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

靈感

靈感指在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活動中,由於艱苦學習、長期實踐,不斷累積經驗和知識而突然出現的富有創造力的思路。它以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為基礎,與其他心理活動緊密相聯。它具有突發性,且消失得很快。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是新穎,甚至是獨特的。具有情緒性,靈感降臨時,人的心情是緊張的、高度興奮,甚至陷入迷狂的境地。靈感是創新的起點和原始,靈感還是創新的核心和靈魂。全社會要樹立靈感就是寶貴創新資源的觀念。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靈感靈感

詞目:靈感
拼音:línggǎn
英文:inspiration
詞義:
神靈的感應;神異的靈應
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以法師智遺人我,識洞幽明,思假妙因,冀通靈感。”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靈感在那裡?”《說岳全傳》第六九回:“你既為神,豈無靈感?難道岳家不應報仇的么?”
指神靈
《西遊記·唐三藏收妖過通天河》:“敝處通天河,有一靈感,每歲要一男一女祭奉。”明張鳳翼《紅拂記·華夷一統》:“靖所請重修西嶽廟,聽支軍前銀兩,專遣幕官一員督修。仍勑賜靈感扁額。”
猶靈驗
《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蛇子遂得入江。--今有廟在新建吳城,甚是靈感。”和邦額《夜譚隨錄·孝女》:“山頂娘娘最靈感,應之如響。”

指感覺敏銳

《西遊記》第四九回:“我的兒,你真箇有些靈感,怎么就曉得我是半路出家的?”茅盾《色盲》三:“又一個是溫柔的,理性的,靈感的,知道如何來愛你,那么,你怎樣辦呢?”
創作衝動或創造能力
在文藝,科技活動中,由於勤奮學習,努力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學識而突然產生的創作衝動或創造能力。
郭沫若《我的作詩的經過》:“在晚上行將就寢的時候,詩的後半的意趣又襲來了……那種發作大約也就是所謂‘靈感’(inspiration)吧?”茅盾《無題》一:“你愛它們那式樣靈巧,花彩合於藝術--藝術味罷,你說看著會引起你的藝術的靈感。”臧克家《京華練筆三十年》:“生活枯竭,靈感不來,雖然有詩,但好的不多。”
突然之間得到的啟發,敏悟
老舍《四世同堂》八五:“由錢詩人的話里,他得到一些靈感--幹下去,幹下去,只要幹下去,他就能更明白自己與世界。”祖慰《被礁石劃破的水流》:“她想到第二天八點半才獲得了靈感:打個背包悄悄溜掉。”

基本概念

靈感靈感

靈感:指在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活動中,由於艱苦學習、長期實踐,不斷累積經驗和知識而突然出現的富有創造力的思路

靈感,是人們在藝術構思探索過程中由於某種機緣的啟發,而突然出現的豁然開朗、精神亢奮,取得突破的一種心理現象。靈感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創造,然而它的產生卻是突然而來、倏然而去,並不為人們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暫性、亢奮性和突破性等特徵。

名人靈感是知識、經驗、追求、思索與智慧綜合實踐在一起而升華了的產物。——袁隆平

靈感是什麼?神乎其神,眾說紛紜。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位科學家,他對“靈感”的定義很實在,不抽象,特具操作性。聖經中靈感是指:神的靈以一種超自然的影響施予聖經的作者,這樣保證他們所寫的,確是神要他們寫的東西,目的是用以傳達他的真理。創作思維過程中認識飛躍的心理現象。它是一個人在對某一問題長期孜孜以求、冥思苦想之後,通過某一誘導物的啟發,一種新的思路突然接通。正常人都可能出現靈感,只是水平高低不同而已,並無性質的差別。

產生原因

靈感的產生過程和對靈感的深入認識:

靈感就是解決問題時感性思維過程的結果被理性思維過程捕獲得到後而形成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靈感的出現之所以神秘源自人們對自己大腦的工作方式的不了解。

靈感是人腦理性思維活動和直覺思維活動共同的結果。存在未經語言中樞符號化解釋的過程,也存在理性思維的過程(99%的汗水),那些未經未經語言中樞符號化解釋的直覺思維過程通過語言中樞符號化解釋最後的結果,並呈現出來(1%的靈感),這樣靈感就突然出現了。沒有那99%的汗水,也就沒有這1%的靈感。之所以有的人靈感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那只是他們各自的思維過程不同,專注程度,思考深度,思考廣度,對信息的分支界定方法不一樣而已。當然這也跟記憶力,思維敏捷程度等有關。記憶力,思維敏捷程度這些與後天形成的思維模式有關,也跟大腦的先天遺傳的組織結構有關。

大腦的思索活動主要分成兩類:一種是在語言中樞的參與下的符號化推理方法(理性思維),另一種是聯想思維法(直覺思維)。符號化推理方法是通過我們常規學習到的歸納、演繹、三段式邏輯等方法一步步操作,而推進下去的。直覺思維法就是簡單的類比聯想法(深入了解過神經網路的人就知道,這種方法是比i較容易實現的),然後利用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進行修剪,剔出明顯的不正確的,然後繼續進行類比聯想,直到達到直覺思維法的目的地,再提交語言中樞進行判定。符號化推理是需要語言中樞強力發揮作用的,非常消耗腦力,通常只能單執行緒進行處理(一心二用,雙手互搏的人也可以多執行緒進行處理,那樣消耗的腦力會更大),但是成功率高,可靠性也高。直覺思維方法不一樣,雖然成功率和可靠性並不高,但因為可以大規模並髮式進行,也是可能獲得準確結果的。直覺思維過程除了開始和結束,中間過程並不需要語言中樞參與處理,所以其處理過程也就不會反映到意識層面來。

基本特點

靈感靈感

靈感以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為基礎,與其他心理活動緊密相聯。它具有突發性,且消失得很快。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是新穎,甚至是獨特的。靈感還具有情緒性,靈感降臨時,人的心情是緊張的、高度興奮,甚至陷入迷狂的境地。 

靈感的一系列特點:
其一 、靈感的產生具有隨機性、偶然性。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靈感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至今人們還沒有找到隨意控制靈感產生的辦法。人不能按主觀需要和希望產生靈感,也不能按專業分配劃分靈感的產生。
其二、靈感產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現象,任何能正常思維的人都可能隨時產生各種各樣的靈感。無論是貧民還是權貴,不論是知識淵博的科學家還是貧困地區的文盲都會產生靈感。
其三、產生靈感幾乎不需要投入經濟成本,而靈感本身卻是可能有價值的。靈感價值的大小也是隨機的,不會因為你高貴就讓你產生高貴的靈感,也不會因為你低賤就只讓你產生低賤的靈感。靈感一旦實現了其價值,則可能使其主人高貴。鑒於靈感價值的特點,可以將靈感看作有價值的產品,這種產品是只有智慧的動物人才能生產的!
其四、靈感具有“采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特點。這是靈感最為特殊的特點,越開發靈感產生得越多。
其五、靈感具有稍縱即逝的特點,如果不能及時抓住隨機產生的靈感,它可能永不再來。
其六、靈感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是新穎、獨特的,人產生靈感時往往具有情緒性,當靈感降臨時,人的心情是緊張、興奮的,甚至可能陷入迷狂的境地。

現實意義

靈感是一種要保護的資源
創新大多起始於人大腦中產生的靈感,創新是人類想像力的產物,或者說靈感是創新的起點和原始,靈感還是創新的核心和靈魂。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當代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霍金說:“推動科學前進的是個人的靈感”。美國創意顧問集團主席湯姆森說:“靈感成了最具決定性的創造力量”。 

引發靈感

靈感的形成,雖然在一剎那之間,但它與一個人的知識、經驗以及分析、綜合、判斷能力等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它離不開個人長期的積累。而且,在一次靈感形成之後,還要經過驗證、充實和完善。

靈感靈感

如何引發靈感?
引發靈感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就是願用腦、會用腦、多用腦,也就是遵循引發靈感的客觀規律科學的用腦。關於願用腦的問題,這裡就不談了。下邊分別談會用腦和多用腦。
會用腦。凡是善於引發靈感,能夠形成創造性認識的人,都很會用腦。一般人以為顯而易見的現象,他們產生了疑問;一般人用習慣的方法解決問題他們卻有獨創,他們的特點是喜歡獨立思考,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提出幾個“怎么辦?”因為任何創新項目的完成,都是獨立思考和鑽研探索的結果。因此,就不能迷信、不能盲從、不能只用習慣的方法去認識問題;或只用結論了的說法去解決問題,也不能迷信專家、權威。而是要從事實出發,從需要出發,去思考問題,去探索問題。去尋找新的方法、新的答案、新的結論。
多用腦。要促進靈感的產生,就必須多用腦,因為人的認識能力,是在用腦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從而不斷提高的。所謂多用腦,不是指不休息的連續用腦,而是要把人腦的創新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愛因斯坦對為他寫傳記的作家塞利希說:“我沒有什麼特別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求問題罷了”在這個尋根刨底的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腦思考。他自己深有體會的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數位化教父”尼葛洛·龐帝說:“我不做具體研究工作,只是在思考。”微軟比爾·蓋茨,他從小就表現出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特點。
由此可見,科學用腦是開發大腦創造潛能、引發靈感,形成創造性認識的最一般、最普遍適用的方法。
引發靈感時常用的基本方法:
①觀察分析。在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離不開觀察分析。觀察,不是一般的觀看,而是有目的、有計畫、有步驟、有選擇地去觀看和考察所要了解的事物。通過深入觀察,可以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可以從表面上貌似無關的東西中發現相似點。在觀察的同時必須時行分析,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才能引發靈感,形成創造性的認識。
②啟發聯想。新認識是在已有認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舊與新或已知與未知的連線是產生新認識的關鍵。因此,要創新,就需要聯想,以便從聯想中受到啟發,引發靈感,形成創造性的認識。
實踐激發。實踐是創造的陣地,是靈感產生的源泉。在實踐激發中,既包括現實實踐的激發又包括過去實踐體會的升華。各項科技成果的獲得,都離不開實踐需要的推動。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迫切解決問題的需要,就促使人們去積極地思考問題,廢寢忘食地去鑽研探索,科學探索的邏輯起點是問題。因此,在實踐中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引發靈感的一種好方法。
激情衝動。積極的激情,能夠調動全身心的巨大潛力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激情衝動的情況下,可以增強注意力,豐富想像力,提高記憶力,加深理解力。從而使人產生出一般強烈的、不可遏止的創造衝動,並且表現為自動地按照客觀事物的規律行事。這種自動性,是建立在準備階段里經過反覆探索的基礎之上的。這就是說,激情衝動,也可以引發靈感。
⑤判斷推理。判斷與推理有著密切的聯繫,這種聯繫表現為推理由判斷組成,而判斷的形成又依賴於推理。推理是從現有判斷中獲得新判斷的過程。因此,在科技創新的活動中,對於新發現或新產生的物質的判斷,也是引發靈感,形成創造性認識的過程。所以,判斷推理也是引發靈感的一種方法。
上述幾種方法,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在引發靈感的過程中,不是只用一種方法,有時是以一種方法為主,其他方法交叉運用的。

捕捉靈感

長期探索,積極思考
它是激發和捕捉靈感的最基本條件。“得之於頃刻,積之於平日”,靈感是在長期艱苦勞動後出現的。俄國畫家列賓說:“靈感是對艱苦勞動的獎賞”。靈感並不是心血來潮、靈機一動的產物,“靈感是一位客人,他不愛拜訪懶惰者”(柴可夫斯基),只有當自己完全被沉思占有時,才可能有靈感。
勞逸結合,有張有弛

阿基米德的發現阿基米德的發現

在長時間的緊張思考之後,丟開一切情緒,漫步於林蔭道上或登高遠望;荷鋤於小園香徑或臥床休息,都有助於產生靈感。例如,阿基米德是在洗澡時發現浮力定律的;愛因斯坦是在病床上想到相對論的;華萊士是在瘧疾發作時想出進化論中自然選擇觀點的;凱庫勒是在半眠半夢狀態中想出苯環的結構的……
調節活動,展開討論
善於調節自己的活動,往往能把自己從思維的死胡同中解放出來,從而有助於激發和捕捉靈感。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曾說,他常把某個複雜的問題擱置幾天而不去理它,當他撿起重新考慮時,往往發現它變得極為容易。此外,當你的思維遇到障礙時如果能邀請不同專業的人員一起敘談,從不同角度探討問題,往往能使自己擺脫習慣性思維程式的束縛,啟發自己思考,使頭腦一新,從而捕捉到靈感。
隨時想到,隨手記下
靈感往往“采不可遏,去不可止”,如不及時捕捉,就會跑得無影無蹤。因此,必須隨身攜帶紙和筆,一但有靈感就隨時記錄下來。英國著名女作家艾麗·勃朗特年輕時,除了寫作,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她在廚房煮飯時,總是帶著筆和紙,一有空隙,就立刻把腦子裡湧現出的思想寫下來。大發明家愛迪生、大畫家達·芬奇等也都是這樣,他們經常隨手記下自己在睡前、夢中、散步休息時閃過頭腦的每個細微意念。

開發創新

儘管靈感隨時可能產生,產生靈感幾乎不需要投入,但對它進行捕捉保存、挖掘提煉、開發轉化、實現價值則可能需要一定的投入,而且往往需要經歷一定的程式和過程,需要進行必要的社會分工,甚至可能需要調動單位、社會和國家的資源。當人們靈感閃現時,特別是普通人大腦中突然產生了與自己工作生活無關的靈感,大多數人不能獨自開發保護靈感,更難確保實施完成創新,調動其它資源更不是一般百姓能夠奢望的。古今中外,無不如此,只有少數人抓住部分靈感,不折不撓地完成了創新,實現了創新的價值,成了發明家、科學家。大多數普通老百姓都把自己的靈感都白白丟棄了,不知有多少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的機會都是這樣擦肩而過了,太多本來都可能通過創新發展成為偉人的普通人最後都歸於平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大型複合創新項目的實施越來越困難,往往更需要經歷複雜的程式和過程,需要調用單位乃至社會和國家的資源,往往需要嚴格和複雜的社會分工。而在目前國家體制和社會條件下,要做到這些,對於普通老百姓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明白了箇中道理,個人、單位和國家都應該採取行動。首先全社會要樹立靈感就是寶貴創新資源的觀念。個人要把靈感當作可能有價值的產品來對待,注意保護自己大腦中隨時產生的靈感。美好人生工程的研究發現寫靈感日記是記錄保護開發靈感的好方法,因為任何人只要掌握基本的漢字就可以進行操作。當思想的火花和靈感閃現的時候,隨時記錄下來,保存下來,進行必要的篩選、提煉,對有價值的靈感特別是有可操作性的靈感要進行修改和完善,闡述清楚,表達完整,對其可行性進行論證,必要時可以請相關專家幫助,形成可操作的創新方案,然後根據情況自行組織或者提交給相關單位或者國家進行實施。對於單位和國家的決策者則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靈感這種產生於民眾大腦中的寶貴資源,應儘快建立創新建議保障機制,對任何人提出的創新建議進行及時的評估,對有價值可實施性好的,組織調動必要的社會資源進行實施,實現價值之後要對提出創新建議的個人和單位進行合理的激勵,形成全社會全體公民積極參與創新的良性閉合循環。
靈感與創造靈感和創造力測試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從學會說話的時候就會產生靈感並具備創新想像力了,孩童時代是人一生當中想像力最豐富、最容易產生靈感的人生階段,由於目前的作文教學還停留在命題作文老套子上,總讓學生寫自己腦子中沒有的題材,大多數孩子的想像力不但沒能開發培養,而是一點點被扼殺了。針對這種社會現實,建議廣大家長引起高度重視,要注意引導並幫助孩子隨時記錄孩子的靈感。建議從孩子說出第一個驚人之語(最早的靈感)的時候就應該開始用靈感日記的方式記錄保護,開始的時候需由家長幫助甚至代勞,等孩子學會基本的拼音和漢字的時候就逐步由自己來記。爭取至少一天一個好主意(OneDayOneGoodIdea),切記從簡單開始,只要能堅持,這種日記一定會漫漫地由短變長,同時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都會循序漸進地發展起來,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創新能力。靈感日記除了具有一般日記可以培養寫作能力、鍛鍊獨立思維能力和錘鍊意志的基本功能外,靈感積累起來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首先,可以通過記錄和積累靈感巧妙地突破千百年來認識自我這個人生最大的難題:靈感集中的領域就是一個人的具有潛能和創造性的領域,從而為人生定位,選擇正確人生的發展方向提供科學依據。然後,選出其中價值最大的靈感便可能是一個人可以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實現它就是通過創新走向成功,也就是最好的自我實現,也是對社會和國家最大的貢獻。靈感日記人生定位法適用於所有希望進行準確人生定位和創新發展的人。
靈感是一種寶貴的創新資源,創新權是一種要保護的人權,在創新面前應該人人平等。建議國家制定《創新建意保障法》,建立創新建意保障機制,用法律的形式保障公民創新的基本權利,為普通公民積極參加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及時對公民提出的創新建意進行評估、實施和激勵。保護並開發好人民民眾大腦中產生的有用靈感,儘可能實現其價值,讓越來越多的普通公民成為歷史的創造者。
知識是創新的素材和原料,沒有任何知識的人是不可能產生靈感的,所以學習知識對於創新也是十分重要的,建設創新型國家首先要形成學習型社會。根據美好人生工程,結合是創造的真諦。交流思想,讓思想進行碰撞最容易產生靈感,創新保障機制還應為人們提供最便捷的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和機會。
最大限度地挖掘、保護、利用每位公民大腦中產生的靈感資源,並對任何創新進行合理的激勵和回報,人民民眾參加創新的積極性必然會被極大地激發,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必然會大幅度地增加,大多數普通人都可能通過創新創造財富成為成功之人,“人民民眾真正成為歷史的創造者”,“建設創新型國家”才能不是空話,科學技術發展速度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形成人和社會和諧發展的可喜局面!如果世界各國都是這樣,人類的進化可望從此從慢速的、低效的、被動的自然進化舊時代進入快速的、高效的、主動的自覺進化新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