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戴宗、李逵奉宋江、吳用之命,離高唐州去薊州找公孫勝。一天到素麵店吃飯,從一老人口中得知公孫勝在九宮縣二仙山。戴宗去見,被公孫老母回絕。戴宗叫李逵去屋裡打鬧,公孫勝只好出來,以老母年邁,羅真人不放為由不去梁山。李逵於五更偷去松鶴軒,斧劈羅真人。羅真人使白手帕捉弄李逵,戴宗再三央求,羅真人派黃巾力士從薊州牢中救李逵回來。

回目

戴宗二取公孫勝 李逵獨劈羅真人

簡介

戴宗、李逵奉宋江、吳用之命,離高唐州去薊州找公孫勝。一天到素麵店吃飯,從一老人口中得知公孫勝在九宮縣二仙山。戴宗去見,被公孫老母回絕。戴宗叫李逵去屋裡打鬧,公孫勝只好出來,以老母年邁,羅真人不放為由不去梁山。李逵於五更偷去松鶴軒,斧劈羅真人。羅真人使白手帕捉弄李逵,戴宗再三央求,羅真人派黃巾力士從薊州牢中救李逵回來。

正文

水滸傳水滸傳

話說當下吳學究宋公明說道:“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薊州尋取公孫勝來,便可破得高廉。”宋江道:“前番戴宗去了幾時,全然打聽不著,卻那裡去尋?”吳用道:“只說薊州,有管下多少縣治,鎮市,鄉村,他須不曾尋得到。我想公孫勝他是個學道的人,必然在個名山大川,洞天真境居住。今番教戴宗可去薊州管下山川去處尋覓一遭,不愁不見他。”宋江聽罷,隨即叫請戴院長商議,可往薊州尋取公孫勝。戴宗道:“小可願往,只是得一個做伴的去方好。”吳用道:“你作起‘神行法’來,誰人趕得你上?”戴宗道:“若是同伴的人,我也把甲馬拴在他腿上,教他也便走得快了。”李逵便道:“我與戴院長做伴走一遭。”戴宗道:“你若要跟我去,須要一條路吃素,都聽我的言語。”李逵道:“這個有甚難處,我都依你便了。”宋江,吳用分付道:“路上小心在意,休要惹事。若得見了,早早回來。”李逵道:“我打死了殷天錫,卻教柴大官人吃官司,我如何不要救?今番並不惹事了!”二人各藏了暗器,拴縛了包里,拜辭了宋江並眾人,離了高唐州,取路投薊州來。
走得二三十里,李逵立住道:“大哥,買碗酒吃了走也好。”戴宗道:“你要跟我作‘神行法,'須要只吃素酒。”李逵笑道:“便吃些肉也打甚麽緊。”戴宗道:“你又來了,今日己晚,且向前尋個客店宿了,明日早行。”兩個又走了三十餘里,天色昏黑,尋著一個客店歇了,燒起火來做飯,沾一角酒來吃。李逵搬一碗素飯並一碗菜湯來房裡與戴宗吃。戴宗道:“你如何不吃飯?”李逵應道:“我且未要吃飯哩。”戴宗尋思:“這廝必然瞞著我背地裡吃葷。”戴宗自把菜飯吃了,悄悄地來後面張時,見李逵討兩角酒,一盤牛肉,立著在那裡亂吃。戴宗道:“我說什麽!且不要道破他,明日小小地耍他耍便了!”
戴宗先去房裡睡了,李逵吃了一回酒肉,恐怕戴宗問他,也輕輕的來房裡說睡了。到五更時分,戴宗起來,叫李逵打火,做些素飯吃了。各分行李在背上,算還了房宿錢,離了客店。行不到二里多路,戴宗說道:“我們昨日不曾使‘神行法,’今日須要趕程途。你先把包里拴得牢了,我與你作法,行八百里便住。”戴宗取四個甲馬去李逵兩隻腿上縛了,分付道:“你前面酒食店裡等我。”戴宗念念有詞,吹口氣在李逵腿上。李逵拽開大步,渾如駕雲的一般,飛也似去了。戴宗笑道:“且著他忍一日餓!”戴宗也自拴上甲馬,隨後趕來。
李逵不省得這法,只道和他走路一般好耍,那當得耳朵邊有如風雨之聲,兩邊房屋樹木一似連排價倒了的,腳底下如雲催霧。李逵怕將起來,幾遍待要住腳,兩條腿那裡收拾得住?一似有人在下面推的相似,腳不點地只管走去了。看看走到紅日平西,肚裡又飢又渴,越不能彀住,驚得一身臭汗,氣喘做一團。戴宗從背後趕來,叫道:“李大哥,怎的不買些點心吃了去?”李逵叫道:“哥哥!救我一救!餓殺鐵牛了!”戴宗懷裡摸出幾個炊餅來自吃。李逵伸著手,只隔一丈遠近,只接不著。李逵叫道:“好哥哥!且住一住!”
戴宗道:“便是今日有些蹊蹺,我的兩條腿也不能彀住。”李逵道:“啊也!我這鳥腳不由我半分,只管自家在下邊奔了去!不要討我性發,把大斧砍了下來!”戴宗道:“只除是恁的般方好;不然,直走到明年正月初一日,也不能住!”李逵道:“好哥哥!休使道兒耍我!砍了腿下來,把甚麽走回去?”戴宗道:“你敢是昨夜不依我?今日連我也奔不得住,你自奔去。”李逵叫道:“好爺爺!你饒我住一住!”戴宗道:“我的這法不許吃葷,第一戒的是牛肉。若還吃了一塊牛肉,直要奔一世方才得住!”李逵道:“卻是苦也!我昨夜不合瞞著哥哥,其實偷買五七斤牛肉吃了!正是怎麽好!”戴宗道:“怪得今日連我的這腿也收不住!你這鐵牛害殺我也!”李逵聽罷,叫起撞天屈來。戴宗笑道:“你從今以後,只依得我一件事,我便罷得這法。”李逵道:“老爺!你快說來,看我依你!”戴宗道:“你如今敢再瞞我吃葷麽?”李逵道:“今後但吃時,舌頭上生碗來大疔瘡!我哥哥會吃素,鐵牛其實煩難,因此上瞞著哥哥試一試。今後並不敢了!”戴宗道:“既是恁地,饒你這一遍!”趕上一步,把衣袖去李逵腿上只一拂,喝聲“住。”李逵應聲立定。戴宗道:“我先去,你且慢慢的來。”李逵正待抬腿,那裡移得動;拽也拽不起,一似生鐵鑄就了的。李逵大叫道:“又是苦也!哥便再救我一救!”戴宗轉回頭來,笑道:“你方才罰咒真麽?”李逵道:“你是我爺爺,如何敢違了你的言語!”戴宗道:“你今番真箇依我?”便把手綰了李逵,喝“起。”兩個輕輕地走了去。李逵道:“哥哥可憐見鐵牛,早歇了罷!”

23、天微星九紋龍史進23、天微星九紋龍史進

見個客店,兩個入來投宿。戴宗李逵入到房裡,去腿上卸下甲馬,取出幾陌紙錢燒送了,問李逵道:“今番如何?”李逵捫著,嘆氣道:“這兩條腿方才是我的了!”戴宗便叫李逵安排些素酒素飯吃了,燒湯洗了,上床歇息。睡到五更,起來洗漱罷,吃了飯,還了房錢,兩個又上路。行不到三里多路,戴宗取出甲馬道:“兄弟,今日與你只縛兩個,教你慢行些。”李逵道:“親爺!我不要縛了!”戴宗道:“你既依我言語,我和你幹大事,如何肯弄你!你若不依我,教你不似夜來,只釘住在這裡,直等我去薊州尋見了公孫勝,回來放你!”李逵慌忙叫道:“你縛!你縛!”戴宗與李逵當日各只縛兩個甲馬,作起“神行法,”扶著李逵同走。原來戴宗的法,要行便行,要住便住。李逵從此那裡敢違他言語,於路上只是買些素酒素飯,吃了便行。
話休絮煩,兩個用“神行法,”不旬日,迤邐來薊州城外客店裡歇了。次日,兩個入城來,戴宗扮做主人,李逵扮做仆者。城中尋了一日,並無一個認得公孫勝的。兩個自回店裡歇了;次日,又去城中小街狹巷尋了一日,絕無消耗。李逵心焦,罵道:“這個乞丐道人!鳥躲在那裡!我若見時,惱揪將去見哥哥!”戴宗道:“你又來了!便不記得吃苦!”李逵陪笑道:“不敢!不敢!我自這般說一聲兒耍。”戴宗又埋怨一回,李逵不敢回話。兩個又來店裡歇了,次日早起,去城外近村鎮市尋覓。戴宗但見老人,便施禮拜問公孫勝先生家在那裡居住,並無一人認得。戴宗也問過數十處。當日晌午時分,兩個走得肚飢,路旁邊見一個素麵店。直入來買些點心吃,只見裡面都坐滿,沒一個空處。戴宗、李逵立在當路。過賣問道:“客官要吃麵時,和這老人合坐一坐。”戴宗見個老丈獨自一個占著一副大座頭,便與他施禮,唱個喏,兩個對面坐了,李逵坐在戴宗肩下。分付過賣造四個壯麵來。
戴宗道:“我吃一個,你吃三個不少麽?”李逵道:“不濟事!不發做六個來,我都包辦!”過賣見了也笑,等了半日,不見把面來,李逵見都搬入裡面去了,心中己有五分焦躁,老兒低著頭,伏桌兒吃。李逵性急,叫一聲“過賣,”罵道:“教老爺等了這半日!”把那桌子只一拍,潑那老人一臉熱汁,那分面都潑翻了,老兒焦躁,便起來揪住李逵,喝道:“你是道理打翻我面!”李逵捻起拳頭,要打老兒。戴宗慌忙喝住,與他陪話,道:“老丈休和他一般見識。小可陪老丈一分面。”那老人道:“客官不知;老漢路遠,早要吃了面回去聽講,遲時誤了程途。”戴宗問道:“老丈何處人氏?卻聽誰人講甚麽?”老兒答道:“老漢是本處薊州管下九宮縣二仙山下人氏,因來這城中買些好香回去,聽山上羅真人講說長生不老之法。”戴宗尋思:“莫不公孫勝也在那裡?”便問老人道:“老丈貴莊曾有個公孫勝麽?”老人道:“客官問別人定不知,多有人不認得他。老漢和他是鄰舍。他只有個老母在堂。這個先生一向雲遊在外,此時喚做公孫一清。如今出姓,都只叫他清道人,不叫做公孫勝,此是俗名,無人認得。”戴宗道:“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又拜問老丈:“九宮縣二仙山離此間多少路?清道人在家麽?”老人道:“二仙山只離本縣四十五里便是。清道人他是羅真人上首徒弟。他本師如何放他離左右!”
戴宗聽了大喜,連忙催趲面來吃;和那老人一同吃了,算還面錢,同出店肆,問了路途。戴宗道:“老丈先行;小可買些香紙也便來也。”老人作別去了。戴宗,李逵回到客店裡,取了行李,包裹,再拴上甲馬,離了客店,兩個取路投九宮縣二仙山來。戴宗使起“神行法,”四十五里,片時到了。二人來到縣前,問二仙山時,有人指道:“離縣投東,只有五里便是。”兩個又離了縣治,投東而行,行不到五里,早來到二仙山下。見個樵夫,戴宗與他施禮,說道:“借問此間清道人家在何處居住?”樵夫指道:“只過這個山嘴,門外有條小石橋的便是。”兩個抹過山嘴來,見有十數間草房,一周圍矮牆,牆外一座小小石橋,兩個來到橋邊,見一個村姑,提一籃新果子出來,戴宗施禮問道:“娘子從清道人家出來,清道人在家麽?”村姑答道:“在屋後煉丹。”戴宗心中暗喜。分付李逵道:“你且去樹多處躲一躲,待我自入去見了他來叫你。”戴宗自入到裡面看時,一帶三間草房,門上懸掛一個蘆簾。戴宗咳嗽一聲,只見一個白髮婆婆從裡面出來。戴宗當下施禮道:“告稟老娘,小可欲求清道人相見一面。”婆婆問道:“官人高姓?”戴宗道:“小可姓戴,名宗,從山東到此。”婆婆道:“孩兒出外雲遊,不曾還家。”戴宗道:“小可是舊時相識,要說一句緊要的話,求見一面。”婆婆道:“不在家裡,有甚
話說,留下在此不妨。待回家自來相見。”戴宗道:“小可再來。”就辭了婆婆,卻來門外對李逵道:“今番須用著你:方才他娘說道不在家裡,如今你可去請他。他若說不在時,你便打將起來,卻不得傷犯他老母,我來喝住你便罷。”
李逵先去包裹里取出雙斧,插在兩胯下,入得門裡,大叫一聲“著個出來。”婆婆慌忙迎著問道:“是誰?”見了李逵睜著雙眼,先有八分怕他,問道:“哥哥有甚
話說?”李逵道:“我乃梁山泊黑鏇風,奉著哥哥將令,教我來請公孫勝。你叫他出來,佛眼相看!若還不肯出來,放一把鳥火,把你家當都燒做白地!”又大叫一聲“早早出來。”婆婆道:“好漢莫要恁地。我這裡不是公孫勝家,自喚做清道人。”李逵道:“你只叫他出來,我自認得他鳥臉!”婆婆道:“出外雲遊未歸。”李逵拔出大斧,先砍翻一堵壁。婆婆向前攔住。李逵道:“你不叫你兒子出來,我只殺了你!”拿起來便砍。把那婆婆驚倒在地。只見公孫勝從裡面奔將出來,叫道:“不得無禮!”只見戴宗便來喝道:“鐵牛!如何嚇倒老母!”戴宗連忙扶起。李逵撇了大斧,便唱個喏道:“阿哥休怪。不恁地你不肯出來。”公孫勝先扶娘入去了,出來拜請戴宗,李逵;邀進一間淨室坐下,問道:“虧二位尋得到此。”戴宗道:“自從哥哥下山之後,小可先來薊州尋了一遍,並無打聽處,只糾合得一夥弟兄上山。今次宋公明哥哥因去高唐州救柴大官人,致被知府高廉兩三陣用妖法贏了;無計奈何,只得教小可和李逵逕來尋請足下。遍薊州並無尋處。偶因素麵店中得個此間老丈指引到此。又見村姑說足下在家燒煉丹藥,老母只是推不在;因此使李逵激出哥哥來。這廝太莽了些。望乞恕罪。宋公明哥哥在高唐州界上度日如年;請哥哥便可行程,以見始終成全大義之美。”
公孫勝道:“貧道幼年飄蕩江湖,多與好漢們相聚。自從梁山泊分別回鄉,非是昧心:一者母親年老,無人奉侍;二乃本師羅真人留在座前。恐怕山寨有人尋來,故意改名清道人,隱居在此。”戴宗道:“今者宋公明正在危急之際,哥哥慈悲,只得去走一遭。”公孫勝道:“乾礙老母無人養瞻。本師羅真人如何肯放?其實去不得了。”戴宗再拜懇告公孫勝扶起戴宗,說道:“再容商議。”公孫勝留戴宗,李逵在淨室里坐定,安排些素酒素食相待。三個吃了一回,戴宗又苦苦哀告道:“若是哥哥不肯去時,宋公明必被高廉捉了,山寨大義,從此休矣!”公孫勝道:“且容我去稟問本師真人。若肯容許,便一回去。”戴宗道:“只今便去啟問本師。”公孫勝道:“且寬心住一宵,明日早去。”戴宗道:“公明在彼,一日如度一年,煩請哥哥便問一遭。”公孫勝便起身引了戴宗,李逵離了家裡,取路上二仙山來。此時己是秋殘初冬時分,日短夜長,容易得晚,來到半山里,卻早紅輪西墜。松陰裡面一條小路,直到羅真人觀前,見有朱紅牌額,上寫著“紫虛觀”三個金字。三人來到觀前著衣亭上,整頓衣服,從廊下入來,逕投殿後松鶴軒里去。
兩個童子看見公孫勝領人入來,報知羅真人。傳法旨,教請三人入來。當下公孫勝引著戴宗,李逵到松鶴軒內,正值真人朝真才罷,坐在雲床上。公孫勝向前行禮起居,躬身侍立。戴宗當下見了,慌忙下拜。李逵只管光著眼看。羅真人問公孫勝道:“此二位何來?”公孫勝道:“便是昔日弟子曾告我師,山東義友是也。今為高唐州知府高廉顯逞異術,有兄宋江,特令二弟來此呼喚。弟子未敢擅便,故來稟問我師。”羅真人道:“一清既脫火坑學煉長生,怎得再慕此境?”戴宗再拜,道:“容乞暫請公孫先生下山,破了高廉便道還山。”羅真人道:“二位不知,此非出家人閒管之事。汝等自下山去商議。”公孫勝只得引了二人,離了松鶴軒,連晚下山來。
李逵問道:“那老仙先生說甚麽?”戴宗道:“你偏不聽得!”李逵道:“便是不省得這般鳥做聲。”戴宗道:“便是他的師父說道教他休去!”李逵聽了,叫起來道:“教我兩個走了許多路程,我又吃了若干苦,尋見了,卻放出這個屁來!莫要引老爺性發,一隻手捻碎你這道冠兒,一隻手提住腰胯,把那老賊道直撞下山去!”戴宗道:“你又要釘住了!”李逵陪笑道:“不敢!不敢!我自這般說一聲兒耍。”三個再到公孫勝家裡,當下安排些晚飯。戴宗和公孫勝吃了。李逵卻只呆想,不吃。
公孫勝道:“且權宿一宵,明日再去懇求師。若肯時,便去。”戴宗只得叫了安置,收拾行李,和李逵來淨室里睡。這李逵那裡睡得著;捱到五更左側,輕輕地爬將起來;聽那戴宗時,正的的睡熟;自己尋思道:“不是乾鳥氣麽?你原是山寨里人,卻來問甚麽鳥師父!明朝那廝又不肯,卻不誤了哥哥的大事?我忍不得了,只是殺了那個老賊道,教他沒問處,只得和我去。”
李逵當時摸了兩把板斧,輕輕地開了房門,乘著星月明朗,一步步摸上山來:到得紫虛觀前,只見兩扇大門關了,傍邊籬牆喜不甚高。李逵騰地跳將過去。李逵道:“這賊道!卻不是當死!”一踅踅過門邊來,把手只一推,撲的兩扇門齊開。李逵開了大門,一步步摸入裡面去,直至松鶴軒前,只聽隔窗有人念誦什麽經號之聲。李逵爬上來,搠破紙窗張時,見羅真人獨自一個坐在日間這件東西上;面前桌兒上咽猥猥地兩枝蠟燭點得通亮。搶將入去,提起斧頭,便望羅真人腦門上只一劈,早斫倒在雲床上。李逵看時,流出白血來,笑道:“眼見得這賊是童男子身,頤養得元陽真氣,不曾走泄,正沒半點的紅!”李逵再仔細看時,連那道冠兒劈做兩半,一顆頭直砍到項下。李逵道:“這個人只可驅除了他!不怕公孫勝不去!”便轉身,出了松鶴軒,從側首廊下奔將出來。只見一個青衣童子,攔住李逵,喝道:“你殺了我本師,待走那裡去!
”李逵道:“你這個小賊道!也吃我一斧!”手起斧落,把頭早砍下台基邊去。李逵笑道:“如今只好撒開!”逕取路出了觀門,飛也似奔下山來;到得公孫勝家裡,閃入來,閉上了門。淨室里聽戴宗時,兀自未醒,李逵依前輕輕地睡了。
直到天明,公孫勝起來,安排早飯相待兩個吃了。戴宗道:“再請先生引我二人上山,懇告真人。”李逵聽了,咬著唇冷笑。三個依原舊路,再上山來;入到紫虛觀松鶴軒中,見兩個童子。公孫勝問道:“真人何在?”童子答道:“真人坐在雲床上養性。”李逵聽了,吃了一驚,把舌頭伸將出來,半日縮不入去。三個揭起帘子入來看時,見羅真人坐在雲床上中間。李逵暗暗想道:“昨夜我敢是錯殺了?”羅真人便道:“汝等三人又來何乾?”戴宗道:“特來哀告我師慈悲救取眾人免難。”羅真人便道:“這黑大漢是誰?”戴宗答道:“是小可義弟,姓,李名逵。”真人笑道:“本待不教公孫勝去;看他的面上,教他去走一遭。”戴宗拜謝,對李逵說了,李逵尋思:“那廝知道我要殺他,卻又鳥說!”只見羅真人道:“我教你三人片刻時便到高唐州,如何?”三個謝了。戴宗尋思:“這羅真人,又強似我的‘神行法!’”真人喚道童取三個手帕來。戴宗道:“上告我師,卻是怎生教我們便能彀到高唐州?”羅真人便起身,道:“都跟我來。”三個人隨出觀門外石岩上來。先取一個紅手帕鋪在石上道:“一清可登。”公孫勝雙足踏在上面。羅真人把袖一拂,喝聲道:“起。”那手帕化作一片紅雲,載了公孫勝,冉冉騰空便起,離山約有二十餘丈。羅真人喚聲“住。”那片紅雲不動。又鋪下一個青手帕,教戴宗踏上,喝聲“起。”那手帕化作一片青雲,載了戴宗起在半空里去了。那兩片青紅二雲,大如蘆席,起在天上轉。李逵看得呆了。羅真人卻把一個白手帕,鋪在石上,喚李逵踏上。李逵笑道:“你不是耍?若跌下來,好個大疙瘩!”羅真人道:“你見二人麽?”李逵立在手帕上。羅真人喝一聲“起。”那手帕化作一片白雲,飛將起去。李逵叫道:“阿也!我的不穩,放我下來!”羅真人把右手一招,那紅青二雲平平墜將下來。戴宗拜謝,侍立在右手,公孫勝侍立在左手。李逵在上面叫道:“我也要撒屎撒屎!你不放我下來,我劈頭便撒下來也!”羅真人問道:“我自是出家人,不曾惱犯了你,你因何夜來越牆而過,入來把斧劈我?若是我無道德,己被殺了,又殺了我一個道童!”李逵道:“不是我!你敢認錯了?”羅真人笑道:“雖然只是砍了我兩個葫蘆,其心不善。且教你吃些磨難!”把手一招,喝聲“去。”一陣惡風,把李逵吹入雲端里。只見兩個黃巾力士押著李逵,耳朵邊有如風兩之聲,下頭房屋樹木一似連排曳去的,腳底下如雲催霧趲,正不知去了多少遠,嚇得魂不著體,手足搖動。忽聽得刮刺刺地響一聲,卻從薊州府廳屋上骨碌碌滾將下來。
當日正值府尹馬士弘坐衙,廳前立著許多公吏人等。看見半天裡落下一個黑大漢來,眾皆吃驚。馬知府見了,叫道:“且拿這廝過來!”當下十數個牢子獄卒,把李逵驅至當前。馬府尹喝道:“你這廝是那裡妖人?如何從半天裡吊將下來?”李逵吃跌得頭破額裂,半晌說不出話來。馬知府道:“必然是個妖人!”教:“去取些法物來!”牢子節級將李逵捆翻,驅下廳前草地里,一個虞候掇一盆狗血沒頭一淋;又一個提一桶尿糞來望李逵頭上直澆到底下。李逵口裡,耳朵里,都是狗血,尿,屎。李逵叫道:“我不是妖人,我是跟羅真人的伴當!”原來薊州人都知道羅真人是個現世的活神仙。從此便不肯下手傷他,再驅李逵到廳前。早有使人稟道:“這薊州羅真人是天下有名的得道活神仙。若是他的從者,不可加刑。”馬府尹笑道:
“我讀千卷之書,每聞古今之事,未見神仙有如此徒弟!既系妖人!牢子,與我加力打那廝!”眾人只得拿翻李逵打得一佛出世,二佛盤。馬知府喝道:“你那廝快招了妖人,更不打你!”李逵只得招做“妖人李二。”取一面大枷釘了,押下大牢里去。
李逵來到死囚獄裡,說道:“我是值日神將,如何枷了我?好歹教你這薊州一城人都死!”那押牢節級禁子都知羅真人道德清高,誰不欽服;都來問李逵:“你端的是什麽人?”李逵道:“我是羅真人親隨值日神將,因一時有失,惡了真人,把我撇在此間,教我受些苦難。三兩日必來取我。你們若不把些酒肉來將息我時,我教你們眾人全家都死!”那節級牢子見了他說,倒都怕他,只得買酒肉請他吃。李逵見他們害怕,越說起風話來。牢里眾人越怕了,又將熱水來與他洗浴了,換些乾淨衣裳。李逵道:“若還缺了我酒肉,我便飛了去,教你們受苦!”牢里禁子只得倒陪告他。李逵陷在薊州牢里不題。
且說羅真人把上項的事一一說與戴宗。戴宗只是苦苦哀告,求救李逵。羅真人留住戴宗在觀里宿歇,動問山寨里事物。戴宗訴說晁天王宋公明仗義疏財,專只替天行道,誓不損害忠臣烈士,孝子賢孫,義夫節婦,許多好處。羅真人聽罷默然。一住五日,戴宗每日磕頭禮拜,求告真人,乞救李逵。羅真人道:“這等人只可驅除了罷,休帶回去!”戴宗告道:“真人不知,這李逵雖是愚蠢,不省禮法,也有些小好處:第一,鯁直;第二,不會阿諂於人,雖死其忠不改,第三,並無淫慾邪心,貪財背義,勇敢當先。因此宋公明甚是愛他。不爭沒了這個人回去,教小可難見兄長宋公明之面。”羅真人笑道:“貧道己知這人是上界天殺星之數,為是下土眾生,作業太重,故罰他下來殺戮。吾亦安肯逆天,壞了此人?只是磨他一會,我叫取來還你。”戴宗拜謝。羅真人叫一聲“力士安在?”就松鶴軒前起一陣風。風過處,一尊黃巾力士出現,躬身稟覆:“我師有何法旨?”羅真人道:“先差你押去薊州的那人,罪業己滿。你還去薊州牢里取他回來。速去速回。”力士聲喏去了,約有半個時辰,從虛空里把李逵撇將下來。
戴宗連忙扶住李逵,問道:“兄弟,這兩日在那裡?”李逵看了羅真人,只管磕頭拜說:“親爺爺,鐵牛不敢了也!”羅真人道:“你從今以後可要戒性,竭力扶持宋公明,休生歹心。”李逵再拜道:“你是我親爺,如何敢違了你的言語!”戴宗道:“你正去那裡去了這幾日?”李逵道:“自那日一陣風直刮我去薊州府里,從廳屋脊上直滾下來,被他府里眾人拿住。那個鳥知府道我是妖人,捉翻我,捆了,教牢子獄卒把狗血和尿屎淋我一頭一身,打得我兩腿肉爛,把我枷了,下在大牢里去。眾人問我:‘是何神眾,從天上落下來?’只吃我說道:‘羅真人的親隨值日神將。因有些過失,罰受此苦,過二三日,必來取我。’雖是吃了一頓棍棒,卻也得些酒肉吃。那廝們懼怕真人,又與我洗浴,換了一身衣裳。方才正在亭心裡詐酒肉吃,只見半空里跳下一個黃巾力士,把枷鎖開了,喝我閉眼,一似睡夢中,直捉到這裡。”公孫勝道:“師父似這般的黃巾力士有一千餘員,都是本師真人的伴當。”李逵聽了,叫道:“活佛!你何不早說,免教我做了這般不是。”只顧下拜。戴宗也再拜懇告道:“小可端的來得多日了。高唐州軍馬甚急,望乞師父慈悲,放公孫先生同弟子去救哥哥宋公明,破了高廉,便送還山。”羅真人道:“我本不教他去,今為汝大義為重,權教他去走一遭。——我有片言,汝當記取。”公孫勝向前跪聽真人指教。正是:滿懷濟世安邦願,來作乘鸞跨鳳人。畢竟羅真人對公孫勝說出甚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水滸中對李逵描寫得熱鬧,又殺人又放火的,但實質上李逵的武功細究起來並不高,這么說吧,李逵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厲害,殺無名小卒厲害,真正對有名有姓的高手的戰績則乏善可陳。李逵同梁山自己人交過手的有:江州對張順,張順梁山排名第28,低於李逵的第22,但這一場李逵輸得情有可原,因為是在水上打的,而張順的水上功夫好;沂水縣接老娘的時候對李雲,這場李逵就很成問題,李雲名列第97,是個小人物,上梁山後被分配的工作不過是建造房屋,梁山也從未讓他出過戰。對付這樣的小人物,而且李逵是以逸待勞,等了一個時辰,李雲是蒙汗藥醒後急沖沖趕來的,兩人鬥了5、7回合不分勝敗,被朱富制止。以梁山排名22的李逵對97的李雲,竟然不能很快擊敗,顯然這個第22名是很有水分的;再後來李逵私自下山打凌州時碰上焦挺,兩人打了一場。這場李逵更丟臉,被焦挺一腳踢倒,李逵自己也知道“贏他不得”。而焦挺在梁山僅排名98,還在李雲之後。至於燕青,宋江知道燕青的武藝高於李逵,能治住李逵,所以後期李逵要外出,宋江都會派上燕青。燕青排名36,當然燕青本人在梁山上的排名是被人為拖後的,以他本人的實力應該能提前好多。由此可見李逵對梁山內部好漢的戰績是很差的。那么對梁山外的好漢呢?殺李鬼這樣冒名頂替的小混混當然不能算。最可圈可點的是三打祝家莊殺了祝龍、祝彪。祝彪是扈家莊已經擒住的俘虜,不能算。祝龍是因為措手不及馬被砍了一斧,撞下了馬,李逵上前順手一斧砍死的,事實上並沒有真正交手,而且祝龍的武力不如祝彪,祝彪的武力不過是和黃信(排名38)一個級別的。還有就是殺投奔梁山的好漢韓伯龍,但這韓伯龍不過一個無名小卒,並不能顯示李逵的武力。可能有人會說李逵曾力殺四虎,但是不要忘了,李逵是有一把朴刀作武器的,比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難度差遠了,現代獵人要是有一把獵槍,殺10隻老虎都沒有問題。
由此可見,李逵的本事並不大,又是個文盲加流氓的混混,除了兇殘外別無長處,基本上在梁山的幾次行動中都屬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那么這樣的人為什麼還能在梁山上排名第22的高位呢?主要原因就是他是宋江的馬仔,宋江一方面要利用他的兇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李逵經常能幫宋江做一些髒活、說一些宋江不方便說的痞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李逵是宋江一條忠心耿耿的狗。李逵雖然是個粗人,但是為人直率坦白,沒有什麼花花腸子,宋江就是要利用李逵的這一點達到一般人達不到的效果。
梁山上李逵是屬於那種什麼話都敢說的糙漢。我們來看看李逵幾次放話的效果。宋江初上梁山的時候,剛坐上第二把交椅、解決了排名問題,就向梁山諸人解釋黃文炳如何陷害他。宋江提到“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的流言,印證自己是有天命的,這時候李逵就跳出來說:“好哥哥,正應著天上的言語,雖然吃了他些苦,黃文炳那賊也吃我割得快活。放著我們有許多軍馬,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吳先生做個丞相,公孫道士便做個國師,我們都做個將軍,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裡快活,卻不好?不強似這個鳥水泊里?”戴宗連忙喝止李逵的胡說八道,但在大家的嬉笑聲中,晁一、宋二、吳三、公孫四的高層架構就由李逵這個粗人的糙話確定下來了。在曾頭市晁蓋中箭死後,宋江因不爽晁蓋的遺言,一度做出痛哭流涕無心視事狀。在吳用和林沖的勸進下宋江作出很勉強的樣子即位,這時李逵在一旁叫道:“哥哥休說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卻不好!”於是宋江一邊訓斥李逵胡說,一邊順理成章地接過老大的位子。李逵這一嗓子恰到好處,就算梁山上真有大哥不服宋江當老大,恐怕當時也只能把話吞回去。
梁山破大名府、救盧俊義上山後,宋江擺出一副要讓老大位子的樣子。這時李逵又跳了出來:“哥哥若讓別人做山寨之主,我便殺將起來。”“今朝都沒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盧員外做丞相,我們都做大官,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卻不強似在這裡鳥亂!”李逵這個粗人話說到這個份上,慢說盧俊義並無此心,就算盧俊義不懂事,真有此野心,看到這一幕恐怕也要掂量掂量。
梁山再打曾頭市,盧俊義碰巧生擒了史文恭後,宋江又做出讓位狀,還假模假樣地提出了三個不如盧俊義的理由。這次梁山上的反對聲浪比較大,李逵當然在吳用的暗示下第一個跳出來:“我在江州捨身拚命,跟將你來,眾人都饒讓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讓來讓去,做甚鳥!我便殺將起來,各自散夥!”,其他派系的人物也跳出來紛紛表態支持宋江,盧俊義又堅辭,於是宋江就半推半就地提出打東昌府和東平府,同盧俊義兩人再比賽一次。李逵的這幾次發話,時機上都是恰到好處,而所說的話,可以說話糙理不糙。李逵的糙話一說,宋江的事就好辦多了。基本上李逵發的話,都是老大宋江自己不方便說的話。

回評

此篇純以科諢成文,是傳中另又一樣筆墨。然在讀者,則必須略其科諢,而觀其意思。何則?蓋科諢,文章之惡道也。此傳之間一為之者,非其未能免俗而聊復爾爾,亦其意思真有甚異於人者也。何也?蓋傳中既有公孫,自不得又有高廉。夫特生高廉以襯出公孫也,乃今不向此時盛顯其法術,不且虛此一番周折乎哉!然而盛顯法術,固甚難矣。不張皇高廉,斯無以張皇公孫也;顧張皇高廉以張皇公孫,而斯兩人者,爭奇鬥異,至於牛蛇神鬼,且將無所不有,斯則與彼《西遊》諸書又何以異?此耐庵先生所義不為也。吾聞文章之家,固有所謂避實取虛之法矣。今茲略於破高廉,而詳於取公孫,意者其用此法與?然業已略於高廉,而詳於公孫,則何不並略公孫,而特詳於公孫之師?蓋所謂避實取虛之法,至是乃為極盡其變,而李大哥特以妙人見借,助成局段者也。是故凡李大哥插科打諢,皆所以襯出真人;襯出真人,正所以襯出公孫也。若不知作者意思如此,而徒李大哥科諢之是求,此真東坡所謂士俗不可醫,吾未如之何也。
此篇又處處用對鎖作章法,乃至一字不換,皆惟恐讀者墮落科諢一道去故也。
此篇如拍桌濺面一段,不省說甚一段,皆作者嘔心失血而得,不得草草讀過。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