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泉》

《處女泉》

在舉世罕見的洽川瀵泉中,最迷人的要數神奇的處女泉。處女泉又名東鯉瀵,伏魚泉、位於洽川景區的蘆盪之中景色優美令人遐想。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英格瑪·伯格曼執導,講述十六世紀,瑞典一處偏僻的鄉下的一個春天的早晨,富農特利的獨生女卡琳,由她們家的養女英格利陪同一起去教堂作禮拜。在路上遇到三個牧羊人,開始他們談得很開心,後來他們強姦了卡琳,並打死了她,而躲在暗處的英格利嚇得說不出話來。當天黃昏,三個牧羊人來到卡琳的家,吃飯時拿出卡琳的血衣外套要賣。英格利也剛好返家,一問之下真相大白,特利怒而殺死三個牧羊人。第二天早上,特利夫婦找到女兒的屍體並發誓要在這裡蓋一座寺廟,就在他們抱起卡琳時,從卡琳頭下的地上冒出一眼泉水來。特利夫婦以為是上帝的施恩。本片是一部宗教色彩的電影,含著神示的意義。含蓄的體裁,感人的故事,嚴謹的演出,以及黑白片巧妙的音像效果,使本片成為電影史上不朽的經典之作。
處女泉》是英格瑪·伯格曼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情節很簡單,但是伯格曼卻完全不滿足於陳述這個故事,而將整部作品雕刻得光彩照人,充滿了伯格曼特有的哲思色彩,也給觀眾留下了很大的回味空間,叫人折服。
一個簡單的關於施暴與報復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輪廓在三流電視劇里出現過無數次,但經伯格曼的打磨,卻泛出神的光澤。又是一個關於神的故事。三個貧困的牧羊人在接受可愛至極的富家小姐凱林的食物恩賜後,不滿足的將其強暴並殺死,隨行的女僕英格林因憎恨凱林而眼睜睜的目睹了全過程,儘管她曾想過要救她。牧羊人意外地逃到凱林的家,被好心的凱林的父親收留,並給予食宿和關照。結果,父親從後悔不已的英格林口中得知女兒失蹤的真相後,報復地殺死了三個兇手。後來,在凱林的身體下流出了一股清泉。英格林用泉水洗滌著自己的罪惡的靈魂……

影片分析

故事取材於瑞典十三世紀時的歌曲。講述了十六世紀瑞典一處偏僻鄉下的一個春天的早晨,農場主特利讓女兒卡琳去為教堂送做彌撒用的蠟燭,這是只有貞潔的處女方能做的工作。於是卡琳和女僕英格麗一同啟程前往。
途中她們來到一處樹林,碰到了一個古怪的老人,英格麗由於受到老人的誘惑加上自身的恐懼而不敢繼續前往。而堅定的卡琳卻決定繼續獨自上路。在路上卡琳遇到了三個牧羊人,開始他們談得很開心,但是後來他們卻強姦了卡琳,並打死了她,將她的衣物搶走。而尾隨而來英格麗則躲在暗處嚇得不敢出聲。
到了黃昏,三個牧羊人來到卡琳家,由於天色已晚,主人家同意收留他們借宿,並招待了他們。然而臨睡前,牧羊人卻向特利的妻子兜售起卡琳的披肩來。特利的妻子認出了女兒的東西,她忍住悲痛,假意說要與丈夫商量,然後將牧羊人鎖在屋內,接著她叫醒了特利,特利立即明白過來,他決心復仇。而此時英格麗也回來了,她證實了這一切,於是,特利在清晨舉行了一個異教儀式後殺死了三個牧羊人。天亮後,英格麗帶著特利夫婦找到了卡琳的屍體,特利發誓要在女兒的屍體處為上帝建造一座教堂,但就在他們抱起卡琳時,從卡琳的頭下的地上冒出一眼泉水來。特利夫婦認為這是上帝的施恩。
從《第七封印》到《處女泉》再到“沉默三部曲”(即《猶在鏡中》、《冬日之光》、《沉默》),英格瑪·伯格曼一直在思索同一個問題——上帝是否存在?而本片正是伯格曼對於上帝存在與否的一次質疑。本片取材的是瑞典十三世紀的歌曲,這本身就使故事蒙上了一種傳奇性的色彩。影片以一種近似於神話故事的結構講述了一個關於復仇與救贖的故事。而上帝存在與否是這個故事矛盾衝突的主題。從本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伯格曼對上帝提出了質疑。這表現在上帝在整個事件中始終扮演著一種旁觀者的角色,只是到最後的神跡才表明它的存在,而這神跡也僅僅是特利夫婦認為是上帝顯靈而已。這時的伯格曼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質疑上帝為什麼會縱容罪惡的發生,讓無辜少女死去,又讓少女的父親因為復仇而沾上罪孽。但另一方面,他卻對上帝這種行為不是報以指責(這些都是通過特利來表現出來),而是以一種贖罪的態度乞求上帝的寬恕。而最後的泉水湧出也有了洗清全部的罪孽的意義,通過這樣與上帝達到一種內在的平衡。在這裡伯格曼仍是相信上帝是存在的,只是他對此產生了質疑。
這部影片不同於伯格曼其它著名的影片那樣在結構與形式上充滿了複雜的隱喻與奇怪的夢境,而是簡單得如同一首詩。也許正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神話,因而伯格曼就這樣平靜地為我們講述了這個神話故事。伯格曼曾說過:“沒有什麼藝術比音樂更接近電影,二者都直接影響我們的感情,而不是通過理智。”他又說:“電影的第一性應該是音樂性。”這也體現在他的影片幾乎從來不用配樂,而只是在影片開頭放一段音樂(大多是巴赫的,巴赫成為他永遠的精神合作者,拯救者,撫慰著他痛苦的靈魂)。在他的影片中大都是直接採用自然聲,他認為真正的音樂在於大自然中,任何風吹草動,蟲鳴蟬唱都是音樂。也正是這樣,他的影片總給人一種樸素、自然之感。而《處女泉》則是在他所有影片中可能是最為安靜的一部,不論從畫面還是對聲音的使用上來說,都給人一種莊重、樸素、寧靜的感覺。伯格曼通過這樣一個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則神話故事,而一切的思考都通過故事傳達給觀眾。
影片從結構上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即開頭事件起因——途中遇難——發現真相復仇——出現神跡。本片雖然並不複雜,但伯格曼仍使用了許多隱喻,好在這些隱喻並不是十分複雜難懂。如開始出現了火,然後下個鏡頭就是女僕英格麗在詛咒卡琳,期望奧丁神降罪於她,而在這裡奧丁神是屬於北歐神話的異教神(相對於基督教而言),而此後每當英格麗嫉妒卡琳時,幾乎總會有火出現。這裡火成為英格麗對卡琳貞潔、美麗、快樂相對於她自己的卑微、不貞的嫉妒的象徵。還有那隻被英格麗夾在卡琳食物中的蟾蜍也表現出了她的嫉妒,而當三個牧羊人想強姦卡琳時那隻蟾蜍從食物中跳出來與他們相對,這更襯托出人性的醜惡勝於外表醜陋的蟾蜍,有意思的是這隻蟾蜍當時也是與英格麗相對,而她才將蟾蜍夾進食物的,這更體現出英格麗不敢面對自己丑陋的內心。而在林中誘惑英格麗的老者似乎就是奧丁神的化身,同樣篤信上帝的卡琳就沒受誘惑,而是獨自前行。通往教堂之路可以視做朝聖之路或通往上帝之路,而奧丁和樹林則象徵了這條路上誘惑人的魔鬼,顯然英格麗受了誘惑,這也表現出了她信仰的搖擺與不堅定,而這點在三個牧羊人身上也得到了體現,當卡琳在分完食物準備做祈禱時,除了最小的那個牧羊人外,另外兩個都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這體現了他們的無信仰與信仰缺失。“上帝”在影片中始終在觀望著,從卡琳要走很遠才能到達教堂可以看出上帝離人類是多么的“遠”。而當特利復仇時他似乎在行使上帝的權力,人的意志與神的意志被互換了。但反過來說這也可以被視為上帝對人類的考驗,通往上帝的道路是艱辛的,甚至是令人沮喪的。所以從中可以看出伯格曼對待上帝的態度是矛盾的,他仍在這條道路上苦苦思索。
而在影片的所有人中,只有卡琳才是真正值得歌頌的,她也是唯一沒有受到上帝懲罰的人,雖然她失去了貞潔與生命,但這更可以視做是通過自我犧牲來完成的救贖而達到與上帝精神上的和諧。雖然她在這條通往上帝的道路上蒙難了,但從最後的泉水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犧牲的意義,她為世人洗清了罪孽而換得了上帝對他們的寬恕。她被牧羊人殺死而具有的意義也似乎與耶酥這“天生的羔羊”的命運相符。伯格曼通過卡琳這個角色對耶酥的犧牲做出了思考。反過來我們再來看下其它人,特利因為復仇而使自己蒙上了罪,從他殺人前的那場異教的儀式可以看出他強烈的憤怒與痛苦以及他對上帝的懷疑,以至於要依靠異教的儀式才能鼓起復仇的勇氣,但同時他這樣卻無法面對上帝。特利的妻子由於對女兒的溺愛而對女兒與父親的愛產生了嫉妒,而懲罰她的是她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英格麗由嫉妒產生的種種行為以及她後來陷入痛苦的懺悔,將卡琳的死歸結於自己的詛咒,她已經在精神上受到了最大的懲罰。而三個牧羊人中年長的兩個用死亡償還了他們對上帝的敬,最小的那個在事後由於恐懼而幾乎崩潰,而他也最終難逃死亡的命運。伯格曼以他特有的冷酷為人與上帝的關係劃上了這樣的句號。但隨即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如果自我犧牲能洗清已犯下的罪孽,那么人類原始的罪惡又該如何洗清?”雖然他用卡琳的犧牲在表面上完成了為他人的罪,與上帝達到了和諧,然而質疑仍在繼續。
本片的攝影是個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就是瑞士人斯文·尼克維斯特。而從本片開始,他也開始了與伯格曼的長期合作,成為伯格曼的御用攝影師。他高超的攝影技巧與伯格曼的主題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如卡琳與英格麗去教堂途中的多個全景、大全景鏡頭的使用體現了斯文高超的運鏡水準。攝影機的移動輕靈飄逸,使畫面如同田園畫般寧靜莊嚴。而到了特利接待以及殺死三個牧羊人時,畫面儼然有一種審判之感。而最後特利質問上帝時攝影機更是從演員背後去拍攝,更給人一種強烈的感情衝擊。同時本片繼承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瑞典學派所開創的北歐自然主義的拍攝風格(尤其以伯格曼的老師史約斯特羅姆的《風》為代表)。環境在影片中被賦予了同影片角色同樣重要的含義,無論是風、水、樹木這些最普通不過的事物都變成了對人物內心狀態的外在反應。如最典型的特利使用異教儀式時風吹大樹的段落里,風與樹都將特利內心的緊張與矛盾成功的視覺化(外化)了,將人與環境的關係有機的結合到一起,給環境賦予特殊的意義。
伯格曼這個偉大的思想者終其一生都在思索著幾種伴隨現代人的關係,“人與神的關係。上帝是否存在?人與人的關係,交流是否可能?愛與恨的關係,愛恨是否並存?生與死的關係。生命是否有意義?”而他的影片也執著地為如何解決現代人最大的精神疾病“孤獨”尋找答案。
《處女泉》獲得了1960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導演簡介

《處女泉》《處女泉》

英格瑪-伯格曼瑞典的國寶級編導,20世紀電影大師之一。將電影藝術帶進深不可測的內心世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豐富的視覺意象、閃回和極端特寫等手法,展現心靈深處的憧憧幽影,以及人和上帝或人和死亡的關係。從50年代開始,作品接二連三榮獲國際大獎。1987年出版自傳。

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一個具有濃厚宗教氣氛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虔誠的路德教徒,Bergman的童年並不自由,充斥了殘酷和壓抑,父親對他嚴厲的態度讓他在之後的創作之路上一直滲透淡淡的苦難。

1937年,伯格曼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文學和藝術史,莎士比亞和斯特林堡等著名戲劇作家的作品給了他最初的靈感和啟示,1944年,年僅26歲的他寫出人生第一個電影劇本《折磨》 ,劇本以校園生活為題材,糾纏了專制和壓迫,後50年代初,他的作品已經豐盛, 《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魔術師》 ,一系列經典讓他迅速躋身世界名導行列。

伯格曼喜歡在電影中討論生活於靈魂,他開創了很多藝術表現手法,比如運用複雜的電影語言手段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用室內心理劇的結構形式,在看似狹小的空間裡展示人的內心無比廣闊的時空變幻。

雖然伯格曼的電影總是相關苦難,而在他的電影最後,往往透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981年,他拍攝了電影《芬妮與亞歷山大》,這部陣容超級強大,記錄了他以往電影所有元素的電影,成為他電影人生的結尾,也為他的藝術傳記畫上完美句號。

伯格曼電影作品一覽表:

《處女泉》《處女泉》
1953年, 《小丑的夜晚》 、 《愛的一課》
1954年, 《秋日之旅》
1955年, 《夏夜的微笑》
1956年,35天完成《第七封印》
1957年,首次執導電視劇。編導電影《野草莓》、《生命的門檻》
1958年,《面孔》(美國上映時改名《魔術師》)
1959年,《處女泉》
1960年,《魔鬼的眼睛》、《猶在鏡中》直譯為《穿過昏暗的玻璃》
1961年, 《冬日之光》
1962年, 《沉默》
1963年,《這些女人們》
1965年, 《假面》
1966年,《狼的時刻》
1967年, 《羞恥》
1968年,《儀式》、《激情》
1969年,拍了一部紀錄片
1970年, 《接觸》
1971年,54歲。《喊叫與耳語》(《呼喊和細語》);
1972年, 《婚姻場景》
1974年, 《魔笛》
1975年, 《面對面》
1976年,4月,離開瑞典,過自我放逐式的生活。在慕尼黑編導《蛇蛋》
1977年,在挪威編導《秋天奏鳴曲》
1978年,60歲。與8個子女歡聚一堂。
1979年, 《木偶生命》
1981年, 《芬尼和亞歷山大》
1982年,宣布退出影壇。
1983年,為電視台編導影片《排練之後》 ;拍攝紀錄片《卡琳的面孔》以紀念母親。
1984年,導演莎劇《李爾王》
1985年,為電視台編導影片《受祝福的人》 1986年,寫完自傳《魔燈》 ;導演莎劇《哈姆雷特

精彩對白

Märeta: If you always get your way, you'll please the devil so much that the saints will punish you with boils.

Märeta:如果你總是走自己的路,你將會令魔鬼如此高興,聖人將會用在沸水中煮來懲罰你。

《處女泉》《處女泉》
Beggar: See the smoke trembling under the roof as if with fright? Yet when it gets out in the air, it has the whole sky to swirl about in. But it doesn't know that, so it huddles and trembles in the soot under the roof. It's the same with people. They quiver like a leaf in the storm, afraid of what they know and what they don't know.

Beggar: 看到房頂下煙霧繚繞的時候就好像是令人驚訝?而當它釋放到空氣中,它會讓整個天空圍繞著它。但是它並不知道那些,於是它在房頂下擠做一團並且搖搖晃晃。這和人很像。在暴風雨中像一片葉子一樣顫抖,為他們所知道的和所不知道的而感到恐懼。

Töre: You see it, God, you see it. The innocent child's death and my revenge. You allowed it. I don't understand you. Yet now I beg your forgiveness. I know no other way to be reconciled with my own hands. I know no other way to live.

Töre:你看見它了,上帝,你看見它了。這個無辜的孩子的死亡和我的復仇。你允許了。我不能理解你。現在只是我祈求你的原諒。我知道沒有別的方式去使得我的雙手和解。我知道沒有別的方式去生存。

景區概述

其得名來源於當地一個古老的民俗,周文王的母親在出嫁前由姊妹陪伴到該泉洗浴淨身。在幽靜的黃河灘涂之中,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懷抱里,飄浮著白雲的藍天下,茂密的蘆葦圍成一道天然屏障,用清純的泉水洗去姑娘滿身的塵土和疲勞,光彩照人地去迎接人生的幸福時刻,泉由此而得名。這就是所謂的處女泉。
美稱處女泉實際上是一個泉群,大小泉眼一共10650個。小者如蟻穴,大的似車輪,站在泉邊望去泉水衝起金黃的細沙,匯集成了一個巨大的蝶狀,故有“蝴蝶泉”之美稱。

景區特點

泉水常年溫度保持在31℃,衝力極大,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動,如綢拂身,有“沙浪浴”之美譽。清波蕩漾,魚翔淺底,使人流漣忘返,久不離去。泉水含有人體需要的氮、磷、鉀、鍶、銅等多種微量元素,經常洗浴,可以祛病健身,益壽延年。也許是得益於處女泉靈氣的滋潤,洽川自古多美女、才女、周武王之母太姒人,清代
景區特點景區特點
女詩人雷敬兒(史夫人)的故里都在洽川,據載,大禹的母親,成湯的妃子和周文王的母親太妊也都是洽川人。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中所描寫的地方就在洽川,生動地描寫了周文王和太姒人定情、迎娶的場面。洽川曾有“四聖母廟”,供奉禹母,湯妃,太妊,太姒人聖母,是洽談川獨有的廟宇,今擬恢復。處女泉邊廣袤的河灘上,清風徐來,天高雲淡,蘆葦茂密,夏日蘆絮漂香,冬季泉水水氣浮空,綿延十里不絕。環顧四野,令人心曠神怡,對於遠離了喧囂的城市的人們來說,置身於野趣盎然的處女泉邊,確實是難得的人生享受,因而有“不下處女泉等於沒到洽川”的說法。
位於黃河之濱,北接司馬遷祠,南望西嶽華山,面積165平方公里,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河濱濕地、溫泉湖泊型風景名勝區。
遊人到此可觀魚垂釣、溫泉沐浴、荷塘採蓮、蘆盪泛舟、黃河漂流,參與農家樂,野趣盎然,其樂無窮。“萬頃蘆盪探幽,千眼神泉沐浴,百種珍禽觀賞,十里菏塘採蓮,一條黃河漂流”,構成了一幅和諧的自然生態美景。
景區有華夏絕景——瀵泉七眼,日出水量73萬立方米,水溫常年保持在29℃—31℃,富含人體需要的硒、銅、鍶等微量元素,經常洗浴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壽;其中尤以處女泉最奇,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動,如綢拂身,似“沙浪浴”;夏陽瀵出水量位於洽川七瀵之首。當地有“姑娘出嫁,先要到處女泉沐浴的”習俗。所以叫“處女泉”。
洽川風景區內有號稱國內最大的蘆葦盪,面積達10萬餘畝,棲息著丹頂鶴、黑鸛、大鴇、白天鵝、蒼鷺等珍稀鳥類72種。可惜我來的不是時候。這些候鳥們如今在西伯利亞渡夏呢。

瑞典電影

原名:Jungfrukällan
又名:TheVirginSpring/處女泉
導演:格瑪伯格曼(IngmarBergman)
主演:MaxvonSydow/BirgittaValberg/GunnelLindblom
上映年度:1960
語言:瑞典語
製片國家/地區:瑞典/ 德國
imdb連結:tt00539

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瑞典的國寶級編導,20世紀電影大師之一。將電影藝術帶進深不可測的內心世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豐富的視覺意象、閃回和極端特寫等手法,展現心靈深處的憧憧幽影,以及人和上帝或人和死亡的關係。從50年代開始,作品接二連三榮獲國際大獎。1987年出版自傳。
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一個具有濃厚宗教氣氛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虔誠的路德教徒,Bergman的童年並不自由,充斥了殘酷和壓抑,父親對他嚴厲的態度讓他在之後的創作之路上一直滲透淡淡的苦難。
1937年,伯格曼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文學和藝術史,莎士比亞和斯特林堡等著名戲劇作家的作品給了他最初的靈感和啟示,1944年,年僅26歲的他寫出人生第一個電影劇本《折磨》,劇本以校園生活為題材,糾纏了專制和壓迫,後50年代初,他的作品已經豐盛,《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魔術師》,一系列經典讓他迅速躋身世界名導行列。
伯格曼喜歡在電影中討論生活於靈魂,他開創了很多藝術表現手法,比如運用複雜的電影語言手段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用室內心理劇的結構形式,在看似狹小的空間裡展示人的內心無比廣闊的時空變幻。
雖然伯格曼的電影總是相關苦難,而在他的電影最後,往往透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1981年,他拍攝了電影《芬妮與亞歷山大》,這部陣容超級強大,記錄了他以往電影所有元素的電影,成為他電影人生的結尾,也為他的藝術傳記畫上完美句號。

幕後製作

《處女泉》貫穿始終的是伯格曼對人性的關懷,是他對人性的永遠的希望。片名是指父親質問蒼天有何公道時,一股泉水在女孩遇害的地方滲出。影片敘事簡潔有力,充滿了象徵意象,也是伯格曼作品中比較平易近人的一部,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詞條圖冊

離我們遠去的電影大師

2007年7月兩位電影大師伯格曼和安東尼奧尼相繼辭世,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電影大師時代的終結。大師們用影像帶給我們,對生命的感動與對人性的反思。生命消逝的瞬間,膠片凝固了他們的靈魂!讓我們用文字來記錄和懷念這些光影造就的不朽的靈魂……導演詞條鼓勵列舉出導演職業生涯的詳細信息,作品詞條鼓勵列舉出作品的出品年代、演職人員介紹、劇情簡介、背景資料等詳細信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