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村[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

梁家河村[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

梁家河村,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位於文安驛鎮東南方向5公里處,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 2015年11月,梁家河村轄7個村民小組,總共1187人。 2015年9月底,延延高速將全面建成通車,梁家河村口“文安驛”出口也將直通梁家河村,更好的帶動全村旅遊的發展。2018年10月11日,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梁家河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歷史故事

簡介

梁家河 梁家河

梁家河村位於文安驛鎮東南方向5千米處,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這個叫文安驛的小鎮,隸屬於延川縣。文安驛鎮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始築城設文安縣,隋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併入延川縣,明清時期是陝北地區規模較大的驛站和繁華的貿易集鎮。悠久的歷史為文安驛留下了古縣城牆、文州書院、古道驛站、烽火台等眾多文化遺址。

據《史記》記載,在秦代的時候,都城通往北方包頭一帶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就經過文安驛。 從地名上這個“驛”字可以看出,這裡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文安驛往南,沿著一條新建的柏油路向山里走幾千米,就到了梁家河村。

2015年11月,梁家河村合併3個村後,現轄7個村民小組,總共1187人。

知青舊事

知青故居 知青故居

多年以前,這本是一個籍籍無名的村落, “貧窮”與“落後”是它的代名詞。雖說在公社的所在地,屬於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那種村子,但當時尚一不通公路,二不通電,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幫北京知青的到來,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靜謐。

據90年代編訂的《延川縣誌》記載,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識青年來本縣落戶插隊。知識青年們搭乘知青專列,從北京駛往陝北,一天一夜後,抵達陝西銅川站,然後換乘汽車,穿越黃土高原上的千丘萬壑,來到延安,繼而被分配到各縣、鎮、村。這些知青其中一個就是習近平。

北京知青到延安後,繼而被分配到距離延安80公里左右的延川縣,最後,到了文安驛鎮。公社已把名單提前分好,各大隊支書根據單子招呼分到自己村的知青。梁家河大隊一隊隊長帶著15名知青回到梁家河村,其中就有習近平。從那一刻起,16歲的習近平在那個叫梁家河村的地方開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隊歲月。

1970年,村里為知青砌了6個並排的新窯洞,這個地方後來被叫做“知青院”。

舊村新貌

40多年時光流逝,梁家河村的面貌早已發生了變化。

梁家河村委會大院 梁家河村委會大院

1985年,村里通了電。再後來,村子裡通了自來水、柏油路、電話。

2010年以來,梁家河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89平方千米,完成治溝造地面積1605畝,人均基本農田達到2.5畝,糧食畝產由300千克提高到800千克。

近年來,梁家河村發生了很大變化。自2007年被確定為市縣新農村建設重點村以來,村容村貌發生了較大變化,村民擁有了舒適、整潔的生活環境。到2018年,村兩委會正帶領全村民眾按照“遠抓棗果、近抓畜”的思路,大力發展棗、果、畜三項產業。 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梁家河村“十二五”總體規劃,到2015年,梁家河將建成居住集中化、環境生態化、管理社區化、設施城鎮化的新型農村社區。

2015年,梁家河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5萬元,梁家河村被確定為全國第四批“一村一品”示範村。

梁家河一角 梁家河一角

2012年,梁家河村內開始出現外地遊客,甚至有浙江、新疆等地的遊客遠道而來。一到“五一”、國慶等長假,許多老年人或學生會專程乘大巴車來參觀。

2017年2月2日14時,記者來到梁家河村口,此時有遊客或坐電瓶車,或步行,沿著通村柏油路往梁家河村走,道路邊的路燈上掛著火紅的燈籠。在12號淤地壩邊,很多遊人駐足觀看路邊擺放的展板,併合影留念。知青淤地壩於1973年10月開工,1974年11月完工,投勞9600個工作日,動土方2.7萬立方米。

梁家河村村民委員會門口的橋上掛滿了紅燈籠,從橋上穿過,就像穿過燈籠的海洋,讓人瞬間感覺到濃濃的節日氛圍。在梁家河村村民委員會的院子裡,很多遊客在拍照留念,來自延川縣的一家三世同堂十五六人在這裡照起了全家福。記者上前詢問得知,他們這一家經常來梁家河村,正月里一大家子湊齊了在這裡照全家福,寄託新年的祝福。村委會旁邊是梁家河村停車場,停車場旁邊建起了一排房子,房子門口擺著很多棗乾、小米等陝北特產,遊客在那裡品嘗購買。停車場側面的空地上擺放著具有陝北特色的碾盤、磨、草垛、穀子等,很多遊客在這裡合影留念。來自四川的吳先生告訴記者,他來延安走親戚,特意來梁家河村看看,以前只是聽說,這次來看到梁家河村知青舊居,看村容村貌,感覺不虛此行。

在梁家河村,記者了解到,正月里一部分梁家河村民選擇外出旅遊,也有一部分村民搬進了文安驛鎮的居民安居房,所以正月里在梁家河村里過年的村民較往年有所減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梁家河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

在全國各地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梁家河的父老鄉親們正以他們樸實、寬容的胸懷和勤勞、務實的雙手改變著家鄉的面貌。與此同時,大批的投資商和企業家看到了“梁家河”的品牌價值和投資機會。他們從五湖四海,從全國各地紛紛來到延安,來到梁家河,為這個小山村帶來了資金,帶來了發展的希望。這個小山村正如東升的太陽緩緩升起!

梁家河精神

——當梁家河變成一種精神時,我們都感動於它。

總書記與梁家河的不解之緣 總書記與梁家河的不解之緣

上個世紀,梁家河村還是一個貧窮的陝北小山村,在60年代末,迎來了北京插隊的知青。他們鬥志昂揚,帶著青春特有的激情,團結一致,艱苦奮鬥帶領和幫助村民擺脫貧困。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陝北小村莊,就是這樣一群普通的北京插隊知青,走出了我們新一代的國家領導人——習近平。

在那個激情昂揚的歲月,在艱苦的環境之下,當年習近平帶領民眾戰天鬥地、擺脫貧困的實踐生活讓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曆練,由一個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堅毅的品格。身上閃耀的“堅定信念、一心為民、艱苦奮鬥、實幹擔當、敢為人先、廉潔奉公”的梁家河精神跨越時空,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969年初到梁家河,1975年離開梁家河,這7年與梁家河結下深厚的情意。“幾回回夢裡回延安”是習近平真實的寫照。習近平雖在千里之外,但還是多次協助鄉親通電,修橋,建校等。1993年,在百忙中第一次回梁家河探望鄉親。並且遵守和村民的約定,於2015年2月13日攜夫人第二次回梁家河看望鄉親。40多年以來,習近平無論走在哪裡,心中始終有個思念的地方和一群想念的人們。多次回信鼓勵鄉親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所獲獎項

“2017尋找中國最美鄉村推介活動”梁家河村獲評“中國最美鄉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