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恐懼症

周末恐懼症

“周末恐懼症”,一種小心新型“病毒”,正在城市裡悄悄蔓延。患者的主要問題:他們並不是喜歡工作,而是除了工作之外什麼都做不好。他們可能是某個崗位上的業務精英,但在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上卻一直只是個業餘選手。所以,工作的時候大家在一起集體興奮,周末的閒暇時光如何度過反而成為難以作答的問題。

出現

周末恐懼症周末恐懼症

“周末恐懼症”,小心新型病毒。“有工作沒生活 都市白領患上‘周末恐懼症’”,廣州業主論壇上出現了這一帖子,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激烈討論,不少網友大吐口水稱因各種原因,非常厭倦過本可好好休息的周末。現實中也有很多白領自稱厭煩過周末。對此,有心理學家提醒,要警惕生活中反覆出現的不良情緒,調節好身心健康。

介紹

":白領患"周末恐懼症"

周末恐懼症:正在城市裡悄悄蔓延的新型病毒。
“周末恐懼症”患者的主要問題:他們並不是喜歡工作,而是除了工作之外什麼都做不好。他們可能是某個崗位上的業務精英,但在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上卻一直只是個業餘選手。所以,工作的時候大家在一起集體興奮,周末的閒暇時光如何度過反而成為難以作答的問題。

而每個人的問題成因各不相同。不管是性格還是習慣,都是日復一日積累下來的。所以,想要改變,真的需要花一點兒心力。但是,與職場中不同的是,我們在“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這件事上總是有些動力不足。因為除非你自己重視,根本沒有其他人逼著你使勁兒。或者說,即使有外界的壓力,比如老爸老媽的嘮叨和妻子孩子的抱怨,也決計不會像老闆或者客戶的意見那樣對我們有十足的推動力。

另一方面,很多人感到沒有辦法,也是因為他們缺乏解決自己問題的相應能力——比如擴大交友圈所需要的社交技巧,或者是與家人有效溝通的方式方法。遺憾的是,很多人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提高專業技能,或者研究投資理財上,卻想不起也同樣可以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而去專門用心學習和練習。

所以,很多人生活中的小問題就無限期地向後推遲,推遲,再推遲。大家只是覺得日子不是那么如意、那么理想,但也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也就一天一天得過且過吧。何況去問問那些閒著沒事就聚在一起吃飯、泡吧、喝酒、唱歌的人們,好像也並沒有好到哪裡,也就感到平衡,繼續裝看不見了。

還要一直逃避下去嗎?

心理學家指出,千萬不要一直對生活中的小問題不加理睬,因為誘發抑鬱等不良情緒的成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失業、離婚等重大生活事件,另一方面就是日常生活中沒完沒了的小麻煩。而後者的交替出現和反覆發作,是大部分人感到活得不開心的主要原因,長期的不良情緒的積累還可能會一朝爆發,變成大麻煩。

而生活中的問題,永遠也不可能在工作中得到解決。這就好像哪怕你每次數學都考一百分,語文課上不下工夫,語文不及格還是不及格一樣。近些年來,心理學家和治療師的研究發現,讓人感到幸福度最高的生活,是一種維護了工作、人際、健康和精神生活四個領域相對平衡的生活。這種平衡實際上要比一個人智商或收入更加決定了生活質量的高低。身心健康的人,會儘量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地分配到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不是顧此失彼。很多工作中的“逃犯”並不是不願意,而是不知道除了“努力工作”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用來嘗試。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也是一到周末就煩躁,先別著急讓自己具體做什麼,不如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是缺少相互支持的朋友和伴侶,還是沒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再或者,我是不是一直在躲避什麼不敢面對的現實?在開始嘗試之前,誰都會覺得改變有一點兒難。但是,難道一定要逃到無路可逃嗎?

可能是一種職業病

小心新型病毒“周末恐懼症”小心新型病毒“周末恐懼症”

長沙秋實心理諮詢室專家認為,平時工作緊張,周末較為清閒,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一下子從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停下來,生理和心理的慣性作用會讓人感到不適應,所以,所謂的“周末恐懼症”可能是一種職業病,嚴重的還會出現抑鬱、焦躁等心理問題,甚至心悸、失眠等身體問題。加之這部分人群多為獨自一人在外地工作,親朋好友都不在身邊,因此缺少交流舒緩壓力。

解決方法

專家支招

找到興趣對症下藥

對於不少人厭倦過周末的情況,有熱心網友建議周末休息要注意勞逸結合,一位網友還拿親身實踐建議大家:“約上幾個要好的朋友帶齊裝備到足球場上拼個你死我活,把所有的壓力、煩惱全部拋到九霄雲外。完了再約幾個哥們去痛快地吃一頓,再回到家裡蒙頭大睡到第二天太陽曬屁股再起床。”這樣既鍛鍊了身體,又和朋友聯絡了感情,還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周末。

有心理學家指出,要警惕生活中反覆出現的這種不良情緒,小心給自己惹來大麻煩。研究發現,讓人感到幸福度最高的生活,是一種維護了工作、人際、健康和精神生活四個領域相對平衡的生活。
如遇到厭倦過周末的情況,不妨先靜下心問問自己:我是缺少相互支持的朋友和伴侶,還是沒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再或者,是不是自己在躲避什麼東西而自己封閉了自己。對症下藥,所有的東西就迎刃而解了。

專家建議

多交朋友

專家建議,預防這類問題要注意調整心態,保持積極、客觀的心態。已經患“周末恐懼症”的人應採取以下四步:第一步,識別不良情緒。認清自己內心的寂寞、孤獨等,了解到人有這類情緒是很正常的。第二步,接納不良情緒。第三步,釋放不良情緒。所謂釋放,並不是指無度酗酒、泡吧等。而是應採取合理渠道,如聊天、唱歌、寫日記等都是不錯的方法。第四步,調整認知偏差。把心態調整得積極、客觀,以豁達的胸襟來看待問題。單身人群,特別是獨自在外地打工的人,可積極參加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多結交朋友,拓寬交際面,多跟人交流。

從周末恐懼症說起

根源

在經歷了5·30暴跌之後,投資者似乎一個個成了驚弓之鳥,伴隨著近期加息傳聞的困擾,股市屢屢出現“莫名”的暴跌。典型的是在上周末,在沒有實質性利空的情況下,僅僅憑著對“周末加息”的恐懼,股指暴跌100餘點。如此大幅度的下跌,一方面反映了5·30暴跌之後投資者心態的脆弱,另一方面,似乎管理層有加強“預期管理”的必要性。
股市交易的是預期。證券市場本來就是虛擬經濟,其依託實體經濟,但仍有其他因素在裡面,在股市運行的分析中,有一支的流派是心理流派,它研究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問題,認為人們對市場的預期可以改變市場的運行軌跡。
研究股民的心理在目前狀況下其實是非常現實的需求,首先,中國市場是具有高系統性風險的市場,個股和大盤的聯動率據說極高。這點無可否認,在5·30暴跌案例中,我們看到大部分個股都取得了超過30%的平均下跌幅度。足以證明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之大。其次,從市場的開戶數據分析,經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開戶數據分析,大量的百姓在轉為股民,這種全民運動的現狀,迫使我們思考大眾的投資心理,和對於大眾心理預期的合理引導問題。
目前處於4000點附近,孰高孰低是個問題,但從本質上來說,目前的市場仍然健康。
伴隨股指的快速上漲,泡沫論一度十分盛行,雖然整體市盈率不低,但考慮到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以及以政府為導向的資產注入、整體上市的大背景,用簡單的市盈率水平來看待與定義目前的中國股市,並不十分科學,雖然局部存在一定的泡沫,但無礙整體健康。
從一季報數據分析,截至4月27日兩市合計有1008家公司公布了2007年一季度的業績數據。數據顯示,在繼2006年A股公司淨利潤平均增幅超過了40%之後,2007年一季度,A股公司的經營業績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A股公司2007年一季度的戶均主營業務利潤、戶均淨利潤等盈利性指標,增長幅度更為出色,其中戶均淨利潤的同比增長幅度,更是由2006年全年的36.00%,大幅提升至2007年一季度時的177.24%。業績表現和增長幅度遠超出市場的預期。
目前A股市場的加權市盈率為46倍,整體估值雖然有明顯高估之嫌,但考慮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2007年由於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將大大緩解估值的壓力,市盈率有望回落到40之下,同時考慮到目前國內基礎利率在3%,遠遠低於國際5%的平均水平,給予高於國際平均水平的高市盈率水平也較為合理。
從更長周期來看,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以及2008年開始實施的“兩稅合併”、金融服務業營業稅的可能下調,都使得在未來2年A股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格局仍將有望得到持續。
再回到對股民的心理合理預期,央行行長屢屢談到對於加息問題,從去年年初至今,央行已經連續8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影響微乎其微。從1993年到2005年,歷次加息都會引發股市下跌甚至暴跌,但進入2006年後,歷次加息大盤都是收紅。今年5月19日,央行三箭齊發,宣布加息、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放寬匯率波動空間。周一開盤5分鐘內下挫了100多點,然而外圍逢低搶籌的巨量資金轟地湧進來,短期內快速反彈。第二天、第三天,都是高走、暴漲。而政策調控的失利,又進一步膨脹了散戶的博弈信心。
但近期似乎在悄然改變。在5月份CPI數據出台後,加息傳聞甚囂塵上,而央行的遲遲不加息造成近期股民預期的混亂是周末恐懼症的根源。

合理引導

對於“周末恐懼症”的出現,管理層似乎應該合理引導:
首先:對於加息、取消利息稅、抬高印花稅等重大的事項似乎應有合理的輿論鋪墊,不至於過於突然。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缺乏金融的基本知識,新股民甚至連“印花稅”為何物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說對於調高印花稅的負面影響的正確認識。雖然說加強投資者教育,提倡“買者自負”,但適當的輿論引導,通過各種途徑引導投資者對於調控政策的正確認識非常的重要。
其次,在調控政策的時點選擇上,應形成合理的預期。在調高印花稅及數次加息之後,相信很多股民會在雙休日的焦慮中度過,在凌晨上網看新聞的估計也不會少數,這對於提高股民對於政策的敏感度固然很好,但似乎太辛苦了些,在政策調整的時間上,能否少點“傳聞”,能夠對經濟數據的公布日期,以及常規調控措施出台的時點上有個合理的預期。
周末恐懼症之後迎來了“黑色星期一”,廣大投資者似乎“心有餘悸”紛紛選擇拋售來規避政策風險,固然,股市有高估值之爭,但合理引導預期也是減少股市波動性的重要手段,在現階段尤其如此。

形形色色的恐懼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