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在此處添加文字帕索里尼,父親是一名法西斯軍官,母親是一位反墨索里尼的敏感的農村婦女.
他是戰後藝術界員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但義大利共產黨在1949年以同性戀為由將他開除;他景仰神聖和主,但他14歲就放棄了天主教信仰並一生與教會公開對抗;以無產階級左攝自居的他在60年代末的學生運動中站到了警方一邊反對學生革命;他批評電視開創了一個享樂主義的時代,但是他在影片《定理》和《天方夜譚》中公開蓄意地表現色情;他的影片《軟乳酪》因瀆神而給他帶來了四個月的監禁;而兩年之後,他又以《馬太福音》一片獲天主教電影大獎;這位被稱為“文質彬彬、具有深厚美學修養”、反對野蠻暴力的詩人、小說家卻拍攝了據色情作家、臭名昭著的薩德侯爵的小說改編的影片《薩羅》(索多瑪120天),在銀幕上展現了骯髒、血腥、不堪入目的場面(這部帕索里尼絕筆之作在所有國家均被禁映);直到生命完結的前一天,他還在為同性戀者的平等地位而疾呼,而他卻固執地視墮胎為法西斯主義行為…
1975年11月2日,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PierPaoloPasolini)傷痕累累的屍體在羅馬郊外的海濱被人發現。他的生命結束於一次夜晚的尋歡,結束在一名17歲男妓的亂棒下。他的死留下諸多疑點,迄今仍是神秘的謎團,有人猜測這是有計畫的政治暗殺,有人哀嘆這是一場藝術的殉難,文化的儀式。帕索里尼曾希望自己的屍體上混合著白色的精液與殷紅的鮮血,竟然一語成讖。而此時,距離他完成電影《薩羅:索多瑪120天》(以下稱《薩羅》)僅僅數周,那部滲透著徹骨絕望的冰冷影片,似乎是他給世界留下的黑色遺囑,這巧合中傳遞的死亡訊息令人毛骨悚然。
1975年11月1日,萬聖節和萬靈節之間的那個夜晚,義大利作家、“後新現實主義時代”的電影導演帕索里尼在羅馬郊區被一個17歲的男妓用棍棒擊殺,時年53歲。這位毀譽參半的大師的猝然暴斃震動了歐洲文藝界:教士們在他屍骨末寒時便開始驅除他的“邪惡魂靈”,而他的朋友、學生和崇拜者們(其中包括薩特、貝爾托魯奇和羅蘭·巴特)則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尊奉他為“聖—皮埃爾·保羅”。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PierPaoloPasolini)(1922-1975)義大利人。作家,詩人,“後新現實主義時代”導演。
帕索里尼的父親是一名狂熱的法西斯軍官,母親是一位墨索里尼的反對者,而他自己則一直堅稱是馬克思主義者。曾參加意共,49年被意共以同性戀理由將其開除。
二戰時應徵入伍,後擔任中學教師。50年代初任教於羅馬一所貧民窟學校,接觸到社會最陰暗的一面,這對他的人生觀以及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這期間他創作了反映羅馬貧民生活的小說《生活的年輕人》《激動的生活》,也曾創作劇本,貝爾托魯奇的處女作《死神》就是特意請他寫的。
50年代末他寫了詩集《葛蘭西之燼》以及小說《暴力人生》使其位居當代最偉大的作家之列。之後他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電影事業上,先後拍攝了如《俄狄浦斯王》《美狄亞》《愛與憤怒》《十日談》《薩羅》(又名《索多瑪120天》等偉大的電影。
帕索里尼的第一部獨立作品是《乞丐》,第二部為《羅馬媽媽》;他拍攝的影片《軟乳酪》只放映了一次即被永遠禁映,因電影文學作品內容不良被起訴三十餘次。帕索里尼一生是一個矛盾的集中點,他景仰神聖信奉上帝,但是14歲就放棄了天主教信仰一生與教會對抗;曾在《軟乳酪》一片中對耶穌進行嘲諷而因“瀆神罪”被監禁,又因《馬太福音》一片獲天主教大獎;以無產階級左派自居卻於60年代末學生運動中支持警察反對學生革命;批評享樂主義卻在影片裡表現色情••••在當時的義大利有很多極度敵視他的人,也有很多的崇拜者,其中包括像薩特,貝爾托魯奇,羅蘭•巴特等人。
帕索里尼的目光始終是放在那些社會最陰暗的一面的,他電影裡表達的是對那些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關注和同情以及他對人性醜惡的無情鞭撻,在他的電影世界裡只有無窮的黑暗及無盡的絕望。他後期的作品,比如”生命三部曲“(〈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談〉),雖然採用了荒謬詼諧的手法,但是在黑色幽默的背後透露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冰冷和絕望,“更近似於一種大眾神話般的狂歡”。
坦誠的說,帕索里尼終其一生始終是一個合格而且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雖然他的出身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他對自己的出身一直耿耿於懷:“我同莫拉唯亞和貝爾特魯奇一樣,是小資產階級。也就是說,狗屎而已。”
帕索里尼的電影對性愛是直言不諱並且是完全赤裸的,我們甚至能在他的電影裡看到男性生殖器的全鏡頭特寫。在帕索里尼看來,性愛是一種對不滿現實的抗爭,是對現代資本主義強加在人民身上的物化和異化統治的反抗手段,正如王小波在其作品裡以荒謬的性愛對抗整個社會的滑稽一般。"身體始終具有革命性,因為它代表了不能被編碼的本質”。
1975年,帕索里尼完成了他電影作品中最為偉大和警世駭俗的一部《薩羅》(《索多瑪120天》),同時也是他生命最後的絕唱。故事改編自法國色情作家薩德的小說,採用但丁神曲式的敘事結構,直面人性中最陰暗絕望也是最為人所諱言的一面。影片充滿暴力色情,強姦,虐待比比皆是,甚至出現極度扭曲的吃屎雞奸亂倫等為世人噤若寒蟬的場面。影片一出來就震驚了整個影壇,在所有的國家被禁,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彪炳影史的偉大作品。有人稱其為:“一部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的電影。”在這部影片出來不久的萬靈節前夕,帕索里尼傷痕累累的屍體在羅馬郊區被人發現,死因不明,據說是被一個17歲的男妓拿棒子活活打死,但是有一點毫無疑問:他成為電影史上第一個為電影藝術所獻身的偉大人物。
終帕索里尼一生,他始終是在對人性的懷疑中搖擺著和在信仰中無比堅定著的。他渴望激情,同時充滿絕望;他鼓吹革命,同時擯棄一切真理;他推崇弗洛伊德,同時信仰馬克思。他就這樣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停豎立信念,然後又親自否定它,在人性的邊緣不停吶喊和超越。相信當後來的人們想起這個世界上曾經存在過這么一個異端份子的同時,他們也會想起這個異端份子曾經在人性方面所努力過和吶喊過的一切。而當我們回頭去重新注視帕索里尼在文學和電影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時,可以毫不誇張的這么講:天才是什麼?天才就是帕索里尼。

附:帕索里尼作品年表

1961《accattone》《乞丐》
1962《mammaroma》《羅馬媽媽》
1962《laviamociilcervello》《軟乳酪》
1964《vangelosecondematteo》《馬太福音》
1964《comizid’amore》《愛情百科》
1966《uccellaccieuccellini》《大鳥與小鳥
1966《streghele》《女巫》
1967《edipore》《俄浦狄斯王》
1968《teorema》《定理》
1968《capriccioallitaliana》《任性的義大利風格》
1969《porcile》《豬圈》
1969《amoreerabbia》《愛與憤怒》
1970《medea》《美狄亞》
1970《decameron》《十日談》
1971《raccontidicanterburg》《坎特伯雷故事集》
1974《fioredeuemilleaunanotte》《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談》)
1975《salaole120giornatedisodoma》《薩羅》(《索多瑪120天》)
 

薩羅或索多瑪120天

在1975年,帕索里尼完成了自己最驚世駭俗的最後一部電影《索多瑪120天》(Saloole120giornatediSodoma,1975),將法國最“臭名昭著”的性作家薩德侯爵的作品搬上銀幕。薩德侯爵在法國以致世界文學史上一向難登大雅之堂,他的作品以性風俗尤其是虐待狂的大肆描繪而著稱。現代學術界在研究虐待狂這一現象和病例時,就採用薩德的姓氏命名。該作者最著名、最遭非議的就是這部《索多瑪120天》(Saloole120giornatediSodoma,1975)。帕索里尼卻將之更進一步,將時代背景定在法西斯統治時期。導演的意圖是暴露虐殺者們的兇殘,但同時卻把注意力集中在對充滿病態的色慾和施虐淫者的殘忍這類畫面的描述方面,實在是驚人之作。有人稱這部影片是“一部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的影片。
 

 帕索里尼之死

1975年11月2日,帕索里尼在羅馬郊區被一個17歲的同性戀少年殺害,原因不明,許多義大利電影人認為這是政府指使的謀殺,但最後沒有定論。帕索里尼始終在他的生命激情、性意識形態和政治兩極之間搖擺撕裂,一邊是美學、異教、隱逸,一邊是現實、大眾和革命;一邊是弗洛伊德,一邊是馬克思。他不斷地否定自身,超越自身,拋棄自身,直至死亡。

評價

帕索里尼不僅僅是一個電影導演,他還是著名的作家、詩人、政論家、語言學家,他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愛好的藝術家,電影只是他涉及的一個方面。他不斷的從一種文藝形式轉向另一種形式。這種在創作活動上的無常性和多方的涉獵,也可解釋為他在自己的世界觀和藝術觀的矛盾中試圖尋找解決的出路。帕索里尼創作思想的矛盾特別明顯地表現於他最後的一部影片中,《薩羅,或索多瑪120天》(Saloole120giornatediSodoma,1975)表面看來他是按照薩德的小說原來的結構拍攝的,但他把故事情節改為發生在墨索里尼統治的後期。
縱觀帕索里尼的一生,絕對稱得上是一個混亂躁動的巨大的矛盾綜合體:他的父親是一名法西斯軍官,母親是一位反墨索里尼的敏感的農村婦女;他是戰後藝術界最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但義大利共產黨在1949年以同性戀為由將他開除;他景仰神聖和主,但他14歲就放棄了天主教信仰並一生與教會公開對抗;以無產階級左派自居的他在60年代末的學生運動中站到了警方一邊反對學生革命;他批評電視開創了一個享樂主義的時代,但是他在影片《定理》(Teorema,1968)和《一千零一夜》(IlFioredelleMilleeunaNotte,1974)中公開蓄意地表現色情;他的影片《軟乳酪》(Ro.Go.Pa.G.,1962)因瀆神而給他帶來了四個月的監禁,而兩年之後,他又以《馬太福音》(IlVangeloSecondoMatteo,1964)一片獲天主教電影大獎;這位被稱為“文質彬彬、具有深厚美學修養”、反對野蠻暴力的詩人、小說家卻拍攝了根據色情作家、臭名昭著的薩德侯爵的小說改編的影片《薩羅,或索多瑪120天》(Saloole120giornatediSodoma,1975),在銀幕上展現了骯髒、血腥、不堪入目的場面(這部帕索里尼絕筆之作在所有國家均被禁映);直到生命完結的前一天,他還在為同性戀者的平等地位而疾呼,而他卻固執地視墮胎為法西斯主義行為……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

離我們遠去的電影大師

2007年7月兩位電影大師伯格曼和安東尼奧尼相繼辭世,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電影大師時代的終結。大師們用影像帶給我們,對生命的感動與對人性的反思。生命消逝的瞬間,膠片凝固了他們的靈魂!讓我們用文字來記錄和懷念這些光影造就的不朽的靈魂……導演詞條鼓勵列舉出導演職業生涯的詳細信息,作品詞條鼓勵列舉出作品的出品年代、演職人員介紹、劇情簡介、背景資料等詳細信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