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條橙》[英國電影]

《發條橙》[英國電影]
《發條橙》[英國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發條橙》(英語:AClockworkOrange)改編自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1969年,是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說服華納兄弟影業公司以20萬元買下著作權,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用長達一年半時間用來拍攝這部影片。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發條橙》海報《發條橙》海報
中文名:發條橙
外文名:AClockworkOrange
其它譯名:發條橙子
製片地區:英國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Kubrick
編劇: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Burgess
類型:驚悚/劇情/科幻/犯罪
片長:136分鐘
語言:英語
主演: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PatrickMagee/MichaelBates/沃倫·克拉克/約翰·克萊夫

背景介紹

《發條橙》 是根據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改編。小說最初在美國發行的時候,發行商堅持將小說描寫亞歷克斯長大後最終放棄了暴力,並結婚生子的最後一章刪去了。而伯吉斯始終對這一章耿耿於懷,認為沒有這一章,他的思想就沒有辦法完全表達出來。因此,他一直不滿意美國版的《發條橙》 ,不管小說或是電影。
當庫布里克看完這部小說後,他極力說服華納電影公司於1969年斥資20萬美元買下了它的著作權。帶著僅2百萬美元的預算,庫布里克開始了電影《發條橙》的拍攝。在這部電影的拍攝中,庫布里克借鑑了許多記錄片的拍攝手法,包括現場收音,只利用用自然光照明以及在拍攝追蹤鏡頭時利用輪椅製造顛簸的效果等。
《發條橙》在拍攝完成後,由於它裡面對暴力和性的表現而被美國電影審查委員會評定為X級的的電影。而且因此它成為了繼《午夜牛郎》後的第二部得到奧斯卡提名的X級電影。在電影上映一年後,庫布里克刪剪掉了電影裡的30秒鐘的鏡頭,才使《發條橙》的評級改為了R級。
《發條橙》在英國的上映比在美國更不順利,它被歸罪為幾件謀殺暴力事件的元兇。
於是,庫布里克請求華納公司停止《發條橙》在英國的發行。英國也在國內禁止了此片的放映,直到2000年才解禁。
紐約的電影評論界評價《發條橙》為美國1971年的年度最佳電影,而庫布里克則為年度的最佳導演。它還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以及最佳電影剪接的提名。

劇情梗概

《發條橙》《發條橙》

電影介紹了一個男孩從一個性暴力者在政府的調教和實驗後變得對性厭惡的過程。該片內容暴力加性愛,是暴力美學的經典之作。

影片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名叫阿歷克斯的少年犯的故事。在不遠的未來社會裡,幾個充滿暴力傾向的少年在阿歷克斯率領下到處尋歡作樂,在痛打一流浪漢後,他們找到一群欲強姦少女的流氓,為報私怨大打出手。

一場惡戰後,阿歷克斯和同夥駕車飛馳,在馬路上肆意地逆行。郊外的一處寓所,阿歷克斯以發生交通事故為由向這裡的戶主作家亞歷山大夫婦借用電話,當門打開時,他們就戴著面具沖入屋內,毆打作家,輪姦作家的妻子。

在瘋狂的發泄完暴力與性慾後,他們才回家休息。

第二天,阿歷克斯痛打對自己不忠的手下,從而確立了自己老大的地位。手下因此很是不滿他的行為,決定報復阿歷克斯鼓動他做一起入室搶劫的案子。阿歷克斯由窗戶進入“貓夫人”的寢室,兩人展開搏鬥,阿歷克斯失手將“貓夫人”打死。當他慌忙逃出貓夫人的公寓時,卻被手下報復而當場擊昏,最後被趕來的警察逮捕。

阿歷克斯以殺人罪被判入獄14年,為了縮短刑期,阿歷克斯自告奮勇,願意把自己當做小白鼠一樣送去為一項叫做“厭惡療法”的實驗充當實驗品。療法很簡單:在注射某種藥物後,醫生們就讓阿歷克斯目不轉睛地觀看各種令人髮指的色情、暴力影片,以使其對色情暴力在生理上產生條件反射式的噁心。

但最令阿歷克斯無法忍受的是,放映納粹暴行的影片時,竟然同時播放著他最喜愛的音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這樣,阿歷克斯在實驗結束後成為了一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無法接近女色而且絕對不會危害社會的"新人"。出獄後回到家的阿歷克斯發現家裡已經沒有自己的位置,禍不單行,流浪街頭,又遭到曾經遭到自己痛打的老流浪漢的報復,正在這時,此時兩個警察前來解圍,他們竟是原來的手下!這兩個手下為報前仇,把阿歷克斯帶到郊外毒打折磨。

最後,幾乎奄奄一息的阿歷克斯爬到一戶人家前,他萬萬沒想到這竟是他從前的受害者作家亞歷山大的住所。在見到阿歷克斯的時候通過聽聲音認出了他就是當年對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的年輕人,並且在阿歷克斯在洗澡時唱出當年行兇時所唱的雨中曲時確認了自己的猜想,因此亞歷山大決定復仇,他將阿歷克斯關起來並播放第九交響曲致使阿歷克斯極度厭惡而導致跳樓受傷。

之後阿歷克斯在醫院中又一次見到了推薦自己做厭惡治療的政府高官,原來作家亞歷山大在復仇之外想利用阿歷克斯的自殺事件推翻政府,為了重新贏得民心,消除阿歷克斯自殺事件的負面影響,政府高官安排治癒阿歷克斯並提出優越的工作等條件,得到了阿歷克斯的配合。

片尾,記者們蜂擁入病室,拍下了政府高官與阿歷克斯的親密合影,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音樂聲中,阿歷克斯又恢復了對暴力和性的熱情想像。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備註
Alexander 'Alex' de Large 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Malcolm McDowell ---- ----
Chief Guard 麥可·貝茨Michael Bates ---- ----
Dim 沃倫·克拉克Warren Clarke ---- ----
Stage Actor 約翰·克萊夫John Clive ---- ----
Det. Const. Tom 史蒂文·伯克夫Steven Berkoff ---- ----
Mr. Alexander Patrick Magee ---- ----
Mrs. Alexander 阿德琳妮·柯瑞Adrienne Corri ---- ----
Dr. Brodsky Carl Duering ---- ----
Tramp Paul Farrell ---- ----
Lodger Clive Francis ---- ----
Prison Governor Michael Gover ---- ----
Catlady (Miss Weathers) Miriam Karlin ---- ----
Georgie James Marcus ---- ----
Mr. P. R. Deltoid Aubrey Morris ---- ----
Prison Chaplain Godfrey Quigley ---- ----
Mum Sheila Raynor ---- ----
Dr. Branom Madge Ryan ---- ----
Conspirator John Savident;Margaret Tyzack ---- ----

職員表

製作人: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Kubrick;SiLitvinoff;MaxL.Raab;BernardWilliams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Kubrick
副導演(助理):DerekCracknell;DustySymonds;RaymondBecket
編劇: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Burgess;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Kubrick
攝影:JohnAlcott
剪輯:BillButler
選角導演:JamesLiggat
藝術指導:JohnBarry
美術設計:RussellHagg;PeterSheilds
服裝設計:米蘭拉·坎農諾MilenaCanonero
視覺特效:MarkFreund

藝術風格

1、主題方面

海報海報
庫布里克說:“影片的主旨對人的自由意識提出了置疑。每個人都必須按照固定的方式和原則生活。當選擇做好人或壞人的權力被剝奪以後,人們是否還真正享有人權?”影片將矛頭毫不留情地直指社會意識形態,將自由意志與社會意識形態都表現得十分極端,主人公阿歷克斯對於暴力與色情赤裸裸的追求的確讓人為之厭惡甚至痛恨,但與之相對立的政府泯滅人性的洗腦方式也讓人極不舒服,事實上,無論是個人暴力還是社會暴力,都是一個成熟文明的社會所應當摒棄的。

關於發條橘子的意思,小說作者安東尼·伯吉斯在原著再版時的序里如是說:“發條橘子本身是不存在的,但老倫敦人用它作比喻。其寓意比較怪異,總是用來形容奇怪的東西。‘He is as queer as a clockwork orange’,就是指他怪異得無以復加。我的原意是,它標誌著把機械論道德觀套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機體上去。”直觀地解釋,片名所暗示的則是上了發條(機械的、人造的)的人(英文“橘子”與“猩猩”一詞相似)。

小說最後一章的主要內容是亞歷克斯長大後最終放棄了暴力,並結婚生子,而最初在美國發行的時候,發行商堅持刪去了最後一章。伯吉斯始終對此耿耿於懷,認為沒有這一章,他的思想就沒有完全表達出來。因此,他對美國版《發條橙》的小說和電影都曾表示不滿。不過話說回來,伯吉斯的小說算不得是第一流的小說,庫布里克的電影卻絕對是第一流的電影。

2、敘事方面

《發條橙》影片《發條橙》海報(3)
影片的敘事極為嚴謹,通過三個部分展開:亞歷克斯和他的同夥的惡行;亞歷克斯入獄接受懲罰與治療;被釋放的亞歷克斯所遭受的報復及其“痊癒”。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曾經的惡人亞歷克斯在接受治療被釋之後,完全喪失了作惡的能力,以至於他所曾經施惡的人們都對他施予了同樣的惡,他卻毫無反抗之能。如此一來,線性的敘事奇怪地變成了循環敘事,而對於個體的惡的觀照和批判也順理成章地轉變成了對普遍的惡的觀照和批判。

在惡的事實面前,任何看似合理的藉口(比如復仇,比如正義)都顯得可笑,正義與邪惡天然的較量變成了惡與更惡的較量。在客觀得令人窒息的敘述中,我們看到了庫布里克作為一名導演的強大,面對絕望塵世的穩定,絕無任何情緒化的波動。庫布里克仿佛是一名冷血的殺手,槍口直指現實的醜惡,令人不忍把影片再看一遍。也許只有當影片在人們的心中激起了對於惡的極度憤怒與足夠理性的反思之後,影片才算真正完成了,人們似乎也才可以輕輕地扯動嘴角,說一聲庫布里克“這個殺手不太冷”。

3、對白方面

影片的對白極為舞台化,演員對話時的語氣仿佛舞台劇中的朗誦,一些台詞的設計相當詩化,讓人恍忽覺得那不是電影,而是一出正在舞台上演出的歌劇。誇張的對白增強了影片的不真實感,如果僅僅感覺對白的語調,人們會認為影片中的人物具有足夠的文明,但事實是他們竟在以一種看(聽)似優雅的方式進行最野蠻的勾當,強烈的對比無疑加深了影片的諷刺感和批判強度。

4、影像方面

《發條橙》的影像十分華麗,仿佛一場感官的盛宴。影片對性的描述極度直白,但卻不是影片的核心。它只是暴力的一個表現形式,並且被賦予了極美的形式,比如河邊的那場施暴,堪稱亞歷克斯的“完美之作”,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個詞:“惡之花”。

庫布里克使人恍忽間忘卻了道德,而在惡與美的結合面前呆若木雞。而正是因為拍攝得如此“唯美”,那惡才顯得更為邪惡,令人不得不睜大雙眼,直面慘澹的人生與人性。另外,庫布里克在一些場景中借鑑了記錄片的拍攝手法,包括現場收音、只利用用自然光照明以及在拍攝追蹤鏡頭時利用輪椅製造顛簸的效果等,加深了影片的現場感。

5、音樂方面

一部經典的影片總會有無數人去評價它。《發條橙》,導演庫布里克1971年的作品。一個個標籤貼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上:社會意識形態,暴力美學,反政府,人的自由意識,超現實手法,性暴力血腥,黑色喜劇後現代。。。太多人把重點放在對影片主旨的探討,所以不乏精彩影評。《發條橙》的主旨的確發人深省,而在此想要說的是《發條橙》的音樂與方面。

精彩的配樂在電影史上不占少數,但如此怪誕的配樂卻是少見。電影中幾乎所有的暴力性鏡頭都配上了古典大氣的交響樂。這是新奇大膽的嘗試,成功地抓住了我的視覺和聽覺感官。視覺在聽覺的牽引下對某些畫面產生了異樣情緒——原本那些另人作嘔的極端暴力和性虐待竟然在古典樂的映襯下變得美幻起來。

暴力美學在這裡不僅包括畫面的藝術美感,音樂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奇制勝——使《發條橙》的配樂得到了另類的成功。主人公Alex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少年,同時也是個music lover... 因此,整部影片基本在交響曲下貫穿進行,或許顯得合乎常理。但是將美好的音樂與罪惡緊密聯繫起來,始終是個超出普通人想像的結合。。。所以另類的讓人喜歡!

庫布里克的絕佳創意在影片中時常閃現,而以象徵著真善美的音樂來表現邪惡稱得上是庫布里克的獨門絕技。貝多芬的《歡樂頌》、羅西尼的《威廉退爾》、《賊鵲》以及埃爾加的《威風凜凜的進行曲》等古典音樂稱得上大名鼎鼎,在影片中卻成為配合亞歷克斯等人的暴力活動的背景音樂,庫布里克通過最輝煌和最歡樂的樂章表達了對邪惡人性的絕望,跟經典音樂開了一個大玩笑。

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恐怕是亞歷克斯在作家家裡暴打男主人和強姦女主人時,一邊唱著“雨中曲”歡快地舞蹈,一邊伴隨著舞蹈的節奏殘忍地虐待這對夫妻,音樂的抒情與歡快與令人髮指的暴力交織,令人終身難忘。當暴力成為一種娛樂,怕也算得上是最徹底的邪惡了。

幕後製作

《發條橙》影片《發條橙》劇照(11)

影片《發條橙》根據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改編。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看完這部小說後,極力說服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於1969年以20萬美元買下了它的著作權。《發條橙》在拍攝完成後,由於其中有大量的暴力和性的內容而被美國電影審查委員會評定為X級的電影,也因此使它成為繼《午夜牛郎》後的第二部得到奧斯卡提名的X級電影。

電影上映一年後,庫布里克刪剪掉了電影裡的部分鏡頭,才使《發條橙》的評級改為了R級。《發條橙》在英國的上映比在美國更為艱難,它甚至被歸為幾件謀殺暴力事件的元兇,以至於庫布里克不得不請求華納公司停止《發條橙》在英國的發行。英國國內也禁止了影片的放映,直到2000年解禁前,影片只能出現在一些藝術影院和非公開的交易中。

庫布里克竭力追求完美,對於觀眾這無疑是一件幸事,對於演員來說卻簡直稱得上是“不幸”。影片經過多次重拍,甚至於換掉演員,折騰了一年半才告完成。許多曾經爭著要同他拍片的演員在拍攝之後都宣稱再也不會與他合作,因為他的要求實在太高。

影片曾獲1971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1972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剪輯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最佳電影、最佳男演員、最佳導演金球獎提名,1973年英國學院獎最佳電影、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剪輯、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導演提名。由於影片飽受爭議,使得它所獲得的獎項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但這無損於影片的優秀。

精彩花絮

《發條橙》影片《發條橙》劇照(7)

1、電影著作權以數百美元買下,但以一筆大數目再次售出。在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開始接觸該片時,為爭取艾里克斯和他的同夥的角色,很多人都考慮過:穿著迷你裙的少女,上了年紀的囚犯還有滾石樂隊成員。

2、在拍攝路德維柯這段戲期間,主演馬爾科姆·麥克道爾抓傷自己的一隻眼睛,出現了暫時性的失明。在拍攝蒙恥舞台表演過程中,他的肋骨不幸斷裂。而在水槽場景中,由於他的呼吸設備出現故障,在水下的時候他險些溺死。

3、當斯坦利·庫布里克發現馬爾科姆·麥克道爾害怕爬行動物時,他就決定在電影中增加了一條蛇。

4、庫布里克堅持瓶子裡的牛奶每個小時都要倒空,清洗乾淨然後重新裝滿(在攝影棚的燈光下,牛奶就凝固了)。

5、在作者創造出艾里克斯之後,斯坦利·庫布里克有意在電影中連續犯些錯誤。在不同鏡頭之間,桌子上的盤子經常移動著,杯子裡的葡萄酒的容量總是變化著,目的是令觀眾在看該片時感到迷惑。

6、在鞭打和捆綁作家和他的妻子時,艾里克斯一邊唱著“Singing in the Rain”一邊跳著舞,這段並不在劇本中。斯坦利·庫布里克花了四天的時間檢查這段場景,總覺得過於中規中矩。後來,他聯繫上馬爾科姆·麥克道爾,問他會不會跳舞。他們試著重新拍攝,這一次麥克道爾有所改進,他邊唱邊跳。庫布里克完全著迷了,他和麥克道爾開車回家,就在家中,他很快就以一萬美元,買下了歌曲“Singing in the Rain”的著作權。

7、根據一次對馬爾科姆·麥克道爾的採訪,作為演員的他,經常在拍攝過程中給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帶來很多靈感。閒暇之餘,他們倆為了消磨時間還經常玩桌球(這項運動可以在庫布里克早期的電影《洛麗塔》1962年)。後來麥克道爾對此很懊惱,因為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他的薪水也賠進去不少。

8、斯坦利·庫布里克問過平克·弗洛伊德是否願意把他們的“Atom Heart Mother Suite”使用在電影音樂中。由於庫布里克想得到無限制的允許,由他自己決定採用歌曲中的哪部分或者進行編輯。樂隊於是拒絕了。當艾里克斯走進音像店,貨架上面的封面就是“Atom Heart Mothe”。

9、導演客串:(斯坦利·庫布里克)當艾里克斯走進音像店的時候,在畫面的右邊翻看雜誌的人,後背向著攝影機。

10、音像店的黑膠封面:當艾里克斯在音像店和店員說話時,他右面的那一沓專輯中放在最前面一張的顯然是庫布里克前幾年所導演的另一作品《2001太空漫遊》的封面。

電影音樂

發條橙發條橙
庫布里克的絕佳創意在影片中時常閃現,而以象徵著真善美的音樂來表現邪惡稱得上是庫布里克的獨門絕技。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羅西尼的歌劇《威廉·退爾》、《賊鵲》序曲以及埃爾加的《威風凜凜的進行曲》等古典音樂稱得上大名鼎鼎,在影片中卻成為配合亞歷克斯等人的暴力活動的背景音樂,庫布里克通過最輝煌和最歡樂的樂章表達了對邪惡人性的絕望,跟經典音樂開了一個大玩笑。

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恐怕是亞歷克斯在作家家裡暴打男主人和強姦女主人時,一邊唱著“雨中曲”歡快地舞蹈,一邊伴隨著舞蹈的節奏殘忍地虐待這對夫妻,音樂的抒情與歡快與令人髮指的暴力交織,令人終身難忘。

當暴力成為一種娛樂,怕也算得上是最徹底的邪惡了。另一處使用貝多芬音樂的地方是作家家裡的門鈴,是著名的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的開頭。
亞歷克斯兩次嵌響作家的家門,開啟的是不同的命運,這也是庫布里克點睛之手。

原聲碟曲目

01.WalterCarlos-TitleMusicfrom'AClockworkOrange'
02.Rossini-TheThievingMagpie(abridged)
03.WalterCarlos-Themefrom'AClockworkOrange'(Beethoviana)
04.Beethoven-NinthSymphony,SecondMovement(abridged)
05.WalterCarlos-Marchfrom'AClockworkOrange'
06.WalterCarlos-WilliamTellOverture(abridged)
07.SirEdwardElgar-PompandCircumstanceMarchNo.I
08.SirEdwardElgar-PompandCircumstanceMarchNo.IV(abridged)
09.WalterCarlos-Timesteps(excerpt)
10.TerryTucker-OverturetotheSun
11.ErikaElgen-IWanttoMarryaLighthouseKeeper
12.Rossini-WilliamTellOverture(abridged)
13.Beethoven-SuicideScherzo
14.Beethoven-NinthSymphony,FourthMovement(abridged)
15.GeneKelly-Singin'intheRain

精彩對白

像沒有淤泥的湖一樣乾淨,像夏日的晴天一樣透明。
只有笨蛋才會去思考,聰明人用的是,比如……靈感和上帝的旨意。
謝謝大家的關注。
善由心生,是一個人的選擇;當一個人不能夠去選擇的時候,他也不再是個人了。

穿幫鏡頭

《發條橙》影片《發條橙》劇照(3)

1、連貫性:當艾里克斯掉進水裡的時候,在他的右腿上有一塊黑色的污漬。但當艾里克斯蹲下來砍迪姆的手時,污漬消失了。

2、連貫性:被侮辱的場景中,在劇院裡的被害者只有一隻涼鞋上有花邊,先是在她的右腿,但在接下來的鏡頭裡,花邊變成了在她的左腳。

3、連貫性:監獄的牧師兩次把他的手放在艾里克斯上面。

4、在音樂店,攝影機的影子可以在右邊的鏡子上看到。

5、連貫性:艾里克斯的姓氏在電影中提到了兩次:DeLarge以及Burgess,當他進監獄的時候,他告訴監獄長自己姓DeLarge,但在關於他的報紙新聞中,他的姓是Burgess。

6、連貫性:艾里克斯第二次出現在作家亞歷山大的家裡,吃麵暈倒時穿的是睡衣;下一個鏡頭:他倒在閣樓的床上時卻是筆挺的西裝和皮鞋。

獲獎情況

1971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 。
1971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 。
1972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電影提名 。
1973年英國學院獎最佳電影等提名。

作者介紹

《發條橙》是根據英國作家安東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說改編。小說最初在美國發行的時候,發行商堅持將小說描寫亞歷克斯長大後最終放棄了暴力,並結婚生子的最後一章刪去了。而伯吉斯始終對這一章耿耿於懷,認為沒有這一章,他的思想就沒有辦法完全表達出來。因此,他一直不滿意美國版的《發條橙》,不管小說或是電影。

安東尼·伯吉斯(AnthonyBurgess,一九一七——一九九三),英國當代著名作家,生於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五日,自幼喪母。他出身天主教世家,父母都從事音樂舞蹈,但他卻心安理得地背叛了在英國不算主導宗教的天主教。為此,他在小說中頻頻展現“自由意志”和“命中注定受天主拯救”觀點之間的對立;除了《發條橙》,還有《缺少的種子八一九六二年》和《塵世權力》(一九八零年),都表明他的信仰遊動於殘存的貝拉基主義(五世紀在英國本上出現的基督教異端,認為人類性本善,享有自由意志。到了近代,它演化為人道主義宗教)和奧古斯丁教義(六世紀自羅馬帝國傳來的基督教正宗,有原罪之說教)之間。本書的主題頗有哲理意味,原因即在於此。

影片評價

《發條橙》《發條橙》

《發條橙》大眾影評網影評:絕望是因為瘋狂

原著以前看過,感受堪比奧威爾的《一九八四》。瘋狂世界與人性妥協,如果我們因無知將要付出什麼代價的話,那就是被世界拋棄和逼退;如果世界在這場戰爭中會失去什麼的話,那就是真實與人性。

《發條橙》風格大膽,角色荒誕,鏡頭裡出現的事物與劇情堪稱正人君子眼中的“下作”。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影片,探討著在現代化大機器時代中,人性的扭曲和心裡的裂痕。
亞歷克斯是個習慣隨意揮霍自由的年輕人。他隨心所欲的享受生活的樂趣,在小混混團伙中充當頭頭,他肆意的在任何人身上發泄自己的暴力,滿足性的需求。最後卻在一次作案中被同夥出賣,鋃鐺入獄。

在獄中,亞歷克斯為了縮短刑期,自願得接受了“罪惡改造療法”的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亞歷克斯成為了一個與暴力、性慾及一切在道德領域被譴責的行為絕緣的人。只要他動了這些“歪念頭”,體內劇烈的抵抗反應(噁心嘔吐)就像孫悟空的緊箍咒是他動彈不得。在經過一系列的測試之後,獄方和科學家都非常滿意試驗的結果,同意讓亞歷克斯出獄,並且打算把這個方法推廣到其他囚犯身上,以解決監獄空間緊缺的問題。

亞歷克斯帶著重新塑造的價值判斷回到社會,卻沒有好下場。昔日被他傷害過的人瘋狂的報復他,而他沒有再用暴力保護自己的能力;他的家人已經習慣沒有他的正常生活,沒有接納他的打算,而他也無法表達自己憤怒,最後甚至被他曾經傷害過的小說家軟禁起來,他被迫從樓上的視窗縱身跳下以逃脫。政府的反對黨拿這次“罪惡改造療法”大做文章,令政府狼狽不堪,最後不得不替亞歷克斯解除了原來的設定,使他又可以隨心所欲的犯罪。在影片的最後,亞歷克斯說了一句“我已經全好了”(Iwascuredallright),此中的深意讓人思考。

這部影片中的“罪惡改造療法”,即心理學家的設定的價值判斷模式,象一個無所不在的枷鎖,是亞歷克斯不再有自我選擇的自由。他變成了一個“發條人”:上了發條以後,就必須有條不紊、精確的按照被設定的模式永無止境的走下去。

如此這般的行為療法有著明顯的缺陷,它以行為為中心,不談論人格、自我、動機等一些內在的、不能直接觀察的變數,而以能夠以某種方式進行觀察、測量的行為為中心。一切心理障礙都要以“不適應的行為"來描述,不假設這些行為背後還存在什麼更根本的、更深層的原因。這決定了行為療法的容易反覆性。亞歷克斯在出獄之後,他並非在根本的個人道德判斷中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他想以暴力還擊暴力,只是生理上的枷鎖使他放棄了這種行為。

在電影《發條橙》中,行為療法的成功與否並不是影片的要表達的精髓。而是迫使人們發問:如果心理學可以發展到如此程度,人作為一個完整個體,他擁有的自由意志的主體性何在?當一個人被科學剝奪了道德選擇的能力以後,他到底會成為怎樣一個存在?當一個人可以被機械建立一種動物性的條件反射時,他與實驗動物有何區別?這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心理學研究的倫理性原則:“在科學性與倫理性相矛盾時,應該先保證其倫理性,放棄研究或採用其他不違背倫理的方法。”這裡的道德倫理指的是什麼?指“道德選擇的自由”是人類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最後一片應該被維護精神領地?現代科學的迅速發展,客觀真理逐漸深入到人的精神領域中去,這使人們時刻擔心著“高貴的人”最後淪落成一個彼此拷貝克隆的“發條橙”,而“高貴而孤獨的心靈思考”淪落成整齊劃一的道德模式的執行。這個尺度在哪裡?

起初的無惡不作到後來被像機器一樣改造,然後得到的是家人朋友的以及他人的傷害,我一面感到大快人心,一面也為之感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後來以死解脫卻陰差陽錯,政治的犧牲品而已,但亞歷克斯並不介意,因為他的症狀突然好了。邪惡的種子再次發芽,但是世界卻無暇顧及,仿佛怎樣做都是錯,放任其自流反而是一種和解。

我們和世界的遊戲才剛剛開始,每個人都參與其中。下流或者卑賤地生活,應全憑個人意志了。因為客觀的無可奈何,才讓主觀的我們如此絕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