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甲雞骨核桃湯

龜甲雞骨核桃湯

龜甲雞骨核桃湯是由龜甲30克,烏雞脛骨2對,核桃10克,食鹽、味素各適量製作而成的一道菜餚。

配方

龜甲30克,烏雞脛骨2對,核桃10克,食鹽、味素各適量。

製法

龜甲雞骨打碎,加水適量,文火燉約2小時,再加核桃、食鹽繼續燉至核桃熟爛,入味素調味即可。

功效

益腎氣,填腎精。

用法

每日1次,常食。

【藥物名稱】

龜甲雞骨核桃湯龜甲雞骨核桃湯

【別名】金龜烏龜
【科屬】龜科
【植物形態】動物形態:體外具橢圓形的硬殼,殼的前後端各有一個大孔,頭尾和四肢都可由此伸縮。硬殼可分為背甲、腹甲,後緣呈三角形凹狀,各由大型的角質板和骨質板所組成,骨質板跟軀幹部的背柱和肋骨癒合,硬殼是骨骼組成部分。吻較尖,無齒,上下頜有角質鞘,邊緣銳利,能夠咬斷食物,頭頂後部復以顆粒狀的皮膚,頭部前端上方有眼和鼻。四肢短,略扁平,具5趾,趾間有蹼,趾具爪,尾長且尖。背甲栗黃色,有3條縱隆起,中央的最顯著,且為黑褐色。頭、頸、四肢及尾均為橄欖色,頭的兩側有少數黃色線狀條紋,下頜有不規則的黃色線紋和斑點,頸上有由黃色斑點組成的線紋,腹甲深褐色,腹甲後緣、前緣及部分縫線均為淡黃色。
藥用部分:烏龜整體、龜板龜尿龜血龜肉等。
用途:龜板(龜的背腹甲板)性味甘、鹹、寒,有小毒。能滋陰降火,潛陽退蒸。治腎虛遺精,骨蒸癆熱,崩漏帶下,久咳久瘧,痔瘡漏症及小兒囪門不合等症。用量:2~5錢。龜肉治女子乾病,老人尿多,流血不止。

烏骨雞

【異名】烏雞(《普濟方》),藥雞(《動物學大辭典)),武山雞羊毛雞絨毛雞松毛雞黑腳雞叢冠雞穿褲雞(《中藥志》),竹絲雞(《陸川本草》)。
【來源】為雉科動物烏骨雞的肉或除去內臟的全體。
【動物形態】烏骨雞,為家雞之一種。
休軀短矮而扎頭小,頸短,具肉冠,耳葉綠色,略呈紫藍。遍體毛羽色白,除兩翅毛羽外,全呈絨絲狀;頭上有一撮細毛突起,下頜上連兩填面生有較多的細短毛。皮、肉、骨、嘴均烏色。翹較短,而主翼羽的羽毛呈分裂狀,致飛翔力特彆強。毛腳,5爪。跖毛多而密。本種除白毛者外,尚有黑毛烏骨者、斑毛烏骨者及肉白骨烏者等。多為人工飼養。原產江西泰和縣。現其它地區亦有飼養。
【性味】甘,平。
《綱目》:"甘,平,無毒。"

龜甲雞骨核桃湯龜甲雞骨核桃湯

《本草匯》:"味甘鹹,平。"
《醫林纂要》:"甘,溫。"
【歸經】入肝、腎經。
《本草經疏》:"走肝、腎血分。"
《本草撮要》:"入手太陰、足厥陰、少陰經。"
【功用主治】養陰退熱。治虛勞骨蒸羸瘦,消渴,脾虛滑泄,下痢口噤,崩中,帶下。
《滇南本草》:"補中止渴。"
《綱目》:"補虛勞羸弱,治消渴,中惡,益產婦,治女人崩中帶下虛損諸病,大人小兒下痢噤口。"
《本草通玄》:"補陰退熱。"
④《本草再新》:"平肝祛風,除煩熱,益腎養陰。"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燒存性研末,或入丸、散。
【選方】①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怯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人參、黃芪、柴胡、前胡、黃連黃柏當歸白茯苓熟地黃生地黃白芍藥五味子知母貝母川芎白朮各五錢。上為粗末,用雄雞烏骨者,重二斤以上一隻,須新生肥壯者,去毛、血洗淨,入前藥在肚,以線縫定,用好臘酒入鍋中,放雞在內,酒約過雞背上一寸為度,腸臟放在雞外,同煮極爛,拆開,同藥曬乾,研為細末,用原汁打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食前,米湯或沸湯送下。(《杏苑生春》烏雞丸)
②治噤口痢因澀藥太過傷胃,聞食口閉,四肢逆冷:烏骨雞一隻,去毛、腸,用茴香良姜紅豆陳皮白姜、花椒、鹽,同煮熟爛。以雞令患者嗅之,使聞香氣,如欲食,令飲食汁內,使胃氣開。亦可治久痢。(《普濟方》烏雞煎)
③治脾虛滑泄:烏骨母雞一隻,治淨。用豆蔻一兩,草果2枚,燒存性,摻入雞腹內,扎定煮熟。空腹食之。(《綱目》)
④治婦人虛勞血氣,赤白帶下:當歸黃芪各六兩,生、熟地黃香附子各四兩,茯苓三兩,人參官桂地骨皮各二兩。上藥用(雄)烏骨白雞一隻,籠住,將黃芪末和炒麵丸雞頭大餵雞服,生眵,吊死,腸肚洗淨,捋毛椎碎骨,入前藥雞腹內,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骨焙枯,研,共為細末,用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袖珍方》烏雞煎丸)
⑤治亦白帶下及遺精白濁,下元虛憊者:白果、蓮肉、江米各五錢,胡椒一錢,為末。烏骨雞一隻,如常治淨,裝入雞腹煮熟。空心食之。(《綱目》)
⑥治久疽中朽骨:烏骨雞脛骨,以信砒實之,鹽泥固濟,火煅通紅,地上出火毒,用骨研細,飯丸如粟米大。以紙皮拈送入竅內,外以拔毒膏藥封之。(《醫學正傳》)

核桃仁

【藥物名稱】核桃仁
【英文名】Walnut Seed
【別名】胡桃仁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的種子。
【植物形態】落葉喬木。羽狀複葉互生;小葉5~9,對生,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6~15cm,寬3~6cm,先

龜甲雞骨核桃湯龜甲雞骨核桃湯
端尖,全緣。花單性同株,與葉同時開放;雄?荑花序下垂,花密生,雄蕊6~30;雌花序簇生,直立,生於幼枝的頂端,有花1~3,子房下位,密被毛。核果近球形,外果皮肉質,綠色;內果皮骨質,堅硬,有不規則的淺溝。花期5月,果期10月。生於較濕潤的肥沃肥沃土壤中,多栽培於平地或丘陵地帶。主產河北北京山西山東
【採集】9~10月採收果實,除去肉質果皮,敲破果殼取出種子。
【化學成分】含脂肪油,主成分為亞油酸油酸亞麻酸甘油酯;另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α-及γ-維生素E、維生素B2。
【性味】性溫,味甘。
【功用主治】溫補肺腎,定喘潤腸。用於腎虛腰痛、腳軟、虛寒喘咳、大便燥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