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琴

侯紅琴

侯紅琴,女,陝西省周至人,秦腔旦角演員。現為西安秦腔劇院副院長兼三意社社長,國家一級演員;師從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肖玉玲,肖派傳承人,主攻正小旦。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市文聯副主席。曾獲中國戲劇第十七屆“梅花獎”、陝西省第四屆藝術節“最高榮譽獎”。還獲得陝西省“德藝雙馨”先進個人、西安市勞動模範、西安市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西安市巾幗建功標兵、西安市優秀女性等稱號。作品中始終把握住王寶釧人物身份,吐字、唱腔達到抒情的效果,顯得平實、質樸、自然、親切,將人物從相府女子到寒窯女的生活落差拿捏得十分到位,非常具有感染力。

基本信息

簡介

侯紅琴侯紅琴

1985年考入西安市藝術學校,她有較好的藝術天賦,師承秦腔名家肖玉玲,工正小旦。六年刻苦系統的專業學習,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1年畢業時,她以唱、念、做、表、舞,基本功全面紮實的優異成績被分配到秦腔藝術團。在劇團里她勤奮好學,加之靈性足,悟性好,很快就在舞台上嶄露頭角。她先後演出了《法門寺》 (飾宋巧嬌)、《狸貓換太子》(飾李妃)、《少帝軼事》(飾玉措)、《三娘教子》(飾王春娥)、《蘇三起解》(飾蘇三)、《探窯》(飾王寶釧)等,很受觀眾喜愛。她的演唱委婉纏綿,韻味深長;念白字正腔圓,抑揚有度;表演規範又不拘泥。更可貴的是她知道用“心”演戲,賦予程式更多的內容,一舉一動都能比較準確地表現人物。

《火焰駒》是秦腔的看家劇目,幾百年來一直盛演不衰,觀眾耳熟能詳。為了讓觀眾接受自己演出的《火焰駒》,侯紅琴下了很大功夫。她的老師肖玉玲、王保易、樊允哲等也都給了她很大幫助。1999年侯紅琴攜此劇晉京參加建國50周年全國優秀劇目獻禮演出時,獲得了首都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她塑造的黃桂英,生動鮮活,又頗具大家規範。她不僅唱得好聽,且韻味濃郁。颱風沉穩,扮相俊美,在劇場裡,觀眾從始至終被她吸引,不由自主地和她一起經歷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以此獲得第十七屆梅花獎。

誕辰:1971年,農曆辛亥年

代表作品

侯紅琴侯紅琴

她先後演出了《法門寺》(飾宋巧嬌)、 《狸貓換太子》(飾李妃)、《少帝軼事》(飾玉措)、《三娘教子》(飾王春娥)、《蘇三起解》(飾蘇三)、《探窯》(飾王寶釧)等,很受觀眾喜愛。她的演唱委婉纏綿,韻味深長;

念白字正腔圓,抑揚有度;表演規範又不拘泥。更可貴的是她知道用“心”演戲,賦予程式更多的內容,一舉一動都能比較準確地表現人物。

作品風格

侯紅琴侯紅琴

《火焰駒》是秦腔的看家劇目,幾百年來一直盛演不衰,觀眾耳熟能詳。為了讓觀眾接受自己演出的《火焰駒》,侯紅琴下了很大功夫。她的老師肖玉玲、王保易、樊允哲等也都給了她很大幫助。1999年侯紅琴攜此劇晉京參加建國50周年全國優秀劇目獻禮演出時,獲得了首都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她塑造的黃桂英,生動鮮活,又頗具大家規範。她不僅唱得好聽,且韻味濃郁。颱風沉穩,扮相俊美,在劇場裡,觀眾從始至終被她吸引,不由自主地和她一起經歷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以此獲得第十七屆梅花獎

表演特點

侯紅琴侯紅琴

扮相俊美、音韻濃郁、聲情並茂,風格獨特。在她先後擔任主角的《法門寺》、《火焰駒》、《狸貓換太子》、《少帝軼事》、《三娘教子》、《蘇三解》、《探窯》等一系列名戲中,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個地位不同命運不同性格不同的婦女形象,可以看出,她注重從劇情中捕捉人物的性格特徵,善於在唱念做打中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精於在矛盾衝突中表現人物的情感變化,滿腔熱情地謳歌真善美,酣暢淋漓地鞭笞假醜惡,感人肺腑地呼喚人性的回歸。特別是在《火焰駒》中的“表花”一折可謂經典之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前不久在大明宮藝術節盛大的開幕式序曲演唱:“耳聽得院子裡人聲嚷,輦內羞煞女紅妝。榮華富貴非我願,願繡球打中意中郎。”委婉的音韻,激越的情感,讓中外客人為之傾倒。記得當年《陝西日報》在報導1956年《火焰駒》成功播映登詩“舞動水袖啟紅唇,婉轉鶯歌盪魄魂。秦腔飾演桂英女,肖玉玲為第一人。”今天可以詩對曰:“丰姿盈步韻味深,激越委婉情入神,可喜經典得傳承,肖派新秀侯紅琴”。

生活感言

生活感言:對一切我都感到知足。 唱著秦腔這樣的古老劇種,整日裡沉浸在古人的故事與情感中,美麗的“梅花獎”得主侯紅琴在眾人想像中應是那種傳統的女性。然而走近她,記者驚喜地發現這位秦腔美女竟然很時尚,不僅體現在外表和服飾,還有她時尚的思維和內涵。

人物事跡

侯紅琴侯紅琴

雖然1971年出生的侯紅琴聲稱自己步入中年,但出現在記者眼前的她,衣著、談吐都很時尚,嘴裡不時冒出冬粉、K歌、上網之類的名詞,實在難以把她跟秦腔聯繫起來。 唱千年老調、穿古裝戲服、扮古代女子是侯紅琴的工作重心,但生活中她很注重讓自己的外表和思想時刻跟上時代潮流。她告訴記者:“工作之餘我常會和朋友一起去KTV裡面唱上幾曲,我愛唱《青藏高原》 《我的祖國》,還有很多韓紅的歌,結果露上一手後,朋友都說我不唱歌真可惜了。其實多唱歌對唱秦腔的氣息、唱腔、發聲很有好處。” 千年前“流行音樂”秦腔,能常演不衰流傳到現在實在不易,面對秦腔表演藝術的發展,侯紅琴有自己的看法:“秦腔這個古老的戲種,必須不斷注入新鮮的時尚元素,必須跟得上時代,讓人們擺脫土得掉渣的印象。國家都提倡京劇進校園了,為什麼不可以讓秦腔進校園呢?秦腔冬粉也很執著啊!”侯紅琴還提出秦腔需要一套全新的“包裝”理念,才可以給人帶來更完美的視聽享受。

努力艱辛

侯紅琴父母都很熱愛戲曲藝術,雖然家在農村,但看女兒從小就愛唱愛跳、頗有天賦,父親在負擔著5個子女生活重擔的同時也著力培養她,給她請了一個會拉板胡的音樂老師,教她不少戲曲唱段,直到她考上周至劇校。後來從市藝校到秦腔藝術團,侯紅琴覺得自己一直受到了幸運女神的關照。 侯紅琴十二歲時就在周至劇校學習了一年基本功,1985年報考西安市藝術學校。侯紅琴告訴記者,“當時競爭的有上千人,光考試就花了一年,最後招了40人”。接下來,更加幸運的事接二連三地降臨到了侯紅琴的身上。進藝校後,她有幸遇到了秦腔名家肖玉玲,這位名師嚴格調教,直到今日都是侯紅琴業務上的“導航燈”。 1999年侯紅琴晉京參加建國50周年全國優秀劇目獻禮演出,表演的《火焰駒》就是老師肖玉玲一手指導出來的,正因為《火焰駒》,侯紅琴拿上了“梅花獎”。“當時拿這個獎我覺得太意外了,我根本就沒有為梅花獎準備過。” 在旁人的眼裡侯紅琴很順利,一切得來全不費工夫,而實際上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侯紅琴透露“梅花獎”背後其實有著近十年的努力。“在藝校的時候我才十幾歲,肖老師就開始組織大家排練劇目《火焰駒》了,到了秦腔藝術團也沒間斷,我後來能在晉京演出中成功,也是和同學們八九年來對這齣劇不斷鑽研的結果,肖老師更是給了我許多幫助。”

愛上舞台

侯紅琴侯紅琴

侯紅琴不但表演業務成績突出,官場上也小有成就。從西安市秦腔二團副團長到西安秦腔劇院的副院長,提起官職侯紅琴不好意思地笑了:“工作到今天我從來都沒有刻意追求過什麼結果,其實我能力很有限,行政工作並不在行,我還是喜歡從事和表演聯繫密切的工作。”不過,雖然當官對侯紅琴來說不是很在行,但她卻從行政工作中學到了很多難得的人生經驗,獲得了歷練,對自己的舞台表演和揣摩人物心理可是受益匪淺。 《火焰駒》里的黃桂英、《玉堂春》里的蘇三、《五典坡》里的王寶釧……侯紅琴塑造了很多執著追求愛情的形象。現在,她的家庭安定幸福,看著兒子茁壯成長,學習從不讓她操心,她就特別知足了。

人物評價

一是她繼承了秦腔藝術的優秀傳統,並有所發揮,有所創新;

二是她是在用心演戲,刻畫人物細膩,有血有肉,感情豐富。專家評說,侯紅琴的條件很好,個頭、身材、扮相,尤其是她的唱腔很有特色,字正腔圓,能剛能柔。還有專家指出:侯紅琴自身條件很好,氣質很好,是一個正小旦(閨閣旦)的好料子,不可多得。

獲得榮譽

199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西安市秦腔劇院副院長兼三意社社長。

1991年獲西安市第二屆戲曲演員石榴大賽新苗一等獎。

1991年獲鹹陽市第七屆秦腔清唱古渡杯一等獎。

1993年獲西安市戲曲演員第二屆石榴花獎。

1994年獲西安市戲曲演員第三屆石榴花獎。

1994年代表西安市去-烏魯木齊參加西北五省區名家新秀交流演出。

1994年獲西安市新劇目調演優秀表演獎。

1995年獲陝西省秦腔青年演員易發杯新別窖表演二等獎。

1996年獲陝西省第二屆西鳳杯精英邀清賽二等獎。

1997年獲西安市優秀傳統劇目展演一等獎。

1997年獲西安市新劇目調演優秀表演獎。

1998年獲陝西省新百名秦腔演員唱腔大賽一等獎。

1999年火焰駒中花園賣水被陝西省電視台錄製成光碟。

1999年5月火焰駒劇目由中央電視台錄像並向全國現場直播同年9月火焰駒劇目進京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受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姜春雲蔣正華及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的親切接見,也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中央電視台西安電視台人民日報西安晚報等報刊都作了大量報導,給予了高度讚揚。

1999年12月,火焰駒劇目又獲得了西安市第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七個一評獎活動優秀作品一等獎。

2000年2月,評為陝西省德藝雙馨先進個人,西安市文學藝術德藝雙馨優秀會員。

2000年5月,榮獲中國戲劇第十七屆梅花獎。

2000年9月,被評為西安市勞動模範。

2000年10月,獲陝西省秦腔清唱、折子戲大賽一等獎;

2000年成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200l年授予西安市勞動協會理事長。

2002年4月,被評為西安市十一屆政協委員;

2002年9月,現代眉戶劇《穀雨》榮獲陝西省第三屆藝術節劇目“優秀表演獎”。

2002年10月,榮獲西安市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

2003年10月,《穀雨》又榮獲第八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2003年1月被聘為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

2003年10月被聘為陝西省文史館研究員;

2004年10月西安電視台聘為《梨園大擂台》欄目藝術顧問;

2004年被選為陝西省秦腔協會副主席;

2004年12月被評選為西安市劇協副主席;

2004年12月被評選為陝西省文聯第四次代表;

2005年1月被選為陝西省第九屆青聯委員;

2005年1月“學藝歷程”被刊入《陝西畫報·藝術人生》欄目。

在戲曲藝術的殿堂里,師姐侯紅琴以自己對戲曲事業的飽滿熱情,將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戲曲舞台.這份對藝術永不駐足的追求必將為她的人生帶來無限的追求!

活動年表

2000年

農曆庚辰年: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戲曲演員獲獎名單:

沈鐵梅馮玉萍丁嘉麗朱世慧張火丁韓再芬錢惠麗王少媛馮詠梅吳國華單仰萍李雪梅金不換史紅梅、蔡建庭、張紹榮、董柯娣、張克王陽娟、侯紅琴、梁維玲王向陽楊紅麗武凌雲孟科娟

2006年

5月31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初五日,9時:《秦之聲》參加西鳳酒廠建廠五十周年慶典;

陝西電視台“秦之聲”欄目再次走進西鳳進行專場演出,由此拉開了陝西省西鳳酒廠建廠五十周年、陝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七周年“騰飛的西鳳”系列慶典活動的帷幕。

當天的西鳳企業,到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掩飾不住的喜悅之情,掛在每個人的臉上。職工文體活動中心內彩旗飄揚、鼓樂喧天、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氣勢宏偉的舞台背景,懸掛著企業辦公樓的大幅噴繪,迎接建廠五十周年系列慶祝活動主題語“騰飛的西鳳”在初升朝陽的照射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舞台兩側是對仗工整的“西鳳酒酒香四海、秦之聲聲震三秦”宣傳布幔,“西鳳美酒萬里飄香;秦腔藝術大放光彩”,“大秦腔吼起來、西鳳酒喝起來、好日子火起來”兩條28米長的條幅,在12個升空氣球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親切、格外醒目。由西鳳企業各單位各部門組成的數千人觀眾方陣隊伍,著裝整齊,精神飽滿,歡呼聲此起彼伏,場面甚為壯觀。

上午九點,“騰飛的西鳳”迎接建廠五十周年系列慶祝活動啟動儀式,在喜慶熱烈的鞭炮聲中,正式開始。公司總經理賈智勇主持了儀式,董事長喻德魚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對《秦之聲》全體演職人員的到來和觀看參加節目錄製的觀眾表示了熱情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並且在講話中簡要回顧了西鳳五十年的發展歷程,闡述了舉辦廠慶慶典活動的重大意義。市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袁軍曉,鳳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海明等領導分别致詞表示祝賀。市政協主席陳繼榮在一片歡呼聲中宣布,西鳳企業五十周年慶典活動正式啟動。

隨後,在文武場面的齊鳴聲中,各路秦腔名家紛紛登場獻藝。先是由秦腔四大名旦、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侯紅琴主演,其它七位梅花獎獲獎演員伴舞的秦腔劇《飄彩》,再現了當年曲江寒窯主人王寶釧千古傳奇的愛情故事。接著其它省內外的著名演員齊愛雲、李娟等名旦也一一登場,為觀眾表演了自己的拿手絕活。當西鳳企業職工杜亞斌、敬小菁作為民眾演員上台表演節目時,台下觀眾用雷鳴般的掌聲和叫好聲,給與了鼓勵。在整個演出過程中,驕陽似火,卻絲毫沒有影響現場觀眾火一般的熱情,台上演員也始終保持了飽滿的精神狀態,用真情深深感染著觀眾。在經過3個多小時的精彩演出之後,“秦之聲”大型文藝演出活動落下了帷幕。

2006年12月26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初七日,晚:西安市舉辦迎2007新年慰問環衛工人戲曲專場晚會;西安市創衛辦、市文化局在西安易俗大劇院舉辦“迎新年慰問環衛工人戲曲專場晚會”,城六區和三個開發區的1100多名環衛工作者觀看了秦腔名家新秀們的精彩表演。侯紅琴、齊愛雲等參加了慰問演出,表演了秦腔清唱,秦腔折子戲《櫃中緣》、《表花》、《水淹泗洲》等。此外還有西安豫劇團的豫劇名家也表演了清唱。

2007年

1月26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初八日,上午:2007“陝西省梅花獎藝術團”赴武功縣慰問演出;

陝西省劇協率領由陝西省內梅花獎演員及秦腔名家組成的“陝西省梅花獎藝術團”赴武功縣貞元鎮西川村進行慰問演出。

陝西省戲劇家協會開展的送戲下基層活動,旨在把精彩的文藝節目近距離地呈現給廣大農村民眾,使廣大文藝工作者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更可以讓農村的父老鄉親在優秀的文藝節目中感受美好的生活。

“陝西省梅花獎藝術團”赴武功縣貞元鎮西川村進行慰問演出吸引了陝西省的多名藝術家加盟,梅花獎獲得者劉遠、侯紅琴、齊愛雲聯袂秦腔演員張保衛、李淑芳、梁安建、張武宏、惠敏莉、韓麗霞、王宏義、彭梅、張小亮以及話劇演員張克瑤、雜技演員弓永生、木瓜等為當地老百姓奉獻上自己的拿手節。

2007年2月11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廿四日,15時:慰問在京陝西鄉黨大型戲曲專場演出舉行;

陝西省市20多位秦腔名家赴京,在首都民族文化宮舉行慰問在京陝西鄉黨大型戲曲專場演出。

此次活動由陝西省政府駐京辦主辦,中國劇協和省秦腔藝術協會協辦。為了讓在京工作的陝西鄉黨感受到家鄉父老的深情厚誼,讓他們在新年到來之際聽到渴盼已久的秦腔,20多位秦腔名家趕排了精彩節目。參加演出的有馬友仙、李東橋、侯紅琴、張濤、齊愛雲、丁良生、張保衛王新倉李淑芳劉隨社胡林煥李梅李娟李小鋒等,他們除清唱拿手唱段外,還演出折子戲《打柴勸弟》、《表花》、《虎口緣》、《藏舟》、《三滴血》等。

2007年7月26日,農曆丁亥年六月十三日:2007“曲江秦腔藝術周”舉行;

為期4天的“曲江秦腔藝術周”在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和諧廣場拉開惟幕,這是西安秦腔劇院劃歸曲江新區後的第一次大型公益性演出。

李愛琴肖玉玲全巧民李東橋侯紅琴齊愛雲、韓麗霞、惠敏莉等登台演出,為市民免費奉獻他們的拿手經典秦腔唱段《三滴血》、《周仁回府》等。

2009年6月28日,農曆己丑年閏五月初六日,19時30分:西安易俗大劇院演出

2009年8月15日,農曆己丑年六月廿五日:大型秦腔音樂劇《楊貴妃》首演

2010年2月19日,農曆庚寅年正月初六日:西安易俗大劇院演出

秦腔明星

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陳妙華 | 陳仁義 | 陳淑玲 | 丁良生 | 高登雲 | 高廣傑 | 郝全林 | 靖正恭 | 康健海 | 康正緒 | 雷開元 | 李愛琴 | 李東鋒 | 李東橋 | 李小鋒 | 李正斌 | 劉化鵬 | 劉茹惠 | 劉易平 | 劉毓中 | 馬全祿 | 蒲虎勤 | 喬新賢 | 任哲中 | 沈和中 | 蘇育民 | 蘇哲民 | 譚建勛 | 陶金麗 | 田正武 | 王藹民 | 王景旗 | 王文鵬 | 楊覺民 | 袁克勤 | 常小紅 | 陳雨農 | 戴春榮 | 黨甘亭 | 竇鳳琴 | 竇鳳霞 | 段桂珍 | 傅鳳琴 | 郭明霞 | 郝彩鳳 | 侯紅琴 | 惠敏莉 | 雷通霞 | 李愛雲 | 李君梅 | 李正敏 | 李箴民 | 劉美麗 | 劉穎 | 柳萍 | 馬桂芬 | 馬蘭魚 | 馬友仙 | 孟遏雲 | 齊愛雲 | 秦等梅 | 屈巧哲 | 全巧民 | 任小蕾 | 蘇蕊娥 | 王天民 | 王曉玲 | 王玉琴 | 魏長生 | 肖若蘭 | 肖玉玲 | 熊小玲 | 熊月玲 | 楊鳳蘭 | 楊金鳳 | 余巧雲 | 袁丫丫 | 李志翔 | 田德年 | 溫軍海 | 張健民 | 張蘭秦 | 周輔國 | 樊新民 | 晉福長 | 孫存蝶 | 王輔生 | 閻振俗 | 張武宏 | 邊霄 | 范紫東 | 封至模 | 高培支 | 李桐軒 | 馬健翎 | 孫仁玉 | 王伯明 | 楊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