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童貫兄弟藉故把王慶刺配陝州。王慶在北邙山東一市鎮使棒贏了龐元。 龔端拜王慶為師,學使槍棒,欲了被黃達所打之仇。

簡介

童貫兄弟藉故把王慶刺配陝州。王慶在北邙山東一市鎮使棒贏了龐元。

端拜王慶為師,學使槍棒,欲了被黃達所打之仇。

正文

水滸傳水滸傳

話說王慶見板凳作怪,用腳去踢那板凳,卻是用力太猛,閃肭了脅肋,蹲在地下,只叫“苦也苦也!”半晌價動彈不得。

老婆聽的聲喚,走出來看時,只見板凳倒在一邊,丈夫如此模樣,便把王慶臉上打了一掌道:“郎當怪物,卻終日在外面,不顧家裡。今晚到家裡,一回兒又做甚么來?”王慶道:“大嫂不要取笑,我閃肭了脅肋,了不的!”那婦人將王慶扶將起來,王慶勾著老婆的肩胛,搖頭咬牙的叫道:“阿也,痛的慌!”那婦人罵道:“浪弟子,鳥歪貨,你閒常時,只歡喜使腿牽拳,今日弄出來了。”那婦人自覺這句

話說錯,將紗袖兒掩著口笑。王慶聽的“弄出來”三個字,恁般疼痛的時節,也忍不住笑,哈哈的笑起來。那婦人又將王慶打了個耳刮子道:“鳥怪物,你又想了那裡去?”

當下婦人扶王慶到床上睡了,敲了一碟核桃肉,鏇了一壺熱酒,遞與王慶了。她自去拴門戶撲蚊蟲,下帳子,與丈夫歇息。王慶因腰脅十分疼痛,那樁兒動彈不得,是不必說。

一宿無話,次早王慶疼痛兀是不止,肚裡思想,如何去官府面前聲喏答應?挨到午牌時分,被老婆催他出去贖膏藥。

慶勉強擺到府衙前,與慣醫跌打損傷、朝北開鋪子賣膏藥的錢老兒,買了兩個膏藥,貼在肋上。錢老兒說道:“都排若要好的快,須是兩服療傷行血的煎劑。”說罷,便撮了兩服藥,遞與王慶。王慶向便袋裡取出一塊銀子,約摸有錢二三分重,討張紙兒,包了錢。老兒覷著他包銀子,假把臉兒朝著東邊。王慶將紙包遞來道:“先生莫嫌輕褻,將來買涼瓜啖。”錢老兒道:“都排,朋友家如何計較?這卻使不得!”一頭還在那裡說,那隻右手兒,已是接了紙包,揭開藥箱蓋,把紙包丟下去了。

王慶買了藥,方欲起身,只見府西街上,走來一個賣卦先生。頭帶單紗抹眉頭巾,身穿葛布直身,撐著一把遮陰涼傘,傘下掛一個紙招牌兒,大書“先天神數”四字,兩旁有十六個小字,寫道:

荊南李助,十文一數,字字有準,術勝管輅。

王慶見是個賣卦的,他已有嬌秀這樁事在肚裡,又遇著昨日的怪事,他便叫道:“李先生,這裡請坐。”那先生道:“尊官有何見教?”口裡說著,那雙眼睛,骨淥淥的把王慶從頭上直看至腳下。王慶道:“在下欲卜一數。”李助下了傘,走進膏藥鋪中,對錢老兒拱手道:“攪擾!”便向單葛布衣袖裡摸出個紫檀課筒兒,開了筒蓋,取出一個大定銅錢,遞與王慶道:“尊官那邊去對天默默地禱告。”王慶接了卦錢,對著炎炎的那輪紅日,彎腰唱喏。卻是疼痛,彎腰不下,好似那八九十歲老兒,硬著腰,半揖半拱的兜了一兜,仰面立著禱告。那邊李助看了,悄地對錢老兒猜說道:“用了先生膏藥,一定好的快,想是打傷的。”錢老道:“他見甚么板凳作怪,踢閃了腰肋。適才走來,說話也是氣喘,貼了我兩個膏藥,如今腰也彎得下了。”李助道:“我說是個閃的模樣。”王慶禱告已畢,將錢遞與李助。那李助問了王慶姓名,將課筒搖著,口中念道:

日吉辰良,天地開張。聖人作易,幽贊神明。包羅萬象,道合乾坤。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今有東京開封府王姓君子,對天買卦。甲寅旬中,乙卯日,奉請周易文王先師,鬼谷先師,袁天綱先師,至神至聖,至福至靈,指示疑迷,明彰報應。

李助將課筒發了兩次,迭成一卦,道是水雷屯卦,看了六爻動靜,便問:“尊官所占何事?”王慶道:“問家宅。”李助搖著頭道:“尊官莫怪小子直言,屯者,難也,你的災難方興哩!有幾句斷詞,尊官須記著。”李助搖著一把竹骨摺疊油紙扇兒,念道:

102、地刑星菜園子張青102、地刑星菜園子張青

家宅亂縱橫,百怪生災家未寧。非古廟,即危橋。白虎沖凶官病遭。有頭無尾何曾濟,見貴凶驚訟獄交。人口不安遭跌蹼,四肢無力拐兒撬。從改換,是非消。逢著虎龍雞犬日,許多煩惱禍星招。

當下王慶對著李助坐地,當不的那油紙扇兒的柿漆臭,把皂羅衫袖兒掩著鼻聽他。

李助念罷,對王慶道:“小子據理直言,家中還有作怪的事哩!須改過遷居,方保無事。明日是丙辰日,要仔細哩!”王慶見他說得兇險,也沒了主意,取錢酬謝了李助。李助出了藥鋪,撐著傘,望東去了。當有府中五六個公人衙役,見了王慶,便道:“如何在這裡閒話?”王慶把見怪閃的事說了,眾人都笑。王慶道:“列位,若府尹相公問時,須與做兄弟的周全則個!”眾人都道:“這個理會得。”說罷,各自散去。

王慶回到家中,教老婆煎藥。王慶要病好,不止兩個時辰,把兩服藥都吃了。又要藥行,多飲了幾杯酒。又要藥行,多飲了幾杯酒。不知哪去傷行血的藥性都是熱的,當晚歇息,被老婆在身邊挨挨摸摸,動了火,只是礙著腰痛,動彈不得。怎禁那婦人因王慶勾搭了嬌秀,日夜不回,把她寡曠的久了,欲心似火般熾焰起來,怎饒得過他,便去爬在王慶身上,做了個“掀翻細柳營。”

兩個直睡到次日辰牌時分,方起身。梳洗畢,王慶因腹中空虛,正在早飯,兀是未完,只聽得外面叫道:“都排在家么?”婦人向板壁縫看了道:“是兩個府中人。”王慶聽了這句話,便呆了一呆,只得放下飯碗,抹抹嘴,走將出來,拱拱手問道:“二位光降,有何見教?”那兩個公人道:“都排真箇受用!清早兒臉上好春色!太爺今早點名,因都排不到,大怒起來。我每兄弟輩替你稟說見怪閃肭的事,他那裡肯信?便起了一枝簽,差我每兩個來請你回話。”把簽與王慶看了。王慶道:“如今紅了臉,怎好去參見?略停一會兒好。”那兩個公人道:“不乾我每的事,太爺立等回話。去遲了,須帶累我每打。快走!快走!”兩個扶著王慶便走。王慶的老婆,慌忙走出來問時,丈夫已是出門去了。兩個公人,扶著王慶進了開封府,府尹正坐在堂中虎皮交椅上。兩個公人帶王慶上前稟道:“奉老爺鈞旨,王慶拿到。”王慶勉強朝上磕了四個頭。府尹喝道:“王慶,你是個軍健,如何怠玩,不來伺候?”王慶又把那見怪閃肭的事,細稟一邊道:“實是腰肋疼痛,坐臥不寧,行走不動,非敢怠玩,望相公方便。”府尹聽罷,又見王慶臉紅,大怒喝道:“你這廝專一酗酒為非,乾那不公不法的事,今日又捏妖言,欺誑上官!”喝教扯下去打。

王慶那裡分說得開?當下把王慶打得皮開肉綻,要他招認捏造妖書,煽惑愚民,謀為不軌的罪。王慶昨夜被老婆剋剝,今日被官府拷打,真是雙斧伐木,死去再醒。打不過,只得屈招。府尹錄了王慶口詞,叫禁子把王慶將刑具枷扭來釘了,押下死囚牢里,要問他個捏造妖書,謀為不軌的死罪。禁子將王慶扛抬入牢去了。

原來童貫密使人吩咐了府尹,正要尋罪過擺撥他,可可的撞出這節怪事來。那時府中上下人等,誰不知道嬌秀這件勾當,都紛紛揚揚的說開去:“王慶為這節事得罪,如今一定不能個活了。”那時察京、察攸耳朵里頗覺不好聽,父子商議,若將王慶結果,此事愈真,醜事一發播傳,於是密挽心腹官員,與府尹相知的,教他速將王慶刺配遠惡軍州,以滅其跡。察京、察攸擇日迎娶嬌秀成親,一來遮掩了童貫之羞,二來滅了眾人的議論。

且說開封府尹遵奉察太師處心腹密話,隨即升廳。那日正是辛酉日,叫牢中提出王慶,除了長枷,斷了二十脊杖,喚個文墨匠,刺了面頰,量地方遠近,該配西京管下陝州牢城。當廳打下一面十斤半團頭鐵葉護身枷釘了,貼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兩個防送公人,叫孫琳、賀吉,監押前去。三人出開封來,只見王慶的丈人牛大戶接著,同王慶、孫琳、賀吉到衙前南街酒店裡坐定。牛大戶叫酒保搬取酒肉,吃了三杯兩盞,牛大戶向身邊取出一包散碎銀兩,遞與王慶道:“白銀三十兩,把與你途中使用。”王慶用手接過道:“生受泰山!”牛大戶推著王慶的手道:“這等容易!我等閒也不把銀兩與你,你如今配曲陝州,一千餘里,路遠山遙,知道你幾時回來?你調戲了別人家女兒,卻不耽誤了自己的妻子!老婆誰人替你養?又無一男半女,田地家產,可以守你,你須立紙休書,自你去後,任從改嫁,日後並無爭執。如此,方把銀子給你。”王慶平日會花費,思想:“我囊中又無十兩半斤銀子,這陝西如何去得?”左思右算,要那銀兩使用,嘆了口氣道:“罷罷!只得寫紙休書。”牛大戶一手接紙,一手交銀,自回去了。

王慶同了兩個公人,到家中來,收拾行囊包裹,老婆已被牛大戶接到家中去了,把個門兒鎖著。王慶向鄰人家借了斧鑿,打開門戶,到裡面看時,凡老婆身上穿的身上戴的,都將了去。王慶又惱怒又悽慘。央間壁一個周老婆子,到家備了酒食,把與公人吃了,將十兩銀子,送與孫琳、賀吉道:“小人槍棒疼痛,行走不動,將息幾日,方好上路。”孫琳、賀吉得了錢,也是應允,怎奈察攸處挽心腹催促公人起身。王慶將家什胡亂變賣了,交還了胡員外家恁房。

此時王慶的父親王砉,已被兒子氣瞎了雙眼,另居一處,兒子上門,不打便罵。今日聞兒子遭官司刺配,不覺心痛,教個小廝扶著,走到王慶屋裡,叫道:“兒子啊,你不聽我的教誨,一直如此。”說罷,那雙昏眼內,掉下淚來。王慶從小不曾叫王砉一聲爺的,今值此家破人離的時節,心中也酸楚起來,叫聲道:“爺,兒子今日遭恁般屈官司,叵耐牛老兒無禮,逼我寫下休書的狀兒,才把銀子與我。”王砉道:“你平日是愛妻子、孝丈人的,今日他如何這等待你?”王慶聽了這兩句搶白的話,就氣憤憤地不來睬爺,徑通兩個公人出城去了。王砉頓足捶胸道:“是我不該來看這逆種!”復扶了小廝自回,不題。

卻說王慶同了孫琳賀吉離了東京,個僻靜所在,調治了十餘日,棒瘡稍愈,公人催促上路,迤邐而行,望陝州投奔。此時正是六月初旬,天氣炎熱,一日止行得四五十里,在路上免不得睡死人床,喝不滾湯。三個人行了十五六日,過了嵩山。一日正在行走,孫琳用手向西指著遠遠的山峰說道:“這座山叫做北邙山,屬西京管下。”三人說著話,趁早涼,行了二十餘里。望見北邙山東,有個市鎮,只見四面村農,紛紛的投市中去。那市東人家稀少處,丁字兒列著三株大柏樹。樹下陰陰,只見一簇人亞肩疊背的圍著一個漢子,赤著上身,在那陰涼樹下,吆吆喝喝地使棒。三人走到樹下歇涼。

王慶走得汗雨淋漓,滿身蒸濕,帶著護身枷,挨入人業中,掂起腳看那漢使棒。看了一歇兒,王慶不覺失口笑道;“那漢子使的是花棒。”那漢正使到熱鬧處,聽了這句話,收了棒看時,卻是個配軍。那漢大怒,便罵:“賊配軍,俺的棒,遠近聞名,你敢開了那鳥口,輕慢我的棒,放出這個屁來!”丟下棒,提起拳頭,劈臉就打。只見人叢中走出兩個少年漢子來攔住道:“休要動手!”便問王慶道:“足下必是高手。”王慶道:“亂道這一句,惹了那漢子的怒,小人棒也略曉得些兒。”

那邊使棒的漢子怒罵道:“賊配軍,你敢與我比試罷?”那兩個人對王慶道:“你敢與那漢子使合棒,若贏了他,便將這掠下的兩貫錢,都送與你。”王慶笑道:“這也使得。”分開眾人,向賀吉取了棒,脫了汗衫,拽紮起裙子,棒在手。眾人都道:“你項上帶著個枷兒,卻如何輪棒?”王慶道:“只這節兒稀罕。帶著行枷贏了他,才算手段。”眾人齊聲道:“你若帶枷贏了,這兩貫錢一定與你。”便讓開路,放王慶入去。

那使棒的漢,也掣棒在手,使個旗鼓,喝道:“來,來,來!”王慶道:“列位恩官,休要笑話。”那邊漢子明欺王慶有枷礙著,吐個門戶,喚做“蟒蛇吞象勢。”王慶也吐個勢,喚做“蜻蜓點水勢。”那漢喝一聲,便使棒蓋將入來。王慶望後一退,那漢趕入一步,提起棒,向王慶頂門,又復一棒打下來。王慶將身向左一閃,那漢的棒打個空,收棒不迭。王慶就那一閃里,向那漢右手一棒劈去,正打著右手腕,把這條棒打落下來;幸得棒下留情,不然把個手腕打斷。眾人大笑。

王慶上前執著那漢的手道:“衝撞休怪!”那漢右手疼痛,便將左手去取那兩貫錢。眾人一齊襄將起來道:“那本事低醜,適講過,這錢應是贏棒的拿!”只見在先出尖上前的兩個漢子,劈手奪了那漢兩貫錢,把與王慶道:“足下到敝莊一敘。”那使棒的拗眾人不過,只得收拾了行仗,望鎮上去了。眾人都散。

兩個漢子邀了王慶,同兩個公人,都戴個涼笠子,望南抹過兩三座林子,轉到一個村坊。林子裡有所大莊院,一周遭都是土牆,牆外有二三百株大柳樹。莊外新蟬噪柳,莊內乳燕啼梁。兩個漢子,邀王慶等三人進了莊院,入到草堂,敘禮罷,各人脫下汗衫麻鞋,分賓主坐下。

莊主問道:“列位都像東京口氣。”王慶道了姓名,並說被府尹陷害的事。說罷,請問二位高姓大名。二人大喜。那上面坐的說道:“小可姓龔,單名個端字,這個是舍弟,單名個正字。舍下祖居在此,因此,這裡叫做龔家村。這裡屬西京新安縣管下。”說罷,叫莊客替三位濯那濕透的汗衫,先汲涼水來解了暑渴,引三人到上房中洗了澡,草堂內擺上桌子,先吃了現成點心,然後殺雞宰鴨,煮豆摘桃的置酒管待。

莊客重新擺設,先搬出一碟剝光的蒜頭,一碟切斷的壯阺,然後搬出茶蔬,果品,魚肉,雞鴨之類。龔端請王慶上面坐了,兩個公人一代兒坐下,龔端和兄弟在下面備席,莊客篩酒。王慶稱謝道:“小人是犯罪囚人,感蒙二位錯愛,無端相擾,卻是不當。”龔端道:“說那裡話!誰人保得沒事?那個帶著酒食走路的?”

當下猜枚行令,酒至半酣,龔端開口道:“這個敝村,前後左右,也有二百餘家,都推愚弟兄做主兒。小可弟兄兩個,也好使些拳棒,壓服眾人。今春二月,東村賽神會,搭台演戲,小可弟兄到那邊耍子,與彼村一個人,喚做黃達,因賭錢斗口,被那痛打一頓,俺弟兄兩個,也贏不得他。黃達那廝,在人面前誇口稱強,俺兩個奈何不得他,只得忍氣吞聲。適見都排棒法十分整密,俺二人願拜都排為師父,求師父點撥愚弟兄,必當重重酬謝。”王慶聽罷,大喜,謙讓了一回。龔端兄弟,隨即拜王慶為師。當晚直飲至盡醉方休,乘涼歇息。

次日天明,王慶乘著早涼,在打麥場上,點撥龔端拽拳使腿,只見外面一個人,背叉著手,踱將進來,喝道:“那裡配軍,敢到這裡賣弄本事?”只因走進這個人來,有分教:王慶重種禍胎,龔端又結深仇。真是禍從浮浪起,辱因賭博招。畢竟走進龔端莊裡這個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的購買力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部《“黑”話水滸》也將宋代的貨幣轉換成今天的人民幣以符合現代語境。無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貨幣的專家,要完全精確地換算顯然是不可能的。這裡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讓讀者可以有個基本的概念。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的,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不作為貨幣使用。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770文、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將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宋史有記載,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97年),“金上等舊估兩十千,今請估八千”(食貨志),一兩金子從兌10貫到8貫。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北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每兩價錢二十貫,銀每兩一貫五百文。岳飛的孫子岳珂的《金陀續編》記載,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銀每兩二貫三百文,金每兩三十貫文。從這裡能看出,金銀的兌換率差不多1:10,但金銀貴而銅錢便宜,差不多銀銅兌換率在1兩對2貫左右。這是因為宣和7年(1125年)金兵入侵後,物價飛漲、銅錢貶值的緣故。金兵南下後,大片國土淪陷、稅基減小,產銅量也下降,而同時政府開支卻並沒有減少,宋政府財務緊張,錢幣也開始粗製濫造(含銅量大幅降低),造成了幣制崩壞和通貨膨脹。到了南宋後,1貫銅錢的購買力遠不如北宋。宋史上記載,南宋理宗紹定元年(1228年)的一兩銀子可換3貫300文。不過無齋主人認為,北宋在金兵入侵前,銀銅兌換率為1兩兌1貫仍然是合理的。

要討論貨幣的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是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10貫這個假設,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吳思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1兩銀子今天價值的兩個不同數字。吳思先生似乎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么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宋代的一貫到底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

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網上查到“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祐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約相當於465元。

2、白銀基準

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基準的換算方式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約相當於70元人民幣。

回評

【袁評:宋江父子,林沖夫婦,比王慶父子、夫婦如何?不省義方刑於之義者,宜熟讀此回。】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