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王倫想要楊志在山,以牽制林沖,楊志不從,只得讓林沖坐了第四把交椅。楊志乃楊令公之孫,因丟了花綱石,想補殿帥職役,被高俅批倒趕了出來。纏盤用盡,便賣寶刀。遇到潑皮牛二,無理取鬧,楊志性起用刀殺了牛二,被監禁於死囚牢中。眾人見他為東京街除了牛二這害,多方周濟。又被送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留守梁中書見楊大喜想通過演武試藝,抬舉楊志。

回目

梁山泊林沖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

簡介

王倫想要楊志在山,以牽制林沖,楊志不從,只得讓林沖坐了第四把交椅。
楊志乃楊令公之孫,因丟了花綱石,想補殿帥職役,被高俅批倒趕了出來。纏盤用盡,便賣寶刀。遇到潑皮牛二,無理取鬧,楊志性起用刀殺了牛二,被監禁於死囚牢中。眾人見他為東京街除了牛二這害,多方周濟。又被送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留守梁中書見楊大喜想通過演武試藝,抬舉楊志。

正文

林沖打一看時,只見那漢子頭戴一頂范陽氈笠,上撒著一把紅纓;穿一領白緞子征衫,系一條縱線縱;下面青白間道行纏,抓著褲子口,獐皮襪,帶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條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麵皮上老大一搭青記,腮邊微露些少赤須;把氈笠子掀在脊樑上,坦開胸脯;帶著抓角兒軟頭巾,挺手中朴刀,高聲喝道:“你那潑賊!將俺行李財帛那裡去了。”
《水滸傳》第十一回《水滸傳》第十一回
林沖正沒好氣,那裡答應,圓睜怪眼,倒豎虎鬚,挺著朴刀,搶將來,斗那個大漢。
此時殘雪初晴,薄雲方散。溪邊踏一片寒冰,岸畔涌兩條殺氣。一往一來,斗到三十來合,不分勝敗,兩個又鬥了十數合。正斗到分際,只見山高處叫道:“兩位好漢,不要鬥了。”
林沖聽得,驀地跳出圈子外來。
兩個收住手中朴刀,看那山頂上時,卻是白衣秀士王倫杜遷宋萬,並許多小嘍羅。走下山來,將船渡過了河,說道:“兩位好漢,端的好兩口朴刀!神出么鬼沒!這個俺的兄弟豹子頭林沖。青面漢,你卻是誰?願通姓名。”
那漢道:“洒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蓋萬歲山,差一般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不想洒家時乖運蹇,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裡,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不能回京上任,逃去他處避難。如今赦了俺們罪犯。洒家今來收的一擔兒錢物,待回東京去樞密院使用,再理會本身的勾當。打從這裡經過,僱請莊家挑那擔兒,不想被你們奪了。可把來還洒家,如何?”
王倫道:“你莫是綽號‘青面獸’的?”
楊志道:“洒家便是。”
王倫道:“既然是楊制使,就請到山寨,吃三杯水酒,納還行李,如何?”
楊志道:“好漢既然認得洒家,便還了俺行李,更強似請吃酒。”
王倫道:“制使,小可數年前到東京應舉時,便聞制使大名;今日幸得相見,如何教你空去?且請到山寨少敘片時,並無他意。”
楊志聽說了,只得跟了王倫一行人等過了河,上山寨來。就叫朱貴同上山寨相會。都來到寨中聚義廳上。左邊一帶,四把交椅,卻是王倫,杜遷,宋萬,朱貴;右邊一帶,兩把交椅,上首楊志,下首林沖。都坐定了。王倫叫殺羊置酒,安排筵宴,管待楊志,不在話下。
酒至數杯,王倫心裡想道:“若留林沖,實形容得我們不濟,不如我做個人情,並留了楊志,與他作敵。”
因指著林沖對楊志道:“這個兄弟,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喚做豹子頭林沖;因這高太尉那廝安不得好人,把他尋事刺配滄州。那裡又犯了事。如今也新到這裡。卻才制使上東京勾當,不是王倫糾合制使:小可兀自棄文就武,來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雖經赦宥,難復前職;亦且高俅那廝見掌軍權,他如何肯容你?不如只就小寨歇馬,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漢。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
楊志答道:“重蒙眾頭領如此帶攜,只是洒家有個親眷,見在東京居住。前者官事連累了,他不曾酬謝得他,今日欲要投那裡走一遭,望眾頭領還了洒家行李。如不肯還,楊志空手也去了。”
王倫笑道:“既是制使不肯在此,如何敢勒逼入伙。且請寬心住一宵,明日早行。”
楊志大喜。當日飲酒到二更方歇,各自去歇息了。
次日早起來,又置酒與楊志送行。吃了早飯,眾頭領叫一個小嘍羅把昨夜擔兒挑了,一齊都送下山。來到路口,與楊志作別。叫小嘍羅渡河,送出大路。眾人相別了,自回山寨。王倫自此方才肯教林沖坐第四位,朱貴坐第五位。從此,五個好漢在梁山泊打家劫舍,不在話下。
只說楊志出了大路,尋個莊家挑了擔子,發付小嘍羅自回山寨。楊志取路,不數日,來到東京;入得城來,尋個客店,安歇下,莊客交還擔兒,與了些銀兩,自回去了。
楊志到店中放下行李,解了腰刀,朴刀,叫店小二將些碎銀子買些酒肉吃了。過數日,央人來樞密院打點,理會本等的勾當,將出那擔兒金銀物買上告下,再要補殿司府制使職役。把許多東西都使盡了,方才得申文書,召去見殿帥高太尉,來到廳前。那高俅把從前歷事文書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個制使去運花石綱,九個回到京師交納了,偏你這廝把花石綱失陷了!又不來首告,倒又在逃,許多時捉拿不著!今日再要勾當,雖經赦宥,所犯罪名,難以委用!”把文書一筆都批了,將楊志趕出殿帥府來。
楊志悶悶不已,只到客店中,思量:“王倫勸俺,也見得是,只是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將父母遺禮來點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不想又吃這一閃!——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心中煩惱了一回。在客店裡又住幾日,盤纏使盡了。楊志尋思道:“卻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這口寶刀,從來跟著洒家;如今事急無措,只得拿去街上貨賣,得千百貫錢鈔好,好做盤纏,投往他處安身。”
當日將了寶刀插了草標兒,上市去賣。走到馬行街內,立了兩個時辰,並無一個人問。將立到晌午時分,轉來到天漢州橋熱鬧處去賣。楊志立未久,只見兩邊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內去躲。楊志看時,只見都亂攛,口裡說道:“快躲了!大蟲來也!”楊志道:“好作怪!這等一片錦秀城池,卻那得大蟲來?”
當下立住腳看時,只見遠遠地黑凜凜一條大漢,吃得半醉,一步一顛撞將來。楊志看那人時,卻是京師有名的破落戶潑皮,叫做沒毛大蟲牛二,專在街上撒潑,行兇,撞鬧,連為幾頭官司,開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漢城人見那廝來都躲了。卻說牛二搶到楊志面前,就手裡把那口寶刀扯將出來,問道:“漢子,你這刀要賣幾錢?”
楊志道:“祖上留下寶刀,要賣三千貫。”牛二喝道:“甚么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鳥刀有甚好處,叫做寶刀?”楊志道:“洒家的須不是店上賣的白鐵刀。這是寶刀。”牛二道:“怎地喚做寶刀?”楊志道:“第一件,砍銅剁鐵,刀口不捲;第二件,吹毛得過;第三件,殺人刀上沒血。”牛二道:“你敢剁銅錢么?”楊志道:“你便將來,剁與你看。”
《水滸傳》第十一回《水滸傳》第十一回

牛二便去州橋下香椒鋪里了二十文當三錢,一垛兒將來放在州橋欄幹上,叫楊志道:“漢子,你若剁得開時,我還你三千貫!”
那時看的人雖然不敢近前,向遠遠地圍住瞭望。
楊志道:“這個直得甚么!”把衣袖捲起,拿刀在手,看較準,只一刀把銅錢剁做兩半。眾人喝采。
牛二道:“喝甚么鳥采!——你且說第二件是甚么?”
楊志道:“吹毛得過;若把幾根頭髮,望刀口上只一吹,齊齊都斷。”
牛二道:“我不信!”——自把頭上拔下一把頭髮,遞與楊志,“你且吹我看。”
楊志左手接過頭髮,照著刀口上盡氣力一吹,那頭髮都做兩段,紛紛飄下地來。眾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
牛二又問:“第三件是甚么?”
楊志道:“殺人刀上沒血。”
牛二道:“怎地殺人刀上沒血?”
楊志道:“把人一刀砍了,並無血痕。只是個快。”
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來剁一個人我看。”
楊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殺人。你不信時,取一支狗來殺與你看。”
牛二道:“你說殺人,不曾說殺狗!”
楊志道:“你不買便罷!只管纏人做什麼?”
牛二道:“你將來我看!”
楊志道:“你只顧沒了當!洒家又是你撩撥的!”
牛二道:“你敢殺我?”
楊志道:“和你往日無冤,昔日無讎,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沒來繇殺你做甚么。”
牛二緊揪住楊志,說道:“我偏要買你這口刀!”
楊志道:“你要買,將錢來!”
牛二道:“我沒錢!”
楊志道:“你沒錢,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我要你這口刀!”
楊志道:“我不與你!”
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楊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
牛二爬將起來,鑽入楊志懷里。
楊志叫道:“街坊鄰舍都是證見!楊志無盤纏,自賣這口刀,這個潑皮強奪洒家的刀,又把俺打!”
街坊人都怕這牛二,誰敢向前來勸。
牛二喝道:“你說什麼,便打殺,直甚么!”口裡說,一面揮起右手,一拳打來。
楊志霍地躲過,拿著刀搶入來;一時性起,望牛二顙根上搠個著,撲地倒了。楊志趕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連搠了兩刀,血流滿地,死在地上。
楊志叫道:“洒家殺死這個潑皮,怎肯連累你們。潑皮既已死了,你們都來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
坊隅眾人慌忙攏來,隨同楊志,徑役開封府出首。正值府尹坐衙。楊志拿著刀,和地方鄰舍眾人都上廳來,一齊跪下,把刀放在面前。
楊志道:“小人原是殿司使,為因失陷花石綱,削去本身職役,無有盤纏,將這口刀在街貨賣,不期被個潑皮破落戶牛二強奪小人的刀,又用拳打小人,因此一時性起,將那人殺死。眾鄰舍都是證見。”
眾人亦替楊志告訴分訴了一回。
府尹道:“既是自行前來出首,免了這廝入門的款打。”
且叫取一面枷枷了,差兩員相官,帶了仵什行人,監押楊志並眾鄰舍一千人犯都來天漢州橋邊登場檢驗了,疊成文案。眾鄰舍都出了供狀保放,隨衙聽候當廳發落,將楊志於死囚牢里監守。牢里眾多押牢,禁子,節級見說楊志殺死沒毛大蟲牛二,都可鄰他是個好男子,不來問他取錢,又好生看覷他。天漢州橋下眾人為是楊志除了街上害人之物,都斂些盤纏,湊些銀兩來與他送飯,上下又替他使用。推司也覷他是個有名的好漢,又與東京街上除了一害,牛二家又沒苦主,把款狀都改得輕了,三推六問,卻招做“一時鬥毆殺傷,誤傷人命”待了六十日限滿,當廳推司稟過府尹,將楊志帶出廳前,除了長枷,斷了二十脊杖,喚個文墨匠人刺了兩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那口寶刀沒官入庫。
當廳押了文牒,差兩個防送公人,免不得是張龍,趙虎,把七斤半鐵葉盤頭護身枷釘了,分付兩個公人,便教監押上路。
天漢州橋那幾個大戶科斂些銀兩錢物,等候楊志到來,請他兩個公人一同到酒店裡吃了些酒食;把出銀兩齎發兩位防送公人,說道:“楊志個好漢,與民除害;今去北京,路途中望乞二位上下照覷,好生看他一看。”
張龍,趙虎道:“我兩個也佑他是好漢,亦不必你眾位分付,但請放心。”楊志謝了眾人。其餘多的銀兩盡送與楊志做盤纏,眾人各自散了。
只說楊志同兩個公人來到原下的客店裡算還了房錢,飯錢,取了原寄的衣服,行李,安排些酒食請了兩個公人,尋醫士贖了幾個棒瘡的膏藥貼了棒瘡,便同兩個公人上路。
三個望北京進發,五里單牌,十里支牌,逢州過縣,買些酒肉,不時請張龍,趙虎吃。
三個在路,夜宿旅館,曉行驛道,不數日,來到北京,入得城中,尋個客店安下。
原來北京大名府留守司,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最有權勢。那留守喚作梁中書,諱世傑;他是東京當朝太師蔡京的女婿。
當日是二月初九日。留守升廳。兩個公人解楊志到留守司廳前,呈上開封府公文。梁中書看了。原在東京時也曾認得楊志。當下一見了,備問情繇。楊志便把高太尉不容復職,使盡錢財,將寶刀貨賣,因而殺死牛二的實情,通前一一告稟了。
梁中書聽得大喜,當廳就開了枷,留在廳前聽用,押了批文與兩個公人自回東京,不在話下。
只說楊志自在梁中書府中早晚殷聽候使喚。梁中書見他謹勤,有心要抬舉他,欲要遷他做個軍中副牌,月支一分請受,只恐眾人不伏,因此,傳下號令,教軍政司告示大小諸將人員來日都要出東郭門教場中去演武試藝。當晚,梁中書喚楊志到廳前告知。楊志道:“小人應過武舉出身,曾做殿司制使職役。這十八般武藝,自小習學。今日蒙恩相抬舉,如撥雲見日一般。楊志若得寸進,當效銜環背鞍之報。”梁中書大喜,賜與一副衣甲。當夜無事。
次日,天曉,時當二月中旬,正值風和日暖。梁中書早飯己罷,帶領楊志上馬,前遮後擁,往東郭門來。到得教場中。大小軍卒並許多官員接見,就演武得前下馬,到廳上正面撒著一把渾銀交椅坐上。左右兩邊齊臻臻地排著兩行官員:指揮使,團練使,正制使,統領使,牙將,校尉,正牌軍,副牌軍。前後周圍惡狠狠地列著百員將校。正將台上立著兩個都監∶一個喚做李天王李成,一個喚做聞大刀聞達。二人皆有萬天不當之勇,統領著許多軍馬,一齊都來朝著梁中書呼二聲喏。卻早將台上堅起一面黃旗來。將台兩邊,天右列著三五十對金鼓手,一齊發起擂來。品了三通畫角,發了三通擂鼓,教場裡面誰敢高聲。又見將台上豎起一面淨平旗來,前後五軍一齊整肅。將台上把一面引軍紅旗麾動,只見鼓聲響處,五百軍列成兩陣,軍士各執器械在手。將台上又把白旗招動,兩陣馬軍齊齊地都立在面前,各把馬勒住,梁中書傳下令來,叫喚副牌軍周謹向前聽令。
右陣里周謹聽得呼喚,躍馬到廳前,跳下馬,插了槍,暴雷也似聲個大喏。
梁中書道:“著副牌軍施逞本身武藝。”周謹得了將令,綽槍上馬,在演武廳前,左盤右鏇,右鏇左盤,將手中槍使了幾路。眾人喝采。
梁中書道:“叫東京撥來的軍健楊志。”楊志轉過廳前,唱個大喏。梁中書道:“楊志,我知你原是東京殿司府制使軍官,犯罪配來此間。即日盜賊猖狂,國家用人之際。你敢與周謹比試武藝高低?如若贏得,便遷你充其職役。”
楊志道:“若蒙恩相差遣,安敢有違鈞旨。”
梁中書叫取一匹戰馬來,教甲仗庫隨行官吏應付軍器;教楊志披掛上馬,與周謹比試。楊志去廳後把夜來衣甲穿了;拴束罷,帶了頭盔弓箭腰刀,手拿長槍,上馬從廳後跑將出來。
梁中書看了道:“著楊志與周謹先比槍。”
周謹怒道:“這個賊配軍!敢來與我交槍!”
誰知惱犯了這個好漢,來與周謹鬥武。
不因這番比試,有分教楊志在萬馬叢中聞姓名,千軍隊里奪頭功。
畢竟楊志與周謹比試,引出甚么人來,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水滸》中的職業軍人落草為寇,各有不同的路徑。後期的呼延灼、徐寧、關勝、孫立等人是在宋江的極力招攬下,半推半就。前期幾位武官中,楊志落草的原因和家破人亡的林沖、包打不平的魯智深不一樣,他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地劃清與賊寇的界線,甭說泄漏國家機密的宋江沒法和他相比,就是魯達、武松這些公人,對國家的忠貞都不如他。
楊志在北宋末年的亂世中,能時時警惕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原因,除了職業軍人的素養之外,他還有種家族的榮譽在激勵和約束自己。他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從大宋開始,“楊家將”幾乎是國家之柱石、朝廷之忠臣的代名詞。他的祖先在無數的冤屈、陷害、征戰與死亡中,都沒有改變家族的忠貞傳統,他自然不會隨隨便便做個不肖子孫。
可是對外戰爭消停後,作為功勳蓋世的楊門之後,他只能流落關西,而無數高俅那樣的弄臣卻手握權柄。即使這樣楊志還是勤勉地辦事,試圖在體制內靠自己的能力一點點往上走。他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他對人生道路的企盼和林沖一樣中規中矩,無非靠一身武藝安身立命。可命運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先失陷了花石綱。——他的時乖運蹇,看似無數偶然促成,但仔細分析起來,卻是那個黑白顛倒、奸佞當道的社會現實產生的必然結果。
宋徽宗貪圖享受,蓋萬歲山大征花石綱,不但搞得民怨沸騰,作為將門之後的楊志也深受其害。花石綱在黃河裡給風打翻,掉進了水中。這本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如果有機會申訴,朝廷能查明真相,其過錯大概是選擇押送時對氣候、水文條件判斷有所失誤而已,不至於逃到他處避難。可上面的大官是不會給你講理的,否則就不會有水滸世界了。在流亡中他依然沒有放棄對體制的幻想。罪過被赦免後,他想到了“跑官買官”——五尺熱血男兒、功臣後裔、武藝高強的前制使也不得不走這條路。“今來收的一擔兒錢物,待回東京去樞密院使用,再理會本身的勾當。”金聖歎為此評點道:“文臣升遷要錢使,至於武臣出身,亦要錢使,豈止為楊志痛哉!”此時的楊志,違背自己家族剛正的傳統,主動去適應官場的潛規則。但即使這樣因為沒有靠山,他買官未能成功。
王倫為了找個本領不相上下的人制約林沖,熱情主動地邀請楊志入伙,楊志不為所動,但決非表演宋江第一次被晁蓋挽留在梁山,為表示自己的忠心和所謂的名節,拿一把刀要自殺那樣的“秀”,而是非常藝術委婉地拒絕了王倫:“重蒙眾頭領如此帶攜,只是洒家有個親眷,見在東京居住,前者官事連累了他,不曾酬謝得他,今日欲要投那裡走一遭,望眾頭領還了洒家行李,如不肯還,楊志空手也去了。”連跑官的錢財可以不要,但決不屈身做賊,言語溫和卻態度堅決,話中無一字自表忠於朝廷,但耿耿忠心可昭日月。
可是,“將出那擔兒內金銀財物,買上告下,再要補殿司府制使職役。把許多東西都使盡了,方才得申文書,引去見殿帥高太尉。”錢花光了,官沒謀成,反而被高太尉臭罵了一頓。——拿了錢不辦事,此時大宋朝樞密院連潛規則都不講了。前朝先烈的後代楊志碰到了高太尉這種不講理的新權貴,他能有什麼辦法?楊志已經將全部家產賭在“謀官”上,可是輸得乾乾淨淨,此時連生存都成問題。那么他剩下的生存賭資是什麼呢?
此時,楊志對朝廷的怨恨更深了:“王倫勸俺,也見得是。只為洒家。只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將父母遺體點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不想又吃了這一閃。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他最後只能去賣刀。楊志此時賣的不僅僅是一把寶刀,將出賣的是代表軍人尊嚴和家族榮譽的象徵。讀楊志賣刀我不由得想起秦瓊賣馬,英雄落魄,將出賣他最珍愛的物品時,也在出售自己的理想與抱負。
即使是虎落平陽,碰到牛二這種地痞的糾纏,楊志依然表現出一種職業素質:忍讓謙恭。牛二活該倒霉,將一個人逼到忍無可忍時,連兔子都會咬人,何況連日來飽受委屈的楊制使?牛二死不足惜,可惜是世代忠良的楊家後代,與體制漸行漸遠了。
刺配到大名府後,蔡太師的女婿梁中書還算眼力不差,看出了楊志的價值。梁中書也不得不如此,大名府地處大宋北疆,是對付第一強敵遼國的最前線,完全靠一幫吹牛拍馬的混蛋是不及事,任何一個當領導的人都需要兩類部下,一類是會奉承自己,了解上峰心事的可人兒,否則當官就沒有樂趣了;另一類是有本事能辦事的人,因為要對付朝廷不能什麼事都不乾。
楊志接受了一項最艱巨的政治任務,為梁中書押送給蔡太師的生日禮物上京。當然現在看來,這女婿兼下屬的送禮行為行為是私人事務,可在公權力私屬化的王朝內,送禮自然也是最重要的公家事務。
有著豐富底層經驗的楊志對完成這項任務的風險是有充分估計的,他對大宋朝廷在民間的威望與基層控制力也是清醒的。可笑的梁中書在前一年給老丈人的禮物被人劫了後,雖然明白要選個有能耐的押送官,可竟然提出在運送生辰綱的小車上,插上“敬賀太師生辰綱”的黃旗。這位鎮守北疆的重臣天真得可以,他以為官場內嚇人的名號能夠嚇住江湖上的盜賊。在官場內時間呆長的人,總有權力能包辦一切的迷信。——別人認可你這種權力,你的權力就有用,如果人家壓根兒不認可這種權力,再大的名號,哪怕把道君皇帝的聖旨搬出來,也許連嚇鳥雀的稻草人都不如。
對於靠裙帶關係上去的官員們的智慧,楊志恐怕只能心中嘲笑。他歷數了途中的險惡:
“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白沙塢、野雲渡、赤松林,這幾處都是強人出沒得去處。”堂堂大宋太平世界,從大名府到首都,竟有這么多的坎。開始迷信權力的梁中書這回又迷信武力了,吩咐多派軍校押送。楊志一語道出“天機”:“恩相便差一萬人去,也不濟事,這廝們一聲聽得強人來時,都是先走了。”千古官軍,在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面前,很有戰鬥力,一碰到真正的強盜,大多如此。最後梁中書只得依照楊志的建議,讓押送人員化裝成生意人,悄悄地連夜往東京趕。
堂堂大宋地方政府辦公事,卻如做賊一樣不敢聲張;明明是政府軍,卻不敢穿戴官服,只得裝成百姓。和政府關係越近,安全係數越小,對應當保境安民的朝廷來說,真是莫大的諷刺。梁中書也非完全信任楊志,他派了夫人的親信奶公謝都管,並兩個虞候,以押送夫人私人禮物為名,隨途監視楊志。
楊志據理力爭,甚至以撂挑子威脅,爭來了他在押送隊伍的指揮權,此非楊志貪權,而是他敬業的表現。深知路遠途險,必須號令統一。饒是楊制使算無遺策,但作為一個配軍出身的押送總指揮,那些梁中書的親信是不把他放在眼裡的。當楊志催打軍士快速通過危險地帶時,謝都管顯出了他的威風,他責罵楊志:“我在東京太師府里做奶公時,門下軍官,見了無千無萬,都向著我諾諾連聲。不是我口賤,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抬舉你做個提轄,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直得恁地逞能!……”高官身邊的奴才,大多是這種口吻,他們以伺候權貴為榮,不要說是當奶公,就算替權貴舔疽,也是無比榮耀。當楊志說:“如今須不比太平時節。”便被忠實的奴才上綱上線:“你說這話,該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在以說謊話為晉身之道的社會,說真話卻是罪過。所有的人,包括高官、奴才和百姓,只有都掩耳盜鈴,齊頌太平,似乎就真的太平了。要是做個說皇帝光屁股的小孩,不但不會給他糖果,可能真的會“剜口割舌”。
正是因為楊志有太師親信制肘,他沒有真正的權威,放鬆了警惕,使晁蓋等人才有機可乘,失陷了生辰綱。生辰綱的失陷,楊志固然有瀆職之過,可軍漢的偷懶,奶公謝都管的橫加干涉,都是重要原因。但有失陷花石綱後的遭遇,楊志知道回到大名府,他百口莫辨,甚至會有性命之憂,除了逃亡,他還能幹什麼呢?謝都管和軍士便和天下做公的人一樣,首先是撇清自己,那么也就順理成章地訂立攻守同盟,誣陷楊志和強人合夥劫了生辰綱。——誣人為匪者,人必為匪。“楊志”這個姓名,非是作者隨意為之。“楊”表明他不願侮辱父母清白的原由,要延續忠心報國的家族傳統。“志”則說明這是個志向遠大的軍人。但有國難報,有志難酬,楊志只得背離家族傳統、違背自己的人生理想。
楊志兩次辦公差,是用自己的本事去賭前程;積攢全部財產去買官,是想用錢去賭前程;賣祖傳的寶刀,是用家族最後的遺產來求生存。但是他都賭輸了,只剩下一條路,用自己的生命去賭生存。
瀆職以後,無法律救濟渠道;花錢買官未成,潛規則也不給他提供補償。在明暗兩種規則都尋求不到公平時,落草是惟一的選擇。

回評

吾觀今之文章之家,每雲我有避之一訣,固也,然而吾知其必非才子之文也。夫才子之文,則豈惟不避而已,又必於本不相犯之處,特特故自犯之,而後從而避之。此元他,亦以文章家之有避之一訣,非以教人避也,正以教人犯也。犯之而後避之,故避有所避也。若不能犯之而但欲避之,然則避何所避乎哉?是故行文非能避之難,實能犯之難也。譬諸奕棋者,非救劫之難,實留劫之難也。將欲避之,必先犯之。夫犯之而至於必不可避,而後天下之讀吾文者,於是乎而觀吾之才、之筆矣。犯之而至於必不可避,而吾之才、之筆,為之躊躇,為之四顧,砉然中窾,如土委地,則雖號於天下之人曰:“吾才子也,吾文才子之文也。”
彼天下之人,亦誰復敢爭之乎哉?故此書於林沖買刀後,緊接楊志賣刀,是正所謂才子之文必先犯之者,而吾於是始樂得而徐觀其避也。
又曰:我讀《水滸》至此,不禁浩然而嘆也。曰:嗟乎!作《水滸》者雖欲不謂之才子,胡可得乎?夫人胸中,有非常之才者,必有非常之筆;有非常之筆者,必有非常之力。夫非非常之才,無以構其思也;非非常之筆,無以摛其才也;又非非常之力,亦無以副其筆也。今觀《水滸》之寫林武師也,忽以寶刀結成奇彩;及寫楊制使也,又復以寶刀結成奇彩。夫寫豪傑不可盡,而忽然置豪傑而寫寶刀,此借非非常之才,其亦安知寶刀為即豪傑之替身,但寫得寶刀盡致盡興,即已令豪傑盡致盡興者耶?且以寶刀寫出豪傑,固已;然以寶刀寫武師者,不必其又以寶刀寫制使也。今前回初以一口寶刀照耀武師者,接手便又以一口寶刀照耀制使,兩位豪傑,兩口寶刀,接連而來,對插而起,用筆至此,奇險極矣。即欲不謂之非常,而英英之色,千人萬人,莫不共見,其又疇得而不謂之非常乎?
又一個買刀,一個賣刀,分鑣各騁,互不相犯,固也;然使於讚嘆處,痛悼處,稍稍有一句、二句,乃至一字、二字偶然相同,即亦豈見作者之手法乎?今兩刀接連,一字不犯,乃至譬如東泰西華,各自爭奇,嗚呼!特特挺而走險,以自表其“六轡如組,兩驂如舞”之能,才子之稱,豈虛譽哉!
天漢橋下寫英雄失路,使人如坐冬夜;緊接演武廳前寫英雄得意,使人忽上春台。咽處加一倍咽,艷處加一倍艷,皆作者瞻顧非常,趨走有龍虎之狀處。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