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縣

興業縣

興業縣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新縣。 位於玉林市與貴港市之間的廣西主要產糧區玉貴走廊之上,是玉林市的西大門,往東面向廣東、海南等沿海經濟發達省份,背靠發展潛力巨大的廣西腹地,往南毗鄰北海、欽州、防城港等沿海城市,是雲貴川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建縣以來,興業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先後榮獲自治區綜治模範縣、自治區市容“南珠杯”競賽進步城市獎、廣西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獎、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多項榮譽稱號。 2007年,興業縣轄13個鎮,214個村(街)。縣境總面積1487平方公里。2012年興業縣生產總值98.26億元,同比增長12.8%,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增速比2011年提高2.7個百分點,比玉林市高1.8個百分點,比全區高1.5個百分點。2013年末人口76.35萬。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興業縣興業縣
興業縣位於廣西東南部,總面積1486.7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石南鎮

興業縣位於廣西東南部,區位優勢突出,面向粵港澳,背靠大西南,與貴港市、欽州市及玉林市玉州區、福綿管理區、北流市接壤。興業縣自建縣以來就狠抓公路交通建設,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汽車的目標。城鄉交通網路的進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使地方經濟建設駛入快車道。交通十分便利,境內已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黎湛鐵路和324線國道貫穿全境,正在建設中的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該公路的建成將使興業成為桂東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

興業縣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地處桂東南,面向廣東、海南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鄰近北海、欽州沿海經濟開放區。自然條件優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充足,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8度,無霜期345.5天,降雨量1592毫米。土地肥沃,物華天寶。歷來盛產稻米,是廣西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已實現糧食畝產噸糧田縣目標,荔枝、龍眼、柑橙、香蕉等水果,茶葉、春煙、蔬菜、甘蔗等作物,品種繁多、質優量大。境內蘊藏豐富的石灰石、花崗岩、瑩石礦等資源。

興業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被譽為“嶺南第一岩”的鹿峰山龍泉岩風景區;有景色宜人的燕山湖風景區;有始建於宋代的石嶷文塔;以及廣西保存最大最完善的龐村清代民居群;還有中共興業縣特支舊址、桂東南抗日游擊區辦事處、興業抗日武裝起義舊址等。 興業縣有兩座110千伏和八座35千伏的變電站,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區域性供電網路,年供電11.6億度。通信十分發達。全縣15個鄉鎮均開通了國內外直拔電話,無線尋呼、行動電話網路復蓋全縣。

2006年,興業縣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工業化、城鎮化為主導方向,不畏艱難,開拓進取,加快建設步伐,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全面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5.78億元,增長13.9%;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7.8%、24.6%和17%,產業結構調整為48∶23∶29。完成財政收入2.011億元,增長20.0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1億元,增長19.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1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億元,增長14.5%。

千年古郡開新宇,今日興業展雄風。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興業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搶抓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努力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全面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興業進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打好基礎。

養殖業穩步發展

圍繞“率先建設廣西現代農業示範縣”目標,按照“5110”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業產業化水平穩步提升。建成了2個國家級、6個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培育了自治區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其中3家列入了廣西規模以上工業500強農業龍頭企業;。2010年,全縣共出欄家禽8526萬羽;肉豬出欄73萬頭;實現漁牧業總產值35億元。

科教文衛

興業縣  興業縣
教育

興業縣是玉林撤地設市新建立的縣,地處桂東南,管轄15個鄉鎮,213個行政村(街〕,總面積1486.7平方公里,63萬人口。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狠抓校方,加快了教育事業發展步伐,早在95年就基本實現“兩基”。現全縣有學校239所,其中國小204所,國中30所,高中4所,中等職校1所。校園總占地面積289.5萬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72.9萬平方米,有中國小生1050341人,教職工7551人。

興業縣積極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新建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136幢,新建成國中8所,每個鄉鎮、村創建有“成人文化培訓中心”、“農民文化學校”,積極改造中國小危房,新添置圖書近100萬冊,教學設備基本配套,電化教學普通採用,辦學條件根本改善,有17所中國小成為玉林市“辦學條件合格學校”。現興業高中、石南一中、石南三中、沙腦中心校成為玉林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幾年來,興業縣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積極引導中國小校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程教學渠道上,積極探索教育督導評估新路子,推進素質教育;大力調整校點市局結構,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水平。在全縣15個鄉鎮設立了“中國小財務核算中心”,採取集中管理、分校核算,規範了中國小會計行為,嚴肅了財經紀律。

文化

民眾文化蓬勃開展。五年來,共舉辦各種文藝晚會100多場。演出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部分節目獲自治區、市級獎勵。其中,自編自演的粵曲清唱《夜訪農家》參加廣西“八桂群星”農民文藝匯演,榮獲四個獎:演出二等獎、組織獎、創作獎和優秀演員獎;自編自演的歌曲《兵心常在》獲廣西第五屆殘疾人藝術匯演三等獎等等。幾年來,鄉鎮(村)文化娛樂中心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呈現勃勃生機。縣影劇院也於 1998年維修一新,第一個實現縣“十大民心工程”之一。

“知識工程”工作穩步推進。鄉鎮圖書館從建縣前的6個,發展到今天的15個,村級圖書館(室)也增加到100多個,實現全縣行政村50%以上都有圖書館(室)。為此,該縣被評為廣西“知識工程”先進縣,山心圖書館獲廣西鄉鎮一級圖書館,石南鎮政府獲廣西鄉鎮圖書館建設獎,葵陽圖書館獲市鄉鎮一級圖書館,縣委宣傳部黎德勝部長被授予“廣西‘十佳’鄉鎮圖書館建設領頭人”稱號。自治區“知識工程”指導委員會和中央電視台記者先後到興業山心圖書館和葵陽圖書館採訪,拍攝有關材料,向全區、全國宣傳。

圖書館(室)的不斷增多,讀書活動的廣泛普及,對興業縣農民民眾學習科學知識,充實生活,消除愚昧,反對封建迷信,以及推動縣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1999年,山心鎮農民李振盛靠讀書致富,其事跡被整理成文字材料和圖片,參加全區農民讀書成果巡迴展,影響很大。

文物保護維修工作紮實有效。全縣21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重視和保護,民眾文物意識加強。幾年來,解決了桂東南武裝起義指揮部舊址界址劃定問題(位於城隍);成立搶修孔廟領導小組,搶救孔廟;維護和修繕被人為破壞的石嶷山、石嶷塔;確定龐村清代民居群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申報自治區級;龍安綠鴉古冶鐵遺址獲定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電影發行放映走出低谷。幾年來,共組織放映100多場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和科學教育影片,起到了鼓舞人民,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的作用。先後與“甲天下”菸草集團、CTL王牌電視集團、創維電視集團、小天鵝洗衣機集團聯姻,開展“萬場電影”下鄉活動,免費為農民民眾放映故事片和科教片800多場。既解決了農民看電影難的問題,又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更為電影帶來生機。

文化市場管理健康發展。目前,全縣共有音像店19家,餐飲卡拉OK31家,電子遊戲機室11家,網咖37家,桌球室5家,印刷企業4家,複印打字室17家,露天音樂茶座16家。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整個文化市場井然有序,健康發展。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建立和健全各項制度,完善文化市場守則,加強辦證管理。對全縣所有文化經營點進行重新檢證、登記,重新發證,切實解決了業主“辦證難”的問題。

衛生

興業縣衛生局於1997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是縣人民政府主管衛生工作的職能部門,內設辦公室、衛生法制與監督股、業務股3個職能股(室),轄縣級直屬醫療衛生單位3個,鎮中心衛生院1個,鄉鎮衛生院11個。截止2001年年底,設有病床392張,職工幹部總數610人,其中衛技人員576人。有村衛生所204家,鄉村醫生572人。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了以縣直醫療衛生單位為中心、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級衛生組織為基礎的上級醫療預防保健服務體系。

1999年,縣衛生局被評為興業縣行風評議“合格單位”;2001年縣人民醫院榮獲國家衛生部授予“二級甲等醫院”稱號;1999年元月蒲塘中心衛生院以玉林市最高分獲國家衛生部授予“一級甲等醫院”稱號;2001年全縣有大平山衛生院等9家鄉鎮衛生院通過審評,達到“一級乙等衛生院”水平。

體育

幾年來,興業縣認真貫徹《全民健身計畫綱要》,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1998年一舉奪得“全國體育先進縣”稱號,實現縣“十大民心工程”之二(蒲塘鎮也獲“全國體育先進鄉鎮”)。全縣共有鍛標適齡學生9萬多人,及格級以上8萬多人,達標率85%以上。

目前,整個興業縣有大型體育場1個,體育館2座,籃球場 570個,400米田徑場2個,200米—350米田徑場13個,游泳池2個。每所學校至少有桌球台、籃球場、沙坑、600米跑道等體育場地設施。共有15所學校成為縣體育傳統項目訓練點。去年,爭取到上級贈送價值10萬元的全民健身樣板工程器材,並安裝在縣體育場上。從此,每天來健身的民眾絡繹不絕,健身風氣大大增強。

體育競技結碩果。五年來,該縣共舉辦各類體育競賽活動150多次,直接參賽人數超過20萬。參加市級以上比賽16次。在各級比賽中,都有令人振奮的好成績。其中,破6項自治區級記錄,12項市級記錄,6項縣級記錄。縣業餘體校設籃球、桌球、田徑、游泳等四個訓練項目,共有5名教練,一切活動正常。幾年來,共向市級體校輸送優秀運動員100名,向自治區輸送10名。

旅遊資源

興業縣山川秀麗,山巒起伏,風景名勝頗多。有被譽為“嶺南第一岩”的龍泉岩風景區,燕山湖風景區、鐵聯水庫風景區景色宜人,有始建於宋代的石嶷文塔、龐村清代民居群,還有中共興業縣特支舊址、桂東南抗日游擊區辦事處、興業抗日武裝起義舊址等。龐村清代建築民居群系興業縣梁純庵(首富)及其子孫所建。位於興業縣城東面一公里的龐村內,現存民宅二十八座,建築面積約15000平方米,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房屋方向皆壬丙兼亥已,基本上屬硬山擱檀式結構,一底一擱、翹脊、重檐、歇山頂,梁檐有幫,幫雕穿花;牆體為青磚包皮、內襯泥磚,每座設有屏風;檐下、屋頂下繪有彩色的“裙畫”,屋檐、窗額有精美的雕刻,手工精細,惟妙惟肖。

李宗仁屯兵發跡遺址當年為少壯派下級軍官的李宗仁將軍落難在此屯兵“得天地之靈氣而連升三級”,設立幹校、培養骨幹隊伍,為今後平定廣西打下堅實的基礎。

鹿峰山石林公園既有華山之險,又有泰山之奇,更有黃山之美。山上奇峰疊出,溝壑深幽,樹木蒼翠,一壁千仞,古藤直瀉,鳥語花香,山迴路轉。使您遐想聯翩,心曠神怡,既驚嘆歷史的天造地設,更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龍泉岩風景區位於玉林市興業縣城隍鎮東一公里處,整個景區占地面積2.7平方公里。由龍泉岩、龍泉湖、鹿峰山石林公園、李宗仁屯兵遺址等幾個主要景點組成。龍泉岩全長1256米,由眾多的喀斯特溶洞及地下暗河構成。岩內鐘乳石、石筍、石幔、石花、石柱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更令人驚奇的是,岩洞內棲息著成千上萬隻大蝙蝠,倒掛串連,形成一道亮麗的景觀。

歷史沿革

興業縣  興業縣
興業縣境,唐虞時為南交地,夏商為荊蠻徼外地,周末為西甌、駱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平嶺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縣地屬桂林郡。西漢,高祖三年,南海尉趙佗兼併桂林、象二郡建立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今縣境屬南越。

元鼎六年,武帝平南越,將桂林、南海、象三郡分置南海、鬱林、蒼梧、珠崖、儋耳、交趾、合浦、九真、日南9郡。今縣境屬鬱林郡。三國吳時,置陰平縣。

晉朝,今縣境為陰平縣地。太康元年,陰平縣改名郁平縣。

南朝,今縣境在宋、齊、梁三朝時,為郁平縣地,屬廣州刺史部的鬱林郡。

梁朝改屬定州,後改屬南定州。陳天嘉二年,鬱林郡分置石南郡,析郁平縣分置石南縣。石南郡和石南縣治所位置均在今古州肚,隸屬於南定州。隋朝,郁平縣和石南縣初屬南定州。開皇十年,改屬尹州(今貴港市)。

大業二年屬郁州,三年又改屬鬱林郡。大業十二年,析石南縣分置興德縣,治所在城隍村,即今城隍鎮,後撤銷。

唐朝,武德四年,復置興德縣,與彰平、石南屬南尹州,貞觀九年改屬貴州。麟德二年,析興德縣分置潭栗縣,治所在今大平山鎮;析石南縣分置興業縣,治所在今興業縣城區北部。興業縣建置自此開始。潭栗、興業縣與興德、郁平、石南均屬郁州,乾封元年改屬鬱林州。建中二年,廢石南縣併入興業縣。唐末,今縣境有興業、郁平、興德、潭栗等4縣,隸屬鬱林州。

五代十國,今縣境仍設興業、郁平、興德、潭栗4縣,屬鬱林州。宋朝,開寶五年,廢郁平、興德、潭栗3縣併入興業縣,為鬱林州治。至道二年,鬱林州治遷至南流縣。興業縣仍屬鬱林州。鬱林州治在興業縣地前後共330年。

元朝,興業縣屬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嶺南廣西道(後改廣西兩江道、廣西行中書省)鬱林州。明朝,興業縣和鬱林州屬廣西行省(後改布政使司)梧州府。

清朝,興業縣初屬廣西省。雍正三年八月,鬱林州改為廣西省鬱林直隸州,興業縣屬之。

中華民國,今縣境仍設興業縣,縣治在今石南鎮環江村。民國二年(1913年),興業縣屬廣西省鬱江道,三年,改屬蒼梧道,民國十五年,改屬廣西省。民國十九年,興業縣屬鬱林民團區,民國二十一年四月,改屬梧州民團區。民國二十三年三月,改屬梧州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五年九月,屬潯州行政監督區,十一月,又改屬鬱林行政監督區。民國二十九年四月,屬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公署(下同),民國三十一年三月,屬第三區,民國三十六年三月,屬第八區,民國三十六年四月至民國三十八年,屬第九區。

1949年12月1日,興業縣解放,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興業縣臨時軍政委員會,行使縣人民政府職能。1951年1月17日,成立興業縣人民政府,屬鬱林專區。1951年7月,興業縣屬容縣專區。1952年8月,奉廣西省人民政府令,並經政務院於1953年4月23日批准撤銷興業縣,原興業縣第一、二、三、四區劃歸鬱林縣管轄,改為第九、十、十一、十二4個區。1997年4月22日,經國務院批覆,撤銷玉林地區和縣級玉林市,設立地級玉林市。玉林市新設玉州區和興業縣。

行政區劃

2007年,興業縣轄13鄉鎮,原賣酒鄉改賣酒鎮:蒲塘鎮、賣酒鎮、小平山鎮、北市鎮、洛陽鎮、高峰鎮、沙塘鎮、山心鎮、城隍鎮、葵陽鎮、石南鎮、大平山鎮、龍安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興業縣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玉林市西北部,東鄰北流市,南靠玉州區,東北接桂平市,西北連貴港市,西南與浦北縣為界,在北緯22°33′~23°02′,東經109°39′~110°14′之間。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南接北部灣,經濟腹地廣闊,是玉林市東連、西靠、南出海之要衝。

地貌

興業縣屬桂東南丘陵區,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河谷盆地相間分布。

氣候

興業縣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光熱充足,無霜期長,雨量充沛。2012年,興業縣平均氣溫為22.3℃,比氣候標準值偏高0.1℃。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6.6℃,出現在7月22日。年極端最低氣溫為4.6℃,出現在12月31日。總降雨量為2167.9毫米,比氣候標準值偏多593.2毫米。年總日照時數為1289.7小時。比氣候標準值偏少280.2小時;無霜期365天,比氣候標準值偏多2.2天。

水文

興業縣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6條,其中流域面積10~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4條,流域面積50~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8條,流域面積1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4條。主要河流有鬱江水系武思江、瓦塘江、畫眉河、大洋河,南流江水系定川江及羅望江的支流大良江、三山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4年,興業縣土地總面積1486.7平方公里。2012年,興業縣耕地面積33840.48公頃,占興業縣土地總面積的23.05%;園地面積18570.53公頃,占興業縣土地總面積的12.65%;林地面積66953.86公頃,占興業縣土地總面積的45.61%;草地面積5768.54公頃,占興業縣土地總面積的3.93%;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11161.87公頃,占興業縣土地總面積的7.6%;交通用地面積2041.92公頃,占興業縣土地總面積的1.39%;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4006.99公頃,占興業縣土地總面積的2.73%;其他土地面積4465.36公頃,占興業縣土地總面積的3.04%。

水資源

截至2014年,興業縣水資源總量14.9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3.1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77億立方米。人均擁有可利用水量約2200立方米。

礦產資源

截至2014年,興業縣探明的礦產有鉛鋅礦、鈦鐵礦、赤鐵礦、磁鐵礦、褐鐵礦、銀礦、錳礦、鋁砂礦、煤礦、石墨礦、石棉礦、大理石礦、石灰礦、銀硃礦、水晶礦、雲母石礦、方解石礦、花崗岩、螢石等19種。

動物資源

截至2014年,興業縣常見的野生動物有鷓鴣、斑鳩、杜鵑、麻雀、山雞、黃鸝、貓頭鷹、果子狸、小靈貓、野兔、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青竹蛇、水律蛇、廣蛇、虎紋蛙、原雞等。

植物資源

截至2014年,興業縣天然植被主要有熱帶松林、亞熱帶針葉林、季節性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山地常綠闊葉林、次生常綠針闊混交林、竹林、矮林灌叢、芒(茅)草叢和山地常綠落葉混交林十大類型。人工植被主要有森林、園林和農作物三大類型。常見植物有馬尾松、濕地松、加勒比松、柳杉、杉木、紅椎、白椎、火力楠、格木、荷木、桉樹、龍眼、荔枝、黃欖、玉桂、芒果、茶葉、李子、油茶、柿子、單竹、甜竹、麻竹、撐高竹、毛竹和廣寧竹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興業縣戶籍人口76.35萬人,其中:城鎮居民2.61萬人、農村居民73.74萬人、男性人口40.44萬人、女性人口35.91萬人、已婚育齡婦女14.37萬人。2013年全年出生人口0.89萬人,死亡人口0.34萬人,出生率為11.87‰,死亡率為4.6‰,自然增長率為7.26‰,流動人口6.7萬人。

民族

興業縣居住有漢族、壯族、布依族、瑤族、苗族、毛南族、回族、仫佬族、水族等12個民族成份公民,其中壯族為世居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山心鎮石櫃村、要古村、高田村和公和村。

經濟

綜述

2012年興業縣生產總值98.26億元,同比增長12.8%,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增速比2011年提高2.7個百分點,比玉林市高1.8個百分點,比全區高1.5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貢獻最大的仍是二產。第二產業對興業縣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總計為67.23%,拉動生產總值增長8.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貢獻率達到52.1%,拉動生產總值增長6.6個百分點,拉力較2011年提高1.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興業縣201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2.93萬噸,比2011年增加1.16萬噸,增長5.3%。其中,早稻產量10.56萬噸,增長3.7%;晚稻產量10.11萬噸,增長6.8%。全年生豬出欄72.92萬頭,增長4.8%,生豬存欄64.72萬頭,增長6.9%。家禽出欄8953.67萬隻,增長4.0%,家禽存欄2994.38萬隻,增長0.2%。全年肉類總產量17.06萬噸,同比增長4.4%,其中豬肉產量5.39萬噸,增長5.0%。禽肉產量11.56萬噸,比2011年增長4.2%。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03億元,同比增長5.6%,增幅比2011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其五大行業呈現全面增長態勢,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業產值13.91億元,同比增長6.6%,主要是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果蔬等同比皆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糧食作物產值增長5.3%、經濟作物產值增長4.5%、水果產值增長11.14%、蔬菜產值增長8.9%;二是林業產值2.19億元,增長3.4%;三是畜牧業產值38.17億元,增長4.4%;四是漁業產值0.77億元,同比增長9.41%;五是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99億元,同比增長15.0%。

第二產業

興業縣2012年全部工業總產值82.06億元,同比增長20.9%,工業增加值27.91億元,增長21.4%,拉動興業縣生產總值增長8.6個百分點,其對興業縣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52.1%,排各行業之首。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3.48億元,增長2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91億元,增長32.0%,規上工業總產值及增加值增速均排玉林市第一位;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18.58億元,增長5.6%,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7.00億元,增長5.5%。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4.9%。興業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較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水泥、飼料等支柱產品產量同比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水泥產量增長59.5%,水泥熟料增長110.2%,飼料產量增長37.5%。從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比2011年增長49.9%,輕工業增加值增長21.6%。

第三產業

2012年,興業縣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2012年興業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6.31億元,同比增長26.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4.53億元,同比增長36.22%,其中基本建設投資32.63億,同比增長34.39%;更新改造投資38.95億元,同比增長43.03%;房地產投資1.39億元,同比下降9.55%。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1.78億元,同比增長1.12%。全年興業縣新開工項目302個,竣工項目367個,累計完成投資90.1億元。3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投資總量52.99億元,增長57.11%。2012年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68.09億元,同比增長43.88%,其中工業技改投資37.07億元,同比增長40.7%,製造業投資53.09億元,增長43.5%。

2012年,興業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34億元,同比增長16.3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8.48億元,同比增長16.2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85億元,同比增長16.99%。

社會事業

綜合

2012年興業縣投入文化、教育、衛生、科技、計生等社會事業資金達5.06億元,增長17.5%,城鄉公共服務水平有效提升。

教育

2012年興業縣籌集資金2770萬元,實施校舍安全工程項目31個,建設校舍1.9萬平方米,開工建設縣特殊教育學校,全面完成三年職教攻堅工程。對1.18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費補助。

截至2013興業縣有學校239所,其中國小204所,國中30所,高中4所,中等職校1所。

文化事業

農家黨校

興業縣在文化素質高、家庭條件好、民眾威信高、“雙帶”能力強的黨員中心戶和“土專家”、學用科技示範帶動作用強的黨員戶成立“農家黨校”,截至2012年興業縣建成“農家黨校”231間,為農村黨員和民眾教育提供了良好平台。

興業縣各“農家黨校”根據本地實際編寫、編選、編錄一批實用鄉土教材,開展“點菜式”技能培訓,開設了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30多個培訓項目;並利用“遠程教育進農家”活動,建立了科技書籍、音像教材相結合的教材庫。興業縣編寫案例50個,收集整理案例95個,並建成了80個“農家黨校”示範基地。

交通

黎湛鐵路、324線國道和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從興業縣過境。興業縣有等級公路里程7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公里,一級公路33公里。興業縣13個鎮通硬化路,210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

名勝古蹟

燕山湖

燕山湖位於興業縣葵陽鎮鐵聯六閒村。燕山湖又名燕子大塘,其名由來已久,據說是因為每逢春天時節,許多燕子從燕山紛紛飛出,齊聚湖邊,在湖面上追逐嬉戲,翩翩起舞,呢喃歌唱,猶如群燕在舉行盛大的舞會,那情景蔚為壯觀。湖中之魚肥大甘美,無腥味,在興業頗有名氣。

龍泉洞

龍泉岩洞位於鹿峰山中部,此洞是地質變遷形成的喀斯特溶洞。曾經野蠻的嚮導路程1268米,遊覽時間約60分鐘,溶洞景觀一般一個"奇"字。號稱"嶺南第一嶺"和桂林蘆笛岩的"姐妹岩"。龍泉岩風景名勝區位於興業

縣城隍圩東面1.5公里處。景區由龍泉岩、鹿峰山石林公園等組成。占地面積約2.7平方公里,海拔在130米~380米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整個景區以山嶽景觀及溶洞景觀為主,田野及森林風光次之,山景、洞景、水景交相輝映。1995年被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

鹿峰山

興業鹿峰山風景區位於興業以東,距縣城18公里,景區由龍泉岩和鹿峰山石林公園兩大部分組成,其中龍泉岩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嶺南第一岩”,石林公園則奇峰疊出,樹木蒼翠,天然盆景比比皆是。 鹿峰山景色區是以山嶽景觀和溶洞景觀為主,田園風景及森林現象為鋪的景色區。洞景、山景、水景相同相成、相形見絀。鹿峰山景區的景觀特點可概括為"奇、幽、險、壯、秀"五個特點。鹿峰山固然景域範圍小,但景觀種類多。

大西村

興業縣城隍鎮大西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村莊始建於元朝,由大里、西村兩屯組成。大西村至今還保存著許多清代嶺南建築風格的古建築,有古廟、古井、古墳、古巷、古石碑、古鐘、牌匾、藤盾等,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與此同時,大西村十分注重傳承優秀的民間傳統手藝和文化藝術,目前大西村的民間傳統手藝和文化藝術有扎花燈、白散(米花)、麻餅、發記酸料、腰子餅、玉石加工、織小魚網、舞獅、舞龍、洪拳、粵劇、鷯劇等。

何以尚故居

何以尚是明嘉靖三十一年舉人,曾官至太卜寺卿,因闖宮救海瑞而聞名當世,是興業縣惟一入選《明史》的傳奇人物。告老返鄉後,何以尚帶領村民興修水利、修橋鋪路、植樹造林,為後人稱道。東山村被評為“廣西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何以尚故居被命名為興業縣廉政教育基地。

歷史文化

搶豬炮

農曆四月初六是興業縣搶豬炮非物質文化遺產。

特產

酒椒

酒椒是興業縣石南鎮的傳統風味食品。石南酒椒外形稍皺,有光澤,鮮亮,甜脆爽口,酸辣適宜,味道誘人。能開人胃口,增進食慾,解膩生津。酒椒的選料與製作有其獨特的方法。

城隍酸料

興業城隍酸料用清朝祖傳配方製作,酸料精工細作,原汁原味,酸辣適度,甜中微鹹,嫩脆爽口。

縣城榮譽

全國糧食生產中國縣 中國體育先進縣
廣西雙擁先進縣 廣西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獎
廣西南珠杯進步城市 廣西綜治模範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南寧市青秀區 | 興寧區 | 西鄉塘區 | 良慶區 | 江南區 | 邕寧區 | 武鳴縣 | 隆安縣 | 馬山縣 | 上林縣 | 賓陽縣 | 橫縣
柳州市城中區 | 魚峰區 | 柳北區 | 柳南區 | 柳江縣 | 柳城縣 | 鹿寨縣 | 融安縣 | 融水苗族自治縣 | 三江侗族自治縣
桂林市象山區 | 秀峰區 | 疊彩區 | 七星區 | 雁山區 | 陽朔縣 | 臨桂縣 | 靈川縣 | 全州縣 | 平樂縣 | 興安縣 | 灌陽縣 | 荔浦縣 | 資源縣 | 永福縣 | 龍勝各族自治縣 | 恭城瑤族自治縣
梧州市萬秀區 | 蝶山區 | 長洲區 | 岑溪市 | 蒼梧縣 | 藤縣 | 蒙山縣
北海市海城區 | 銀海區 | 鐵山港區 | 合浦縣
防城港市港口區 | 防城區 | 東興市 | 上思縣
欽州市欽南區 | 欽北區 | 靈山縣 | 浦北縣
貴港市港北區 | 港南區| 覃塘區 | 桂平市 | 平南縣
玉林市玉州區 | 北流市 | 容縣 | 陸川縣 | 博白縣 | 興業縣
百色市右江區 | 凌雲縣 | 平果縣 | 西林縣 | 樂業縣 | 德保縣 | 田林縣 | 田陽縣 | 靖西縣 | 田東縣 | 那坡縣 | 隆林各族自治縣
賀州市八步區 | 鐘山縣 | 昭平縣 | 富川瑤族自治縣
河池市金城江區 | 宜州市 | 天峨縣 | 鳳山縣 | 南丹縣 | 東蘭縣 | 都安瑤族自治縣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巴馬瑤族自治縣 |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大化瑤族自治縣
來賓市興賓區 | 合山市 | 象州縣 | 武宣縣 | 忻城縣 | 金秀瑤族自治縣
崇左市江州區 | 憑祥市 |寧明縣 | 扶綏縣 | 龍州縣 | 大新縣 | 天等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