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

柳州市

柳州(壯文:Liujcouh)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地形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稱“壺城”。又叫龍城,龍城的名字源於南朝梁。柳州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山水景觀獨特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作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有著山清水秀地乾淨的美譽。工業經濟總量占比居廣西首位,約占廣西總工業的1/4。柳州是一座漢族、壯族等30多個民族相聚而居的城市,民族風情獨具神韻,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和侗族的樓,堪稱柳州“民族風情四絕”。

基本信息

歷史

從考古發掘到的文物來看,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裡生活著“柳江人”。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稱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設龍城郡。柳州是南中國古人類“柳江人”的發祥地。古人類文化遺址有白蓮洞遺址(舊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約30000─7000年)、大龍潭鯉魚嘴遺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約7000年)、蠻王城遺址(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約4000年)以及柳江兩岸台地、藍家村台地、九頭山、甘前岩等古人類文化遺址,此為柳州之原始地域。

先秦時期,柳州屬百越之地,有西甌、駱越等百越分支。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雎為統帥,發兵五十萬,開始進行長期的秦攻百越之戰,與譯吁宋、桀駿率領的西甌軍遭遇第一次戰爭付出慘重代價,屠雎身亡。靈渠修通後,發動第二次戰爭,於公元前214年最終統一嶺南,設定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柳州地域屬桂林郡,但秦政權對地方控制力並不強。

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4年,秦將領南海郡尉趙佗擊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柳州地域屬南越國。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漢朝將領路博德平定南越國,在嶺南設定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等9郡,柳州地域設定潭中縣,屬鬱林郡,此為柳州建城的開端。。縣城址位處今柳州市魚峰區駕鶴山附近。潭中以地處潭水(今融江、柳江、黔江)中游得名,轄及柳江、柳城、鹿寨、象州、融水、來賓等縣地。地方主要由當地人管轄,土司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清“改土歸流”時期,柳州九頭山漢墓為這一時期代表。

新朝(公元9—23年),改鬱林郡為郁平郡,潭中縣為中潭縣,縣隸屬關係不變。

東漢(公元25—220年),復鬱林、潭中名稱。

三國孫吳鳳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為郡治所。

南朝齊(479—502年),桂林郡治所遷武熙縣(今象州縣),潭中縣仍屬之。南朝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從潭中縣分置齊熙郡,隸廣州,同時置轄齊熙縣,郡、縣均治今融水苗族自治縣縣城,轄及今融水等縣地。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十二月,潭中縣屬始安郡(治今桂林市),後屬馬平郡,潭中縣為馬平郡治所。

南朝陳(557—589年)潭中縣隸屬依舊。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潭中縣改名桂林縣,屬象州,州、縣治均設於今象州縣。同年又析桂林縣置馬平縣,縣治所設於今柳州市柳北區雀兒山附近“雙山”。大業元年(605年),撤象州,馬平縣屬桂州。大業三年(607年),桂州改稱始安郡,馬平縣屬之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馬平縣屬桂林。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屬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屬嶺南道。柳州始置時領馬平、新平、文安、賀水、陽德等5個縣。同年,改陽德縣為循德縣,改文安縣為樂沙縣。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柳州析出賀水縣改隸澄州。

貞觀七年(公元633年),柳州廢省樂沙縣(治所在今柳江縣白沙)入新平縣,並劃轄原隸龍州之龍城縣。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柳州廢省新平縣(舊治在今柳州市南)入馬平縣。貞觀八年(634年)以州境內柳江更名為柳州。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柳州增置轄洛封縣,並將循德縣析出劃歸嚴州。次年,柳州增轄原屬桂州的象縣。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柳州增劃轄原隸嚴州之洛容縣。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為龍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龍城郡復名柳州,並沿用至今。柳州城址位於今柳州市城中區東南濱江一帶。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柳州洛封縣更名洛曹縣。故唐末柳州轄馬平、龍城、象、洛曹、洛容等5個縣。轄及今柳州、柳江、鹿寨、柳城、宜州等市縣地。

五代時期,柳州先屬楚,後周時屬南漢,建制依舊。

宋朝時期,柳州屬廣南西路,鹹淳元年(公元1265年),移治柳城,即今柳城縣舊柳城。柳州初領馬平、龍城、象、洛曹、洛容等5個縣。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析出洛曹改隸宜州。嘉韋占四年(公元1059年),省象縣入洛容縣。宋末實轄柳城、馬平、洛容等3個縣。轄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鹿寨等縣地。

元朝時期,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柳州設安撫司,隸屬廣西道宣撫司。次年,廣西道宣撫司改為廣西道宣慰司,上隸同年置的潭州行中書省。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柳州改為柳州路,置總管府。治柳城。始終領轄柳城、馬平、洛容等3個縣,轄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和柳州地區的鹿寨等縣地。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潭州行中書省改為湖廣行中書省,廣西道宣慰司隨之改隸。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廣西道宣慰司又改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廣西兩江道宣慰司又改為廣西等處行中書省。

明朝時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從柳城遷回馬平縣,馬平縣從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為府治所,柳州府直轄馬平、洛容、柳城、懷遠、來賓、融、羅城等縣以及象、賓等州,其中,象州又領武宣縣,賓州又領遷江、上林等縣。柳州府隸屬廣西廣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柳州柳州
清朝平定南明後,相對的穩定使得柳州城成為廣東,貴州和湖南間的貿易中心,今魚峰區太平街一帶就有的太平圩,槎山圩,喇堡圩,上汀圩和思浪圩等。清朝時期,柳州府隸屬廣西省,初領馬平、洛容、柳城、羅城、懷遠、融、來賓、武宣、上林、遷江等10個縣以及賓、象等2個州。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柳州府析出賓州直隸廣西省,並析出武宣、來賓、上林、遷江等4個縣改隸賓州。清雍正十年(1732年),柳州設古州運館,辦理柳古(今貴州榕江縣)間航運之倉挽運業務。柳州主要向南方輸送木材,糧食,並向北運鹽。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柳州府復劃轄原隸賓州之來賓縣。故清末柳州府實轄馬平、雒容、羅城、柳城、懷遠、融縣、來賓等7個縣和象州。轄及今柳州市區、三江、融安、融水、鹿寨、象州、來賓和羅城等縣(自治縣)地。

民國2年(1913年)2月,國民政府公布《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各省一律裁府與州、廳,省下設道,改行省、道、縣三級,由道領縣。6月,設定柳江道,柳江道治馬平,轄馬平、懷遠、宜山、安化、象、河池、雒容、羅城、柳城、來賓、遷江、天河、融、思恩等14個縣,南丹1個土州,忻城1個土縣,永順正、永順副、永定等3個長官司。民國16年,廢道,各縣由省直轄。軍閥混戰時期,桂系在柳州大力發展金融業和製造業,但柳州曾於1928年遭受巨大火災,半城被燒毀。後拆除了大部分明代城牆,開建馬路。當時廣西省主席黃紹竑原策劃1928年將省會遷至柳州,在柳州大興城市建設,並在規劃中將魚峰路作為新柳州的中心,在大龍嶺興建了會展中心;三十米寬的魚峰路時為廣西第一路;輻射出的東大路,正南路等甚為繁華。民國19年(1930年)9月,廣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廣西民團組織暫行條例》。鑒於是年省局混亂,廣西獨創民團制度,設定民團區,柳州民團區轄馬平、柳城、融縣、三江、中渡、榴江、雒容、象縣、來賓等9個縣。

民國20年(1931年)1月1日,馬平縣改名為柳州縣。民國23年(1934年)3月10日,廣西全省在原桂林、平樂、梧州、柳州、南寧、百色、天保、龍州等8個民團區,劃設8個行政監督區。柳州行政監督區治宜山,轄柳州、柳城、融縣、三江、中渡、榴江、雒容、來賓、象縣、河池、南丹、天河、羅城、忻城、東蘭、思恩、宜北、宜山等18個縣。11月,柳州行政監督區析出來賓縣、象縣分別改屬南寧行政監督區和梧州行政監督區管轄。民國25年11月,柳州行政監督區析出宜山、東蘭、河池、南丹、思恩、忻城、宜北、天河等8個縣,改屬慶遠行政監督區管轄。同時增轄原屬桂林行政監督區之百壽縣,並遷治柳州。次年9月,柳州行政監督區之柳州縣易名為柳江縣。至民國29年3月,柳州行政監督區計轄柳江、柳城、融縣、三江、羅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壽等9個縣。

民國29年(1940年)4月由柳州行政監督區改設的第四行政督察區,治柳江。初轄柳江、柳城、融縣、三江、羅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壽等9個縣。民國31年(1942年)3月,第四區改為第二區,合併增轄民國29年4月由慶遠行政監督區改置的第七行政督察區及其忻城、宜山、河池、南丹、思恩、宜北、天河、天峨等8個縣,還劃轄第五區之象縣、來賓、遷江等3個縣,並析出原第四區的百壽縣直隸廣西省政府,析出原第七區的東蘭縣劃歸第五區管轄。同年7月,第二區又增設瑤山金秀設治局。民國36年,第二區裁撤瑤山金秀設治局。次年10月,第二區析出宜山、羅城、天河、思恩、宜北、河池、南丹、天峨等8個縣改屬第十區,同時,增轄原屬第三區之武宣縣。民國38年7月,第二區又析出武宣、來賓、象縣等3個縣改屬第十三區,析出融縣、三江等2個縣改屬第十五區。至是年9月止,第二區實轄柳江、柳城、中渡、榴江、雒容、遷江、忻城等7個縣。

1944年春,為打通從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桂柳會戰之後,桂林、柳州相繼被日軍占據。1944年11月~1945年6月,柳州曾被日軍占領。抗戰時期柳州城區遭受了大規模的破壞和焚燒。(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日本政府建交時放棄了對日賠款,不反對個人對日索賠。相應的從1979年~2004年,整個廣西壯族自治區共接受了日元無償援助:42.03億日元,以當時人口計算人均約280日元,日元協定貸款額:2177.92億日元,人均約14500日元,及部分技術交流。注意,因為各個時期日元實際價值不一致,真實值需要另外統計,這裡為各時期的直接加和,而且日本政府也聲明並非戰爭賠款。)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衡寶戰役之後,桂系和國民黨政府控制的軍隊18萬餘人收縮廣西,11月25日,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三四三團從沙塘方面進入並占領柳州。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魏伯任首任柳州市市長。

1958年7月19日,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大苗山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柳州專區。同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柳州市改屬柳州專區行署統一領導,但市人民委員會的政權機構不變,仍為專署一級組織。

1958年7月25日,鹿寨縣改屬柳州專區。

1960年,柳州市撤區,設立城中、雀兒山、魚峰、南站、柳南、紅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區直轄。

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縣更名為融水苗族自治縣。

柳州三江侗族鼓樓柳州三江侗族鼓樓
1967年,柳州市設立郊區。1969年,柳州市建立魚峰區和城中區。1971年,柳江縣、柳城縣、融安縣、鹿寨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改屬柳州地區。1972年,柳州市魚峰區、城中區合併為城區。

1974年,撤銷柳州市城區。1979年3月5日,設立柳州市柳北、魚峰、城中、柳南、鵝山等5個區。同時,撤銷柳州市郊區。同年9月11日,撤銷柳州市鵝山區,其行政區域併入柳南區。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劃轄原屬柳州地區的柳江縣、柳城縣。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設立市郊區(縣級)。

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區。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區成立地級來賓市,原屬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

2016年3月,撤銷柳江縣,設立柳州市柳江區。

人口

據《廣西統計年鑑2009》統計,截至2008年末,全市總人口約為301.66萬人,總戶數約為104.10萬戶,其中市區總戶數約為32.43萬戶;市區年末總人口約為102.83萬人,流動人口約有59.06萬人。市鎮人口約179.98萬人,鄉村人口約188.68萬人,市鎮人口比重約48.82%。截至2013年末,全市人口375.87萬人,其中市區常住人口約200萬人。從民族人口構成來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82萬人,占48.42%,少數民族人口為193萬人,占51.58%。

民族

柳州市是漢、壯、瑤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幾千年來一直是漢族和嶺南土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匯聚點,具有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沉積。柳州市總人口350萬人,市區人口179萬(包括流動人口),是一個多民族相聚而居的地區,居民的民族構成達30餘種。除漢族外,壯族苗族侗族瑤族回族仫佬族等48個少數民族的人口達180餘萬人,占全市總人口數的52%以上。有2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和融水苗族自治縣。另有少數民族鄉5個: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同樂苗族鄉高基瑤族鄉;融水苗族自治縣同練瑤族鄉滾貝侗族鄉;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壯族主要分布在江、柳城、安、鹿寨等縣和城區;苗族、侗族和瑤族主要分布在融水、三江兩縣;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城區和柳江、柳城縣;回族主要分布在城區和鹿寨縣。

地理位置

柳州市柳州市全景

柳州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中北部,地處北緯23°54′—26°03′,東經108°32′—110°28′。東與桂林市的龍勝、永福和荔浦為鄰,西接河池市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和宜州市,南界新設立的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象州縣、興賓區和忻城縣,北部和西北部分別與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貴州省黎平縣、從江縣相毗鄰。柳州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拔地奇峰畫卷開”的山水特點。這裡石山奇特秀美,岩洞瑰麗神奇,泉水幽深碧綠,江流彎曲明淨。清澈的柳江穿越而過,像一條綠色的玉帶,把市區環繞成一個“U”字形半島。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時,曾用“越絕孤城千萬峰”、“江流曲似九迴腸”的詩句,來描繪這個美麗的城市。

氣候

柳州柳州
柳州地處中亞熱帶向南亞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帶。影響柳州市的大氣環流主要是季風環流,夏半年盛行偏南風,高溫、高濕、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寒冷、乾燥、少雨,無霜期長。夏長冬短、雨熱同季,光、溫、水氣候資源豐富,但地區差異較大,北部各縣具有較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徵。

日照
太陽輻射量年平均為95~110千卡/平方厘米,南部多於北部,一年中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日照時數平均1250~1570小時。

氣溫
垂直溫差大於緯度溫差。中、南部多年平均氣溫為20.6℃,而北部山區則在16.5℃之間。氣溫自北向南漸增,年平均氣溫北部18.1~19.4℃,其餘20.1~20.7℃,年際變化北部小於中、南部,最高年與最低年相差1.3~2.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2~10.4℃,歷史上極端最低溫度為-2.5~-5.8℃,高寒山區可達-8℃以上。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2~28.9℃,歷史上極端最高氣溫為38.6~39.5℃。年總積溫5700~6800℃,南北相差1100℃。

降水
年總降雨量1345~1940毫米,但地區分布和季節變化很大。雨季一般始於四月下旬,終於9月上旬初,這期間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雨量分布,北部多於南部,山區多於平原,融水縣貝江流域為柳州市的一個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蒸發量1600~1700毫米,自南向北漸減,南部超過1700毫米,大於降水量,為半濕半乾狀態,而北部的降水量多超過蒸發量,氣候濕潤。

氣象災害
柳州市氣象災害主要有:
春季低溫陰雨和乾旱,夏季的暴雨洪澇和雷雨大風,局部地方春夏之交季節有冰雹,秋季寒露風和秋旱,冬季的寒潮霜凍害。

行政區劃

柳州市轄5個市轄區(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柳北區、柳江區)、3個縣(柳城縣、鹿寨縣、融安縣)、2個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另外,柳州市設立了以下經濟管理區: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柳東新區(柳州汽車城)和陽和新區(陽和工業園)。

宗教

柳州市有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4種宗教。有佛教協會、伊斯蘭教協會、天主教愛國會、天主教教務委員會、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基督教協會6個宗教社會團體。

城市榮譽

柳州柳州
1、全國最早進行綜合改革的試點城市。
2、全國“科技經濟體制綜合配套試點城市”。

3、全國首批“最佳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

4、國家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試點城市。

5、全國科技強警建設試點城市。

6、國家技術創新試點城市。

7、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8、國務院批准的一類口岸城市。

9、2002年,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確定柳州為中國“二十一世紀城市規劃、管理和發展”試點城市。

10、《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試點城市。

11、“山清水秀地乾淨”、“柳江河是廣西最大的品牌”、“全國找不出第二條這樣的河”,這是2006年溫家寶總理在視察柳州時對柳州的褒獎。

12、2009年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13、在《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柳州市名列“政府推銷能力、城市環境舒適度、城市自然環境優美度”三項城市競爭力前10名。

14、在“2009中國經濟發展論壇”上柳州市榮獲:2009中國經濟科學發展十佳城市、2009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

15、2009年,第九屆中國經濟論壇上榮獲“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稱號。

16、2010年,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上榮獲“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新銳城市名片獎”。

17、2010年,榮獲2009年“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18、2010年,柳州市被授予2009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19、2010年,榮獲“首批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

20、2010年,柳州躋身“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城市”之列,並獲得最高8000萬元的專項補助資金。

21、2010年,國家科技部向柳州市授予“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牌匾。

22、在“2010中國經濟發展論壇”上柳州市榮獲:2010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2010中國經濟轉型示範城市和2010中國最具競爭力特色經濟市,成為全國唯一獨攬三項殊榮的城市。

23、2011年,柳州市第五次捧回“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金色牌匾。

24、2011年,柳州市獲得中國體育行銷論壇十大體育行銷城市獎。

25、2011年度全國春節文藝晚會及春節特別節目評選揭曉,首次參加評選的《“美好柳州擁抱明天”2011年柳州市春節聯歡晚會》喜獲春節文藝晚會優秀作品獎。

26、2011年,政府英文網站國際化評比“中國柳州”名列全國第三,喜獲中國政府英文網站領先獎。2007年以來,“中國柳州”政府英文網站已連續四年榮獲優秀政府外文版獎項。

27、2011年,柳州市獲得“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稱號。

28、2012年,柳州市獲得“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

交通

柳州,是西部的交通樞紐。

鐵路

連線湘、渝、黔、滇、粵五省市,是溝通西南與中南、華東、華南地區的鐵路中樞。
普鐵:柳州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柳州位於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湖南省、雲南省五地區中心,主要有湘桂鐵路、黔桂鐵路、焦柳鐵路,鐵路交通便利。規劃鐵路有柳肇鐵路、柳韶鐵路。
高鐵:柳南城際鐵路客運專線(柳州至南寧)、衡柳高鐵(衡陽至柳州)。

公路

境內高速公路及國道縱橫交錯,向南4小時可達海岸港口,向北可貫通中、西部腹地,是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
國道:209國道、321國道、322國道、323國道。 
高速公路:桂柳高速公路、柳南高速公路、柳州北環繞城高速公路、三柳高速公路、桂三高速公路柳梧高速公路、柳武高速公路、陽鹿高速公路、宜柳高速公路。

航運 

水路可上溯貴州,下航港澳。柳州港位於柳州市境內,是地方性內河主要港口,為以腹地商品出口為主兼顧貨物中轉、旅遊服務的內河綜合性港口。柳江穿城而過,柳州口岸是1990年對外開放的國家一類內河口岸,沿著柳江可到梧州、廣州、香港、澳門乃至出海,可常年通航500噸級船隻。

空運

民航柳州白蓮機場達到國家4D級標準,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航線。

市內交通

普通公交:截至2014年,柳州恆達巴士公司運營線路94條,線路總長2256.85公里(2008年:1813.7公里),覆蓋柳州市城區和郊區以及柳江區。
快速公交:2013年12月30日,柳州快速公交系統(BRT)通車。
水上公交:2014年3月31日,柳州水上公交系統運營。
票價:市內普通公交票價1.00元,郊區線普通公交票價1.0-2.4元。市內空調公交票價2.00元,BRT票價1.00元換乘免費,水上公交票價2.00-3.00元。
計程車:柳州計程車起步價6元,每公里1.70元。
公共腳踏車:柳州2013年9月30日開通腳踏車租賃服務。

經濟與商業

經濟

柳州號稱中國西部的工業重鎮,是廣西有名的工業城市,是西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物流中轉站。柳州東臨粵、港、澳,南接北部灣,西靠雲、貴、川,北抵長江中下游,形成了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和東部沿海的經濟區位。柳州已形成汽車及零部件、鋼材、家電、機電產品、建材、農副產品、服裝、日用消費品等批發市場,商業網點服務功能完善,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物流業快速發展。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GDP)1571.05億元,比上年增長10.6%。人均GDP超過4.1萬元,折合近6500美元。201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46.0億元,增長11.7%。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2120.8億元,增長8.5%;工業總產值4406.0億元,增長10.0%;財政收入316.6億元,增長11.1%;固定資產投資1765.5億元,增長16.0%。

2015年,柳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11億元,增長8.0%;工業總產值4573億元,增長4.0%;固定資產投資2048億元,增長16.0%;財政收入343.8億元,增長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0億元,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2元,增長10.0%;農民人均純收入9553元,增長11.0%。城鎮登記失業率3.9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全年累計上漲1.7%。

第一產業
201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3.31億元,按上年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1%。其中,農業產值151.07億元,增長5.5%;林業產值22.33億元,增長6.0%;牧業產值73.92億元,增長3.2%;漁業產值7.32億元,增長8.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67億元,增長10.5%。

201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09.0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55千公頃,增長0.13%。其中,糧食種植面積170.29千公頃,增加1.44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1.84千公頃,增加0.89千公頃;甘蔗種植面積109.92千公頃,減少4.93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90.65千公頃,增加1.65千公頃;果園面積50.65千公頃,增加2.74千公頃;桑園面積31.54千公頃,增加0.37千公頃;茶園面積12.62千公頃,增加0.7千公頃。

第二產業

柳州,是西部的工業重鎮,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全市工業涵蓋30多個行業,現有工業企業2500多家,其中大型企業11家,5家進入全國500強(柳州鋼鐵(集團)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團、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已形成以汽車、機械、冶金為支柱產業,製藥、化工、造紙、製糖、建材、紡織等傳統產業並存的現代工業體系,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較高市場占有率的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柳州工業發達,支柱產業包括以東風柳汽,上汽通用五菱等大型汽車集團公司為代表的汽車製造業,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機械製造業和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為代表的冶金業,以廣西花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金嗓子喉寶為代表的製藥業,以兩面針為代表的輕工業等。

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150億元,比上年增長20.1%。2013年全部工業總產值4014.1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07.15億元,增長1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6%。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3752.5億元,增長13.3%。規模以上汽車、冶金、機械三大支柱行業工業總產值289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汽車工業總產值1713.8億元,增長18.4%;冶金工業總產值876.7億元,增長11.5%;機械工業總產值300.6億元,增長8.7%。

新區: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柳東新區

第三產業
柳州商業貿易活躍,素有“桂中商埠”之稱,擁有谷埠街國際商城、飛鵝商城、龍城五一路地下街、新時代商業港、溫州商貿城、飛龍新城及五星商業步行街等商貿中心。
柳州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來柳投資的各大百貨超市眾多,如:北京銀泰百貨,上海世紀聯華(廣西總部),深圳人人樂超市,南城百貨,優越百貨,長沙步步高百貨,南寧百貨,廣西夢之島百貨,台灣大潤發百貨等大型百貨超市。柳州本土實力百貨公司:柳州百貨公司(五星商廈)、柳州工貿、東都百貨、五象百貨和客家緣購物廣場等實力零售商。

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66.71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22.12億元,增長19.5%。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8.4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全年進出口總額28.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7.5%。其中,出口8.7億美元,下降3.5%;進口20.1億美元,下降9.1%。[5]2013年接待入境遊客16.74萬人次,增長21.5%。國際旅遊(外匯收入5882.45萬美元,增長23.6%。

社會

教育

廣西科技大學廣西科技大學
截至2013年,柳州市共有市屬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3所,專任教師1116人,在校學生1.79萬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98萬人,在校生5.56萬人,畢業生1.66萬人,專任教師3313人。普通國中招生4.12萬人,在校生11.65萬人,畢業生3.73萬人,專任教師7323人。普通國小招生4.96萬人,在校生27.71萬人,畢業生4.08萬人,專任教師13449人。特殊教育招生116人,在校生518人,畢業生50人。學前教育招生6.01萬人,在校生11.01萬人。

普通院校:廣西科技大學(本科)、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本科)、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專科)、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專科)、廣西科技師範學院柳州校區(專科)、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專科)、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專科)    
職業學校: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柳州市交通學校、柳州畜牧獸醫學校、廣西機械高級技工學校、廣西商業學校、柳鋼高級技工學校、柳州汽車運輸技工學校、柳州市技工學校、柳州化工技工學校、柳州民族中等專業學校、柳州地區技工學校、柳江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融安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三江侗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
普通高中:廣西柳州高級中學、柳州鐵一中、柳州地區民族高級中學、柳州一中、柳州市第二中學、柳鐵二中、柳州40中、柳州民族高中、柳州三中、柳州六中、柳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柳江中學、柳城中學、柳州市女子實驗高中、普通國中、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學、龍城中學、柳州二十八中、柳州八中、柳州十二中、柳州市第十三中學、柳州市第十四中學、柳州市第十五中學、柳州市第十六中學、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柳州市第二十五中學、柳州市第二十六中學、柳州市第二十九中學、柳州市第三十中學、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學、柳州市三十六中、柳州市四十五中學、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學、柳州市第二十中學、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學、柳州市四十七中學。

科技

2013年共獲科學技術獎59項。獲市級技術發明獎3項,其中,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56項,其中,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0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26項。專利申請量5245件,授權專利1405件。共簽訂技術契約77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1.65億元。

文化

2013年末全市共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1個,藏書總量1799千冊。文化館10個,民眾藝術館1個,博物館31個。

衛生

2013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2260個。其中醫院63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個,衛生監督機構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衛生院9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8個,診所(室)其他衛生機構881個。村衛生所(室)1045個。全市衛生技術人員2.6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0.87萬人,註冊護士1.1萬人。全市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8萬張,其中,醫院床位1.47萬張,衛生院床位0.33萬張。實際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民222.74萬人,參合率98.01%,比上年提高0.54個百分點。

體育

2013年全市共有公共體育場7個,體育館18個,練習館(房)32個,當年發展體育運動員665人,當年發展等級裁判員258人,柳州體育健兒在世界比賽中獲3枚銅牌,在全國比賽中獲6枚金牌,4枚銀牌。

環保

從2004年起,柳州大力整治環境,實施“碧水藍天”工程,使柳州在一舉擺脫中國“酸雨之都”的帽子的同時,還加大對城市中環境的保護,大力植樹造林、花,使原來“禿頂”的山體成為重新戴上“綠帽”的公園。2009年,柳州的“一山一公園”使柳州轉身一變成為“山水園林在城中,城在山水園林中”的美麗城市。
截至2008年末,柳州市綠地面積約為5674公頃,其中,公園綠化面積約為1656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約為4709公頃,建成區綠地率達32%,綠化覆蓋率達24.1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4.31平方米;現有森林面積45.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0.1%。2013年年植樹造林面積1.96萬公頃,比上年下降2.04%。全市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6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4.01萬公頃。

資源

柳州柳州
土地資源
柳州市土地總面積186.86萬公頃,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7.89%(其中市城區6.58萬公頃)。市內土壤大多數厚度適中,質地較好,適合開墾耕作,但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肥力較低。耕作型土壤大致可分為水稻土、紅壤、石灰土和沖積土4種類型。
生物資源
柳州市林木有杉、松、樟、楓、荷木、香椿等數十種,有豐富的水電資源。柳州盛產大米、玉米、甘蔗、花生、木薯、油桐、麻類等糧食和經濟作物,蔬菜有120多個品種,果類有柑、橙、柚、龍眼、梨、桃、李、柿、板栗、番石榴等20多種。
礦產資源
柳州城區並柳江、柳城兩縣已發現礦產12種,多為非金屬礦,其中已探明儲量8種,有大中小礦床26處,以水泥、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和白雲礦分布較廣。兩縣還發現大理石礦。融安、融水、三江和鹿寨四縣的礦藏主要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分散放射性元素、煤、冶金輔助非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建築材料非金屬共7類。
旅遊資源

柳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在以柳州為圓心的250公里半徑範圍內,集中了廣西80%的四A級以上旅遊風景區。柳州的北部地區和毗鄰的桂林市,共同構成享譽世界的大桂林旅遊風景區。

柳江柳江
柳江繞著柳州市區回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環水,形成一個巨大的“U”字,古籍稱其為“三江四合,抱城壺”,故又有“壺城”之稱,也有人將它形容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盆景”。

柳州市區內外由石灰岩構成的奇山峻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態,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自然景觀,而且柳州氣候溫和,四季長青,任何時候都很適合旅遊。市內大小公園十餘個,主要景點有紀念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的柳侯公園,湖光山色秀麗,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的龍潭公園,傳說歌仙劉三姐騎魚上天的魚峰公園,以岩溶洞景為主,瑰麗神奇的都樂公園,集遊樂文化和科普文化為一體的雀山公園,有“柳州外灘”之稱的江濱公園,於現塔文化歷史,具有宗教文化色彩的蟠龍山公園,中國第一座洞穴博物館白蓮洞和休閒度假勝地大橋、洛維觀光農業旅遊區等等。“柳州石玩天下奇”。柳州擁有目前全國唯一的奇石園-箭盤山奇石園,三個石玩專業精品館-八桂奇石館、魚峰公園石玩精品館和柳侯公園盆景園石玩館。馬鞍山下的石玩市場,讓你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柳州附近還有“世界瑤族第一鄉”金秀的聖塘山萬畝變色杜鵑融水苗寨元寶山的原始森林和貝江風光,侗寨的古建築風雨橋和鼓樓,象州的花池溫泉,融安大洲的民族度假村,宜州下梘河壯鄉風情。

柳州主要旅遊景點:柳州大龍潭、柳侯公園、立魚峰 、三江侗鄉、融水苗寨、東門城樓、雀兒山公園、八桂奇石館、廣西工學院、柳侯祠、蟠龍公園、九萬山、魚峰公園、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馬鞍山、程陽永濟橋、西來寺、響水風景區大橋、洛維農業旅遊區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都樂公園、都樂岩、箭盤山奇石園 、鵝山公園、江濱公園、象州溫泉療養旅遊區柳州清真寺、元寶山、紅茶溝森林公園老虎潭峽谷雷潭、丹洲古城、程陽景區、石門沖生態旅遊景區、香橋岩、天生橋。

文化

方言

國語、柳州話(屬西南官話)、客家話、壯語等。

宗教

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

民俗

瑤族歌舞瑤族歌舞
柳州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化和民族文化氣息。柳州市是壯族漢族瑤族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幾千年來一直是漢族和嶺南各土著民族經濟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匯集點,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文化沉積。柳州地區轄鹿寨、融安、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和古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等6縣1區。總面積26811平方公里。居住著壯、漢、瑤、苗、侗、仫佬等18個民族,總人口313.96萬人,其中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人口占68.41%。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展示了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柳州人善於以歌來表現自己的生活和勞動,抒發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戀愛有情歌,婚嫁有哭嫁歌,喪葬有哭喪歌,互相磐考比賽智力有磐歌,宴請賓客有勸酒歌和節令歌,祈神有求雨有祈禱歌;教育兒童有兒歌和童謠。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為“歌圩”亦稱為“歌節”。

文化遺產

柳州保存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全廣西範圍的3項,具有豐富的民族特色和城市自身積澱的文化特徵。
國家級:侗族大歌(柳州、三江)、桂劇(廣西)、彩調(廣西)、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柳州、三江)、壯劇(廣西)、苗族系列坡會群(融水)。
自治區級:柳州山歌 高沙鑼鼓 侗戲

土特產

沙田柚:沙田柚素有“果中珍品”、“天然罐頭”之美稱。在柳州歷史悠久,約二百多年。沙田柚形如梨形或葫蘆形,果面橙黃色,果頂呈“金錢底”狀。果實可食部分46%,果汁含量33%,含糖14.50%,含酸量0.46%,可溶性固形物16%,維生素C12.29mg/100mg,果實耐貯存,經貯2-3月後果實肉變軟,口味甘甜,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金桔:是柳州傳統特產水果,它具有“長壽果”的美稱。金桔果實呈橢圓形或卵狀,皮橙黃色或金黃色,光滑有光澤,果皮甘香,果實甘甜,含有人體所需的糖、酸、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物質,可作水果,也可入藥,有消氣化痰、生津止渴、除臭消炎之功效。金桔除可供食用外,還可加工成桔餅柑糖、果醬、果酒、蜜餞、罐頭等,遠銷東南亞各國。

雲片糕雲片糕
香菇:香菇多產於柳州地區三江融水、金秀等地,其中融水香菇年產量高達兩萬公斤,而金秀的“瑤山香菇”,融水的“懷寶香菇”則久負盛名,是傳統名特產品。香菇不僅味美,而且有降低血壓、防止膽固醇增多的功能,一直暢銷廣西區內外,供不應求。
雲片糕:雲片糕是廣西的名特產品,清乾隆年間便有生產,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優質的雲片糕25片一紮,用手一甩,可成扇形張開。又因其糖油充足,用火點燃可完全燃燒。其製作選料講究,精工製作,能保持細膩柔軟,雪白芳香,撕下一片片似雲彩一樣,故而得名。雲片糕以其雪白、軟、香甜及傳統獨特風味,贏得海內外朋友的喜愛和歡迎。
絞股藍:又名甘茶蔓七葉膽仙草。廣西金秀大瑤山生產的絞股藍被譽之為“絞股藍之王”和“南方人參”。經醫藥工作者研究發現絞股藍含有五十多種皂甙、甘茶蔓糖甙、糖類、維生素以及十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目前上市的絞股藍產品有絞股藍茶、絞股藍晶、絞股藍露和絞股藍沖飲等系列保健品。
雙季玉藕:主要產於柳江縣百朋鎮,春秋兩季均可栽培,表皮粉白色,肉厚節間短圓,熟食質粉易爛。
頭菜:是柳江縣里雍鎮的傳統名優特產,曾是古代宮廷貢品,里雍頭菜經里雍鎮農民特製,具有獨特風味,香味濃郁,口感好,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碰柑:又名蘆柑,果皮鬆而易剝,果實品質佳,味甜脆,耐貯藏,產量高,主要產於我市紅星園藝場、郊區石碑坪鎮
大紅柑:外觀艷麗,味甜而清,香味濃郁,果實偏圓形,果皮橙黃色,有光澤,肉汁嫩,耐貯運,主要產於市鷓鴣江園藝場。
甜竹筍:含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及維生素等營養成份,加工品有清水筍、筍乾、筍絲等,可採用烤、炒、燜等不同的烹調食用方法,味香口感好。
八婆豆腐:是柳州市豆製品公司的傳統加工產品,採取廣西優質黃豆,調味及純淨柳江河水,經過嚴密的技術製作,真空包裝而成,是區內外名優綠色食品之一,具有色、香、味為一體獨特風味,可素食或拌肉食。

風味美食

粉面類螺螄粉桂林米粉、煎餃、饅頭、小籠包、豆沙包、花捲、香腸卷、水晶包、叉燒包、叉燒涼拌粉、牛腩酸筍粉、鮮肉煮粉、家鄉餅、鮮肉米餃、鮮肉卷粉、老龍面、雙冬水餃、冬茹雲吞、油炸水餃。
糕品類:椰蓉軟糯糕、蓮蓉水晶餅、新騎士橙角、涼糕、瓊脂粉、雞蛋糕。
油品類:水油堆、燈盞饃、油炸麵包、香麻炸炊棗、蜂巢炸芋角油炸芋頭盒、香脆豆沙餅、蛋皮春卷、冰花鳳凰球、油炸西多士、脆皮麻蓉堆、脆皮油堆、冰花拌沙堆、蝦威水角。
甜品類:果脯八寶飯、椰茸球、蒸餅、碗仔粑、豆漿綠豆粥甜玉米、甜銀耳湯、玉米粥、清補涼、涼粉。
雜食類:糯米球、釀豆腐、釀冬菇腐竹肉丸、牛鮮子、椰茸蟹王角、螺螄、露水湯圓、四味珍珠包、荷葉棕、蛋黃連蓉包、香腸花捲雞球大包、傳統艾粑粑、鮮明水晶包、龍城馬打滾、龍城豆粉饃
民族風味辣椒骨蒸棕、馬蹄糕、茶葉飯、蒸葉糕、柳州牛腩蘿蔔湯、牛肉串、涼拌粉、紅油螺螄、雞絲柚皮、侗鄉肉串、龍城燒蔗、豆腐釀、煮乳狗、竹串蝦、白切雞、糟香肥腸、酸魚、酸肉、淮杞燉骨髓、侗族打油茶、釀辣椒、獅子頭肉丸。

名人

柳州名人朱芳雨柳州名人朱芳雨
歷史名人:楊廷理、張翀、徐啟明、張任民
體育明星李寧、江鈺源、朱芳雨、姜薇、謝賽克、陸永
著名歌手:後弦、嚴噹噹、韋唯
藝術家:郭妮、姚上德、石進、黑色禁藥、天衣有風
企業家:江佩珍
科學家吳學謀
影視明星:熊欣欣
明星莫虎
外地遷移來柳州的名人:柳宗元

著名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
廣西金嗓子有限責任公司
柳州英騰軟體有限責任公司
東風柳州汽車
廣西魚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柳州市藍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柳州市歐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柳州橋樑

柳州市區內共有十餘座跨江大橋,故被稱為橋的“博物館”,這些橋分別是:柳江大橋(一橋)、河東大橋(二橋)、壺東大橋(三橋)、柳州壺西大橋(四橋)、文惠橋、紅光大橋柳州鐵橋雙沖大橋文昌大橋柳州三門江大橋陽和大橋靜蘭大橋洛維大橋等。

六座立交橋分別是:勝利立交橋龍屯立交橋陽和立交橋蓮花立交橋飛鵝立交橋潭中立交橋等。
在建四座跨江大橋分別是:廣雅大橋、鷓鴣江大橋、白露大橋、湘桂鐵路柳江雙線特大橋。

柳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柳州又稱龍城,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是南方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早在5萬年前就有“柳江人”生活在這裡了,從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柳州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良好的人文歷史景觀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是國家甲級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和經濟中心。柳州市轄有4個城區、1個郊區和柳江縣、柳城縣,總面積5280多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50多平方公里,總人口170多萬,市區人口是84萬,有20多個民族。
景點三江侗鄉 | 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 | 柳州東門城樓 | 都樂公園 | 箭盤山奇石園 | 江濱公園 | 柳侯公園 | 龍潭公園 | 蟠龍山 | 雀山公園 |魚峰公園 | 鵝山公園 | 馬鞍山公園 | 象州溫泉療養旅遊區 | 融水苗寨 | 金秀大瑤山 | 九萬山 | 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 | 都樂岩風景區 | 立魚峰風景區 | 柳州捲菸廠 | 程陽永濟橋 | 程陽八寨 | 西來寺 | 柳侯祠 | 侗族八寨 | 鹿寨香橋風景名勝區 | 柳州奇石城 | 魚峰山 |大龍潭風景區 | 都樂岩 | 聖堂山 | 風雨橋 | 三江鼓樓

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名單

哈爾濱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經濟論壇公布了《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名單》。

廣西壯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南寧市青秀區 | 興寧區 | 西鄉塘區 | 良慶區 | 江南區 | 邕寧區 | 武鳴縣 | 隆安縣 | 馬山縣 | 上林縣 | 賓陽縣 | 橫縣
柳州市城中區 | 魚峰區 | 柳北區 | 柳南區 | 柳江縣 | 柳城縣 | 鹿寨縣 | 融安縣 | 融水苗族自治縣 | 三江侗族自治縣
桂林市象山區 | 秀峰區 | 疊彩區 | 七星區 | 雁山區 | 陽朔縣 | 臨桂縣 | 靈川縣 | 全州縣 | 平樂縣 | 興安縣 | 灌陽縣 | 荔浦縣 | 資源縣 | 永福縣 | 龍勝各族自治縣 | 恭城瑤族自治縣
梧州市萬秀區 | 蝶山區 | 長洲區 | 岑溪市 | 蒼梧縣 | 藤縣 | 蒙山縣
北海市海城區 | 銀海區 | 鐵山港區 | 合浦縣
防城港市港口區 | 防城區 | 東興市 | 上思縣
欽州市欽南區 | 欽北區 | 靈山縣 | 浦北縣
貴港市港北區 | 港南區| 覃塘區 | 桂平市 | 平南縣
玉林市玉州區 | 北流市 | 容縣 | 陸川縣 | 博白縣 | 興業縣
百色市右江區 | 凌雲縣 | 平果縣 | 西林縣 | 樂業縣 | 德保縣 | 田林縣 | 田陽縣 | 靖西縣 | 田東縣 | 那坡縣 | 隆林各族自治縣
賀州市八步區 | 鐘山縣 | 昭平縣 | 富川瑤族自治縣
河池市金城江區 | 宜州市 | 天峨縣 | 鳳山縣 | 南丹縣 | 東蘭縣 | 都安瑤族自治縣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巴馬瑤族自治縣 |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大化瑤族自治縣
來賓市興賓區 | 合山市 | 象州縣 | 武宣縣 | 忻城縣 | 金秀瑤族自治縣
崇左市江州區 | 憑祥市 |寧明縣 | 扶綏縣 | 龍州縣 | 大新縣 | 天等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