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等梅

秦等梅

秦等梅,女,主攻小生,秦腔旦角,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柏樹鄉人,現為國家一級演員,寧夏固原市戲劇家協會秘書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秦等梅,女,主攻小生,秦腔旦角,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柏樹鄉人,現為國家一級演員,寧夏固原市戲劇家協會秘書長。一生酷愛秦腔,對流行於西北地區的大秦之聲,有著執著的追求。她13歲時國中沒畢業就開始跟戲班學戲,18歲登台演出,唱了30多年戲。秦等梅從藝時,先攻花旦,後又改攻小生、青衣、兼演老旦、媒旦,一專多能,戲路子越走越寬,成為崇信縣秦腔劇團的一枝“梅花”。1993年正值紅的“發紫”時,秦等梅從崇信縣劇團調到了寧夏固原地區劇團。她先後在《天河配》、《雙羅衫》、《轅門斬子》、《鍘美案》、《竇娥冤》等本戲、折子戲中擔當主角,扮演了不同行當的角色。秦等梅的最大特色是,嗓音洪厚、表演細膩。有一位內行觀眾評論說:“如果旦角是她的本行,生角就是她的愛好,那么,媒旦就是她的一絕。”這是對她恰如其分的評價。

1990年全國首屆煤礦藝術節獲創作表演優秀獎;1998年獲地區秦腔大賽二等獎;1998年地區小品大賽獲創作表演一等獎;2000年全國首屆秦腔藝術節獲二等獎;2002年全區地方折子戲大賽獲二等獎。

“我夫妻受盡了苦保持義氣,我舍己妻救人妻恩愛割離。”這是著名秦腔傳統劇《周仁回府·哭墓》中的兩句台詞。該劇故事情節曲折,唱腔淒婉,聲淚俱下,感人至深,為許多演員演唱和表演。但秦等梅的表演卻與別家不同,她吸收了秦腔表演藝術家任哲中、李愛琴、衛贊成、譚建勛等名家之長,自成體系,演唱行若流水,聲情並茂。她平時訓練刻苦,演出時一絲不苟。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秦等梅有時為了一個動作,經常幾十次的練習,直到熟練為止。即使是在有病、身體不適時,也堅持練功、吊嗓子、背台詞。有一次,縣劇團到外地演出,在她主演《白逼宮》時,不幸受傷,臂膀骨折,但她仍咬著牙,硬是堅持演完全劇。待她下台後連衣服都脫不下來,只好由別人用剪刀幫她將衣服剪開。同伴們都為秦等梅的精神所感動。所以,秦等梅唱、念、做、打、舞,樣樣精到;生、旦、淨、末、醜,行行能演。

百場送戲下鄉義演活動

時間:2007年1月12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廿四日,下午

由秦等梅一家發起的“百場送戲下鄉義演活動”在固原市原州區新世紀廣場正式啟動。她和同在固原市秦腔劇團擔任演員的丈夫保興平、女兒保維娜商量後,拿出自家積蓄3萬多元,購買了一輛小麵包車和服裝道具等,動員同單位另外2名演員參加,編排了宣傳計畫生育、法律知識等內容的秦腔、小品、眉戶劇,發起了“百場送戲下鄉義演活動”。他們曾在固原市原州區鄉村試演十多場,受到了民眾的熱烈歡迎。

演出經歷

2005年12月30日下午兩時整,廣大戲迷期盼已久的“秦等梅秦腔折子戲專場演出”在銀川市西塔戲園隆重開演,可容納800人的西塔戲院內座無虛席。此場演出由寧夏自治區文聯,固原市委宣傳部,自治區戲劇家協會主辦,銀川市秦腔劇團協辦。主演就是當時國家二級演員、固原市劇協秘書長秦等梅。熟悉秦腔的人,沒有人不知道《周仁回府》的,它是秦腔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名劇之一,在西北這塊秦腔的沃土上,《周仁回府》幾乎就成了秦腔的代名詞。被稱為“女周仁”的秦等梅唱腔高亢激昂,穿透力強,表演逼真細膩,在此次專場演出中特別選取《周仁回府》中的一折戲《悔路》(小生),將周仁年少卻飽經滄桑,老練沉穩的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戲迷眼前。除此之外,秦等梅還挑選了其他行當的折子戲《小二姐做夢》(花旦)、《行路》(老旦),秦等梅希望通過三折戲三個行當,不同人物形象,將自己“一人千面”的藝術風格呈現給廣大戲迷。

2009年5月,崇信縣籍秦腔藝人、國家一級演員秦等梅在崇信縣影劇院舉辦專場演唱會,回報家鄉父老。三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使秦等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逼真細膩,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眾多行當、性格迥異的藝術形象,深受廣大戲迷的歡迎與好評。為了回報家鄉父老相親的培育之情,秦等梅特意回鄉舉辦了個人秦腔藝術專場演唱會。演唱會上,她以高昂的激情為崇信縣廣大戲迷和秦腔愛好者演出了折子戲《小二姐做夢》、《哭墓》、快板《崇信新貌換新顏》、詩朗誦《家鄉禮讚》等節目,熱情讚頌了近年來崇信縣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戀、對父老鄉親的思念。

榮譽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秦等梅先後在區內外及全國的戲劇舞台上獲得過多項大獎,頭上的光環戴了一個又一個:1990年自編自演的獨角說唱《安檢工作不平凡》獲得全國煤礦藝術節創作表演獎;2000年在中國首屆秦腔藝術節上演唱的《哭墓》(選段)獲個人演唱二等獎;2003年在全國國畫杯中青年演員戲曲大賽中演出《悔路》(折子戲)榮獲“十佳小生”金獎;2003年在全國國畫杯中青年演員戲曲大賽中榮獲《盤山溝的女人》劇本創作二等獎;2005年她創作表演的《村支書李玉榮》榮獲寧夏劇協頒發的劇本創作三等獎等。

參加演出

2000年11月3日,農曆庚辰年十月初八日:第一屆中國秦腔藝術節開幕

2007年1月12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廿四日,下午:秦等梅發起“百場送戲下鄉義演活動”啟動

秦腔明星

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陳妙華 | 陳仁義 | 陳淑玲 | 丁良生 | 高登雲 | 高廣傑 | 郝全林 | 靖正恭 | 康健海 | 康正緒 | 雷開元 | 李愛琴 | 李東鋒 | 李東橋 | 李小鋒 | 李正斌 | 劉化鵬 | 劉茹惠 | 劉易平 | 劉毓中 | 馬全祿 | 蒲虎勤 | 喬新賢 | 任哲中 | 沈和中 | 蘇育民 | 蘇哲民 | 譚建勛 | 陶金麗 | 田正武 | 王藹民 | 王景旗 | 王文鵬 | 楊覺民 | 袁克勤 | 常小紅 | 陳雨農 | 戴春榮 | 黨甘亭 | 竇鳳琴 | 竇鳳霞 | 段桂珍 | 傅鳳琴 | 郭明霞 | 郝彩鳳 | 侯紅琴 | 惠敏莉 | 雷通霞 | 李愛雲 | 李君梅 | 李正敏 | 李箴民 | 劉美麗 | 劉穎 | 柳萍 | 馬桂芬 | 馬蘭魚 | 馬友仙 | 孟遏雲 | 齊愛雲 | 秦等梅 | 屈巧哲 | 全巧民 | 任小蕾 | 蘇蕊娥 | 王天民 | 王曉玲 | 王玉琴 | 魏長生 | 肖若蘭 | 肖玉玲 | 熊小玲 | 熊月玲 | 楊鳳蘭 | 楊金鳳 | 余巧雲 | 袁丫丫 | 李志翔 | 田德年 | 溫軍海 | 張健民 | 張蘭秦 | 周輔國 | 樊新民 | 晉福長 | 孫存蝶 | 王輔生 | 閻振俗 | 張武宏 | 邊霄 | 范紫東 | 封至模 | 高培支 | 李桐軒 | 馬健翎 | 孫仁玉 | 王伯明 | 楊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