹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李玉萍 李玉萍
李榮,男,漢族,1972年5月生,陝西橫山人。1996年7月參加工作,199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理學學士。現任志丹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高漢武 高漢武
高漢武,男,漢族,出生於1973年7月29日,陝西省志丹縣人。1994年7月參加工作,199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志丹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黃華 黃華
黃華,男,漢族,1982年12月生,陝西志丹人。2002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7月參加工作,文學學士。現任志丹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地方特產

志丹糜子黃酒
志丹糜子黃酒是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的特產。志丹糜子黃酒以軟糜子和麥曲為原料,又濃郁的糜子香氣,酒色黃里透紅,清澈透亮、入口微甜、後味醇厚,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兼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糜子是盛於黃土高原的一種糧食作物,籽粒比穀子大,屬五穀之首。有粳性和粘性兩個品種,粳性又稱稷,粘性又稱黍。軟糜子是糜子中的粘性品種,其蛋白質和鈣、鎂、磷等常量元素含量普遍高於小麥、大米和玉米,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兼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經常食用糜子食品,對防止胃腸道疾病和冠心病的發生有良好的作用。
志丹地椒
志丹地椒是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的特產。地椒,別名地椒椒、百里香、山椒。唇形科,多年生類灌木狀草本植物。地椒被稱為志丹三寶之一。地椒高1尺,莖貼地而生,有很多分枝。下部莖木質,紅棕色,花枝直上,高約半尺。葉對生,長橢圓形。花唇形。紅白色或紫紅。萼綠色,鐘形,小堅果橢圓形。
志丹蘋果
志丹蘋果是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的特產。志丹蘋果表現出了糖份高、硬度大、色澤艷、口感好等特點,品質不亞於洛川、寶塔一帶的蘋果,志丹蘋果在周邊縣區也很有名氣,深受民眾喜愛。
志丹蕎麥
蕎麥含有10-15%的蛋白質和芸香素,且這些蛋白質粘性差,類似於豆類蛋白質。其質優於禾本科糧食,含19種胺基酸,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均齊且豐富,還含有對兒童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組氨酸和精氨酸,豐富的維生素B1、B2、B6、C、P和膽鹼,還有豐富的無機元素磷、鎂、鐵、鉀、鈣、鈉。由於蕎麥的營養物質含量豐富,因此它對人體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許多疾病有明顯的防治效果。莖葉入藥能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降氣、寬腸、健胃、治噎食,癰腫、止血、蝕噁心。蕎麥粉作保健食品能防治糖尿病、高血脂、牙周炎牙齦出血和胃病。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