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麗[國家一級演員]

楊紅麗國家一級演員、“小鳴琴”楊紅麗繼承了母親張鳴琴的戲路與風格,以假亂真的唱腔和表演讓觀眾再睹大家風範,追憶名家風采。精於表現人物的鬚生表演藝術家楊紅麗,繼承丁派弟子張鳴琴獨特的個性嗓音和勁道十足的唱腔,不拘泥於傳統的唱腔風格,在晉劇界獨樹一幟。楊紅麗繼承母親唱腔風範和表演風格,被戲迷親切地稱為“小鳴琴”。她嗓音低回,唱腔悠揚,吐字沉穩清晰,有一種地道的中路梆子的韻味,作戲細膩生動,形象逼真,表現力十分獨到。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紅麗國家一級演員、“小鳴琴”楊紅麗繼承了母親張鳴琴的戲路與風格,以假亂真的唱腔和表演讓觀眾再睹大家風範,追憶名家風采。精於表現人物的鬚生表演藝術家楊紅麗,繼承丁派弟子張鳴琴獨特的個性嗓音和勁道十足的唱腔,不拘泥於傳統的唱腔風格,在晉劇界獨樹一幟。

人物生涯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杏花獎廣播大賽”中,她曾與宋轉轉、王二慶、王曉萍、孫紅麗等獲得“十佳演員”稱號,在1995年的首屆晉劇卡拉OK大賽中榮獲演唱一等獎。1995年,她與丈夫郭志剛一起創建小鳴琴晉劇團,是省內較早的民營劇團,至今累計投資達200多萬元。該團在1999年中國第五屆“映山紅”戲劇節上獲綜合大獎,同年楊紅麗又以民營劇團破格參加梅花獎的角逐,獲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這是民營劇團首次獲取梅花大獎。2000年該團應文化部、中國劇協邀請進京演出又榮獲“成功獎”,同年獲得了山西省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

楊紅麗12歲便開始隨團演出,至今已在舞台上活躍了好幾十多年,在參加“十台大戲”演出的主要演員中,楊紅麗是年齡最大的一位。她說為了參加十台大戲的演出,團里退掉了當晚在孝義訂好的戲,損失數萬元趕回城區。全團上下連午飯都沒來得及吃便投入演出,演出結束後晚飯都買不到了,只能用速食麵來充飢,次日一早還要趕到介休演出,團里演職人員的行李都來不及卸車。她說,這些困難都還不算什麼。與國營劇團相比,儘管民營劇團占有靈活機動的優勢,但思想負擔重、市場競爭之弦繃得太緊,而且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辛苦,尤其是人才流失嚴重的問題令他們頭痛不已,他們希望能儘快摸索出一條留住人才的新路子。

楊紅麗現為小鳴琴晉劇團團長,丁派的再傳弟子。她師從其母張鳴琴,可說是得其母真傳。母女二人同台演唱分不出誰是母,誰使女。值得一提的是母女皆為梅花獎得主。楊紅麗是晉劇屆最早創立民營劇團的人,長期演出在田間地頭。是戲迷非常喜歡的晉劇演員之一。她的表演真摯,表情豐富;唱腔宏厚。在長年的下鄉演出中不忘培養下一代,恢復老劇目的演出,還創作了一些新劇目。可以說她是晉劇屆最接近戲迷的演員之一。

晉劇明星

晉劇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劇種,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於它的活動地區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晉中一帶,而且這一劇種歷來受到山西中部廣大民眾的歡迎、喜愛,因稱中路梆子。
丁果仙| 高文翰| 郭彩萍| 馬秋仙| 孫紅麗| 王珍如| 謝濤| 楊紅麗| 張美琴| 張鳴琴| 程玉英| 侯峻山| 栗桂蓮| 牛桂英| 宋轉轉| 王艾艾| 王萬梅| 筱桂琴| 筱桂桃| 筱吉仙| 范雲海| 馮繼忠| 馮煊| 王愛愛| 冀美蓮| 田桂蘭| 郭鳳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