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之光》

《冬日之光》

電影《冬日之光》(英文名: Nattvardsgasterna)講述艾利克森牧師(岡納·貝佐斯特蘭德飾)在瑞典一小鎮宣揚基督的愛,認為愛是上帝存在的證明,但圍繞著他身邊發生的事卻瀰漫著世界末日的氣息,他與人全無溝通。上承《猶在鏡中》,下啟《沉默》的《信仰三部曲》中間作品,場景集中(室內劇形式),時間短促(發生在一天內),雖然簡潔但傳遞出深刻的涵義。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外文名稱:Nattvardsgasterna

《冬日之光》劇照《冬日之光》劇照

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主演:
馬克斯·馮·西多 Max von Sydow
英格里德·圖林 Ingrid Thulin
類型:劇情

更多中文片名: 冬之光

更多外文片名:
Nattvardsg?sterna
Winter Light

片長:81 min

國家/地區:瑞典

對白語言:瑞典

發行公司:JANUS FILMS

製作公司: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瑞典]

發行公司:
Janus Films[美國](USA) (subtitled)
Tartan Video Ltd.[英國](1993) (video) (subtitled)

標準收藏[美國](2003) (USA) (DVD)

上映日期:1963年2月11日 瑞典

幕後花絮

以冷靜有力的手法探討人際溝通,人與上帝的關係,題旨具濃厚的哲學氣息。演員的文學式台詞處理和嚴謹而富有層次的劇本則是本片的另一特色。

伯格曼回憶到這部影片時,曾經這樣說過:“從這一部電影開始起,我嘗試著放棄討好觀眾的想法,完全照我自己的思路去拍電影。因為,我害怕那種失去控制的感覺,而且在一次妥協之後,肯定會有更多更不能接受的妥協。不如像現在這樣,毫不猶豫、理直氣壯地展示痛苦,這樣會叫人的心靈得到徹底的解放。”

影片評論

《冬日之光》劇照《冬日之光》劇照

在一個冬季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看了伯格曼的《冬日之光》,影片講述了一個牧師開始對自己的信仰不自信,影片中的畫面低沉冷清,泛著雪後的冬之光,但是那光到底是光明的希望還是刀鋒般的寒光?

牧師漸漸對世人的傾訴不耐煩,開始抱怨他們的“廢話”,傾心於他的女人也只會把大把大把的喜怒哀樂加諸他的身上。他請求神的幫助,神卻沉默,他懷疑起神的存在。這一切就像一個心理醫生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心理有問題,人的內心如果需要求助於他人了,那他的困惑多半已到了不能自愈的程度了。

作為一個神職人員也有聽別人“嘮叨”的份,並且給予信仰的支持,可是他自己無法從向上帝傾吐內心中得到回答,上帝永遠都是沉默的。他懷疑自己的信仰是非屬實,因為做牧師是他父親對他的期望。電影中講到耶穌基督在被釘上十字架時也一度困惑上帝怎么會把他拋棄了,然而耶穌復活了。之所以耶穌復活了,才使得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這一行為是神聖的,是凡人都必須經歷苦難的象徵,因此基督徒會戴上十字架,以表明他們在受苦。

電影不同於一般的宗教電影只宣揚神的崇高存在,此片很善意地給出了牧師也有產生信仰困惑的這種可能。“冬日之光”也象徵著這位神職人員的信仰寒冬,我沒有過信仰不得而知,但是在那么眾多的信仰人群之中,總會有人產生那么的不解吧,“既然上帝保佑著我們,為什麼我們還是有那么多煩惱痛苦?,為什麼我們很多人都不能愛?”“冬日之光”就是以這位牧師為代表的眾多信仰者所產經受的心之寒冷,但是那寒冷是光明的。

愛,死亡,恐懼,信仰。。。。。。電影並沒有給出答案,當教堂禮拜的鐘聲再次響起的時候牧師依舊履行他的職責,我不知道那是希望還是無望的繼續。

導演簡介

英格瑪·伯格曼
1918年7月14日生於瑞典烏普薩拉,是宮廷牧師之子。先在業餘劇團、後在哥特堡、赫爾辛堡以及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擔任戲劇導演。是瑞典著名的電影、電視劇兩棲的導演,傑出的電影劇作家,現代電影“教父”,“作者電影”最典型、最卓越的代表。
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一生創作過50多部作品,其中《處女泉》、《杯中黑影》、《呼喊與細語》和《芬妮與亞歷山大》於1960年、1962年、1972年和1982年先後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術師》、《處女泉》和《杯中黑影》則讓他在柏林、坎城和威尼斯等歐洲三大電影節各有斬獲。

石康作品集

石康,北京人,生於1968年,編劇,作家。大學在聯大航天工程學院電子系讀計算機軟體專業,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學院讀技術經濟專業,理科碩士。是電影《大腕》和電視劇《奮鬥》的編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