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存蝶

孫存蝶

孫存蝶,男,陝西戶縣人。秦腔丑角。1975年進入戶縣劇團“五七”文藝訓練班學藝,後考入甘肅省秦劇團,1989年到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實驗團任丑角演員。孫存蝶是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曾先後在《卷席筒》、《拾黃金》、《頂燈台》等20多出戲中擔任主要角色,表演詼諧、滑稽,有著獨特的表演風格。

藝術經歷

孫存蝶孫存蝶
從小酷愛戲曲藝術,曾在戶縣“五·七”文藝班學習兩年,參加業餘宣傳隊的演出活動。應工丑角行當。善於學習其他劇種和民歌、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以及借鑑話劇、相聲、小品的表演手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喜劇表演風格。近25年來,先後在《兒大不由爹》、《屠夫狀元》、《卷席筒》、《張松獻圖》、《十五貫》、《拾黃金》、《頂燈台》等30多出戲劇中成功地塑造了胡山、張松、婁阿鼠、胡來、皮筋等一系列丑角人物,被譽為“大西北的黃金丑角”。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地方戲曲展”演出後,被譽為“丑角彗星”。

表演風格

孫存蝶孫存蝶

孫存蝶曾先後在《卷席筒》、《趙飛搬兵》、《屠夫狀元》、《兒大不由爹》、《拾黃金》、《頂燈台》等大小二十多出戲中擔任主要角色,他的表演詼諧、幽默、風趣、滑稽,並將曲藝、小品、歌唱、影視等藝術形式恰當地融入自己的表演之中,形成獨特的表演風格,雅俗共賞,受到廣大觀眾喜愛。

喜劇理論專家陳孝英對孫存蝶的“綜合藝術”分為三個方面加以全面分析:一是對秦腔不同行當的融匯。《拾黃金》中,孫存蝶“一趕三”地模仿三位秦腔名家田德年(大淨)、李正敏(正旦)、劉易平(鬚生)《二進宮》中的對唱,生、旦、淨三種唱腔,維妙維肖,相得益彰;在“慢板”行腔中,他又將李愛琴的緊開口噴唱、任哲中的婉轉拖腔方法和員宗漢跌宕有致的鼻腔共鳴音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匯名家之長的流暢豐富的音樂鏇律。二是對姊妹戲曲劇種的融匯。除秦腔外,孫存蝶還學唱眉戶、豫劇黃梅戲,學唱京劇《沙家浜》中胡傳魁、阿慶嫂、刁德一的對唱和背唱。三是對曲藝的融匯。《拾黃金》中,在給城煌爺還願的那段聯唱中,孫存蝶所運用的長達60多句的繞口令式的快板書,便是將曲藝的“說學逗唱”融人戲曲的“唱念做打”表演體系之中的一個創造。

藝術成就

孫存蝶孫存蝶
他曾榮獲甘肅省首屆青年演員大獎賽、“蘭光杯”大獎賽陝西省第二屆“西鳳杯”廣播大獎賽、陝西省丑角表演藝術選拔賽一等獎;西北五省區“太陽杯”民族戲曲邀請賽表演一等獎;併名列陝西省秦腔老中青十佳演員金延安獎青年演員組榜首;在北京、香港等地演出中,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被香港《文匯報》譽為“丑角慧星”;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對他做了專題報導。現為國家一級演員、西安市政協委員、青年團藝術指導。

演出活動

孫存蝶孫存蝶

1995年陝西省委宣傳部、文化廳、劇協、振興秦腔指導委員會、陝西省電視台、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為他舉辦了個人專場演出,並聯合舉辦了“孫存蝶秦醜藝術研討會”,同年還獲得文化部舉辦的秦、晉、豫第三屆“金三角”表演一等獎。10月份陝西電視台國際部為他拍攝了個人專題片,曾在香港衛視、亞視等到國內二十多家電視台播出。98年陝西《當代戲劇》、《藝術界》為他出了兩期專刊。在今年特大水災中,他除了多次參加各種賑災義演外,還舉辦了個人專場義演活動,為災區募集資金100餘萬元。被省文化廳、文聯、劇協聯合授予“青年表演藝術家”稱號。同時由他本人撰寫的介紹自己成長道路的《戲魔》一書,已由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發行。

大舞台

“孫存蝶大舞台”定位為大眾秦腔藝術演出機構,旨在為民眾提供雅俗共賞的秦腔演出節目,它依託西安孫存蝶文藝學院和西安新城孫存蝶文藝學校專業的教學資源,每次演出的主要演員均為這兩所學校的優秀師生。這樣,就在教學實踐與日常演出中形成“教學帶動演出,演出促進教學”的良性互動局面,開創了秦腔理論學習和實踐演出全面發展的模式。“孫存蝶大舞台”董事長李龍鋼表示,要將其打造成我省秦腔表演的一面旗幟,營造一種輕鬆、包容的劇場氛圍,讓“億萬富翁和平頭百姓都喜聞樂見”。

藝術學院

孫存蝶孫存蝶

孫存蝶藝術學院是由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西北秦腔名醜孫存蝶先生髮起,聯合西北武術院創辦的一所藝術院校。融秦腔各科、各門類藝術為一體,同時開設聲樂、器樂以及影視表演專業。

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全巧民、員宗漢等以及來自社會各界的50多位代表,大家一致認為,孫存蝶藝術學院的成立,適應了當代秦腔藝術發展的需要,是改變秦腔藝術後繼無人現狀的重要舉措。著名書畫家鍾明善先生手書“梨園新篇”以示慶賀。

人物評價

孫存蝶是一位天才的秦腔藝人,他的丑角想像奇特,又極具放鬆,若能剔除一些不潔的俚語與動作,風格有卓別林的味。他的表演如水決堤,隨物賦形,以至湯湯汪汪,不可收拾,使台下台上兩者皆醉。這是他有了酣暢淋漓的長處,同時也有了泛濫為災的短處。孫存蝶的藝術表演潛力仍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有幸於他的是秦腔在民間的根基很深且廣,沒有使舞台只局限於廟堂,不幸於他的是沒有更好的適應於他的劇本供其表演。

秦腔明星

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陳妙華 | 陳仁義 | 陳淑玲 | 丁良生 | 高登雲 | 高廣傑 | 郝全林 | 靖正恭 | 康健海 | 康正緒 | 雷開元 | 李愛琴 | 李東鋒 | 李東橋 | 李小鋒 | 李正斌 | 劉化鵬 | 劉茹惠 | 劉易平 | 劉毓中 | 馬全祿 | 蒲虎勤 | 喬新賢 | 任哲中 | 沈和中 | 蘇育民 | 蘇哲民 | 譚建勛 | 陶金麗 | 田正武 | 王藹民 | 王景旗 | 王文鵬 | 楊覺民 | 袁克勤 | 常小紅 | 陳雨農 | 戴春榮 | 黨甘亭 | 竇鳳琴 | 竇鳳霞 | 段桂珍 | 傅鳳琴 | 郭明霞 | 郝彩鳳 | 侯紅琴 | 惠敏莉 | 雷通霞 | 李愛雲 | 李君梅 | 李正敏 | 李箴民 | 劉美麗 | 劉穎 | 柳萍 | 馬桂芬 | 馬蘭魚 | 馬友仙 | 孟遏雲 | 齊愛雲 | 秦等梅 | 屈巧哲 | 全巧民 | 任小蕾 | 蘇蕊娥 | 王天民 | 王曉玲 | 王玉琴 | 魏長生 | 肖若蘭 | 肖玉玲 | 熊小玲 | 熊月玲 | 楊鳳蘭 | 楊金鳳 | 余巧雲 | 袁丫丫 | 李志翔 | 田德年 | 溫軍海 | 張健民 | 張蘭秦 | 周輔國 | 樊新民 | 晉福長 | 孫存蝶 | 王輔生 | 閻振俗 | 張武宏 | 邊霄 | 范紫東 | 封至模 | 高培支 | 李桐軒 | 馬健翎 | 孫仁玉 | 王伯明 | 楊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