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鋒

李東鋒

李東鋒(1977年,農曆丁巳年),男,秦腔小生。祖籍江蘇,出生於梨園世家。畢業於西安市藝術學校,主攻文武小生。1994年拜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愛琴為師刻苦研習秦腔“琴派”藝術,同年又拜京劇表演藝術家、“水袖大師“李德富為師。主演劇目有:《戰馬超》、《花亭相會》、《白逼宮》、《小宴》、《八大錘》、《鋸大缸》、《白蛇傳》、《周仁獻嫂》、《穆柯寨》、《野豬林》、《三滴血》、《盜虎符》、《翰墨緣》、《火焰駒》、《游龜山》、《奇襲白虎團》、《雅觀樓》、《夜踏臥蓮池》《楊門女將》等。2001年他和朋友共同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秦腔網站“ 中國秦腔網”。他也因此成為第一個走上網際網路的秦腔演員。現為國家二級演員,陝西電視台特邀演員,陝西省秦腔藝術研究會理事,陝西戲劇家協會會員,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演員。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師從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愛琴、王芷華、王葆易、張寧中、劉養民和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德富(水袖大師)、樊琦、李瑞晨等,還得到了秦腔表演藝術家陳妙華和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警惕、梁國柱等老師的嚴格教誨和指導。在校期間連續被評為三好學生並多次榮獲一二等獎學金,被授予“德藝雙馨”的稱號。1994年拜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愛琴為師刻苦研習秦腔“琴派”藝術,同年又拜京劇表演藝術家、“水袖大師“李德富為師。

主演劇目

《戰馬超》、《花亭相會》、《白逼宮》、《小宴》、《八大錘》、《鋸大缸》、《白蛇傳》、《周仁獻嫂》、《穆柯寨》、《野豬林》,《三滴血》,《翰墨緣》,《火焰駒》,《游龜山》,《奇襲白虎團》,《雅觀樓》等。

成長經歷

1999年5月他代表西安市委、市政府及西安市文化局,隨團赴美進行東西方文化交流演出,先後到美國的華盛頓、溫名頓、費城、底特律等地演出秦腔傳統劇《穆柯寨》飾演的楊宗保,受到了美國觀眾的極力讚揚,並受到了美國國會議員會長拜登和時任我國駐美大使的李肇星的親切接見和鼓勵,首次把古老的秦腔藝術傳播到了美國。

李東鋒 李東鋒

在2000年的畢業匯報演出中,他在文戲《白蛇傳》中飾演許仙、武戲《八大錘》中陸文龍、武戲《鋸大缸》飾演孔軒,以其英俊的扮相、紮實的唱工和精湛的武戲功底,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隨後被調入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團——西安易俗社工作,從2001年多次被劇社評為優秀工作者和先進個人。2001年參加陝西省武戲調演,演出《八大錘》,塑造的陸文龍英俊瀟灑,唱做俱佳,是秦腔界目前少有的文武不擋的優秀小生演員而被受關注。2002年8月慶祝西安易俗社成立90周年,他出演秦腔傳統劇《白蛇傳》飾許仙一角,既有所創新,有很好的保留了秦腔的傳統風格,得到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同時這齣戲被陝西音像出版社錄製 VCD 光碟向社會發行。在2005年西安文藝團體改革招聘專業考試中以優異的成績名列第一名,得到在場評審和專家的高度讚揚。在2005年年末由甘肅百通公司和西安電影製片廠,錄製發行他主演的《八大錘》、《三滴血》和《水淹泗洲》 VCD 光碟先後面市。

獲得成就

李東鋒的辛勤奉獻得到了專家和戲迷的一致讚譽,1998年第7期國家級刊物《中國戲劇》刊發了他主演的《周仁獻嫂》中飾演周仁的劇照,並發表了評論文章,對他主演該劇的成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出類拔萃的藝術水準和良好的文化修養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2001年他和朋友共同創辦了我國第一個秦腔網站“ 中國秦腔網”。“中國秦腔網”的創刊號向全世界第一個發布了他的藝術簡歷和他的音像資料,他也因此成為第一個走上網際網路的秦腔演員。

李東鋒 李東鋒

2003年2月,法國一家公司的總裁來西安進行商務考察時,他們通過網際網路對秦腔藝術和李東鋒的《八大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希望能親眼目睹李東鋒演出的《八大錘》,在陝西省文化廳的大力協助下,法國客人終於在西安易俗社如願以償的欣賞到了李東鋒為他們專場演出的《八大錘》,令這些法國朋友讚嘆不已,驚奇萬分。次日,西北地區最有影響的報刊媒體之一《華商報》以《網上相中〈八大錘〉法國秦腔迷西安“吃小灶”》為題,對李東鋒的此次特殊的演出作了新聞報導,該報並於4月1日以他的此次涉外演出的巨大轟動效應為例再次刊發文章,積極的探索了資訊時代,古老的秦腔如何能利用網路加快發展的重要評論。2003 年第3期《中國戲劇》刊發了《易俗社優秀小生李東鋒文武不擋》的大篇幅評論文章,再次對李東鋒近幾年的藝術貢獻和高尚情操作了高度中肯的評價,對眾多秦腔青年演員的藝術鑑賞和道德修養的提高起到了榜樣作用。

榮譽嘉獎

1998年中國戲劇報第七期發表評論文章和《周仁獻嫂》劇照。

2003年中國戲劇報第三期刊登《易俗社優秀小生李東鋒文武不擋》的大篇幅評論文章。

1999年代表西安市委市政府出訪美國演出受到了駐美大使李肇星先生和美國國會議長拜登先生親切接見 。

1998年榮獲西安市石榴花大賽新苗獎。

2001年榮獲陝西省武戲絕技大賽二等獎。

2002年榮獲陝西省優秀劇目調演表演獎。

2007年被政法大學戲曲研究會特聘為藝術顧問。

2007年7月榮獲陝西省紅梅獎大賽一等獎。

2007年10月榮獲中國戲曲紅梅薈萃銀獎。

2003—2006年被西安易俗社(西安秦腔劇院)評為先進個人榮譽。

2002年陝西像出版社錄製發行《白蛇傳》 VCD光碟。

2002年甘肅百通音像出版社錄製發行《八大錘》 VCD光碟。

2005年大秦正聲音像出版社錄製發行《三滴血》 VCD光碟 。

秦腔明星

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陳妙華 | 陳仁義 | 陳淑玲 | 丁良生 | 高登雲 | 高廣傑 | 郝全林 | 靖正恭 | 康健海 | 康正緒 | 雷開元 | 李愛琴 | 李東鋒 | 李東橋 | 李小鋒 | 李正斌 | 劉化鵬 | 劉茹惠 | 劉易平 | 劉毓中 | 馬全祿 | 蒲虎勤 | 喬新賢 | 任哲中 | 沈和中 | 蘇育民 | 蘇哲民 | 譚建勛 | 陶金麗 | 田正武 | 王藹民 | 王景旗 | 王文鵬 | 楊覺民 | 袁克勤 | 常小紅 | 陳雨農 | 戴春榮 | 黨甘亭 | 竇鳳琴 | 竇鳳霞 | 段桂珍 | 傅鳳琴 | 郭明霞 | 郝彩鳳 | 侯紅琴 | 惠敏莉 | 雷通霞 | 李愛雲 | 李君梅 | 李正敏 | 李箴民 | 劉美麗 | 劉穎 | 柳萍 | 馬桂芬 | 馬蘭魚 | 馬友仙 | 孟遏雲 | 齊愛雲 | 秦等梅 | 屈巧哲 | 全巧民 | 任小蕾 | 蘇蕊娥 | 王天民 | 王曉玲 | 王玉琴 | 魏長生 | 肖若蘭 | 肖玉玲 | 熊小玲 | 熊月玲 | 楊鳳蘭 | 楊金鳳 | 余巧雲 | 袁丫丫 | 李志翔 | 田德年 | 溫軍海 | 張健民 | 張蘭秦 | 周輔國 | 樊新民 | 晉福長 | 孫存蝶 | 王輔生 | 閻振俗 | 張武宏 | 邊霄 | 范紫東 | 封至模 | 高培支 | 李桐軒 | 馬健翎 | 孫仁玉 | 王伯明 | 楊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