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明

王伯明

王伯明,男,秦腔劇作家、戲曲教育家。陝西扶風縣法門人。清同治九年生。光緒癸卯科舉人。宣統二年加入同盟會,投身民主革命。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伯明,男,秦腔劇作家、戲曲教育家。

生平事跡

1906年至1912年先後在縣高等國小、鳳翔府中學任教,後又任扶風縣教育會長。民國初,被推舉為陝西省臨時議會議員,省教育廳社會科員,住易俗社專辦戲曲改良事宜。同年4月被追補為中華民國眾議院議員。同年與同盟會中好友楊西堂、李桐軒、孫仁玉等創設我國第一個集戲曲教育和演出為一體的新型藝術團體——陝西易俗社,該社以“輔助社會教育,啟迪民智,移風易俗”為宗旨,按照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制定章程,建立領導機構。主要領導成員由社員民主選舉,並規定任期。設立評議部、編輯部、學校部、訓練部,招收少年學員,先學初小、高小課程,後上“文史進修班”,達標者發給畢業證。在此基礎上學習六年戲曲專業,合格者發給戲曲專科學校畢業證書,從事戲曲演出。易俗社將文化教育、戲曲訓練、演出實踐結合起來,培養了大批戲曲人才,創作和演出了許多優秀劇目,對戲曲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戲曲改良起到了示範作用。是著名的秦腔科班,與莫斯科大劇院和英國皇家劇院並稱為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王伯明曾任社長、社監、評議。創作劇本《開國圖》、《熊兒山》、《新糊塗判》等十餘部。民國二年,被陝西省推舉為國民政府首屆國會眾議院議員。民國四年,受於友任先生及廣州非常國會邀請,至廣州,被孫中山先生聘請為大元帥府顧問。

1916年因赴京就任議員,社長職位久虛,後改選為名譽社長。

民國十二年,直系軍閥曹錕賄選總統,以五千元一票賄賂議員,受賄議員頗眾,但被其嚴辭拒絕,並說:“此在他人則可,在我則不為,議員代表民意,若以氣節易金錢,人將謂我何,若逼我,甚是促我斃命也。”于右任先生欽佩其氣節,大書“正氣所存”四字相贈。王於中年就因國事操勞而患目疾,民國十四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其悲痛至及加之國事日非操勞過度,終致雙目失明,國民政府特典養老歸陝。

王伯明初在岐山時創作了中型傳統戲《鬼冤》,後在“易俗社”期間,曾創作了提倡民主共和,反對封建專制的劇目,如《共和紀念》、《歡迎議員》、《自由恨》、《開國圖》、《訓俗享》、《新審判》、《新糊塗判》、《梁上君子》、《熊耳山》等鋸目。題材新穎、構思離奇,語言雅俗,情節曲折,均在易俗社排練上演。《梁上君子》、《新糊塗》兩劇,出版社曾出版發行。改編了《觀音堂》、《重台》兩劇,又同高培支二人合作修編了傳統劇目《蝴蝶杯》等。這些作品,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它宣傳教育,喚醒民眾的作用。

民國三十一年病逝於其家鄉扶風。終年七十三歲。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軍事委員長蔣中正,檢察院長於右任等發來唁電致哀,並撥款助葬,易俗社亦兩度來扶風為其紀念演出。

秦腔明星

秦腔又稱亂彈,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源於西秦腔,如今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陳妙華 | 陳仁義 | 陳淑玲 | 丁良生 | 高登雲 | 高廣傑 | 郝全林 | 靖正恭 | 康健海 | 康正緒 | 雷開元 | 李愛琴 | 李東鋒 | 李東橋 | 李小鋒 | 李正斌 | 劉化鵬 | 劉茹惠 | 劉易平 | 劉毓中 | 馬全祿 | 蒲虎勤 | 喬新賢 | 任哲中 | 沈和中 | 蘇育民 | 蘇哲民 | 譚建勛 | 陶金麗 | 田正武 | 王藹民 | 王景旗 | 王文鵬 | 楊覺民 | 袁克勤 | 常小紅 | 陳雨農 | 戴春榮 | 黨甘亭 | 竇鳳琴 | 竇鳳霞 | 段桂珍 | 傅鳳琴 | 郭明霞 | 郝彩鳳 | 侯紅琴 | 惠敏莉 | 雷通霞 | 李愛雲 | 李君梅 | 李正敏 | 李箴民 | 劉美麗 | 劉穎 | 柳萍 | 馬桂芬 | 馬蘭魚 | 馬友仙 | 孟遏雲 | 齊愛雲 | 秦等梅 | 屈巧哲 | 全巧民 | 任小蕾 | 蘇蕊娥 | 王天民 | 王曉玲 | 王玉琴 | 魏長生 | 肖若蘭 | 肖玉玲 | 熊小玲 | 熊月玲 | 楊鳳蘭 | 楊金鳳 | 余巧雲 | 袁丫丫 | 李志翔 | 田德年 | 溫軍海 | 張健民 | 張蘭秦 | 周輔國 | 樊新民 | 晉福長 | 孫存蝶 | 王輔生 | 閻振俗 | 張武宏 | 邊霄 | 范紫東 | 封至模 | 高培支 | 李桐軒 | 馬健翎 | 孫仁玉 | 王伯明 | 楊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