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橋之戰

灞橋之戰

1867年1月23日(清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在捻軍起義中,西捻軍在陝西西安城東灞橋鎮伏擊清軍的一次著名戰鬥。

歷史背景

高樓寨之戰後,捻軍繼續流動作戰,在山東安徽河南的廣大地區不斷打擊清軍。清政府命曾國藩部署鎮壓捻軍。曾國藩先後實施“以靜制動”、“聚兵防河”的作戰方針,都歸於破產。1866年12月7日,清政府改任李鴻章為欽差大臣,節制湘淮各軍,負責鎮壓捻軍起義。捻軍方面雖然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長時間不停頓地流動作戰,使部隊得不到必要的休整和補充,同時又得不到任何友軍的支援,戰略上的被動局面日益嚴重。捻軍領袖賴文光等深感“獨立難支,孤軍難立”,試圖改變這一被動局面,於是在1866年10月決定將捻軍一分為二,由張宗禹張禹爵邱遠才等率部分捻軍西進陝甘,聯絡陝甘回民起義軍,以為犄角之勢,是為西捻軍。由賴文光、任化邦、李允等率部分捻軍留在中原地區,與敵周鏇,是為東捻軍。

戰爭經過

西捻軍約有3萬餘人。在張宗禹等的率領下,1866年10月由豫東經許州、洛陽、陝州(今三門峽市西)、閿鄉(今靈寶西北),於11月9日進入陝西華陰縣境。署理陝西巡撫劉蓉當時正率1.4萬湘軍在陝甘交界處堵擊回民起義軍,在得知捻軍入陝後,感到形勢嚴重,請求清政府速派援兵。但左宗棠(剛被任命為陝甘總督)藉口籌備糧餉,停兵湖北,躊躇不前。清軍援軍難以很快入陝,為西捻軍的作戰行動提供了有利條件。西捻軍進入華陰後,立即西進華州(今華縣)、渭南。劉蓉不得不將所部東調,對付捻軍。11月14日,提督劉厚基率兵3000人由渭南東進,在赤水鎮與捻軍遭遇,一觸即潰,敗退渭南。25日,知府唐炯指揮湘軍各營,分兵三路再次發動進攻。捻軍於華州敖水東面的樹林裡設伏,大敗湘軍,殲敵近千人。

初戰獲勝後,西捻軍乘勝西進,於12月14日進抵西安東面灞橋鎮。然後折向東南,占領藍田縣的泄湖、藍橋等地。為了調動西安清軍,後又佯趨商州(今商縣)、雒南(今洛南)。待清軍東向追擊,捻軍又北走渭南,並虛造東攻潼關之勢。當湘軍北上堵截時,捻軍又迅速西進,擺出攻打西安的架勢,並在灞橋十里坡周圍村莊設下伏兵,布好伏擊圈,等待敵軍到來。

結果

1867年1月23日,湘軍追至臨潼東北的新豐鎮。捻軍派出少數部隊誘敵,與湘軍且戰且退,將湘軍誘至十里坡。記名提督楊得勝、總兵蕭德揚、提督劉厚基、道員黃鼎等部敵軍相繼進入伏擊圈。捻軍誘敵部隊立即回馬反擊,伏軍步隊從兩旁村堡殺出,馬隊從兩翼包抄,將湘軍團團包圍,湘軍陣勢大亂。時值風雪瀰漫,湘軍士卒因連日奔走,疲憊不堪,凍餓交加,士氣低落,無心作戰,火藥又被雨雪澆濕,不能點放。捻軍則士氣高昂,勇猛衝殺,與湘軍展開白刃格鬥。半日之內,連斬總兵蕭德揚、提督楊得勝、蕭集山蕭長清、布政使銜候補道蕭德綱等湘軍將領,殲滅敵軍3000餘人,收降數千人,取得了入陝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

評論

此戰,西捻軍始終掌握著戰場上的主動權。先是運用流動戰術,主動出擊,調動敵人,誘敵追擊,使敵人疲憊不堪;然後是選擇有利戰場,預設埋伏,將敵誘至伏擊圈,步騎協同,將敵包圍;最後通過白刃格鬥大獲全勝。湘軍方面則盲目追擊,處處被動,被捻軍牽著鼻子走,戰鬥力被拖垮,最後陷入重圍,大敗於十里坡,從而取得入陝以來的一次大勝仗。劉蓉也因此被革職回籍。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