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新賢

喬新賢

喬新賢,著名秦腔鬚生演員。早年在漢中“新漢社”學藝,和高新岳、李新紀、米新洪並稱為新漢社“四大台柱”。後在寶雞、西安等地搭班演出。新中國成立後,加入“三意社”,稱為該社主要鬚生演員。他扮相清俊、做工紮實、唱腔灑脫高亢,道袍、箭衣均能勝任,尤以紗帽最為拿手,代表劇目有《放飯》《殺驛》《蘇武牧羊》《殺廟》《逃國》《烙碗計》《八件衣》《生死牌》等。1956年第一屆戲曲觀摩大匯演中以《殺驛》獲得演員一等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跟隨“陝西三大劇種演出團”走遍長江、株洲各省市,得到各方好評。晚年一直堅持出台獻藝,1999年八月病逝西安,終年82歲。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一跟頭定了終身職業

1917年1月,陝西長安縣靈召下南豐村一個貧農的家裡又添了一張嘴。父親嘆息著當掉祖傳的自家地,母親噙著淚不顧這小嘴的啼哭,把奶頭塞進富人家的孩子嘴裡(幫人奶娃)好換回些養命錢。小生命掙扎著長大了,但是,不僅地再也無錢贖回,一家人連最起碼的生計也已難維持了。無奈,把家當賣個淨光,全家逃到戶縣秦渡鎮,老少搭手靠賣蒸饃米湯度日。賣了一整整,連房租也沒賣夠,鍋盆瓦罐爛被窩讓房東丟在了當街……

這時(1932年冬),社址在漢中的易俗分社易風社(後改名新新社新漢社)來人到秦渡招學生,父母硬著心腸把他掀出了家——一個用木棍、席片片搭就的“鋪子”,說:“你快跟人家走吧,逃一條活命去……”那兩年,正逢災荒,蝗禍,霍列拉病泛濫,餓殍遍地。不是這般景況,哪個做爹媽的忍心踢兒出門學戲?他忍著眼淚,用繩扎了扎大襟破棉襖,揣上兩個蒸饃,拖著有跟沒幫的鞋攆上了招生的人。人家讓唱兩句戲,作個表演。長到15歲的他哪經見過這?好在他打小見過街頭打跟頭爬竹竿的馬戲班子,淘氣時學著玩過。這時便定了定神,“撲騰”翻了個跟頭,又可著嗓子喊了兩句戲文。招生的許是急著回去交差,說了聲“能成”。於是,他便跟著隊步行11天到了漢中,開始了比翻跟頭還要動盪不安的藝人生涯。

打 戲

喬新賢懂得飯碗的重要,他常在月光下看著自己身影練身架,在雪地里練踢腿。漸漸地在學生中練成個尖子了。1932年冬進戲班,來年五月就出了台。第一位老師是黎洪如,第一齣戲是《三回頭》 ,飾老生呂鴻儒。接著,徐正國教他《古城會》,田正志教他《伍員逃國》……後來最主要的老師是張金鑒,教他演了《烙碗計》《走雪》《闖宮》《祭靈》《四郎探母》《馮彥探監》等。他的功底越來越厚,很快成為“新漢社”青年演員里的台柱子。

尤其是他在《軟玉屏》中飾演的戴殷和《蝴蝶杯》中的田雲山,博得當地觀眾的極大好評。但在那個社會裡,成功往往是一劑苦藥。有位大師兄,緊扒著自己的飯碗,無論哪個師弟出台演好了或是演砸了,他都要在後台沒碴找碴地訓罵幾句,甚或打幾鞭子。但他看了喬新賢的演出後,也無話可說,只藉口“太大意”等莫須有的“差錯”舉起凝聚著嫉恨的鞭子,比對別人更狠地朝喬新賢身上抽去。正值年華的喬新賢,沒有在那瘡痍滿目的社會裡被打殺和捧殺,他醉心在藝術世界裡。

漂泊的小舟

舊時的劇社,班主經常更換,一個班主搞爛包了(指唱賠了,發不出工錢)便賣給另一個。他在這種動盪之中於1943年的一天趁機跑出了新漢社。他滿以為擺脫了羈絆,可以憑藉自己一身戲功走南闖北了,但是失算了。他唱遍了扶風、三原、高陵、耀縣、渭南、蔡家坡……先後加入過扶風劇團、挺進劇團、聚順班、明盛社、新民社、猛進劇團……也曾和幾個學戲時的同學成立過新漢分社,但他只能像一隻無舵的小舟,任憑生活的浪濤隨意飄卷拍擊。在那些時不時就爛包的劇社裡,他常常白演一年戲最後空手走人。即就是在尚能維持一陣子的戲班裡,也是“小鑼一響,粗米四兩,小鑼一停,沒底的年饉”地挨日月。

個人作品

錄像

(1)《放飯》(全折)(李夕嵐合作演出,中國藝術研究院錄製)

(2)《走雪》(全折)(楊金鳳合作演出,陝西電視台錄像)

(3)《龍鳳呈祥》(全本)(1993年名家聯袂演出,《甘露寺》一折中扮演劉備)

(4)《殺驛》(全折)(1980年中國藝術研究院錄製)

(5)《祭靈》(清唱片段)(陝西電視台錄像)

錄音

(1)《放飯》(全折)(李夕嵐、李正華合作演出實況錄音)

(2)《放飯》(全折)(李夕嵐、李正華合作演出,中國樂友音像出版社出版)

(3)《殺驛》(全折)(高登雲合作演出,甘肅音像出版社出版)

(4)《殺驛》(全折)

(5)《祭靈》(全折)(中國樂友音像出版社出版)

(6)《蘇武牧羊》(全折)(與陳民賢合作演出實況錄音)

(7)《黃金台-搜府》(全折)(與嚴輔中合作演出)

(8)《烙碗計》(全折)(與茹甲華、吳西民合作演出)

(9)《闖王平叛》(選場)(惠琨華主演,飾演“老神仙”一角)

(10)《三堂會審》(全折)(為李正敏、蘇育民配戲)

(11)《趙氏孤兒-救孤》(選場)(與蘇育民合作演出)

(12)《八件衣》(選段)

(13)《畫墨珠》(選段)

(14)《打虎記》(選段)

(15)《殺廟》(選段)(1994年實況錄音)

(喬新賢先生《打鎮台》)

(喬新賢先生《五典坡》)

(喬新賢先生《放飯》)

(喬新賢先生《烙碗計》)

外界評價

喬老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豐富多彩的,不僅善於扮演賢士官吏(如吳用、宋江、楊連、伍員等)和各種性格的家人從僕(如皂曹夫、連賢等),而且成功地飾演了大量的丑角。如《白玉樓》的周剛,《千子鞭》的張口袋, 《玉堂春》的老闆,《游西湖》的賈化,《滾釘板》的猴花嘴,《棒打無情郎》的金二,《對銀杯》的劉奎等,堪稱“秦腔大醜”。

秦腔明星

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陳妙華 | 陳仁義 | 陳淑玲 | 丁良生 | 高登雲 | 高廣傑 | 郝全林 | 靖正恭 | 康健海 | 康正緒 | 雷開元 | 李愛琴 | 李東鋒 | 李東橋 | 李小鋒 | 李正斌 | 劉化鵬 | 劉茹惠 | 劉易平 | 劉毓中 | 馬全祿 | 蒲虎勤 | 喬新賢 | 任哲中 | 沈和中 | 蘇育民 | 蘇哲民 | 譚建勛 | 陶金麗 | 田正武 | 王藹民 | 王景旗 | 王文鵬 | 楊覺民 | 袁克勤 | 常小紅 | 陳雨農 | 戴春榮 | 黨甘亭 | 竇鳳琴 | 竇鳳霞 | 段桂珍 | 傅鳳琴 | 郭明霞 | 郝彩鳳 | 侯紅琴 | 惠敏莉 | 雷通霞 | 李愛雲 | 李君梅 | 李正敏 | 李箴民 | 劉美麗 | 劉穎 | 柳萍 | 馬桂芬 | 馬蘭魚 | 馬友仙 | 孟遏雲 | 齊愛雲 | 秦等梅 | 屈巧哲 | 全巧民 | 任小蕾 | 蘇蕊娥 | 王天民 | 王曉玲 | 王玉琴 | 魏長生 | 肖若蘭 | 肖玉玲 | 熊小玲 | 熊月玲 | 楊鳳蘭 | 楊金鳳 | 余巧雲 | 袁丫丫 | 李志翔 | 田德年 | 溫軍海 | 張健民 | 張蘭秦 | 周輔國 | 樊新民 | 晉福長 | 孫存蝶 | 王輔生 | 閻振俗 | 張武宏 | 邊霄 | 范紫東 | 封至模 | 高培支 | 李桐軒 | 馬健翎 | 孫仁玉 | 王伯明 | 楊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