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縣

蒙山縣

蒙山縣位於自治區東部大瑤山之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地區下轄縣。是中國近代史上太平天國農民革命著名的策源地之一,是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梁羽生故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轄縣,位於自治區東部大瑤山之東,東經110°19’-110°45’,北緯23°52’-24°23’,東鄰昭平,西連金秀,南毗平南、藤縣,北接荔浦。縣城蒙山鎮陸路距首府南寧市460公里,北上距桂林市146公里,南距梧州市186公里,西距柳州市186公里,東距賀州市180公里,國道321線貫穿縣境南北6個鄉鎮。全縣面積1279平方公里,轄6鎮3鄉,總人口22萬人,其中有瑤、壯、侗、回族等12個少數民族3萬餘人。是中國近代農民革命所建政權──太平天國開國之地,通過中國老年學學會專家組評審,正式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基本信息

概況

蒙山縣蒙山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地區轄縣。中國近代農民革命所建政權──太平天國開國之地。位於自治區東部大瑤山之東。面積1279.3平方公里,人口18.54萬。縣府駐蒙山鎮。從隋開始設縣治。明清兩代設永安州,至今已達1400年歷史。縣境為低山丘陵,形勢險要,歷為南出潯梧,北上桂林的交通要道和軍事要衝。屬亞熱帶氣候,年均溫19.8℃,年降水量1709.7毫米,全年無霜期330天。農業生產以糧食為主,20世紀80年代以來,甘蔗、桑蠶發展較快,為桂東甘蔗、桑蠶的重要產區之一。蒙山是太平軍攻占的第 1座州城。1851年洪秀全在攻占蒙山後於9月25日在此宣布建號太平天國。 1893年蒙山縣又爆發了以反抗法國傳教士而聞名的“永安教案”。主要名勝有天王府及東王府遺址等以及新圩的古墓群。

蒙山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東經110°19’-110°45’,北緯23°52’-24°23’,東鄰昭平,西連金秀,南毗平南、藤縣,北接荔浦。縣城蒙山鎮陸路距首府南寧市460公里,北上距桂林市146公里,南距梧州市186公里,西距柳州市180公里,國道321線貫穿縣境南北6個鄉鎮。東南由蒙昭省道通達昭平,西南由夏馬公路可直達平南縣。縣治蒙山鎮。2002年,全縣總面積1279.34平方公里。轄6鎮3鄉,共78個村委會,5個街委會,1660個村(居)民小組。全縣人口19.80萬多人,有瑤。壯、侗、回族等12個少數民族3萬多人。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7731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42291萬元,第二產業14456萬元,第三產業20572萬元。200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85304元。

行政區劃

蒙山縣轄6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蒙山鎮、西河鎮、新圩鎮、文圩鎮、黃村鎮、陳塘鎮、漢豪鄉、長坪瑤族鄉夏宜瑤族鄉

建置沿革

蒙山縣  蒙山縣
蒙山古為百越地,漢屬荔浦縣。蒙山在南朝梁陳(502-589年)時期置縣,即金安(今蒙山縣陳塘鎮金相村)、蒙(今蒙山縣治東扣里蒙山下,唐代蒙州亦建於此)。隋開皇十年(590年)分荔浦縣置隋化縣。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為立山縣,觀八年改置蒙州,因州東有蒙山,山下有蒙水,居民多蒙姓,故名蒙州。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改蒙州屬嶺南西道——桂管。天寶元年(742年)改為蒙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蒙州,領純義等3縣。永貞元年(805年)避憲宗皇帝諱,改純義為正義。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改正義縣為蒙山縣。熙寧五年(1072年)廢蒙州,以東區、蒙山兩縣併入立山縣,隸昭州。元朝屬平樂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廢立山縣為立山鄉,屬荔浦縣。成化十三年(1477年)復置永安川取永久安寧之義),屬桂林府。並開始編村設里。弘治三年(1490年)九月,改為長官司,五年復為永安州,屬平樂府。萬曆年間(1573-1620年),永安州設3里。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分5里。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轄5里326村街70堡。

民國元年(1912年),永安州改為永安縣。3年,因國內有3個地方同名,故復稱蒙山縣至今。先屬桂林道,後屬平樂區。14年,撤里設區,全縣轄5個區。解放後,蒙山縣屬平樂專區。1950年4月,全縣轄3個區,1958年7月改屬梧州專區(後稱梧州地區)。1997年4月,屬梧州市。2002年,縣人民政府駐蒙山鎮,下轄新圩、蒙山、文圩、陳塘、西河、黃村6個鎮,漢豪鄉、長坪瑤族鄉、夏宜瑤族鄉3個鄉,村民委員會78個,居民委員會5個。

人口民族

蒙山縣  蒙山縣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永安州有人口61269人。民國17年(192年),全縣12209戶,總人口81423人。28年,18133戶10.02萬人。此後,至36年,全縣人口均維持10萬人,增長人數不多。1949年,全縣人口97008人。1963年24535戶110813人,是縣歷史上人口最多的年份。隨後,全縣人口不斷增長。1975年,28345戶151383人,自然增長率15.53%。。1985年,33625戶171004人,自然增長率問.09%。。1995年48383戶19390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1.6人,自然增長率5.26%c,少數民族占縣總人口的16.1%。1996年,全縣人口19.63萬多人,漢族居多,瑤族占11%,壯族占7%,此外還有苗、侗、回等少數民族。2001年,全縣有54137戶19.8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8661人;自然增長率6.05%。。2002年,全縣有197175人。有定居國外的華僑、外籍華人以及港澳同胞2588人。

重要事件

鹹豐元年(1851年)八月,太平軍桂平金田起義後,攻占永安州(今蒙山縣),這是太平軍取得了自起義以來首次攻占城池的勝利,在此封王建制,開創天國。

鹹豐元年十月下旬,洪秀全偕眾娘娘居循江書院天王府,以州署為天朝舉行封王大典。洪秀全頒詔封楊秀清為東王,設王府於捕廳署;蕭朝貴為西王,駐河西河氏宗祠;馮雲山為南王,駐城南莫家村進士第;韋昌輝為北王,駐舊縣村;石達開為翼王,駐東鄉大塘岑屋祠堂。並規定各王俱受東王節制,以封、駐方位為防地。鹹豐二年元月,洪秀全準旨頒行《太平天曆》,定年號辛開(亥)元年,正式開元建政。期間頒行《命天兵天將殺妖取城所得財物盡繳歸天朝聖庫詔》等詔書令10多條。發動水竇、龍眼塘、巒嶺、馬背嶺等戰役,多次粉碎清軍圍攻。同年三月,洪秀全在玉蘭樹下頒布《永安破圍詔》,設懸豚擊鼓、埋線點炮空城計乘夜冒雨突圍,先鋒羅大綱奇襲古蘇沖玉龍關天險,後揮師北出荔浦,直取金陵。
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11月10日,法國教士蘇安寧(法國名伯多列,又譯伯爾德爾(LEP?BERTHOLET》到永安州東鄉蒙寨村宣傳天主教。因強迫教民拆毀祖宗牌位,干涉地方行政,私設公堂審毆田廠村民李發秀兄弟,侮辱婦女,激起公憤,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閏三月初一日被民眾追至程村們殺死,史稱“永安教案”。事發後,法國政府多次照會清廷,要在永安州建天主教堂,並陳兵廣州灣以武力威脅。永安人民在廣西提督蘇元春、防軍統領馬盛治及歸田參將黃政球等全力支持下,再次挫敗其陰謀。
1987年,國務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陳慕華到蒙山視察工作。
1997年,為紀念太平天國革命146周年,太平天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蒙山召開。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及國內學者120多人參加。
2001年,為紀念太平軍攻克永安州150周年,在蒙山(永安州)舉辦座談會,邀請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梁超然、廣西歷史協會會長、教授及各市。縣領導、學者100多人參加。

太平天國建制地

位於縣城永安新街,與縣人民政府毗鄰,是太平天國革命重要遺址,現已闢為文化公園。內有永安州古城牆、武廟、玉蘭古樹、眢井土坑、太平天國詔旨令碑廊、太平天國文物陳列館。城外還有東西炮台、南王馮雲山指揮舊址,均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自然環境

地形

蒙山縣四周群山環抱,境內丘陵起伏,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循江縱貫其中。縣境東西寬43公里,南北長70公里。北部的新圩、文圩、蒙山鎮及西河鎮為3個小盆地。南部的黃村、漢豪、陳塘為峽谷地。
山脈 縣境西連大瑤山。西北部的騖山,屬萌諸嶺山脈,海拔1104米,是全縣的最高峰。東北部有雞冠山脈,從荔浦縣的豬頭山起延伸經蒙山、昭平兩縣,成為兩縣的天然分界線。北部有白面山,西南部有百崖頂、大道嶺,南部有高山嶺。

河流

縣內有大小河流159條,均發源於金秀大瑤山山脈和雞冠山山脈等山系,其中較大的江河有24條。循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屬西江水系,發源於大瑤山,由西南入境,流經新圩、西河、縣城、黃村、漢豪、陳塘,下經藤縣蒙江匯入清江,全長107.50公里,縣內流程86.86公里,水位最高為112.61米,最低為106.61米。主要的支流有壬山、茶山、瓦沖、百合、夏宜等河流。

氣候

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縣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夏季長,酷熱;冬季短,嚴寒期短,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為19.7℃,平均最高氣溫24.5℃,極端最高氣溫38.5℃(1971年7月22日),極端最低氣溫一4.5℃(1955年1月12日)。全縣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02.03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日照總量為158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1738.7毫米,最多為2529毫米(197年),最少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節分布不均勻,雨季一般始於4月中旬,終於8月下旬。主要氣象災害有:倒春寒、冰雹、狂風。暴雨、寒露風、霜凍等。

土壤

全縣分為水稻土、旱地土、山地土3個立類。水稻上有7個亞類,18個上屬,43個土種,均宜種植水稻。旱地土多分布在村莊前後及河流兩岸、河谷地帶,是多種農作物適生地。但大部分耕作層淺,保水保肥力差。一般山地上以山地黃紅土、山地紫色土、山地紅土3個上屬為主。

資源

礦藏有金、銀、銅、鉛、鋅、硫鐵礦、石英石、石灰石、重晶石、金剛石等。以重晶石、黃金、鉛鋅、紅石、硫鐵礦儲量最豐富。水產:魚類有鰱、鯉、塘角、草魚等10多種。野生動物:較為珍貴的有山豬、山羊、果子狸、穿山甲、竹鼠、、獺、蛻、鹿、畫眉、相思鳥、翡翠、寒雞、竹雞、鶴鴿、春絲鳥等,其中大綜、穿山甲、白鵬、原雞、大靈貓、小靈貓、水獺、蜃、毛冠鹿等為國家級保護動物。植物資源:森林植物有40個科72個屬80個種,馬尾松遍布全縣,以松、杉為優勢樹種。自然繁殖的樹種主要有:榕、樟、楓、柏、桶、泡桐、烏相等。人工營造的樹種有:松、杉、按、油桐、油茶、肉桂、八角、竹類。果樹有沙田柚、椪柑、橙、梨、桃、李、龍眼、枇杷、芭蕉等20多種。野生藥用植物有山碴、金銀花、羅漢果、絞股藍等90多種。食用真菌類有木耳、香菇。草菇、鳳尾菇、猴頭菇等。藥用真菌類有獲警、靈芝等。 土地資源 2001年,全縣土地總面積12.79萬公頃。其中農業用地2.26萬公頃,占總面積問%,林地10.10萬公頃,占79%;宜林荒地4000公頃,占3%;宜牧草地22327公頃,占1.82%;水域3707公頃,占2.9%,城鎮、村莊、道路、工廠等用地2500公頃,占1.96%;石山44公頃,占0.03%。水能資源:全縣水能蘊藏量為5.62萬千瓦,可供開發量3.18萬千瓦。已開發13930千瓦,占可開發量43.8%。可供利的水源年均總量為14.99億立方米,耕地面積年耗水量只占19.5%。

經濟發展

商 業

清代,蒙山縣商業初具規模,宣統三年(1911年),成立蒙山商會。民國37年(1948年),全縣有商號760間。1951年,建立國營商業。1952年,始建供銷社商業,國營商業掌握市場主動權。1965年,全縣農副產品收購總額和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分別為392.60萬元和780.16萬元,比1962年分別增長69%和47%。“文化大革命”運動期間,集市貿易發展緩慢,商品長期短缺,商業受到破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充分發揮國營商業主渠道作用的同時,恢復和發展集體。個體和私營商業,促進了商業的進一步發展。1989年,全縣集市發展到15個,市場總面積2.57萬平方米,集市貿易品種1000多種,年集市貿易成交額5877萬元。2001年,蒙山縣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13億元,城鄉消費穩步增長,城鄉消費品零售額1.62億元。國有、集體、私營和個體商業消費品零售額分別為4215萬元、1397萬元、1140萬元和9480萬元,全縣零售貿易、餐飲網點2733個,從業人員3086人。
蒙山縣的對外貿易,20世紀70年代前,出口商品主要為農副土特產品。80年代後,除土特產品外,增加了化工、五金、工藝品等。2001年,全縣外貿出口283.80萬元。

工業發展

1949年解放前夕,蒙山縣工業主要是傳統手工作坊,小手工業有458家,從業人員763人,總產值41.50萬元。有一家12千瓦的火力發電廠。解放後,工業生產逐步發展。1952年,全縣工業總產值59.18萬元,1956年,工業總產值108.32萬元。1966年,有企業25家,總產值239.61萬元。此後,工業生產不斷發展,1973年,全縣有企業50家,總產值782.12萬元。1978年,發展至68家,總產值1573.24萬元,比上年1370.76萬元增加202.48萬元,增長14.77%。此後,工業企業較快發展,1985年,全縣工業企業有65家,總產值1872.00萬元,比1984年1446.20萬元增加425.10萬元,增長29.44%。1989年,全縣有國營工業企業門家,二輕工業企業7家,擁有食品、製藥、造紙、機械、化工、印刷、電力、紡織、礦產開採等工業行業,工業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白砂糖、穿心蓮片、痔瘡片、三蛇膽川貝露等產品暢銷國內20多個省市,還遠銷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松香、木器、藤器、木製家具等也有外銷出口。同年,全縣工業總產值2633萬元。199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2.17億元。2001年,工業總產值46762元。2002年,工業總產值51747萬元。

農業發展

蒙山縣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是糧食生產,輔之以經濟作物。農作物有水稻、玉米、黃豆、紅薯等,經濟作物有甘蔗、桑、生薑。油菜、茶葉等。蒙山鎮、西河、文圩、新圩等鄉鎮是糧食的主要產區。
1949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6.43萬畝,糧食總產量2674.5萬公斤,畝產101.20公斤。1952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7.19萬畝,總產3320.39萬公斤,畝產122公斤。其中,水田種植面積23.07萬畝,總產量3056.53萬公斤,畝產132.50公斤。以後,由於建築水庫、拓修道路、國家基建、私人建房等,耕地面積減少。但是,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科學生產技術改進和良種推廣,糧食生產逐年提高。1972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24.85萬畝,總產量5748.88萬公斤,畝產231.30公斤。1978年,糧食總產量5.64萬噸。甘蔗、桑蠶、生薑、茶葉等經濟作物均有較大發展。1978年,原料蔗年畝產超5噸,單產居廣西首位。1984年,全縣桑蠶總產量68.30萬公斤,為廣西之冠。生薑成為外貿出口免檢產品。屯巴茶色澤翠綠油潤,香味醇厚,系廣西名茶之一。1995-1996年榨季,原料蔗總產量3.53萬噸。1999年,糧食總產量10.41萬噸,自治區驗收為“噸糧縣”。2001年,糧食總產量83540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2847萬元。2000-2001年榨季,原料蔗總產量5.654萬噸。蔗糖生產成為蒙山支柱產業之一。2002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7.02萬畝,總產量68973噸,畝產405斤。

林業發展

蒙山是林業資源比較豐富的山區縣。1958年,全民“大煉鋼鐵”,過量伐木燒炭及以後兩次體制變動,使林業受到影響。但此後全縣人民不斷植樹造林,尤其是經過4次飛機播種造林後,林業生產得以恢復和發展。1972年,全縣森林面積99.87萬畝,森林覆蓋率52.04%。
1979年,全縣林業收入591萬元,占全縣農林牧副漁總產值3998萬元的14.78%。1989年,林業總收入694萬元,占11.28%。1995年,全縣林業用地綠化率為93.l%,森林覆蓋率72.75%。2001年,森林面積70880.70公頃,森林覆蓋率75.84%,全縣林業用地綠化率95.75%,實現消滅宜林荒山的目標,林業總產值4345萬元。林副產品有松脂、桂皮、八角、茶油、竹筍、木耳、香菇等。2002年,全縣有林面積101059公頃,林木蓄積量283.對萬立方米。

畜牧水產業

蒙山縣畜牧生產歷來以養豬為主,養牛、馬主要用於耕作勞役。1952年,生豬存欄1.75萬頭。翌年,全縣畜牧水產業總收入424萬元,占全縣農林牧副漁總收入2309萬元的18.36%。1958年,由於推行了“定肥保膘,超額獎勵”的辦法,生豬飼養量增多,存欄2.39萬頭。1961年,實行“以私養為主,公私並舉”的政策,民眾重視養豬事業。1965年,生豬存欄4.09萬頭;水庫、池塘養魚1284畝,產量5.27萬公斤。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養豬事業發展較快,1979年,全縣畜牧水產業總產值860萬元,比上年總產值659萬元增加201萬元,增長30.50%。1985年,總產值1715萬元,為歷年最高產值年份。其中畜牧總產值1683萬元,漁業總產值32萬元。1986年,生豬存欄 19.45萬頭。特別是飼養豬花成為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蒙山豬花作為地方土特產,具有皮薄肉嫩、出欄快等特點,暢銷廣東、湖南、福建、廣西等區內外50多個縣市。1989年,全縣畜牧漁業總產值1563萬元,占全縣農林牧副漁總產值6154萬元的25.4%。2001年,畜牧漁業總產值49896萬元。其中,畜牧業總產值43457萬元。漁業產量4450噸,總產值6439萬元。2002年,畜牧漁業總產值3.34億元。

家禽生產

以雞、鴨、鵝為主。20世紀50-70年代,均為民眾家庭飼養,且多為自養自食,飼養總量不多。1982年,出現養雞、鴨重點專業戶。推廣和普及科學養殖,家禽生產發展較快。同年,全縣養雞、鴨、鵝28.76萬羽。此後,全縣家禽飼養快速發展,2001年,全縣養雞、鴨、鵝389.60萬羽。2002年,共有336萬羽。

鄉鎮企業

1949年以前,蒙山縣有從事竹藤、草棕編織,修造農具,燒制磚瓦等小手工場。1953年,全縣副業總產值198萬元。1956年,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後,農副業和私營商業逐步沿著集體化的道路發展,全縣組建了26個手工業合作社(組)。1958年,全縣有小手工業戶349戶,從業人員508人。同年,在“大辦工業”的熱潮中,社隊企業增至840個。1978年,成立縣社隊企業局,全縣有鄉鎮企業116個,從業人員2680人,企業總收入215.02萬元。1984年,縣社隊企業局改稱為縣鄉鎮企業管理局,社隊企業統稱鄉鎮企業,鄉鎮企業很快發展成為工業、交通運輸、建築、商飲服務業四大支柱。1986年,全縣鄉鎮企業有3353個,從業人員6858人,總收入1603.03萬元。1995年,鄉鎮企業7832家,總產值8.08億元。2001年,鄉鎮企業總產值9.26億元。2002年,總產值10.37億元。土特產品蒙山縣的水稻品種“永安牙粘米”曾遠銷香港及東南亞等地。經濟作物較著名的有甘蔗、桑、生薑、八角、茶葉。蒙山縣玉夢沖礦泉水,以其水質甘甜清例、富含礦物質而聞名。1985年,桑蠶繭總產量79.45萬公斤,年產量為廣西之冠。蒙山生薑肉厚幼嫩,質量上乘,出口免檢。屯巴茶為廣西名茶之一。果類有沙田抽、柑、橙、柿子、板栗等20多種。1996年,文圩鎮大明村的碰柑,在自治區水果評展會上獲廣西名優果金獎。

水利

解放前,全縣僅有10座小型山塘,總庫容20.12萬立方米,灌溉田地666畝。全縣無防洪、排澇設施。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水利建設。1953-1987年,全縣投入資金2158.50萬元,先後興建古蘇、瓦沖、茶山水庫水利工程,合計庫容7794萬立方米。2001年,有效灌溉面積6710公頃。2002年,全縣水庫有10座,庫容7651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733公頃。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4年底,蒙山縣城鎮化水平35%,縣城建成區面積拓展到4.5平方公里,城鎮人口5.3萬人,全縣城鎮道路面積80.2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2.94平方米;縣城主街道安裝路燈4200盞,裝燈率100%,亮燈率95%以上;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63.3公頃,綠化覆蓋率35.42%;綠地面積142.8公頃,綠地率3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07平方米。

文化藝術

2014年,蒙山縣在元旦、春節、七一、國慶等重大節慶活動期間,舉辦了迎春文藝晚會、舞龍舞獅表演、“七一”文藝晚會、國慶文藝晚會、書畫展覽以及文化下鄉演出等活動60多場次,觀眾5萬多人次。創辦雜誌《魅力蒙山》,年內出版3期。舉辦“文化古城·養生福地”全國攝影大賽。申報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瑤族婚嫁習俗”和“潘公平跌打還魂丸”,得到自治區政府批准。投資340萬元,完成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任務10個。全縣全部完成農家書屋建設任務85家。

教育事業

2014年,蒙山縣有公辦高中2所(其中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1所:蒙山中學),公辦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1所,教師培訓中心1個,公辦國中7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各1所,公辦鄉鎮中心國小10所、村級完小57所與教學點15個,公辦幼稚園1所,民辦幼稚園91所。在校高中生3561人,國中生7005人,國小生15293人,幼稚園學生10636人,職業學校在校生450人。

科技事業

2014年,蒙山縣全縣共申請專利2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2件,獲專利授權1項。科技部門聯合相關單位在3月份開展了一次以種桑養蠶、種果、養豬、節能環保等為主題的科普集市宣傳活動,共接待民眾1500多人次,掛出展板、展圖30多幅,發放資料9000多份。引導4家企業建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引進、開發套用先進技術10項。全縣已建成自治區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技術中心1個,縣技術創新中心8個。

醫療衛生

2014年,蒙山縣有公辦醫療衛生機構15家,其中縣直6家,鄉鎮9家;78個行政村均有衛生所(室);有個體診所、學校醫務室24所。全縣有衛生技術人員978人(含鄉村醫生176人,個體醫生4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77人(執業醫師223人);註冊護士325人;藥師(士)72人;技師(士)29人(檢驗23人);其他技術人員127人。實有床位877張(縣級醫療機構697張,鄉鎮衛生院180張)。

社會保障

2014年,蒙山縣有城鎮低保對象1004戶2316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703萬元,月人均補助245元;農村低保對象6868戶16982人,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2096萬元,月人均補助102.6元。全縣有農村五保對象1204人,其中集中供養88名,分散供養1116名,全年支出五保戶供養金330.6萬元,發放患重病的五保對象住院陪護費54人次8.5萬元,發放五保戶死亡喪葬費16萬元。發放全縣農村低保、五保對象18129名參合補助資金62萬元,發放城鎮低保對象2186名參保補助資金9.2萬元。住院醫療救助5515人次,支出救助資金676.3萬元;門診救助2492人次,支出救助資金15.8萬元。共救助困難家庭251戶,資金51.6萬元。
2014年,蒙山縣受災民眾3.9萬多人,緊急轉移安置1450人,民政部門安排救災資金90多萬元,給受災嚴重的民眾發放衣、被、蚊帳等12789件,糧食2.5萬公斤。發放因災倒損住房重建補助資金162萬元,全縣135戶重建戶每戶補助1.2萬元。全縣農房倒損保險理賠205戶,賠付金額122萬元。
2014年,蒙山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3702人、8035人、31966人、8846人和8279人,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00%、100.4%、108.4%、100.6%和127.4%,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分別為3659萬元、308萬元、3183萬元、130萬元和103萬元,基金支出分別為11392萬元、172萬元、2436萬元、81萬元和35萬元。全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80193人,基金收入2481.5萬元,發放待遇24265人,發放養老金1295萬元,發放率為100%。勞動保障門全年巡查單位261個,督促用人單位補簽勞動契約142份,受理結案勞動保障案件49件,結案率為100%,為勞動者追發勞動工資551.71萬元。

交通

蒙山縣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內有國道G321線貫穿,另有省道S207線途徑。2014年末,全縣公路總里程489.36公里,公路密度37.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級公路84.81公里,三級公路11.3公里,四級公路381.55公里,等外公路11.7公里。有公路客運站場9個,便民候車亭22座,鄉鎮渡口8個。有貨運車輛657輛,客運車輛141輛,公車輛8輛,渡口渡船8艘。

地方文化

方言俚語

蒙山是民族雜居之所,處在壯瑤民族地理分布的邊緣,也是漢語的粵方言和西南官話的交接地帶。境內語言比較複雜,有壯、瑤、漢三種民族語言,瑤族勉語有勉話(優勉,盤瑤)和標曼話(民瑤)兩種土語,漢語分屬粵語、客家話和官話三種方言。壯族和瑤族也有單純使用漢語的。縣內壯話屬於壯語的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新圩鄉。勉話和標曼話都集中在縣北的長坪鄉,新圩鄉有20%,西河、文圩、夏宜及蒙山鎮各有少量。兩種土語的來歷不同,但在分布地域上沒有明確的界限。粵語分布遍及全縣,南北有些差別,北部粵語以縣城蒙山鎮為代表點,稱為蒙山話。客家話分布在縣城四周20多公里範圍內的河谷平原,斷斷續續向西北延伸至新圩鄉。客家話內部也小有不同,以官話為家庭用語的人口不多,分布在東北邊境的少數村莊和縣城的少數家庭。

特色節慶

牛王誕
農曆四月初八日為牛王誕,紀念牛的祖先和後代替農民辛勤耕地的功勞。牛王誕不準使牛,並采嫩楓木葉搗汁,浸泡糯米,做成黑米飯,備辦香燭、香茶、雞和豬肉到牛欄門口供奉牛王。民間都習慣加菜度節,並囑咐牧童把耕牛養好,蒙山縣內邊遠農村部分農民仍沿襲這一習俗。
天貺節
農曆六月初六日稱為天貺節。農家俗稱“吃新節”,謂早熟稻穀、旱地作物的芋頭,均可試吃,故稱吃新節。解放前,富裕農家如要雇用貧苦人家做夏收夏種臨工的,也在此節日叫來吃一餐,落實好。民間都習慣加菜歡度。後民間對天貺節只加點菜而已,無“吃新”的習慣。
鬼節
農曆七月十四稱鬼節。相傳亡人靈魂回家省親。民間家家戶戶都殺雞買肉、買香燭、剪紙衣,供奉祖先,謂之“薦祖”。如新亡父母的出嫁女,也得回家來送紙衣,但不住夜。也有的村落民眾集伙剪紙衣、扎紙傘、備辦香燭、飯菜等,到三叉路口或山坡上搞“施幽”,供奉無家可歸的野鬼。
冬至節
冬至節是農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日。“冬至”這天,民間都習慣殺雞買肉,大辦晚餐歡度節日,有“冬至大過年”之說。
小年夜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叫小年夜。縣民習慣首先拜灶公,謂“灶公上天”,在灶公神位旁邊插上柚子葉,叫“解穢”,祈禱灶公上天廷奏報家人行善,以求降福。小年夜至卅晚這些日子裡,男的趕圩辦年貨,準備過年的吃用物品,同時打掃屋前屋後;女的碾米、打餅粉之類,做好糍粽、餅料的準備,洗衣被、做新衣等等。

生活習慣

居住
解放前,蒙山縣內山區民眾的住房一般為泥沖牆瓦木結構,盆地中等生活水平的農戶多為泥磚牆瓦木結構,富戶一般為火磚木瓦結構。貧困人家則沖泥牆、蓋茅草或杉樹皮。一般以1幢3間居多,兩廊兩幢相連和四角炮樓的結構,屋高一般為9尺至1丈5尺之間,習慣以正中一間為廳屋,兩旁為房間或廚房,前面建天井,或另建門樓。一般的農家樓上裝谷,豬棚、雞棲、廁所則另建於正屋的前面或左右,住房分布於山腳坡邊或田垌中,或一家,或三五家,或十家乃至幾十家,大多依山傍水。
解放以後,蒙山民間住房已逐步由沖牆屋(打壘)為泥磚屋。20世紀80年代後,火磚牆屋逐漸增多。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家,建起紅磚牆、鋼筋水泥平頂屋。瑤族的住房也逐漸改式樣建新房。
飲食
蒙山縣境內居民主糧以大米為主,副糧主要有木薯、紅薯、玉米、粟、高梁、小麥、大豆、小豆等。瓜類有:南瓜、冬瓜、七星瓜、黃瓜、苦瓜、絲瓜、牛腿瓜等。豆類有:黃豆、黑豆、花生、赤小豆、黃花豆、雲豆、貢豆、豆角等。蔬菜有:芥菜、白菜、蘿蔔、頭菜、蕹菜、芥蘭包、包心白、苦馬菜、韭菜、蔥、蒜之類。肉類有:豬、牛、魚、雞、鴨、鵝肉等。油類有:豬油、茶油、花生油、菜油等。飲料有:茶葉、藤茶、原生草藥等。酒類有:米酒、木薯酒、高粱酒等。糖類有:黃糖、白糖、蜜糖等。
服飾
解放前,蒙山縣瑤族居民都是椎髻跣足的。瑤族婦女的髻則椎在頭頂上,再用繡花頭巾圍在髻外,衣服為自產的棉麻類,自紡自染自織,手工自縫自繡。多少開襟衫,染以青藍黑褐色。衫、褲、衣帶、帽或頭巾,均加配紅、黃、藍、白、黑、青、紫等多種色彩的絲條。
解放後,衣著原料逐步由手工織布轉向大機織生產,化纖布料大量增加。20世紀八十年代後,青年男女服裝款式多樣,農村女子著裙逐步增多。瑤族服飾仍保持傳統服飾的有:長坪的高嶺、六坪、古修;新圩鄉的六桂、毛竹坪、白雲槽、聯山、京寨等。
歌圩
歌圩是蒙山縣內瑤族居民傳統的文娛活動,每年農曆八月初四“盤王節”日,為夏宜瑤族鄉瑤族人民的歌圩。八月十六“修路節”日,為長坪瑤族鄉瑤族人民的歌圩。每逢歌圩佳節,瑤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裝艷服,趕赴歌圩。主要活動為唱歌、跳舞。唱歌,除唱盤王歌、梁山伯與祝英台外,還有敘事問答和抒情對唱。男女青年利用對歌形式,互相傾吐愛情,問答姓名,唱到情投意合時,互相贈送信物定親。

名優特產

茶油
蒙山各鄉鎮的山區都種植油茶樹。茶油是用茶果提煉而成的食用油,又名茶籽油、山茶油。蒙山所產茶葉不含芥酸、膽固醇、黃麴黴素等有害物質,色澤金黃,澄清透明,氣味清香。
蜂蜜
蒙山各山區鄉鎮均盛產蜂蜜,尤以黃村鎮、夏宜鄉為多。蒙山所產蜂蜜的成分,除葡萄糖、果糖外,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胺基酸。
蒙山肉丸
蒙山肉丸為蒙山傳統特產名菜,是把新鮮精瘦豬肉放在石板面上用木棰打成肉泥,然後加入適量零粉、蛋清和小蘇打、鹽、味素、胡椒粉等佐料,捏成的拇指大丸狀的肉球。
木瓜絲
木瓜絲是蒙山縣新興的土特產品,製作方法是:先將新鮮木瓜去皮,切成條狀,用陽光曬乾或烘乾水分,再拌入適量辣椒、食鹽、三花酒等佐料,置數日便可食用。
新圩柿子
蒙山縣新圩鎮居民有種植柿子傳統,是蒙山縣主要柿子產區。新圩柿子個大、色鮮、味甜。
油粘米
蒙山盛產油粘米,主要產於西河、新圩、文圩等鄉鎮,其光滑油潤,曾參加在東南亞舉行的萬國產品展覽會,獲得銀獎。

旅遊景點

鰲山寶塔

蒙山人舊稱“文筆”,位於縣城東南角,因寶塔建於山頂,山似世鰲,故名。主塔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七年,嘉慶年間續建,“文革”期間被當作“四舊”拆除。現存的寶塔為1985年重建。塔分五層,呈分五層,呈六角形,紅磚鋼筋水泥結構,每層各有塔檐,塔頂用琉璃瓦蓋成,頂尖為蓮花托葫蘆形陶製品。

塔門兩邊有一對聯,為蒙山縣籍的香港新派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原名陳文統)先生1987年2月回鄉所作,聯曰:“文光映日,到最高處開擴心胸,看鄉邦又翻新頁;筆勢凌雲,是真人才自有眼界,望來者更勝前賢”。各層窗額,從下而上,仍按舊寶塔題字,分別為:“鰲峰獨秀”、“梯雲得路”、“元氣中含”、“光射鬥牛”、“直上蟾宮”。各層檐蓋,均裝飾有絢麗多彩的圖案。寶塔腳下的小山坡,有一清幽古寺——永安寺,寺內經聲迴蕩,香火不斷。每當夕陽西下,霞光照耀,百鳥歸窠,鰲山寶塔就顯得分外嬌嬈,令遊人留連忘返

永安古榕

位於城北街頭,三株古榕,聯成一體,覆蓋著800多平方米的地面,巍巍聳立,形若企業,相傳為宋代所植,距今已有千年的樹榕。最大的那一棵,樹圍十數抱,甚是雄偉、壯觀。三棵大容,盤根錯節,氣象軒昂。雖經千載春秋,仍然枝繁葉茂,綠葉婆娑,生機勃勃。古榕西側,有一潭池,碧澄明淨,清可鑑人。古榕南側,居民傍溪築室。古榕、流水、人家,構成一幅獨特的南國水鄉風情畫。世榕旁邊,原有元妙觀一座,明萬曆年間所建,後毀於兵燹。清鹹豐年間,太平軍曾在此駐軍,北距清兵,拱衛州城,寫下光輝的革命史頁。每當夏日炎炎,納閔涼於榕蔭底下,清風習習,沁人肺腑,令人心曠神怡。

龍潭瀑布

位於縣城北去四公里處的石龍沖內,歷來為蒙山八景之一,清代《永安州志》已有記載。石龍沖縱深十餘公里,龍潭位於沖內腹部,寬約半畝。遊人入沖觀賞龍潭飛瀑,要經過九曲十三灣。沖內山道崎嶇,怪石嶙峋,溪水叮噹,一路鳥語花香。轉過九道山彎,便覺涼風陣陣,繼而聽聞轟轟之聲,若雷鳴,似洪鐘,如擂鼓。穿過茂林深處,忽然山開曠望,銀光閃爍,一匹白練從天而降,如細雨紛飛,又化作團團白霧,升騰於懸崖絕壁之上,經陽光折射,一道彩虹時隱時現,映得四周石壁五光十色,令人們幻覺神奇。危坐於潭邊懸石觀景,情趣盎然。《永安州志》有詩讚嘆此景曰:“飛瀑潺潺覺瀉玉聲,高懸匹練當空明。何時結屋龍潭畔,當看廬山省遠行”。

茶山湖

茶山湖指的是距縣城北面4公里處的茶山水庫,為新辟之旅遊景點。茶山水庫始建於1975年,壩高62米,長200米,有效庫容為6300萬立方米,水庫全長14公里,把瑤山林區雨水集儲起來,形成平如明鏡的山湖,群山倒映,天水一色。遊人到此處遊覽,有回歸大自然之美感。
其餘景點還有湄江晚唱、玉夢勝景、龍窠天塹等處。

廣西壯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南寧市青秀區 | 興寧區 | 西鄉塘區 | 良慶區 | 江南區 | 邕寧區 | 武鳴縣 | 隆安縣 | 馬山縣 | 上林縣 | 賓陽縣 | 橫縣
柳州市城中區 | 魚峰區 | 柳北區 | 柳南區 | 柳江縣 | 柳城縣 | 鹿寨縣 | 融安縣 | 融水苗族自治縣 | 三江侗族自治縣
桂林市象山區 | 秀峰區 | 疊彩區 | 七星區 | 雁山區 | 陽朔縣 | 臨桂縣 | 靈川縣 | 全州縣 | 平樂縣 | 興安縣 | 灌陽縣 | 荔浦縣 | 資源縣 | 永福縣 | 龍勝各族自治縣 | 恭城瑤族自治縣
梧州市萬秀區 | 蝶山區 | 長洲區 | 岑溪市 | 蒼梧縣 | 藤縣 | 蒙山縣
北海市海城區 | 銀海區 | 鐵山港區 | 合浦縣
防城港市港口區 | 防城區 | 東興市 | 上思縣
欽州市欽南區 | 欽北區 | 靈山縣 | 浦北縣
貴港市港北區 | 港南區| 覃塘區 | 桂平市 | 平南縣
玉林市玉州區 | 北流市 | 容縣 | 陸川縣 | 博白縣 | 興業縣
百色市右江區 | 凌雲縣 | 平果縣 | 西林縣 | 樂業縣 | 德保縣 | 田林縣 | 田陽縣 | 靖西縣 | 田東縣 | 那坡縣 | 隆林各族自治縣
賀州市八步區 | 鐘山縣 | 昭平縣 | 富川瑤族自治縣
河池市金城江區 | 宜州市 | 天峨縣 | 鳳山縣 | 南丹縣 | 東蘭縣 | 都安瑤族自治縣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巴馬瑤族自治縣 |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大化瑤族自治縣
來賓市興賓區 | 合山市 | 象州縣 | 武宣縣 | 忻城縣 | 金秀瑤族自治縣
崇左市江州區 | 憑祥市 |寧明縣 | 扶綏縣 | 龍州縣 | 大新縣 | 天等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