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江與戴宗在西陵橋祭奠張順,方天定派將來捉。宋兵屢戰皆敗,後扮做艄公進得城去,裡應外合,方才得勝。張順借張橫驅殼殺了方天定,杭州破。

回目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

簡介

江與戴宗在西陵橋祭奠張順,方天定派將來捉。宋兵屢戰皆敗,後扮做艄公進得城去,裡應外合,方才得勝。張順借張橫驅殼殺了方天定,杭州破。


正文

水滸傳水滸傳
話說宋江戴宗正在西陵橋上祭奠張順,已有人報知方天定,差下十員首將,分作兩路,來拿宋江,殺出城來。南山五將,是吳值趙毅晁中。元興。蘇涇;北山路也差五員首將,是溫克讓。崔�。廉明。茅迪湯逢士。南北兩路,共十員首將,各引三千人馬,半夜前後開門,兩頭軍兵一齊殺出來。宋江正和戴宗奠酒化紙,只聽得橋下喊聲大舉。左有樊瑞馬麟,右有石秀,各引五千人埋伏。聽得前路火起,一齊也舉起火來,兩路分開趕殺南北兩山軍馬。南兵見有準備,急回舊路。
兩邊宋兵追趕。溫克讓引著四將急回過河去時,不提防保叔塔山背後,撞出阮小二。
阮小五。孟康,引五千軍殺出來,正截斷了歸路,活捉了茅迪,亂槍戳死湯逢士。
南山吳值也引著四將,迎著宋兵追趕,急退回來,不提防定香橋正撞著李逵鮑旭
項充李袞,引五百步隊軍殺出來。那兩個牌手,直搶入懷裡來,手舞蠻牌,飛刀出鞘,早剁倒元興。鮑旭刀砍死蘇涇,李逵斧劈死趙毅,軍兵大半殺下湖裡去了,都被淹死。投到城裡救軍出來時,宋江軍馬已都入山里去了,都到靈隱寺取齊,各自請功受賞。兩路奪得好馬五百餘匹。宋江分付留下石秀。樊瑞。馬麟,相幫李俊等同管西湖山寨,準備攻城。宋江只帶了戴宗。李逵等回皋亭山寨中。吳用等接入中軍帳坐下,宋江對軍師說道:“我如此行計,也得他四將之首,活捉了茅迪,將來解赴張招討軍前,斬首施行。”
宋江在寨中,惟不知獨松關。德清二處訊息,便差戴宗去探,急來回報。戴宗去了數日,回來寨中,參見先鋒,說知盧先鋒已過獨松關了,早晚便到此間。宋江聽了,憂喜相半,就問兵將如何。戴宗答道:“我都知那裡廝殺的備細,更有公文在此。
先鋒請休煩惱。“宋江道:”莫非又損了我幾個弟兄?你休隱避我,與我實說情由。“
戴宗道:“盧先鋒自從去取獨松關,那關兩邊,都是高山,只中間一條路。山上蓋著關所,關邊有一株大樹,可高數十餘丈,望得諸處皆見,下面儘是叢叢雜雜松樹。
關上守把三員賊將,為首的喚做吳升,第二個是蔣印,第三個是衛亨。初時連日下關,和林沖廝殺,被林沖蛇矛戳傷蔣印。吳升不敢下關,只在關上守護。次後厲天閏又引四將到關救應,乃是厲天佑。張儉。張韜。姚義四將。次日下關來廝殺,賊兵內厲天佑首先出馬,和呂方相持,約斗五六十合,被呂方一戟刺死厲天佑,賊兵上關去了,並不下來。連日在關下等了數日,盧先鋒為見山嶺�峻,卻差歐鵬。鄧飛。李忠。周通四個上山探路,不提防厲天閏要替兄弟復仇,引賊兵衝下關來,首先一刀,斬了周通。李忠帶傷走了。若是救應得遲時,都是休了的。救得三將回寨。
次日,雙槍將董平焦躁,要去復仇,勒馬在關下大罵賊將,不提防關上一火炮打下來,炮風正傷了董平左臂,回到寨里,就使槍不得,把夾板綁了臂膊。次日定要去報仇,盧先鋒當住了,不曾去。過了一夜,臂膊料好,不教盧先鋒知道,自和張清商議了,兩個不騎馬,先行上關來。關上走下厲天閏。張韜來交戰。董平要捉厲天閏,步行使槍,厲天閏也使長槍來迎,與董平鬥了十合。董平心裡只要廝殺,爭奈左手使槍不應,只得退步。厲天閏趕下關來,張清便挺槍去搠厲天閏。厲天閏卻閃去松樹背後,張清手中那條槍,卻搠在松樹上。急要拔時,搠牢了,拽不脫,被厲天閏還一槍來,腹上正著,戳倒在地。董平見搠倒張清,急使雙槍去戰時,不提防張韜卻在背後攔腰一刀,把董平剁做兩段。盧先鋒知得,急去救應,兵已上關去了,下面又無計可施。得了孫新。顧大嫂夫妻二人,扮了逃難百姓,去到深山裡尋得一條小路,引著李立。湯隆。時遷。白勝四個,從小路過到關上,半夜裡卻摸上關,放起火來。賊將見關上火起,知有宋兵已透過關,一齊棄了關隘便走。盧先鋒上關點兵將時,孫新。顧大嫂活捉得原守關將吳升,李立。湯隆活捉得原守關將蔣印,時遷。白勝活捉得原守關將衛亨。將此三人,都解赴張招討軍前去了。收拾得董平。
張清周通三人屍骸,葬於關上。盧先鋒追過關四十五里,趕上賊兵,與厲天閏交戰,約鬥了三十餘合,被盧先鋒殺死厲天閏,止存張儉。張韜。姚義,引著敗殘軍馬,勉強迎敵,得便退回,只在早晚便到。主帥不信,可看公文。“宋江看了公文,心中添悶,眼淚如泉。
吳用道:“既是盧先鋒得勝了,可調軍將去夾攻,南兵必敗,就行接應湖州呼延灼那路軍馬。”宋江應道:“言之極當。”便調李逵。鮑旭。項充。李袞,引三千步軍,從山路接將去。黑鏇風引了軍兵,歡天喜地去了。且說宋江軍馬攻打東門,正將朱仝等原撥五千馬步軍兵,從湯鎮路上村中奔到菜市門處,攻取東門。那時東路沿江,都是人家村居道店,賽過城中,茫茫蕩蕩,田園地段。當時來到城邊,把軍馬排開。魯智深首先出陣,步行搦戰,提著鐵禪杖,直來城下大罵:“蠻撮鳥們,出來和你廝殺!”那城上見是個和尚挑戰,慌忙報入太子宮中來。當有寶光國師鄧元覺,聽的是個和尚勒戰,便起身奏太子道:“小僧聞梁山泊有這個和尚,名為魯智深,慣使一條鐵禪杖,請殿下去東門城上,看小僧和他步斗幾合。”方天定見說大喜,傳令旨,遂引八員猛將,同元帥石寶,都來菜市門城上,看國師迎敵。當下方天定和石寶在敵樓上坐定,八員戰將簇擁在兩邊,看寶光國師戰時,那寶光和尚怎生結束,但見:穿一領烈火猩紅直裰,系一條虎�打就圓絛,掛一串七寶瓔珞數珠,著一雙九環鹿皮僧鞋。襯裡是香線金獸掩心,雙手使錚光渾鐵禪杖。
 
29、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29、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當時開城門,放吊橋,那寶光國師鄧元覺引五百刀手步軍,飛奔出來。魯智深見了道:“原來南軍也有這禿廝出來。洒家教那廝吃俺一百禪杖!”也不打話,掄起禪杖,便奔將來。寶光國師也使禪杖來迎。兩個一齊都使禪杖相併。但見:魯智深忿怒,全無清淨之心;鄧元覺生嗔,豈有慈悲之念?這個何曾尊佛道,只於月黑殺人;那個不會看經文,惟要風高放火。這個向靈山會上,惱如來懶坐蓮台;那個去善法堂前,勒揭諦使回金杵。一個盡世不修梁武懺,一個平生那識祖師禪?
魯智深和寶光國師,斗過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方天定在敵樓上看了,與石寶道:“只說梁山泊有個花和尚魯智深,不想原來如此了得,名不虛傳!鬥了這許多時,不曾折半點兒便宜與寶光和尚。”石寶答道:“小將也看得呆了,不曾見這一對敵手。”正說之間,只聽得飛馬又報導:“北關門下,又有軍到城下。”石寶慌忙起身去了。且說城下宋軍中,行者武松見魯智深戰寶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焦躁,便舞起雙戒刀,飛出陣來,直取寶光。寶光見他兩個並一個,拖了禪杖,望城裡便走。武松奮勇直趕殺去,忽地城門裡突出一員猛將,乃是方天定手下貝應夔,便挺槍躍馬,接住武松廝殺。兩個正在吊橋上撞著,被武松閃個過,撇了手中戒刀,搶住他槍桿,只一拽,連人和軍器拖下馬來,�察的一刀,把貝應夔剁下頭來。魯智深隨後接應了回來,方天定急叫拽起吊橋,收兵入城。這裡朱仝也叫引軍退十里下寨,使人去報捷宋先鋒知會。
當日宋江引軍到北關門搦戰,石寶帶了流星錘上馬,手裡橫著劈風刀,開了城門,出來迎敵。宋軍陣上大刀關勝出馬,與石寶交戰。兩個斗到二十餘合,石寶撥回馬便走,關勝急勒住馬,也回本陣。宋江問道:“緣何不去追趕?”關勝道:“石寶刀法,不在關勝之下,雖然回馬,必定有計。”吳用道:“段愷曾說,此人慣使流星錘,回馬詐輸,漏人深入重地。”宋江道:“若去追趕,定遭毒手。且收軍回寨,一面差人去賞賜武松。”
卻說李逵等引著步軍去接應盧先鋒,來到山路里,正撞著張儉等敗軍,並力衝殺入去,亂軍中殺死姚義。有張儉。張韜二人,再奔回關上那條路去,正逢著盧先鋒,大殺一陣,便望深山小路而走。背後追趕得緊急,只得棄了馬,奔走山下逃命。不期竹�中鑽出兩個人來,各拿一把鋼叉,張儉。張韜措手不及,被兩個拿叉戳翻,直捉下山來。原來戳翻張儉。張韜的,是解珍。解寶。盧先鋒見拿二人到來,大喜,與李逵等合兵一處,會同眾將,同到皋亭山大寨中來,參見宋先鋒等,訴說折了董平。張清。周通一事,彼各傷感。諸將盡來參拜了宋江,合兵一處下寨。次日,教把張儉解赴蘇州張招討軍前,梟首示眾。將張韜就寨前割腹剜心,遙空祭奠董平。
張清。周通了當。
宋先鋒與吳用計議道:“啟請盧先鋒領本部人馬,去接應德清縣路上呼延灼等這支軍,同到此間,計合取城。”盧俊義得令,便點本部兵馬起程,取路望奉口鎮進發。
三軍路上到得奉口,正迎著司行方敗殘軍兵回來。盧俊義接著,大殺一陣,司行方墜水而死,其餘各自逃散去了。呼延灼參見盧先鋒,合兵一處,回來皋亭山總寨參見宋先鋒等,諸將會合計議。宋江見兩路軍馬都到了杭州,那宣州。湖州。獨松關等處,皆是張招討。從參謀自調統制前去各處護境安民,不在話下。
宋江看呼延灼部內,不見了雷橫。龔旺二人。呼延灼訴說:“雷橫在德清縣南門外,和司行方交鋒,斗到三十合,被司行方砍下馬去。龔旺因和黃愛交戰,趕過溪來,和人連馬,陷倒在溪里,被南軍亂槍戳死。米泉卻是索超一斧劈死。黃愛。徐白,眾將向前活捉在此。司行方趕逐在水裡淹死。薛斗南亂軍中逃難,不知去向。”宋江聽得又折了雷橫。龔旺兩個兄弟,淚如雨下,對眾將道:“前日張順與我託夢時,見右邊立著三四個血污衣襟之人,在我面前現形,正是董平。張清。周通。雷橫。
龔旺這伙陰魂了。我若得了杭州寧海軍時,重重地請僧人設齋,做好事,追薦超度眾兄弟。“將黃愛。徐白解赴張招討軍前斬首,不在話下。
當日宋江叫殺牛宰馬,宴勞眾軍。次日,與吳用計議定了,分撥正偏將佐,攻打杭州。
副先鋒盧俊義,帶領正偏將一十二員,攻打候潮門:
林沖呼延灼劉唐解珍解寶單廷�
魏定國陳達楊春杜遷李雲石勇
花榮等正偏將一十四員,攻打艮山門:
花榮秦明朱武黃信孫立李忠
鄒淵鄒潤李立白勝湯隆穆春
朱貴朱富
穆弘等正偏將十一員,去西山寨內,幫助李俊等,攻打靠湖門:
李俊阮小二阮小五孟康石秀樊瑞
馬麟穆弘楊雄薛永丁得孫
孫新等正偏將八員,去東門寨幫助朱仝攻打菜市。薦橋等門:
朱仝史進魯智深武松孫新顧大嫂
張青孫二娘東門寨內,取回偏將八員,兼同李應等,管領各寨探事,各處策應:
李應孔明楊林杜興童威童猛
王英扈三娘
正先鋒使宋江帶領正偏將二十一員,攻打北關門大路:
吳用關勝索超戴宗李逵呂方
郭盛歐鵬鄧飛燕順凌振鮑旭
項充李袞宋清裴宣蔣敬蔡福
蔡慶時遷郁保四
當下宋江調撥將佐,取四面城門。
宋江等部領大隊人馬,直近北關門城下勒戰。城上鼓響鑼鳴,大開城門,放下吊橋,石寶首先出馬來戰。宋軍陣上,急先鋒索超平生性急,揮起大斧,也不打話,飛奔出來,便斗石寶。兩馬相交,二將猛戰,未及十合,石寶賣個破綻,回馬便走。索超追趕,關勝急叫休去時,索超臉上著一錘,打下馬去。鄧飛急去救時,石寶馬到,鄧飛措手不及,又被石寶一刀,砍做兩段。城中寶光國師,引了數員猛將,衝殺出來,宋兵大敗,望北而走。卻得花榮。秦明等刺斜里殺將來,沖退南軍,救得宋江回寨。石寶得勝,歡天喜地,回城中去了。
宋江等回到皋亭山大寨歇下,升帳而坐,又見折了索超。鄧飛二將,心中好生納悶。
吳用諫道:“城中有此猛將,只宜智取,不可對敵。”宋江道:“似此損兵折將,用何計可取?”吳用道:“先鋒計會各門了當,再引軍攻打北關門,城裡兵馬,必然出來迎敵,我卻佯輸詐敗,誘引賊兵,遠離城郭,放炮為號,各門一齊打城。但得一門軍馬進城,便放起火來應號,賊兵必然各不相顧,可獲大功。”宋江便喚戴宗傳令知會。次日,令關勝引些少軍馬,去北關門城下勒戰。城上鼓響,石寶引軍出城,和關勝交馬。戰不過十合,關勝急退。石寶軍兵趕來,凌振便放起炮來。號炮起時,各門都發起喊來,一齊攻城。
且說副先鋒盧俊義引著林沖等調兵攻打候潮門,軍馬來到城下,見城門不關,下著吊橋。劉唐要奪頭功,一騎馬,一把刀,直搶入城去。城上看見劉唐飛馬奔來,一斧砍斷繩索,墜下閘板,可憐悍勇劉唐,連馬和人,同死於門下。原來杭州城子,乃錢王建都,制立三重門關:外一重閘板,中間兩扇鐵葉大門,裡面又是一層排柵門。劉唐搶到城門下,上面早放下閘板來。兩邊又有埋伏軍兵,劉唐如何不死!林沖。呼延灼見折了劉唐,領兵回營,報復盧俊義。各門都入不去,只得且退,使人飛報宋先鋒大寨知道。宋江聽得又折了劉唐,被候潮門閘死,痛哭道:“屈死了這個兄弟!自鄆城縣結義,跟著晁天王上梁山泊,受了許多年辛苦,不曾快樂。大小百十場出戰交鋒,出百死,得一生,未嘗折了銳氣。誰想今日卻死於此處!”軍師吳用道:“此非良法。這計不成,倒送了一個兄弟。且教各門退軍,別作道理。”
宋江心焦,急欲要報仇雪恨,嗟嘆不已。部下黑鏇風便道:“哥哥放心,我明日和鮑旭。項充。李袞四個人,好歹要拿石寶那廝!”宋江道:“那人英雄了得,你如何近傍得他?”李逵道:“我不信!我明日不捉得他,不來見哥哥面。”宋江道:“你只小心在意,休覷得等閒。”
黑鏇風李逵回到自己帳房裡,篩下大碗酒,大盤肉,請鮑旭。項充。李袞來吃酒,說道:“我四個,從來做一路廝殺。今日我在先鋒哥哥面前,砍了大嘴,明日要捉石寶那廝,你二個不要心懶。”鮑旭道:“哥哥今日也教馬軍向前,明日也教馬軍向前,今晚我等約定了,來日務要齊心向前,捉石寶那廝。我們四個都爭口氣!”
次日早晨,李逵等四人吃得醉飽了,都拿軍器出寨,請先鋒哥哥看廝殺。宋江見四個都半醉,便道:“你四個兄弟,休把性命作戲!”李逵道:“哥哥,休小覷我們!”
宋江道:“只願你們應得口便好!”宋江上馬,帶同關勝。歐鵬。呂方。郭盛四個馬軍將佐來到北關門下,擂鼓搖旗搦戰。李逵火雜雜地,�著雙斧,立在馬前;鮑旭挺著板刀,睜著怪眼,只待廝殺;項充。李袞各挽一麵團牌,插著飛刀二十四把,挺鐵槍伏在兩側。只見城上鼓響鑼鳴,石寶騎著一匹瓜黃馬,拿著劈風刀,引兩員首將出城來迎敵:上首吳值,下首廉明。三員將卻才出得城來,李逵是個不怕天地的人,大吼了一聲,四個直奔到石寶馬頭前來。石寶便把劈風刀去迎時,早來到懷裡。李逵一斧,砍斷馬腳,石寶便跳下來,望馬軍群里躲了。鮑旭早把廉明一刀,砍下馬來。兩個牌手早飛出刀來;空中似玉魚亂躍,銀葉交加。
宋江把馬軍衝到城邊時,城上擂木炮石,亂打下來。宋江怕有疏失,急令退軍,不想鮑旭早鑽入城門裡去了,宋江只叫得苦。石寶卻伏在城門裡面,看見鮑旭搶將入來,刺斜里只一刀,早把鮑旭砍做兩段。項充。李袞急護得李逵回來。宋江軍馬,退還本寨,又見折了鮑旭,宋江越添愁悶,李逵也哭奔回寨里來。吳用道:“此計亦非良策。雖是斬得他一將,卻折了李逵的副手。”
正是眾人煩惱間,只見解珍。解寶到寨來報事。宋江問其備細時,解珍稟道:“小弟和解寶直哨到南門外二十餘里,地名范村,見江邊泊著一連有數十隻船,下去問時,原來是富陽縣袁評事解糧船。小弟欲要把他殺了,本人哭道:”我等皆是大宋良民,累被方臘不時科斂,但有不從者,全家殺害。我等今得天兵到來剪除,只指望再見太平之日,誰想又遭橫亡。“小弟見他說的情切,不忍殺他,又問他道:”你緣何卻來此處?“他說:”為近奉方天定令旨,行下各縣,要刷洗村坊,著科斂白糧五萬石。老漢為頭,斂得五千石,先解來交納。今到此間,為大軍圍城廝殺,不敢前去,屯泊在此。“小弟得了備細,特來報知主將。”吳用大喜道:“此乃天賜其便,這些糧船上,定要立功。”便請先鋒傳令:“就是你兩個弟兄為頭,帶將炮手凌振並杜遷。李雲。石勇。鄒淵。鄒潤。李立。白勝。穆春。湯隆;王英。扈三娘。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娘三對夫妻,扮作艄公艄婆,都不要言語,混雜在艄後,一攪進得城去,便放連珠炮為號,我這裡自調兵來策應。”解珍。解寶喚袁評事上岸來,傳下宋先鋒言語道:“你等既宋國良民,可依此行計。事成之後,必有重賞。”
此時不由袁評事不從,許多將校,已都下船。卻把船上艄公人等,都只留在船上雜用,卻把艄公衣服脫來,與王英。孫新。張青穿了,裝扮做艄公。扈三娘。顧大嫂。
孫二娘三人女將,扮做艄婆,小校人等都做搖船水手。軍器眾將都埋藏在船艙里,把那船一齊都放到江岸邊。此時各門圍哨的宋軍,也都不遠。袁評事上岸,解珍。
解寶和那數個艄公跟著,直到城下叫門。城上得知,問了備細來情,報入太子宮中。
方天定便差吳值開城門,直來江邊,點了船隻,回到城中,奏知方天定。方天定差下六員將,引一萬軍出城,攔住東北角上,著袁評事搬運糧米,入城交納。此時眾將人等,都雜在艄公水手人內,混同搬糧運米入城,三個女將也隨入城裡去了。五千糧食,須臾之間,都搬運已了。六員首將卻統引軍入城中。宋兵分投而來,復圍住城郭,離城三二里,列著陣勢。當夜二更時分,凌振取出九箱子母等炮,直去吳山頂上,放將起來;眾將各取火把,到處點著。城中不一時,鼎沸起來,正不知多少宋軍在城裡。方天定在宮中,聽了大驚,急急披掛上馬時,各門城上軍士,已都逃命去了。宋兵大振,各自爭功奪城。
且說城西山內李俊等,得了將令,引軍殺到淨慈港,奪得船隻,便從湖裡使將過來涌金門上岸。眾將分投去搶各處水門,李雲。石秀首先登城。就夜城中混戰,止存南門不圍,亡命敗軍都從那門下奔走。
卻說方天定上得馬,四下里尋不著一員將校,止有幾個步軍跟著,出南門奔走,忙忙似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走得到五雲山下,只見江里走起一個人來,口裡銜著一把刀,赤條條跳上岸來。方天定在馬上見來得凶,便打馬要走。可奈那匹馬作怪,百般打也不動,卻似有人籠住嚼環的一般。那漢搶到馬前,把方天定扯下馬來,一刀便割了頭,卻騎了方天定的馬,一手提了頭,一手執刀,奔回杭州城來。
林沖呼延灼領兵趕到六和塔時,恰好正迎著那漢。二將認得是船火兒張橫,吃了一驚。呼延灼便叫:“賢弟那裡來?”張橫也不應,一騎馬直跑入城裡去。此時宋先鋒軍馬大隊已都入城了,就在方天定宮中為帥府,眾將校都守住行宮。望見張橫一騎馬跑將來,眾人皆吃一驚。張橫直到宋江面前,滾鞍下馬,把頭和刀,撇在地下,納頭拜了兩拜,便哭起來。宋江慌忙抱住張橫道:“兄弟,你從那裡來?阮小七又在何處?”張橫道:“我不是張橫。”宋江道:“你不是張橫,卻是誰?”張橫道:“小弟是張順。因在涌金門外,被槍箭攢死,一點幽魂,不離水裡飄蕩,感得西湖震澤龍君,收做金華太保,留於水府龍宮為神。今日哥哥打破了城池,兄弟一魂纏住方天定,半夜裡隨出城去,見哥哥張橫在大江里,來借哥哥身殼,飛奔上岸,跟到五雲山腳下,殺了這賊,徑奔來見哥哥。”說了,驀然倒地。
  宋江親自扶起,張橫睜開眼,看了宋江並眾將,刀劍如林,軍士叢滿,張橫道:“我莫不在黃泉見哥哥么?”宋江哭道:“卻才你與兄弟張順附體,殺了方天定這賊,你不曾死,我等都是陽人,你可精細著。”張橫道:“恁地說時,我的兄弟已死了!”
宋江道:“張順因要從西湖水底下去�水門,入城放火,不想至涌金門外越城,被人知覺,槍箭攢死在彼。”張橫聽了,大哭一聲:“兄弟!”驀然倒了。眾人看張橫時,四肢不舉,兩眼蒙�,七魄悠悠,三魂杳杳,正是:未從五道將軍去,定是無常二鬼催。
畢竟張橫悶倒,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賞析

凌振,燕陵(今河北北部,當時應該在遼國的控制下)人氏,原任東京國防部營級技術軍官,北宋第一火炮專家。呼延灼攻打梁山初戰不利時,向高俅推薦了凌振,因此凌振被任命為中校炮兵營長受呼延灼節制,率部討伐梁山。
凌振的火炮技術十分厲害,水滸上說他是“宋朝盛世第一個炮手”。呼延灼在推薦凌振時提到,“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遠近,石炮落處,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假設呼延灼沒有誇大的話,射程十四五里相當於7000至7500米的火炮,而且威力很大,“天崩地陷,山倒石裂”。這凌振的炮兵部隊可以算是宋朝最強大的高科技戰略部隊了,好比今天的二炮部隊(真實歷史上,宋代沒有那么厲害的火炮,我們這裡以水滸為準,戲說為主)。不久後,凌振的火炮就顯示了其名不虛傳,“一連放了三個火炮,兩個打在水裡,一個直打到鴨嘴灘邊小寨上”。火炮一下就打到了梁山駐地,而且命中率達到1/3。一下子令宋江和梁山眾人都深感憂慮。
無齋主人主人看到這裡,覺得呼延灼要是贏不了這一仗,真應該自殺以謝國人了。3000連環馬的重裝騎兵,加上凌振的500火炮,武器上的優勢太明顯了,而且政府軍還能得到各市、縣的支援。其實這一仗也不難打,讓附近市、縣堅壁清野,不讓糧食、布匹、食鹽等物資流入梁山,逼宋江出來決戰。然後戰術上5000步兵拱衛凌振的500火炮,3000重甲騎兵作為機動,必要時可以把連環馬拆散。先讓凌振的火炮猛轟一陣,壓制住梁山軍,然後重甲騎兵幾個密集衝鋒,馬軍衝鋒時步兵在逐步推進,步炮協同作戰,梁山軍馬必定崩潰。呼延灼將門世家出身,又是主動要求凌振參戰的,這樣簡單有效的戰法恐怕不應該不知道吧。
而呼延灼竟然把凌振的炮兵部隊當作尋常步兵使用,以至於吳用的拙劣之計竟然奏效。梁山見識了凌振火炮的威力,知道凌振的重要性,吳用就設計引凌振的炮兵孤軍深入,並利用梁山水軍方面的優勢將其擒獲。其實只要呼延灼好好部署,吳用的計策根本就是行不通的。首先,炮兵陣地附近毫無防衛,所以李俊、張橫才能得手破壞炮架,要是呼延灼非常重視這支戰略部隊,豈能讓李俊、張橫帶四、五十個小嘍羅得手且全身而退,恐怕梁山會多折了這兩個頭領。其次,凌振率1000人去追趕更是形同兒戲,凌振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他炮兵部隊的戰鬥力,上陣衝鋒,顯然不應該是他一個炮兵營長應該去做的事。若呼延灼事先派遣將領護衛凌振的炮兵陣地,並告誡一下凌振炮兵營的重要性,顯然凌振不會親自追擊。凌振作為技術軍官容易犯錯,但呼延灼卻不應該如此有勇無謀。由於呼延灼的指揮能力低下,導致了吳用這條弱智的計策成功,結果凌振被梁山活捉。
被俘後,凌振的表現也同其他降將們基本相同,馬上就投降了,隨後就立馬掉轉槍口對付呼延灼的政府軍。同時梁山也尋找到了破解連環馬的方法,把軍事技術專家徐寧騙上梁山,讓他教授梁山人馬鉤鐮槍,而鉤鐮槍正好可以克制呼延灼的連環馬,好比現在的反坦克飛彈對重裝坦克一樣。從徐寧上梁山的過程來看,呼延灼根本就沒有要求梁山附近的市、縣配合政府軍的圍剿行動,否則徐寧和他的家屬兩撥人如何能如此順當地進入梁山的勢力範圍?終於,呼延灼為他的無謀付出了沉重代價,凌振反戈一擊,用大炮猛轟政府軍,而徐寧訓練出來的鉤鐮槍部隊又成功地擊潰了重裝騎兵連環馬,呼延灼全軍覆沒,隻身一人逃往青州。
按理說凌振可以說是梁山乃至整個大宋首屈一指的軍事技術人才。其作用要遠高於徐寧,因為徐寧的鉤鐮槍只能對付連環馬,而凌振的火炮技術可以對付任何部隊。射程7000米以上、威力巨大的大炮如能善加使用,在冷兵器時代就是一種非常有威懾力的戰略性武器,就好比今天的彈道飛彈一樣。如果梁山各大寨都裝備了凌振的火炮,豈非固若金湯。若開封城上大量部署凌振的火炮,焉能發生靖康之恥?要是宋軍每支部隊都能有一支裝備凌振火炮的炮兵分隊,恐怕完全可以同金、遼在戰場上決一雌雄。雖說這裡有些唯武器論,但沒有人能否認武器的優劣的確可以影響到戰爭的勝負,這就好比哪怕伊拉克人再英勇,還是不可能打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要是宋江能用凌振成立一支精銳炮兵部隊,再配合上五虎八彪將,據州占府開闢根據地,恐怕未必沒有一爭天下的本錢。就算不能爭天下,割據一方也不成問題。無齋主人一直認為梁山就是個黑社會,但這裡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梁山能夠擺拖黑社會宿命的唯一良機。
可惜凌振上了梁山後,並沒有受到重用,排名僅為52,這個排名恐怕還是因為他是前政府軍中校營長身份的因素居多,職司僅為“專造一應大小號炮”。讓凌振這樣一個北宋首席火炮專家、高科技人才負責造號炮,這就好比讓錢學森博士去研製普通大炮一樣可笑而可悲。梁山眾人包括宋江、吳用在內都是見識過凌振火炮威力的,豈能不知如此利器棄之不用可惜?這就好比上天給了薩達姆一個造核子彈的機會,但他不知道珍惜而放棄了。凌振之監造號炮,正說明宋江胸無大志,只是安於當一個黑社會的老大,而毫無爭霸天下的理想,以及吳用這個軍師的低能。
北宋政府也根本沒有意識到凌振這個人才的重要性。梁山平定方臘後,凌振是九死一生的倖存者之一。宋政府雖然知道他“炮手非凡”,但也不過讓他以都統領(上校正旅級)的身份回火藥局御營任職,當個小官僚,最多一個副局級。日後似乎也沒有任何出眾的事跡,碌碌無為地淹沒在人眾之中。
凌振的故事告訴我們,第一,是金子未必能發光,就算發了光也未必能引人注意。第二,縱有必殺之技,但領導不用,最終還是無用。凌振,燕陵(今河北北部,當時應該在遼國的控制下)人氏,原任東京國防部營級技術軍官,北宋第一火炮專家。呼延灼攻打梁山初戰不利時,向高俅推薦了凌振,因此凌振被任命為中校炮兵營長受呼延灼節制,率部討伐梁山。
凌振的火炮技術十分厲害,水滸上說他是“宋朝盛世第一個炮手”。呼延灼在推薦凌振時提到,“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遠近,石炮落處,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假設呼延灼沒有誇大的話,射程十四五里相當於7000至7500米的火炮,而且威力很大,“天崩地陷,山倒石裂”。這凌振的炮兵部隊可以算是宋朝最強大的高科技戰略部隊了,好比今天的二炮部隊(真實歷史上,宋代沒有那么厲害的火炮,我們這裡以水滸為準,戲說為主)。不久後,凌振的火炮就顯示了其名不虛傳,“一連放了三個火炮,兩個打在水裡,一個直打到鴨嘴灘邊小寨上”。火炮一下就打到了梁山駐地,而且命中率達到1/3。一下子令宋江和梁山眾人都深感憂慮。
無齋主人主人看到這裡,覺得呼延灼要是贏不了這一仗,真應該自殺以謝國人了。3000連環馬的重裝騎兵,加上凌振的500火炮,武器上的優勢太明顯了,而且政府軍還能得到各市、縣的支援。其實這一仗也不難打,讓附近市、縣堅壁清野,不讓糧食、布匹、食鹽等物資流入梁山,逼宋江出來決戰。然後戰術上5000步兵拱衛凌振的500火炮,3000重甲騎兵作為機動,必要時可以把連環馬拆散。先讓凌振的火炮猛轟一陣,壓制住梁山軍,然後重甲騎兵幾個密集衝鋒,馬軍衝鋒時步兵在逐步推進,步炮協同作戰,梁山軍馬必定崩潰。呼延灼將門世家出身,又是主動要求凌振參戰的,這樣簡單有效的戰法恐怕不應該不知道吧。
而呼延灼竟然把凌振的炮兵部隊當作尋常步兵使用,以至於吳用的拙劣之計竟然奏效。梁山見識了凌振火炮的威力,知道凌振的重要性,吳用就設計引凌振的炮兵孤軍深入,並利用梁山水軍方面的優勢將其擒獲。其實只要呼延灼好好部署,吳用的計策根本就是行不通的。首先,炮兵陣地附近毫無防衛,所以李俊、張橫才能得手破壞炮架,要是呼延灼非常重視這支戰略部隊,豈能讓李俊、張橫帶四、五十個小嘍羅得手且全身而退,恐怕梁山會多折了這兩個頭領。其次,凌振率1000人去追趕更是形同兒戲,凌振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他炮兵部隊的戰鬥力,上陣衝鋒,顯然不應該是他一個炮兵營長應該去做的事。若呼延灼事先派遣將領護衛凌振的炮兵陣地,並告誡一下凌振炮兵營的重要性,顯然凌振不會親自追擊。凌振作為技術軍官容易犯錯,但呼延灼卻不應該如此有勇無謀。由於呼延灼的指揮能力低下,導致了吳用這條弱智的計策成功,結果凌振被梁山活捉。
被俘後,凌振的表現也同其他降將們基本相同,馬上就投降了,隨後就立馬掉轉槍口對付呼延灼的政府軍。同時梁山也尋找到了破解連環馬的方法,把軍事技術專家徐寧騙上梁山,讓他教授梁山人馬鉤鐮槍,而鉤鐮槍正好可以克制呼延灼的連環馬,好比現在的反坦克飛彈對重裝坦克一樣。從徐寧上梁山的過程來看,呼延灼根本就沒有要求梁山附近的市、縣配合政府軍的圍剿行動,否則徐寧和他的家屬兩撥人如何能如此順當地進入梁山的勢力範圍?終於,呼延灼為他的無謀付出了沉重代價,凌振反戈一擊,用大炮猛轟政府軍,而徐寧訓練出來的鉤鐮槍部隊又成功地擊潰了重裝騎兵連環馬,呼延灼全軍覆沒,隻身一人逃往青州。
按理說凌振可以說是梁山乃至整個大宋首屈一指的軍事技術人才。其作用要遠高於徐寧,因為徐寧的鉤鐮槍只能對付連環馬,而凌振的火炮技術可以對付任何部隊。射程7000米以上、威力巨大的大炮如能善加使用,在冷兵器時代就是一種非常有威懾力的戰略性武器,就好比今天的彈道飛彈一樣。如果梁山各大寨都裝備了凌振的火炮,豈非固若金湯。若開封城上大量部署凌振的火炮,焉能發生靖康之恥?要是宋軍每支部隊都能有一支裝備凌振火炮的炮兵分隊,恐怕完全可以同金、遼在戰場上決一雌雄。雖說這裡有些唯武器論,但沒有人能否認武器的優劣的確可以影響到戰爭的勝負,這就好比哪怕伊拉克人再英勇,還是不可能打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要是宋江能用凌振成立一支精銳炮兵部隊,再配合上五虎八彪將,據州占府開闢根據地,恐怕未必沒有一爭天下的本錢。就算不能爭天下,割據一方也不成問題。無齋主人一直認為梁山就是個黑社會,但這裡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梁山能夠擺拖黑社會宿命的唯一良機。
可惜凌振上了梁山後,並沒有受到重用,排名僅為52,這個排名恐怕還是因為他是前政府軍中校營長身份的因素居多,職司僅為“專造一應大小號炮”。讓凌振這樣一個北宋首席火炮專家、高科技人才負責造號炮,這就好比讓錢學森博士去研製普通大炮一樣可笑而可悲。梁山眾人包括宋江、吳用在內都是見識過凌振火炮威力的,豈能不知如此利器棄之不用可惜?這就好比上天給了薩達姆一個造核子彈的機會,但他不知道珍惜而放棄了。凌振之監造號炮,正說明宋江胸無大志,只是安於當一個黑社會的老大,而毫無爭霸天下的理想,以及吳用這個軍師的低能。
北宋政府也根本沒有意識到凌振這個人才的重要性。梁山平定方臘後,凌振是九死一生的倖存者之一。宋政府雖然知道他“炮手非凡”,但也不過讓他以都統領(上校正旅級)的身份回火藥局御營任職,當個小官僚,最多一個副局級。日後似乎也沒有任何出眾的事跡,碌碌無為地淹沒在人眾之中。
凌振的故事告訴我們,第一,是金子未必能發光,就算發了光也未必能引人注意。第二,縱有必殺之技,但領導不用,最終還是無用。

回評

【容評:李和尚曰:張順只因一念貪著西湖好水,便做了金華太保,永世不得出身,可惜可惜。】
【袁評:眾英雄之死,宋公明之哭公義私恩各極其至。若捉方天定,則又張睢陽厲鬼殺賊肝腸也,出色處佳甚。】

wiki水滸

《水滸傳》第一回
《水滸傳》第二回
《水滸傳》第三回
《水滸傳》第四回
《水滸傳》第五回
《水滸傳》第六回
《水滸傳》第七回
《水滸傳》第八回
《水滸傳》第九回
《水滸傳》第十回
《水滸傳》第十一回
《水滸傳》第十二回
《水滸傳》第十三回
《水滸傳》第十四回
《水滸傳》第十五回
《水滸傳》第十六回
《水滸傳》第十七回
《水滸傳》第十八回
《水滸傳》第十九回
《水滸傳》第二十回
《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水滸傳》第二十二回
《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水滸傳》第二十八回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水滸傳》第三十回
《水滸傳》第三十一回
《水滸傳》第三十二回
《水滸傳》第三十三回
《水滸傳》第三十四回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
《水滸傳》第三十六回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水滸傳》第三十九回
《水滸傳》第四十回
《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水滸傳》第四十三回
《水滸傳》第四十四回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
《水滸傳》第四十六回
《水滸傳》第四十七回
《水滸傳》第四十八回
《水滸傳》第四十九回
《水滸傳》第五十回
《水滸傳》第五十一回
《水滸傳》第五十二回
《水滸傳》第五十三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
《水滸傳》第五十六回
《水滸傳》第五十七回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
《水滸傳》第六十回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水滸傳》第六十三回
《水滸傳》第六十四回
《水滸傳》第六十五回
《水滸傳》第六十六回
《水滸傳》第六十七回
《水滸傳》第六十八回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
《水滸傳》第七十回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
《水滸傳》第七十二回
《水滸傳》第七十三回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水滸傳》第七十五回
《水滸傳》第七十六回
《水滸傳》第七十七回
《水滸傳》第七十八回
《水滸傳》第七十九回
《水滸傳》第八十回
《水滸傳》第八十一回
《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
《水滸傳》第八十五回
《水滸傳》第八十六回
《水滸傳》第八十七回
《水滸傳》第八十八回
《水滸傳》第八十九回
《水滸傳》第九十回
《水滸傳》第九十一回
《水滸傳》第九十二回
《水滸傳》第九十三回
《水滸傳》第九十四回
《水滸傳》第九十五回
《水滸傳》第九十六回
《水滸傳》第九十七回
《水滸傳》第九十八回
《水滸傳》第九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零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三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四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五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六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八回
《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
《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