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正恭

靖正恭

靖正恭,男,秦腔小生。1925年進入正俗社,師承名家黨甘亭、梁箴、高登岳、王興博、王德榮等,工小生。1940年起,輾轉甘肅、新疆、寧夏等地。解放後,曾任蘭州新光社和文光社社長、市戲校副校長、市秦劇團團長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靖正恭 靖正恭

靖正恭,男,字品三,1912年出生於陝西省長安縣西大村 ,秦腔小生。陝西長安人。

十四歲時,因家貧失學,1925年進入正俗社,插入首科學藝,師承名家黨甘亭、梁箴、高登岳、王興博、王德榮等,工小生。他天賦聰敏,學藝兩個月便演出《五郎出家》,居然燕得了滿堂彩。他與秦腔正宗李正敏是師兄弟,同為正俗社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一生一旦,合作配戲,默契天成,很早便蜚聲於西安劇壇。1940年起,輾轉甘肅、新疆、寧夏等地。解放後,曾任蘭州新光社和文光社社長、市戲校副校長、市秦劇團團長等職。

成就與榮譽

靖正恭 靖正恭

他一生演戲一百多本(出),對秦腔小生的唱、做、念、舞、化妝等,都有著獨具匠心的創造,對秦腔在甘、新等地的交流傳播和繁榮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的唱腔寬朗高亢,俏麗流暢,字正腔圓,具有清秀雅致和剛柔相濟的內在美。他與李正敏相互輔佐、聯袂合演的《白玉樓》、《白玉瑱》、《白玉梅》、《二度梅》、《青年鏡》等,很早便蜚聲西安劇壇,被冠以“雙璧”的美名。他的念白有彈遠之功,顯明快之妙。象在《伯牙奉琴》、《詳狀》、《花亭觀詩》中的大段念白,底氣足、噴口好、吐字清、韻味濃,如珠走玉盤,似胡桃滾坡,享有“蘭州文小生第一”的讚譽。他的表演瀟灑細膩,規矩典雅,個性鮮明,精穩嫻熟,尤以所飾《吃魚》、《木楠寺》、《激友》、《李亞仙》、《窮人計》等貧生戲,更高人一籌。其中,《激友》、《李亞仙》等劇,被中國唱片社灌制了唱片,觀眾和聽眾尊為“秦腔貧生大王”。此外,他飾演《草坡面理》的岳飛、《串龍珠》的康茂才,以及反串《斷橋》的白雲仙、《洞房》的盧鳳英等鬚生、紅生和旦角戲,也能隨處見珍。甘肅省第一屆戲劇會演時,曾榮獲演員一等獎。

秦腔明星

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陳妙華 | 陳仁義 | 陳淑玲 | 丁良生 | 高登雲 | 高廣傑 | 郝全林 | 靖正恭 | 康健海 | 康正緒 | 雷開元 | 李愛琴 | 李東鋒 | 李東橋 | 李小鋒 | 李正斌 | 劉化鵬 | 劉茹惠 | 劉易平 | 劉毓中 | 馬全祿 | 蒲虎勤 | 喬新賢 | 任哲中 | 沈和中 | 蘇育民 | 蘇哲民 | 譚建勛 | 陶金麗 | 田正武 | 王藹民 | 王景旗 | 王文鵬 | 楊覺民 | 袁克勤 | 常小紅 | 陳雨農 | 戴春榮 | 黨甘亭 | 竇鳳琴 | 竇鳳霞 | 段桂珍 | 傅鳳琴 | 郭明霞 | 郝彩鳳 | 侯紅琴 | 惠敏莉 | 雷通霞 | 李愛雲 | 李君梅 | 李正敏 | 李箴民 | 劉美麗 | 劉穎 | 柳萍 | 馬桂芬 | 馬蘭魚 | 馬友仙 | 孟遏雲 | 齊愛雲 | 秦等梅 | 屈巧哲 | 全巧民 | 任小蕾 | 蘇蕊娥 | 王天民 | 王曉玲 | 王玉琴 | 魏長生 | 肖若蘭 | 肖玉玲 | 熊小玲 | 熊月玲 | 楊鳳蘭 | 楊金鳳 | 余巧雲 | 袁丫丫 | 李志翔 | 田德年 | 溫軍海 | 張健民 | 張蘭秦 | 周輔國 | 樊新民 | 晉福長 | 孫存蝶 | 王輔生 | 閻振俗 | 張武宏 | 邊霄 | 范紫東 | 封至模 | 高培支 | 李桐軒 | 馬健翎 | 孫仁玉 | 王伯明 | 楊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