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攜帶型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設備,更是通過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互動、雲端互動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基本信息

簡介

可穿戴設備,基本可以按照功能不同分為幾大類:生活健康類、信息資訊類、體感控制類等等;但也有一些產品橫跨數項功能領域。如果按照產品外型,則可以分為手錶、手環、眼鏡掛件衣物鞋子背包等不同類型。

工作原理

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
拋開手機或是可穿戴設備體現形式的不同,兩者的工作原理不外乎是利用感測器射頻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定接入移動網際網路,從而實現了人與物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連線(anything、anytime、anywhere)的信息交流。以蘋果上的Nike+為例,就是在跑鞋上放上Nike+Sensor(通俗的說就是小計步器),在iPhone或Ipod上將APP與運動裝備結合,在全球範圍內記錄、分享自己運動過程。而最近火暴的智慧型手錶,也是利用感測器直接感應、記錄了佩戴者的運動量和睡眠質量,以及每天走了多少步等。

主要產品

谷歌眼鏡谷歌眼鏡
《彭博商業周刊》曾經羅列了11款可穿戴設備科技產品,除了谷歌眼鏡藍牙耳機、手錶計算器這些人們熟悉的設備外,還有些新奇的玩意兒,比如智慧型運動鞋――除了Nike+,谷歌在2013年的SXSW大會上還展示了會說話的鞋子原型;發亮的裙子――連線藍牙的雞尾酒裙,可在有電話來時發亮;Memoto掛飾攝像頭――每隔30秒自動拍照,通過捕捉一切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鍵盤褲子――配備無線的滑鼠、鍵盤和揚聲器,通過藍牙連線顯示器;感測器智慧型服――衣服上遍布多用感測器節點,獲取有關人體運動的細節信息;太陽能充電背包――加一個太陽能面板,在戶外也能夠為其電子產品充電。
寵物類可穿戴設備產品也成為市場熱點,典型的產品包括PinMyPet (主要的功能一是定位,二是監測)、Whistle (關注寵物健康狀況)、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發了一款狗狗可穿戴設備,這款設備既可通過監測咬合、拉扯與嗅探等動作感測判定寵物狀態,也能依靠感測背心讓主人遠距離下達命令,實現人犬遠距離互動。現階段(2013年),被大多數人看好可商用的可穿戴設備包括健康腕帶和智慧型手錶兩類。前者可通過追蹤人們的身體活動數據,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整體分析”,後者則與智慧型手機時時無線同步,在手錶螢幕上顯示簡訊、音樂或者電郵更新。

火熱原因

1、智慧型手機帶給人們的新鮮感已經開始消退了,人們想要新的玩物。

2、數字產品已經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衝擊(人們們早已習慣在形形色色的社交網路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了),它們也可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產品(lifestyleproduct),讓它們對我們的個人生活進行更深層次的滲透。

3、這些設備既可以憑科技感的外觀吸引到科技愛好者,又可以做的更具時尚感,吸引到大眾消費者。

4、基於感測器的可穿戴設備正在空前地挖掘、釋放人體的數據信息,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會受到影響。

5、可穿戴設備和人們的生活及人體融合以後,會反過來減少人們使用手機的時間。

6、可穿戴設備能為人們提供即時的反饋信息,引導我們立即做出讓人們們感覺更棒的選擇。

7、所有的這些數據會以人們預想不到的方式整合到一起。

影響

從巨觀的角度來看,消費者正日益生活在網際網路中,工作、生活、社交都在雲端完成。

而智慧型可穿戴設備的出現,則將網際網路的延伸——物聯網帶入了用戶的日常生活。各種智慧型可穿戴設備就是一個個感測器,將用戶的身體功能與運動量等數據通過智慧型手機傳輸到雲端,進行分析與套用。

擔憂

隱私泄露如今,隱私和公開之間的界線還算清楚。但可穿戴設備的到來明顯為這個問題帶來一串新的顧慮。當然了,這些設備可以隨時關掉,可是現實情況要複雜多了。比如,面部識別是個福利,尤其是在一個充滿著半生不熟的人的房間裡,比如展銷會,社交活動或聚會等。然而與此同時,智慧型設備也會記錄你眼睛在凝視的產品,正在聽的音樂,正在吃的事物和你喜歡的牌子。對於一個充滿可穿戴設備的世界來說,沒有開或關這種簡單的狀態切換。因為這是個永遠線上,被數據所充斥的世界。在你迫不及待地用隱私換取這些信息前,請先記住這點:如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沒有良好的社交習慣,沒有更先進的規則的管理,你的每一個念頭或者眼神都會被永遠地記錄並且保存下來。

道德風險

可穿戴情趣玩具可穿戴情趣玩具

由於製藥公司把注意力轉向生產生物電子,傳統醫藥已經處於淘汰邊緣。治療方式將包括電子信號、大量可傳輸數據(來自身體和神經上的植入物)等,對身體進行監測,當然還包括無需病人參與的環節——藥物監管。基本上,你根本不需要吞下藥丸;植入體內的電子裝置即可自動把藥丸分發到體內。數以百萬計的美元,正流向微晶片植入式醫療行業。值得擔心的是,不少項目都在打著“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名義意圖控制人類大腦,通過一連串層出不窮的技術中,其可輕而易舉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顯然,這已經逼近道德和法律的邊緣了。技術的進步在逐漸為我們帶來便利,但也無時無刻不讓人對其道德風險產生擔憂。

發展歷程

2012年因谷歌眼鏡的亮相,被稱作“智慧型可穿戴設備元年”。在智慧型手機的創新空間逐步收窄和市場增量接近飽和的情況下,智慧型可穿戴設備作為智慧型終端產業下一個熱點已被市場廣泛認同。

2013年,各路企業紛紛進軍智慧型可穿戴設備研發,爭取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分一杯羹。

歷史產品

【竊聽耳機】
早在上個世紀,人們就開始嘗試發明各式可穿戴設備滿足自身需求。羅素·奧克斯是一名來自美國的業餘發明家。1955年,他發明了一個耳機裝置用於竊聽。但他似乎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惹眼的外形容易暴露竊聽意圖。
羅素·奧克斯的確是一個酷愛發明的人,除了竊聽耳機,他還發明了其他的穿戴設備。圖為1955年,羅素·奧克斯展示他發明的裝置:頭上的風扇給他帶來清涼;手臂上帶刺狀物的手環幫助他在擁擠的商店排除人流干擾,自如行走;握在手中的則是繞卷意大利麵的裝置。
【電視眼鏡】雨果·根斯巴克,被稱為“科幻之父”,1884年出生於盧森堡,1904年移居美國。這個置於眼前的微型電視通過兩根天線接收信號,使用者通過“眼鏡”前的按鈕調台。
【隔離頭盔】早在1925年7月,雨果·根斯巴克發明的“隔離頭盔”就已被刊登在名為《科學與發明》的雜誌封面上。“隔離頭盔”外形雷人,酷似防毒面具,但它卻是為辦公人員設計的。一旦人們戴上“隔離頭盔”,他們的頭部就置於一個密閉的環境內,完全與外界的噪音和干擾隔離。
【嬰兒布袋】傑克·米爾福德是冰球隊的一名隊員,為了和妻兒一起溜冰,他發明了嬰兒布袋。圖為1937年4月3日,傑克·米爾福德一家三口上演“溜冰三重奏”。
【沐浴帳篷】圖為1929年4月2日,兩名女性在“沐浴帳篷”內洗澡更衣。這是一種在海灘和公共浴池上使用的新型裝置,由一個罩鐘形“帳篷”和兩條肩帶組成。
【沐浴頭罩】圖為1970年,一名女性淋浴時使用沐浴頭套保護自己的妝容,為了妝容也是蠻拼的。
【鳥人裝】上天入海,一直以來都是那些富有挑戰精神的人的夢想。為了像鳥兒一樣在天空自由翱翔,發明家們設計出了可穿戴的“鳥人裝”。
【火箭背包】1960年,美國貝爾航空系統公司的工程師摩爾花費25萬美元發明了火箭背包。這套個人飛行裝置由於受燃料限制,每次僅能飛行30秒左右。
【划水鞋】征服水域的人類夢想造就了海上穿戴設備。亞歷山大·沃茲尼克是一名來自英國的發明家。上世紀五十年代,他發明了用於水上行走的“划水鞋”,這一行為在當時遭到了人們的恥笑。
【浮動套裝】1955年10月18日,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身穿充氣浮動套裝,漂浮在海上休閒。男子在抽菸、讀報,女子在喝茶、吃餅乾。
【潛水服】圖為當地時間1925年11月30日,英國倫敦,發明者佩雷斯在講解潛水服的操作方式。這套潛水服用一種不鏽鋼材料製作而成,重550磅(約為227千克),潛水者穿著它可進入到650英尺(約為198米)的水下。發明者似乎忽略了這套潛水服對潛水者水下行動的束縛和限制。
【“人體魚雷”】圖為1958年,雷比可夫在巴黎海軍展上演示水下推進裝置的操作。這個魚雷狀的設備配置有一個發動機,使得使用者在水下每小時至少可以前進四英里。
【舞蹈服】當地時間1975年5月12日,加拿大奧沙瓦,溫哥華藝術家伊夫林·羅斯在畫廊舉辦的個人作品展覽會上,展出了她製作的可穿戴舞蹈設備。這是用人們丟棄的皮革碎片製作而成,穿上它,人們可以隨著服裝的波動舞蹈。
【背負式筆記本電腦】進入新世紀,各式智慧型可穿戴設備讓人應接不暇。圖為2005年,美國,三名女學生的雙肩背包上分別安裝了筆記本電腦,並通過電纜互相連線。縱觀歷史,人類創造了琳琅滿目的可穿戴設備,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發明卻寥寥無幾。那些曾讓發明者“引以為傲”的設計,最後生生成了笑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