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天坑

小寨天坑

奉節小寨天坑位於重慶市奉節縣興隆鎮小寨村,坑口地面標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徑622米,坑底直徑522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漏斗”。被國家建設部入選為首批《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小寨天坑小寨天坑
小寨天坑位於距奉節縣城91公里的荊竹鄉小寨村,從深度和容積兩個指標看,為世界第一大天坑。“天坑”在地理學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小寨天坑坑口地面高1331米,深度為521—662米,寬度為535—625米,總容積1.19億立方米。坑壁四周陡峭,在東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兩級台地:位於300米深處的一級台地,寬2—10米,台地有兩間房屋,曾有人隱居;另一級台地位於400米深處,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坑壁有幾個懸泉飛瀉坑底。坑底下邊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個“天窗”。小寨天坑與天井峽地縫屬同一岩溶系統,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峽地縫補給,自迷宮峽排泄,從天坑至迷宮峽出口地下河道長約4公里。

景點簡介

小寨天坑小寨天坑
“天坑”

在地理學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坑口地面標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徑622米,坑底直徑522米。坑壁四周陡峭,在東北方向峭壁上有小道通到坑底。坑壁有兩級台地:位於300米深處的一級台地,寬2—10米,台地有兩間房屋,曾有人隱居;另一級台地位於400米深處,呈斜坡狀,坡地上草木叢生,坑壁有幾個懸泉飛瀉坑底。坑底下邊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個“天窗”。
在2001年前,提及天坑這個辭彙,通常只是特指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其他形似小寨天坑的喀斯特地貌曾有過五花八門的名字,如石圍、石院、龍缸、岩灣。2005年後,“天坑”這個由中國人定義的術語在國際喀斯特學術界獲得了一致的認可,並開始使用漢語拼音“tiankeng”,通行國際。直至今日,已經被確認的天坑達78個,其中2/3分布在中國,當然關於天坑的考察、認定和爭論尚未停止。作者覃妮娜、繪圖師田稚珩和攝影師李晉均親身參與過數次天坑科考,在這篇報導中,他們帶來了鮮活的探險經歷以及對天坑的定義、分布、成因和演變等問題的思考。
負地形就是下凹的地形,從一般的經驗看,形似天坑的喀斯特負地形還有豎井、漏斗和峰叢窪地等。天坑與峰叢窪地不至於混淆,因為天坑的圍壁很陡,底下有地下河,而窪地的四周很和緩,底部是封閉的,沒有地下河。但是,天坑與豎井漏斗尤其是特大型塌陷漏斗的區分,並非易事。小寨天坑與天井峽地縫屬同一岩溶系統,天坑底部的地下河水由天井峽地縫補給,自迷宮峽排泄,從天坑至迷宮峽出口地下河道長約4公里。
天坑是一種特殊的地質現象,天坑一般都出現在峰叢喀斯特地貌,且地面河流切割很深的地區。天坑的形成分三個階段:先是有底下河流;如果地質條件有利,由於水流長期沖蝕,就會形成地下大廳;地下大廳垮塌後就形成了天坑。中外地質學家對此早有考證普遍認為地陷形成了天坑。

天井峽地縫

小寨天坑小寨天坑
小寨天坑位於距奉節縣城91公里的興隆區境內。地面有一條天然縫隙,當地稱天井峽地縫。地縫全長14公里,分上、下兩段。上段從興隆場大象山至遲谷槽,長約8公里,為隱伏於地下的暗縫。由興隆場大象山天井峽能進入縫底,通行長度為3.5公里。縫深80——200米,底寬3——30米,縫兩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線天”峽谷景觀。縫底有落水洞,暴雨後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宮峽,是長約6公里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國洞穴探險家探通。

天坑內不僅有眾多暗河,還有四通八達的密洞。而這些河岸大量珍奇的動植物,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天坑中的洞穴群更是奇絕險峻,近年來各國探險家曾多次進行探險考察,但目前,仍未完全了解天坑中許多洞穴的情況。他們都認為這兒是世界上第一流的魔幻式洞穴群!科學家們還在許多洞穴中,發現不少珍稀動植物和古生物化石。名震中外的“巫山猿人”化石,就是在距小寨天坑二三十公里外的巫山龍骨坡發現的。
小寨天坑是構成地球第四紀演化史的重要例證,更是長江三峽成因的“活化石”,小寨天坑的底部有一條巨大的暗河,暗河的水來自一條被當地人稱為“地縫”的神秘峽谷。據考察,地縫全長達37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2米,而峽谷的高度達900米,形成氣勢恢弘的“一線天”。從上面俯看,在群山之中,茂密的原始森林底下,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一條雲霧繚繞的縫隙,那就是深達數百米的神秘地縫,被岩溶地質專家稱作“世界喀斯特峽谷奇中之稀”。離小寨天坑不遠,還有一處與三峽夔門幾乎一模一樣的峽谷,當地人稱為“旱夔門”。從旱夔門往裡,地勢險峻,無法進入,至今仍未探明。

小寨天坑小寨天坑
小寨天坑被國家建設部入選為首批《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奉節小寨天坑位於重慶市奉節縣興隆鎮小寨村,坑口地面標高1331米,深666.2米,坑口直徑622米,坑底直徑522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漏斗”。如果到了天坑,那不妨順便到地縫去瀏覽一番。天井峽地縫位於小寨村附近的興隆區境內。地面有一條天然縫隙,當地稱天井峽地縫。天井峽地縫與小寨天坑屬同一岩溶系統。地縫全長14千米,分上、下兩段。上段從興隆場大象山至遲谷槽,長約8千米,為隱伏於地下的暗縫。由興隆場大象山天井峽能進入縫底,通行長度為3.5公里。縫深80-200米,底寬3-30米,縫兩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線天"峽谷景觀。縫底有落水洞,暴雨後有水流。下段由天坑至迷宮峽,是長約6千米的暗洞,1994年8月,由英國洞穴探險家探通。天坑地縫憑藉獨特的地質特徵,每年都吸引著不計其數的中外遊客、科學家和探險家觀光、探險、研究。

天坑成因

小寨天坑小寨天坑
奉節小寨天坑自上世紀末被發現後,關於它的成因便一直備受科學界關注。有說天坑是數億年前隕星撞擊地球所成。近年來,經過中外地質學家的實地考證後,一種地陷形成說逐漸統領了整個學術界,這種說法認為,小寨天坑是由地下暗河衝擊碳酸鹽岩層而引起岩層塌陷而形成的地質奇觀。2006年去年8月中旬,一支由中英美三國洞穴專家組成的科考探險隊將再次對小寨天坑和地縫進行科學考察。這是由中國洞穴研究會國際洞穴協會聯合組織的第9次科考探險活動,中國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和國際洞穴協會副主席安迪將率領8名科學家、探險家對天坑地縫進行為期15天的科學考察和探險活動。但近段時間,根據上述發現,有人據此便推測天坑很可能曾是地外“智慧生命”的一個工作基地,之後不知何故被廢棄了。
考察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劈開亂樹叢小心翼翼地步入其間。黑暗中許多蝙蝠被驚動,在周圍亂飛,有的乾脆直撲人體,發出吱吱怪叫。行至300米外,看見7隻三角形箱子,和圓球一樣,也排列成曲線,箱子間或熠熠發光。考察隊員們試圖接近它,但感到四肢麻木,好像有電流穿過。由於岩縫裡陰暗潮濕,空氣稀薄,眾人不敢久留,一個個退了出來。但他們分析這7隻三角形箱子當屬通訊器材之類的東西,只可惜得不到實物,攝下的箱子圖片被送回英國天體信息研究院
誰為恐龍做了手術?
在天坑底部,霍德博士發現了一個恐龍頭骨化石。就此,在日記里曾這樣寫道:“4月20日,考察隊繼續對中國奉節神奇天坑著手考察。驚喜地發掘到一個恐龍頭骨化石,這是多棘龍的頭骨化石。多棘龍和其他恐龍一樣,生活在侏羅紀,距今1.5億年至7500萬年以前,屬食肉類恐龍。令人困惑的是,這個頭骨曾被鋸成相等的兩半,之後又縫合,其切割痕跡十分整齊,手術水平與我們現代醫學不相上下,很難想像這是地球原始人所為,那么,是誰對它實施了外科解剖呢?”有關人士最近向外界披露,7年前英國科考隊在重慶奉節小寨天坑考察時發現的一系列鮮為人知的秘密。

坑壁暗藏7大圓球?
7年前,由英國考古學家霍德博士、天文學家敦切利薩博士、地質學家威爾金斯博士聯手組成的科學考察隊抵達重慶奉節小寨天坑。

小寨天坑小寨天坑

考察隊從一條羊腸險徑下到天坑底部。當他們安裝好超導遠紅外探測攝像器,從天坑底部自下向上對數百米高的峭壁做逐一圓周掃描時,考察隊發現,在峭壁內約6米深處竟隱藏著7隻直徑為4米的大圓球。這些大圓球呈曲線排列,球面上還刻著一些無法破譯的文字和符號。經“裂變徑跡法”測定,圓球距今有7500萬年至8000萬年,主要成分是金屬鈦
小寨天坑的底部有一條巨大的暗河,暗河的水來自一條被當地人稱為“地縫”的神秘峽谷。據考察,地縫全長達37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2米,而峽谷的高度達900米,形成氣勢恢弘的“一線天”。從上面俯看,在群山之中,茂密的原始森林底下,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一條雲霧繚繞的縫隙,那就是深達數百米的神秘地縫,被岩溶地質專家稱作“世界喀斯特峽谷奇中之稀”。離小寨天坑不遠,還有一處與三峽夔門幾乎一模一樣的峽谷,當地人稱為“旱夔門”。從旱夔門往裡,地勢險峻,無法進入,至今仍未探明。

通向地心的漏斗?

首先說漏斗。漏斗的剖面呈現漏斗狀,底部也有地下河;分布最普遍的一種漏斗,叫做塌陷漏斗,主要因為坍塌形成。按照朱教授的理論,大多數的天坑也是由坍塌形成的:地下河在可溶岩層中流淌,穿鑿出洞穴通道、洞穴大廳,洞穴大廳不斷塌陷,上層的岩石層越來越薄,最終貫穿了地表裸露在陽光下可是他的一些文章里,甚至多次提及這樣的概念:天坑就是達到一定規模的“塌陷漏斗”。

小寨天坑小寨天坑
它們的成因不盡相同,體量上不可同日而語。漏斗的坍塌是從地表開始的,與天坑從地底向地表的坍塌機制不相同,當然一般人看不出來。所以更直觀的區別還是,普通的漏斗難以達到寬度和深度大於100米的尺寸要求。
深寬比可能是一個關鍵。因為,現在得到學術界承認的78個天坑,其深寬比大約都在0.7-2之間。那些名聞遐爾的著名天坑,其深寬比無一例外地接近“1”。而伊甸園漏斗深度只有150-300米,寬度達800-1200米,深寬比還不到0.4,與天坑的形態的確存在很大的差異。
天坑與豎井又如何區分
天坑的成因分兩種,大多數屬於塌陷型,罕見的屬於沖蝕型。朱教授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塌陷型的天坑底下的地下河是“通過式”的,就好像穿冰糖葫蘆的那根竹扦,串起了一個個天坑。對這種成因我非常理解:的確,百朗河的地下水系串起的樂業天坑群,多像一串超長的、多枝杈的冰糖葫蘆啊!
沖蝕型的天坑與地下河的關係也有個比喻,叫做菸斗型。即地下河從這個天坑底部誕生並流出。水源從哪裡來呢?是天坑之外的地表水。這與豎井的成因幾乎一模一樣。在重慶武隆考察那裡著名的後坪沖蝕天坑群,在菁口天坑底部,仰天望見瀑布從坑口瀉下的時候,就有這種強烈感受。
小寨天坑小寨天坑

豎井是用深度排名的,一般寬度不大,罕有超過100米的。通常,深寬比遠遠大於2,最好就叫豎井了,其實塌陷天坑在形成過程中,往往同時也有沖蝕成因存在,譬如小寨天坑偶爾也有季節性的瀑布跌入,而菁口這樣的沖蝕天坑偶爾也會有塌陷作用發生。
那么能達到這個規模的都是天坑嗎?馬來西亞伊甸園漏斗是不是天坑呢?當今世界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容積約為1.2億立方米,但是伊甸園的容積約為1.5億立方米!如果伊甸園大漏斗也是天坑,小寨就只能排第二名了。伊甸園是個特例。別的漏斗絕少能達到天坑的體量。或許伊甸園曾經是個天坑,但現在它只有大約一半的圍壁了,另一半是個斜坡,所以從形態上看不出來。而且它的深度與寬度的比值太小了,剖面更接近碟狀。總之,是否把它確認為天坑還存在許多爭議。
顯然,天坑的定義像其他地理、地質名詞一樣,屬於描述性的。對於天坑的確認,需要考慮發育成因,也需要形態學的限制。天坑的定義可能還有不夠完美和明晰的地方,但我很贊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喀斯特學家盧耀如對此的看法:“無論如何,天坑作為一個新術語是很有根據的。因為朱教授等人的努力,天坑已經引起了中國乃至全世界喀斯特學術界、洞穴探險界的關注,甚至進入了人們的審美視野。
世界上的主要天坑及其分布規律:2/3在中國,絕大多數在峰叢區域目前世界上已發現並確認的天坑共有78個,其中52個在中國。按照天坑的分級原則,深度與寬度均超過500米的為超級天坑,全世界僅有3例,全部在中國;深度與寬度在300-500米之間的為大型天坑,全世界共有16例,9例在中國;深度與寬度在100-300米之間的,為標準天坑,相對數量較多,分布較廣。
小寨天坑小寨天坑

述及世界上的主要天坑,重慶奉節的小寨天坑自然是首屈一指的。它圍壁圓滿,體量巨大,深度為521-662米,寬度為535-625米,從深度和容積兩個指標看,都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天坑”。早在1987年,小寨附近另一個天坑還打出過“天下第一坑”的名號,當時正在小寨天坑附近建設水電站的一名工程師認為小寨比那個“第一”更大,於是他寫了一篇報導《小寨有天坑,世界排第一》,經北京一家雜誌在扉頁上醒目刊出,引起了關注。關於天坑的來歷眾說紛紜,有“外星人的地球工廠”,有“隕石留下的巨坑”,為此,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還專門拍攝了一個專題片。
中國、英國、法國愛爾蘭等國的探險家先後8次來到小寨開展科考探險活動,他們發現,小寨坑底附近的洞穴規模宏大,是典型的峽谷式洞道。其地下暗河總長十餘公里,與著名的天井峽地縫屬同一水系。這裡的水系是如此發達,強勁的水動力使得天坑底部的暗河變成了一條大河。跳傘高手將跳“小寨天坑”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位於重慶市奉節縣荊竹鄉小寨村,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岩溶漏斗。坑口直徑626米,坑底直徑522米,深666.2米,總容積11934.8立方米。天坑四面絕壁,如斧劈刀削;坑中有無數幽深莫測的洞穴和一條洶湧澎湃的暗河;泉水自壁洞流出,織成百丈飛練,風景如畫。中外探險家曾多次深入城坑探險,推測天坑中暗河來自神秘的大地縫。

小寨天坑小寨天坑
2005年4月1日至5月31日,來自挪威和美國等地的4名國際級極限跳傘高手,在“小寨天坑”一試身手。奉節縣旅遊局一工作人員稱,本次極限跳傘將不藉助直升飛機,直接站在高山懸崖上,往天坑跳下。據悉,此次小寨天坑極限跳傘的4名隊員都是國際上赫赫有名的頂尖高手———美國JebCorliss(傑布•科里斯),挪威的PaulFortun(鮑爾•弗特)和女將VibekeKnutson(維比克•拿特申)及澳大利亞的ChrisMcdougall(克雷斯•杜格)。

中國最美的地方

罕見的山水奇景與獨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與珍貴的文明遺存,世界的多種極致之美在這裡匯聚、碰撞出一首自然與人文的交響詩。帶你一起去領略絕世之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