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吞噬靈魂》

《恐懼吞噬靈魂》

《恐懼吞噬靈魂》,法斯賓德拍攝的影片,這是一部描寫本地老年婦女與年輕外籍勞工相戀的影片。影片的亮點在用好萊塢情景劇的手法表現了德國普通人的生活狀況。片中所展現的外籍工人在德國所承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拘謹壓抑的生活,周圍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使得這部拍攝於1974年的影片即使在今天看來也仍具有現實意義。

基本信息

《恐懼吞噬靈魂》恐懼吞噬靈魂

基本資料

《恐懼吞噬靈魂》《恐懼吞噬靈魂》

片名:恐懼吞噬靈魂
編劇:雷納·華納·法斯賓德
導演:雷納·華納·法斯賓德
主要演員:布里吉特·米拉
埃爾·海地·本·薩林
芭芭拉·瓦倫丁
片長:93分鐘
年份:1974
類型:彩色故事片
地區:德國
語言:德語
片長:93分鐘
色彩:彩色

故事梗概

《恐懼吞噬靈魂》《恐懼吞噬靈魂》

60歲的清潔女工埃米因為避雨,在酒吧認識了10歲的摩洛哥人阿里,兩人在眾人的慫恿下跳了舞,最後阿里又送埃米回家,兩人在埃米的家裡相互訴說各自的寂寞,話多夜短,阿里錯過了末班車,留宿在埃米家裡。第二天醒來,埃米感到不安,阿里安慰她說恐懼會吞噬心靈。

一個外籍工人在埃米家留宿的事很快在鄰居間傳開,人們都議論紛紛,房東的兒子也借交房租的事指責她,埃米不得以謊稱阿里是她未婚夫。以後兩人交往日密,最後兩人真的結了婚。婚後兒女們、鄰居們、埃米的同事們幾乎所有的人都指責他們,食品店也不再買東西給她,他們唯一的交往是阿里酒吧的朋友。

埃米感到很難堪,於是跟阿里一塊去旅遊,希望回來後情況會好轉。回來後,情況果然好轉。原因是兒女和鄰居需要她的幫助,她的同事需要她一起對付新從南斯拉夫來的清潔女工,食品店生意不好爭顧客,人們因種種原因容忍了他們。

但這時,阿里受不了社會的歧視又和吧女芭芭拉重歸於好,埃米找到阿里,兩人在第一次相遇的酒吧相擁跳舞時,兩人又感到了幸福。阿里突然感到不適,蜷伏在地,醫生診斷是患有嚴重的胃潰瘍,是因為外籍工人面臨壓力、緊張的和充滿敵意的環境造成的。

藝術風格

《恐懼吞噬靈魂》《恐懼吞噬靈魂》

在法斯賓德諸多電影中,《恐懼吞噬靈魂》(Angst essen Seele auf)僅僅花費了2個星期的拍攝時間,初衷更是為了之後所要拍攝的《瑪爾塔》(Martha)與《寂寞芳心》(Effi Briest)作一次電影製作技法的試練,但萬萬沒想到,此片成為了法斯賓德又一部傑作。

法斯賓德採用一系列的布局展現外界給予這一對忘年異國戀的難堪,並從側面表現戰後德國人民對於外籍勞工的歧視。他不失時機地以面部表情特寫來表達旁觀者對於這對戀人的冷漠的態度,這樣產生的畫面,在力度上比起謾罵更為強烈。

他也延續著一貫疏離的筆調,刻意地在鏡頭與鏡頭間留下靜默的停滯,以此來製造電影與現實在時間度量上的不對等,使觀影者產生壓抑與不適,誇大疏離造成的心理效果。

鏡子的意象也反覆在影片中出現,不但在此片內,甚至在法斯賓德絕大多數的影片中,他往往以攝影機來捕捉鏡子中的人物,以此來造成空間與現實的錯位,增加疏離的意境。甚至可以這么說,通過鏡子這一道具,使得法斯賓德電影中的人物同自身都存有隔閡,更別說人與人之間了。

然而,在法斯賓德的影片中,人與人的關係永遠脆弱不堪,這一理念造成了疏離的產生,同時也使得劇中的人物永遠在背叛、欺騙中徘徊。純良而憨直的阿里,即使笑顏如陽光般溫暖,還是背棄了艾米,與其他女人上了床。法斯賓德有意將外遇時男女的裸體鏡頭,往後拉伸,帶入門框,形成完整的構圖,就如同先前在義大利參觀中,吃著牛排時的艾米與阿里一樣,形成鮮明的反差,表達著無聲的嘲諷。

法斯賓德對於男性雄性象徵的態度,格外的冷靜。在他的影片中,不太見到肉身相搏的激情,但他也絕非善類,他樂意給劇中的男性製造赤裸相對的機會,鏡頭不加修飾的將雄性象徵掃入。可能是因為雙性戀身份的關係,法斯賓德對於男性肉體表現得並不如同性戀身份的帕索里尼那般——追尋著自然主義的雄性之美,也絕不會直接給予陽具特寫,來展示對雄性的仰慕。在法斯賓德的類似場景中,他的態度總是曖昧不清的。

法斯賓德對於自己的演員,幾近玩弄,他往往明知道演員想要得到某一角色,卻讓最終有意讓其失望。對於電影中的人物,更是如此。法斯賓德一面扮演著造物主的角色,給電影中的人物製造著種種戲劇性的悲劇,一面有時時在影片中客串,以路人甲的姿態參與世人的生活,欣賞著自己所製造的傑作,而最終以死亡了解一切。

影片《恐懼吞噬靈魂》中,法斯賓德對原影片中的人物身份,情節設定,都做了相應的調整,這並非是為與瑟克影片區別,而是由法斯賓德個人表達的狀態需求所決定的

評價

《恐懼吞噬靈魂》《恐懼吞噬靈魂》

熟悉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的人可能知道,這位世界電影史上的大師級導演敘事手法相對晦澀,偏愛採用隱喻,色調灰暗沉重,帶著絕望的氣息。這部名為《恐懼吞噬靈魂》(Angst essen die Seele auf)的影片名字雖然聽上去保持了法斯賓德一貫的灰調,但其實這部影片是法斯賓德難得的溫情之作。敘事方面明朗易懂,形式通俗而完滿,第一部分甚至溫暖感人,充滿了人性關懷。

可是,《恐懼吞噬靈魂》這個導演的作品以殘酷著稱,所謂美麗,也是令人近乎窒息的哀傷。畫面上醜陋的面孔,眼神里的冰涼和恐懼,心裡無限的壓抑卻無法釋放。

影片中,年老的清潔工愛彌和外籍勞工阿里的社會底層身份,使人物的社會屬性狀態減少了因身份地位所具有的虛贅成分,因而也避免了過多的內心顧忌掙扎可能。這使人物更具狀態的單純性和韌度,這無形中強化了兩人關係發展的情感本能性。因此,愛彌和阿里從相遇到相愛的過程不用更多筆墨而簡潔自然。很顯然,具有社會地位而內心複雜的人不可能如此。

影片中,法斯賓德有意將細節的重點賦予兩個人結合過程以及這份情感擺脫周圍壓力之後。一份不被認可的情感所要面臨的種種:親人,鄰居,商店老闆,愛彌的同事等等有形與無形壓力在影片中都被清晰而真切的呈現。法斯賓德更用細節呈現了這一切壓力最終潰敗消散時的狀態,其本質的虛偽性和虛弱性因此隨之顯露。法斯賓德用細節的力量將整個過程自然完整的呈現,讓生活的真實本身表達了自己所想訴說。這一過程中,體現出法斯賓德對情節超強的控制力。如影片中,愛彌和阿里的外出旅行,是情感壓力潰散的轉折點,也同時成為兩個人之間的問題顯現的開始點,兩者實現了自然的交替,在法斯賓德的處理中顯得乾淨而自然有致。避免了敘述拖沓和凌亂。

法斯賓德用各種手段,自然地簡化人物情感生髮的過程,強化了在兩個人結合過程中因個體具有的社會屬性所遇到的壓力。如此設計,使影片中當這份不被世俗接受的情感所面臨的一切外在壓力都漸漸淡化後,這份情感中來自兩個人之間的問題對這份來之不易情感的吞噬,以及他們此刻面對這一切的無力感,也因此更加凸顯。這份情感,因他們最初結合時愛的本能性存在,因他們曾經壓力時的艱辛和勇氣,因情感的本質問題凸顯出的致命性,此刻,直抵幽暗的本質深處。

《恐懼吞噬靈魂》《恐懼吞噬靈魂》

法斯賓德對情感、生活本質狀態的清晰把握,以及他所擁有的掌控人物和情節狀態以及電影語言使之為其表達服務的能力,使法斯賓德能使他的影片從更本質處切入生活,在最貼近事物的本質層面,實現自己的表達需求。但生活在法斯賓德這裡並沒有被簡化,他只是更貼近,用自己的手段和方法貼近它,甚至擠壓它,使它自己將其本質顯現出來。影片〈恐懼吞噬靈魂〉中,生活並未因為切入的底層性狀態狀態而失真。一切真實的存在著,社會的階層性即使在最底層也依然存在著,人的工作,情感,皮膚,甚至國籍都可以成為劃分的因素。當人們跟隨愛彌的視線,注視那個孤獨地坐在愛彌不久前坐過的樓梯位置上的新來的外籍女工時,生活因這注視,而格外的冰冷真切。

對於清潔工愛彌和外籍勞工阿里這份情感來自各方的壓力,愛彌無法找出更合適的原因,她只能認為一切是出於“忌妒”。親人,鄰居,商店老闆,愛彌的同事甚至餐館的服務生,人們也許並不會單純因為妒忌一個清潔工人和一個比她年輕的外籍勞工之間的情感而抱有如此統一性敵意。即使他們再怎樣幸福。影片中,正是因為對排斥者們的曖昧狀態的展現,揭示出生活的曖昧本質,生活對違反其慣性統治的一切就是這樣從各個層面各個角落生髮排斥,不會有任何具體的原因,如果有,那也只是因為不同。

影片中,周圍壓力的淡化原因也許並不能只用“愛彌對其他人的可利用性”解釋。原因是複雜的:時間,情感的支撐,楔入的堅持等等,包括人物所具有的可利用性所起到的中和作用,但這顯然並不是最主要的,可如果貼近,你就會發現,它雖然並不是最主要的,但卻會是最明顯的。因為生活中“有用”是社會對個體最本質的需求。而當社會表示對個體的接受時,也必然會從其“有用”狀態開始。在展現壓力淡化的過程中,法斯賓德抓住了人的這一社會性特質所具有的顯現性,作為影片中壓力消散淡化的呈現手段,但影片中從法斯賓德對商店老闆,對兒子態度變化的展現過程中你可以感覺出,這變化只是因時間、因需要而作出的一種妥協,排斥依然存在。生活正是如此。

《恐懼吞噬靈魂》《恐懼吞噬靈魂》

影片《恐懼吞噬靈魂》中,愛彌和阿里情感裂縫開始顯現,阿里茫然來到酒吧女主人家裡,當阿里在昏暗中慢慢脫掉衣服,女人走過去,兩人在昏暗中上床,此刻,鏡頭和人物的距離,門的輪廓對屋裡空間的擠迫,光線,以及人物的動作狀態,準確地揭示出阿里此刻的內心:他感覺到和愛彌情感裂痕出現的煩悶和茫然。而情感吞噬的茫然性此刻也同時被準確清晰的顯現。

影片中,這些因其切入生活的準確及因法斯賓德的把握其貼近本質狀態的準確自然,使影片處處顯露出其準確真實之美。影片《恐懼吞噬靈魂》中,愛彌和阿里最終並沒有分開,這雖然是法斯賓德有意的安排,恐懼因此而存在,因為,茫然依舊會存在,而吞噬也仍會繼續。但這本就是生活的真實狀態,而法斯賓德只不過是讓它自己呈現出了它的真實面目。對於真正愛著的兩個人來說,來自外界的任何壓力都並不是其情感的致命所在,恐懼來自相愛著的兩個人之間,因為它來自“愛”本身。

但其實客觀來說,這一切存在於電影之後的評價與分析,全是枉然。法斯賓德很難被理性定義歸類,也無法用固定的方式方法去定義法斯賓德任何一部電影,或許這也正是法斯賓德的天才之處。

離我們遠去的電影大師

2007年7月兩位電影大師伯格曼和安東尼奧尼相繼辭世,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電影大師時代的終結。大師們用影像帶給我們,對生命的感動與對人性的反思。生命消逝的瞬間,膠片凝固了他們的靈魂!讓我們用文字來記錄和懷念這些光影造就的不朽的靈魂……導演詞條鼓勵列舉出導演職業生涯的詳細信息,作品詞條鼓勵列舉出作品的出品年代、演職人員介紹、劇情簡介、背景資料等詳細信息。

能讓你看透自己的十部電影

關於女人,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些妙語。比如“如果女人有男人的德行,她就叫人受不了,如果她沒有男人的德行,她自己又受不了。”(尼采);再比如“每一個男子都愛著兩個女人:一個是他想像的作品,另外一個還沒生下來。”(紀伯倫)。就像女人的衣服比男人多一樣,女人的情感也有著比男性更多的交叉點,她們之間有著特異的呼應方式。也許,身為男人你不了解女人的複雜,也許,作為女人你無法看透自己的內心,但電影聚焦了女性的心理與獨特氣質,電影中刻畫的女人,也許就是你的某個隱形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