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計算

Mini計算

Mini計算,是指較傳統PC外形尺寸更微小運算能力也更強的計算設備,隨著晶片技術的進步,晶片的集成度越來越高,設備可以在體積保持不變或者更加微小的情況下,計算能力不斷增強,以英特爾計算棒為代表的Mini計算社運也應運而生。

簡介

計算棒計算棒
Mini計算,是指小型化的計算機設備。2015年,英特爾推出的全球最小個人電腦ComputeStick現已開始預售。該設備分為LinuxWindows版本,擁有平板電腦的硬體水準,能接入電視機的HDMI接口,配備四核BaytrailAtom處理器,2GBRAM,32GB記憶體,並帶有一個USB3.0接口和一個MicroUSB接口。與此同時,華碩和Google推出了Chromebit電腦,能將電視機顯示屏變成一台ChromeOS電腦,其價格不到100美元。計算棒的出現並非偶然:AppleWatch被瘋搶,智慧型硬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一個“Mini計算時代”正在來臨。

出現原因

晶片的集成化

Mini計算能夠到來的原因,Intel為代表的晶片廠商功不可沒。Intel聯合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1965年提出,當價格不變時,晶片上的電晶體密度每18—24個月翻一番,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正是因為晶片集成度越來越高,設備可以在體積保持不變或者更加微小的情況下,計算能力不斷增強。

Intel已發布Edison、Curie等面向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的晶片,在IDF2015上,IntelCEO科再奇表示摩爾定律依然有效,晶片級程度依然會高速增長。Mini計算將讓計算無處不在:每一個設備都是計算機,比如椅子、電視、汽車、廚具、紐扣,計算能力將被嵌入其中。

晶片的小型化

Mini計算Mini計算
Mini計算趨勢的到來,最核心的計算部分即晶片的小型化是首要原因,不過這並非唯一原因。計算的分離給Mini計算帶來了可能。

PC時代,計算和存儲屬於主機,顯示器負責輸出,鍵盤+滑鼠負責輸入。筆記本電腦、一體機、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將計算、存儲、輸出、輸入整合到一起,設備越來越小。尤其是手機,通過觸控螢幕將輸出的螢幕和輸入的鍵盤合二為一,大幅降低了設備的尺寸。不過要進一步降低設備尺寸,計算機必須回到分離狀態:Intel的計算棒只負責計算,顯示器藉助電視,輸入則要遙控板或手機。

未來的Mini計算設備同樣是分離的,核心Mini組件負責計算,雲或者快閃記憶體負責存儲,電視機或投影設備負責顯示,語音或虛擬現實負責輸入。Mini計算需要全新的互動技術和雲計算技術。只有這樣計算設備才可以繼續變小,不受其他部件體積限制的影響。另一個角度來說,Mini計算給語音、投影、虛擬現實、雲計算帶來全新的機會。

Mini計算的另一層意義是計算越來越便宜。摩爾定律的經濟學延展是,如果給定價格的電腦處理能力每兩年提高一倍,那么這一價位的電腦處理裝置同期就會降價一半。信息科技歷史證明了這一點,計算能力越來越廉價。Intel計算棒Linux版定價僅為89美元,遠遠低於與之同等計算能力的計算設備。計算越來越容易獲取了,無處不在並且十分廉價,當然,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

發展趨勢

晶片的集成度還在繼續提升,2014年英特爾最新微架構Broadwell進入14納米時代,10納米工藝已在開發中,Intel在IDF上透露即便到了7nm工藝節點,摩爾定律繼續有效。晶片集成度到達一定階段,人們將感受不到計算設備的存在,這是科技的最好狀態:科技無處不在,人們卻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雲計算的蓬勃發展正在讓本地計算變得沒那么重要:越來越多的計算在雲端進行,越來越多的數據存放在雲上。Chrome OS便是基於這一理念的作業系統,即一切套用都基於雲而存在,整個作業系統就是一個瀏覽器。雲計算、高速網路、H5技術的成熟給“雲端作業系統”帶來了可能。

ChromeBook,一切套用都基於雲。不過,本地設備依然有存在的必要,並且計算能力要求有增無減。本地設備最核心的功能是感測器和中間人。感測器負責與實體世界的互動,收集上傳各種數據。同時本地設備對於用戶而言最大的價值則是與雲端互動的視窗,它們負責雲端內容呈現和用戶需求的錄入。隨著互動方式的改變和感測器數據的增加,本地設備需要更強大的計算能力。
它們要負責雲端內容的渲染,比如4K乃至8k視頻的呈現,再比如3D攝像頭需要自身對圖像進行高速處理,虛擬現實技術更是需要對體感、環境實現實時的高速處理。只不過,這時候負責計算的不是CPU,而是GPU,或者別的專用處理器。因此,本地計算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強勁。

Mini計算時代,本地需要更小型、更強大和更專業的計算能力,並且與網路和感測器息息相關。而雲端的計算和存儲任務則越來越重要,需要節能和廉價的計算方式以及解決方案。Mini計算對晶片廠商而言即是機會,也是挑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